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箭9A73和红箭9A8系列作为营、连两级制式装备,成本可以承受吗

以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为代表的苐二代反坦克导弹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使用目视跟踪、有线传输自动指令制导的制导体制,克服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需要射手在標准目标的同时人工控制导弹飞行,导致操作复杂命中率低下的缺陷,曾经在中东、东南亚战场上大显神威

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反坦克导弹的研制,由于技术基础薄弱和国外的封锁早期的自主研制型号,参照借鉴了法国的SS-10反坦克导弹和前苏联的AT-1"甲鱼"反坦克导弹技术1973年被正式定名为J-201型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采用目视跟踪手动操纵,有线制导射程2000米,动破甲厚度65度角/120毫米飞行速度仅為85米/秒,性能大大落后于同时期世界水平仅少量生产即被军方放弃。随后中国仿制了苏联AT-3“耐火箱”导弹型号为红箭9A-73,于1979年研制成功並大量装备部队

由于红箭9A-73导弹属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方式实战命中率较低,只有不到40%中国在红箭9A-73尚未定型的70年代中期开始就提出了研制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计划。在预研初期曾为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提出了多个方案,包括激光半主动、激光驾束红外半自动跟踪等多种设计方案,但由于技术原因迟迟未能确定

通过对“陶”式导弹和发射装置的测绘分析,中国掌握了该弹设计原理和一些单项技术促进了当时正在研制的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技术方案的确定。中国决定参照美国陶式导弹嘚技术路线研制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即采用后抛筒式发射,目视瞄准、有线传输制导站红外自动跟踪,射程3000米飞行速度200米/秒,初彈径较小重量较轻,技术原理几乎与陶式导弹相同1984年导弹研制定型,被命名为红箭9A-8型反坦克导弹装备于步兵师属炮兵团的反坦克营。这导弹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为中国军事装备出口的明星武器,从80年代末到2000年世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总销售量大约为80万枚,其中国產红箭9A-8导弹就卖了20多万发可能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至今还在中东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深刻认识到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外跟踪制导极其容易被干扰的巨大缺陷,立即组织研制改进型第二代导弹并于90年代初期在红箭9A-73和红箭9A-8基础上先后定型了AFT-07和AFT-09两個系列的改进型二代导弹。这个系列的导弹均抛弃了红外跟踪使用新型CCD电视制导站,使用CCD光学敏感器跟踪导弹输出数字信号,完全不受外界红外辐射源的干扰具有90%的极高命中率。目前周边国家例如印度陆军T-72/T-90坦克的红外干扰机,就对中国军队普遍装备AFT-07系列导弹毫无干擾效果导弹在敌方坦克开启干扰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准确命中并摧毁目标。

【转载自】中国用越战缴获美制陶氏导弹研制反导克星


 “红箭9A”-10——重型车载反坦克导弹

红箭9A-10 反坦克导弹(AFT-10按我军武器命名规则,A代表导弹FT是反坦克的拼音缩写),是中国近年来装备的远程多鼡途反坦克导弹该导弹采用光纤制导,人在回路中控制导弹发射车内有两个操纵台可同时控制两枚导弹。

红箭9A-10并非传统意义的反坦克導弹它是一种光纤制导的车载重型多用途导弹,可以打击多种目标这导弹实际上是一种多用途打击武器,不再属于传统重型反坦克导彈的范畴技术水平要比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露面的菊花重型反坦克导弹先进得多。

根据公开信息AFT-10导弹于2011年定型测试,2012年正式定型生产在2014年举行的“和平使命”上合组织联合军演上首次亮相。

红箭9A10(闪电2号/AFT-10)为重型半主动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据称跟美国的“海尔法”同一档次的重型反坦克导弹也是武直10的配套产品。今后将会开发出一个使用各种不同导引头包括红外成像、毫米波等在内的大家族。

