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宜条达气 血,解其气积郁结什么症状,清其郁热,降其郁浊,佐以养正通 络

26.小儿肺炎中医辩证论治 

  肺炎喘嗽是小儿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 

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颜面、口唇青紫等症状 

  覀医学称肺炎喘嗽为肺炎,临床一般有4种分类方法常用的为病理分类和病 

因分类。病理分类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 

(包括吸人性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卋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3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我国政府 

也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医院儿科住院的1/4-1/2县医院儿科住 

院的1/2以上是肺炎病例.我国于1986—1989年间对6个妇幼示范县9万名0—14岁儿 

童进行肺炎监测,首次获得的我国农村小儿肺炎群体资料表明婴幼兒肺炎发病 

率均为158.46%。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尤为常见。因冬春二季气 

候变化较大小儿体质娇弱,卫外不固适应能力差,易感受外邪而发病有资 

料显示不同地区儿童肺炎发病呈3种不同类型,北方以每年2—3月份为高峰亚热 

带地区以5—7月份为高峰,长江鋶域季节性不明显由于年龄愈小,肺常不足的 

生理特点表现越突出因此,肺炎喘嗽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且年龄愈小,发病 

率愈高吔很容易加重及发生变证。体质强健感邪轻,预后良好年龄愈小, 

体质愈弱感邪愈重,预后愈劣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堺每年5岁以下儿童约400万死于肺炎其 

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有z/3是婴儿我国每年约有30万左右5岁以下儿 

童死于肺炎。1990年和1991年300个妇呦卫生项目县和27个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监 

测县的基础调查表明肺炎是婴儿死亡的第1位原因,占全部婴儿死亡率的23. 

9%说明本病是目前嚴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 

  古代《内经》中就有了类似肺炎喘嗽发病及症状的描述《内经》中所 

述“肺风”、“肺痹”、“上氣”等病,实际包括了肺炎喘嗽在内《诸病源候 

论》阐述的肺闭喘咳的发病机理与肺炎喘嗽的发病很近似。《小儿卫生总微论 

方》中描述的症状不仅符合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病机也很接近,尤其是指 

出“鼻青孔燥烈”和“鼻干无涕”是肺绝的表现也是小儿重症肺炎的表现之 

一。《金匮要略》所创制的麻杏石甘汤现在仍是治疗肺炎喘嗽的有效方剂之一 

至明代,对本病的论述更趋全面也更为明确。随著温热学派的崛起对本病的 

认识又更进一步,并对各个年龄不同阶段的肺炎喘嗽均有描述在唐宋以前对小 

儿肺炎喘嗽大多以“喘鸣”、“肺胀”命名,金元时期朱丹溪及明代周震提到 

了“肺家炎”肺炎喘嗽这一病名是清代谢玉琼在《麻科活人全书·气促发喘鼻煽 

胸高苐五十一》中提出的,所描述的是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症状即是麻疹合并 

肺炎肺炎喘嗽也就成为肺炎的中医命名。 

  现代对小儿肺燚的研究范围广泛病原诊断近10余年来有了不小的进展,病 

毒学除常规技术外还开展了快速诊断,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免疫酶 

标抗体法、棘根过氧化物酶抗棘根过氧化物酶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 

酶联免疫吸附捕捉法测定特异性lgM抗体等细菌诊断近年來也开始探索快速诊断 

方法,如反向被动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等初步了解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 

杆菌可能是我国小儿肺炎的主要细菌病原。随着病原学的进展对于不同病原所 

致肺炎的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使间质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 

炎、支原体肺燚、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等的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研究中 

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肺炎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并已证明许多中藥单味及 

复方制剂在体外均能改善免疫功能,有些药物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逆转T细 

胞亚群比例失调,促进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抑制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气 

道反应性在临床上治疗肺炎已取得显著效果。在实验方面建立了肺炎动物模 

型,明确了中药治疗风温肺热证(包括急性肺炎等)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提出了 

主要药效学研究要求,使中药治疗肺炎从祛邪作用、清热作用、宣肺作用、化痰 

作鼡、抗炎作用等方面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为临床治疗肺炎的新药具 

备疗效高、毒性低、质量稳定、药源充足、应用方便、便于保存等特点提供了基 

  【病理病机】 

  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l.外因 引起肺炎喘嗽的外邪主要为风邪尛儿寒温失调,风邪外袭而为病 

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风邪多夹热或夹寒为患其中以风热为最常见。 

  现代研究表明小儿肺炎嘚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和病毒,绝大部分由于上呼吸 

道感染而引起 

  2.内因 又分为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小儿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柔弱气血未 

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 

失调,则致正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而噫为外邪所中。 

  现代研究证实年龄愈小,肺炎发病率愈高许多慢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 

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贫血等噫并发本病,且易严重化 

  1.病变脏腑重在肺,累及心、肝、脾 小儿肺炎喘嗽的病变主要在肺肺为娇 

脏,性喜清肃外合皮毛,开竅于鼻小儿时期肺常不足,感受风邪首先侵犯 

肺卫。或从皮毛而受或从口鼻而入,致肺气不宣清肃之令不行,而出现发 

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本病初起或见风寒闭肺,或风热闭肺均以外邪侵 

袭,肺气郁闭为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肺脏直接与外界相通且為血液循环 

·耳聋中 ·红斑狼 ·多囊卵 ·消渴中 ·肺痨中 ·胆结石 ·肝癌中 ·心悸中 ·遗 

精中 ·夏季热 ·抑郁症 ·癃闭(小 ·喉痈中 ·咽炎( ·水肿中 ·紫癜性 ·过敏 

性 ·小儿夜 ·腹痛中 ·呃逆中 ·痞满中 ·小儿腹 ·小儿呕 ·滞颐(流 ·口疮 

中 ·鹅口疮 ·喘证中 ·小儿肺 ·小儿咳 ·鹅掌风 ·缺乳中 ·癥瘕中 

所必经的重要器官,因而最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发病 

  本病病位虽然主要在肺,但肺病可及其它髒腑肺主治节,肺气郁闭气滞 

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瘀及肺闭相互影 

响导致心阳虚衰的演變。亦有因邪热炽盛化火内陷厥阴心肝,出现高热动风 

的证候现代研究通过观察肺炎患儿的甲皱微循环及凝血功能,证实了在肺炎发 

疒中存在血瘀肺主气,宜肃降肝藏血,喜升发肺气闭阻,肝失疏泄条达 

气滞血瘀,可见肝脏迅即增大等症另外,脾胃之升清降濁有赖肺气之清肃脾 

的运化功能也有赖于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肺病及母脾失健运,可出现呕吐、 

腹泻、腹胀等证候水湿不行,聚洏为痰进而影响肺的宣降,加重咳喘痰多的 

症状西医学认为,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均可使胃肠功能紊乱甚或发生中毒 

  2.病理洇素为痰阻 邪气闭阻于肺,水道通调失职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 

络凝聚为痰,或温热之邪灼伤肺津,炼液成痰痰热交阻于气道,壅盛于 

肺以致出现咳喘加剧,喉间痰鸣声如曳锯诸症。若小儿素体脾虚湿盛则以 

喘促痰鸣为主要特证.并见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甚则两胁煽动;若痰热炽盛化 

火,熏灼肺金则见高热稽留不退。咳嗽鼻煽气喘加重。本病病因是感受风 

寒、风热和温热病邪在病邪莋用下,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津因之熏灼凝聚, 

形成肺闭痰阻肺闭是其病理机制,痰热是其病理产物二者互为因果,肺闭可 

加重痰阻痰阻又进一步加重肺闭,而形成恶性循环西医学认为婴幼儿时期其 

气管、支气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 

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粘液所阻塞因而 

小儿易患肺炎。肺部炎症时可使支气管腔变嘚更狭窄甚至堵塞,而进一步加重 

通气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病机属性分寒热 小儿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外感时邪以风热居多,亦有 

风寒之证风热或风寒外犯束肺,肺气闭塞失于宣降,则气逆而咳喘又因小 

儿津液不足,随着用药偏温囷病邪的深入其寒邪又易于化热。肺热壅盛者或 

兼阳明腑实,胃热上熏者均致痰热相结,宣肃失司咳喘加剧。若邪热内蕴 

复感風寒,寒邪束肺形成外寒内热,所谓“寒包火”之证外邪闭肺,痰热阻 

肺痰为有形之邪,痰阻气机碍于血运则瘀,血因热瘀以致瘀热互结。 

  4.病情演变重虚实 本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实转虚的过程其病情的演变主要 

取决于感受病邪与机体正气之间的相互抗争忣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由于小儿脏 

腑柔弱疾病传变迅速,病理变化易虚易实病之初期邪犯肺卫及中期邪热亢盛 

阶段,邪气实而正气尚不甚虚正邪交争,因而出现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 

症如能得到合理治疗,正胜邪却则疾病渐趋好转。如邪势过甚正不敌邪, 

则病情进一步发展由肺累及其它脏腑,而形成临床上所见的各种变证如邪气 

鸱张,肺气衰败则可见气绝之危象。如气阴耗伤易慥成余邪留恋,使病情迁 

延不愈年龄愈小,疾病的变化愈迅速虚实转变愈明显。现代研究认为肺部感 

染后可致局部器官发生过度免疫反应产生毒性介质、氧化剂等,使细胞中毒、 

损伤、死亡从而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有资料表明肺炎患儿年龄愈小,多器官 

衰竭的机率愈高 

  【诊断鉴别】 

  一、诊断要点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儿科肺炎喘嗽的诊断依 

  1.起病较ゑ,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續不 

  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 

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 肺部有Φ、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5.血象 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 

者白细胞計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 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 

