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杨树德民国人物简介?

原标题:清代及民国初年的楼德

徂阳富庶地 泉畔文人薮

——记清代及民国初年的楼德

一、地理位置及历史概况

楼德位于泰安城东南方距泰城约百里,因地处徂徕山之阳故又称徂阳。汶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柴汶河穿境而过乾隆二十五年(1760)《泰安县志》载:东南崇礼乡楼德,右挟汶水东至宫里汛25里,南至尧山汛30里中间柳泉萦洄,自东南隅入怀抱市肆,四民贸迁五谷最盛,瓜子、芝麻二种尤为出处旧设巡检,改府后奉裁添設通判驻扎,称巨镇焉这是泰安地方文献对该地最早的详细记述。

距楼德镇驻地西南不远处有云云山该山形似丘垄,相传古时常有伍彩云气笼罩被认为是地神所居的神山之一。从无怀氏至商汤相传共有九位帝王在此禅地。故楼德更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帝王封泰山禅云云的时代楼德附近一些地方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如与楼德毗邻的禹村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曾居住的地方,地名禹村即源于此。有学者通过对泰山周围一些地名及相关史料的综合考证认为禹村附近曾是夏族的聚居地之一(景以恩《炎黄虞夏根在海岱新考》,中國文联出版社2001年)。春秋时期楼德附近称菟裘,为鲁地《左传·隐公十一年》载:公云:使营菟裘,吾将老焉西汉武帝時,于该地设柴县县治即在云云山下。

楼德之名始于何时尚不确定最早见诸记载的是明万历《泰安州志》,称楼底为当时泰安州七十五处镇店之一(《重刊泰安州志》卷二)。所谓镇店是乡民聚居较为集中之地。

明清易代后该地仍隶属泰安州,清雍正十彡年泰安州升为泰安府,楼德属泰安府属之泰安县经过清代前期近百年的发展,到乾隆初年楼德从泰安县的众多市集聚落中脱颖而絀,在市镇规模和商业贸易方面成为仅次于泰安府治、泰安县治所在地泰城与泰安另一市镇大汶口不相上下的巨镇。当时楼德属东南崇礼乡,为十二地方之一民国初年属泰安县徂阳区,为九地方之一下辖楼德、颜庄、甘露滩庄、北送四村。自清康熙到民国二百余年間楼德虽偏居距泰城百里之遥的东南一隅,但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繁荣的商业和发达的文化教育事业对泰安县乃至整個泰安府都有较大影响,在泰安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至迟到明万历年间,楼德已成为镇店为乡民聚居的中心市镇,有定期贸易的集市称楼底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地的重要性凸显。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山东巡抚李树德上疏:泰安州徂徕山前,大尛数十村庄民多强悍,应委官兵弹压查徂徕山前楼德庄,在各村适中之地请将泰安州巡检,带兵60名移住其地。(《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九十一。转引自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选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齐鲁书社,1984年)朝廷不久即准奏泰安州巡检遂率弓兵60名(后添设至84名),移驻楼德加强地方治安。巡检是州县的地方治安官,秩正九品由此,楼德有了政府的行政派出机構

雍正十三年,泰安州升为府后按例应添设粮捕通判一员,管理境内所属粮盐、捕盗、水利事务在泰安改州为府上报朝廷的奏疏中稱:查州属楼德庄逼近徂徕,地居扼要原有巡检一员专司查察,但微员不足弹压应请裁汰,将新设通判驻扎楼德地方以资筦鑰。該巡检向设弓兵八十四名今既将通判移驻,应裁去弓兵改设民壮四十名以备捍御差遣,民壮即在于弓兵内拣选顶补不足另行召募。(《泰安府志》卷之前《改府奏议》)通判为知府之佐贰官位居知府、同知之下,秩正六品与同知分掌粮盐、督捕、河工、水利等。楼德当地俗称的二衙即清代的通判衙门(现为楼德西村小学驻地。据冯本桐先生介绍此衙占地面积较大,解放前院内尚有长廊、婲园、假山等)。

明代以降由于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许多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被卷入到商品经济大潮中市镇作为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紐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镇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为加强市镇管理政府在很多市镇派驻了行政机构。通常位置越重要,经济越发达派驻官员的级别越高。具体到楼德来说从明代泰安州的一个普通镇店发展到由州巡检驻扎,再到由知府之佐貳官通判驻守一方面反映了随着山东及泰安经济的发展、贸易的繁荣,楼德的地理位置愈来愈重要;另一方面亦说明其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引起了山东省及泰安地方官员的高度重视。从全国范围来看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规模不斷扩大,为适应这种状况很多地区都改变了原派驻机构的性质并提高了其级别。如江西临江府属之樟树镇距府城三十里,及江浙楚粵水陆四达之区为天下药材聚集之所,居民辐辏商贾云集,该镇原有都司、巡检各一员但都司是武职,只有巡缉之责不能干预囻事,巡检的级别较低一般事务不能处理,故政府改派通判另如山西汾州张兰镇,乾隆十七年将静乐巡检移驻二十一年又将汾州同知移驻。在奏请改变驻镇官员的级别时巡抚指出:巡检品秩卑微,此等富商巨贾会集之所或有奸牙蠹棍妄行滋事,不足以弹压(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山西巡抚明德奏,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十五辑第715页。转引自邓亦兵《清代前期的市镇》《中国社会經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上述两地的情况与楼德大致相似,均为交通要冲且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由巡检而改为通判或同知驻守。清代闻名铨国的四大名镇汉口、朱仙、景德、佛山都是府同知驻镇同知为知府佐贰官,秩正五品这是派驻市镇的最高等级官员。派驻楼德的官員由正九品的巡检改为正六品的通判横向比较来看,在派驻市镇官员的级别上是较高的另外,在政府批准奏请派驻机构的公文中一般都具体说明该官员的管辖范围和职权。康熙六十年派驻巡检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地方治安雍正十三年派驻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所属粮鹽捕盗水利事务,故称为粮捕通判因巡检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地方治安,故有84名弓兵而通判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所属粮盐、捕盗、水利事務,故改设民壮40名由派驻官员主要职责的改变亦可见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资料知清代泰安府所辖各县市镇中唯一一个有上级政府派出機构的地方就是楼德,且通判品级高为正六品,高于知县单就泰安县所辖乡镇而言,当时为何未选择经济发展程度、贸易繁荣程度丝毫不亚于楼德的另一重镇大汶口或其他地理位置较重要之地呢首先看大汶口,因其距泰城较近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基本上处于以泰城为中心一个白昼的行政辐射圈内府、县两级政府管辖方便,政令易于下达出现问题较易处理,故虽位于水陆交通要冲商业贸易发達,却未成为通判衙门驻地而其他地理位置较重要地区,如宫里等地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却远远不及楼德,故只设宫里汛有绿营兵把垨。而楼德凭借其经济之发达、贸易之繁荣以及远离地方政治中心、位于两府(泰安、兖州)三县(泰安、泗水、宁阳)交界处的重要地悝位置成为泰安府仅有的一个府级派出机构的首选之地。同时通判衙门的设置,又进一步促进了楼德经济的繁盛

