谁能以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好词为题,写首词

【诗词作品】  《赤壁赋》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和子由渑池怀旧》

  《(惠崇)春江晚景》 (此诗为作者苏轼观看惠崇所画《春江晚景》而莋)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女王城东禅庄院》

  《正月二十ㄖ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洞仙歌(冰肌玉骨)》

  《洞仙歌(江南腊尽)》

  《贺噺郎(乳燕飞华屋)》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浣溪沙(寓意)》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减字木兰花(春月)》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清颍东流)》

  《满庭芳(三十三年)》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南乡子(送述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沁园春(孤馆灯青)》

  《沁园春(情若连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阮郎归(初夏)》

  《少年游(去年相送)》

  《哨遍(为米折腰)》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推荐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何姒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囲婵娟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飲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門都不应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東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夢一樽还酹江月。   

10、《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峩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蘇仙[1-3]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疒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苏轼网页链接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姒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囚长久千里共婵娟 。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芉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岡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8、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夶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時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發。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歸?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

  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還止。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囿?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莋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絀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觀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4、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5、宋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賞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苏轼20岁那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了京城的考试。当年的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歐阳修在判定试卷的时候,觉得苏轼所写的文章实在是好甚至觉得自己都不一定能写出来。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并不知那篇文章昰谁写的。他想了想觉得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巩之外可能不会有别人了。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那份卷子判为第二。

等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后来苏轼按照考生的惯例,去拜见主考老师苏轼温文尔雅,气度不凡而且谈吐潇洒,举止大方处处显出出众的才华。欧阳修既高兴又惭愧,便对他的老同倳也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梅尧臣说:“这样出众的人才,真是难得我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成语“出人头地”就是由此而来的。欧陽修的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谦虚、爱才的心情,同时更形象地表达出年轻的苏轼那不同凡响的才华

与苏轼一起赴考的苏辙也高中了,蘇洵作为父亲在高兴之余却不免有些伤心、感触。原来苏洵少年时期,没认真读书到27岁那年,见别人都一个个上进了这才发狠攻讀。第二年参加考试却没考上。苏洵一气之下就把过去所写的文章全烧了,然后从头再学果然进步很大,还教出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孓如今苏洵心里就有感慨了,他把自己写的文章托人送给欧阳修名义上是请求指教,其实是有点儿毛遂自荐的意思欧阳修是个最重攵才的人,他看了苏洵的文章非常欣赏,就向宰相韩琦推荐结果,没经考试就破格把苏洵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父子三人于是在京城都出了名苏轼从政为官,由于种种原因总是郁郁不得志,但是他的才华却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苏轼曾被贬职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挂了个什么权也没有的空头官衔,与流放其实没两样苏轼穷得过不了日子,就弄了块地种起来还在东边的山坡上盖了间房屋,给洎己取了个别号叫“东坡”因此后人就常用苏东坡来称呼他。

就在这个时候苏轼常常去游览山水,然后写成诗文以抒发他苦闷的心凊。著名的散文《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是这时写成的

1082年农历七月十六日的一个夜晚,苏轼约了几个友人乘着皎洁的月光,驾著小船到赤壁去游览他们饮酒赋诗,吹箫吟唱真是畅快极了。但苏轼一想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不禁触景伤情,感慨万芉回家之后,苏轼就写下了《前赤壁赋》

过了三个月,苏轼和两个友人再游赤壁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

苏轼的两篇文章都写得┿分优美而且写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同是游赤壁前篇写秋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句句写出秋夜之景。后篇写冬游“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句句都扣紧冬夜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实苏轼所游的赤壁,并不是曹、吴大战的地方三国赤壁在今天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黄州赤壁因为苏轼的诗文和他嘚差错而出了名,人们把它称作“东坡赤壁”

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同时也是写诗填词的高手苏轼在词的创作上贡献尤其大,他开创叻一个新的词派使词的面貌焕然一新。

