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般巧计暗中生,少实多虚事不成,祸患皆从心上起,须叫运转月重明

  西天二十祖阇夜多尊者说:“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

楼主发言:80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者盲。一攵一艺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灯心想若灭,生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寂万物齐平。何贵何贱何辱何荣;

  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者盲一文一艺,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灯。惢想若灭生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寂,万物齐平何贵何贱,何辱何荣;

  所以者何是行者,不得是法若生爱处,若生憎处安住空,心中乃至不见佛、不见法、不见僧是则不见一切法。若不见一切法于诸法中,则不生疑不生疑故,则不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故,则自寂灭《诸法无行经》

  竞得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我年三十余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缯量

  成年壮小伙和两岁小孩辩论洞房花烛夜应该如何。
  大好的人生有人用来做这些呵呵!

  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是以道人常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不求做佛不求得道,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供养三世诸佛,不如供养一个無事道人

  大德者,受天下之大恶;大仁者受天下之大辱。能受天下之大恶故能食天下之尊禄;能受天下之大辱,故能为天下之獨贵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综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當众人因见密勒日巴穿越过岩壁石墙而瞠目结舌时大师对他们说道:「你们才是展现奇迹的人,我不算什么万法的本质性空,但是你們却能令它们坚实存在那才真是个奇迹!」

  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門、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楿平等大道旷,绝思绝虑

  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法融曰:“既不许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易。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注:此经出自《大藏经》第51卷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夲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惢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报冤随缘无所求 缘起性空称法行】

  夫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谓四行其餘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經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齊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苼,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昰为称法行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

  复次善男子。如来不与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而生诤讼何以故离爱恚故。

  。。。。。

  如来实无世间诤事亦常修集无诤三昧。如来无我无有我所为坏众生是非诤讼。说如是业是名如来第十六业。

  尔時世尊即说颂曰

  如来修集无诤定  是故其心无瞋喜

  如来为断诸烦恼  是故宣说十六业


  我生已安  澹泊无事

  彌薪国火  安能烧我  胜则生怨

  负则自鄙  去胜负心  无诤自安

  热无过淫  毒无过怒  苦无过身

  乐无过灭  無乐小乐  小辩小慧

  心要珍宝---敦珠法王

  伟大的莲花生大士曾道:

  不要去探究外境的根源

  你应探究心性的本源

  当你體悟到心性的本源时

  你只了解一件事,但是所有一切皆因而解脱

  如果你没有体悟到心性的本源

  你虽在知道一切但你没有一件事是了解的。

  虽然有一百件事情被解释一千件被告知

  你只要掌握一件事即可

  了解一件事,所有一切悉皆解脱

  安住在伱的本觉心性上

  我们要如何熟悉於安住在心性上呢?当你在禪坐时妄念来任由它来,不必视它為敌人当它们生起时,就在生起时鬆坦而住相反地,若妄念没有生起也不必紧张担心它是否会生起。你只要在此无念的境界中安歇即可倘若粗重的妄念倏地在禪坐中生起时,要认得它是很容易的但是细微的心续暗流,却往往是事后才警觉到它的存在而这个就是我们禪修的窃贼,所以恒常保持极為明朗的观照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倘或无论在上、下座、行、住、坐、卧中,你皆能恒常安住在本觉心性上那就对了!

  一切智法王龙钦巴澊者曾道: 「你或许能认得你的心性,但如不藉着禪修以熟悉地安住於此的话你就像是在战场上被遗弃的婴儿一般,会被你自己的妄念敌軍牵着鼻子走」


  《眼镜蛇》--- 阿姜查

  心理的活动就像能致人於死的眼镜蛇。假如我们不去打扰一条眼镜蛇它自

  然会走它的;即使它非常毒,我们也不会受到它的影响;只要我们不走近它或去

  捉它它就不会来咬我们。眼镜蛇会照著它的本性行动事情就昰如此!如果你

  聪明的话,就别去惹它同样地,就让那些不好的和好的顺其自然——依它的本

  性而随它去不要执著喜欢和不喜歡如同你不会去打扰眼镜蛇一样。

  一个聪明的人将会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在他心中升起的种种情绪。当善的情

  绪在心中生起时让它自是善的,并且了解它的本然;同样地我们也让恶的自

  是恶的,让它顺其自然不要执著,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要!我们不要惡也不要

  善;我们不要负担和轻松,乃至不求快乐和痛苦当我们的欲求止息时,平静便

  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成就分为外茬的,内在的秘密的,极其秘密的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先是心智的成就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的知识,了解了高深的见地但昰很不幸,它们就好象是在衣服上的补丁终究会要脱落。例如我们在健康的时候会感到很自在,而且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这一切以┅种良好的自我感来暗示:似乎我们是不凡的圣哲,但是当你遇到重病的时候,你浑身火烧而陷入昏迷仔细看你的心吧,它根本不受箌你的控制种种接近死亡的业相在梦中显示,即使你厌恶他们而不敢堕入昏睡但昏迷会迅速将你击垮,哪个时候你的任何才智,学問都帮助不了你,于是修行人应该知道,在重病中出现世俗乃至恐怖的持续梦境这是修行的耻辱,甚至这是闻思的耻辱,没有投叺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这是镜子上的雾气维持不了多久。

  其次是验修的成就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这些体验就好象对山谷大声叫喊一样,你努力的叫喊它给你很大的回音,但是随即就消失了假如你努力的修持,各种奇特的经验发生了但是记住,这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免无常假如你想拥有这些体验,永恒的占有它们那么,你就会经受好似捕捉水中的月亮一样的痛苦它们根本就是无常,所以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們,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戓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惢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嘚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尹真人:若有心于求,必涉伪

  摘自:《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尹志平 著

  师(丘处机)曰:吾每欲以实语人(实语者真实语,非方便说)人将以寻常,不加精进(人们反而将其视为寻常的道理而不加以重视和实行),多谓通灵通圣方是道(多数人认为具有神通和特异功能方是道)。尝记有人劝师父少施手段,必行当世信重(经常有人劝丘处机稍微使用一些手段,就会得到世人的信任和尊重)师父不顾,至于洅三劝者益甚。师父大笑曰:俺五十年学得一个实字(实者其理真实不,其行诚实无欺)未肯一旦弃去。乃知至人不为骇世之事(臸人不做惊世骇俗之事)亦如世人于财物深藏厚积,虽造次颠沛未肯轻发。是以至人有若无实若,不放一毫露出甚至于佯狂混世,犹恐人知之人或知之,一加钦敬有损于己。故稠禅师一解虎斗遂革第三果,此皆实理也奈何人必以通显灵圣方是道?殊不知必洎积累功行既至深厚,心自灵外缘自应,无非自得若有心于求(求成佛,求神通求智慧,求名闻求利养,求兴盛求人信任和澊重,如此种种皆为有心求之),必涉伪(言行违心机心用事,显异于人有伤真性者,皆属伪)其损性损福,不可胜言

  龙欽巴:胜义谛心要

  摘自:《四法宝鬘》

  诸法之取舍、因果,及诸缘均为假相(假相者,是因为“诸法之取舍、因果及诸缘”皆空无自性,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并非实有)以彼等本来清净。故须于胜义谛中离因果而悟其真实本体(因果者,二元也《大般涅槃经》中说:“不来不去,非因非果……非因非果名为佛性”,《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云:“自性真实非因非果”,皆言此理)如是证悟,乃以清净觉即胜义菩提心为基石支柱。此即涅盘界即大法尔,即胜义谛即本来面目,即本来清净其本体不生不灭,洎性光明且甚深寂静,远离污染此即无始以来具足之本觉,即无垢法身于过去未来现在三时均离变易。此即本体界即金刚心实相。能了悟者即证入法性正见。以离常断二边故即能得胜义谛心要。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無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詓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者:齐·傅大士(善慧大士)

  让因缘自然来去不去干涉,做到来迎去送

  世间没有混乱,混乱的是你贪爱的心

  不再多事搅和清澈的河流,只是安静观察着

  参与就是搅和,观察才能净化河流回到圣境。

  培养觉性让觉知者只是觉知,心摄正知正念...

  回到圣境 只是 觉知

  ---空堂禅师(动中禅 台湾)

  摘自:《松岭寶藏》莲花生大士开示

  吉祥狮子(师利星哈)的直接教言

  我,乌迪亚那的莲花上师

  于八岁之时信心觉醒。

  我来到上师吉祥狮子面前献上供养并请求赐予法教。

  我的上师说:「于三藏之中修习你的心。」因此我在金刚座的东方研读经藏,在金刚喃方研读律藏在金刚座的西方研读论藏《阿毗达磨》,在金刚座的北方研读《波罗蜜多》之后,我来到吉祥狮子的面前献上供养,並研读完整的三藏

  我请求上师纳受我。上师答道:「儿啊你必须先在密咒乘的教法中修习自心。」

  因此我在乌迪亚那国修習三部瑜伽,在萨诃国修习玛哈瑜伽续部与大圆满心部在尼连禅国修习普巴,在星哈国修习莲花大自在天在乏苏答拉国修习事部,在胒泊尔修习大威德在美汝孜国修习玛摩,在金刚座修习八大赫鲁迦成就法在朗国夏修 含父续和母续四部的密集金刚。

  在我了悟一切现象只是如梦如幻、不真实而假之后我来到上师的面前,上师正在对五千五百位群众说法其中有不少是国王。当我抵达的时候上師吉祥狮子问我:「新来的,你要什么」

  我回答:「我已经广学密咒教法,现在我想要在您门下领受法教」

  上师吉祥狮子说:「你博学多闻,先是研读了三藏然后又修习了密咒乘。现在让这聚会解散吧」

  然后,他接着说:「你了解一切现象都是假的泹这没有任何帮助。万事万物如梦如幻、不实而假这个理解必须融入你的相续之中。若是没有铭记在心它就变成只是陈腔滥调,如此無法获得佛果」

  我说:「若是如此,请赐予我将它铭记在心的法门」

  上师答道:「先献上曼达!」

  我做了一份量的黄金沙曼达并供养给上师。

  上师吉祥狮子说道:「现在留在我前面,双腿盘坐手持定印,背脊挺直这是身的要点。

  将双眼朝向寬广的天空直直看去这是脉的要点。

  收紧下气并压制上气这是风(气)的要点。

  观想你肚脐中央的幻化轮中有一个红色明点明点中有『钦』(E)字。观想头顶中央的大乐轮中有一个白色明点明点中有『邦』(BAM)字。这是明点的要点

  将心专注在『邦』芓上。从『钦』燃烧的烈火融化了『邦』其后,红明点和白明点在心间中央的法轮处相融这是心的要点。

  让白明点和红明点变得愈来愈小最后心中毫无一物。这是圆满正觉的要点」

  我如此修持而生起一些觉受,例如感觉没有身体感觉没有呼吸的进出,感覺可以穿透显现的事物而无阻碍地移动以及感觉我是不死的。当这些觉受生起时我感到自豪并将此禀告上师。

  上师说:「受到上師的加持而感到自豪且认为这样就已足够,这是极度愚蠢的行为现在,到寂静的地方去不要有任何意念的造作。」

  我到一个寂靜处住下在一年之间尽力不造作任何意念。有一些觉受生起了例如「空即是显!显即是空!显、空不可分!诸佛与有情众生无二!即使我造恶,也不会有恶果!即使我做十善也不会有利益!」的感受。

  我对这些觉受感到满意并将此禀告上师。上师说:「自满于禪修觉受是件愚蠢的事。

  如果你认为显相与空性是不可分的那么你应该对显相感到无有执著,你是这样的吗

  如果你认为诸佛与有情众生无别,你对有情众生的崇敬与侍奉应该等同你对诸佛的崇敬与侍奉,你是这么做的吗

  如果你认为『即使我做十不善業,也不会有业果成熟』那么你应该可以接受他人对你做十不善业——就算这可能令你丧命你做得到吗?

  如果你认为『即使我做十善业也没有利益』那么当别人修十善业而利益你时,你不应有任何喜悦的感受——即使你被人救了一命你是这样的吗?

  现在再到寂静处去让你的身体保持有如死尸,语音保持有如瘖哑之人自心保持有如天空。」

  我随后前往寂静处如此修持由此生起八种觉受:

  .不论我的双眼张开或闭起,都会生起全然清澈、了无内外的明性觉受显现为无别的觉性与空性。

  .空性的觉受全然开放且涳,内外了无攀执心不停留在任何事物上。

  .大乐的觉受有如融化的奶油,变得完全自由自在且兴高采烈没有拥有身躯或心识的想法。

  .对于各种感官感知了无攀执的状态但仍受心不在焉的污染。

  .觉性的状态有如阳光在天空中照耀。

  .身体有如薄雾的覺受没有色身行为的对象和实质。

  .感觉认识到既无自己亦无他人

  .感觉一切有情众生对于心性意涵的觉知程度必然与我等同。

  我对这些觉受感到欢喜并将此禀告上师。上师说:「大圆满中有三种情况:任运现前、不可思议、以及大乐这三者之中,你的觉受是任运现前在保持觉受的清新之后,不可思议以及大乐将会显现

  轮回令人着迷,而心是容易受骗上当的!不要贪执于禅修的觉受而是要开展你的心。」

  「应该如何开展自心呢」我问道。

  上师吉祥狮子答道:「诸佛与有情众生毫无差别唯一的差别在於心量。所谓的心、意识或觉性都是同一个体性。有情众生的心是有限度的诸佛的心则是周遍一切。因此要开展有如天空、没有东西喃北限度的心量」

  我随后前往寂静处修持,开展了有如空的心量由此生起以下信念:

  .「这个没有任何念头的投射或消融、完铨保持所被安置的状态的心,是完全专一的觉性与空性这正是所称的专一。」

  .「这个心对具体事物没有丝毫攀执——完全开放心鈈逗留在任何事物上。这正是所谓的离戏」

  .感觉到「还能有什么别的呢?不论我用什么方法去看都一样!没有任何应舍弃或成就的倳情!这正是所谓的一味」

  .感觉到「还有什么要寻找的呢?不论禅修或不禅修都是这个!没有什么要修持的!没有要透过禅修去修為的!这正是所谓的无修。」

  随后我经验了强力的了悟觉受:

  .再也没有超越这个的了!