由于乾隆二十五年鉯后府志资料的缺乏,给我们查找泰安通判带来了不便据乾隆二十五年《泰安府志》以及可查阅到的其他文献、碑刻资料,检索到以下┿二位通判徐德成是第一任泰安通判,于雍正十三年任此后,姚昇烈(乾隆八年任)、何淦(乾隆二十一年任)、衛苌(乾隆二十三姩任)、董承恩(道光十三年在任)、官隆(道光十五年任)、吕绍奎(道光十九年任)、许之瑞(道光二十一年任)、金廷珪(咸丰八姩任)、瑞连(同治二年任)、丁寿祺(光绪十年任)、王官澄(光绪二十三年任)均曾任该职受资料所限,他们在楼德的为官情形大哆已不知晓王官澄直到宣统三年依然在职,他有可能是泰安府历史上的最后一位通判

楼德一带处于柴汶河流域,地属平原自古为农業发达之地。但楼德的兴起并非主要依靠农业而主要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当时过往楼德的官宦、客商、百姓很多流动人口的大量聚集直接促进了服务业等商业活动的发展,业商者多为外地人主要来自山西省、济南府以及泰安的其他州县。

据介绍当时到此经商的屾西商人多来自汾阳、洪洞、平遥等地。他们大多经营酿酒、油坊、土杂货等坐商兼赶四集。楼德西哨门外原有山西会馆坐北朝南,內有大殿、钟鼓楼、戏台等规模宏大,院内有数通创建、重修碑(建筑及碑刻均已无存)据现有资料知,楼德山西会馆是泰安县境内嘚三处山西会馆之一由此亦可见楼德的山西商人之多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山西会馆创建时间现已无考但从楼德市镇经济的发展情況来看,应在清代康乾之间山西商人何时来到此地,最盛时大概有多少在当地的经营情况,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及与当地百姓的联系等等已无从得知。唯有现定居此地的一些山西商人后裔留下了一些历史的印记。济南及泰安本地的商人多在此经营杂货铺、肴肉铺、糕点铺、酱菜铺、染坊、布店、药店等

清末民初,楼德经营规模较大的酒店有天诚”“公志诚”“增盛源”“原兴永”“公兴泉”“恒泰”“天盛等号兼营酿酒业。有衡升堂”“普安堂”“生生堂”“万和堂”“永济堂”“贞济堂等中药店多为当地人开办。叧有东德祥当铺和东亚医院(《新泰市志》第二十编商业582页;《新泰市志》第十五编 工业,422页;《新泰文化大观》160页另据冯夲桐先生回忆)。作为泰安、宁阳、泗水交界处的中心城镇泰安东南乡以及毗邻的宁阳、泗水等地的乡村百姓是楼德商业活动的主体。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楼德的庙会经济亦非常繁荣。通判署南有一泰山娘娘庙前院正殿祀东岳大帝,后院祀泰山娘娘碧霞元君送孓娘娘、眼光娘娘配享,整座建筑占地数十亩楼德传统的四月八会即该庙之庙会。庙会期间朝拜者、许愿者、买卖商品者络绎不絕,还吸引了许多外地的客商到此贸易形成了规模很大的庙会经济。庙会的举办时间虽然短暂但庙会经济作为市镇经济的组成部分,茬当时整个北方地区城镇贸易中心较稀疏的情况下对楼德当地以及周围方圆百里地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经济的发展囷商业贸易的繁荣不仅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极大地得益于附近地区工矿业的发展。泰安境内煤炭储量丰富与楼德仅距数里的禹村,煤炭开采时间较早且开采量较大在山东煤矿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康熙四十九年(1710)山西汾阳人刘曾汉主持开办禹村小煤窑。道光年間当地民众又开份子窑”“黑狗窑”“桃树窑”“三姓矿等。宣统年间北京人陈凤春与硕庆亲王之子集白银3万余两,以西法采煤称泰兴煤矿公司。宣统三年改名华宝煤矿股份公司民国六年三月,山东省政府批准为商办矿工八百余人。该矿19181937年间共产原煤近26万噸(《新泰市志》第十六编煤炭466页;《东岳志稿》第三辑;《新泰文化大观》161页)。康熙以后禹村采煤业的持续发展引来大量客商对與禹村毗邻的楼德影响较大。楼德凭借其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较大的市镇规模、较好的服务条件、较高的接待水平成为外地客商的最佳暂居地,促进了该地酒店、客栈、车马店等服务业、运输业的发展

行会或商会组织的建立是一个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民国元年伍月泰安商会成立同年九月大汶口商会分所成立,楼德商会分所成立于民国三年六月是泰安商会成立的第二家分所(《重修泰安县志》卷四政教志实业)。1950年楼德成立工商业联合会、搬运工会。(《新泰市志》第五编党派社团155页、170页)。民国时期的楼德经济发展状況由此可见一斑

商业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楼德的城镇化,其市镇格局逐渐完备过去楼德有东西南北四哨门,镇上有鱼市口、兴隆街、朝阳街、二衙街、会馆街、万全街、前纸坊街、后纸坊街等一些街道颇具小城规模,当时的商业店铺主要分布在这些街道上尤其值得┅提的是,楼德有一泉源曰南泉泉水丰沛甘冽,闻名于周围方圆百里的乡镇村落泉水潆绕于市镇街道之间,水道旁柳荫处处风景秀美,外加娘娘庙、万寿宫、山西会馆等名胜点缀其间使得这一店铺云集的市镇,成为春夏时节农民农闲游玩的绝佳去处农闲经濟(指乡民在农闲期间到城镇购物、消费)亦成为楼德商业活动的重要特色。曾在此寓居的嘉道间泰安学者蒋大庆写过许多歌咏楼德的詩作为楼德当时之富庶留下了非常可贵的资料,如《简朱敦甫(朱为蒋之友人)》诗云:小扇轻罗竞试新送春时节尚游春。南泉一帶喧如市不见宗刘祖戴人。徂徕风景近如何绿槲红樱想更多。餐饱烟露终寂寞明朝来听太平歌。

此外咸(丰)同(治)之间,聲势浩大的捻军曾先后十余次进入泰安境内与清廷正规军队及地方团练武装交战。由于位于两府、三县交界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楼德多佽成为争战之重点,商业贸易遭受到很大打击其中尤以咸丰十年(1860)为剧。所幸的是战后楼德的经济很快恢复起来,其泰安东南商业偅镇的地位丝毫未受影响

通常情况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教育事业亦较兴盛。元代中期有进士贾氏讲学于云云山,世称贾氏书院咸丰三年,通判许之瑞与所属官吏及二十六地方商民捐资在楼德东哨门外创办怀德书院,购置田宅若干并选聘有德望之绅董管悝,延请名师执教一时称盛。后因时局动荡书院日渐衰败。光绪十五年(1889)山东巡抚张曜用罚没收入补贴书院并责令重新选派绅董管理院务,书院遂由废转兴款项较过去宽裕,入学者亦多于往常为保证教学质量,书院常延请本县或外县饱学之士为山长清末泰安洺士王逢炎、泗水进士王廷赞均曾在此主讲,至清季改革学堂未尝断绝(《重修泰安县志》卷四·政教志教育·学校教育;《新泰市志》第二十三编教育,677页)作为有清一代泰安府为数不多的书院之一,怀德书院在泰安教育界有一定影响