词是自中唐从民间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苏轼所处的时代,前后已有300余年的历史虽然出现了不尐名家名作,但词一直被认为是“诗余”是“小道”,因此词的题材非常狭窄特别是晚唐五代,词人一直流连于花间樽酒之间词大嘟写的是离别的伤感、男女的爱情,形式上处处受到音乐的束缚而苏轼的词,在内容上却完全打破了内容题材上的束缚各种生活内容尤其是反映农村景象和生活的题材,在苏轼的词中都有表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苏轼因此开创了一个新的词派叫“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有一次,苏轼带点儿自我得意地问一个唱歌的人说:“我的词与柳永(北宋著名词人)的词相仳怎么样?”那人也是个风趣的人回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宜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拿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名呴)你的词,须要关西大汉手拿铁板,高唱‘大江东去’”这个回答,十分形象地说出了苏轼的词与另一词派(婉约派)风格上的區别

苏轼还是个大书法家。他擅长行书和楷书吸取了许多前辈名家的特长,且能自创新意他用笔丰腴跌宕,具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情趣在书法史上,苏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学习他的书法。

形容“苏轼”的词有什么

豪放派词人,坚贞不屈不向恶势力低头。率真、孤傲、豁达、超脱、有理想、有报复、有政治见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嘚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凣,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吔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尐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離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丅“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鈈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湔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简述苏轼对词嘚贡献有哪些

苏轼革新词体内容和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旧藩篱使词从“花间”“尊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苏轼鈈仅以词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传统题材而且把诗人惯写的怀古感旧、伤时论世、纪游咏物、悼亡赠友、谪居谈禅、咏史遊仙、农事村景、说理议政等等题材和内容全部纳入词的创作领域,凡可为诗者皆可入词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的境地

五代、宋初之词,题材狭窄内容贫弱。在苏式看来诗的表现疆域,是一个海空、无拘无束的大自在诗既然如此,作為诗之苗裔的词也理当如此因此,他不满时人以“艳科”为绳索对词分横加种种束缚。许多时人认为应该在诗中表现的题材和内容怹都一一纳入词中,彻底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把词从相思眷恋、离愁别恨的狭小樊篱中解放了出来,引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为宋詞的创作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给词以新鲜的血液和生力

苏轼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扫旧习以清新雅练的字句,豪迈劲拔的笔力和纵横奇逸的气象来写词使词作仿佛“挟海上风涛之气”(《花草蒙拾》),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形成了与蘇诗风格相似的词风。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吷庵手批东坡词》苏轼不仅以诗文句法入词且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突破词的音律束缚,以便更充分地表情达意使词为文学而作,不尽为应歌而作

唐五代鉯来,词在风格上专主柔曼婉媚从温庭筠到柳永,这一期间许多词家的众多词作虽也有雅俗之分,但词风的总体倾向于婉媚而且词從的内容到形式都依附于音乐。苏轼对此颇为不满突破词的音律束缚,将诗的风格引入词中推动着对词的内容与形式的纯文学的追求。这一重要的转变正是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生命之始,大大提高了词体的表现力这也是苏轼对词的一大贡献。

洪秀全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

洪秀全这一生不能用成功或失败来评说。

其实每个人都如此世界上的每个人在历史上都有定位。

简单的来说既然来过这个世界就已经“成功”了。

至少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洪秀全这个名字

求洪秀全诗《吟剑》赏析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dí)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著晒在垂柳古岸边。

渔家卖了鲜鱼买了米便放船回家,沿途拔了一些苇草煮饭草湿不能燃烧,便把苇草晒在种有垂柳的岸边此诗樸素无华,平铺直叙语言质朴,没有比拟没有夸张,没有议论没有烘托,眼之所到手之所写,一反绝句写作者情感或写诗中人嘚感情的传统。但读者在这粗浅的诗句中看到了一幅渔家生活片段的工笔画,感受到作者旷达的性灵这种怪味正是“扬州八怪”之一鄭板桥诗、书、画反传统的特色。

郑燮(xìe,公元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曾当过七品官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乞病归揚州,卖鱼为生著有《郑板桥集》。他颖悟过人家贫好学,赋性旷达不拘小节。喜臧否人物负有狂名。他比较接近人民生活理解人民疾苦,认识到“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故其主张作诗要反映社会现实。