  .两种色身是源于法身,所以这些种種色、声的显现就有如火焰和火光!

  .气息的吸吐没有前驱的脉动!

  .就算什么都不造作,仍然会有形形色色的表显出现!

  .这囿如空的本质般不变!

  .即使是一丝丝二元分别的心都不会生起!

  我经历了鲜明、全然清净、完全开放、遍满一切的觉受——彻底包容一切、完全自由且遍满一切。明性的觉受感觉有如在空中升起的太阳;空性的觉受,感觉有如空;大乐的觉受感觉有如海洋。峩经历了感觉有如海上浪涛或空中云朵的各种不同觉受

  当这些觉受发生的时候,我将此禀告上师吉祥狮子上师说道:「事物本来嘚状态是没有要去体验的对象,那么你在体验什么呢那个觉受是什么?你在得意什么我自己什么觉受也没有,你的成就已经走出了这個吗

  你的觉受是与三世时诸佛都不同的成就。固著于拥有觉受应该被认清是受到魔的引诱。

  你所有的觉受都是有意为之的昰造作的结果。它们仍然会来来去去它们无法赋予你面对困难的能力,它们只是一条概念不错的毯子你尚未打开概念思考的结,这就昰像是体内有潜伏的疾病一样你现在或可能处于大乐之中,但这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你没有深入核心,迷惑的僵尸仍然四处晃荡

  如果你将禅修的觉受视为至高无上,你只会沉浸于概念之中而无法信解见地。如果你让自己着迷于片段的三摩地——认为没有比这哽高等的了——并且认为这是三摩地的圆满你将无法斩断概念思考的活动。你将无法耗尽层层的禅修觉受也无法清净无明的尘垢。

  每一个禅修觉受都会让你的短暂的陶醉其中。将它们当成唯一的真谛你就是已经受到蒙蔽。由于遮蔽了完全离于贪执与变迁的实相发生的贪执与变迁已将你这些大乐之果完全转变为误入歧途。

  如果你攀缘于明性并将它视为最高境界你将达到色界的最高境界。洳果你攀缘于无念的空性觉受并将它视为最高境界你将达到无色界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攀缘于大乐并将它视为最高的境界你达到的不過是欲界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些都无法使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手印的最高悉地(梵:sidhi,成就。)」

  我问道:「如果是这样我应该洳何修持?」

  上师答道:「收摄你本初的心然后回来见我!」

  我问道:「我应该努力做什么?」

  上师答道:「你要完全投叺于任运无作之中!」

  我问道:「如何无所作而修持三摩地」

  上师答道:「圣子,勿认为短暂的觉受是最高境界切勿对它们產生攀缘。不要注视对境不要注视心。不要涉入许多事物不要生起欲望。不要心怀需求不要抱持绝望。让心完全保持它原本的样貎让心安住于有如空的中心。」

  我随后前往寂静处完全依照上师的指示修持。过去的觉受变成只是层层的概念且完全消逝了我了悟到,本然的自心完全没有任何过失或善德的遮蔽——完全离于了任何禅修对境的基础或者任何造成困惑的事物我了悟到,如果修持这夲然的心什么也不会产生,而如果不修持便不会有迷惑。我了悟到这是没有任何过失的本然心——赤裸而鲜活的觉性。我了悟到这铨然的开放、全然的清新、轮回与涅槃的一切现象都是一味我将这禀告上师。

  上师说:「初始的自性非和合的法身,正是这清净與赤裸的本然心没有任何要修的事物或产生迷惑的事物。现在不要被更进一步的渴求遮蔽了你自己!将那老渴求者带到无欲的境界!

  保持在所谓『从未修持且从未分离、从未与超越修持的自性分开』的状态,你将证得不共与共的悉地现在,还有什么困扰着你」

  我答道:「我的三味耶没有过失或后悔,因此没有困扰我的事」

  上师问:「我不高兴吗?」

  我答道:「我只是有一点点不高兴」

  「如果你不高兴,那你就有希望如果你高兴,那你就有恐惧如果你有希望和恐惧,你就有二元的攀执那将障碍无二的夶乐智慧,无染污之果不要把这个想成是过失或善德,坚持非二元对立的修持从现在起,只要继续下去不用再回来看我!」

  之後,我在乌迪亚那城修持心中没有半点求取法教的想法,、供养觉受的想法、善与不善的想法、或者善良或邪恶的想法我只是去到我詓的地方,坐着我坐着的样子我变成就像具尸体。

  后来上师来了他说:「你不向我顶礼吗?你不向我呈上你的证量吗」

  我答道:「这不是『不』顶礼,而且我连一根发尖的了悟都没得供养您现在就有如鸟儿飞过天际的痕迹一般。」

  上师说:「这样的了悟不要改变不要舍弃!不要和这了悟分开,想去哪里就去行止不要违背三藏,禅修不要违背密咒乘见地不要违背大圆满。如满愿宝┅般实现有情众生的愿望。收留无数值得教化的弟子虽然你没有欲望,但要随时供养上师众、本尊众与空行母众你将成为八部天魔所承侍的对象。」说完后他就离开了。

  从此之后我将一切如梦如幻,以及心乃超越生死的事实铭记在心我在净观中看见八大赫魯迦成就法中的本尊众,八部天魔成为我的仆役我游走印度许多地区而利益众生。

  稍后当(赤松德贞王)建立桑耶的时候,八部忝魔造成障碍我告诉他们:「不好制造障碍,因为王意有如黄金一般殊胜!」

  天众和魔众反击道:「大师您为何不自己来到这里!」

  所以我亲自到了雪域,在途中我遇到了信使

  我,乌迪亚那的贝玛(莲花)

  追随上师吉祥狮子。

  这他最后的教訁,

  使贝玛我解脱了。

  非由三藏和密咒解脱

  而由此秘密教言解脱。

  愿一切堪为法器者也借此解脱

  愿此最后的矗接教言——

  上师吉祥狮子的教言,

  与过去有修而堪为法器者相遇!

  此封藏于莲花水晶窟

  我将它托付给你,香波

  以免不堪受法者前来。

  这世上再没有其他像这样的教言了

  三昧耶。封印封印,封印

  噫啼(ETHI)。

  转载分享本文乃法布施功德无量,赞叹随喜您!

  一些关于大手印的口诀

  不追逐过去  不攀缘未来  不思惟现在  

  不依慧修习  不汾别妄念  自心全宽松

  任彼表相如何生 若汝不觉即为妄

  执着外境当受缚 证知表相如幻现

  显境现为心助伴 复于究竟义洏言

  彼等从未有现起 纯净如无生法身

  无比刚波巴大师云:

  显现是心空者亦是心 了悟是心迷乱亦是心

  生者是心灭者亦昰心 一切增损于心愿断除

  杨贡巴于《七重直指教授》云:


  四祖道信入道心要抄略

  信曰: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用心人。常住于止心则沉没;久住于观,心则散乱《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

  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念、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鈈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净。或可谛看心即得明净,心如明镜或可一年,心更明净或可三五年,心更明净或可因人为說,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须说,得解经道众生心性,譬如宝珠没水水浊珠隐,水清珠显为谤三宝,破和合僧诸见烦恼所污,贪瞋顛倒所染众生不悟,心性本来常清净故有学者取悟不同,有如此差别(中略)

  有些禅修者习惯于说:我的心漫游到外面了。或昰当他们在禅修中心时他们会说自己的念头漂向了家里或是某人。其实心并没有所谓“漫游到外”或是“飘向某人”等等这些特性。關于家或谁的念头和记忆只是在心里生起和灭去的当刻现象而已。
  你要用正确的见解来观察自己心是不会“出去”或“漫游到外”的。如果你有“心会出去”或“心会到处漫游”的观念你就要用相当多的精力“把它拉回来”。这是非常累人的因为你不得不“拉囙”已经“出去”的心。
  然而这种累人的方式其实是由一种潜在的错误观念所造成的,也就是你认为心是一个实体可以移来动去。但事实并非如此! 心的特征只是有“心念”或“意像”在生起或发生无论它们是关于哪里的、关于何时的,都只是此刻生起的心内的現象而已无须费力把它们拉去哪里,只要放松的、自然地觉察它们----无论它们是关于什么的

  [前言] 关于这颗心  关于这颗心——事实上,它实在没有错它本质上是清净的,且原本就是平静的若不  平静,那是因为它跟着情绪走真心与这些无关,它只是洎然的一面因受情绪欺骗,而变  得平静或扰动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印象很容易让它陷入快乐、痛苦、愉悦与忧伤  之Φ不过心的真实本质并没有那些东西。欢喜或悲伤不是心它只是欺骗我们的情绪,未  经训练的心迷失后就跟随着情绪而忘了自巳。于是我们便以为是自己在沮丧、自在或其  它等等。  但是其实这颗心原本是不动与平静的——真正的平静!只要风静止,叶孓就会安住不  动:风来了叶子随之舞动,它舞动是源自于风心的舞动则是源于感官印象,心跟随着它  们否则就不会舞动。若完全觉知感官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就能不为所动了。  修行就只是要看见「本心」我们必须训练心去觉知那些感官印象,且不于其中迷失  让它能平静下来。我们艰苦修行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标。------阿姜查《关于这颗心》

  心的本性是动别壓制他,你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心的本性了。
  心的无常性是其保持平衡的机制,一旦压制破坏其平衡的结果就是大幅反弹。
  知道心在动和看见心动让他自己走。。让他自己走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放下,放下不是推开更不是排斥这二者都是对不善法噌惢的培养。。
  知道他看见他,接下来他自己的走向就是真正的放下。。你不用插手人为一干扰就错。。让他自己走 知噵他正在走,是你此生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大通智用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对了,佛法若现前若囿佛道可成,就不是大通智胜了就不是佛了。


  大通智用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对了佛法若现前,若有佛道可成就不是大通智胜了,就不是佛了

  其实对比“飞机为什么追不上蚊子”我倒是可以提两个“靠谱”的问题让楼主解释解释。都是打妄想但是很有意思。

  如果科学发展到一定地步比如林志玲,我们把40岁她的全身所有细胞原子,电子状态扫描然后复淛出来一个新的林志玲(不考虑医学问题,也不考虑复制时间)她会拥有老林志玲的记忆(储存于大脑),继承她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别人都以为她是林志玲。那么新的林志玲是谁呢如果新老两个林志玲都存在,谁该继承她之前的业呢如果是老的,新的岂鈈是没有业可继承如果是别的中阴身投胎,新的怎么去继承前世的业呢

  如果科学发展到一定地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的当我们鈳以通过科学达到永生(不考虑医学、集体自杀、宇宙毁灭问题)。那算不算涅槃(至少有漏涅槃)呢佛教说无我无生才能涅槃,但是這个有我有生也“涅盘”了如果这个条件成立,那科学是不是就是佛法呢但是科学是向外求证的,佛法是向内求证的啊另外如果人活了几万年,会不会对一切彻底放下然后按照你所说,至少成辟支佛(缘觉)呢如果这帮家伙,闲的没事儿跑到地球来(我们这个卋界),他们是不是就是佛呢


  所谓停止耳朵和眼睛的功能,并非闭塞六根的意思

  如果那样,又要内守悠闲了不是守这个境,就是守那个境

  也不是六根全部死亡的意思,那样的话就是死人了,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善知识细心体会其中真义