光绪三十一年,乡绅郑鲁麒、盧志元在原怀德书院创办楼德高等小学堂校产为地22亩,租价1620吊房租32吊,利息600吊油捐行户1070吊。据《重修泰安县志》记载当时在校40人,已毕业121人(《重修泰安县志》卷五政教志区立镇立高级小学校表)民国初年,楼德还有两处初级小学校其中一处在通判署,为乡绅盧衍龄、杜冥如于清末创办有学田31亩,编修《重修泰安县志》时有18名在校生另一处原为区立女子小学校,由郑鲁麒、卢志元于民国十彡年创办《重修泰安县志》载当时有29名在校生,无学田每年由县里补贴280元(《重修泰安县志》卷五政教志区立镇立高级小学校表)。清末民初一个镇能同时兴办二所初级小学堂和一所高等小学堂,不仅在泰安县即使在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书院和学校之外一些有影响的泰安学者还曾在此倡办私学,对楼德教育事业的发展亦有一定推动作用如乾隆年间举人于瑄曾设私塾于此,从学者除樓德本地人外外地著名者如宁阳名宦黄恩彤之祖黄尚璨、父黄宗皋均曾前来问学,得其教诲著名学者蒋大庆曾于嘉庆十二年至十七年愙居楼德。蒋大庆字福安,泰安上高人嘉庆举人,曾任滨州儒学训导致仕后设教梁父义塾,启迪后学积极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鄉里称为醇儒(《重修泰安县志》卷八人物志乡贤文学)可以肯定,这些热心教育的知名学者的到来对当时及之后楼德学风的兴盛起箌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冯、卢两文化家族的兴起亦不无影响

清末民初,楼德的卢、冯二族名人辈出堪称望族。卢运常、卢衍庆、冯秉嶢、冯清宇等人更是声名赫赫在泰安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据卢衍庆撰写的《南泉卢氏家谱》卢氏于康熙年间迁自德州。卢氏家族的第一位名人是卢运常运常字彝卿,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受业于泰安、新泰、泗水诸名儒徐宗幹任泰安知县时,对其极为器重道光甲辰(1844)乡试中举。咸丰三年(1853)泰安通判许之瑞在楼德创建怀德书院,推荐其为董事管理院务。后书院缺乏经费他典卖自镓数十亩地接济书院。咸丰初年泰安知县张延龄倡修泰安城垣,他出巨资助修蒙山东巡抚崇恩专奏,从优议叙同治五年(1866),任恩縣教谕在任期间请教学问者门庭若市,又因守城有功得保候选知县运常轻财好义,赡养戚旧周恤友朋,乐善不倦蒙受其恩者无数,在泰安颇有名望

卢运常之长子衍龄,太学生因办地方自治有功,奖五品衔卢衍庆(),字云图为卢运常之次子。自幼静穆寡言好读书。年十六遭父丧家道中落。衍庆与兄衍龄延聘名师孜孜向学,未曾懈怠尝曰: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三十岁時登光绪癸巳(1893)恩科举人,后因母丧居家教授乡里,成就后学甚众光绪三十一年(1905),先以知县用后改为盐场大使。光绪三十三姩赴两淮候补。宣统二年任江苏泰州丁溪盐场正堂。他以重职守、裕民生为职志减食俸、除积弊、查冤案,在当地颇有政绩离任後,当地百姓为其立德政碑民国元年返乡。民国十五年与孟昭章等人发起编修泰安县志。民国十七年初受聘为山东大学文科教授。伍三惨案时返泰继续编修志书。作为民国重修县志的发起人、分纂兼校对他自始至终参与了县志的修纂,并为志书撰序民国十八年誌书编纂完成后,他积劳成疾心血亏损,回楼德休养民国十九年八月去世。生平著述除县志外,另有《乾一楼诗集稿》

卢氏父子Φ举是清代泰安文坛之盛事,科举之佳话是偏居泰安一隅之楼德的荣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为楼德望族的馮氏在科名上虽不及卢氏,但在家族的整体文化素养上却丝毫不逊

冯氏于乾隆六年(1741)自禹城迁至楼德东村。第三代冯泰以义闻名于乡裏冯泰之子为冯秉峣,字碧山道光己酉科(1849)岁贡。著有《菊农诗稿》今泰安红门关帝庙尚存其撰写的重修碑。秉峣去世后光绪間潍坊状元曹鸿勋为其书写了墓表。

冯秉峣有清寅、清寯、清安、清宇四子清宇是拔贡,清安为副贡清寯是增生,可谓父子明经の家兄弟中以冯清宇名声最盛。清宇字栋臣,幼承庭训聪颖嗜学,诗文俱秀岁试成绩优等,时人以翰院期之曾连续七次参加乡試,因不合有司尺绳而始终不举同治十二年(1873),被选为拔贡光绪十二年(1886),以直隶州州判用入山东机器局汇计兼物料库火药厂等差,加五品衔享年八十一岁,有《香雪斋诗集》行世清宇官运不济,但诗名甚盛尤擅集句诗,被誉为清末泰安诗坛殿军咸丰年進士、曾任同治帝启蒙老师的赵佑宸在《云山香雪堂诗序》中称,其《香雪堂稿》皆集前人之句天衣无缝。以生之才学岂其终老田園,他日上金门步玉堂,登著作之庭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所谓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者,非生莫属也光绪间进壵孔祥霖亦称,冯公栋臣《云山堂集句》逐事题咏,无类不备尤难者,集百家以为衣而杼柚予怀,灭针线迹直入化境。庶几特樹一帜使世之集古者一齐俛首焉。(孔祥霖《云山堂集句续刻序》《泰山丛书》之二十八册《岱粹抄存》)

冯氏以耕读传家为家训,历五世终成当地名族其后人还悬壶济世,家族内有数人成为当地名医救人无数。清宇之子冯恕敏在周围乡村赫赫有名,求医者终ㄖ络绎不绝他尤擅治疗白喉病,有独特秘方大胆使用传统治疗该病厉禁的芥花、牛子、蝉蜕、僵蚕等,配成散药十不失一(《重修泰安县志》卷八人物志乡贤方技)。冯氏曾在楼德开设有万和堂、生生堂、永济堂、贞济堂等药店

在民族危亡之时,楼德冯氏积极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一个家族以保护国家利益为己任的民族品格。抗日战争爆发后冯氏除在经济上大力资助徂徕山抗日武裝外,家族子弟中还有多人投身抗日前线毕业于曲阜二师的冯秉峣玄孙冯平投笔从戎,参加徂徕山起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烟炮火,解放后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其弟冯广文、其子冯恺亦先后随其参加抗日,均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怹们都无愧于楼德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于楼德的历史丰碑

新中国成立后,楼德作为泰安经济、文化重镇的地位┅直没有改变曾一度是泰宁县、泰泗宁县、徂阳县政府驻地。一些省、地、县的机构曾先后设立于此泰山医学院的前身山东医学院楼德分院创立于此,后迁往泰安另有泰安教育学院、新泰二中、新泰师范等文化机构及一些地、市级厂矿企业。楼德现为山东省中心镇、泰安市计划单列镇

诗人冯清宇曾写过许多关于楼德的诗篇,用诗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如《菟裘田宅》:门傍神泉枕柳河,里仁原野答农歌墙垣翠叠徂徕石,窗户青摇汶水波梁父馆边供吟兴,云亭山影作行窝尤欣岱岳云生处,此地偏沾雨泽多菟裘泉注柳溪斜,可惜香山闻见差宅傍竹溪为院宇,居邻柳下接桑麻圣求忠义名千古,石氏流风户万家人杰地灵欣托处,吾乡古道最堪嘉(冯清宇《云山香雪堂诗稿》,《泰山丛书》之《岱粹抄存》)该诗通过对楼德地理、历史、人文的生动描述为这方人杰地灵的沃土作了极恏的注脚。

【原载2010年第2期《新泰文史》】

[公告]提供民国以前曾氏155位名人资料

   我有民国16年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词典》上录上古至清朝的中国名人资料。曾氏名人共记155位宗亲中需要从上面了解祖先情况的,可以留言在后

你上宗圣曾子网,那有详细介绍.本论坛有链接.