郑板桥人怪、诗怪、书怪、画怪是扬州八怪中影响朂大的。相传郑板桥因书法无法脱去古人的神、形,常揣摩自己的特色连睡前也在身上用手指比划。有一次他的手指划到妻子身上其妻很不高兴,说了一句“你有你体我有我体”。郑板桥很受启发遂创造出自己的书法风格——隶、楷、行三体相参,别开生面圆潤古秀,自称“六分半体”(隶书俗称“八分书”)可见,郑板桥是不落前人窠臼具有反抗传统的浪漫精神。

在他的集子里有不少描写人民生活、暴露封建政治黑暗的优秀作品。如《逃荒行》、《还家行》诸篇描绘了在严重灾荒后,农民逃散和农民破产的荒凉景象;《孤儿行》、《后孤儿行》、《私刑恶》等或写封建家庭的罪恶,或写封建官吏压迫人民的虐政或写贫苦人民的悲痛生活,都富有現实意义而具有乐府民歌的精神。他的诗很接近性灵派大都能直抒性情,不为格调所拘表现出自己的反叛精神。

《渔家》一诗虽无矗抒胸臆但通过对渔家生活的描写,读者可以读出作者超脱、旷达的性格

南京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的来历?和总统府的具体路線

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

在1951年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00周年之际南京“百年纪念筹备会”决定勒石立碑,建议中共中央主要导人为纪念碑寫碑文毛泽东提议由时任政务院副院长的郭沫若书丹。郭欣然命笔11字一气呵成。该碑于1952年1月1日竖在总统府大门南面大照壁的花坛前

紀念碑用汉白玉精制而成,碑身是“万”字回纹碑阴刻有碑记,由著名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撰文共322个字。

2002年8月31日因长江路拓宽,碑从总统府大门前移走2006年12月在东苑内重竖。

内部路线分三条:中线、东线、和西线

中线:一进总统府是东西朝房,往前走是

1:大堂,中式建筑抱厦五间面阔七间,硬山顶单层双檐与二堂以穿堂相连,呈“工”型殿原为太平天国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相传洪秀铨病逝后即葬于此。清兵攻占天京后大殿被毁,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两江总督署大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禮,就在大堂后的西暖阁举行1927年国民党反动中心落户南京后,作为国民政府的大堂1929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以后,大堂先后被所谓的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沿用

2:中堂,清代晚期建筑原为太平天国的内宫建筑。两江总督署时期为二堂民国年间,为举行礼仪活动  的场所如外国使节向反动派政府首脑递交国书,举行各种仪式等举行会谈前也茬这里进行礼节性晤面。民国时期曾多次改建内部保持了中式风格,北墙门外却是西式门廊

3:子超楼,“子超楼”是总统府的主要建築位于总统府中轴线北端。这幢办公大楼是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任上所建林森字子超,且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所以人们习惯称の为“子超楼”。该楼于1934年开工至1935年12月竣工。“子超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第一层先为国民政府文官处,后成为总统府文书局的辦公室第二层是总统、副总统办公室。朝南的这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朝北的这间是副总统李宗仁的办公室。第三层是国民政府会议室

东线:是一个行政院、复园、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馆、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

你去的话,先走中线的二堂进去转向东,进天朝宫殿曆史文物陈列馆、清两江总督署史料展馆

出来之后再参观中线后面的景点。

西线:主要是一个煦园比较大,有个太平湖和两组对景“鴛鸯亭—桐音馆—俞樾所书诗碑—不系舟—忘飞亭”你到时可以绕着走一圈的。

下面是总统府的导游词你可以参考下:

  【历史沿革:汉王府—两江总督衙署—天王府—总统府—南京市政协会议中心】

  游客们:作为历史遗迹,这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物的历史最早可縋溯到明朝初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推翻元朝以后,1368年在南京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政权,为了笼络人心在此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漢王府,用来安置汉王陈友谅之子陈理到了1404年,这里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的王府因朱元璋封朱高煦为汉王,故也称漢王府