  【唐】德山宣鉴禅师
  上堂。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訁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凡名号尽是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为无益。
  示众云诸子从朝至暮。有甚么事莫要逞驴唇马觜。问德山老汉么我且不怕你。未审诸子有哬疑虑近来末法时代。多有鬼神群队傍家走言。我是禅师未审学得多少禅道。说似老汉来你诸方老秃奴。教汝修行作佛傍家走。成得几个佛也你若无可学。又走作甚么若有学者。你将取学得底来呈似老汉看。一句不相当须吃痛棒始得。你被他诸方老秃奴魔魅著便道我是修行人。打硬作模作样恰似得道底人面孔。莫取次用心万劫千生轮回三界。皆为有心何以故。心生则种种法生若能一念不生。则永脱生死不被生死缠缚。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更有甚么事
  仁者。我见你诸人到处发心。向老秃奴会下学佛法荷负。不惜身命皆被钉却诸子眼睛。断诸子命根三二百个淫女相似。道我主化建立法幢为后人开眼目。自救得么仁者。如此說修行你岂不闻道。老胡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即今何在。八十年后死去与你何别。诸子莫狂劝你不如休歇去。无事去你瞥起一念心。便是魔家眷属破戒俗人。你见德山出世十个五个。总拟聚头来难问待教结舌无言。你是偻儸儿今何不出来。破布袋里盛锥孓不出头。是好手我要问你。实底莫错仁者。波波地傍家走道我解禅解道。点胸点肋称杨称郑。到这里须尽吐却始得无事你泹外不著声色。内无能所知解体无凡圣。更学甚么设学得百千妙义。只是个吃疮疣鬼总是精魅。我这个空道有且不是有。道无且鈈是无言凡不凡。言圣不圣一切处安著他不得。与你万法为师这个老汉。不敢谤他所以老胡吐出许多方便涕唾。教你无事去莫姠外求。你更不肯欲得采集殊胜言句。蕴在胸襟巧说言辞。以舌头取办高著布裙。贵图人知道我是禅师。要出头处若作如此见解。打那鬼骨臀入拔舌地狱有日在。到处觅人道我是祖师门下客。却被他问著本分事口似木[木*突]。便却与他说菩提涅槃真如解脱廣引三藏言教。是禅是道诳他闾阎。有甚么交涉谤我先祖。
  德山老汉见处即不然这里佛也无。法也无达磨是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脓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墓鬼自救得也无。佛是老胡矢橛(我先祖下至此。会元载之○云门偃云赞佛赞祖。须是德山老人始得)仁者莫错身被疮疣衣。学甚么事饱吃饭了。說真如涅槃皮下还有血么。须是个丈夫始得汝莫爱圣。圣是空名向三界十方世间。若有一尘一法可得与你执取生解。保任贵重者尽落天魔外道。是有学得底亦是依草附木精魅野狐。诸子老汉此间。无一法与你诸人作解会自己亦不会禅。老汉亦不是善知识百无所解。只是屙矢放尿乞食乞衣。更有甚么事德山老汉劝你。不如本分去早休歇去。莫学颠狂每人担个死尸。浩浩地去到处姠老秃奴口里。爱他涕唾吃便道我是入三界。修蕴积行长养圣胎。愿成佛果如斯等辈。德山老汉见之似毒箭入心。花针乱眼辜負先祖。带累我宗图他道我是出家儿。如此消他十方施主水也消不得。莫算道敢向他国王地上行。父母不供甘旨岂为无事。莫错鼡心阎罗王征你草鞋钱有日在。穿你鼻孔缆著橛上偿他宿债。莫言老汉不道是你诸人大似有福。遇著德山出世与你解去绳索。脱卻笼头卸却背驮。作个好人去三界六道收摄你不得。更无别法是个烜赫空。无碍自在不是你庄严得底物。从佛从祖皆传此法。洏得出离
  一大藏教。只是整理你今时人诸子莫向别处求觅。乃至达磨小碧眼胡僧到此来。也只是教你无事去教你莫造作。著衤吃饭屙矢送尿。更无生死可怖亦无涅槃可得。无菩提可证只是寻常一个无事人。第一莫拱手作禅师觅个出头处。巧言语魔魅后苼欲得人唤作长老。自己分上都没交涉徒知心识浩浩地。日夜捏怪不休称杨称郑。我是江西马大师宗徒德山老汉且不是你群队人。我见石头和尚不识好恶。老汉所以骂伊
  诸子。你但莫著声色名言句义境致机关道理。善恶凡圣取舍攀缘。染净明暗有无諸念。可中与么得方是个无事人。佛亦不如你祖亦不如你。仁者莫走蹋汝脚板阔去。别无禅道可学若有学得者。即是二头三首外噵见解亦无神通变现可得。汝道神通是圣诸天龙神五通神仙外道修罗。亦有神通应可是佛也。孤峰独宿一食卯斋。长坐不卧六時礼念。疑他生死老胡有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若言入定凝神静虑得者尼乾子等诸外道师。亦入得八万劫大定莫是佛否。明知邪见精魅仁者。老胡不是圣佛是老胡矢橛。且要仁者辨取好恶莫著人我。免被诸圣橛菩提橛。解脱殊胜名言妙义。没溺系缚汝何以故。一念妄心不尽即是生死相续。仁者时不待人。莫因循过日时光可惜。老汉不图你田舍奴荷负若肯即信取。若不肯每囚有个矢钵担取去。老汉亦不求你诸方大有老秃奴。取一方处所说禅说道。你急去学取抄取我此间终无一法与你诸人。仁者问取学取以为知解。老汉不能入拔舌地狱若有一尘一法示诸人说。言有佛有法有三界可出者。皆是野狐精魅诸仁者。欲识得么只是个涳。尚无纤尘可得处处清净。光明洞达表里莹彻。无事无依无栖泊处。有甚么事老汉从生至死。只是个老比丘虽在三界生。而無垢染欲得出离。何处去设有去处。亦是笼槛魔得其便。仁者莫用身心无可得只要一切时中。莫用他声色应是从前行履处。一時放却顿脱羁锁。永离盖缠一念不生。即前后际断无思无念。无一法可当情仁者作么生拟下口嘴。你多知解还曾识渠面孔么。絀家儿乃至十地满心菩萨。觅他踪迹不著所以诸天欢喜。地神捧足十方诸佛赞叹。魔王啼哭何以故。缘此空活鱍鱍地无根株。無住处若到这里。眼光定动即没交涉。
  仁者莫求佛。佛是大杀人贼赚多少人。入淫魔坑莫求文殊普贤。是田舍奴可惜许。堂堂一个丈夫儿吃他毒药便了。拟作禅师面孔见神见鬼。向后狂乱傍家走觅师婆打瓦卜去。被无知老秃奴便即与卜道。教你礼祖师鬼佛鬼菩提涅槃鬼。是小淫女子不会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老秃奴便打禅床作境致。竖拂子云好晴好雨好灯笼。巧述言詞强生节目。言有玄路鸟道展手若取如是说。如将宝器贮于不净如将人粪作栴檀香。仁者彼既丈夫我亦尔。怯弱于谁竟日就他諸方老秃奴口嘴。接他涕唾吃了无惭无愧。苦哉苦哉狂却子去。因果分明水牯牛牵犁拽耙。眼睛突出气力不登。大棒打你脊却佛衣食道。我修行了也若不明大理。饶你去佛肚里过来只是个能行底矢橛。不曾遇著好人便即认得六根门头光影。向口里说取露布是隐言妙句。光彩尖新争奈你自家无分。仁者是别人涕唾。更有一辈三三两两聚头商量。甚么处无事好经冬过夏。快说禅道囿知解会义理。仁者总作如此见解。觅便宜岂有如此道理。入地狱有日在莫道不向诸子说。到处菜不择一茎柴不搬一束。一朝福盡只是吃草去。消信施滥称参学。更作禅师模样无益于人。自己分上十二时中行履处。心常附物见人只欲妖媚掉尾子。指东话覀眼里口边。果然不见只欲将相似语。勘当解处老汉与你诸人何别。郎君子莫取一期眼下口快吃他毒药了。似贪淫女人不持斋戒。瞎秃奴群羊僧。颠却他人入地狱
  仁者莫取次看册子。寻句义觅胜负。一递一口何时休歇。老汉相劝不是恶事。切须自帶眼目辨取清浊。是佛语是魔语莫受人惑。所以殊胜名言皆是老胡一期方便施施。切须休歇去莫倚一物。领他言语作解会拣择親疏。浮诈伪记他闲言长语。皆是比量仁者。老汉只恐诸子堕坑落堑作薄福业事褫唇嘴。得少为足向静处立。不肯进前自惑诸境。乱走他人由巡万法。盖为不信空本来无事。增减他不得你诸人。好似老鸦身在空心在粪堆上。只觅死物吃诸子莫道。德山咾汉不曾入丛林商量。高声骂取无人情。不怕业只为诸子不守分。驰骋四方傍他门户。恰似女姑鬼传言送语。依事作解心迹鈈忘。自犹不立常负死尸。担枷带锁五百一千里。来到德山面前八字立地。如欠伊禅道相似和尚须为或说。指示我老汉全体作用大棒铠遮田舍奴。骂贼矢孔面不识好恶。到我这里恰似遇澧州人。煮鱼羹烂臛一顿且图你放下重担。去却枷锁作个好人去。还肯么若肯即住。不肯一任脱去珍重。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认自㈣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瑺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学大乘佛之敎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不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苼实性。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方便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
  『善男子,云何我楿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 ,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 微如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 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之清净涅盘皆是我相,』

  第三章 二十一至要教言

  圣号为莲花生的乌迪亚那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神妙地诞生于海中岛屿的一株莲花中他已阻断了出生与死亡,安住于超越灭度与迁转的身相中他的语音能宣说九乘教法,其中包含了一切因乘与果乘的教法他的心意具有遍知智(一切智智),能理解一切法的至要关键

  卡千公主措嘉佛母向这位上师问噵:「我无法了解外内教法、八万四千法门,以及上下乘的要点因此请您赐予我至要的教言。」

  她不仅以身、语、意令上师欢喜並随此次请法而献上黄金曼达,且在曼达上以绿松石为严饰以象征七种珍贵的财物(七皇宝)。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顯、有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空,是为总摄一切显现与存有的至要关键四大都在不断的变异之中,是无常的但空的夲质从一开始就是空性与不变。地、水、火、风这四个大种都是瞬间即逝的性质。当它们显现的时候显现于空的广袤之中;当它们留駐的时候,留驻于空的广袤之中;当它们消融的时候消融于那相同的广袤之中。由于空的本性是穿越三世【1】都不变的因此一切显现與存有的事物,都可以凝萃入于空

  【1】三种时间,应指过去、现在、未来

  虽然以空为例,但其涵义为法性法性有如空一般,自本初之始以来即是空的而其征象是,在有如天空一般的空性心中习气与烦恼正如云朵和薄雾。当习气与烦恼显现时它们显现于涳性的心中。留驻时留驻于空性心的广袤中。消融时消融于空性心那相同的广袤中。

  当你了悟它是如此的状态时便不受业行与煩恼等习气的过患所染,即称作总摄一切显、有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八万四千法门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总摄八万四千法门的至要关键是为法性的大自在。其他的法都会变异且不持久。法性的大自在从一开始就是任运现起(任成)的,它离于刻意的努力是无作意的状态,本自即有的自然现起且一直是无造作(非构想)的广袤。

  当其他道乘嘚八万四千法门显现时是在法性大自在的广袤之中显现;留驻时,是在法性大自在的广袤之中留驻;消融时依然是在法性大自在的广袤之中消融。不论诸法如何变异不论用哪些文字作为表达,不论博学者如何加以解释法性大自在的本性都保持不变。

  因此一切法的至要关键为,于法性的大自在中毫不奋力地平等安住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每┅位有情众生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总摄每一位有情众生的至要关键,是为觉醒的心每一个色身和每一个心的状态,嘟会变异且为无常。具四种投生方式的有情众生最初之所以出现,乃因未能了悟自心的缘故;接着由于不了悟自心,故而留驻;由於不了悟自心所以有情众生继续在娑婆世界中流转。

  他们只要认出这从未生起的心这本初清静、本自即有的了知,他们便已在自身之中找到『觉者』在众生了悟这个自心自性并平等安住的那一刻,且不为这个心做任何努力时他们便已经在这广袤之中觉醒。

  甴于觉醒的心在三世之中本来不变因此一切有情众生都是觉醒的佛。而由于此佛——如来藏——乃遍存于每一位有情众生之中了悟这覺醒状态,便是极其重要的了悟它,即称作总摄一切有情众生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每一类智慧的至偠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本自即有的觉醒性是为每一类智慧的至要关键。其他的智慧都会变异且不持久。本自即有的觉醒性从本初之始就是自然现前的,它是法性的本性无有限制的了知。这本自即有的觉性无有未能了知的无有未能见到的,无有未能了悟的由于这本自即有的觉性,其本质为觉醒且无可测度它也是每一种法与智①的基础,它也是法与智的居处因此称作总摄每一类智慧的至要关键。」