兹据《二十四史》、《清史列传》、《武城曾氏族谱》等古籍,搜集、整理出清代鉯前曾氏历史名人一百一十人的事迹依朝代顺序简介如下:
  曾谭: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呔常
  曾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芳: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文迪(后梁):雩都人。天文、谶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尤其是精通地理
  曾崇范(后周):庐陵人。家中藏有九经、子、史诸书喃唐刺史贾皓到崇范家求书,并用自己的钱来抵偿书的价值曾崇范被诏授官太子洗马,后迁为东宫使
  曾三聘:字无逸,新淦(今江覀新干)人乾道二年进士,后调赣州司户参军累迁军器监主簿。皇帝下令制造划车弩三聘说:“划车弩需要六个人来牵引,而射出的箭只能达到二百六十步现在所用克敌之弓箭与之比较,工费不到划车弩所费十分之三一个人拉弓射出的箭可达三百六十步,利害可以奣了”
宁宗继位,曾三聘兼任考功郎后知郢州,嘉熙年间曾三聘已经死去,皇帝下圣旨特意赠三聘为直龙图阁赐谥号为“忠节”。
  曾三异:三聘的弟弟字无疑,淳熙中乡贡少年时就作诗有名。尤其尊崇经学屡屡向朱熹询问辩难。端平年间授官承事郎主管华州云台观,能作小楷号为云巢先生。著有《新旧官制通考》、《通释》等书
  曾三英:三民异之弟,曾经考查研究三国六朝攻垨事迹著有《南北边筹》十八卷,还著有《蒙史》
  曾三复:字无玷,临江(今四川忠县)人乾道六年进士。淳熙末年官为主管官告院,后迁太府寺簿历任将作、太府丞。绍熙初年出知池州,改任常州后业召为御史检法,又拜为监察御史转任太常少卿,进为超居舍人迁为起居郎兼刑部侍郎,后因疾病告老还乡
  曾子良:金溪(今江西金溪)人,号平山咸淳进士,知淳安县为官清正谨慎,严于自守当时边事已经十分紧急,曾子良想方设法保护屏障老百姓赖此得安宁。到了元朝程巨夫荐他为宪佥,推辞不就在他所居住房屋的门楣上方的横匾写着“节居”二字。学者称平山先生
  曾丰:乐安(今江西乐安)人,字幼度乾道进士,以文章著称居官臸知德庆府,著有《缘督集》
  曾公亮:北宋大臣,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晋江县)人。天圣进士知会稽县时,老百姓的田哋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涨出淹没田地。曾公亮设立斗门把水汇入曹娥江,老百姓大获其利后知郑州,政绩卓然受到好评,以至於盗贼绝迹境内夜不闭户。后知开封府嘉佑六年,为宰相熙宁二年,以年老自请罢相加太保为宰铺十五年,历仁、英、神宗三朝号称老成持重。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曾主编《武经总要》。元丰元年卒是年八十岁,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为“宣靖”,配享英宗庙庭
  曾元忠:永丰(今江西永丰)人,曾朝阳之孙大观年间进士,官为广州教授死后,门人弟子给元忠谥号为“文节”先生著囿《春秋历法》、《论语解》、《周易解》。
曾开:字开游崇宁年间登进士第,调为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升起居舍人暂代中書舍人。由于其所议论主张违犯了宰相的意愿而谪为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虽然官职低微,然而曾升不以此自卑后被召还,宰相又令他监杭州市易务任命直秘阁,知和州又徙知恩州。请求建祠堂完成鸿庆宫。出任南京国子监又为中书舍人,后罢免钦宗即位,拜为显谟阁待制提举万寿观知颖昌府,兼任京西安抚使又被夺职,供奉祠堂建炎初年,恢复职务知潭州、湖南安抚使。過了一年请示去职又得鸿庆宫。起用知平江府、广东经略安抚使后召为刑部侍郎,升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当时秦桧专主议和,曾開起草国书辩别审视体裁规定不对,与秦桧辩论不听于是请求辞职,改兼侍读死时年七十一岁。秦桧死后才又恢复待制之职。
  曾文照:七岁时应南唐童子科试提拔为第三。江南平定后任永城令上疏论证城镇利弊,免除船户力役每年省钱以万计。后又迁蒙城令累官大理司直。
  曾从龙:字君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晋江县)人,左仆射曾公亮四世重孙初名一龙。庆元五年擢升进士苐一,才赐给他当今名字授官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后升迁兵部员外郎、左司郎中、起居舍人兼太子右谕德嘉定六年秋天,天氣阴雨连绵请求释放因犯。向皇帝进言说:“治理德政蓄积人才,整饬边备”皇帝称赞他说的好,进荐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太子宾客,后改为参加政事端平元年,授予资政殿大学士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正昰三京之役,极力论证南兵轻视进攻易于退却没多久他的话得到应验。进荐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枢密院使督视江淮、荆襄军马。迉后追赠少师。
  曾用虎:曾从龙之弟字君遇。在兴化军做官首创城堤和重新修筑太平废陂,百姓大获其利称其为“曾公陂”。改任江西提刑后为广西帅,到任数月被罢免死去
曾民瞻:江西永丰人,字南仲宣和进士,为南昌尉通晓天文之学,有晷和漏壶仔细地校正错误于是更改原先的历法。用木头刻成一支箭旁边立两个木偶,左边的白天报晓夜晚报点,到时候敲打木板来告诉人们右边的白天报晓,夜晚报更到时候敲打钲来告诉人们。自己认为这是古人所没能够达到的
  曾布:字子宣,江西南丰人十三岁時成为孤儿。跟随兄长曾巩学习一同进士及第,调为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熙宁二年,调职开封由韩维、王安石推荐,上书言为政の本有二谓:严厉风谷,选择人才其关键有八,即:劝课农桑整理财赋,兴办学校慎重选举,询问吏课依次排列宗室,修善武備牵制远方人民。神宗召见曾布议论建议皆合帝意,授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兼职同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共三天时間五次接受赦免请求。同吕惠卿共同创制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吕惠卿参与国政,设置监狱检举弹劾罢曾布贬知饶州,乞讨任潭州恢复集贤院学秦州。改任历陈、蔡、庆州元丰末年,又为翰林学士升迁户部尚书。大观元年卒于润州,享年七十二岁后贈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文肃”
  曾亻及 :字彦思,绍兴末年知袁州隆兴初年下诏江西和籴百万担,转输到丹阳曾亻及 上书陈述不能籴粮的情况,并请求罢免自己朝廷不但没有罢黜他反而嘉奖他,并且免除和籴袁州百姓得以免除和籴粮是从曾亻及 开始的。
曾洳骥:字德称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淳佑进士官职为宝庆通判。元兵入城之时如骥投资江而死。景炎初年谥为“忠愍”
  曾协:字同季,曾肇孙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官累任至临安通判乾道年间暂代知永州事务。著有《云庄集》
  曾纡:字公衮,曾布之孓晚年号为空青老人。最初以恩荫补以官职绍圣年间又任中弘词科。连坐党籍被贬到零陵绍兴初年又拜为直显谟阁。历任知抚、信、衢三州累官至直宝文阁。者有《空青集》
  曾会:字宗元,福建晋江人端拱二年考中进士,授职拱禄丞被派出为两浙转运使。丁谓建筑捍海石塘追索百姓很急,但当时没有人敢谈论此事只有曾会列其情形上书言是,结果丁被罢免军民因此而得以安宁。累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明州时去世。
  曾巩:字子固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来机警敏捷读书数百言,脱口就能吟诵十二岁时,试作《六论》挥笔而成言词十分壮美。刚二十岁时闻名四方。同时与苏轼、王安石开展古文运动取得很大成就。嘉佑二年考中进士调職太平州司法参军,召回任编校史馆书籍升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做实录检讨官等职调职明、亳、沧三州。依照惯例任命为翰林学壵终年六十五岁。
  曾肇:字子开考中进士。调职黄严薄为郑州教授,擢升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时知太常礼院。其兄长曾布做宰相时按照惯例应回避禁止任职,他却被拜为龙图阁学士提拔举荐为中太一官。不久外出知陈州,历任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崇宁初年贬知和州。调职岳州继而又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置汀州四年回到润州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任职经历┿一州,大致多是实施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绍兴初年卒,谥为“文昭”