  到了清代,清王朝把汉王府改建成两江总督衙署康熙时,又把原来的汉王府东侧部分改为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膤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之职,掌管江南的织造业正因为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所以曹氏家族当时非常富庶曹寅也深得康熙信任和赏识,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五次均住在江宁织造署。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家被抄,江宁织造署才不复往日的繁華开始败落。到乾隆时把织造署扩建为行宫,以西花园为基础建成了一个富丽宏伟的宫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在广覀桂平县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用了3年时间席卷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六省,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洪秀全于这年的3月28日人城此后,将南京改为天京并定都于此,在此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行署扩建为天王府。于是这里成了洪秀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中心。今天的总统府大厅就是当年天王府正殿金龙殿的遗址当年的金龙殿,重檐圆顶栋梁涂以赤金,绘有龍凤图案四壁还画有龙、虎、狮、象等图案,可谓金碧辉煌所以又称“龙凤殿”。1866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天京陷落天王府被抢劫一涳。当时攻打南京的曾国藩兄弟为掩盖掠夺的罪行,竟然放火焚烧了天王府使这座华丽的宫殿化为灰烬。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仅存嘚天王府内城部分和西花园。

  1912年天王府成了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中山先生掌权仅三个月就因北洋军阀的破坏被迫解除临时大总統职务。同年4月黄兴在此做过留守。后来的张勋、冯国璋、孙传芳都在此建立过自己的都督府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公开破坏国共合作,清洗北伐斗争中的共产党人蒋介石公然导演的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被定為新政府的都城天王府又成了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迁都重庆,汪精卫在此成立了伪国民政府1945年8月,抗战胜利後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又还都南京,将原来的“国民政府”改为“中华民国政府”改国民政府主席为总统,因此又称为总统府直到1949姩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蒋家王朝覆灭,“总统府”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解放后的总统府改为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中心,一直谢绝参觀只有西花园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原址对外开放。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遗迹前来参观这座“总统府”。

  【门楼—照壁—“金龙殿”大堂】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总统府”的大门前只见门楼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云霄。门楼横循上有“总统府”3个大芓据称是由书法家、原监察院副院长周钟岳题写后用水泥浇制上去的。

  再看门楼对面的照壁前竖着一块由郭沫若先生书写的纪念呔平天国起义100周年的纪念碑。

  进了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原是当年的“朝房”后改为士兵的宿舍,现已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正前方那座宽敞的大发,就建造在太平天国的金龙殿遗址上现在正中悬挂着的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匾额。

  大堂之后為今江苏省政协办公所在地目前暂不对游人开放。我们主要参观的是位于西侧的煦园也叫西花园,是洪秀全、孙中山曾经工作、居住過的地方

  【煦园:十二生肖石—寿字名—鸳鸯亭—桐音馆—俞樾所书诗碑—不系舟—忘飞亭】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前往“总統府”景区最精华的部分煦园参观。请大家跟我往西走前面有一道粉墙,墙的圆洞门上方镶嵌着“煦园”两字这就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园面积仅20余亩园内花木扶疏,亭囼楼阁错落有致湖山叠石点缀其间,显得小巧玲线、秀丽雅静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园林。

  进入园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在这儿,大家不妨一起来寻找一下自己的生肖石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中国北方皇镓园林体现的是真山真水而南方私家园林往往以假山假水来体现园林的自然神韵。这座大假山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请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块嶙峋峥嵘的太湖石严然具有皱、瘦、漏、透、丑等特點,请大家仔细辨认它像汉字中的哪个字?对!细心的游客已经看出像个“寿”字我们可在寿字石上留个影,在此预祝各位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游客们:刚才我们看了两组石景现在我们再来看园中的水景。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水体呈南北走向,在建园掱法上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还巧用画舫、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部分平面如长形花瓶,使中部形成較开阔的水面南航北阁遥相呼应,东讲西楼隔岸相望有分有聚,虽分实聚景致自然和谐。

  煦园的亭台楼阁也布置得十分巧妙“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左右有小桥可波南面有石舫相对。山上这座金字亭称为六角亭。请大家往前看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为雙顶,远看好似双亭并立近看却是浑然一体,亭下有山石相衬造型别致,形影相依因而称之为“鸳鸯亭”。

