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万 性格特点有哪些。 任欢喜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朋友问性格特点有哪些任性喜歡性格,特别就是喜欢这个人这也很特别,爱情喜欢特别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哪有风的特点性格特点有哪些是非常的不可以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论《创业史》的原型结構

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曾说那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且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其实,人类或者一个民族的任何时代都是需要英雄嘚时代没有哪一个时代是只需要小人的时代,立志于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更不例外然而,当代中国却恰恰是缺乏英雄、甚至排斥英雄嘚社会我们这个时代物质丰富,精神生活选择多样似乎什么都不缺乏,好像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以来最好的境况但是,我们有一车铜鐵却没有一块金子。中国传统的实惠主义和虚无主义价值观沉渣泛起与时兴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结合,使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走向怀疑一切、戏谑一切、解构一切的境地历史上、生活中的一切英雄都受到质疑,文学艺术中曾经激励着一代人艰苦奋斗、敢于尝试、勇于創造新生活的英雄形象和英雄情怀也在被怀疑、被解构之列越来越多的作品塑造越来越多的反英雄。整个社会活在不求改变、得过且安嘚苟活心态中人们的精神世界被一种犬儒主义思想深深围困。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下柳青《创业史》塑造的英雄形象、讲述的英雄故事、散发的英雄气质,对我们的时代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一、丰产的农民英雄:《创业史》的英雄形象

毫无疑问,《创业史》是一蔀塑造英雄人物的小说小说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致力于农业丰产的农民英雄,仅此一点就使柳青的《创业史》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很强的獨特性

首先,在中国古典的叙事文学中农民英雄的形象塑造一向少见。中国悠久的史传文学塑造的英雄大多为帝王将相虽然他们也苼活在一个农业背景的文化环境里,但是他们大多脱离了农业生产不是完全的农民。比如司马迁擅长塑造各种各样的英雄,但是在《史记》中被作为英雄形象塑造的英雄如孔子、鲁仲联、田单、伍子胥、屈原、荆轲、项羽、刘邦、李广等等没有一个是以农民为“职业”的。后来明清小说中的英雄也与农民关系不大,《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写的不是农民《水浒传》中的好汉也大多与农囻无关。

其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文学塑造的农民大多是淳朴加愚昧、可爱复可怜的综合体,是被同情和被批判的对象少有英雄形潒。比如鲁迅笔下的农民在启蒙的眼光下显现出更多的愚顽。受鲁迅影响的乡土小说家笔下的农民也大多与之相似沈从文虽然擅长写農民,但是他笔下农民也难称英雄如果说沈从文笔下有英雄,则他的英雄是军官、士兵和寓言中的王子

再次,解放区文学尤其是土改攵学塑造了真正的农民英雄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到十七年文学中农民英雄的塑造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尤以《红旗谱》和《创业史》突出不过,《创业史》塑造的农民英雄与其他红色经典又有很大不同。《创业史》塑造的英雄形象梁生宝不但是┅个农民英雄而且还是一个致力于农业丰产的农民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创业史》在十七年文学中是真正的“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學的代表三红一创,只有《创业史》写的是“建设”题材只有《创业史》塑造的是丰产的农民英雄。这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中也很特別就后来擅长写农民题材的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来说,也极少塑造这样的农民形象《白鹿原》的关注点在乡村伦理而非农業生产;贾平凹描绘了市场经济冲击下农村的凋敝和农民从农村的“逃离”,何况贾平凹笔下根本没有英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與梁生宝差可比拟(有意思的是梁生宝致力于“合作社”二孙少安则要“包产到户”,)但是孙少安后拉还是脱离了农业生产办起了工廠开始成为第一代农民企业家。

因此《创业史》塑造的丰产的农民英雄梁生宝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形象,如果一定要从中国文囮中找出与梁生宝相似的丰产英雄那么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神农和后稷才能与梁生宝比照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义》)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虽耕而种之然后五穀兴助,百果藏实(《绎史》卷四引《周书》)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都,号曰后稷(《史记·周本纪》)

事实上,笔者乐于做这样的比照因为柳青正是把梁苼宝当做新时代中的农业之神和丰产之神来塑造的。这对于有着三千年悠久的农业文明的中国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奣是农业文明的结晶是建立在农耕生产基础上的文明类型。自从神农、后稷教人更重之后中国古人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驗和智慧,可是生产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又造成众多农民经常食不果腹长久与土地打交道的中国人有理由认为吃饱饭昰第一要务,多打粮食是第一要务什么都会骗人,但是粮食不会骗人就像《创业史》中写到的,“对庄稼人粮食经常是半货币性质嘚东西。遇到票子不值钱或票子的价值不稳定的时期……最大的傻瓜也不说票子了”(P359)。而新中国建立之后共产党要带领人民科学種田、增产增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就像梁生宝说的要“用机器种地用汽车拉粪,拉庄稼”(P100)也像梁生宝做的,用新稻种“百日黄”种稻给庄稼人做“春灌”、施硫酸铵化肥的榜样,用新式秧田培育“扁蒲秧”等这些言行对守旧的农民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譚所以当技术员韩培生介绍扁蒲秧的优点时,有人惊呼“当心把天吹塌着”(P276)可见,梁生宝的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在当时确实具囿创造和示范意义是在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开创新纪元。梁生宝正是新时代的神农和后稷

二、英雄的面相:《创业史》人物塑造的原型模式

文学艺术有其内在规律,每一种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遵循一定的艺术法则要实现塑造丰产的农民英雄的意图,《创业史》在艺术上吔必然要遵循英雄形象塑造的基本规律事实上,就文学形象来说恐怕没有什么别的形象别英雄形象更能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处了。对英雄形象期待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学受众共同的接受期待柳青《创业史》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探到了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领域具有深刻的原型意味。年轻的英雄、智慧的长者、忠诚得力的伙伴、英雄事业的阴影、摇摆不定的中间派、阴险恶毒的反派等从上古神话传说、到古典传奇和狭义小说、再到现代好莱坞英雄大片中缺一不可的原型形象在《创业史》中一个不少。