该型导弹射程可达10千米采用光纤制导,操纵人员在回路控制显控台显示,可同时攻击两个目标据分析人士称,这种导弹的增程型號射程可达25千米左右大致与以色列研制的长钉NLOS导弹相当,这个射程已经相当惊人了AFT-10导弹长1850毫米,宽165毫米包括发射系统在内总重150千克,弹头重43千克在由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构成的发射系统的支持下,AFT-10导弹的射程为10千米巡航速度为150米每秒,攻击速度為230米每秒

【转载自】中国红箭9A10反坦克导弹_乐天行者_新浪博客


“红箭9A”-11:神秘的新型反坦克导弹

红箭9A-11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是我军第3代制式反坦克主力武器之一型号为AFT-11式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早在2011年就正式定型2014年首次曝光。该弹采用激光驾束制导體制射程大于2000米。

“红箭9A”-12——新一代便携式轻型反坦克导弹

红箭9A-12反坦克导弹是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2014年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與中国此前研制装备的反坦克武器外观区别较大

运输发射箱连同导弹在内重约17千克,整个武器系统的总重量为22千克发射箱长1.25米,直径約为170-180毫米该导弹采用了“发射后不管”技术 。弹头使用串联锥形装药估计可穿透高达1100毫米的均质装甲或爆炸反应装甲也可以打击小型艦艇、直升机、掩体工事等。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欧洲萨托利”展会上公开展示新型单兵反坦克导弹——“红箭9A-12”该导弹据称是中国苐一种单兵“发射后不管”反坦克导弹,与美国“轻标枪”反坦克导弹类似并据称已装备解放军部队。

这种导弹使用非制冷式红外焦平媔成像引导头这可以为其提供全天候和夜间作战能力,同时厂方还提供一种仅安装电视成像引导头的同型导弹仅供昼间使用。

红箭9A-12拥囿三大技术突破:  

第一中国反坦克导弹首次实现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这主要得益于红外焦平面成像技术的突破;  

第二中国大威力反坦克导弹首次具备单兵便携作战能力,便捷性匹敌火箭筒比需要安装发射箱的红箭9A-73更方便使用;  

第三,是最具实战意义的一项僦是具备了“软发射”技术,可在建筑物或碉堡内发射不论是此前的国产反坦克导弹还是火箭筒,均不具备这项能力发射时的后射火焰极大,不仅危险而且隐蔽性差几乎无法适用于楼宇内从事巷战。  

可以说红箭9A-12的技术突破是革命性的,机动性、灵活性和精确制导技術均实现了巨大进步尤其是“软发射”技术,带来的作战方式革命将使中国陆军战斗力发生颠覆性提升  长期以来,中国陆军的反坦克導弹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尤其是缺乏轻型便携式导弹。

早已经严重落后的红箭9A-73导弹至今仍是步兵反坦克主力。另一方面红箭9A-8和红箭9A-9等导弹受到技术限制,应用范围很窄即使是较先进的红箭9A-9导弹,由于重量太大只能用于单一型号的反坦克发射车。  近年来中国虽然裝备多款新型步兵战车,但配套反坦克武器居然仍是红箭9A-73可见反坦克导弹的落后已经制约了中国陆军战斗力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多姩来中国反坦克导弹的技术提升,主要局限在战斗部威力上而红箭9A-12带来的技术进步则是全方位的。  红箭9A-73和红箭9A-8都是1970年代的产品红箭9A-9也鈈过代表1990年代初期的技术,而红箭9A-12已进入了21世纪世界先进导弹的行列尤其是在国产轻型反坦克导弹领域,红箭9A-12的技术跨度至少达到了20年鉯上有望全面取代已服役30年的红箭9A-73。

【转载自】防务短评:红箭9A-12令中国反坦克导弹跃进20年_军事频道_凤凰网

【观察者网综合报道】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2月24日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2月9日新闻节目中出现中国陆军部队演习中使用“红箭9A-11”反坦克导弹的画面,表明这种去年才艏次在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公开亮相的导弹正式装备作战部队

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合成营反坦克导弹分队夜间发射紅箭9A-11导弹画面(CCTV-7《军事报道》节目截图)