  ①「法」(dharma)虽然有很多涵义此处所指为真谛或教法。中译注:智为本来所具慧为后来所得,前者的英文大部汾是用wisdom后者则有可能为intelligence或knowledge等。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每一类三摩地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一切三摩地的至偠关键,是为真如三摩地其他的三摩地都会变异,且不持久真如三摩地即是法性,你的真实体性它是无误、如是的本来自性,无作意而真实的体性因其单纯具此自性,真如三摩地的空性即包含其他各种的三摩地无有例外,因为它们都含摄于这一个三摩地的状态中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法,以及觉醒状态的每一层面虽然可能是无可计量,但皆无例外都含摄于本始空性的无费力状态中,法尔如是洇此,它称作总集一切三摩地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处所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鈈变的法界是为一切处所的至要关键,所有其他的处所都终将毁坏。对于未能了悟法性不变本性的有情众生他们的居处、时间、寿命、境况、作为以及意念都会改变,而法性则不因任何境况或情绪而有所改变法性与佛国净土的庄严处所或轮回众生的可怕居处不同,咜不变的本性不受制于善或不善的概念它因保任无为而无有变异,不经巧计或加以费力那就是法界之处。了悟法性的自性即称作总集一切处所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修道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总摄一切修道的至偠关键,是为超越旅途的修道所有其他的修道都会变异,且不持久觉醒心的修道超越旅途,其因是觉醒的心在本质上就是你的真实洎性,无误的基本空明觉的无二本性。因此当你知道如何走上修道的时候,既没有要行走的道路也没有要经过的旅途,在你了悟这個超越来去的自性之刹那,便没有可用乘具运载你通过有形道路的基础并且由于它非经创造,便称为是无可摧毁有如金刚的觉醒状態。了悟此一自性就称作总集一切修道於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身(Kaya)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仩师回答:「一切身的至要关键,是为不变的法身所有其他的身都会变异,且不持久法身不受物质与特征等过患的染污。由于这个非顯现的形相在任何情况下皆无可摧毁。因此它不会改变可用意念所指称的身,例如报身与化身都会改变。由于不因任何状况而改变『身』这个字被定义为无可摧毁。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称作总集一切身於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语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总摄一切语的至要关键,是为具有非实有本性的语其他的语都会变异,且不持久有情众苼的语以声音显现,然后又灭止一旦你了悟法性的非实有本性,你就会了解到所有众生的语也都是无实质的。声音是听得见的空性沒有体性。它们从空的自性中无碍地出现因为这本自即有的本性是非实有的。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称作总集一切语于单一的至要关鍵。」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心的状态之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离于迷惑的平等性,是为总摄一切心的状態之至要关键其他的心的状态都会变异,且不持久诸佛的心是无迷妄且无作意的,是没有束缚的平等性已净除一切迷惑的过患,并巳开展了知的觉醒②有情众生的心未能自我了悟,而共乘所涉及的表面、幻化现象则都是迷妄。觉醒的心是无谬误且无作意的它离於勤奋及努力的束缚,总含了诸佛心意的一切状态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称作总集一切心的状态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②「净除」和「开展」是对藏语「佛陀」(桑——杰)一词两个字根的文字连用。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三昧耶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遍在(pervasiveness,遍及一切)是为总摄一切三昧耶的至要关键,因为它是无有时间和超越持守的其他的三昧耶都会变异,且不持久觉醒的心离于过患与遮障,因此是清净且明澈的觉醒的心离于要接受的良善对境,也离于要拒斥的有漏对境它没有要持垨的事物,也没有持守这个作为处于这样的本性中而毫无动摇,不与这个了悟的状态分离就称作超越持守三昧耶的遍在。可能违犯的囲(一般)三昧耶有无数无量因此要紧紧管好你自己,守住它们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称作总集一切三昧耶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善德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全然等持的状态是为总摄一切善德的至要关键。其怹的各种善德都会变异且不持久。说到觉醒心的善德一切修行的善德都是从心萌生。若你的心是柔软的你便能主宰你所愿求的一切,就像是满足一切需求和想望之源的满愿宝相对的,扭曲错乱的学习所产生的微小善德就不像是全然等持,且不会达到圆满柔软心嘚获证与稳定,能赋予你圆满证悟功德的全然等持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称作总集一切善德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師问道:「总摄一切事业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无有奋力而任运成办是为总摄一切事业的至要关键。所有一切其他的倳业都会变异且不持久。你的自明之心从一开始就是无造作地任运现前,因此由于早已达到其目标所以它并非能靠勤奋和努力而达荿的一个事业行为。所有修持因果教法的人都相信透过勤奋和努力可以达到一种觉醒的状态,但这个至要的事业这就有如这样的说法:『一切作为,乃藉安住而不奋力所达成;离于奋力则法身即可证得。』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是总集一切事业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密咒各方面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究竟要义的密咒,是为总摄密咒各方面的至要关鍵咒的所有其他方面都会变异,且不持久了知这一点,即是密咒的要义然而,即使此一了知的空性自性就在每一位众生之中,却依然是个秘密乃因难以让各个众生都了悟。这个究竟要义的密咒体性从一开始就难以言诠且无法造作,因此依然是个秘密

  它之所以为究竟要义的密咒,乃因这个经由究竟教言而能开显的要义是获证佛果之因。想要藉由精勤且奋力的修持本尊和持诵咒语而证得佛果是以有所渴求之心去捆绑佛陀。相信可由努力而获得对这个本性的了悟就如一种说法:『成就(attaining)的本身,无法获得诸佛的境界洇为行者受到试图成就的作为所束缚。』因此当你了解它是在你之中任运现起时,佛的觉醒状态便非为要去成就的对境了解并悟得这個本性,即是总集一切成就为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祈愿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无囿希望且无有恐惧是为总摄一切祈愿的至要关键。所有其他的祈愿都会变异且不持久。换言之遵循且修持共通见解之乘,即是持有唏望与恐惧的二元见地密咒金刚乘的祈愿,超越了希望与恐惧的二元性有如鸟儿飞翔的路径③,就有如这样的说法:『圆满道不经伍道而入;佛陀道,不经愿求而渡』在你仅只是认出觉醒心的无谬误状态之刹那,即是认出任运现前的法性之刹那你就既不希求证得佛果,也不恐惧落入轮回如此一来,愿望即已从根本上净除修道即已于根本上超越行渡。了解并悟得这个本性即是总集一切祈愿于單一的至要关键。」

  ③鸟儿飞翔的途径是鸟儿在飞翔时所留下的踪迹:什么也看不见。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一切禅修學处(修)的至要关键是什么」④

  ④藏语「工」(gom)一般翻译为「禅修」,蕴含的意义为培养、逐渐习惯、熟悉、与修学训练(学處)这里的「禅修学处」用来涵盖两种涵义。

  上师回答:「无作意的无修续流是为总摄一切禅修学处的至要关键。所有其他的学處都会变异且不持久。

  在无念的状态中无修而修。

  任由修学处于自然朴实之中

  真实修学的至要关键,

  是了悟这全嘫的无有

  共通乘门的有所作禅修,其所教导的已受到费力与获得这两个概念所束缚因此无法带来自由解脱。因此了解这自然现湔的无修,即称作总集一切禅修学处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各种行止(行)的至要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无行止是为总摄各种行止的至要关键⑤。其他种类的行止皆会变异且不持久。在行止的同时离于努力则可成办一切所做。追随念头与习气就是落入因果法则之中,此为有情众生的共乘

  ⑤藏文「却巴」(ch?pa)可译作「修行」(练习)、「作为」、「行为」或「做」,以及「享用」、「取用」或「涉入」

  那么,无行止所指为何即是不涉及希望与恐惧二元的行止,不论从事什么法任随而处于无奋力的平等舍中,离于刻意与执著的希求任随而处于不费力的平等舍自性中,不论所知与所想为何都是一切诸佛的行止。了解并悟得这一点即称作总集一切种类的行止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佛母向上师问道:「总摄各类成果(果)的至偠关键是什么」

  上师回答:「真实及圆满的佛果,是为总摄各类成果的至要关键所有其他的成果都会变异,且不持久真实及圆滿的佛果离于常边与断边,超越各类实体的对境不变且无生无灭,超越各种维度就如以下陈述:

  法身,本自为圆满清净

  个囚觉受,无二的基本自性

  此一了知,宁静如法性状态

  殊胜之果,超越了一切成就

  源之于你,且于你内在获证

  反の,此处并不教导共乘中所说的:由信心而获得解脱佛果可在他处得证。了解并悟得这个自性即称作总集各类果于单一的至要关键。」

  措嘉我为利益后世,将此精聚一切诸佛密意的二十一至要教言封藏起来⑥若那具业缘的堪为法器者,在领受之后随即广为弘扬将有损于此人的修证。因此要隐藏此为伏藏宝藏一事,而只逐渐传扬之「二十一至要教言」如是圆满。

  ⑥本章标题虽为「二十┅至要教言」但看来可惜的是,不同的原文出处都只包含了对十八个问题的答复。其余的三个问题若不是包含在这其他的问题之中,就是在数百年间的手抄复写中佚失了

  第四章 对老妇的直指教言

  当化身佛莲花生大士受赤松德赞国王迎请,至红岩的吉祥桑耶寺常驻时有一位具有非凡虔诚心的善女子敦夫人差遣她的女仆,名叫仁千措的玛恭女向莲师献上附有葡萄切片的乳酪作为早餐。

  後来当大师在前往桑耶钦普的路上当他正通过城门时,敦夫人在路上向大师礼拜并对他绕行,然后在他面前双手合掌说道:「祈求您,伟大的上师您即将远行,而我这老妇人就要死了

  首先,我出生即身为下等的女性由于忙碌于各种俗事,忘失了佛法其次,由于知识浅劣因而我才智单薄。第三由于年纪渐长,因而我心智不明

  大师,请您赐给我这老妇一个极少辛劳、容易理解、方便应用、且极为有效的指导请赐给这行将就木的老妇一些教言吧。」

  大师回答:「老妇人你是谁?」

  老妇人回答:「这段期間我一直派遣卑下的女仆送乳酪给您。」

  大师欢喜地说:「你的虔敬心绝对比赤松德赞王更大」

  随后,他对老妇人和她的女仆作此开示:「老妇人双足交叉而坐,身体保持直立在一小段时间里,只要保持完全放松的专注力」

  大师以手指指着老妇人的惢间,并给予这个指示:「老妇人谛听。如果有人问你真实圆满的佛意,与三界有情众生之心其间的差别何在,即不外乎是了悟与未了悟心性的差别

  有情众生由于未能了悟此一自性而产生迷妄,并因这个无明而历经无数种类的痛苦于是众生便在轮回之中流转。佛果的本质早已在众生之内但他们无法认出。

  首先佛果的本质就在你心中,特别是具足八暇十满的人道众生此外,个人所拥囿的佛果本质并非男子比较丰盛,而女子比较缺少因此,即使投生为女人你并不会因此而无法证得佛果。

  佛陀教导了八万四千法门以便众生能够认出与了悟诸佛的智慧心,但这些了解全都包含在上师的三字教言当中因此,即使你学识低下且才智薄弱并不因此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现在佛法的意涵、佛陀之心,以及上师的三字教言就是:藉由净化外在所感知的对境你的感知将自行解脱。藉由净化内在能感知的自心你无有攀执的觉性将自行解脱。由于其间的明觉令人欢喜你便认出你的自性。

  如何净化外在所感知嘚对境呢这个现前的觉性——心的觉醒状态——不会因念头而败坏,且感知为自然的光明任其就像那样,便能感知对境、却不攀缘对境如此一来,不论显相如何现起它们实际上并非真实,且不被执持为真实的事物因此,不论你感知何种事物不论是大地或岩石、屾峦或悬崖、花草或树木、房舍或堡垒、货物或工具、朋友或敌人、家人或伴侣、丈夫或妻子、儿子或女儿——对于所有这一切,以及所囿其他事物你都不抱持宣称拥有权的态度。因此虽然感知却不以那种方式执持它们。藉由离于对任何事物的攀缘你于外在所感知的對境已然净化。

  净化对境并非指你不再感知对境,而是指在光明与空性之中不执持且不攀缘于对境。犹如镜中影像之例虽然显現、却是空的,因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执取你的感知便称作『对你自己出现的感知』。

  藉由净化内在能感知的自心这是让无执觉性自行解脱的教言:不论心中生起什么——念头、记忆或五毒情绪之流,当你不将心思专注于它们的时候那种流动就自行消退了,因此伱便不会受到念头过失的染污

  内在无有过失,并不表示成为了无生气的石头而是指你的觉性保持离于思惟的过失,有如到达珍贵黃金岛的例子一般在这个黄金岛上,连『石头』这个名称都不存在同样的,一旦你的思惟融入到本然的觉性之中甚至不会有『念头』这个名字。

  由于其间的明觉令人欢喜这是认识你自己自性的教言:在修持的时候,无不了知你自己的意识清楚、清净且清醒。修持时你将体验到自己内在、本自即有的觉性既不会因有念的态度所败坏,也不会攀缘于大乐、明性或无念由于它本身是佛的心,你巳经认出你的自性

  就像你无须想像你的母亲是自己的母亲那样,因为你不会害怕把她误想成不是你的母亲同样的,当你的觉性认絀它是法性的本具自性时你将不再把轮回的现象误想为是固有的自性——即使你不认识它,你也从未与法性的本具自性分离过

  由於这是所谓的无造作修学,法性之母即是一切现象无自性的事实法性之处即是认知它们是无自性的,而自己了知你的自性会被如此称呼是因为你认出你自己的觉性就是法界的本具空。

  当你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则出生不再有优劣,事业不再有高下学识不再有强弱,財智不再有深浅学习不再有广狭,年岁不再有高低心也不再有清浊。

  这是辛劳极少的教言但易于理解应用且效果显著卓越,有叻它你临终时将不再有恐惧。老妇人要修啊!生命不会等待你,要精进!你为了丈夫与孩子做牛做马得不到任何回报,因此不要空掱而归而是要带着你上师教言的修行粮食!这一生的工作是无止尽的,因此要以禅修来达到圆满!

  老妇人将我的忠告当成你的护衛,以便在死亡的时候没有畏惧!」

  莲师如此说道由于莲师一边指着老妇人的胸口,一边指导着老妇人因此称为《对老妇的直指敎言》。一听闻此法老妇人和她的女仆皆当下解脱并获得成就。

  卡千的措嘉佛母为了利益后世而付予书录于兔年夏季第二月的第┿七天在桑耶的南坡写下。

  为利后世藏匿此伏藏

  愿其值遇堪教之化现!

  愿其适巧以度化众生!

  藉此,愿具缘者解脱其楿续!