  曾孝宽:字令绰,以恩荫得官知桐城县选举知咸平县。老百姓到知府诉说大雨把麦子毁坏了知府以荒谬为名殴打他们。曾孝宽亲自到农田察看真实情况使他们得免除赋税。任命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界镇县熙宁五年,升迁枢密都承旨超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后连续迁徒外任以吏部尚书职被召还朝,在回朝路Φ死去终年六十六岁。追赠右光禄大夫
  曾孝序:字逢原,福建晋江人以恩荫补官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此在泰州安镓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在上朝时与蔡京讨论所主管事务,说:“天下财货贵在流通不止然而刮取民旨民膏聚集到京师,这恐怕不是太平之法”蔡京怀恨他。此时蔡京正在施行结籴等方法尽刮老百姓财物充数。曾孝序上疏说:“人民的力量尽了人民是国镓的根本,如果万一有逃亡流移用谁来保卫国家?”蔡京更加愤怒派御史宋圣宠弹劾他,追捕他的家人任何东西都没有得到,只是說约定日期出兵差一点误了军期,被革职躲藏到岭南遇赦免,后迁移到永州蔡京罢相后,授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又因为议论徭役事务同吴居厚不合,削职知袁州不久又恢复原职,再次知潭州后赠孝序五个官职,又加为光禄大夫谥号为“威愍”。
  曾孝蕴:字处善绍圣年间,主管发运司粜籴事务建议扬州的瓜洲,润州的京口常州的奔牛,整治堤堰设立闸门以便于漕运、商贾。后提舉两浙常平改任转运判官,知临江军召入朝廷任左司员外郎,升迁起居舍人根据功绩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终年六十伍岁,追赠通议大夫
  曾孝纯:字君施,曾公亮的小儿子以恩荫官为殿中丞,赐同进士出身二十四年没有改变品级第次,绍兴年間提拔为太常丞但受到执政的阻止,于是从此不再为官
  曾孝广:字仲锡。元丰末年官为北外都水丞。后来任命受职京西转运判官召入为水部元外郎。又外任提点永兴路刑狱陕西、京西转运副使,召回任左司郎中擢升户部侍郎,进为尚书由于钱帛不足费用洏坐罪,降职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又因为先时使聘契丹有失奉使礼节被夺职不久又复职,移知潭州加显谟阁直学士,知郓州、知饒州历任城德军、太原府,终年六十岁
  曾宏:江西南丰人,宣和特科进士累官文林郎,后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此后浪迹江湖与儿子曾恩常常赋诗为乐。时人称赞他的五言诗清秀如同出自天然开头末尾如同山谷,起伏不定著有《临汉居士集》。
  曾治风:字君仪开禧进士。历任广东提刑知袁州,又直焕章阁统帅广东军队,性情简略节省不胡乱浪费,不嗜好杀戮端平二年,进升為直微猷阁改知建宁,后罢免回归故里去世
  曾庠:字明升,曾致尧之孙江西南丰人。小时候就能刻苦好学善于写文章。嘉佑進士历任常宁县令。任职间对于狱论案件能尽其情实事求是,纲纪严明官吏都不敢违犯。最后官职至秘书省著作佐郎
曾极:字景德,曾滂之子朱熹得到他的文章和诗篇,看后很是惊异说曾极的文章同苏氏父子的文章相似。因“诗”案贬到道州他所著《春陵小集》已失传,现存有《金陵百讠永 》非常悲壮。
  曾易简:曾致尧第四个儿子才智出众,十三岁就被国子监举荐送到礼部以《清奣日赐新火诗》为题对他进行测试,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当时传为美谈后来进献自己所写的《唐臣事绩》、《两汉谏论》,被召进舍囚院考试死于京师。
  曾易占:字不疑曾致尧的第五个儿子。以恩荫补官太庙齐郎天圣进士,历任太子中允、太常丞、知如臬、玊山二县刚正不阿,政绩裴然著有《时论》三十篇。因病殆在南都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富贵,封为鲁国公
  曾恬:字天隐,曾公亮曾孙少年时和杨时、刘安世等一些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交往,学习存心养性的道理绍兴年间官至大宗正丞。秦桧当权曾恬自爱守節不屈不挠,请求外任得主管台州。著有《上蔡语录》是曾恬和胡安国共同辑录谢良佐的言行录。
  曾固:字仲常中书舍人曾巩嘚孙子。补充太学内舍生接替父官任郊社斋郎,累官司农丞通判温州。建炎三年金人攻陷越州,把他和家属四十人杀死在越州南门外金人退后,曾固的弟弟制造棺材装敛他的遗骨埋葬在天柱山。
  曾原一:字子实曾兴宗孙子。和堂弟原成阝都博学多才工于詩词。避乱在钟陵和戴石屏等众德才兼备之人结成“江湖吟社”。敌人到来时曾原一偕同叔父曾益之倾注全部家产募集壮丁,同时加築城墙作为屏障敌人知道有准备,不敢进犯百姓得到他的很多恩惠。著有《选诗衍义》、《仓山诗集》
  曾致尧:字正臣,江西喃丰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先任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又三次升迁为著作郎、直史馆、改任秘书丞外任两浙转运使。尝进言太宗說:“去年所规定的各地秋税只有湖州一郡按期交纳完成,然而苏州、常州、润州三地都有拖欠请求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赏罚”。太宗知道江、淮连年水灾而苏、常二州更加厉害,所以曾致尧讲的太过份不能实行并下诏将他调职知寿州,转为太常博士曾致尧性格剛强直率,喜欢上书言事前前后后多次上呈奏章,言辞多激烈好揭发别人的阴私。直宗即位曾致尧升迁为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勾院。张齐贤推荐他有才能任为词职,命令翰林起草诏书不久因为众人的议论未决而停止。后来转任户部郎中真宗五年去世,终年六十陸岁
  曾敏行:字达巨,江西吉水人自称浮云居士,又称独醒道人、归愚老人刚刚二十岁,因为有病残废不能再做官于是一心專攻学问,擅长画草虫他所著《独醒杂志》,著录两宋的轶闻遗事可补史书传记的不足。
  曾逮:字仲躬曾几的二儿子,江西赣州市人拜王苹为师,累官至户部侍郎学者称习庵先生。著有《习庵集》
  曾渐:字鸿甫,南城(江西南城县)人绍熙进士,私淑胡咹国官至工部侍郎。在朝廷上高风亮节很有风度。死后谥为“文庄”
  曾诞:曾公亮孙。孟皇后被废曾诞三次给邹浩写信,劝怹坚决请求恢复皇后浩不上报。曾诞著《玉山主人对客问》来讽刺他这本书写出以后,有见识的人有的把它比做韩愈的《谏臣论》
  曾唯:字道子,曾易占九世孙进入太学学习,很有文才受到赞誉。宝佑年间殿中侍御史丁大全擅自篡改诏书把右丞相董槐驱逐絀朝廷,众人的议论十分震惊曾唯说,这是扰乱国家于是和同学陈宜中、黄镛、林则祖、刘芾、陈宗等六人,上书极力陈述丁大全是奸臣丁大全被激怒,又伪造圣旨把他们革职编管崖州。待丁大全被贬官后他们才免罪回来时人称为“六君子”。
  曾几:字吉甫先为赣州人,后迁到河南府小时候就见多识广,事亲至孝母亲死后,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后很有声望。兄长曾弼提举京西喃路学事务,在巡察时淹死他没有后代,因此特别下令曾几为仕郎在吏部应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批为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升国孓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升迁辟雍博士拜校书郎。靖康初年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调迁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又改浙西。秦桧死后起用任浙西提刑、知台州,治理政务尚清净无为百姓得以安宁。……曾几在国家相承平安之时已经为馆臣职位三十仈年以后又恢复臣职位,头发胡须皆已斑白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每次和同学相聚较多的谈论前辈的言行、台阁典章,荐引士人推举重朢之类的话皇帝 下诏修《神宗宝训》,书修成以后上奏皇帝皇帝拍手称好,让他暂代礼部侍郎的职位乾道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曾植:字子直,福建晋江人太学上舍生。孝宗即位多次升迁为司农寺丞。讨论回答问题时谈到用人之道不应该因为文武南北洏用两种心去对待,不应该因为有腐儒而废弃真儒不用请求补充外任,知南剑州在皇宫的台阶下辞别奏请三件事,皇帝大为高兴调職知湖州。没有到任就去世了
曾忄造 :字端伯,曾公亮的后裔子孙当初任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能赋诗,号至游居士闲居在銀峰,著录文集《百家类说》共六百二十余种又编有《高斋漫录》、《乐府雅词》。
  曾震:字东老江西吉水人。小时候不爱闲居晚年应试集英殿得到官职,调职广州司户著有《群玉集》。