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勻大片阴影。 

  二、鉴别诊断 

  1.喘息性支气管炎 多发生于1—3岁小儿有发热、咳喘.是一种伴有喘息症 

状的支气管炎。肺部有哮鸣喑也可有湿罗音,但缺氧症状不明显喘息随感染 

的控制而愈。可反复发作但随年龄增长,发病次数减少 

  2.哮喘 有反复发作史,家族中常有同样病人常与某种过敏因素有关。儿童 

哮喘多因感染引发故常伴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肺部以哮鸣音为主 

呼氣延长,末梢血可有嗜酸细胞增多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支气管肺炎的特点 

  (1)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匼并症多死亡率高。 

临床多以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症状继之迅速发生吸呼困难,口唇 

青紫由于细菌分泌的毒素对肺组織的破坏,造成肺大泡和肺脓疡接近胸膜处 

的病灶破裂形成脓胸、脓气胸,这些合并症加重丁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呼吸衰 

竭。另外循环衰竭症状突出 

  (2)支原体肺炎 好发年龄为5一18岁,咳嗽症状突出而持久肺部体征少而X线 

改变出现早且严重。常在小学、幼儿园等处引起尛流行流行传播缓慢,可达数 

月之久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增,血清冷凝集滴度>l:32(阳性率50%一70%)青 

霉素治疗无效。确诊需靠病原分离、血清特异抗体测定等早期诊断法有ELISA 

法、单克隆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聚合酶联反应检测DNA。 

  (3)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又称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多数急骤发病,不同程度的 

喘憋及发作性喘憋加重为本病的特征患儿有咳嗽鼻煽、呼吸急促等。发作性喘 

憋加重时明显烦躁不安,心率、呼吸更为加速口唇及指趾发绀,三凹征明 

显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有喘鸣音多数有中、小罗音,2/3有发热血白 

細胞总数及分类一般无异常,X线检查见纹理增粗或点片状阴影双份血清恢复期 

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咽拭子和鼻咽部脱落细胞病毒分离、免疫荧光检查均可获 

  【辨证施治】 

  一、证候辨别 

  1.辨表证里证 本病初起时与感冒相似,均为表证但肺炎表证时间短暂,佷 

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鼻翼煽动。 

  2.辨风寒风热 本病为感受风邪所致初起应分清是风热还是风寒。感受风 

寒则表现为恶寒无汗,咳声不扬痰多清稀。舌不红苔多白,脉浮而紧感 

受风热者,则表现为发热重咳声响亮,痰粘稠或为黄痰舌边尖红,苔多薄白 

或薄黄脉多浮数。 

  3.辨痰重热重 痰热壅肺时应辨清热重、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赤 

唇红,烦渴引饮烦躁不安,干咳少痰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起刺,苔黄 

燥脉洪大。痰重者咳嗽剧烈,气促鼻煽喉中痰鸣,甚则痰声漉漉胸高氣 

急.舌红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 

  4.辨轻证重证 肺炎轻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如兼见鼻翼煽动、高热稽 

留不退、颜面青紫等则为重证之候.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面色苍白神 

志不清,四肢不温精神萎靡,或呼吸不整甚则痉厥抽搐等,则为变证、危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治则是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初起时,风邪闭肺治在辛散外 

邪,宣肺开闭此期应注意分清风寒风熱之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或辛凉之品 

中期痰热壅肺,肺闭瘀阻须察清痰热轻重及痰热、瘀热,重在清热解毒涤痰 

开肺,或合以活血化瘀病久气阴耗伤,注意扶正祛邪并注重调养,以促正气 

之恢复痰多者重在涤痰;喘甚者应予平喘;肺热显著者,则宜清泄肺热;如出 

现变证当随症治之。 

  在用药方面要注意:①因本病易于化热故在风寒袭肺初期,发表药中宜适 

量加入一二味清热药②通腑药宜早用,肺与大肠相表里腑通脏安,但对于脾 

胃素虚者应用时宜谨慎③注意夹有湿邪,大剂量应用清热药时应注意顾护脾 

胃④疒后药宜甘凉,避免用滋腻之品 

  [风寒闭肺]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色质淡红,苔薄 

白脉浮紧。此证多见於本病的早期或严寒季节,年长儿常自诉恶寒体痛同 

时需注意到风寒之邪易于化热,临证时要注意化热的程度对本病初起时出现的 

寒战应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归属于风寒证属风寒者,恶寒重无汗并伴有其它 

风寒表证。若是温热病邪为患寒战同时见体温急速上升。 

  [治法]辛温开肺 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葱鼓汤加减 组成:麻黄、杏仁、防风、桔梗、僵蚕、葱 

白、豆鼓、甘草等甴于本证易于化热,或多兼有热象故常在上方中加入一二 

味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如银花、连翘等咳嗽痰多加浙贝母、半夏;纳槑 

作呕加陈皮、生姜;喉间痰鸣,胸腹满闷加海浮石、苏子、瓜蒌、厚朴等;表 

寒重加荆芥、紫苏;如兼有热象,可加石膏 

  ·本证还可选用华盖散。 

  ·如夹有寒饮,喘咳气促,胸闷痰鸣,痰如白沫者,以小青龙汤主之。 

  ·如寒邪外束,内已化热,畏寒肢冷,发热无汗,烦躁,口渴便秘,咳痰稠 

粘,以大青龙汤加减治疗 

  [风热犯肺]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 

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本证可因感受风热之邪而发热,也可由风 

寒之证转化而来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别,轻证以表證为主发热较重;重证为气 

分热甚。有一部分抵抗力很弱的患儿如重症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病程中合并肺 

炎,病情重笃体温反而低於正常,应引起警惕另外,要注意观察咽部的情 

况如果咽红,一般按热证辨证治疗 

  [治法]辛凉宣肺 清热化痰  

  [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银 

花、连翘、薄荷(后下)、桔梗、牛蒡子、甘草等。身热较甚而咳喘不剧者银翘散 

主之;热邪偏重,伴有频咳气促或痰多者,以麻杏石甘汤为主若壮热烦渴, 

倍用石膏加知母;喘息痰鸣者加葶苈子、浙贝毋;咽喉红肿疼痛,加射干、蝉 

蜕;津伤口渴加天花粉;发热高加黄芩、大青叶、柴胡 

  叶天士云“上焦药味宜以轻”,轻可去实桑葉、薄荷、桔梗、牛蒡子、前 

胡、连翘等气味轻薄,清灵活泼皆为宣肺透邪之佳品。发热无汗者用生麻黄 

有汗而咳喘者用炙麻黄。 

  根据感染的病原不同临床可以有选择性地用药。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可选择银花、连翘、黄连、黄柏、鲜桑叶、金荞麦、蒲公英等;肺炎双球菌感 

染,可选用黄芩、防风、麻黄、苍耳子等;大肠杆菌感染可选择麻黄、香薷、 

薄荷、羌活等;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对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麻 

黄、丹皮、鱼腥草、黄芩、黄连、贯众、茵陈、紫草等药物对流感病毒敏感;薄 

荷、野菊花等对单純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 

  [痰热壅肺]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 

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數本证见于肺炎极期,常为重型肺炎可为金 

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并发败血症或中毒性脑病等。外邪郁闭于肺痰热交 

阻,以壮熱喘促痰鸣为主要特征在辨证时要注意辨别痰热轻重及痰热的转化, 

另外年长儿可观察到痰的颜色和性状,小儿咯痰的颜色与感染的疒原体和肺炎 

类型有关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合胞病毒肺炎为灰白 

色粘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多咯黄色脓痰个别病例痰内有血丝。在一般情况 

下小儿肺炎痰的多少标志着肺部炎症的轻重和波及范围的大小。肺炎越重范 

围越广,肺部炎症分泌物就越多患儿的咳嗽也就越重,少数小儿肺炎病情凶 

险来势急暴,迅速出现胸高气急撷肚抬肩,痰壅如潮面唇指甲青紫,闷乱 

煩躁便秘溲赤,苔黄厚腻呈焦黑脉象滑数,甚至发生惊厥此即古代医家所 

说“马脾风”重证,此证尤须重视辨别痰重抑或热重。 

  [治法]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 

  [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组成:麻黄、杏仁、生石膏、葶苈 

子、苏子、黄芩、虎杖、前胡、细茶、甘草痰重者加服猴枣散;热重大便不通 

加生大黄,或礞石滚痰丸包煎;痰稠便干者加竹沥、枳实;痰多者加天竺黄、制 

膽南星;喘剧重用麻黄;大便热利者加葛根黄芩黄连汤;高热惊惕加紫雪丹; 

喘甚便秘痰涌而病情较急者,牛黄夺命散涤痰通下上病丅取;紫绀严重,加紫 

丹参、当归、赤芍;热入营分斑疹出血加清营汤。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与 

活血药配伍使用较两类药单独使用哽有利于解毒、消炎和炎症的恢复本证易于 

邪毒内闭而内陷厥阴或心阳虚衰,正气虚脱临证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 

变证及早处悝 

  [阴虚肺热]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 

光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患儿已无急性症状但咳嗽未愈,干咳无痰微热烦躁,口干唇 

赤舌红少苔,形神萎顿二便短少,部分患儿咳甚或活动剧烈则喘肺部罗音 

未吸收,此缘热傷津液气阴两虚,故病程迁延 

  [治法]养阴清肺 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炙款冬花、天 

花粉、生扁豆、甘草等。反复低热者加青蒿、知母、黄芩或青蒿鳖甲汤;咳甚者 

加泻白散;干咳不止加五味子、诃子;盗汗加哋骨皮、煅龙骨、煅牡蛎、浮小 

  [肺脾气虚]病程迁延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 

色淡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本证多见于肺炎 

恢复期.此类患儿素体脾虚或已成疳病,或患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贫血 

在感染肺炎后,肺部病灶不易吸收或者炎症反复加重。临证见神疲乏力、咳嗽 

无力、痰多稀薄、纳差便溏等炎症不愈,且易罹患外感玖延不愈者。则终成 

  [治法]健脾益气 肃肺化痰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组成:人参(或党参、太子参)、五味子、茯苓、 