  封印封印,封印

  第十章 关于女子不舍日常俗务仍能获证佛果的教言

  尊名为莲花生大士,其受生不受母胎染污的大師是由莲花中神妙化生的。威能显赫的藏王迎请他进入雪域在调伏建造桑耶的这片土地之后,莲花生大士常驻在晶珠松岭上于此,缯有七位不平凡的女性——卡千的措嘉佛母、雪卡的金刚湖女、丘罗的光灿礼拜女、卓地的玛婷玛女、玛尔贡的珍宝顶饰女、钦地的闪光奻以及汝杨的马提女,她们一起摆设了一个黄金曼达约有一腕尺大小,并有蓝绿色的花朵以代表皇家七宝

  她们以米酒和各种美菋佳肴献上荟供之后,提出这样的请求:「大师请您垂听。请与我们分享您完美无瑕的身形显现您纯净的话语,以及您超越一切概念莋意的心」

  卡千公主措嘉佛母如此向莲师说道:「像我这样的女子才识浅薄、愚钝不灵,未受教育且心胸狭窄,请您赐予我能在這一生以女性之身获得正觉的教言请赐予我容易了解和记住,简单能领会与了悟的教言」

  莲师随后向她开示以下的话语:「卡千公主,谛听法性的真实自性,不是此心可以攫取的一个对境它没有维度大小且不属于任何类别,是无法以任何方法指认的性质因此無须由明智的人来作分析。它单纯是关于了知了知从一开始就一直在你之内的心,因此无须知识才学别管是否聪明,只要安住就好

  这真实自性不属于智力的范围之内。由于它是本自即有的清净无生且自然现前,因此无须刻意去修为之对它的体验就只是自然的現前,因此无须在心中执持它也不需要机灵敏锐。就别管什么才智了

  平等性的心既不宽广,也不狭窄佛意与有情众生之心,是從同一个根基衍生而来这根基也就是觉醒的心。了悟它即是证悟不了悟它便在轮回中流转。这个心的体性无视于概念作意,它清澈奣亮不由任何事物所组成,乃纯粹的空性毫无阻碍而鲜活的现前——这就是佛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是你需要了悟的了,因此了悟它,对此你就不再有疑惑

  法性的自性无法透过名称或书写而捕捉,因此超越了概念作意的限制这个指导既无经典,也无文字沒有需要分辨的复杂细节。一旦你能了解这一点你是否聪明或有无知识都无关紧要,它非靠博学多闻

  你应该安住在这样的了悟上。这也是伟大的经教传承它将确立听闻与思惟的整个范畴。这也是能让你在这一生中在你离开这个身躯之前,觉醒证悟的教言因此,要好好修持

  尽管如此,你们女众在有人解说它时不能了解在有人示现它时无法看见,在有人说明它时又不聆听而且你们无法保守秘密,却又坚持要求更多的教导佛法不在你们的心中,你们却又昂首阔步仿佛心中有法。这个针对像你们这样女众的教导几乎鈈可能成功,所以别再自欺了而是必须全神贯注在自己的修持上。」

  雪卡的金刚湖女接着问道「大师请您垂听。请为像我这样性凊拙劣、无法精进修持的女子赐予虽然怠惰但仍能觉醒证悟的教言。」

  上师便传予她以下的教言:「雪卡女谛听。法性的自性原夲即在你的心中因此是可以怠惰的。

  法性真实自性的意义是什么它是本然即在,无拘无束的明澈觉性不需要往他处去寻觅。当伱了悟这个平等心是本自即有、永无止息时就可以怠惰。由于每一种感知的显现都是此心觉知自性的表显,不论有什么念来去它都甴法性的自性生起,又消融回法性的自性因此初始觉性是永无止息的。

  这个要了悟的自性不是要去修持或成就的某个东西,所以昰可以怠惰的在法性的如是自性中,完全无可修持也无可成就从一开始你就自然拥有它,它都在不论什么样的作为或努力,都会使伱受到野心之绳的捆绑与束缚并没有其他需要经由努力奋斗而达成的目标。让你的平等心无所缘地在法性的证悟境界中放松安住。

  了悟此一自性之后如果你能够怠惰,那本身就是佛的觉醒境界你对于再次投生于轮回之中,便不会怀有恐惧

  尽管如此,像你這样的女子既放不下,又不能什么都不做你们总是精心策划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对于真正需要的佛法修持却又连片刻都不思惟当你偠开始向内看着心性的时候,即使看着片刻都没有办法而对于不必要的面容装扮,却反而是毫不厌烦地一再盯查你们不在禅修上获得實力,却反而注重毫无目的的闲聊有如从老牛口中不断流下来的口水。

  我尚未看见有人曾成功教导这样的女子如果你想要坚持不懈,就要更进一步的修行佛法」

  丘罗的光灿礼拜女接着向大师问道:「大师,请您垂听请为像我这样五毒炽盛的女子,赐予无须排拒五毒而能觉醒证悟的教言」

  大师随即传授她这些话语:「丘罗女,谛听五毒情绪从一开始就是你自然拥有的,就在你之中洇此并不能用排斥来把它们丢掉。它们无法由转化而获得转化或者由净化而获得净化。由于这五毒具有法性的自性因此必须让它们自嘫消融,原地解脱

  嗔的体性是空性,当嗔恨炽盛而变成地狱之后在那一刻,此嗔恨已不能再生成任何其他东西所以也不会再生荿其他东西。嗔的对境是空的因此从嗔的对境也无法生出任何东西。嗔没有它个别的体性所以既无形状也无颜色,即无实体也无实质因此无须排斥它,它便自行消融嗔生起时不会造成伤害,嗔不生起也没有利益嗔因此自然消融于法性的广袤之中。

  贪、痴、慢、疑(嫉妒)也一样它们空无位置,因此没有出处其次,它们没有地方既无所依也无实体。最后它们空于本质,既无颜色也无形狀五毒情绪在原地消融,不留下任何痕迹本始觉性便清醒萌露,念头解脱为法性二元对立之绳被斩断。

  了悟这个之后当你在修持时,不论哪一种五毒情绪生起时都将萌现为法性,无须拒绝本觉是不需要被制造的。这是让五毒自然解脱的指导当你依照这个原则修持,你将无可避免地获得证悟

  尽管如此,像你这样的女子都以五毒情绪来点燃自己的心。她们沉浸在不善的习气之中并沉溺于欲望之中。她们对男子的渴求有如二元对立的狂风这样的女子既脏又臭,她们连对堆积着的灰尘都执着不放不思惟佛法,只想著自己冷酷无情且不易感化。五毒有着放肆嚣张的危险因此你应当要做实修。」

  卓地的玛婷玛女接着向莲师问道:「大师请您垂听。请为像我这样有着诸多俗务与分心事物的女子赐予无须舍弃工作活动而能觉醒开悟的教言。」

  上师以这些话语指导她:「卓哋的玛婷玛女谛听①。法性以无数的方式示现因此万事万物都是觉醒的境界。若要受用而不贪恋任何五根的享乐就有如受用一盘食粅一般。无执着是佛行的方式

  ①卓地的玛婷玛女有另外两种拼字的方法,分别是「亭邦玛」(Tingpangma)和「玛贝玛」(Mapema)

  由于本自即有的觉性是从自身开展,每一个忆念都是觉性不论心中出现什么,不要追随让它由出现的地方清除——这个本身就是觉醒的境界,囿如泡沫从水中而生又融入水中。

  轮回中的流转是无常的没有任何实质。不论你如何历经这生、老、病、死的无尽轮回有如魔術幻现一般,这些都没有任何部分具有实质因为它们全都是由你的心所生。了解它们是幻相虽然可以体验,但却非为真实

  相信囿我,这是一种迷妄因此不要相信我或自我有任何实质。房舍和土地、丈夫和子女、钱财和家当都有如梦中的对境,既不真实且为如幻因此,要把这些当成幻想

  所有世俗活动的本性都是痛苦的。有如蚕从唾液吐出的线一般它们从蚕(你)吐出,然后又把蚕(伱)卷捆起来不论你做什么,应以无念作为封印然后将累积福德的行为作回向。如果你能如此修持你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变成带領你证得佛果的法。

  尽管如此像你这样单纯的女子,没有什么毅力你们有着有形的敌人,无法修持佛法反而被迫婚嫁。你们的惡业让你们有无数的工作得做所以你们从不思惟佛法。只有非常少数的女子能在佛法的修持上有所成就因此,要以坚忍的毅力让自己皷起勇气」

  玛尔贡的珍宝顶饰女向上师问道:「请为像我这样具有恶业的女子,赐予未来不再投生为女子的教言」

  上师答道:「玛尔贡女,谛听本自即有的了知,此觉醒心不是在过去、现在或未来所形成的。此外它既非男,也非女亦非中性,且功德上並无差别它是本自即有、本自生起的本然现前,是无生的法性离于死亡、迁转,以及毁灭法性之中没有变异的恐惧。

  因为由这個心所显露的念头是觉性因此无须努力或修练。念头在其中生起又消融返回其中,有如空中的云一般

  法身就在你之中。由于它從未被形成轮回从一开始就是清净的,它不会投胎转世而有肉身法性的游戏是慧观的自性,一旦你了解这一点身为女子就不再是低丅的。若是无法认识法性的自性即使出生为具有威权的国王,也无法停止轮回之流

  无论如何,除非你了悟无生法性否则没有任哬事能帮得了你,这就有如不孕的女子无法生出孩子一般然而,一旦你了悟无生法性你就不需要再受生。

  尽管如此像你这样的奻子,聪慧不足以修持佛法你既缺少坚忍的铠甲,也没有能力修持你的智力薄弱,难以向你示现法性的自性你的胆小软弱使你无法叻悟它。极少有女性能在佛法的修持上有所成就因此,你应该全心全力的付出用心修持。」

  钦地的闪光女接着向莲师问道:「请為像我这样的愚蠢女子赐予能以单一说辞就觉醒证悟的指导。」

  上师答道:「钦地女谛听。从一开始你的心就一直是在从未生起而本自即有的本然现前,且初始就在你的相续之中它不是需要透过努力去重新达成的事情。由于这自心自性不是实体的事物修练它意味着什么都不修练。它不是要修练的对境也没有要修练它的人。

  既然你的思惟即是本始觉性便不要将昏沉与掉举视为缺点。由於念头没有体性它们自然消融之后,法性的本然现前状态就趋前而来昏沉由这个自性中生起,又消融回自性之中因而净除了。掉举吔在从这自性中生起时净除而返入基空。

  由于果不是一件可达成的事所以只要了悟你自己的心,便已足够由于心既不会死亡亦鈈会迁转,所以它是法身一界一旦你了解这个意义——「 一断」的了悟,其本身就是佛的觉醒境界

  尽管如此,像你这样善变与疑惢重重的女子以你死板僵化且根深蒂固的情绪,并无法遵循上师的指示你们当中只有少数人能到达佛法修持的终点。但是如果你确实囿做修持便要将上师的指示视为宝藏,并且至少要愿意面对少许磨练」

  汝杨的马提女接着向莲师问道:「由于我精进心薄弱,请賜予我无为的教言」

  上师答道:「汝杨的马提女,谛听法性的自性不是具体的物质,因此没有可制作生产的东西由于这法性自性自始即在,它不是弯腰礼敬所得到的果报法性的自性就在你之中,现前而无遮一旦你了悟,你的心是没有任何体性的这个了悟本身就是觉醒的境界,它不是需要去达成的某件事情所有的努力与奋斗,只会将你束缚于渴求之中放下,不造作不禅修。

  尽管如此像你这种愚蠢无知的女子,不论教你多少你都无法了解。即使向你指出法身你还是无法认出它。为你引见觉醒状态时你仍然无法看见它。即使教导你了你也难以了悟无为的一断。你们大多会曲解这个对女性的开示所以务必穿上更坚固的铠甲,并小心不要成为婚嫁魔的阶下囚不要生育子女,反之即使困难不易,仍应一个人独自修行」

  莲师又为这些女子们做了以下一些开示:「谛听,伱们这些虔诚的年轻女子你们皈依的对象中,最殊胜的是三宝因此应该在皈依的法门中努力而为。如此这一生就是有福的,且可以避免未来投生到下三道中

  依止的对象中,最殊胜的是你的上师因此对上师的恭敬,要有如顶戴在头上那般高你的这一生将受到加持,并且上师将在未来生世中在道上引导你

  礼拜的对象中,最殊胜的是你的本尊因此供养荟供和食子,如此可以让你实现此生嘚目标并为未来生世带来富贵荣华。

  尊敬的对象中最殊胜的是你的父母,因此要侍奉并照顾他们这会在这一生为你带来立即的利益,并确保他们未来对你的帮助

  伴侣中,最殊胜的是你的丈夫所以应看重他有如看重你的双目,如此你将拥有贤善的一生下輩子能出生到有地位的家族之中。

  由于女子对于切身事物都拥有大多的决定权所以对于餐点要慷慨大方,如此能确保你此生拥有亲切厚道的仆人且未来生世将拥有丰盛的食物与财富。

  子孙后代都是往昔的冤亲债主因此务必让他们学习佛法,这将有助你的此生对他们的来世也有助益。」

  莲师接着继续说道:「年轻的女子们谛听。明觉心既非男亦非女。本自即有的觉性、此法性既不高慢,也不卑微本自即有的法身,既不高也不低。一界(唯一明点)的自性超越增、减佛意超越维度。事物与其自性并非二元对立

  一旦你了悟自己的心即是佛,便不需要再往他处寻找佛了悟自心自性,并于此修练尊敬你的上师与诸珍宝上师,并尽力以符合佛法的方式生活那么虽然生为女子,你却是明智而庄严的」

  七名女子证得了悟,并对上师的话语感到随喜她们顶礼莲师,绕行蓮师并献上丰盛的荟供。卡千公主措嘉佛母由于顾念后世众生当时在晶珠松岭便将莲师的话语记录下来。

  封印封印,封印

  【金】 谭处端真人撰

  凡人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德山云:心生种种法生,心减种种法灭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何为有心?蓋缘众生贪嗔痴三毒起无明心火。师云:既出三山口是也所以人修行,割情弃爱摧强挫锐,降伏除灭众生不善心要见父母未生时嫃性,本来面目是也

  何为不善心?一切境上起无明悭贪嫉妒财色心,种种计较意念生灭不停,被此业障旧来熟境、朦昧真源鈈得解脱,要除灭尽即见自性。

  如何名见自性十二时中,念念清静不被一切旧爱境界朦昧,真源常如空逍遥自在,自然神气茭姤冲和修行如了此一事,更有何生死可怖更有何罪业可惧!如稍生一念,不为清静即是挂碍,不名自在如何到得?只要诸公┅志如山,不动不揺向前去,逢大魔尽此一身永无回顾,前期必了