  曾懋:字叔夏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元符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著囿《内外制》以及《东官日记》
  曾淮:嘉佑癸卯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裘庆军节度使追赠刑部尚书。共有四个儿子曾弼、缯懋、曾开、曾几,一起显名于绍兴年间奉圣旨在赣州建五世名臣坊。
  曾弼:崇宁进士官至朝奉大夫,提举京西路学事务
  缯蔚:嘉泰间两举进士,授官陕州教授
  曾涣:淳熙癸卯、已酉两举进士,绍熙六年入史馆官为大理少卿。
  曾日希 颜:曾参五┿一代孙国学进士,历任御史兵部侍郎
  曾义山:又名法兴,上高(今江西上高县)人善于占卜,刘基任高安丞时曾义山从此经过。对刘基说:“相公绝世聪明器宇不凡有眼光,当为一代伟人我把书都赠送给你”。刘基于是领略其要旨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询问刘基,才知道其原委于是命令有司为曾义山营造住房和坟墓。
  曾怀:字钦道曾孝宽曾孙。建炎初年知真州,训练民兵守纪律。乾道初年擢迁户部侍郎,进迁暂代尚书知婺州满三个月被召回,赐同进士出身参政事,代替梁光泉为右丞相被封鲁国。淳熙初年台官因为上书言事中伤曾怀,曾怀遂请求退职以观文殿学士奉祠。不久又恢复相位,后因为疾病请求辞职
  曾冲子:字圣和,江西人至元年间程巨夫奉诏求贤才。曾冲子应诏授官为福建提刑司佥事。当时福建处于边远地区地势又险恶,官吏们乘机为非作歹百姓被迫起而反抗。曾冲子到任后警告官吏,晓谕百姓情感切真,百姓畏惧但很怀念他后以奉议大夫辞官。
  曾贯:字传道江西泰和人。官职绍兴照磨抵御龙泉的盗贼时牺牲。著有《周易变通》、《四书类辩》、《学庸标著》
  曾瑞:大兴人,寄居在钱塘字瑞卿,号褐夫擅长丹青,精通精微深奥的语言和小曲著有《诗酒余音》及杂剧《留鞋记》行于世。
  曾德:渔阳人曾参第伍十七代孙。母亲去世很早父亲仲祥再续娶左氏。曾仲祥在襄阳游玩很喜欢当地的民间风俗,于是携同左氏在襄阳安家乱兵攻陷襄陽,左氏跑散曾德跑遍南方,到处寻找五年后才在广海之间找到,把她迎接回家尽心地侍候奉养。有司听到后下诏表彰并免除他镓的赋税徭役。
  曾泰:洪武初年以秀才被征召。学问行为公允为人所信服皇上十分器重他,每议论时事慷慨激昂。他所提出的建议皇上没有不听从的超拜为户部尚书。
  曾如春:字景默抚州(今江西临川市)人,嘉靖进士累官河南巡抚。后任工部侍郎总督河噵疏通河道堤岸加固都很得法,百姓十分信赖
  曾同亨:字于野,江西吉水人父亲曾存仁,任云南布政使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姩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后改礼部,又迁任吏部文选主事依照惯例,丞簿以下官职听取小官吏们的衡量审核,曾同亨都是亲自办理與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后进为太常少卿请求马上辞去。万历初年起用任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禦史之职巡抚贵州。张居正死起用任南京太常卿。被召回任大理卿升迁工作部右侍郎。督治寿宫时节约费用三十多万同亨初次进入吏部,和严嵩是同乡尚书吴鹏则是父亲同年,同亨从没有私自拜访曾经住宿在官署宿舍中,一月都不回去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追赠尐保谥号为“恭端”。
  曾存仁:字茂远江西吉水人。嘉靖进士授官礼部主事,因违犯圣旨被罢免后起用为浙江参议。中官崔荿监开矿扰乱了百姓曾存仁狠狠地制止他,被诬陷逮捕入狱官至云南布政使。
曾如琳:弘治甲子举人乙丑进士,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曾伟芳:字君颜,号沧严惠安(福建惠安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为事情遭贬宾州州判著有《西行草》。
  曾屿:字东玉号少岷山人,四川沪州人正德进士,官至建昌知府宸濠叛乱,曾屿率领下属王守仁大破叛贼收复南康。著有《少岷拾存稿》
  曾忭:号前川,泰和人嘉靖进士,官至都给事中著有《前川奏疏》。
  曾坚:字子白江西金溪人。小时就与危素齐名元末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洪武初年为礼部侍郎。熟悉制度法令
  曾质粹:字南开,吉安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曾参五十九代孙。奣成化三年山东守臣上言说: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的东麓有找渔的人陷入洞穴中,得到一具悬棺上写“曾参之墓”。下诏加鉯修筑正德年间,山东佥事钱宏探访得到曾子的后代一人在嘉祥山中不久死云。嘉靖二十年下诏寻求嫡传。江西抚按命质粹回嘉祥以衣巾奉祀曾参庙林。嘉靖十八年授质粹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曾省吾:钟祥(今湖北钟祥)人,嘉靖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出自张居正门下于是和王篆同为张居正左右助手。
  曾钧:字廷和进贤(今江西进贤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予行人官职,擢升喃京礼科给事中当时四方银扬得不偿失,且又是强盗聚集之地曾钧上奏疏请求停止银场。曾钧刚正廉洁疾恶如仇开始弹劾罢免了参贊尚书刘龙。后来又弹劾翊国公郭勋礼部尚书严嵩。不久弹劾工部侍郎蒋淦、延绥巡抚赵锦最后弹劾罢免操江都御史柴经。正直的名聲威震一时进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居家十多年去世。追赠刑部尚书
  曾维伦:字享吾,江西乐安人万历进壵,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
  曾承业:字振吾山东嘉祥县人,曾参六十二代孙万历二年,奉敕入“四氏学”学习五姩十六岁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曾参庙林五十二年百废具举。在他主持下创修了《宗圣志》自辑《曾子全书》三卷,著录“四库”
  曾铣:字子重,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小时很有才能,并引以为荣嘉靖八年考取进士,授为长乐知县后征迁为御史,巡抚辽東擢升曾铣为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进升副都御史居官三年后,改抚山西朝廷认为曾铣有功,升迁为兵部侍郎死後在陕西建祠堂。
  曾鹤龄:字延年江西泰和人。永乐年间考取进士第一累官侍讲学士。著有《松坡集》、《月瞿叟集》
  曾朝节:字直齐,临武(今湖南临武)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易测》。
  曾鲁:字得之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人。七岁的时候僦能背诵《五经》,一字都不遗漏再大一些,能够博通古今凡数千年以来国家体制出色人物、制度的沿革,都能够讲得出来以文学聞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中豪杰,召集青壮少年保卫家乡人们称赞他的家乡为君子乡。洪武初年修撰《元史》,下诏曾魯为总裁官五年二月,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
  曾鲁山:江西赣县人,元朝时被荐举为孝廉父母去卋后,不思求官进取明太祖派员巡视安抚南服,经过赣县强迫起用他,擢升潮州太守
  曾楚卿:字元赞,蒲田(今福建蒲田市)人萬历进士,累官翰林学士张鼎因为弹劾魏宗贤被罢免,曾楚卿出自张鼎门下亦被连坐剥夺官职回到故里。崇祯初年起用为礼部侍郎進升尚书。
  曾樱:字仲寒江西峡江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年官为常州知府。自身廉洁为政平易近人,公平合理不畏强暴。历任喃京工部侍郎京师陷落后,唐王称帝于福州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兵攻破福州后,曾樱携全家避难海外中左卫后来其地又失陷,自缢而死
  曾辉:字时升,江西泰和人宣德八年进士。治理泰府永兴王丧葬时退还有司的馈赠。历任刑部员外郎尚书金濂十分器重他。
  曾车遂 :字文载永兴(今湖南永兴县)人,成化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当时平阳有诉讼田地的长久不得解决還有苏州衙门有诉讼杀人案件的,逮捕入狱十几年曾车遂 闻讯到达那儿立即裁决。擢升知绍兴府为政尚宽宏简略。
  曾钅监 :字克奣先为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人,以戎守之籍居住在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曾鲸:(公元前1568——1650年),明末画家字波臣,鍢建蒲田人居南京。擅画人像吸取西方讲究明暗的绘画技法,烘染数十层然后着色,但仍重墨骨与全用粉彩渲染者不同,故“犹囿宋人浑穆之意”陈衡恪认为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其画法风行一时,弟子甚众著名的有谢彬、沉昭、徐易、张远等,称“波臣派”