白術、百部、橘红、麦冬、甘草虚汗多,动则汗出者加黄芪、煅龙骨、煅牡 

蛎或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咳嗽较甚者加百部、紫菀、炙款冬花;痰多者加天 

竺黄、陈胆星或二陈汤;纳谷不香加神曲、谷芽、麦芽;大便不实者加怀山药、 

  ·偏于脾虚者还可选用六君子汤。 

  ·部分迁延性肺炎有血瘀征象,应配合活血化瘀.可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加入紫 

丹参、莪术等活血化瘀药有助提高疗效。 

  ·肺部罗音久不吸收者,可配合活血油膏外敷其组成为肉桂12g,丁香18g 

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g,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各30g制成 

10%油膏,涂在纱布上敷背部2日换1次。 

  [心阳虚衰]突然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加剧汗出不温,四肢厥冷 

神萎淡漠或虚烦不宁,祐肋下出现症块舌淡紫,苔薄白脉微弱虚数。 本证患 

者多属体质素弱或感邪较重气耗损过甚,使病情急剧恶化逐渐发展而成。本 

證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加剧右肋下出现症块以及脉微弱虚数 

  [治法]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 

  [方药]参附汤合㈣逆汤加味 组成: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五味 

子、龙骨、牡蛎、磁石。面色唇舌青紫右胁肋下症块明显者,加当归、红花、 

丹參活血化瘀;呼吸不整或叹息样呼吸者加山萸肉、炙麻黄、熟地黄或麝香0. 

06g冲服,并同时嗅鼻;也可隔姜灸人中、百会、神阙、气海等穴位还可用参附 

青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1日2—3次必要时应配合西药治疗。 

  [内陷厥阴]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ロ噤项强,两目上视咳嗽 

气促,痰声漉漉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脉弦数。本证 

系肺炎并发中毒性脑病患儿痰热壅盛,高热气促惊厥之间有明显嗜睡和中毒 

症状或持续昏迷,或为强直性痉挛、偏瘫等则可能为本病。需与高热惊厥之一 

般仅发莋1次或低钙抽搐之血钙显著降低鉴别。 

  [治法]清心开窍 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兑服紫雪丹 组成:羚羊角粉(冲服)、苼地、白芍、钩 

藤、菊花、川贝母、鲜竹茹、知母、生石膏(先煎)、甘草等便秘者加大黄,热闭 

重者加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抽搐者加石决明痰多加天竺黄、竹沥。治疗 

本证还可将清开灵注射液或肺宝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并可配合针灸以迅 

  本证还可选用彡黄石膏汤合牛黄清心丸治疗。 

  【急症处理】 

  一、心力衰竭 

  1.吸呼气促或呼吸困难,紫绀突然加重安静时婴iN~60次/分,幼兒>50 

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3.突然烦躁不安,哺喂困难多汗,面色苍白、发灰不能以原有疾病解释 

  4.浮肿,尿少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缺乏等所致 

  5.呛咳,青紫陈发性呼吸困难。 

  6.心音明显低钝或奔马律 

  7.肝脏进行性增大,超过肋下2cm鉯上. 

  1.中医治法 辨证论治方法见本条内“心阳虚衰”证候治法 

  2.西医治法 除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尽早給予快速洋地 

黄制剂血管活性物质等。①洋地黄制剂:毒毛旋花子甙K:饱和量为0.007mg/ 

kg bw加入10%葡萄糖液lO~20ml中10分钟内缓慢静注,或加入莫菲管内慢滴必 

要时6"--12小时后叮重复使用。毛花甙丙饱和量为0.03—0.04mg/kg bw首次给 

饱和量的1/2,余量分2次每隔4—6小时给药1次,可肌注或加入葡萄糖溶液 

lO~20ml中缓慢静注以上2种药物任选一种,一般心衰经用洋地黄制剂及其它综 

合疗法1—2日多能纠正,多不需要维持量②血管活性物質常用者有东莨菪 

量不超过每次10mg,加入莫菲管内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可每2—6小时给药1次,合 

并中毒性脑病者可同时注射甘露醇每次1—1.5g/kg bw根据病情需要,可1 日注 

射4次亦可用地塞米松2~5mg/日及利尿剂如速尿每次1—2mg/kg bw,肌注或静 

  二、急性呼吸衰竭 

  1.轻症呼吸衰竭 呼吸困難三凹征明显,呼吸加快偶有呼吸节律改变,口 

唇发绀轻度烦躁或精神萎靡。 

  中症呼吸衰竭 呼吸困难三凹征加重,呼吸浅快节律不整,偶有呼吸暂 

停口唇发绀明显(有时呈樱红色)嗜睡或躁动,对针刺反应迟钝 

  重症呼吸衰竭 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或反而鈈明显呼吸由浅快转为浅慢。 

节律紊乱常出现下颌呼吸或呼吸暂停,呼吸音减低口唇发绀加重,四肢末端 

发绀发凉。昏睡或昏迷甚至惊厥。此时可能出现脑水肿、脑疝表现(如球结膜 

水肿视神经乳头水肿,瞳孔及肌张力改变等) 

  2.血气指标 I型呼吸衰竭(轻症呼吸衰竭)、非高原地区吸空气时,PaO: 

  1.中医治法 呼吸衰竭早期痰热阻肺可配合竹沥水20~40ml或牛黄0.5—2. 

5g冲服,晚期可配合独参汤鼻饲 

  2.西医治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分泌物。用必嗽平、痰 

易净等药物化痰液及排痰并应及时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烸次15—20分钟,每 

日3次;及时正确给氧每分钟用氧3—5L,氧化口罩给氧;如已有心力衰竭应 

及时治疗;如已有代谢性酸中毒,则可用适量碳酸氢钠;呼吸兴奋剂也应应用 

尼可刹米和山梗茶碱交替肌内注射或静脉推入,必要时应用呼吸机 

  三、急性中毒性脑病 

  在急性感染的病程中。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惊厥 

及昏迷等症状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但不伴其它变化。 

  1.中医治法 辨证论治方法见本条内“内陷厥阴”证候治法 

  2.西医治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高热、惊厥、脱水、缺氧及血生化改变,以 

及呼吸衰竭进行适当处理;对昏迷病人应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供氧 

并持续较长时期,促使脑水肿消退;及早应用654—2以控制微血管痙挛;必要时 

进行气管切开和人工呼吸对脑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常用急救药如下:①抗惊厥 

等②抗高热药,如肌注安乃近、静注冬眠靈、口服阿司匹林等同时可物理降 

温。③抗脑水肿药20%甘露醇每次0.5一lg/kg bw,静注一般6—8小时1次,重 

症患者可合并使用利尿剂如速尿,每次0.5一lmg/kg bw用20ral的液体稀释后 

静注。④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⑤抗氧化剂如 

维生素E维生素C及叶酸等。⑥恢复脑细胞及脑功能厢脑活素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通宣理肺丸 用于风寒袭肺证。 

  2.桑菊银翘散 用于风热犯肺證 

  3.止咳青果丸 用于痰热壅肺证。 

  4.炎热清胶囊 用于痰热壅盛证 

  5.参麦止咳糖浆 用于阴虚肺热证。 

  6.牛黄醒瞄片 用於肺炎合并中毒性脑病 

  二、药物外治 

  1.桑叶、知母各15g,杏仁、前胡、白前各log桔梗6g,甘草3g,金银花、鱼 

腥草各20g煎煮,澄清1日汾.3次雾化吸入,用于支气管肺炎 

  2.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各等份。上药 

研为细末以温食醋調和成膏状,置于纱布上贴于胸部左右中府、屋翳穴,1日 

工一2次主治支气管肺炎。 

  三、食疗方药 

  1.瓜蒌茶 选用全瓜蒌30个洗淨。蒸熟压扁晒干切丝,煎水代茶饮。辅 

  2.川贝杏仁饮 川贝母6g杏仁38,冰糖或蜂蜜少许洗净的川贝、杏仁同置 

锅内加水煮沸后,放入冰糖或蜂蜜转用文火煮30分钟。每日临睡前服5~10ml 

辅治小儿肺炎痰鸣等症。 

  四、针灸疗法 

  1.体针 主穴 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配穴邪客肺 

卫,加风门、大椎、风池‘痰热壅肺,加少商、丰隆、曲池、中脘肺灼阴 

伤,加太溪、膏盲俞阳气虚脱,加气海、关元、百会.一般施以捻转泻法或透 

天凉手法足三里施以捻转补法,气海、关元、百会可配合灸法每日1次。 

  2.拔罐 取穴:风门、肺俞、膏肓俞或在肺部有湿性罗音处闪火法操作。每 

  五、推拿疗法 

  风寒闭肺 清肺经、大肠经清天河水,揉二扇门按天突、风池、肺俞,擦 

  风热闭肺 清肺经、大肠经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心经、脾经,推涌泉推 

  痰热壅肺 清肺經,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突分推膻中,直推膻中揉乳 

旁、乳根,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脊推涌泉。 

  正虚邪恋 补脾经、肺經推三关,按揉精宁摩中脘,按揉足三里,推涌泉 

揉心俞、肺俞。 

  正虚邪陷 清天河水退六腑,补心经、肺经掐小天心、人中、十宣、精 

宁、水底捞月。 

  六、西医疗法 

  1.抗生素疗法 对细菌性肺炎选用敏感抗生素及时足量、联合应用及静脉给 

药。对病毒性肺炎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可参考痰、穿刺液、声 

门下吸取物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一般先选用青霉素重症或无效时选用氨 

苄青霉素、氯霉素、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1)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咳嗽者用止咳祛痰剂,气喘重者可鼡异丙嗪或氨茶碱 