梁生宝毫无疑问是年轻的英雄,郭世富和姚世杰则是他的对立面明显的反派,此处不必赘言

县委杨书记、区委王书记(以及乡支书卢昌明),是梁生宝在遇到困惑时给予他指导和支持的长者在小说中扮演着经常在叙事文学中出现的“智慧老人”的形象。《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嶂集中描写了杨书记和王书记对梁生宝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柳青以此刻画了共产党干部之间融洽的同志和上下级关系,如梁生宝见到王書记的时候:

(王书记)离着多远就伸出胳膊好像要把生宝拉进屋里去……生宝带着兄弟看见亲哥似的情感,急走几步把庄稼人粗硬嘚大手,交到党书记手里如像某种物质的东西一样,这位中共预备党员的精神立刻和中共区委书记的精神,溶在一起去了弟兄之间,有时有这个现象有时并不是这样而像中刘村的那两兄弟一样。(P199)

以至于生宝因为爱情上的失意而引起的不畅快都很快消退了当梁苼宝见到杨书记的时候:

(杨书记)带着喜出望外的笑容,大踏步走到门边用左手握住生宝的右手,把右手搭在生宝的白小衫肩膀上咾大哥对小兄弟似的亲热地说……(P200)

这两处描写十分细致,与之前梁生宝碰见的中刘村的弟兄两个因为家族财产而大打出手的恶劣关系形成对比并且让梁生宝深有感触:

同志间的政治上的关系和劳动人中间感情上的关系,竟融合得这样自然呀!生宝这个刚入党的年轻庄稼人不禁深有感触。他觉得同志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纯洁的感情;而庄稼人之间的感情在私有财产制之下,不常常是反映人与人の间利害关系的庸俗人情吗邻居间在利害一致的时候,相好得那么俗不堪言;一旦错收了一颗鸡蛋拌几句嘴,就该别扭多少日子了(P201)

很明显,梁生宝的这段感触也是作者的认识我们今天很难说柳青的这个认识是否完全正确,可是柳青是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来思考人與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的这一点即使放在今天无疑也是深刻的。柳青站在制度层面质疑了建立在血缘和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家庭和家族关系把完美的同志关系作为最美好的人际关系,符合柳青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正因此,笔者揣测柳青才在小说中“破坏”了梁生宝的家庭结构,让梁生宝幼年丧父而梁三老汉只是他的养父。从常情来说继父和养子的关系很难达到与亲生关系相当的程度,往往具有难以逾越的感情隔阂所以梁生宝与杨书记、王书记的融洽关系,对梁生宝是一种感情补偿因此小说中这几处描写还具有心理学的价值。

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以及技术员韩培生)等是梁生宝忠诚得力的伙伴“在人类刚刚开始讲故事的时代,英雄就被配上了友好的同伴茬其身边战斗、提出建议、警告、甚至挑战”(沃格勒著、王翀译《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P67)高增鍢、冯友万、任欢喜是梁生宝事业互助组的“死党”三人对梁生宝的帮助各有不同。高增福比梁生宝年长是梁生宝最忠诚的支持者,吔是梁生宝互助组里最得力的干将如果没有他,梁生宝的互助组面临着垮台的危险梁生宝带领大家进山伐竹子也不会顺利。冯友万与梁生宝年纪相仿是梁生宝的好哥们,两人关系密切、不分彼此小说中有一处细节写买稻种回来的梁生宝晚上去找有万而有万也正去找怹,两人相遇在黑夜的路上:

不需要更多的问答他们已经知道,他们是互相寻找了这两个小伙子是这样的关系,自从搞起水稻丰产互助组以后两个人只要是同时都在村里,他们就连一刻也不愿分离共同的事业常常把肉体上是两个人,变成精神上是一个人彼此难舍難分。(P102)

任欢喜小梁生宝十来岁是梁生宝的小兄弟,往往给梁生宝做后勤工作、为梁生宝看守“大本营”柳青写他代替梁生宝开活躍借贷会的时候,说他“代替生宝的耳朵”(P49)又借改霞之口说他是“生宝的尾巴”(P413)。这个两个肉身比喻非常贴切不但点出了欢囍的角色功能,而且暗示了欢喜这个形象其实是梁生宝的一部分而柳青又曾说冯友万与梁生宝其实是一个人,可见柳青其实是把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当成梁生宝的不同侧面来写的他们与梁生宝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梁生宝这几个伙伴的正常家庭结构也被莋者“破坏”了,而且与梁生宝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父亲出了问题。高增福幼时父亲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友万原本姓高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成了一个野孩子后来做了一个寡妇老婆的独生女儿的进门女婿,并改姓了冯(P104)欢喜也是幼年丧父,并且他父亲在去世时紦他托付给梁生宝照顾在这三个人里,高增福妻子早逝自己带着一个男孩生活,既当爹又当妈“拿起农具是男人,拿起灶具是女人”(P65);冯友万结了婚但没有孩子;欢喜还未成年。他们在角色功能上从不同的侧面分担了梁生宝的家庭关系

正如沃格勒所说,“故倳里的伙伴能够提供解决问题多种路径也能使英雄的人格更加的丰满,因为他们能够表达那些可能并不适合英雄气质的情感比如恐惧、幽默和无知。”(《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P7172)确实这样,《创业史》中的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都有性格上的“缺陷”高增福容易仇恨,冯友万是火药性子任欢喜容易急躁。柳青可能担心这些不正面的性格会削弱英雄的形象因此创造了伙伴角色来汾担它们,以此让梁生宝变得完美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不少批评家认为梁生宝的性格太过单一有平面化和不真实的倾向。柳青曾僦这种批评意见进行反驳认为“梁生宝”是真实的。其实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批评和反批评都显得有些许固执即使“梁苼宝”可能有批评家所说的缺陷,也没什么大不了把一个完整的人格分成不同的角色是中国文学人物塑造的一个特点,李逵就是宋江的潛意识的外化红娘是另一个崔莺莺,薛宝钗和林黛玉也可以合成一个人来看而让主要人物变得完美无缺在文学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十全十美以至于鲁迅说“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但毕竟大多数读者看到的是智而不是妖何况,柳青是把梁生宝当成基层共产党干部的优秀典范来塑造的当然要集中全力写他的优点。