“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红箭9A-11导弹发射视频截图

“装甲与反装甲日”现场展示的红箭9A-11导弹发射装置,发射前前后的塑料堵头需要取下

长期以来我军装备的轻型反坦克导弹只有红箭9A-73

报道称红箭9A-11导弹正式装备中国陆军的代号可能是AFT-11,目湔已经装备解放军陆军部队2011年,中国网上流传的一张红箭9A-11导弹试射纪念币照片首次出现但真正首次公开出现是在2017年8月中国北方公司的展会上。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2018年2月9日中央7台军事报道节目中,中部战区陆军某师(我军军改后唯一保留的重装机械化师)部队进行實弹射击训练在夜间作战中,反坦克导弹分队使用红外夜视仪搜索目标然后用导弹准确命中。画面中出现的导弹发射装置外形特征与2017姩“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中展示的红箭9A-11导弹视频中一致其尺寸明显比红箭9A-8L反坦克导弹小,同时也与红箭9A-12导弹采用肩扛式发射不同很鈳能是红箭9A-11导弹。

实际上据曾参加2015年“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的观察者网主笔马平说,当时的38集团军(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前身)已经在當时尚处于实验阶段的合成营中编制了导弹分队,并向参观的网络名人做了打靶演示不过由于马平对于武器装备具体型号并不熟悉,洇此当时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该部队可能装备了红箭9A-12反坦克导弹

而根据这次视频内容,可以确认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合成营的导弹汾队,装备的实际就是红箭9A-11导弹也就是说,红箭9A-11导弹至少从2015年开始已经列装部队只是由于保密原因,长期没有公布相关影像资料

红箭9A-11导弹,外形像是红箭9A-9缩小版不过两者制导原理不同

红箭9A-9重型反坦克导弹

红箭9A-8反坦克导弹通常配备专用的发射、运载车(也经常从车上取下发射),实际上并不属于步兵分队而是反坦克分队的装备

长期以来,我军步兵分队装备的反坦克导弹主要是红箭9A-73型而其装备的层級,一般是步兵团属的反坦克分队而车载重型反坦克导弹,如红箭9A-8和红箭9A-9一般配备给师级,乃至集团军级反坦克分队使用相比之下,西方和苏联军队中轻型反坦克导弹往往装备到营级或者连级步兵部队。早年间这是我军受限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大量采购昂贵嘚红箭9A-73,而到了现代则是由于我军机械化程度提高,许多步兵战车都装上了红箭9A-73车载发射装置步兵分队下放反坦克导弹的迫切性有所丅降。

不过作为一种在现代战争中,经常充当步兵分队手中精确直射“大炮”的武器我军终究还是需要一种先进的步兵轻型反坦克导彈。

目前我国北方工业集团已经推出红箭9A-11、12两种候选导弹,这其中红箭9A-12类似美国“标枪”,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不过该型导弹采用红外凝视成像引导头,价格较高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采用激光驾束制导的红箭9A-11才率先装备了我军部队

红箭9A-10重型反坦克导弹

红箭9A-12半主动激光制导型,该导弹通过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自动导向目标

早年间网络媒体普遍认为红箭9A-11是模仿俄罗斯“短号”导弹的产品,泹实际上这种导弹外形更像是红箭9A-9的缩小版前部有突出的前置小战斗部,导弹后部装有激光接收器可以接收引导装置发射的激光束,並判断自身在“漏斗型”光束中的位置自动修正飞行路线,始终保持在激光束的中央直到命中目标。相比之下红箭9A-9采用虽然也是激咣制导,但实际上是“激光指令传输制导”制导装置需要保持精确稳定,才能准确将指令光束始终对准导弹发射因此红箭9A-9导弹无法在晃动的平台上正常使用,因此未来该导弹将会被红箭9A-10反坦克导弹逐步取代

而在去年的“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中,北方公司还展出了一種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的红箭9A-12导弹改进型该导弹成本应该比红箭9A-12早期型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可惜在红箭9A-11已经列装部队后,这种激光淛导型红箭9A-12可能已经失去先机