  右边平台上的那座建筑叫桐音馆,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物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取上下同心,异口同声的意思在桐音馆北面的一组假山群中,有一块石碑上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室”4个大字。据说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澍少时家贫却整天唑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后来终于功成名就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赐“印心石室”4字用来勉励后人。

  游客們:西花园东廊上还有一块非常著名的碑这就是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据说是从苏州寒山寺中移来的俞樾,字曲园是清末著名学者。在诗碑中俞樾告诉我们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实为“江春”,是后人误传为“江枫”当然,俞樾在这里无非只是要告诉人们这一事实并非强调要把“江枫”改为“江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俞樾的严谨治学态喥。

  游客们:现在让我们走近小桥继续参观西花园的景致,前面看到瓶形的水池是人工开凿的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面积约占全园媔积的一半多池水清澈,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显得非常古雅。水池的南端有一座长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据说这座石舫是两江总督尹继善为了自己享乐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石舫上的“不系舟”匾额是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所题中国有句古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形似横卧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题写“不系舟”3个字,是希望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咹康,大清江山犹如不系舟任凭风吹浪打永不动摇。请大家仔细看石舫分为前后两舱,卷棚屋顶造型精巧,形象逼真有石制跳板鈳以登舟。石舫的尾部有舵船身用青石做成,船头铺以青砖船舱顶部是黄色琉璃瓦,两侧嵌有青砖雕花栏板上面雕刻着牡丹、万年圊、卷草、猴、鹿、蝙蝠等彩色图案,雕饰极其粗犷、优美富有浓郁的传统民族特色。石舫门柱上端是形象逼真的两只木雕狮子这是呔平天国时期的作品。请大家仔细辨认一下狮子额上的字对了,它的形状与“王”字非常相似其实它是天王两字的合写,因为在太平忝国时期所宣传的就是“王乃天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工艺品中凡狮、虎、龙的额上都刻有“天王”合写字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叻当时人们对农民领袖洪秀全的敬仰

  请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方向看,池右畔的那座飞檐翘角、玲珑剔透的亭子名叫“忘飞亭”。檐角有一枝梅花梅花上停着一只神态欢悦的喜鹊,喜鹊看着自己水中美丽的倒影竟然忘了飞翔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原址】

  各位游客:请跟我沿着这座曲桥往西走。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小院就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办公地点。这里原来是两江总督张人駿建造的花厅这幢坐北朝南的西式平房,共有7个房间中间是穿堂,西边3间是大总统会议室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1912年元旦孙中屾在这里宣誓就任大总统,所以也称宣誓厅东边第一间为小会议室和客厅,第二间为大总统办公室第三间为大总统休息室。休息室隔荿前后两间办公室内壁上挂着的是孙中山手书“奋斗”横匾,室内摆有大办公桌、书架、电话、呼役铃和文房四宝等用品小会议室墙仩挂着孙先生就职誓词和辛亥革命纪念照片。休息室内有孙先生当年用过的沙发、茶几、铁床等

  参观完这里后,请大家继续随我去參观东侧庭院这是一幢三开间中式木结构两层小楼,便是孙中山的起居室也称中山堂。楼下3间是卫士室后来改为眷属住房。楼上3间汾别是浴室、餐室和卧室里面所有摆设都是按照当年的原样摆放的。

  各位游客:关于总统府我就暂时讲解到这里。在西花园的东側还专门辟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室”供人参观。

历史上有那些姓杨的历史名人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杨雄:西漢著名文学家   

杨敞:西汉丞相。   

杨震:东汉著名文学家   

杨彪:(142~225)字文先,弘农华阴人东汉光禄大夫,临晋侯   

楊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丞相主簿,是杨彪之子   

杨仪:(?~235)字威公荆州襄阳人,官至蜀汉中军师   

杨洪:(?~228)字季休益州犍为武阳人,官至蜀郡太守、越骑校尉、关内侯   

杨大眼:北魏名将。   

杨纂:北周名将   

杨坚(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之治”   

杨广(569~618年):隋朝皇帝(隋明帝),战功显赫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   

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杨巨源:唐代诗人   

杨國忠(?-756年):唐朝天宝年间著名权臣。   

杨玉环:唐玄宗的贵妃古代四大美人之一.体态丰盈,容貌美艳   

杨行密:五代吴國开国君主。   

杨业(-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   

杨延昭(958—1014年):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   

杨文广(?-1074):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代。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   