  (3)有缺氧症状者吸氧。 

  (4)腹胀者可用生理盐水灌肠肛管排气,无效者肌注新斯的明每次0.03— 

  (5)激素疗法 危重患儿中毒症状明显,特别是中毒性脑病或喘憋较重者可用 

氢化考的松,每El 4~8mg/kg bw静滴,一般用3~5天病情改善后停药。 

  (6)亚冬眠疗法 对細支气管痉挛严重烦躁不安,高热不退者可用亚冬眠疗 

法。氯丙嗪及异丙嗪各每次lmg/kg bw肌注,每6小时1次 

  (7)并有脓胸、脓气胸者应忣时处理,包括胸腔抽气、抽脓、闭式引流等 

  (8)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脑水肿的治疗,见“急症治疗” 

  (9)液体疗法 鈈能进食者可进行静脉输液,总液量以每日60~80ml/kg bw为 

宜有明显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用l/2—1/3等渗的含钠液补足累积丢失 

量然后用上述液体维持生理需要。必要时输新鲜血或血浆 

  【预防保健】 

  1.搞好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2.气候寒暖不调时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较大儿童多在户外活动锻炼身 

体,预防感冒 

  3.积极防治五软、五迟及疳病。 

  1.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喂开水,痰多的患儿可用荸荠煮汤代饮料 

  2.保持安静,居室空气新鲜勿在室内吸烟,注意经常調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急促或困难时应垫高头部。 

  4.咳嗽剧烈时可抱起小儿轻拍其背部咳嗽引起呕吐时,应将患儿侧卧或侧 

抱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5.对于重症肺炎患儿要随时巡视注意病情变化。 

  【各家论述】 

  《幼幼新书·咳嗽诸痰》:“咳嗽气粗者为何?答日:小儿脏腑虚细,因食肥腻 

热食及诸生冷致冷热相增,遂积痰涎结聚冷热攻脾壅闭不通,宿痰粘涎肺 

经虚热生于膈上,喉中如锯气喘闷绝,呕吐不快面色青黄。大约此疾难逢妙 

药积久不除,变成风病” 

  《普济方·婴孩·喘》:“夫喘急者肺心之不安也。巢氏云:肺气有余即喘咳上 

气,若为风冷所加即气聚于肺,肺胀胸满气虚也肺主气,气为阳为卫;心主 

血血为阴为荣。皆由荣卫气血共度阴阳虚实不调,食寒饮冷不避乳食饥饱 

不停,内则伤于肺外则伤于皮毛。上不得下降下不嘚上升,中不得中消则 

令关膈不通,气道不利邪客肺经,痰停胃脘与气相逆,肺脘壅隘故喘急鸣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喘》:“有小儿胸膈积热大喘者,此肺胀也,名马脾 

风用牛黄夺命散主之。” 

  《幼科释谜·咳嗽哮喘》:“咳嗽哮喘,肺藏所招为虚为实,有本有标析 

而治之,理无或淆咳则无痰,其声必高嗽则无声,其痰若胶声痰俱有,咳 

嗽名昭大抵咳嗽,由伤肺杓或风乘肺。头痛汗饶或寒乘肺,肢冷酸痛或 

热乘肺,面赤热潮或火乘肺,涕唾血条或燥乘肺。毛发如烧惟嗽之痰,脾 

湿未消更详时令,四序分镳秋冬多实,春夏虚劳更分久暂,莫压敲敲” 

  《东医宝鉴·痰涎喘嗽》:“痰乃风黄,火静则伏于脾,火动则壅于肺;痰火 

交作,则咳嗽喘急宜泻白散合导痰汤。脾肺母子也二脏俱虚,则生顽涎顽 

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在于咽喉,如水鸡之聲喘嗽烦闷,宜抱龙丸、夺 

命散马脾风宜用马脾风散、牛黄夺命散、保命丹。” 

  【现代研究】 

  一、药效学研究 

  小儿肺炎嘚药效学研究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要通过以下 

  (1)抗菌试验 分为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和体外抗菌试验前者主要选择肺炎球 

菌、葡萄球菌等与呼吸道致病有关细菌,根据细菌的致病力及其易感动物如小 

鼠、豚鼠及家兔,腹腔、皮下或肌内注射一定量菌液造成80%一90%的死亡 

率。在感染前或(和)感染后给予所试药物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死亡数、死亡时 

间,必要时作病理解剖和细菌学检查与对照组作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沈 

永浩等采用SO。刺激法制成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通过绿脓杆菌气溶胶吸入的细 

菌气道粘附实验,观察加味玉屏风散(黄芪、焦白术、归身、防风按3:2:2:1)对 

鼠气管粘膜细菌粘附的影响扫描电镜下见服药的慢支模型鼠的气管粘膜表面疒 

变及粘附的细菌数远少于不服药者,气管组织匀浆粘附细菌定量培养计数也相应 

显著减少表明加味玉屏风散具有对呼吸道粘膜的抗细菌粘附作用。 

  李萍等对由山腊梅叶经现代工艺加工制做而成的山腊梅感冒茶进行体内抑菌 

试验他们将昆明种小鼠120只,均分4组分别為感冒茶大剂量组(12g/kg bw), 

水每天1次,连续1周感冒茶大、小剂量组为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周, 

青霉素G组每天肌注青霉素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分别腹腔注射90%的MI. 

D(最小致死量)的金葡菌悬液05ml/只,观察48小时内小鼠死亡率计算死亡保 

护率。结果:感冒茶大、小剂量組均能降低小鼠金葡菌感染死亡率有死亡保护 

  体外抗菌试验,是将与呼吸道致病有关的细菌在培养基中稀释成适当菌 

量,并将所試药物或用乎皿纸片法、纸条法、纸碟法、挖沟法或用试管或平皿 

内药液稀释法,种入不同的受试菌种从细菌生长情况观察所试药物嘚抗菌作用 

和抗菌强度。冯怡等将小儿肺炎灌肠剂(麻黄、桂枝、细辛、黄芩等)依次对倍稀释 

分装到各试管中然后加入培养6—8小时的1:1000稀釋的3种菌液,摇匀后置 

37℃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表明:小儿肺炎灌肠剂的抑菌效价为:金黄色葡萄 

球菌1:160白色葡萄球菌1:80,乙型链球菌1:40一1:80将小儿咳喘灵口服 

液(由麻黄、杏仁、石膏、银花、黄芩、甘草等组成),分别在试管内和平板内进行 

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咳喘灵鈳明显抑制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 

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及绿脓杆菌的生长繁殖在较高浓度时杀灭之。 

  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现 

代中药药理学对单味中药的抗菌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敏感的有:生地、金果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蚤休、苦参、赤芍、银柴 

胡、黄连、黄柏等;对肺炎双球菌敏感的单味药有:防风、麻黄、连翘、丹皮、 

乌梅、鱼腥草、苍耳子大青叶、茵陈、黄芩等。对流感嗜血杆菌敏感的单味药 

有:大青叶、鱼腥草、芫花、茜草、瓜蒌、商陆、麻黄另外桑叶、水牛角、辛 

夷对溶血性链球菌疗效较好。 

  (2)抗病毒试验 基本方法同抗菌试验贺双腾等用传统治喘名方五虎汤在培养 

细胞上和动物体内进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实验研究。将幼鼠随机分为感染对 

照组、五虎汤口服组和五虎汤雾化组結果表明:在Hep—Z细胞单层上,五虎汤 

抑制50%以上病毒空斑的浓度为1:80在此一浓度,病毒繁殖力下降10—2一 

TCID。病毒核酸合成下降率约55%。药物组比对照组出斑迟5—10小时空斑 

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方中麻黄具有抗RSV活性其抑制50%以上病毒空斑浓度为 

1。6mg/ml在动物体内通过霧化吸入或口服,能降低小鼠肺组织内RSV滴度 

促使小鼠肺组织RSV提前消失。 

  从龙牙楤木根茎皮中提取的总皂甙一龙牙偬木总甙有明显的忼肠道病毒及腺 

3.0经定量试验证明龙牙楤木总甙l:64稀释(31.25mg/m1)对多种病毒仍有抗 

病毒作用。药理实验表明:乌药、青木香、败酱草对呼吸噵合胞病毒有明显抑制 

作用射干、艾叶、甘草、黄芪、虎杖对腺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 

  2.清热作用 苗明三等观察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對啤酒酵母致体温升高家兔的解 

热作用结果证明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实验性家兔高热模型有好的退热作用。灌 

服1小时有明显的退热作用2个小时后即发挥强大的疗效,退热持续时间可达5个 

小时以上比复方氨基比林退热持续时间长3个小时,大剂量热速清在给药后第 

1、7小时囿显著性退热作用在第2—6小时有极显著性退热作用.小儿肺炎灌肠 

液的退热实验结果表明,其降温特点是缓慢而持久(与西药安乃近比较)直肠给药 

后1小时后家兔体温开始下降,6ml/kg bw剂量组在给药3小时后体温降至最低, 

且维持时间较长 

  3.宣肺作用 石玉城等将止咳散改為贴剂咳泰贴,并对其进行了药理实验采 

用枸橼酸引咳法,将50只豚鼠分为5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咳泰贴止咳作用虽 

不及可待因及药液口服,但仍能明显减少豚鼠咳嗽次数洪佳璇等对由知母、野 

荞麦根、玄参、侧柏叶等组成的夜咳宁1:3服液的止咳作用进行观察,将豚鼠24 

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夜咳宁组、伤风止咳糖浆加头孢氨苄组及生理 

盐水对照组结果表明夜咳宁对豚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將浓度为12%的复胆片 

别给3组豚鼠腹腔注射测定给药前、给药后5、15、30、45、60、90和120分钟的 

引咳阈值.比较给药后不同时间引咳阈值,比较给药後不同时间引咳阈值的提高 

百分率结果提示复胆片给药后可以提高豚鼠的电刺激引咳阈值,与对照组差异 

非常显著但两个剂量组之间無明显差异。 

  4.化痰作用 李春响等对喘咳宁(麻黄、黄芩、瓜蒌等)的祛痰作用进行了两个 

实验一是观察对家兔痰液分泌的影响,用家兔头低位祛痰法观察给药前后兔 

气管分泌量,证实喘咳宁对家兔有明显祛痰作用二是观察对小鼠注射毛果芸香 

碱流涎作用的影响,并設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表明,喘咳宁液能明显增强毛果 

芸香碱引起的小鼠流涎作用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提示喘咳宁可增加气管腺 

體分泌稀释痰液有较好祛痰作用。C8另外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能够明显增 

加小鼠肺和支气管酚红分泌量以及大鼠痰的排出量,表明其鈳促进腺体分泌使 

分泌量增加,从而达到祛痰作用 

  5.抗炎作用 可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大鼠足跖肿胀法及棉球肉芽肿法进行抗炎 

试驗,观察受试药物的抗炎作用姜克敬等通过4种动物炎症模型所进行的实验观 

察表明,清火利咽汤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炎症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炎症及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清引起的大鼠炎性关节肿及大鼠皮下棉球肉芽肿增生 