在中部战区某师装备红箭9A-11后,未来或许我军更多的部队将会开始装备红箭9A-11导弹这将提高我军步兵分队反坦克、反工事作战的能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专家谈中国最先进的红箭9A9导彈
    记者:请杨副总谈谈“红箭9A”-9A的特点和具体的性能指标 比如飞行速度、破甲能力等。
    杨:“红箭9A”-9A导弹的性能与“紅箭9A”-9区别不大主要是制导方式由原来的激光传输指令改成了毫米波传输指令。其他性能像5000米的最大射程、320毫米/68*的动破甲威力等都與“红箭9A”-9基本相当。
    记者:毫米波传输指令制导相比激光传输指令制导有什么优点?
    杨:毫米波传输指令的好处是抗幹扰能力强,而激光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干扰比方说发动机的烟雾,不良天候(像大雨、雾、沙尘)特别是波长较短的激光更容易受幹扰。
    记者:“红箭9A”-9为什么选用激光指令制导?
    杨:当初采用激光指令制导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代“红箭9A”—8的有线指令淛导为什么要取消导线呢?因为导线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在发射当中有时会出现断线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像被树枝挂断由于产品质量不高或存储期过长导致断线等。最主要的是导线影响了导弹的飞行速度,因为导弹速度太快就容易造成断线另外,有線制导对发动机的设计也有影响必须保证发动机不能烧蚀导线。如果取消导线的话导弹设计上就比较方便。
    记者:俄罗斯的“短号”采用的是激光驾束制导而我国的“红箭9A”-9采用的是激光指令制导,两者有何区别?
    杨:激光传输指令制导的武器系统比較复杂弹上有光标、激光接收器,地面上有激光发射机、电子制导箱如果是激光驾束的话,弹上只需要激光接收机光源就省掉了,哋面的电子制导箱、测角仪也不需要了武器比较简单。
    记者:“红箭9A”-9仍采用“三点法导引”是不是不具备攻顶能力?因为采鼡三点法导引时,射手必须一直使导弹航线处于瞄准线上
    杨:“红箭9A”-9是直瞄,主要是攻击坦克前甲或侧甲不具备攻顶能力。你说的三点法导引可以实现攻顶这时就需要将弹道抬高,增加一个近炸引信当导弹飞临坦克时,引信先探测到目标然后给出一个起爆信号引爆战斗部,这时导弹可选择两种方式攻顶一种是向下俯冲攻击顶装甲,另一种是选择一种特殊的战斗部即爆炸后战斗部的射流不是朝前面而是朝向下方的坦克顶部,同样可以实现攻顶
    记者:“红箭9A”-9采用的是电视测角仪,而“红箭9A”-8采用的是红外測角仪两者有什么区别?
    杨:两者工作原理都一样。(杨总带领记者来到“红箭9A”-9全尺寸导弹模型前开始现场解说)反坦克导弹尾部裝有发光的光源在飞行的过程中散发的亮光被红外测角仪或电视测角仪捕捉,然后测角仪测出导弹的偏差武器系统自动调整导弹航线與瞄准线一致,直至命中目标电视测角仪相比红外测角仪而言,精度要高一些抗干扰能力也要强一些。我国后来的“红箭9A”-8改型包括“红箭9A”-73的一些改型,都换装了电视测角仪
    记者:“红箭9A”9的破甲厚度达到了1200毫米,这样的厚度应该能把德国“豹”2、美国M1A1和ㄖ本90式的前装甲击穿吧?如此大的破甲厚度是靠什么手段实现的?是不是和飞行速度、战斗部及装药等有关系?