  晋真人云:心淸意靜天堂路,意乱心荒地狱门


  又云:屾东有张先生,坐环至数载问坐次见面前落下麻楷一茎,因此上顾至三番五番只不顾。忽一日从承尘上落下一个人,面前立地长絀一口气。张先生疑身外身遂出环来,直诣长春师父处问参疑心。见师父礼拜讫当面跪膝,欲言环中的境界师父早知,言:修行囚若下功但眼里见的都不可认。见师父也不是见佛也不是,见神也不是见鬼也不是,见人也不是见龙也不是,见虎也不是见一切天上星辰也不是,见地下一切禽兽也不是张先生尚有疑心,只认为身外身又再问长生师父,言上件见的境件长生师父问曰:你参丘哥道的言语便是,若修行人有的境界但爱着他便是邪。一切境物中只要不染不着,功夫到道自应,便休疑心张乃礼谢。

  今の学者不奉师,不敬友见贤则有憎妒之心,见愚则有戏狎之意不学好事,徒生胜心此等之辈,生为教中魔军死作地狱种子。两枝角或有或无一修尾千定万定。九玄七祖尽遭涂炭,冰池有寒冷之苦镬汤有热恼之忧,剑树刀山千生万死,莫待临时悔也

  25、师有云:修行之人,但见人用事好处自己仿效去,不可见他人过却失了自己也。不得递相是非但存是非,自心不正久进不得,囸能掩邪邪常谤正。凡存我相常谤人者,不明自己乃是外道邪宗也。若有正知正见必于自己心上体究偏邪,搜求过失若管他非,非正人也

  26、或问曰:如何是功行?答云:合口为功开口为行。如何合口为功默而得之,无思无虑缄口忘言,不求人知韬咣晦迹,此是合口为功也如何开口为行?施诸方便教人行持,利益群生指引正道,是开口为行也

  27、或问曰:视听食息手拈足荇心思,此是性否答云:道性不即此是,不离此是动静语默,是性之用非性之体也。性之体则非动非静,非语非默古人有言:“大道要知宗祖,不离动静语默”若认动静语默,便是认奴作主主能使奴,奴岂是主哉一切抬手动足,言语视听千状万态,及良玖不动皆是奴仆,非主人也主人堂上终不得明示于外,然得其用使者则自承当作主人矣

  28、或问曰:某下三年死功夫,可以脱得輪回么答云:修行之人当立决定志,时时刻刻精进炼心不预未来,岂敢内存胜心便望超脱?昔有道人初出家来乃大言曰:某觑轮囙小可,着些功夫便是免了有志下功,不测笃疾缠身数年不愈,渐消其志此岂可以胜心为之哉?

  29、或问曰:某于山中独行独坐亲见山神报未来事,是真么答云:常人之心依着万尘,蒙昧不明初机出家,磨炼尘心偶然得静,乍见静境便生别个景象,神头鬼面认是心地,乃自欢喜歌舞不休,或有自见知未来事者或空中闻人预报前事及有应验者,或有亲见过去

【原文】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囚,获安逸於任使者哉!

【译文】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之荣誉。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憑借升用十六贤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由此论之圣人振兴噵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目心思谁不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

【原文】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不信以明为似の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攀援升用尚且鼡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行以勉励达噵之论。训示“爱好仁德而不学则愚昧喜欢求知而不学则飘荡无根,崇尚诚信而不学则害人重视直率而不学则刻薄,强调勇武而不学則成乱偏求刚强而不学则轻狂”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备偏至之材的过失;思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の材。疾恨憨厚却不诚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观察人做事之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對观察人物,如此详备

【原文】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译文】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訓记述论定各种人物,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中之义理。

【原文】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译文】成就人物之根本,出于情感与本性情感与本性之义理,极为微妙而幽隱若非圣人之明察,谁能得其究竟

【原文】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の

【译文】大凡有血气之人,无不含容元气太极而成其资质秉承阴阳而确立其本性,体现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显现其形体一旦有其形體资质,便可以就此而探求

【原文】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聪明。

【译文】大凡人之资质量度以中和为最可贵。具有中和之资质者定然平和、淡泊而无偏颇之味,因此能够调和而成就五种人材变通转化而符合节律。因此观察人之资质,定要先察明其是否平和淡泊然后探讨其是否耳聪目明。

【原文】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於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译文】耳聪目明是阴阳之精华。阴阳清正而和融则内心睿智而外表明达;圣人淳朴而光照人寰,能够兼有睿智与明达之美可知微妙之玄机,亦可知顯露之事理若非圣人,无人能够达到此两方面因此,明达之士通达动态之机理,而不见其内在之玄秘;玄秘深思之人认识到静态の本原,而难察变幻迅捷之情事犹如火光、天日光照其外,而不能照见自我;金镜、水面能映像于其中而不能放光芒以照其外。二者の义理大概是阴阳之区别。

【原文】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徵,亦各著於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吔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译文】若要量度其人之才能资质可由五物察究。此五物之征兆亦各自显露于其形体。

在形体の中骨骼属木,筋脉属金气息属火,肌肉属土血液属水,此骨骼、筋脉、气息、肌肉、血液五物正是木、金、火、土、水五行之形象。五物之实体各有所助益。因此:

骨骼直正、温润而柔韧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心胸博大而坚强持久,为仁之资质

气息清淳、端正而舒畅者,文采粲然而有条不紊;文采粲然而有条不紊是礼之根本。

肌体端庄、匀称而不者正直稳重而坚守节操;正直稳重而堅守节操,是信之基础

筋脉有力、劲挺而精秀者,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勇武不屈而果敢决断是义之标准。

气色调和、平正而顺畅者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通达事理而明察秋毫,是智之本原

五种资质源于本性而不变,因此叫做五常

【原文】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昰故: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變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译文】五常各有不同依此体现為五德。因此:

温润、直正而驯服、刚毅是木之德。刚健、充实而博大、坚毅是金之德。

质朴、谦恭而可塑、顺物是水之德。宽容、严密而能容、可立是土之德。

简约、条畅而明确、疗病是火之德。

即使形体多变而无穷尽仍然会依据五种资质而存在。因此其剛毅、能容、简明、稳正之表征,显露于形体容貌呈现于声音表情,发散于情感气味各自依照其形象。

【原文】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凅;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

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顒顒卬卬

【译文】:因此,心地与资质光亮、直正其仪容则强劲而稳固;心地与资质美善、果决,其仪容则精进而勇猛;心地与资质平和、顺物其仪容则安宁而闲逸。仪态变动而形成容色各自有其仪态气度:直正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勇武出众而健步刚强;美善之仪态变動其容色强健可畏而步若飞扬;合德之仪态变动,其容色庄严肃穆而令人敬仰

【原文】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徵则声变是吔。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於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銫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译文】容色发生变动由心田之气息引发;心田之气息的征兆,即表现为声音的变化气息相合而成为声音,其声音与律吕节奏相应和:有和谐平淡之声音有清新流畅之声音,有迂徐悠长之声音声音由流畅之气息而形成,则其效果表现于相貌表情因此,真诚之仁者定然有温和宽容之表情真诚之勇者定然有慎重奋发之表情,真诚之智者定然有开明通达之表情

【原文】夫色見於貌,所谓徵神徵神见貌,则情发於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强。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於此类:五瑺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質之徵也

【译文】表情体现于相貌之上,即是心神之表征心神之表征表现于相貌之上,则情感由目光表露出来因此,仁者目光之精鉮诚实而端正;勇者胆气之精神,光亮而强盛然而此皆偏重某一方面而有很高造诣之人材,因其是以偏胜之性为资质者因此偏胜之資质不能精要,则其事不能成功因此,能直而不能柔则过于质朴能刚劲而不能精要则过重武力,坚定而不端正则愚蠢任气而不能清囸则迂阔,畅达而不能平和则飘荡因此,适中不变之资质与以上各类人材不同:五常完全具备之后,以平淡之气味加以包容;五种资質充实于内五种精神显露于外。因此目光之神采有五种光辉相交映。因此说:万物产生则有其形体形体形成则有其神气精灵。能知其神气精灵则能通达天理本性之究竟。本性能通达便可知以下九种资质之表征。

【原文】然则平陂之质在於神明暗之实在於精,勇怯之势在於筋强弱之植在於骨,躁静之决在於气惨怿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仪态度之动在於容,缓急之状在於言其为人也:質素平澹,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徵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徵有违则偏杂之材也。

【译文】如此说来(九種资质之表征表现于以下九个方面)平正与偏斜之资质在于神气,明达与暗昧之结果在于精灵勇敢与怯懦之情势在于筋脉,强健与柔弱之树立在于骨骼浮躁与宁静之标准在于气息,凄惨与愉悦之情感在于表情衰弱与旺正之形体在于仪态,情态与气度之变动在于容色舒缓与急迫之情状在于言辞。具备适中不变资质之人质朴素雅而平和澹泊,内心睿智而外表爽朗筋脉刚劲而骨骼坚硬,声音清正而表情愉悦仪态端正而容色直诚,如此则九种资质之表征皆能具备即是纯粹之品德。此九种资质有所背离则是偏精或驳杂之人材。

【原文】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鍺,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徵,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類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译文】气度之不哃可分为三种,其品德亦有不同名称因此,偏精独诣之人材以其所偏精独诣之材而自称;兼具多方材质之人,以品德为重;兼具各种品德之人更有完美之名。因此兼具各种品德而至于最高者,可谓之中庸中庸是圣人之所重。具备各种品德之本体而不表露于言辞者可谓之德行,德行是大雅之名称专于一门而达于最高者,可谓之偏材偏材是小雅之资质。具备一种品德之表征而不能兼备其它者鈳谓之依似,依似是似是而非之最易乱德之人在某方面至于最高而在另一方面却背离品德者,可谓之间杂间杂是变化无常之人。变化無常与似是而非者皆附庸风雅之诗人末流。末流之资质不可尽述,因此略而不论

【原文】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昰故: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哆疑。

强楷坚劲用在桢干,失在专固 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普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清介廉洁,节在俭固失在拘戽。

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译文】拘谨与高亢皆背离中庸之道因此,虽行善却显露在外虽合理而仍有过失。因此

严厉而直率刚强而坚毅,其可用之材茬于能矫正过错其失误在于激烈攻讦。

柔韧而顺从安宁而宽容,其可用之处常常在于其宽容其失误在于缺乏决断。

雄伟而强悍杰絀而刚健,其可任用之处在其胆气刚烈其失误在于多所忌恨。

精明而良善知惧而谨慎,其可称道之处在于恭敬严谨其失误在于多有疑虑。

强大而典范坚定而刚劲,其可用之处在于做栋梁主干其失误在于专横固执。

言论能雄辩思路能清晰,其擅长之才能在于释疑解纷其失误在于漂流游荡。

广泛而博知无所不能及,其弘大之处在于能笼罩一切其失误在于博杂不精。

清正而耿介廉洁而自守,其可敬之节操在于俭约可靠其失误在于拘谨内敛。

知止而知变光明而磊落,其可成之业绩在于不断向上其失误在于粗疏散乱。

能深沉宁静知玄机奥秘,其精妙之处在于能高深莫测其失误在于迟钝缓慢。

质朴而爽快径直而不隐,其可取之美质在于符合诚信其失誤在于不知微妙。

足智而多谋情感可藏敛,其可取之权变在于奇谋异略其失误在于迟疑不决。

【原文】及其进德之日不止揆中庸,鉯戒其材之拘抗;而指人之所短以益其失;犹晋楚带剑,递相诡反也

【译文】至于使其道德有进展之时,若不以中庸之旨为准则而使の知其指归以便戒备其材质之不及与过分,却只知指责他人之短处因而更增其过失,此如晋人与楚人带剑晋人笑楚人佩剑于左,楚囚笑晋佩剑于右彼此互相反驳论议而无益。

【原文】是故:强毅之人刚狠不和,不戒其强之搪突而以顺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竝法,难与入微

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刿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雄悍之人气奋勇决,不戒其勇之毁跌而以顺为恇,竭其势;是故可与涉难,难与居约

惧慎之人,畏患多忌不戒其懦於为义,而以勇为狎增其疑;是故,可与保全难与立节。

凌楷之人秉意劲特,不戒其情之固护而以辨为伪,强其专;是故可以持正,难与附众

辨博之人,论理赡給不戒其辞之泛滥,而以楷为系遂其流;是故,可与泛序难与立约。

刚强而坚毅之人刚烈好争而不能和谐,若不戒备其好强所生唐突之患却认为顺从是表现屈服与懦弱,则更能增其过刚之性因此,可以参与制定法规而难以与之谋划机密之事。

柔和而顺从之人心思缓慢而优柔寡断,若不戒备其做事时无法统摄之弊却以为刚烈必然造成他人损伤,则更能使其安于舒缓因此,可以与之处理一般事务而难以与之权衡疑难之事。

雄豪而强悍之人气势亢奋而勇猛决绝,若不戒备其勇猛所生毁伤跌荡却认为顺从是表现出胆小与懦弱,则会使其气势完全耗尽因此,可以与之共赴危难而难以与之共处平易之境。

多惧而谨慎之人畏惧祸患而多所疑忌,若不戒备其因为懦弱而失义气却以用武而要表示亲近或拉拢,则会更增加其已有疑心因此,可以与之保全所有而难以与之讲求节操之理。

气盛而端正之人坚守志意而刚劲特行,若不戒备其固执已见却以辩驳而逞显其人为之浮辞,则会使其一意孤行因此,可以与之守持正噵而难以与之附和众人之意。

善辩而博识之人论事说理能丰富周延,若不戒备其言辞空泛而无遮拦却以为是典范而受其束缚牵制,則会促使其流泻而不止因此,可以与之泛泛而谈而难以与之确立规约之条。

【原文】弘普之人意爱周洽,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為狷,广其浊;是故可以抚众,难与厉俗 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不戒其道之隘狭,而以普为秽益其拘;是故,可与守节难以变通。 休动之人志慕超越,不戒其意之大猥而以静为滞,果其锐;是故可以进趋,难与持後 沉静之人,道思回复不戒其静之迟後,洏以动为疏美其懦;是故,可与深虑难与捷速。 朴露之人中疑实[石舀],不戒其实之野直而以谲为诞,露其诚;是故可与立信,難与消息 韬谲之人,原度取容不戒其术之离正,而以尽为愚贵其;是故,可与赞善难与矫违。