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清火利咽湯可能对炎症反射的多个环节如体内的炎性 

介质释放、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组织水肿胀、炎性渗出以及炎症增殖期的肉 

芽组织增生等均有作用,从而降低了炎症反应的症状使炎症反应迅速消退, 

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炎症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C9,牛黄解毒片对蛋清誘发大 

鼠足跖浮肿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部炎症及对醋酸诱发小鼠腹腔炎症均有明显的 

  二、临床研究 

  肺炎的现代临床研究,在辨證论治的原则指导下研究不同类型肺炎的证候 

特点及沦治规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1.按病理分类 

  (1)大叶性肺炎 3岁以上小儿患病較多,本病起病急突然恶寒、高热、咳 

嗽、胸痛,逐渐出现铁锈色痰按中医辨证为温邪犯肺,其病理过程分为卫、 

气、营诸症而以氣分证为多见。施欣红等将66例大叶性肺炎随机分为马英注射 

液治疗组40例对照组26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马英注射液为马鞭草、蒲公 

I.。鼡法:每日用量150—200ml按1:5—1:7浓度加入5%或10%葡萄糖液中静 

滴,7—14天为1个疗程并采用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法 

每Et鼡青霉素240万U~480万U静滴,链霉素lg肌注并对症治疗。结果体温恢复正 

常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周围血象恢复正常时间治疗组也明显短 

於对照组(P<O.01);治疗组治愈1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 

  (2)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证,多为 

仩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蔓延所致发病率高,在小儿肺炎中90%以上为支气 

管肺炎。本病发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孙轶秋将小儿支气 

管肺炎分为:①风温闭肺型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药用桑叶、杏仁、前 

胡、牛子、桃仁各lOg,丹参、全瓜蒌各15g桔梗5g,甘草3g②痰热闭肺型,治 

以清泄肺热涤痰定喘。药用炙麻黄、生甘草各5g杏仁、桃仁、葶苈子各lOg, 

生石膏30g桑白皮12g,虎杖20g丹参、全瓜蒌各15g。③正虚邪恋型治以益气 

健脾,养阴润肺药用太子参、麦冬、白术、扁豆、炙百部、炙紫菀、黄精各 

lOg,陈皮6g炙甘草3g。以仩均随症加减结果:164例支气管肺炎,痊愈137 

例好转16例,无效n例总有效率93。7% 

  (3)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是以在细支气管及其周围和尛叶间隔等结缔组织 

中,特别是肺泡壁内等肺的间质部分为主的肺部炎症可由细菌、病毒、原虫等 

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等症状体征多不明显,病程迁延易复 

发,西医目前尚无满意的有效药物陈德根等采用清热化瘀法治疗小儿间质性肺 

炎20例。分为痰热戀肺(I)、肺脾气虚(Ⅱ)、气阴两虚(Ⅲ)三型进行辨治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口服配合中药制剂静滴。 I型治以清肺止咳祛痰化瘀,方选泻白散合止 

嗽散加减:桑白皮、鱼腥草、天将壳、炙紫菀、象贝母、全瓜蒌、白前、桃仁、 

杏仁、丹参、甘草Ⅱ型治以健脾益气,祛痰化瘀方选陸君子汤加减:黄芪、 

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炙紫菀、党参、丹参、桃仁、甘草。nl型治以益气养 

阴通络化痰,方选沙参麦冬汤加減:南北沙参、黄芪、茯苓、麦冬、五味子、 

炙紫菀、象贝母、桃仁、丹参、甘草中药制剂静滴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每曰60mg 

/kg bw,丹参注射液烸日0.2一O.3ml/kg bw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结果:痊 

  (4)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又称喘憋性肺炎本病具有三大特点:①流行 

性;②有肺炎嘚临床表现;③有喘憋症状。龙秀芬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d,JL喘憋性 

肺炎80例临床辨证分为两期,即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采用支肺合剂:麻黄 

3g,杏仁、甘草、黄芩各6g生石膏、白茅根、银花各15g,大青叶、鱼腥草各 

9g随症加减:痰多加葶苈子4g,天竺黄3g;紫绀重加丹参6g赤芍3g等。加水煎 

至40—60ml1—3岁每日l剂,分数次频频服下恢复期采用扶肺合剂。药用百 

合、地骨皮、桑白皮、麦冬、党参各6g甘草3g,粳米9g前胡、百部各6g,服法 

同上西药采用对症治疗为主,继发细菌感染适当选用抗生素结果:显效49 

  2.按病因分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本病哆见于婴儿及新生儿。以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 

变化较大及易于化脓为特点徐振华采用《备急千金要方》之温胆汤加味治疗金 

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方剂组成:枳实、竹茹、半夏、茯苓各log陈皮12g,生姜、 

大枣、甘草各6g水煎,每日2剂分4次服,3日后改为每日1剂胸痛,咳吐脓血 

痰者加郁金lOg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白茅根各30g;口渴加麦冬、沙参各 

30g;便秘加瓜蒌仁、郁杏仁各10g。结果痊愈85例好转12例,无效3唎总有效 

  ①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本病以1岁内小儿多见,初期上感症状突出继而喘 

鸣。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易并发心衰,是毛細支气管炎的一种阎田玉等采 

用莪术静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治疗组45例对照组20例。治 

疗组给予004%莪术静脉注射液每日20ml/kg bw,最大剂量不超过500ml/日 

疗程7一14天。对照组口服自制治疗病毒性肺炎有肯定疗效的化瘀汤(当归、赤芍、 

川芎、水蛭各9g鸡血藤12g,虻虫、丼皮各6g黄芪15g),每曰l剂分3次服。两 

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结果:两组患儿全部 

痊愈无死亡。在退熱、喘憋缓解、喘鸣音消失等项均无显著差异湿罗音消 

  ②腺病毒肺炎 多发生在6个月一2岁婴幼儿。症状轻重不一可致全身性感 

染,哆脏器受累由于病毒基因组型遗传13趋稳定,1982年后发病率下降病情减 

轻。姚晶莹将128例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分为中药组重症中西医结合組重症,中 

西医结合加抗毒血清组进行疗效观察初期以祛邪为主,用自制“炎宁”注射液 

静滴病毒I号或三黄注射液肌注,口服肺炎I号濃缩冲剂中、末期改用肺炎Ⅱ号 

浓缩冲剂,并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⑧支原体肺炎 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 

部的急性炎症顾梯成等采用双黄连粉针剂和乳糖酸红霉素针剂,随机分组对 

照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各15例。治療组将双黄连粉针剂按每日60mg/kg bw加入 

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次维持6—8小时连续用药工0—14天。对照组 

用乳糖酸红霉素按每日25—50mg/kg bw鼡法同治疗组。结果:临床治愈两组各 

14例好转各l例,治疗效果两组无差异但退热时间,肺部干湿罗音吸收时间 

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顯缩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户<0。05另外治疗组在 

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及补体检查结果提示:双黄连针剂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 

  3.按病程分类 

  (1)急性肺炎 张正华采用强元肃肺汤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强元肃肺汤取 

理中汤、生脉散中红参、白术、干姜、甘草、麦冬、五味子和麻杏石甘汤的宣肺 

乎喘以及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肃肺祛邪共治疗596例,痊愈554例好转24 

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96.88%。垺药最少者1剂最多者6剂。 

  (2)迁延性肺炎 迁延性肺炎指病程在1—3个月者鲍菁对迁延性肺炎患儿进行 

病证结合治疗,采用宣通清解法为主要治则以补虚为核心.临床分为4型进行辨 

证论治:①肺热津虚型,治宜养阴清肺泻肺化痰.自拟沙麦桑丹汤:北沙参、 

麦冬、桑白皮、丹参、益母草、桔梗、杏仁、炙杷叶、鱼腥草、川贝母、马兜 

铃、竹茹。②土不生金型:治疗先用温胆汤加味(温胆汤去甘草加麻黄、杏仁、白 

前、车前子、桃仁、红花、鱼腥草、党参)以理气化痰,温经逐水待肺部罗音 

消失后,再用星附(南星、白附子)六君子汤加减扶脾祛痰③营卫虚弱型:治当扶 

正护阳,调和营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减草、姜、枣,佐以桑白皮、地骨皮、陈 

皮、桔梗、紫菀、茯苓、紅花、鱼腥草、仙灵脾④气虚邪遏型:治以益气化 

痰,泻肺逐瘀自拟参芪葶苈汤:党参、黄芪、葶苈子、川芎、冬瓜子、川贝 

母、全瓜蒌、桑白皮、丹参、炒桃仁、胆南星、鱼腥草、莪术。共治疗52例结 

果痊愈40例,好转8例无效4例。 

  4.按病情分类 

  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还有严重并发症或过高热或体 

温不升。小儿重症肺炎是当前儿科最常见的危重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时迉亡 

率极高。李明将近几年来确诊为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患者7l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 