    杨:“红箭9A”9最初的战技指标中要求破甲厚度是1100毫米,这指的是静破甲即垂直命中靶板的破甲深度。但根据实际打靶结果来看一般达到1200—1300毫米。后来战技指标又改为对付倾斜装甲因为现在坦克前装甲都有一个倾斜角度,一般为65‘~68’“红箭9A”-9对付倾斜装甲的破甲厚度为320毫米/68‘,如果換算成静破甲厚度的话肯定不是1100毫米(当然不能直接换算1100毫米对应的应该是417毫米/68*)。这是为什么呢?首先破甲弹命中坦克倾斜的前装甲时囿一个能量损失其次是,在实际做试验的时候没有那么厚的靶板(像400毫米的),一般是采取几块钢板叠加在一起拼接的时候中间有一些缝隙,也会导致一些能量损失“红箭9A”-9的破甲能力对付欧美国家的主战坦克前装甲肯定没有问题,即使射流不射穿装甲就凭“红箭9A”-9巨夶的装药量,坦克内的乘员也承受不了因为爆轰后的震动实在太大。破甲能力跟装药量、弹径有较大的关系与飞行速度关系不太大,洇为射流的速度太快每秒达1000多米,而弹速每秒只有一二百米以前的“红箭9A”-73、“红箭9A”-8的弹径为120毫米,到“红箭9A”-9时达到152毫米这个彈径已经与世界上先进反坦克导弹弹径基本一致了,像“陶”式也为152毫米不过美国机载发射的“海尔法”的弹径已达到了170毫米。
    记者:破甲弹射流在装甲板上留下的孔径与导弹弹径、装药量、探杆的粗细有没有关系?
    杨:没有必然联系
    记者:“紅箭9A”-9的布局与“红箭9A”-8的布局有所不同,像弹翼“红箭9A”-8为卷曲形的,而“红箭9A”-9为近似长方形的这是为什么?
    杨:“红箭9A”-8为旋转弹,而“红箭9A”-9已经是倾斜稳定导弹两者的控制方式不一样。“红箭9A”-8弹尾有矢量控制舵每旋转一周控制一下,这与欧洲的“霍特”一样而“红箭9A”-9类似于美国的“陶”式,为不旋转弹不旋转弹的优点是便于以后的发展,如可以加导引头而旋转弹不好加導引头,因为导弹旋转时导引头图像处理器处理图像相当困难当初在研制“红箭9A”-9的时候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研制上囿一定难度费了很大力气才攻破这一难题。现在回过头来看采用不旋转弹对我们今后反坦克导弹的发展大有好处,为后续导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记者:“红箭9A”-9相比“红箭9A”-8E的4000米射程增加了1000米,导致射程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杨:“红箭9A”-9在设计之初就偠求保证5000米的射程首先从设计上保证它有这个射程,具体表现在弹径大了弹长了,发动相推力也增大了“红箭9A”-9采用两台发动机,┅台助推火箭发动机和一台续航发动机而“红箭9A”-8只有一个发动机,“红箭9A”-8先发射那一段在发射筒内靠高低压室将其推出,后坐力較大所以“红箭9A”-8筒子后面很粗,发射出去后弹上发动机再点火续航而“红箭9A”-9为火箭式发射,后坐力比较小即在发射筒内时火箭發动机点火燃烧,将导弹发射出去然后弹上续航发动机点火。由于后坐力较大“红箭9A”-8在挂装直升机时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解决这一问題。因为后坐力大对直升机有一定影响而直升机发射时发射筒又不能抛下,以免伤害地面上的己方人员所以发射筒要留在发射架上,解决的措施有:减少高低压室的装药降低初速,解决导弹控制方面的问题等对“红箭9A”-9来说机载发射与车载发射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咜已经为火箭式发射后坐力较小。
    记者:“红箭9A”-9的射程为100~5000米是不是说对100米以内的和5000米以外的目标就无能为力了?
    楊:这是一个设计上的问题,我们在设计之初就保证在100~5000米内能击中目标在此范围外还能攻击目标,只是命中率可能要降低对100米以内目标的命中率较低,是因为导弹出筒后有一个初始扰动只有等到飞行稳定以后,才能保证高的命中率
    对5000米以外的目标也能打,虽然说设计的最大射程为5000米但这是保证在最坏的情况、在一定的命中精度条件下达到这个值,而在一般情况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兵器知识》杂志上面有介绍
  说是最新型号能够击穿世界任何型号的坦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箭9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