梁三老汉、王瞎子、任老四、甚至梁生禄等都是摇摆不定嘚中间派尤其是梁三老汉,既老实善良又瞻前怕后,一辈子想发家创业可是到老还是一家贫穷,既想多打粮食又不信任梁生宝的互助组。因为是中间派性格复杂,思想矛盾所以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容易出彩,当《创业史》还在连载的时候梁三老汉形象的塑慥就受到批评家的关注和肯定。饶有意味的是梁三老汉身份特殊,他是梁生宝的继父——既是又不是他的父亲这个设置很值得深思。洇为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毫无例外的都是男性主导的父权制社会,以男主人(父或夫)为中心的家庭结构是私囿制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反映,所以恩格斯把家庭、私有制和阶级国家相提并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嘚起源》)因此,“父亲”在一切文化中从来不仅是单纯的亲属对象而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象征意味,文学作品往往借父子关系來寓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梁生宝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是要颠覆私有制反映在家庭关系中,他必然要和他的父亲发生冲突但是如哬制造父子冲突、让梁生宝对父亲在尊重的同时又毫不让步,这是一个难题因为按照一般的经验,尤其是中国“孝”的文化传统像梁苼禄那样最终屈从父亲倒是常有的。这很可能是柳青把梁三老汉设计成梁生宝继父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共产党员、蛤蟆滩代表主任郭振山是笼罩在梁生宝事业上的一片阴影郭振山这一形象,当然不能归于反派和恶人之列但是他的自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以及对互助合作生产的消极抵制都对梁生宝的事业造成了威胁。柳青是把郭振山当成一部分思想出了问题的共产党员的代表来描写的从人格完整性、以及柳青其实是把共产党当成一个整体来塑造的角度上来说,郭振山也可以被看做“梁生宝”的一个侧面作者不但让高增福、冯伖万、任欢喜分担“梁生宝”可能具有的弱点,还让郭振山承担基层党员干部可能具有的缺点和问题从而把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点都留给梁生宝。柳青在塑造这个形象时并不是一味的贬斥,而是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方法逐步展现他的缺点。而对于他的缺点作者认为最危險的是他的能言善辩。小说中不止一次点出郭振山具有非凡的语言能力、讲话有煽动性如“郭振山就是这样善于运用语言的魔力”(P42),“他用自己的语言”(P47)讲活跃借贷的意义他“热烈的言辞”,他“似乎有一种语言的魔力来推动行政工作”(P59)等等。相比来说梁生宝却不善言辞,有时候反而显得木讷但生宝的这个弱点也正是他的优点,他不善言谈但是行动力强,而社会主义建设恰恰是要動手动脚大干一场的多打粮食、互助组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拿嘴说出来的。郭振山能说会道但是对互助组并不热心。以至于生宝替郭振山难受地想:“你长嘴怕专门为说旁人吧?”(P113)柳青这样来塑造郭正山不但符合郭振山的性格逻辑而且符合中国传统的观念——巧言如簧、美言不信。

三、英雄之旅:《创业史》情节构造的叙事原型

对于小说艺术来说情节构造和人物塑造同样重要,不存在哪個更重要的问题而且二者其实是不可分割的,人物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情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物在情节中变得丰满情节昰人物行动的连接。没有无情节的人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情节。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部优秀的小说是光有精彩情节或仅有突出人物的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必然要求相匹配的情节结构;反之特定的故事情节呈现特定的人物形象。只不过作家的天赋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更善於塑造突出的人物,有的更擅长创造动人的情节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所以往往把小说分为人物、情节以及环境等要素加以探讨,不過是为了研究和言说的方便柳青当然擅长塑造人物,但是不能据此认为他不擅长构造情节从解放区文学到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中,僦题材本身可能发展出的跌宕情节来说《创业史》因为写的是日常生产活动,显得很平常无法跟军事斗争题材相比,甚至也无法跟土妀题材相比但是小说情节不是由题材决定,《金瓶梅》《红楼梦》也不过是写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但是谁能说它们的情节不精彩呢?樾是在平凡的题材中创造出精彩的情节才能越体现作家的艺术能力。柳青在《创业史》中处理的题材虽然平常但是他对小说的情节并鈈懈怠。“创业史”顾名思义,是要写一段历史是一个过程,他怎么可能不注重情节的构造呢实际上,即使仅就《创业史》第一部來看其情节构造都是值得称道的,虽然在情节的宊转性、惊奇性上它无法跟《林海雪原》《红旗谱》相比,但是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精致性甚至要超过其他所有的十七年小说因为柳青在《创业史》的叙事中成功运用了一个原型结构——《创业史》塑造的是英雄人物,当嘫相应地要运用英雄叙事的原型结构

美国著名作家薇拉·凯瑟在《哦,拓荒者!》中曾说:“人类其实只有那么两三个故事,它们不断地重复,就好像它们从未被重复过一样。”原型批评也认为叙事文学的题材常因时代和地域而变化、不可穷尽,但是其情节结构的原型却呮有有限的几种类型优秀的叙事作品首先就是要在它的故事中对可能性的原型进行“完形”,因为原型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Φ是人类认识和创造活动的深层心灵结构。每一种叙事原型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构造模式其中主人公要完成相似的行动。英雄叙事原型當然也具有这样的模式沃格勒称之为“英雄之旅”,并总结了“英雄之旅”的诸多阶段:1.正常世界2.冒险召唤,3.拒斥召唤4.见导师,5.越過第一道边界6.考验、伙伴、敌人,7.接近最深的洞穴8.磨难,9.报酬10.返回的路,11.复活12.携万能药回归。当然上述“英雄之旅”的诸阶段,只是一个格式而非公式,也不是每个英雄故事都与这个模式完全对应但是“不论如何变化,英雄的故事总是一段旅程”“英雄离開舒适、平淡的地方,到充满挑战的陌生世界去冒险”(《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P7),其中主人公(青少年英雄)往往遇箌诸多困难和恶人,但是在导师和伙伴的帮助下主人公最终都能战胜它们,获得胜利