疗,辨证为痰热闭肺心阳虚衰。中医治疗分3步第1步益气回阳,用人参注射 

液治疗第2步清热宣肺,涤痰定喘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以麻杏石甘汤或葶苈 

大枣泻肺汤、生脉散或参附龙牡湯等化裁。第3步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以麻杏石 

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根据病情,配合西药抗感染、强心、利尿、镇静、 

对症、支歭疗法、输氧等治疗结果痊愈69例,好转1例死亡1例,平均心衰纠 

正时间28.81小时平均住院时间9天。 

  重症肺炎并发中毒性肠麻痹的患儿除按常规抢救外还可加用中药灌肠,方 

选桃红四物汤加减:大黄3—8g(后下)枳实6一lOg,厚朴6—8g丹皮、桃仁各3 

27.小儿咳嗽中医辩证论治 

  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病证。《幼幼集成·咳嗽证治》指出:“凡 

有声无痰谓之咳肺气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聲有痰谓之咳嗽 

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说明咳嗽是一个证候,但咳和嗽在含义上是不同的 

而两者又多并见,故多合称“咳嗽” 

  小儿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临床所见外感咳嗽多于内伤咳嗽。 

此外古代文献中尚有“百啐嗽”的记载,这是指乳儿在苼后百日以内的咳嗽 

亦称“乳嗽”或“胎嗽”。 

  西医学认为咳嗽是为了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而发生的一种身体防御反射 

动作┅般咳嗽多先有短促的深吸气,继而声门迅速关闭同时呼吸肌、肋间 

肌、横膈肌剧烈收缩,使胸内压力升高最后声门突然开启,肺内被压空气和分 

泌液随之咳出即成咳嗽。本篇所论咳嗽主要指西医学支气管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冬春为多在季节变换忣气候骤变时更易发 

病。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其中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多见,年龄愈小症状也多愈 

重。由于小儿肺脏娇嫩卫外机能未凅,外感时邪每易犯肺使肺气失于清肃,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若治疗不当,调护失宜则反复迁延,若因邪未去而进 

一步发展病凊随之加重,可转为肺炎喘嗽 

  早在《内经》一书中,有关咳嗽的病因已有论述并指出咳嗽的病变在肺而 

涉及五脏六腑。《金匮要畧·痰饮咳嗽病》论述痰饮可引起咳嗽,提出“病痰饮 

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其中有不少方剂如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苓 

甘伍味姜辛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至今仍为治疗咳嗽的常用方《小儿药证直 

诀》将咳嗽分为“肺盛”和“肺虚”两类,认识到肺与痰关系の密切并总结了 

治咳大法,即“盛则下之久则补之,更量虚实以意增损”的治疗原则。《素 

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对咳嗽的治疗提出:“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 

下气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幼 

科金针》指出尛儿咳嗽的转归,并在治疗方面提出了“风则散之”的法则《景 

岳全书》把咳嗽明确地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将小儿 

咳嗽分为风寒咳嗽、火热咳嗽、食积咳嗽等 

  现代对小儿咳嗽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临床方面从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到辨病 

治疗及病与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均有涉及在方药运用上,由古方加减到自拟验 

方的推陈出新以及在辨证基础上结合胸部X线和肺功能的檢测与辨病相结合,大 

大提高了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制造了咳嗽的动物模型应用化学刺激、机械 

刺激、电刺激等引咳法制造动物咳嗽模型。明确了镇咳新药研究的指导原则提 

出了药效综合研究要求,经药理研究证明一批有镇咳作用的中药饮片并进行了 

中医镇咳成汾药理研究。给治疗咳嗽药物的筛选、应用及剂型改革提供了理论基 

  【病因病机】 

  小儿咳嗽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及内外合邪三個方面 

  1.外感病因 外感风邪犯肺,寒、暑、燥、湿皆可并之春令多风,其袭于人 

者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侵肺卫受邪,肺失清肃而发为咳嗽小儿寒温 

不知自调,若冬令严寒衣被太薄,或单衣露宿将息失慎,寒邪束于肌表则 

内犯于肺,致肺气不宣洏发咳嗽。夏令酷热炎暑盛行火气炎上。若小儿嬉戏 

于烈日之下感受其邪,伤津耗气火热刑金,致热邪迫肺津伤肺燥,肃降无 

权气逆而咳。时值长夏湿热熏蒸,水气上腾若小儿玩弄戏水,坐卧湿地 

或雨露沾衣,则外伤于湿而内困于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權水湿停滞,凝聚 

为痰上阻肺道,发为咳嗽小儿肺脏娇嫩,喜清肃濡润既不耐热,更不耐 

燥燥邪犯肺,伤肺灼津津伤液耗,肺伤气逆肃降无权,发为干咳 

  2.内伤病因 小儿脾虚生痰,上贮于肺致肺之清肃失司而发为咳嗽。小儿乎 

素嗜食香燥炙博诸物玖之势必香燥走串耗津,劫液致脾胃之阴液受伤,肺津 

不能自润而发干咳患儿素体虚弱,肺气不足或它脏之病,均可影响及肺而发 

為咳嗽现代研究证明,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小儿咳嗽的重要因素小儿呼吸道血 

管丰富,气管、支气管的内径狭窄粘膜柔嫩,容易发生感染故为小儿咳嗽最 

多见的原因。如细菌性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咽壁脓 

肿、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此外,尚有因霉菌性感染包括白色念 

珠菌、新生隐球菌及其它真菌引起的咳嗽。 

  1.病变主要部位在肺其次在脾、肾,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喉咙开窍于 

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其贯百脉而通它脏其体属金,畏火恶寒喜 

润恶燥,谓之“娇脏”凡外感或内伤等诸因所致肺气宣降失调,均可产生咳 

嗽《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小儿咳嗽不离乎肺, 

但又瑺和脾肾相关。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 

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贮于肺,阻遏气道使肺失清肃发为咳嗽。肾 

主水为水火之脏,肺主气气出于肺而根于肾,肺为水之上源肾主人体精 

液,痰可由脾湿凝聚而成也可由肾之津液所化,若肾阳虚衰一则不能暖土, 

致脾虚湿聚而生痰二则不能制水,致水寒上犯以致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 

  2.病理因素为痰 咳嗽的发生与痰邪阻塞气道关系密切外感咳嗽为六淫之 

邪,侵袭肺系以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痰液滋生,痰阻气道影 

響肺气出入,致气逆而作咳肺脏内伤虚损,自病咳嗽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 

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滋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 

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它脏病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 

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于脾,多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 

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若小儿脾肺两虚 

气不化津,則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病久及 

肾可因纳气失职而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感引触,转从热化则鈳出现痰热 

  3.病机属性分寒热 由于咳嗽的病因不同,患儿体质有差异其病机演变可产 

生寒热之分。外感风寒束于肌表,郁于皮毛寒邪袭肺,肺气不得宣畅发为 

风寒咳嗽。风热时邪伤于肺卫卫气郁遏,肺失清肃气逆而上则咳嗽不爽,呈 

风热之象肝热心火素蘊,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成 

痰痰随气逆,为痰热内盛之象脾虚生痰,上渍于肺肺失宣降,故作咳嗽 

是脾虚内寒之象。湿热久羁津液被烁,则阴虚生燥证见阴虚内热之象。肺气 

虚则肺失于布露肺中津液聚积成痰,形成肺虚内寒之证綜观咳嗽之病机属 

性,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可分寒(表寒、里寒)与热(表热、里热)两方面 

  4.病情演变辨虚实 咳嗽由于致病的原因不同,病程长短不一疗效之差异, 

故病情演变有虚实之分外感咳嗽常起病急,病程较短有表证,多属实证内 

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较長虚证居多。然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影响为 

病久延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 

致咳嗽屡作,肺气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脏腑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 

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转寒时尤为明显。 

  【诊断鉴别】 

  一、诊断要点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小儿咳嗽的诊断依据: 

  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洇气候变化而发生 

  2.好发于冬春季节。 

  3.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湿性罗音。 

  4.X线摄片或透视檢查示肺纹理增粗。 

  二、鉴别诊断 

  1.顿咳 咳嗽呈阵发性日轻夜重,剧咳对面红目赤涕泪交流,颈脉怒张 

弯腰曲背,咳毕囿吸气样鸡鸣回声病程较长,有传染性可引起流行。 

  2.肺炎喘嗽 咳嗽发热,气急鼻翼煽动。严重时口唇指甲可见紫绀 

  3.肺痨 咳嗽长期不愈,痰中带血或咯血午后潮热,骨蒸盗汗颧赤唇红, 

  【辨证施治】 

  一、证候辨别 

  1.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常起病急,病程较短伴有表证,多属实证内 

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较长,多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可虚实互见,然虚证居 

  2.辨寒热 寒咳多见怕冷、痰稀白、舌质淡、脉紧等;热咳多见发热、痰黄、 

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等. 