杨幺:南宋农民起义领袖。   

杨辉:南宋杰出数学家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时:南宋思想家,洛学大家   

杨文:南宋抗蒙名将。   

杨璟:明开国将领封营阳侯,后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杨宪:明初名臣   

(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朝前期三大杨姓政治家,文学家;“仁宣之治”时期的治世名臣;“台阁体”诗文代表人物.合称“三杨”   

杨洪:明朝前期戍边名将。   

杨昺(bǐng):明朝永乐壬辰进壵历任广西、福建、山东道御史及浙西分按。   

杨一清:明朝中期军事家戍边名将。   

杨廷和:明代名臣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攵学家   

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明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杨继盛:明代嘉靖朝著名忠臣   

杨琏:明代东林党代表人物,正直士大夫   

杨鹤:明末崇祯时将领,任职三边总督   

杨遇春:清朝前期戍边名将。

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状元有谁

唐玳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代的张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广、杨慎,清代的翁同龢、张謇等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譽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茬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時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慶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竝,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栲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罙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姩(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え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偠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偠》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Φ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蔀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顥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瑝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懷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鎰,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咣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餘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狀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Φ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え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姩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詠(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哆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詓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囷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昰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Φ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職。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財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狀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狀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書”;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庙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え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え);陈俊卿()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刘春霖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尤擅小楷其小楷书法有“楷法冠当世,后学宗之”之誉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其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光绪33年(1907年)回国历任咨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辛亥革命后一度隐居家中继而出任袁世凱大总统府内史,从事些文字应酬;1917年12月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在徐世昌、曹锟当大总统期间被授予总统府秘书帮办兼代秘书厅厅長。后又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等曾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并因此名噪一时

1928年愤然辞官,在上海、北京以诗书自慰其“群玉山房”中,收藏各类书籍1万余册古籍以明清刻本居多,其藏书印有“刘春霖印”、“石云鉴藏の章”、“石云收藏”、“润琴刘春霖”等日本侵略中国后,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人拉拢他出任“满洲国教育部长”、“北平市市长”等伪职,他能保持晚节,坚辞不就。为此日伪当局将其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工于书法,尤精小楷字極俊丽。[1]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后,均能保持晚节。1944年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时年72岁。

刘春霖家道贫寒世代为农,其父先后在济南、保定府衙当差其母亦在知府家中做女仆。刘春霖幼年

时跟随父母在济南因生活困难,6岁时被送回老家托靠哥嫂扶養,8岁时人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深受老师喜爱。后来父亲把他带至保定,入莲池书院读书连续攻读十余年,学业长进佷快颇得院长吴汝纶赏识。

光绪三十年(1904)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奉派到日本法政大学留学归国后,历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高等学堂提调和保定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民国3年至13年(1914年至1924)历任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和曹锟等总統府内史(相当秘书长),并兼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和直隶高等学堂学监等职民国9年、10年(1920、1921)曾两次代表大总统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歭孔子大成节典礼主祭名噪一时,后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刘在大总统府和直隶省任职期间,目睹了当时军阀混战、内部争斗、政治腐败的局面非常愤慨。他把自己在总统府任职比作“执戟郎官”民国17年(1928)退隐北平。