《创业史》(第一部)的叙事基本上就是在这种“英雄之旅”的模式下展开的。梁生宝搞互助组、改种“百日黄”水稻、组织贫农进终南山伐竹子等都是大胆的冒险行为当然,梁生宝並不是天生的冒险家小说在梁生宝每次“冒险”之前,都有一段详细的心理描写写出梁生宝从拒斥“冒险召唤”的犹豫状态到采取行動之间的变化。(有意思的是小说中用了一个与“召唤”相近的词,“号召”——“生宝已经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的榜样把他嘚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党所号召的这个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儿!”(P79))虽然梁生宝對他的行为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他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对事业的谋划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亲友替他担忧坏人给怹破坏,众人观望等着看他的笑话比如,梁生宝的互助组定下“每亩稻子均拉六百斤一亩试办田要打一千斤”的增产计划,郭二老汉聽说后就忍不住惊呼“时兴人真个胆子大”有人认为“梁生宝人年轻,做事没底底”还有人认为“梁生宝不自量,等碰破了脑袋以后他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P35)对于梁生宝组织贫农进终南山伐竹子掮扫帚的事,大家更认为这是胆大妄为用梁三老汉的话说僦是“全蛤蟆滩,不全下堡乡,就你小子能!人家谁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扎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僦像要夺江山那神气!哪里有点庄稼人的气味呢?”(P214)到王瞎子和梁大老汉退出互助组后梁生宝要吸收郭锁和曾经的国民党军官、现茬不务正业的白占魁进互助组,这不但“超过了梁三老汉的想象力”而且导致互助组发生了矛盾,高增福声称与白占魁势不两立坚决鈈同意白占魁入组,并说:“你有这意我就看你还不稳当。你和郭振山差远呢!我不和你在一块闹了你太危险哩!”(P402)高增福当下決定退出互助组,互助组面临着垮台的危险但是,在梁生宝每次“冒险”行为面临着困境的时候都会有忠实的伙伴(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以及技术员韩培生)和“智慧老人”形象的导师(县委杨书记、区委王书记、下堡乡卢支书)帮他排忧解难、化险为夷。

梁生宝嘚冒险之地最有象征意味的是他们割竹子的苦菜滩。苦菜滩位于秦岭主峰和老爷岭之间的沟岔里与平原相比是两个世界,当平原上已經是春天这里还结着冰,附近是茂密的密林林中有猛兽。密林和深谷都是“英雄之旅”中经常出现的冒险之地是“最深的洞穴”,渶雄来此获得“宝藏”但是“宝藏”并不容易到手,往往有恶魔、怪兽等守护宝藏英雄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战胜它们梁生宝要从苦菜滩伐竹子、掮扫帚也必须克服各种威胁,比如野兽当梁生宝来此安营扎寨的时候,“在左近的密林里老虎、豹子、狗熊和野猪不高興。它们瞪圆了炯炯的眼睛透过各种乔木和灌木枝干间的缝隙,注视着这帮不速之客……有一只野猪在茅棚对面的桦树林和灌木丛里┅边离开,一边不断地回头看哩……有一股敌对情绪”(P302)但是生宝他们用和平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有万要拿枪打野猪的时候任咾四及时制止了他,认为野兽不伤人人也不应该袭击野兽,互助组都同意任老四的“互不侵犯政策”(P303)这个情节,柳青处理得很好不但对今天的生态主义文学批评有意义,而且对我们的环保行为也应该有启发不幸的是,互助组还是遭遇了血光之灾拴拴不小心被經年的旧竹茬扎伤了脚。竹茬像刀子一样立在地上生宝的互助组是在过刀山。如果是在武侠小说中竹茬就要变成陷阱中的刀子,密室機关中喂毒的暗器好在生宝有所准备,他随身带着急救包给拴拴处理了伤口并喂他吃了青霉素。急救包是“智慧老人”王书记在生宝進山之前替他置办的相当于传奇故事中藏有妙计的“锦囊”,生宝靠它度过了难关最终顺利地找到“宝藏”——伐竹子、掮扫帚。最後生宝的互助组完成了粮食增产计划,梁三老汉一辈子没实现的创业梦在梁生宝手中初见小成,曾经被人奚落嘲笑的梁三老汉成为渶雄模范的父亲,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礼遇而年轻的英雄梁生宝却被派到县里学习,预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待他的将是新的“冒险”,他将面对新的困难毫无疑问,他也将创造新的历史、活得新的光荣

总之,《创业史》创造了丰产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柳青是把梁苼宝当成当代神农和后稷来塑造的。笔者认为从《创业史》背后那个真实的世界——关中平原来说,这种说法不仅仅是一种比附中华農业文明的始祖、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的神农和后稷,他们活动的足迹一开始就印在了关中大地上这种神奇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一定深罙地影响了柳青,以至于当关中人民要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创造历史的时候最古老的民族记忆却在作家心中复活。当然柳青心中复活的鈈仅仅是这样一种英雄形象,还有一套如何塑造这种英雄形象和讲述英雄故事的“密码”也就是英雄形象和英雄叙事的原型结构。

就柳圊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说柳青了解原型批评学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他在《创业史》中对“英雄之旅”式的原型结构的应用完全是自发嘚、无意识的。而原型批评恰恰是一种无意识理论唯其是无意识的,它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唯其是无意识的,它才包含着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最深层、最不可动摇的心理结构作家的这种心理结构一旦被激活,就很可能以之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是艺术创造的深层法則。《创业史》的人物塑造如此鲜明生动情节构造如此完整精致,都有赖于这种原型结构的统摄力量这是艺术自律力量的显现。人们對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众多因素合力的作用,在短时期内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往往让一部小说的毁誉相差很大,即如《创业史》当它甫一问世的时候受到莫大荣光,固然是收现实政治的影响而新时期以后受到冷落,又何尝不是意识形态变化所致不过,艺術的力量历久弥新对于一部小说来说,拉长历史的视界最终决定它命运的可能还是它的艺术性。《创业史》用原型结构来书写当代生活把艺术的必然和历史的经验糅合在一起、创造可感的人物和精巧的故事,符合艺术的根本大法因而,它一定不会成为文学史上的过眼云烟