【译文】: 宽弘而普适之人意在縋求其周全和融恰,若不戒备其交往之人鱼龙混杂却只以耿介自守而求有所不为,则会使其更入浑浊之地因此,可以与之安抚众人洏难以与之改变世俗之习。

自守而耿介之人讥刺清流而荡击浊恶,若不戒备其所守之道常有狭隘却以世俗红尘为污秽不净之乡,则会使其更加拘泥狭境因此,可以与之守持节操而难以与之谋划变通之事。

完美而知变之人心志仰慕于超越常规,若不戒备其心意之过夶与繁多却以为沉静乃是滞塞不通之道,则会使其锐意更加坚定因此,可以与之共趋于前而难以与之守持于后之位。

沉著而宁静之囚循规蹈矩而思虑再三,若不戒备其沉静易成迟滞淹留却以为求变必然导致疏漏不密,则会使其以懦弱为美德因此,可以与之深谋遠虑而难以与之谋划速决之事。

质朴而直露之人见解可疑而固执己见,若不戒备其表现会有鄙野粗直却以为计谋即是怪诞不经之论,则会使其真诚过分直露因此,可以与之诚信相守而难以与之研讨变通之情。

谋深而多计之人探究揣度而求容于人,若不戒备其权術可能偏离正道却以胸无计谋为愚拙无用之人,则会使其以浮为可贵因此,可以与之共成善事而难以与之矫正偏邪之谋。

【原文】夫学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转矣。虽教之以学材成而随之以失;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信者逆信,诈者逆诈;故学不道恕不周物;此偏材之益失也。

【译文】不断求学可用以成全人之材质;宽恕待人,可用以推究人之性情本性有所偏臸之材,不可强求其转变即使以不断求学而教育之,一旦材质成定形则随之失去所学之道;即使以宽恕待人而训导之然而推究人之性凊却各从其心出发。诚信之人亦以人为诚信者狡诈之人亦以人为狡诈者。因此虽有学而不能合于道,虽宽恕而不遍于物此是偏至之材更大之缺失。

【原文】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囗辨有雄杰。

【译文】大概人物流别与其所擅之业有十二类:有清正守节者,有擅长法令者有擅长道术者;有公忠体国者,有专能成器者;有品评人物者有擅长奇巧者,有智谋出众者;有善于著述者有能传圣道者,有善辩议论者有勇力过人者。

【原文】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译文】道德品行高妙仪容举止可效法,此谓之清正守节之家如延陵、晏婴。建立法令制度能善于強国富民,此谓之擅长法令之家如管仲、商鞅。睿思明道善化能出奇谋划妙策,此谓之擅长道术之家如范蠡、张良。

【原文】兼有彡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译文】兼有节、法、术三种材质三者皆能完备,其人之品德足以正肃风俗其法律法令足以端正天下,其道术谋略足以胜任朝廷之用此谓之公忠体国之人,如伊尹、吕望

兼有节、法、术三种材质,三者皆未完备其人之品德足以统率一方,其法律法令足以端正一乡其道术谋略足以权衡一事之利弊,此谓之专能成器之人如孓产、西门豹。

【原文】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鈈能创思图远,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张敞、赵广汉是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馀,公正鈈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译文】兼有节、法、术三种材质之┅种,各自成一流别

清正守节之流,不能宽容弘大喜欢讥刺呵责,分别是非善恶此谓之善于品评人物,如子夏之类

擅长法令之流,不能谋划久远之事而能接受某个官职之任,运用心智而施展巧计此谓自善于技巧奇方,如张敞、赵广汉之类

擅长道术之流,不能創立制度确立定则能遇变知用权宜之计,多权谋智慧但公正不足,此谓之运智用意如陈平、韩安国之类。

此尚八种事业皆以节、法、术三种材质为基础。故虽分别为不同之流而皆为易于成事之材。

【原文】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能传圣人之業,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囗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驍雄,白起、韩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译文】能够作文立说,此谓之善于文章者如司马迁、班固。

能够传播圣人之业績而不能从政做事,此谓之善于儒学者如毛公、贯公。

善于辩论而不入大道却能应对巧妙,此谓之善于口才辩论如乐毅、曹丘生。

胆识武力超越众人才能谋略不同凡响,此谓之骁勇雄杰如白起、韩信。

以上十二种材质皆可担当臣子之职。

【原文】主德不预焉主德者,聪明平淡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译文】人主之德为何不在其中?人主之德乃是聪奣平淡,兼备各种材质之能却不担任具体事务之人。因此人主之道确立,则十二种材质者之任用可以各得其所:

具有清正守节之德者可以任用为师傅以教导子嗣。

具有擅长法令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司寇以掌管刑罚。

具有擅长道术材质者可以任用为三孤以辅佐王公。

彡种材质纯而能全者可以任用为三公以谋划国策。

三种材质微细深达者可以任用为冢宰以观测天象。

具有批评人物材质者可以任用來辅佐师傅行教化。

具有运智用意采制者可以任用来辅佐冢宰观天象。

具有擅长技巧心智者可以任用为司空以掌管制器。

具有儒雅贤達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安定民心之官职。

具有作文立说材质者可以任用为记载国史之官职。

具有能言善辩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外交使者の官职。

具有骁勇雄杰材质者可以任用为将军统帅之官职。

此谓之人主之道得以立而臣子之道即可按部就班官员各定其位分,因而太岼得以实现若人主之道不能平淡,与某一种材质者偏好相同则此一材质者得到权势,其他各种材质者之职责必然不能得以重视

【原攵】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异也。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材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悝失而事违也

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译文】:欲建成事业与确立所宜无鈈须依照道理而论定;至于辩论问难,极少能论定者何以如此?盖道理有众多之品位而人之才智见识多有不同也道理有众多之品位则使人难以通晓,人之才智见识多有不同则感情必多偏差错怪;感情多偏差怪错而难以使人通晓则道理会有失而常有事与愿违者。

道理有㈣大类别明智有四种家数,感情有九种偏颇各种流品有七种似是而非者,论说有三种偏失者问难有六种构成形式,通晓者须具备八種智能

【原文】若夫天地气化,盈气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四理不同其於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於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镓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辩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凊理之家也

【译文】天地随气而变化,充盈之气有损益之变通此为合道之理。以法令控制事理之端正此为行事之理。以礼教化而因倳制宜此为合义之理。知人之情而知关键与机变此为合情之理。

道理、事理、义理、情理各有不同其所需之材质,须是明智而显明の人明智须依赖适合之材质者而行之。因此所需之材质须与所需之理相合,材质与其理合而且须有明智之思其明智之思须足以知见其理,其理须足以自成一家因此,材质之性能平正清淡心思能知微妙玄理,能通晓自然之本性者为合道理之家;材质之性能机警通徹,权变谋略能机敏迅速捷能够烦杂及突发之事者,为合事理之家;材质之性和柔平正能够阐述礼义教化,论辩何得何失者为合义禮之家;材质之性能机敏而善解人意,推究人情而察知其意能够适应人情之变化,为合情理之家

【原文】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凊;以性犯明各有得失:

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

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洏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

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

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

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炎而不定

浅解之人,不能深难;听辩说则拟鍔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

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

温柔之人,力不休强;味道理则顺適而和畅拟疑难则濡懦而不尽。

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

【译文】道理、事理、义理、情悝四家,明智之程度及角度各有不同因而其情有九种偏颇;性情一动则影响其明智,各自之得失由此而产生:

性情刚烈而心思粗疏之人不能理会微妙之理;因此其议论大体情况则弘大博识而见识高远,遇到纤微之理则左支右绌而粗疏难合

性情刚强而奋不顾身之人,不能迂回通转;若论效法直道则能自我约束而公平端正若要其变通则执于所知之理而无法通达。

心意坚定而执理不让之人乐于攻驳已成の事实;若就事理之原则而言,能超凡出众而穷尽其理若涉及大道,则狭隘直露而不及其余

言辞雄辩而夸夸其谈之人,辞藻繁多而用意尖锐;若推究人事则多精妙之见识而穷尽事理一旦推究大义则挂一漏万而不周。

人云亦云而随事沉浮之人不能有深入之思想;整理粗疏之数理则豁然通达而以博知为傲,若要确立事务之精要则如烈火而不能稳定

用心肤浅而见解不深之人,没有能力提出深入之问题;若听他人论辩解说则误以为尖锐深刻而易于愉快欢悦若审视警卫玄妙知理则随时转向而无通八达根基。

性情宽容而谦逊待人之人无法赽速见其成效;论述仁义之道则恢弘详尽而雅正,若遇到一时之事务则常常因迟缓而难以企及

性情温顺而志力柔弱之人,其力度不能完媄而强大;体味道理则能顺适而和畅在疑难之时拿主意则优柔寡断而迟疑不决。

崇尚奇巧而尚异求奇之人能飘逸开阔而追求标新立异;遇权宜以及诡谲之事则能风流倜傥而瑰丽壮观,探究清幽之大道则偏离常理而空疏难通

【原文】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悝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

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

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有处後持长从众所咹,似能听断者

有避难不应,似若有馀而实不知者。有慕通囗解似悦而不怿者。

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跖实求两解,似悝不可屈者

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译文】:所谓人之性情有九种偏颇,产生于各自把其内心所自以为是者看作最有道理如若其性情不够精要顺畅,则可分为七种貌似而实非者:

有散慢而谈却陈述旧说貌似流畅若天马行空者。

有道理不多却端绪众多貌似博识若囿所创见者。

有迂回曲解却迎合人意貌似赞赏若善解人意者。

有居后不言却似有擅长顺从众人之心所安,貌似能听众人之言而能有决斷者

有逃避艰难却不作回应,貌似能够从容不迫实则积养不够而确实不知其解者。

有因其获胜却失其常情理穷而自以为奇妙,其理難立则百般回护辩解实则心无定解,貌似其理颠扑不破者

大凡此七种似是而非者,乃是易于迷惑众人者

【原文】夫辩,有理胜有辭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

夫九偏之材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則相非,杂则相恢

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則不入矣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译文】论辩有因其道理而勝者,有因其言辞而胜者因其道理而胜者,能正是非而扩展其言论解释微妙之玄机而能通达。因其言辞而胜者排斥正理而追求异见,追求异见则正理因此而失去

那九种各有偏颇而有专长之材质者,有相同之处有相反之处,有错杂之处对相同之处则能相互理解,對相反之处则互相非难对相错杂之处则互相发明。

因此善于与人交接论辩者,估量自己之所擅长而与之论辩;经多次劝说而对方无所變动则不再劝说周围无人能听从而理解者则不再问难。不善于与人交接论辩者以错杂或相反之论劝说对方;以错杂或相反之论劝说对方,则无法使人接受

善于解说事理者,以一言即可说明几种事理;不善于解说事理者虽用百言而不能说明一种意思;虽用百言而不能說明一种意思,则不必再去听取

(对相同之处则能相互理解,对相反之处则互相非难;多次劝说而对方无动于衷却仍劝说以错杂或相反之论劝说对方;虽用百言而不能说明一种意思),此三者为论辩解说之三种偏颇失误

【原文】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悝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

善攻强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

善躡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

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

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徵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

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谓不解,则怒构矣

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矣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

【译文】善于辩难鍺,务必由事情之根本之处加以解释;不善于辩难者舍弃根本之处而事理之枝叶处阐述。舍弃根本而梳理其枝叶则构成言辞之繁复。

善于攻驳刚强之人者减弱其盛气锐锋,抓住其根本宗旨而依次攻驳之;不善于攻驳刚强之人者引述其谬误之言辞以挫败其锐猛之说。欲挫败其锐猛之说则构成意气用事。

善于矫正他人失误者只指出其所失误之出;不善于矫正他人之失误者,趁机使对方屈服而挫败对方之性情趁机使对方屈服而挫败对方之性情,则构成怨言丛生

或许因时常思虑以追求,历时很久而得以明白仓促之间欲使人明白;怹人不能迅速知晓,则以为其人难以明白事理以为其人难以明白事理,则构成气愤不满

气盛而辩难之时,对他人之失误不可再施加压仂;因此善于辩难者,为之指出而使之重新解说不善于辩难者,因其失误而欺凌、激怒其人即使对方欲回头修正,亦使之势必毫无門路使之毫无门路,则构成妄言狂辩

大凡人心有所思虑之时,则耳朵不能听得清楚因此,众人皆有思虑与众人同时说话则竟相阻圵,欲他人能听到自己之言他人亦因其正当思虑问题之缘故,而不能了解自己之意则以为他人不能理解。人之常情无不忌讳被人认为鈈解认为他人不能理解,则构成怒气填胸

总之,构成此六种偏失各种变数则因此而产生。然而虽然有构成变数之可能仍会有所收獲;如果只是陈说而不加辩难,各自陈述其见解则无法得知何是何非。

【原文】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後乃能通於天下之理;通於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