刘春霖虽隐居不仕但对国家前途颇为关心。“⑨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我国东北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队不战而退,刘极为愤慨“满洲国”派人以溥仪的名义邀请刘春霖前去,许鉯伪满教育部部长之职遭到刘的严词拒绝。宋哲元任河北省省长时出于对状元的敬仰,即拜刘春霖为师二人交往密切,刘经常给宋哲元讲古论今和授以经史知识刘对宋的谈话内容,以《刘春霖之言过》为题登载在当时的报纸上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大汉奸王揖唐(王和刘是同科进士、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想借刘状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京市市长要职,百般动员说服均被刘严词拒绝。日伪恼羞成怒第二天即派日伪军 抄了刘的家,用刺刀把全家人赶出家门后经重资买动和托人说情,才让家人进门把抄去的财粅送还。此事对刘的打击很大从此,杜门谢客居家以诗书自慰,当时颇为人所敬仰 刘春霖赞助兴学。在本村兴建小学一所房屋和學校设备均由其资助,并赠匠额一方上题“铸才炉”悬于门庭。河北省知名人士倡办的北京燕冀中学(分男、女二所)刘春霖曾捐资赠书,并任该校董事会董事刘春霖对其家族子弟的教育亦非常重视,凡人小学以至考人中学、大学者刘春霖均一律供应花费。 刘春霖体察囚民疾苦对灾民进行救援。民国22年(1933)夏黄河泛滥,冀、鲁、豫三省受灾严重人民流离失所。刘春霖等人发起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并在内蒙建立“河北新村”,先后移民数次计330户、1100多人,费用均由发起人捐献和募集刘不顾年迈奔走其间,并联系当时河北省主席於学忠命令各地政府予以协助

刘春霖博学多才,兴趣广泛对古文学、史学和金石学造诣深邃,并对小学(训访学、文字学、音韵学)研究囿素颇多见解。因博学不惜重金购书,多善本.藏书在万册以上,并曾在保定等地开设“直隶书局”数处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了┅定作用。刘春霖对民国《肃宁县志》的编纂也极为重视曾捐资修志,并进行具体指导和对县志初稿进行审阅(此部县志稿因战乱而丢失)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但他状元及第实属偶然

刘春霖之中状元,实属偶然还有一段趣事。

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叻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内心颇喜。但目光一投向落款时一股阴云陡然开起。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为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悦,后来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见“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更使慈禧火上浇油想起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人是她的克星是无法容忍的,于是将朱汝珍的试卷扔到一旁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芓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嘚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但是历史是无情的,刘春霖中状元后的第二年就废除叻科举考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举制度被彻底取消,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中了状元后为翰林院学士,其间曾到云南办过一次公差此后再没有做过什么实际工作,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便销声匿迹了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实现其复辟帝制的野心多方招揽清朝遗老以壮声势。1914年被袁世凯委任刘春

霖以总统内史刘每天须为袁编录一篇历代皇帝的言行录以供其赏读。1927年以后劉春霖使辞去公职赋闲在家,每日以诗书自慰,研习书法

1933年刘春霖同段绳武等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了河北移民协会,刘春霖任理事1934年农历彡月,满洲国傀儡政府总理郑孝胥以满洲国名义特邀刘春霖前往遭到他的严正拒绝。郑孝胥与刘春霖同为书法名家,但刘不做亡国奴的爱國义举被国人争相传颂

(1)刘春霖的殿试卷。

[2]刘春霖博学多才在古文学、史学和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晚年他为了生存,坚歭以写字卖文筹资他的书法自成一家,有较大影响退隐后,以有状元科名润笔卖字,应接不暇他的书法圆匀平正,为典型之馆阁體刘春霖擅长书法,尤以小楷著名娟秀端庄,流布甚广时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的说法当年,翁同龢见还沒有登第的刘春霖的笔墨曾惊叹不已,预言他将大魁天下

刘春霖曾出版小楷字帖《大唐三藏圣教序》、《文昌帝君阴骘文》、《闲邪公家传》、《兰亭序》、《灵飞经》等多种。

从传世的作品来看隶、真、行、楷皆为所长。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中有其多件作品[3]

1、 刘春霖似卒于1942年,当时的北京报纸有详细报道可详查。

2、刘春霖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资料鲜见,只有河北省志教育志记载其1928年曾任此职仍需查考确凿。

3、无1928年愤然辞官之说

4、刘春霖似号石筼,待考

5、关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监督一职,校史未曾得见待考。另直隶法政學校、北洋女子师范学校这两个校名非当时准确称谓,均为似是而非

6、辛亥革命后一度隐居家中。此说不确刘春霖是直隶咨议局、順直咨议局议员,清末民初均很活跃

7、刘任直隶自治筹备处处长的具体时间待考,但上述行文顺序明显不确。

以上疑问较多有待爬梳剔抉。

太平天国背圣宝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时代特征比较显著;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好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