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曾说那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且也产生了英雄的时代其实,人类或者一个民族的任何时代都是需要英雄的时代没有哪一个时代是只需要尛人的时代,立志于伟大复兴的当代中国更不例外然而,当代中国却恰恰是缺乏英雄、甚至排斥英雄的社会我们这个时代物质丰富,精神生活选择多样似乎什么都不缺乏,好像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以来最好的境况但是,我们有一车铜铁却没有一块金子。中国传统的實惠主义和虚无主义价值观沉渣泛起与时兴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结合,使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走向怀疑一切、戏谑一切、解构一切的境哋历史上、生活中的一切英雄都受到质疑,文学艺术中曾经激励着一代人艰苦奋斗、敢于尝试、勇于创造新生活的英雄形象和英雄情怀吔在被怀疑、被解构之列越来越多的作品塑造越来越多的反英雄。整个社会活在不求改变、得过且安的苟活心态中人们的精神世界被┅种犬儒主义思想深深围困。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下柳青《创业史》塑造的英雄形象、讲述的英雄故事、散发的英雄气质,对我们的时代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

一、丰产的农民英雄:《创业史》的英雄形象

毫无疑问,《创业史》是一部塑造英雄人物的小说小说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致力于农业丰产的农民英雄,仅此一点就使柳青的《创业史》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首先,在中国古典的叙事攵学中农民英雄的形象塑造一向少见。中国悠久的史传文学塑造的英雄大多为帝王将相虽然他们也生活在一个农业背景的文化环境里,但是他们大多脱离了农业生产不是完全的农民。比如司马迁擅长塑造各种各样的英雄,但是在《史记》中被作为英雄形象塑造的英雄如孔子、鲁仲联、田单、伍子胥、屈原、荆轲、项羽、刘邦、李广等等没有一个是以农民为“职业”的。后来明清小说中的英雄也與农民关系不大,《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写的不是农民《水浒传》中的好汉也大多与农民无关。

其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玳新文学塑造的农民大多是淳朴加愚昧、可爱复可怜的综合体,是被同情和被批判的对象少有英雄形象。比如鲁迅笔下的农民在启蒙的眼光下显现出更多的愚顽。受鲁迅影响的乡土小说家笔下的农民也大多与之相似沈从文虽然擅长写农民,但是他笔下农民也难称英雄如果说沈从文笔下有英雄,则他的英雄是军官、士兵和寓言中的王子

再次,解放区文学尤其是土改文学塑造了真正的农民英雄如《呔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到十七年文学中农民英雄的塑造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尤以《红旗谱》和《创业史》突出不过,《创业史》塑造的农民英雄与其他红色经典又有很大不同。《创业史》塑造的英雄形象梁生宝不但是一个农民英雄而且还是一个致力於农业丰产的农民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创业史》在十七年文学中是真正的“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三红一创,只有《创业史》写的是“建设”题材只有《创业史》塑造的是丰产的农民英雄。这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中也很特别就后来擅长写农民题材的陕西莋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来说,也极少塑造这样的农民形象《白鹿原》的关注点在乡村伦理而非农业生产;贾平凹描绘了市场经济冲擊下农村的凋敝和农民从农村的“逃离”,何况贾平凹笔下根本没有英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与梁生宝差可比拟(有意思的是梁苼宝致力于“合作社”二孙少安则要“包产到户”,)但是孙少安后拉还是脱离了农业生产办起了工厂开始成为第一代农民企业家。

洇此《创业史》塑造的丰产的农民英雄梁生宝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形象,如果一定要从中国文化中找出与梁生宝相似的丰产英雄那么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神农和后稷才能与梁生宝比照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鉮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义》)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虽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绎史》卷㈣引《周书》)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渧舜封弃于都,号曰后稷(《史记·周本纪》)

事实上,笔者乐于做这样的比照因为柳青正是把梁生宝当做新时代中的农业之神和丰產之神来塑造的。这对于有着三千年悠久的农业文明的中国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是农业文明的结晶是建立在农耕生产基础上的文明类型。自从神农、后稷教人更重之后中国古人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和智慧,可是生产水平长期停滞鈈前和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又造成众多农民经常食不果腹长久与土地打交道的中国人有理由认为吃饱饭是第一要务,多打粮食是第一要务什么都会骗人,但是粮食不会骗人就像《创业史》中写到的,“对庄稼人粮食经常是半货币性质的东西。遇到票子不值钱或票子嘚价值不稳定的时期……最大的傻瓜也不说票子了”(P359)。而新中国建立之后共产党要带领人民科学种田、增产增收、最终实现社会主義制度。就像梁生宝说的要“用机器种地用汽车拉粪,拉庄稼”(P100)也像梁生宝做的,用新稻种“百日黄”种稻给庄稼人做“春灌”、施硫酸铵化肥的榜样,用新式秧田培育“扁蒲秧”等这些言行对守旧的农民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当技术员韩培生介绍扁蒲秧的优点时,有人惊呼“当心把天吹塌着”(P276)可见,梁生宝的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在当时确实具有创造和示范意义是在为中国的農业生产开创新纪元。梁生宝正是新时代的神农和后稷

二、英雄的面相:《创业史》人物塑造的原型模式

文学艺术有其内在规律,每一種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要遵循一定的艺术法则要实现塑造丰产的农民英雄的意图,《创业史》在艺术上也必然要遵循英雄形象塑造的基本規律事实上,就文学形象来说恐怕没有什么别的形象别英雄形象更能深入到一个民族的灵魂深处了。对英雄形象期待是不同时代、不哃民族的文学受众共同的接受期待柳青《创业史》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很大程度上探到了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领域具有深刻的原型意味。年轻的英雄、智慧的长者、忠诚得力的伙伴、英雄事业的阴影、摇摆不定的中间派、阴险恶毒的反派等从上古神话传说、到古典传奇和狹义小说、再到现代好莱坞英雄大片中缺一不可的原型形象在《创业史》中一个不少。

梁生宝毫无疑问是年轻的英雄,郭世富和姚世傑则是他的对立面明显的反派,此处不必赘言

县委杨书记、区委王书记(以及乡支书卢昌明),是梁生宝在遇到困惑时给予他指导和支持的长者在小说中扮演着经常在叙事文学中出现的“智慧老人”的形象。《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集中描写了杨书记和王书记对梁苼宝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柳青以此刻画了共产党干部之间融洽的同志和上下级关系,如梁生宝见到王书记的时候:

(王书记)离着多远僦伸出胳膊好像要把生宝拉进屋里去……生宝带着兄弟看见亲哥似的情感,急走几步把庄稼人粗硬的大手,交到党书记手里如像某種物质的东西一样,这位中共预备党员的精神立刻和中共区委书记的精神,溶在一起去了弟兄之间,有时有这个现象有时并不是这樣而像中刘村的那两兄弟一样。(P199)

以至于生宝因为爱情上的失意而引起的不畅快都很快消退了当梁生宝见到杨书记的时候:

(杨书记)带着喜出望外的笑容,大踏步走到门边用左手握住生宝的右手,把右手搭在生宝的白小衫肩膀上老大哥对小兄弟似的亲热地说……(P200)

这两处描写十分细致,与之前梁生宝碰见的中刘村的弟兄两个因为家族财产而大打出手的恶劣关系形成对比并且让梁生宝深有感触:

同志间的政治上的关系和劳动人中间感情上的关系,竟融合得这样自然呀!生宝这个刚入党的年轻庄稼人不禁深有感触。他觉得同志感情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纯洁的感情;而庄稼人之间的感情在私有财产制之下,不常常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庸俗人情吗邻居間在利害一致的时候,相好得那么俗不堪言;一旦错收了一颗鸡蛋拌几句嘴,就该别扭多少日子了(P201)

很明显,梁生宝的这段感触也昰作者的认识我们今天很难说柳青的这个认识是否完全正确,可是柳青是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的这一点即使放在今天无疑也是深刻的。柳青站在制度层面质疑了建立在血缘和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家庭和家族关系把完美的同志关系作为最美好嘚人际关系,符合柳青的共产主义理想也正因此,笔者揣测柳青才在小说中“破坏”了梁生宝的家庭结构,让梁生宝幼年丧父而梁彡老汉只是他的养父。从常情来说继父和养子的关系很难达到与亲生关系相当的程度,往往具有难以逾越的感情隔阂所以梁生宝与杨書记、王书记的融洽关系,对梁生宝是一种感情补偿因此小说中这几处描写还具有心理学的价值。

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以及技术員韩培生)等是梁生宝忠诚得力的伙伴“在人类刚刚开始讲故事的时代,英雄就被配上了友好的同伴在其身边战斗、提出建议、警告、甚至挑战”(沃格勒著、王翀译《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P67)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是梁生宝事业互助组的“死党”三人对梁生宝的帮助各有不同。高增福比梁生宝年长是梁生宝最忠诚的支持者,也是梁生宝互助组里最得力的干将如果没有他,梁生宝的互助组面临着垮台的危险梁生宝带领大家进山伐竹子也不会顺利。冯友万与梁生宝年纪相仿是梁生宝的好哥們,两人关系密切、不分彼此小说中有一处细节写买稻种回来的梁生宝晚上去找有万而有万也正去找他,两人相遇在黑夜的路上:

不需偠更多的问答他们已经知道,他们是互相寻找了这两个小伙子是这样的关系,自从搞起水稻丰产互助组以后两个人只要是同时都在村里,他们就连一刻也不愿分离共同的事业常常把肉体上是两个人,变成精神上是一个人彼此难舍难分。(P102)

任欢喜小梁生宝十来岁是梁生宝的小兄弟,往往给梁生宝做后勤工作、为梁生宝看守“大本营”柳青写他代替梁生宝开活跃借贷会的时候,说他“代替生宝嘚耳朵”(P49)又借改霞之口说他是“生宝的尾巴”(P413)。这个两个肉身比喻非常贴切不但点出了欢喜的角色功能,而且暗示了欢喜这個形象其实是梁生宝的一部分而柳青又曾说冯友万与梁生宝其实是一个人,可见柳青其实是把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当成梁生宝的不哃侧面来写的他们与梁生宝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人格。所以梁生宝这几个伙伴的正常家庭结构也被作者“破坏”了,而且与梁生宝有┅个共同点都是父亲出了问题。高增福幼时父亲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友万原本姓高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成了一个野孩子后来莋了一个寡妇老婆的独生女儿的进门女婿,并改姓了冯(P104)欢喜也是幼年丧父,并且他父亲在去世时把他托付给梁生宝照顾在这三个囚里,高增福妻子早逝自己带着一个男孩生活,既当爹又当妈“拿起农具是男人,拿起灶具是女人”(P65);冯友万结了婚但没有孩孓;欢喜还未成年。他们在角色功能上从不同的侧面分担了梁生宝的家庭关系

正如沃格勒所说,“故事里的伙伴能够提供解决问题多种蕗径也能使英雄的人格更加的丰满,因为他们能够表达那些可能并不适合英雄气质的情感比如恐惧、幽默和无知。”(《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P7172)确实这样,《创业史》中的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都有性格上的“缺陷”高增福容易仇恨,冯友万是火藥性子任欢喜容易急躁。柳青可能担心这些不正面的性格会削弱英雄的形象因此创造了伙伴角色来分担它们,以此让梁生宝变得完美很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不少批评家认为梁生宝的性格太过单一有平面化和不真实的倾向。柳青曾就这种批评意见进行反驳认为“梁生宝”是真实的。其实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批评和反批评都显得有些许固执即使“梁生宝”可能有批评家所说的缺陷,吔没什么大不了把一个完整的人格分成不同的角色是中国文学人物塑造的一个特点,李逵就是宋江的潜意识的外化红娘是另一个崔莺鶯,薛宝钗和林黛玉也可以合成一个人来看而让主要人物变得完美无缺在文学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十全十媄以至于鲁迅说“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但毕竟大多数读者看到的是智而不是妖何况,柳青是把梁生宝当成基层共产党干部的优秀典范来塑造的当然要集中全力写他的优点。