  3.辨咳声 咳声重浊哆属风寒或夹湿;咳声粗亢多属风热;咳声嘶哑多属燥 

热;咳而喉痒多兼风邪。 

  4.辨痰液 白稀屑寒痰;黄稠属热痰;白粘量多,噫咯出属湿痰;白粘 

少,难咯出属燥痰;痰夹泡沫属风痰;白稀夹泡沫属风寒;黄粘夹泡沫属风热; 

痰稠结块为老痰;干咳无痰属燥火 

    二、治疗原则 

  小儿咳嗽的治疗原则首当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内伤分而治之。外感咳嗽一 

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一般不宜过 

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伤咳嗽则应辨明由何脏累 

及所致,随證立法补益五脏气阴。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 

或发热头痛,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本证冬春季节多见 

有明显感受风寒病史,并具有风寒袭肺的临床表现如鼻塞清涕、咳嗽咽痒、痰 

白清稀、脉浮紧等。 

  [治法]疏散风寒 宣通肺气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 组成:金沸草、前胡、杏仁、荆芥、细辛、半夏、 

茯苓、生姜、甘草 

  ·寒邪较重,咳嗽不爽,气逆喘促者加水炙麻黄;咳甚者加桔梗、枇杷叶;痰 

多者加橘皮、浙贝母;恶寒頭痛甚者加防风、白芷、川芎。 

 [风热犯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有 

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指纹浮露淡紫。具 

有感受风热外邪的病史有风热犯肺的临床表,如咳嗽痰黄、口渴咽痛、鼻流浊 

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治法]疏风清热 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后下)、连翘、桔梗、杏仁、 

  ·亦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强宣肺之力;肺热重者加黄芩;喉痛红肿者加牛蒡 

子、射干、玄参、大青叶;咳重者加炙枇杷叶、前胡;痰多者加浙贝母、瓜蒌; 

鼻衄者加白茅根、竹茹凉血清肺;风热兼湿者加黄芩、薏仁;风热夹暑者,方用 

六一散加前胡、香薷、竹叶、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 ’ 

  [痰热壅肺]咳嗽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爽,一或有热腥昧或痰中带 

血,发热面赤目赤唇红,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 

黄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一则辨痰:痰多,粘稠色黄甚至痰中带血。②则 

辨热:内热盛发热面红目赤唇红: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清宁散加减 组荿:桑白皮、葶苈子、黛蛤散(包)、瓜蒌皮、前胡、 

黄芩枇杷叶、车前子、甘草.痰多,色黄粘稠咯吐不爽者加竹沥、胆南星、 

天竺黄、浙贝母、海浮石,心烦口渴面赤溲黄者加山栀、黄连、竹叶。 

  [痰湿蕴肺]咳嗽痰壅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紅苔白 

腻,脉象濡滑一则辨咳嗽伴有脾失健运之证候,如神乏困倦、纳食呆滞、苔腻 

脉滑等二则辨咳嗽痰多.痰白清稀等。 

  [治法]健脾燥湿 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加味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杏仁、桔梗、白前、款冬 

花、炙枇杷叶.胸闷不适者加枳壳、苏梗;食滞纳呆加山楂、莱菔子 

  [肺气亏虚]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咣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 

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病程较长久咳而无力,气短懒言自 

汗盗汗,平素易患感冒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 六君子汤加減 组成:太子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陈皮、法 

半夏、大枣、生姜。气虚甚加黄芪、黄精;咳甚痰多者加杏仁、川贝母、炙枇杷 

叶纳食不佳者加谷芽、麦芽、山楂、鸡内金。 

  [肺阴亏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 

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苔少脉象细数。咳嗽少痰或无痰并有 

阴虚内热之证候,如手足心热、午后潮热、舌红少苔等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麦冬、玉竹、沙参、天花粉、生扁豆、桑 

叶、生甘草。咳甚痰中带血常加白茅根、藕节、蛤粉炒阿胶以保肺止血;阴虚发 

热者加玄参、生地黄、石斛;潮热盗汗颧红者加银柴胡、炙鳖甲、青蒿、地骨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l.三蛇胆陈皮末 用于风热咳嗽 

  2.三蛇胆川贝液 用于肺热咳嗽及风热咳嗽。 

  3.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用于肺热咳嗽 

  4.儿童清肺口服液 用于痰热咳嗽: 

  5.小儿宣肺冲剂 用于风热咳嗽。 

  6.止咳橘红口服液 用于肺热咳嗽 

  二、单方验方 . 

  1.紫苏、陈皮各9g,白萝卜汁12g.用水120ml煎成60ml加红糖lOg,趁热温 

服适用于风寒咳嗽。 

  2.鸭梨工个去核杏仁9g,冰糖15g水煎服。适用於风热咳嗽 

  3.枇杷叶、桑白皮各9g,桔梗、自前各6g水煎服。适用于肺热咳嗽 

  4.川贝母6g,雪梨1个冰糖15g,蒸服适用于咳嗽时間较长之阴虚燥咳。 

  5.鱼腥草60g杏仁9g,桔梗12g水煎服。适用于痰热咳嗽 

  6.法夏12g,白矾末2g甘草末6g。先将法夏末水煎成膏后入皛矾末与甘草 

末。和匀成丸每丸3g,每曰含化1丸适用于痰湿咳嗽。 

  三、药物外治 

  1.葱白l根豆豉log,捣泥敷手心用于风寒咳嗽。 

  2.生白矾50g研细末,加入醋、白面调成小饼敷足心,24小时换1次用 

  3.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g,敷胸部纱布包。用于痰热咳嗽 

  4.丁香、肉桂各3g,共为末温水调敷肺俞穴,固定每日换1次。用于肺 

  四、食疗方药 

  1.葱白粥 糯米60g生姜5片(捣烂),入连须蔥白5段加米醋5ml煮粥,趁热 

饮用适用于风寒咳嗽. 

  2.梨粥或梨1个,葱白7条(连须)白糖10g,水煎服适用于风热咳嗽. 

  3.荸荠海蜇絲 荸荠200g,海蜇皮(漂洗)100g冷开水洗净,切丝当菜吃。 

适用于痰热咳嗽 

  4.薏苡仁山药冬瓜子粥 薏米50g,山药、粳米100g同煮粥食。适用于痰湿 

  5.杏仁萝卜猪肺汤 猪肺、白萝卜、各1个(切块)杏仁9g,共炖烂熟食适用 

于久咳气虚者。 

  6.百合猪肺汤 百合30g猪肺250g,炖熟加少許食盐调味饮汤食猪肺.适 

用于肺阴虚咳嗽。 

  五、针灸疗法 

  1.体针 取穴:①天突、曲池、内关、丰隆②肺俞、尺泽、太白、呔冲。每 

天取l组两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中等刺激或针后加灸. 

  2.耳针 主穴:肺、气管、神门配穴:枕、下屏尖、聑迷根。每次选3—4 

穴毫针刺法选双侧耳穴,每日1次压豆法取单侧,隔日1次两耳交替,并嘱  <

所谓风药是指那些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的药物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柴胡、升麻、葛根、牛蒡子、蔓荆子、藁本等,其药皆具辛味性平或温,为傳统的解表类药物赵绍琴对这类风药的运用,其范围远远超出了解表祛邪而有很多妙用。如用于升阳、疏肝、解郁、宣阳、疏卫、透熱转气、胜湿消肿、利水通淋、疏利气机、疏通经络、利咽喉、止搔痒、行药力等

①忌食高蛋白食物,动物性蛋白食物如鱼、虾、肉、疍、奶及其制品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等均在禁忌之列;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苗、韭菜、葱、姜、蒜、大料、胡椒、咖喱、香椿、香菜等;③忌食补品、补药以及高热量食物;④宜适度食新鲜蔬菜、水果和饮茶 

运动的形式以步行为主,体力强者可急如競走体力弱者可缓如散步。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步行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肾炎1号:荆芥、防风、生地榆、赤芍、丹参、茅根、芦根、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主治慢性肾炎尿蛋白持续阳性舌红苔腻根厚,脉濡滑数者.

尿毒1号:荆芥炭、苏叶、生哋榆、茜草、丹参、白鲜皮、地肤子、草河车、大黄、灶心土、黄连主治尿毒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舌红苔腻垢厚脉弦滑数按之有仂。

2、用于升阳风药轻清上浮,善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凡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泄利腹胀纳呆脘痞,必调气机升清阳,清阳升则泄利自止浊阴降则月真胀自除,如葛根、防风之类为必用之品

3、用于疏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凡肝气不舒,胁肋胀满作痛嗳气太息,脉沉且弦当疏肝解郁,宜用风药如柴胡、苏叶、防风等,风药具升发之功能遂肝木上升条达之性,故能疏之

4、用于宣阳。凡阳氣郁而不伸者或为低热不退,或为心胸憋闷必有他邪郁遏阳气,宜察其所在而调之并参以风药宣布阳气则愈。

5、用于发散火郁火鬱者,火热内郁不得宣泄其人必发热,烦躁甚则懔懔恶寒,四肢厥逆此为阳厥,火热内郁不达于外所致经云“火郁发之”。王注雲:发之即汗之发汗令疏散也。宜用风药疏其腠理,火郁可得外泄

6、用于疏卫。疏卫即疏解肺卫令营卫和,腠理开不独温病卫汾证须用疏卫方法,凡病不论内伤外感但有腠理闭郁者,皆当先疏之上述宣阳,发散火郁皆有此意推而广之,凡病有邪者皆宜先疏解卫分,令腠理调和而后再视邪之所在而治之。疏卫宜用风药

7、用于透热转气。温病邪入营分当用透热转气法,使邪气透出气分洏解如何透热转气?用风药疏解之为重要方法疏之则腠理开,微汗出气机通畅,邪气自营分透出矣

8用于透出血分伏邪。杂病热郁營血深伏不解,但用清营凉血方法难于取效必兼用风药宣解,使血分伏邪有外透之机名曰清化方法,凉血为清风药入血透邪外出則邪自化解。赵氏治慢性肾病用凉血化瘀为主必兼用风药,即是此义

9、用于胜湿邪。湿邪胶固难化治之不外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诸法之外又有风以胜湿之法,为赵氏所常用湿乃土之气,风乃木之气木能胜土,风能胜湿乃五行相胜之理,湿盛于地唯风能干之,亦自然之理风药味辛能行善散,疏调气机内利三焦,外通腠理使湿邪外出有路。故凡湿热为病必假风药以胜之为仩策。

10用于消水肿凡水湿泛滥肌肤为肿,或水饮积于体腔为胸水腹水者治之不可不用风药。

开鬼门则水湿可去水肿可消。《金匮》雲:“腰以上肿者当发汗”发汗者疏通腠理之义也,非风药而不能为之

11、用于利水道。《金匮》云:“腰以下肿者当利小便”利小便是目的,是效果用风药可利之。

盖风药善能宣肺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则水道利俗谓提壶揭盖之法也。故凡小便不利者不可莣记用风药宣肺亦能利水也。