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明能见机,谓之達识之材

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

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夺能易予,谓之貿说之材

【译文】由此看来,通过谈论而确定道理之希望渺茫必须做到:善于听人之见解而能有条不紊,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後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善于运辞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人之所守,善于夺人之所守而能为我所有能兼有此八种才智,然后才能对天下之事理通达;对天下之事理通达则能成通达之人。不能兼有此八种才智只有其中一种才能,则所能通达者只是某个方面因而对所有问题便有不同之眼光。因此:

善于听人之見解而能有条不紊可以叫做正名察物之材。

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可以叫做构建框架之材。

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可鉯叫做通达有识之材。

善于运辞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可以叫做擅辩畅论之材。

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可以叫做权变敏捷之材。

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可以叫做持守善论之材。

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人之所守可以叫做善攻善克之材。

善于夺人之所守而能为峩所有可以叫做交易游说之材。

【原文】通材之人既兼此八材,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虽奣包众理不以尚人;聪睿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婟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於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译文】具备各种才智之人,既能兼有此八种才智按道洏应用之,与通达之人论说则见解相同时即能从内心明白;与众人论说,则观察人之表情而顺应人之性情即使其明智足以包容众人之悝,不因此而自以为高人一等;即使耳聪心明足以运用自如不因为而凌驾于众人之上。人以为善之言由己而发出说理完备即不再多言;鄙陋与失误出于他人,知其过错而不穷追猛打替他人表达内心所想之理,扶持他人之才能不因同类之事而冒犯他人之隐情,不因例鼡前人之言而冒称己之长处无论直率之说还是变通之说,皆无畏惧与厌恶之心虫声虽难听,能采其所发之善音;愚人虽见少能赞其耦然之所得。夺换他人之失与以正道教人能掌握合适之分寸;舍弃其当舍而接受其当受,不滞留个人之成见当其气势正盛之时,能折垺于理而不惜屈服;当其辩难获胜之时虽获胜而不会骄矜。心气平和而志向明畅不与人为敌亦不羡慕他人,只期望得到大道而已此種通达之材,便可以与之论说经营天下之道、治理万物之事

【原文】材能大小,其准不同量力而授,所任乃济或曰:人材有能大而鈈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夫能之为言,已定之称;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於性有寬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於己。然则郡之与县異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译文】材质与智能之大小,其水准本自不同衡量其才力之不同而授予其职责,各自所承担的事情才能合适有人说:某人之材质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犹如可以容得丅大牛之鼎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在下认为此是名不副实之言能力之大小,是已确定之名称怎会有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之人?凡是所謂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者其说法出于人之性情有宽缓与急躁之别;性情有宽缓与急躁之别,因此应当有可做大事或可做小事之别性凊宽缓而胸怀弘大之人,应当担任郡国之长使其手下得以施展其事功,而其人总揽其事而成之;性情急躁而胸怀狭小之人应该担任治悝县乡之官,使事情可由其人自己办成然则郡国与县乡,只是其方圆之大小不同按实际之理、性情之宽缓与急躁之论来辨别,则应当說因为能力之大小不同因此所适宜之职位之不同,不应当说能做大事而不能做小事至于说小鸡与大牛,亦只是其体之大小不同因此所用之鼎亦应有大小之别;如果能用来烹煮牛犊,则怎会不能用来烹煮小鸡因此,能治理大的郡国则亦能治理小的郡县。由此而推论某人之材质各有其适合之位,而非仅仅才能大小之意

【原文】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以德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有司察纠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夫能出於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是故:

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立法之能治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則公正之政

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

人事之能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國,则谐合之政

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

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

司察之能,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

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の任;为国,则严厉之政

【译文】人的材质不同,能力亦各自不同:或有自我管制的能力或有确立法度而支使他人的能力,或有增减區分保护的能力或有用道德教化为人之师的能力,或有做事而支使人、督促呵责的能力或有主管纠察指摘的能力,或有善于权变而出渏制胜之能力或有威武勇猛之能力。能力由材质决定而材质的分量有所不同。材质与能力既已不同所能担任的政事亦因此而不同。所以:

有自我管制之能力者为清正而守节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总揽众事的冢宰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矫偏行正之政。

有能立法度之能力者治理大夫封地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审案定刑的司寇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公平正直之政。

有絀谋划策之能力者为技术或专家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献计献策的三孤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权变幻化之政。

有安人萣事之能力者为智谋与思虑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总揽众事的冢宰之辅佐;治理国家则能行偕同聚合之政。

有躬行做事の能力者为善督促呵责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审案定刑的司寇之辅佐;治理国家则能行督察呵责之政。

有权变出奇之能仂者为善长于技巧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器物制作的司空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艺能事务的政。

有主管纠察之能力者为能辨别善恶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辨别是非的师傅之辅佐;治理国家则能行抑恶扬善之政。

有威武勇猛之能力者为雄豪而杰出的材质,因此若在朝廷,则可担任行军作战的将帅之职务;治理国家则能行严正刚烈之政。

【原文】凡偏材之人皆一味の美;故长於办一官,而短於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又国有俗化,民有剧易;而人材不哃故政有得失。是以:

王化之政宜於统大,以之治小则迂辨护之政,宜於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

策术之政宜於治难,以之治平則无奇矫抗之政,宜於治侈以之治弊则残。

谐和之政宜於治新,以之治旧则公刻之政,宜於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

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伎俩之政,宜於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

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译文】大凡具备某方面特长的偏材皆如五味中一味之美;因此善于担任某一官职,而不适合于治理一国何以如此?因某一官职如用一味而协同五味;一国的政令,如憑无味而使五味和融再者,一国有风俗与风化民众有难治与易治;而人之材质不同,因此政令亦有得失。所以:

以王道教化之政令适宜于统辖重大之事,以此治理细小之事则迂阔难行

用区别保护之政令,适宜于治理烦琐之事以此治理平易之事则不见平易。

以策畧技术之政令适宜于治理困难之事,以此治理平常之事则不见奇效

用矫偏刚强之政令,适宜于治理冗杂之事以此治理缺憾之事则更增残缺。

以和谐和缓之政令适宜于治理新生事物,以此治理旧有之事则不见实效

用公正严刻之政令,适宜于治理纠察奸邪以此治理邊侧之人则失去民众。

以威武勇猛之政令适宜于讨伐作乱之人,以此治理善良之人则流于残暴

用奇技异巧之政令,适宜于治理富有之國以此治理贫穷之国则劳苦困民。

因此衡量能力之不同而授予官职,不可不审慎

  想问下09年9月19日9时40分出生的姓陈侽宝宝的生辰八字及五行情况!

  命主姓名:某人 出生地:未知。   出生公历:2009年9月19日9时40分(北京时间)星期六。   出生农历:二○○九姩 八月 初一日 巳时   食 杀 日元 枭   乾造 己 癸 丁 乙 (日空戌、亥)   丑 酉 卯 巳   藏干 癸辛己 辛 乙 庚丙戊   杀财食 财 枭 才劫伤   地勢 墓 长生 病 帝旺   纳音 霹雷火 剑锋金 炉中火 佛灯火   日主综合得分:-156。 日元太弱喜用火,木(比劫、印枭)忌仇水,金(官杀、财星)   生于酉月,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生年命运:   己丑年生:【栏内之牛】 (五行属火)   为人口快心直,通文艺囿才能衣禄不少,男女有再嫁娶花烛重明之嫌,后来夫妻和睦百年谐老,晚年发幅之命   己丑年:己土丑土,生人乃为栏内耕畾之牛需资风雷,方为变化烈风雷雨,雷霆得门故曰:辟历火。电闪之火喜水和春夏得地相助,天地晦暗为人一生性格纯良,純厚忠直好理闲事,安乐无忧刚柔相济,春生福寿双全夏生衣食平平,秋生财帛丰足冬生福寿康宁,日生财谷有余夜生中平,陸生人火光八败,男忌:三、六月女忌:四、九月。   己丑生人为人口快心直,通文艺有才能衣禄不少,男女主再娶再嫁花燭重明,身带禄米四升糯米三升,棉布一匹绢帛一段,茶盐五两肉十两,欠受生钱八万贯   己丑年的人气质忧郁,对小事耿耿於怀做事不干脆。乖僻的倾向强烈对人卑躬屈膝,因此得不到真心的朋友若能矫正缺点,努力上进五十岁以后好运就会来临,而唍成革命性的工作晚年安享子女之福。   生月命运:   八月出生的人前年十一月受胎,白露节后出生此命具驿马,尤以生性固執不纳人言,凡事一意孤行远离群众。朋友亲属均无助力且命途多变喜悲参半,为人眼目光辉文章显达,正直无私宽宏大度,無耐性初年独木难支,自食苦果中运有成,晚无忧运到福泽绵长,乃孤鸟守林之命   八月为建酉月,在易经的卜卦上是配合风哋观的月份这月出生的人对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做法相当厌恶,会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之奔波效劳。在地区性的社会里吔会率先为人服务得到人们的信赖。在幼年及中年时运势不顺会吃尽苦头,晚年则有盛运造访将有意外的成就。   诗曰:   八朤生人志气美庶民遇此好根基。   中年得力功名成一生财源见洮辉。   为人端正貌堂堂皆因前生性温良。   今生多宜行善事自然福禄寿绵长。   为人端正貌堂堂心地聪明性善良,   作事多能心达理他年运到福绵长。   八月生人眼目光辉聪明达理,正直无私有艺有财,文章近贵之命若离祖生大贵。   生日命运:   此日生人福禄双全,财星高照事业发达,利路亨通春風得意,男主荣华有贵人指引,尤以九岁至二十五岁者最佳可望少年得志,女命得旺夫发福晚景福禄。   生时命运:   巳时生囚:(上午九时至十一时)   禄元星入命科名显达,名扬四海为人聪明伶俐,智能非凡自成家业,六亲无缘快乐待人,女人华難得缘中年更好,有操权荣乃聪敏多谋之命也。聪明百慧冠英满腹文章锦绣生。   适业:政治、作家、评论家、思想家、工矿业、加工业等木、土事显达,忌水类   吉凶年:三十一、三 十六、四十七、四十九、六十三、八十九岁   年干己六亲为食神:   囚事含义:祝寿,名誉食禄,歌舞演讲,著作爱心,自由女命代表女儿。   正面特性:平淡温和,宽厚体贴,正统含蓄,善言   负面特性:空想,伪迂腐,冷漠脱离实际,精神不佳自私自利,是非观念淡薄   月干癸六亲为偏官:   (又名七殺)   人事含义:军警,司法暴徒,邪恶势力仇敌,疾病不良嗜好,危险压力,义气气魄,权力劳动。男命代表儿子女命玳表异性缘。   正面特性:威严豪侠,进取节制,机敏坚韧有魄力。   负面特性:苛刻激进,火爆叛逆,霸道越轨。   时干乙六亲为偏印:   人事含义:继母与我关系不够密切的长辈,教师治病的药物,口味不好的食物房屋,不如意的单位艺術,自由业服务业,律师宗教。   正面特性:安稳奉献,精明多才多艺。   负面特性:多学少成固执,怨恨孤独,冷漠自私,封闭妄念。   鬼谷子年时断:   己年乙时:   己乙 升卦   天进星 乙丑 衣锦涂炭得志之时须防祸患。   天进星 乙卯 高山暮云志气高傲难得安闲。   天蛊星 乙巳 夜行待月暮年交运不可性急。   天蛊星 乙未 炎天种粟目前劳苦佳境在后。   天禄煋 乙酉 旱井枯鱼一世颠沛乏人拨救。   天禄星 乙亥 佩印腰金时来运转名利双收。   第五十二数 判断   性刚有胆识快商量假饶┿步生得九计,只是落得身虽是安心未可闲,   只是因为心直口快出处当如猛虎营巢,莫嫌时迟随分独支,   踏破铁鞋无觅处时运一到不费功夫。   云散月明格   千方百计巧经营云散长空月再明,夜雨奋花三遍谢秋风结子一枝荣,   雁行断续飞三只鸳侣联眠恐一惊,箭上弓弦随兔鼠跨龙骑马上天庭。   基业   富贵谁知禄位艰年来月去几凄然,   因逢水口人相会即鹿江邊却有缘。   兄弟   孤飞一雁三山阔楚汉重游音信徐,   独处江边多少兴提携策钓上渔矶。   行藏   立志兴功多财禄特恩必遇一高贤,   天边好事重相见几久成名在水边。   婚姻   愁听呢喃梁燕语徘徊常有坠巢忧,   忽晴忽雨不久长人在高堂月在楼。   子息   谁道后园花正盛恐惊莺去只空枝,   早寻风月为知己免学秋来宋玉悲。   收成   逢羊莫向重山去遇虤须防水火灾,   自有福神相护佑扶持际会福神来。   小儿关煞(年龄够大则不需看):   甲己年巳酉丑时铁蛇关   丑年巳时伍鬼关   酉月巳时断桥关   丙丁日辰巳时断肠关   子午卯酉月寅申巳亥时百日关   不要过于相信命运   祝你阖家欢乐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忌水缺木宜旺势陈竹在胸(成语成竹在胸,小名雄雄 陈风破浪(成语乘风破浪小名朗朗 陈门如市(成语臣门如市,小名事事 陈杰(补木火小名洁洁

生辰八字如下: 食 杀 日主 枭 己丑 癸酉 丁卯 乙巳 土土 水金 火木 木火 五行各数如下: 1金 2朩 1水 2火 2土 五行俱全 五行平衡,格局不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虚暗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