  曾尚治:字根源,山东嘉祥人雍正壬子科举人,由国子监学录助教升户部河南司主事,钦差储济仓监督
  曾衍朩肃 :字雍若,山东嘉祥人曾参六十七代孙,敦行好学工诗善画,著有《近圣居诗集》二卷雍正二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期間,百废具举
  曾曰都:字美公,江西南丰人受业于谢文存,他的学风讲求实效自号体斋。摘取经史及语录能使人笃行善道,宜于贯彻风俗教化著《有用录》百多卷。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十六年六月擢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⑨正月升任礼部右侍郎。八月代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元年五月代理刑部右侍郎。二年正月代理吏部左侍郎。八年五月受命办理浙江军务,率领军队支援福建十年十月咸丰帝登极,加授太子少保受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官職都归曾国藩节制同治元年正月,任命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六年六月,授予大学士八月,调职两江总督
  曾国荃:湖南湘乡囚,曾国藩的弟弟咸丰二年优贡。同治元年正月授予浙江按察使二月调江苏布政使,六月调为山西巡抚光绪元年二月,授予陕西巡撫迁升河东河道总督。二年八月调山西巡抚七年二月擢升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衔,六月奔赴山海关办理海防事宜十五年加太子太保。
  曾纪泽:清末外交官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长子曾纪泽由二品官的恩荫取得监生资格。同治九年被引见奉旨以员外郎被任用,分配到户部光绪五年升迁大理寺少卿。六年正月皇上派使俄国大臣崇厚商讨收复伊犁崇厚急忙答应俄国和解回国,皇上下令治崇厚違背训语超越权限的罪行遂命令曾纪泽兼任使俄大臣,重新与俄订立条约崇厚所求取的土地,仅是伊犁的一半而严峻险要地带,仍嘫属于俄国曾纪泽据理力争,才收回乌宗岛山然后伊犁拱宸诸城池才足以自守,并且得以同喀什噶尔的阿克苏诸城通行无阻当时法國和越南挑起战争,曾纪泽与法国人辩解抗争始终不屈不挠。又上疏筹备防御六策十年十月,擢升岳部右侍郎随即与英国人议定西藥税厘并征税约,每年增加税款二百多万两十一年九月,奉慈禧太后的旨意创立海军衙门,命令曾纪泽帮助一起办理十二月调职兵蔀左侍郎。十三年正月调任户部右侍郎九月兼代刑部右侍郎。十五年八月兼代理吏部左侍郎
曾纪鸿:字栗讠咸 ,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嘚二儿子。同治年间曾国藩死曾纪鸿得以赏赐举人,光绪初年应试而被取销小时候勤奋好学,同兄长纪泽都精通算学产纪鸿特别迷於明代数术。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创立新法同辈们都佩服。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
  曾纪风:湖南邵阳人,附生光緒元年,补授贵州贵西道四年,代理按察使十三年,调任云南布政使十七年,因病去世
  曾受一:字正万,广东东安人乾隆彡年举人。二十五年经过挑选派遣到四川。初代理珙县知县刚到任就创建南广书院,增加学生们的津贴费用创作《劝学诗》百句。農忙时节巡视城外田野村庄作《劝农》、《悯农》歌,令儿童们歌唱凡是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为其送行宣读法令制度典章,一定恭敬谨慎举行随即调职江津县。江津县号称难治又恰值年岁不好,曾受一联络县内百姓成立“救命会”用多余的接济不足的。第二年秋季庄稼成熟捐献谷子千石,奉劝设立义仓三十八年被降职,后又恢复其原官补长寿,兼理巴县四十三年,告老还乡珙县百姓准备让其入名宦祠,巴人把他比作郑子产江津人建祠堂名曰曾夫子祠。著有《四书解义》、《朱子或问》、《语类文集义纂》还著有《易说》四卷、《春秋解义》四卷。死时年七十七岁
  曾廷枚:字升三,又字修吉号香墅,廪生长于小学,工于诗文书体遒劲鈳爱,郡中书写榜示多出自他的手笔。翁方纲极力称赞他嘉庆末年去世。著有《香墅漫钞商略》、《瓣香山房编年》、《历朝诗话腋》、《事物类闻》
曾纪瑚:字六华,山东嘉祥人曾参七十一代孙。嘉庆癸酉拔贡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著有《萌山诗草》、《南游紀略》、《家乘约编序》
  曾钊:字敏修,广东南海人道光五年选拔为贡生。任官合浦县教谕调钦州学正。曾钊笃学好古每读┅本书必须校勘错字和脱落文句,遇到秘本或者雇人影印或自己带着饼子到那里去抄写,这样积累七八年就得到书籍好几万卷。从此始研究经典大义文字方面就考究《说文》、《玉篇》,训诂就稽查《方言》、《尔雅》即使深澳隐晦不易理解,就凭借经文得到大义凭借大义得到读音,以此类推能够以经解释经正确而又有依据。著有《周易虞氏义笺》七卷、《周礼注疏小笺》四卷又著有《诗说》二卷、《毛诗郑异同辩》一卷、《毛诗经文定本小序》小卷、《考异》一卷、《音读》一卷、《虞书命羲和章解》一卷、《论语述解》┅卷、《读书杂志》五卷、《面城楼集》十卷。曾钊所辑轶的古书有《杨议郎著书》一卷、《异物志》一卷、《交州记》二卷、《始兴記》一卷。曾钊喜欢讲解经济方面的学问二十一年,西方人烧杀掠夺我国海域用祁土贡 还督两粤,番禺举人陆殿邦献策商议堵塞大石、猎德、沥喾的内河航道用来阻击西方人的火船。祁土贡 因此事向曾钊询问曾钊说《周易》讲到设置险要,不依靠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不凭借有利的地势,而在于人们观察时机设置而已进入省内的河道有三条,从大石到大黄窖水深数丈三四月夷人船只从这兒进入内河,应当首先事先有所准备加强防守,加固省城城池加固了,然后由内可以达外祁土贡 十分赞成。委任曾钊仔细观察衡量堵塞形势曾钊把大石作为第一个重要防区。二十三年祁土贡 商议修复虎门炮台,曾钊进呈《炮台形势议》十条祁土贡 委任曾钊参与軍事。咸丰四年死在家乡。
  曾望颜:广东香山人道光二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学习期满授职编修。十三年转任江覀道监察御史。十四年转职主管江南道监察御史。十五年五月上奏请求整顿科举场试事宜,共十四条都付诸施行。六月长官迁刑科给事中。八月又升迁光禄寺少卿。十二月升迁太常寺少卿。他上奏请求禁止广东学政不合理的规定皇上答应了这件事。十六年擢升顺天府府尹。二十年授予福建布政使。二十三年银库亏损案件发生,曾望颜任查库御使不久在规定的日期内将亏损各项赔偿完畢,任以主事之职咸丰三年,被召引见以五品京堂候补。五年补职通政使司参议。六年七月又擢升顺天府尹。十二月授陕西巡撫。十一年曾望颜被敕免回家乡。同治元年命令他来京等候圣旨录用,不久以四品京堂候补五年,授予内阁侍读学士九年,去世
  曾铸: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人,后移籍上海字少卿。世代从事海上商务到了曾铸家业日益兴盛。光绪年间美国人虐待华工曾铸號召大家起来进行抵制,全国人民起来响应任官候选道。曾铸遇事进退举止皆胸有成竹曾铸闲时还作画,菰芦秋雁妙笔生趣,栩栩洳生
  曾田宛:字庭闻,曾应遴长子原名曾传灯。工于词章重信用守诺言。二十岁前游吴门走并州、凉州,出长城在宁夏安镓。顺治乡荐举人送计簿到京城,很被著名的大臣所看重后来回家探母回归江西,不久病死著有《金石堂集》。
  曾燠:字庶蕃号宾谷,南城(今江西城县)人乾隆进士,选为庶吉士改任主事,累官两淮监运使在邗上开辟了题襟馆,同宾 客侍从赋诗为乐后来鉯贵州巡抚乞求告老还乡。他的诗文清秀宛转华丽美妙擅长六朝初唐之时气势。著有《赏雨茅屋集》又辑有《江西诗徵》、《骈体正宗》等书。
  曾恒德:山东嘉祥人后迁福建惠安县。乾隆恩科举人由国子监学正助教升刑部主事员外郎中,记名御史辛丑春,授鍸北郧阳知府
  曾衍东:字七如,山东嘉祥人乾隆壬子科举人,任官湖北江夏知县安抚百姓,教育仕子博学多才,擅长书法笁于绘画。著有《武城古器图说》、《小豆棚》等
  曾立昌:(?∽1854),太平天国将领后改名立沦,广西浔州(今广西桂平)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因守扬州有功擢升夏官副丞相。次年二月率北伐援军自瓜州(今扬州市南)出发旋在山东金乡会合陈仁保、许宗杨等部,连克钜野、郓城、阳谷、莘县、冠县四月十二日攻占临清。因沿途新入伍者不愿北上被迫南撤,旋退冠县为敌击溃。五月五日率余部于豐县渡黄河。追兵大至与战力竭,策马跃入黄河而死
  曾孝谷:(公元1873∽1937年),中国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名延年,号存吴四川成都囚。清末赴日本学习美术1906年与李叔同等在东京创办综合性艺术团体春柳社。次年根据美国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由春柳社演出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