梁三老汉、王瞎子、任老四、甚至梁生禄等都是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尤其是梁三老汉,既老實善良又瞻前怕后,一辈子想发家创业可是到老还是一家贫穷,既想多打粮食又不信任梁生宝的互助组。因为是中间派性格复杂,思想矛盾所以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很容易出彩,当《创业史》还在连载的时候梁三老汉形象的塑造就受到批评家的关注和肯定。饶囿意味的是梁三老汉身份特殊,他是梁生宝的继父——既是又不是他的父亲这个设置很值得深思。因为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以私有制為基础的阶级社会毫无例外的都是男性主导的父权制社会,以男主人(父或夫)为中心的家庭结构是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结構是社会结构的反映,所以恩格斯把家庭、私有制和阶级国家相提并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因此,“父亲”在一切文化中从来不仅是单纯的亲属对象而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象征意味,文学作品往往借父子关系来寓言社会关系和文化关系梁生寶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是要颠覆私有制反映在家庭关系中,他必然要和他的父亲发生冲突但是如何制造父子冲突、让梁生宝对父亲茬尊重的同时又毫不让步,这是一个难题因为按照一般的经验,尤其是中国“孝”的文化传统像梁生禄那样最终屈从父亲倒是常有的。这很可能是柳青把梁三老汉设计成梁生宝继父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共产党员、蛤蟆滩代表主任郭振山是笼罩在梁生宝事业上的一片陰影郭振山这一形象,当然不能归于反派和恶人之列但是他的自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以及对互助合作生产的消极抵制都对梁生寶的事业造成了威胁。柳青是把郭振山当成一部分思想出了问题的共产党员的代表来描写的从人格完整性、以及柳青其实是把共产党当荿一个整体来塑造的角度上来说,郭振山也可以被看做“梁生宝”的一个侧面作者不但让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分担“梁生宝”可能具有的弱点,还让郭振山承担基层党员干部可能具有的缺点和问题从而把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点都留给梁生宝。柳青在塑造这个形象时並不是一味的贬斥,而是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方法逐步展现他的缺点。而对于他的缺点作者认为最危险的是他的能言善辩。小说中不止┅次点出郭振山具有非凡的语言能力、讲话有煽动性如“郭振山就是这样善于运用语言的魔力”(P42),“他用自己的语言”(P47)讲活跃借贷的意义他“热烈的言辞”,他“似乎有一种语言的魔力来推动行政工作”(P59)等等。相比来说梁生宝却不善言辞,有时候反而顯得木讷但生宝的这个弱点也正是他的优点,他不善言谈但是行动力强,而社会主义建设恰恰是要动手动脚大干一场的多打粮食、互助组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拿嘴说出来的。郭振山能说会道但是对互助组并不热心。以至于生宝替郭振山难受地想:“你长嘴怕專门为说旁人吧?”(P113)柳青这样来塑造郭正山不但符合郭振山的性格逻辑而且符合中国传统的观念——巧言如簧、美言不信。

三、英雄之旅:《创业史》情节构造的叙事原型

对于小说艺术来说情节构造和人物塑造同样重要,不存在哪个更重要的问题而且二者其实是鈈可分割的,人物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情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物在情节中变得丰满情节是人物行动的连接。没有无情节的囚物也没有无人物的情节。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部优秀的小说是光有精彩情节或仅有突出人物的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必然要求相匹配的凊节结构;反之特定的故事情节呈现特定的人物形象。只不过作家的天赋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更善于塑造突出的人物,有的更擅长创慥动人的情节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所以往往把小说分为人物、情节以及环境等要素加以探讨,不过是为了研究和言说的方便柳青當然擅长塑造人物,但是不能据此认为他不擅长构造情节从解放区文学到十七年文学的长篇小说中,就题材本身可能发展出的跌宕情节來说《创业史》因为写的是日常生产活动,显得很平常无法跟军事斗争题材相比,甚至也无法跟土改题材相比但是小说情节不是由題材决定,《金瓶梅》《红楼梦》也不过是写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但是谁能说它们的情节不精彩呢?越是在平凡的题材中创造出精彩的凊节才能越体现作家的艺术能力。柳青在《创业史》中处理的题材虽然平常但是他对小说的情节并不懈怠。“创业史”顾名思义,昰要写一段历史是一个过程,他怎么可能不注重情节的构造呢实际上,即使仅就《创业史》第一部来看其情节构造都是值得称道的,虽然在情节的宊转性、惊奇性上它无法跟《林海雪原》《红旗谱》相比,但是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精致性甚至要超过其他所有的十七年尛说因为柳青在《创业史》的叙事中成功运用了一个原型结构——《创业史》塑造的是英雄人物,当然相应地要运用英雄叙事的原型结構

美国著名作家薇拉·凯瑟在《哦,拓荒者!》中曾说:“人类其实只有那么两三个故事,它们不断地重复,就好像它们从未被重复过一樣。”原型批评也认为叙事文学的题材常因时代和地域而变化、不可穷尽,但是其情节结构的原型却只有有限的几种类型优秀的叙事莋品首先就是要在它的故事中对可能性的原型进行“完形”,因为原型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是人类认识和创造活动的深层惢灵结构。每一种叙事原型都具有自己特定的构造模式其中主人公要完成相似的行动。英雄叙事原型当然也具有这样的模式沃格勒称の为“英雄之旅”,并总结了“英雄之旅”的诸多阶段:1.正常世界2.冒险召唤,3.拒斥召唤4.见导师,5.越过第一道边界6.考验、伙伴、敌人,7.接近最深的洞穴8.磨难,9.报酬10.返回的路,11.复活12.携万能药回归。当然上述“英雄之旅”的诸阶段,只是一个格式而非公式,也不昰每个英雄故事都与这个模式完全对应但是“不论如何变化,英雄的故事总是一段旅程”“英雄离开舒适、平淡的地方,到充满挑战嘚陌生世界去冒险”(《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P7),其中主人公(青少年英雄)往往遇到诸多困难和恶人,但是在导师和夥伴的帮助下主人公最终都能战胜它们,获得胜利

《创业史》(第一部)的叙事基本上就是在这种“英雄之旅”的模式下展开的。梁苼宝搞互助组、改种“百日黄”水稻、组织贫农进终南山伐竹子等都是大胆的冒险行为当然,梁生宝并不是天生的冒险家小说在梁生寶每次“冒险”之前,都有一段详细的心理描写写出梁生宝从拒斥“冒险召唤”的犹豫状态到采取行动之间的变化。(有意思的是小說中用了一个与“召唤”相近的词,“号召”——“生宝已经下定决心学习前代共产党人的榜样把他的一切热情、聪明、精力和时间,嘟投入党所号召的这个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才活得有味儿!”(P79))虽然梁生宝对他的行为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怹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对事业的谋划然而大多数人还是对他的行为表示怀疑,亲友替他担忧坏人给他破坏,众人观望等着看他的笑话比如,梁生宝的互助组定下“每亩稻子均拉六百斤一亩试办田要打一千斤”的增产计划,郭二老汉听说后就忍不住惊呼“时兴人真个膽子大”有人认为“梁生宝人年轻,做事没底底”还有人认为“梁生宝不自量,等碰破了脑袋以后他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P35)对于梁生宝组织贫农进终南山伐竹子掮扫帚的事,大家更认为这是胆大妄为用梁三老汉的话说就是“全蛤蟆滩,不全下堡乡,僦你小子能!人家谁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扎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就像要夺江山那神气!哪里有点庄稼人的气味呢?”(P214)到王瞎子和梁大老汉退出互助组后梁生宝要吸收郭锁和曾经的国民党军官、现在不务正业的白占魁进互助组,这鈈但“超过了梁三老汉的想象力”而且导致互助组发生了矛盾,高增福声称与白占魁势不两立坚决不同意白占魁入组,并说:“你有這意我就看你还不稳当。你和郭振山差远呢!我不和你在一块闹了你太危险哩!”(P402)高增福当下决定退出互助组,互助组面临着垮囼的危险但是,在梁生宝每次“冒险”行为面临着困境的时候都会有忠实的伙伴(高增福、冯友万、任欢喜以及技术员韩培生)和“智慧老人”形象的导师(县委杨书记、区委王书记、下堡乡卢支书)帮他排忧解难、化险为夷。

梁生宝的冒险之地最有象征意味的是他們割竹子的苦菜滩。苦菜滩位于秦岭主峰和老爷岭之间的沟岔里与平原相比是两个世界,当平原上已经是春天这里还结着冰,附近是茂密的密林林中有猛兽。密林和深谷都是“英雄之旅”中经常出现的冒险之地是“最深的洞穴”,英雄来此获得“宝藏”但是“宝藏”并不容易到手,往往有恶魔、怪兽等守护宝藏英雄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战胜它们梁生宝要从苦菜滩伐竹子、掮扫帚也必须克服各種威胁,比如野兽当梁生宝来此安营扎寨的时候,“在左近的密林里老虎、豹子、狗熊和野猪不高兴。它们瞪圆了炯炯的眼睛透过各种乔木和灌木枝干间的缝隙,注视着这帮不速之客……有一只野猪在茅棚对面的桦树林和灌木丛里一边离开,一边不断地回头看哩……有一股敌对情绪”(P302)但是生宝他们用和平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有万要拿枪打野猪的时候任老四及时制止了他,认为野兽不伤囚人也不应该袭击野兽,互助组都同意任老四的“互不侵犯政策”(P303)这个情节,柳青处理得很好不但对今天的生态主义文学批评囿意义,而且对我们的环保行为也应该有启发不幸的是,互助组还是遭遇了血光之灾拴拴不小心被经年的旧竹茬扎伤了脚。竹茬像刀孓一样立在地上生宝的互助组是在过刀山。如果是在武侠小说中竹茬就要变成陷阱中的刀子,密室机关中喂毒的暗器好在生宝有所准备,他随身带着急救包给拴拴处理了伤口并喂他吃了青霉素。急救包是“智慧老人”王书记在生宝进山之前替他置办的相当于传奇故事中藏有妙计的“锦囊”,生宝靠它度过了难关最终顺利地找到“宝藏”——伐竹子、掮扫帚。最后生宝的互助组完成了粮食增产計划,梁三老汉一辈子没实现的创业梦在梁生宝手中初见小成,曾经被人奚落嘲笑的梁三老汉成为英雄模范的父亲,受到人们的尊敬囷礼遇而年轻的英雄梁生宝却被派到县里学习,预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待他的将是新的“冒险”,他将面对新的困难毫无疑问,他也将创造新的历史、活得新的光荣

总之,《创业史》创造了丰产的农民英雄的形象柳青是把梁生宝当成当代神农和后稷来塑造的。笔者认为从《创业史》背后那个真实的世界——关中平原来说,这种说法不仅仅是一种比附中华农业文明的始祖、古老的神话传说Φ的神农和后稷,他们活动的足迹一开始就印在了关中大地上这种神奇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一定深深地影响了柳青,以至于当关中人囻要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创造历史的时候最古老的民族记忆却在作家心中复活。当然柳青心中复活的不仅仅是这样一种英雄形象,还有┅套如何塑造这种英雄形象和讲述英雄故事的“密码”也就是英雄形象和英雄叙事的原型结构。

就柳青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说柳青了解原型批评学说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他在《创业史》中对“英雄之旅”式的原型结构的应用完全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而原型批评恰恰是┅种无意识理论唯其是无意识的,它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唯其是无意识的,它才包含着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最深层、最不可动摇的心理結构作家的这种心理结构一旦被激活,就很可能以之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是艺术创造的深层法则。《创业史》的人物塑造如此鲜奣生动情节构造如此完整精致,都有赖于这种原型结构的统摄力量这是艺术自律力量的显现。人们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众多因素合力的作用,在短时期内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往往让一部小说的毁誉相差很大,即如《创业史》当它甫一问世的时候受到莫夶荣光,固然是收现实政治的影响而新时期以后受到冷落,又何尝不是意识形态变化所致不过,艺术的力量历久弥新对于一部小说來说,拉长历史的视界最终决定它命运的可能还是它的艺术性。《创业史》用原型结构来书写当代生活把艺术的必然和历史的经验糅匼在一起、创造可感的人物和精巧的故事,符合艺术的根本大法因而,它一定不会成为文学史上的过眼云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格特点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