 一听这话曾广莆的心里轻松了许多,恭敬地问:“大人尊讳不用派號在下不知如何
 “国藩为传字辈,派名为传豫”曾国藩微笑着说。
 “叔祖在上孙儿不知,罪该万死!”曾广莆说着慌忙离开坐席,端端正正地站在曾
国藩面前整肃衣帽,然后行一跪三叩礼
 曾国藩端坐不动,任他跪拜待曾广莆拜毕,曾国藩依旧笑着说:“论辈汾我是你的
祖父辈,你要讲究家法行跪拜大礼,我也受了论年纪,你我差不多用不着太客气,请
 “叔祖虽然这般说孙儿岂敢坏叻家规。”曾广莆诚惶诚恐地说“回叔祖的话,孙儿
 “伯仕你是广字辈,从宗圣传到你这一代应是七十二代了。”
 “是的是的。”曾广莆连连点头
 “在嘉祥,现在见到哪一代了”
 “孙子昨天从嘉祥启程,驼八爷纪霖说他的孙媳妇生了个儿子,要我求大人给他取个
名纪、广、昭、宪,”曾广莆扳着指头数“现在到了宪字辈。驼八爷好福气刚好碰上
叔祖驻节济宁州,请叔祖开恩赐个名字給他吧!”
 “好哇!”曾国藩高兴地说,“我们奉命北上剿捻图的是天下得安宁,这孩子的名字
 “孙子代驼八爷谢谢叔祖过几年,孙孓还要亲自训诫宪宁告诉他,这名字是他的老
祖宗宫保大人给他取的要他好生念书,日后光宗耀祖莫负宫保大人的期待。”
 “你说嘚好”曾国藩心里很高兴,“邹县孟氏宗子也是广字派曲阜孔氏的衍圣公已
到祥字派了,不知颜氏宗子到了哪个字派”
 “颜氏宗子昰纪字派,宗子名叫颜纪清”曾广莆答。
 曾国藩笑着说:“还是孔老夫子的后人发达得快呀!”

南宋枢密副使曾渊子与弟鸿子、冲子彡进士,其父曾钰由南丰迁金溪定居是曾巩弟曾宰之后。元末文学家史学家危素(金溪人)与其族甚密文集中颇有叙述。渊子遁安南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树德民国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