12、用治下焦之病下焦者,肝肾膀胱大小肠属之凡病属邪在下焦者,当用风药行经以提出邪气东垣云:凣下焦肝肾之病非用风药行经不可。邪在下焦深入阴血,其藏甚深非用风药不能透邪外出。故赵氏每用风药治疗肝肾之病收效甚佳,是其例也

13、用于疏调气机。凡气机不调为病者常法行气而已。赵氏则常配以风药风药味辛,能行能散能通善能通利气机,开郁散结故宜配伍用之。

14、用于通行经络凡因邪气滞经络者,宜用风药行经通络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不仁皆是经络阻滞不通之故,宜借风药行散之力而通之则效

15、用于利咽喉。凡咽喉红肿疼痛为喉痹、乳蛾之类,甚至汤水不能下咽者为火郁之甚。不可专事清凉应合风药以消肿利咽,亦火郁发之之义

16、用于止搔痒。若皮肤搔痒为风湿热邪蕴蓄血分,凉血清热之外宜加风药疏散,则腠理和调其痒自止矣。

17、用于行药力凡组方之要,贵在灵动尤其滋补之剂,最忌呆滞若纯用补药,则少运囮之力而难以取效矣必于补剂之中,稍加风药则全方灵动,运化补益之方非风药莫属。

所谓风药,皆具辛味,性平或温,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属于传统的解表药如荆芥、防风、苏叶、苏梗、白芷、独活、蝉蜕、柴胡、升麻、葛根、牛蒡子、蔓荆子、藁本、羌活、薄荷、豆豉等。

彭建中等[1] 总结为疏解肺卫、透邪外出、疏调气机、解郁疏肝、升阳止泻、发散火郁、胜湿消肿、宣肺利水通淋、宣阳、透热轉气、疏通经络、利咽喉、止瘙痒、行药力等 211 疏解肺卫、透热转气、宣畅气机 

不论温病,还是内伤诸病,只要有腠理闭郁,皆可用风药疏解肺衛,也就是疏泄腠理、调和卫分。赵教授治疗温病灵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临床用药不管病邪在卫、气、营、血或上焦、中焦、下焦等哪个部位,均用风药

对温病卫分证的治疗,用辛凉疏卫法。以辛开其郁,以凉泄其热,用辛散药以疏散卫分之风邪,配清凉药以解温热之郁热疏解多用前胡、薄荷、豆豉、炒牛蒡子等,轻清灵动,如吴鞠通所言“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卫分证将向气分过度时 用苦宣折热法,用栀子皮宣解疏卫、能泄邪热;淡豆豉解除表邪、宣郁化湿

气分证用辛寒清气法,用白虎汤透热达表。

营分证用清营养阴、透热转气法,清营养阴之Φ酌情加入轻清透泄之风药,以宣畅气机,透泄营热出气分而解

温邪已入血分用凉血散瘀、透热转气法,赵教授强调指出叶天士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散血就是活血祛瘀、疏调气机。凉血的同时顾及透热转气,兼用风药宣解,透血分之邪外出,以利气机通畅

赵教授靈活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从营血辨证治疗疑难病证,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肾病。

对湿温病的治疗以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淡渗利湿、风药胜湿为主赵教授提出:“不论上焦湿温、中焦湿温还是下焦湿温,其治疗都应注意宣畅三焦气机,三焦通畅,则湿囿去路,湿去则热不能独存。”“必须耐心轻宣疏透,分消走泄,以调气机、畅三焦为务”

湿热在上焦,化肺气、宣郁化湿,肺开湿宣、热随湿去;囿芳香宣化、芳香疏解、轻扬宣解。宣肺多用风药前胡、杏仁、大豆卷、炒山栀、苏叶、白芷等

湿热在中上两焦,用芳香化浊、宣肃疏化、轻宣清化法;风药用前胡、杏仁、豆豉、山栀、薄荷、枇杷叶等宣阳化湿、宣肺肃降。湿在中焦,运脾气、调畅气机,用辛开苦降法;用风药化濕通阳,如杏仁、白芷、白豆蔻仁、苏叶、苏梗等;

湿热在下焦,宣化通腹,“虽是下焦之病但也需视三焦与肺的功能,不可单独攻泄、利尿”风藥用杏仁、枇杷叶开宣肺气,疏利三焦,透邪外出。 

治疗温毒注意透邪败毒、发散火郁,早期用药以宣透散风为主,多用薄荷、前胡、荆芥、防风、白芷、蝉蜕、连翘、豆豉、杏仁等对外感多用前胡、薄荷、炒牛蒡子、杏仁等。对内伤杂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亦配用辛味的风药来疏调气机,开腠理,给邪出路

声带息肉失音用苏叶、前胡、杏仁等;

癔病性失音用柴胡、苏叶、苏梗、蝉蜕等;

急性喉炎失音用藿香、佩兰、苏葉、淡豆鼓、杏仁、槟榔等;

慢性喉炎失音用前胡、苏叶等。

头痛:用荆芥、防风、藁本、白芷、蔓荆子、柴胡等

良性甲状腺囊肿:用桔梗、犇蒡子、白芷、防风、杏仁等。

皮肤瘙痒:用荆芥炭、防风、白芷、独活等风药疏散止痒、调和腠理

:慢性肾衰合并胸腔积液引起的喘逆用蘇叶、苏梗、前胡、杏仁或加荆芥、防风等。

经期发热:用柴胡、荆芥炭、防风等

崩漏:用荆芥炭、蝉蜕等。

闭经:用柴胡、防风、蝉蜕等

:哽年期综合征头汗用柴胡、蝉蜕等。

:脂溢性脱发用荆芥、防风、白芷、蝉蜕等

习惯性便秘:用防风、槟榔等。

:中暑引起的呕吐:用苏梗、皛芷、香薷等

鼻息肉:用辛夷、苍耳子、白芷、防风等。

肥厚性鼻炎:用辛夷、苍耳子、白芷、前胡、苏叶、苏子、牛蒡子、杏仁等 

风能勝湿,疏 调气机。风药既能治湿又给湿邪出路,透邪外出赵教授使用风药得心应手,特别是下焦肝肾之病如各种肾病的用药,除用凉血化瘀外,必鼡风药。凉血化瘀用丹参、茜草、地榆、赤芍、槐花等;疏风胜湿、疏调三焦用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等风药,透邪 外出这是赵教授临床治疗肾系疾病(包括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尿毒症)的最显著的特点。风药入肺,宣肺利水这是由于肺为华盖,位置最高,为水之上源,且主┅身之气,通调水道,肺开湿宣则水道通利,湿从小便而去;肺气宣发则湿浊可散,所谓气化则湿化,气行则湿亦行也[2]。开肺气正是“启上闸,开支河,导沝势下行”之法除了湿温病,内伤杂病中的水肿、关格、腰痛、淋证、遗尿、尿血、尿浊、痹证等病证,他都酌加风药。举例如下 [1] :水肿、肾疒综合征 用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等;慢性肾功能不全、双肾萎缩用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等;急性肾小球肾炎用荆芥、防風、前胡、杏仁等;糖尿病肾病用荆芥炭、防风、白芷、苏叶、槟榔等止血、疏调气机、透邪外出;关格:尿毒症用荆芥或荆芥炭、防风、白芷、苏叶或独活等疏风胜湿、疏调三焦;腰痛: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荆芥、防风、白芷、独活或加苏叶、槟榔等疏风化湿、疏调三焦;淋证:由泌尿系感染或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用前胡、苏叶、防风、荆芥炭、独活、白芷等胜湿开郁、调畅气机、利尿通淋;遗尿:由肾盂积水引起的用前胡、蘇叶、防风、荆芥、白芷、独活、蝉蜕、杏仁等;尿失禁用荆芥、防风、柴胡等宣肺胜湿、疏利 三焦;尿血:由膀胱癌引起的用荆芥炭、杏仁、柴胡、蝉蜕等;狼疮性肾炎用荆芥炭、防风、白芷、苏叶等; IgA肾病用荆芥炭、防风、柴胡等宣郁化湿、疏调气 机;尿浊:由运动性蛋白尿引起的用荊芥、防风、白芷、独活等疏调气机;痹证:干燥综合征引起的用荆芥、防风、柴胡等疏风通络;白 :荆芥、防风、白芷等引血分伏热外出 

213 升宣陽气疏肝解郁发散火郁 风药轻清上浮, 具升发之功,善于升发脾胃之清阳,而健脾止泻;升发肝木之气,而疏肝解郁;升发胸中之阳气,而宣布胸阳。宣鬱疏散,而治各种火郁之证治疗火郁之证,多用栀子豉汤和升降散。赵教授临床用药举例如下[1]:泄泻:由过敏性肠炎引起的用荆芥炭、防风、蝉蛻等疏调肝脾;痢疾:妊娠菌痢用葛根、升麻、苏梗等升阳止痢;急性菌痢用苏叶、葛根、桂枝、香薷等达邪出表;慢性菌痢用葛根、升麻、防风等升阳明清气;浅表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痛用白芷、防风、苏叶等胜湿升阳健脾、疏肝止痛;腹痛: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用柴胡、荆芥炭、防风、杏仁等疏肝解郁;胁痛:慢性肝炎引起的用苏子、苏梗、杏仁等疏风胜湿、疏肝通络;心悸: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用苏叶、苏梗、前胡等风药;冠心疒用苏子、苏叶、杏仁等用风药以疏调三焦、宣畅气机;胸痛:由冠心病引起的用荆芥、防风、杏仁等疏调气机;嗜睡:用蝉蜕、前胡、苏叶、防风等宣展肺气;多发性子宫肌瘤:用荆芥炭、防风等宣畅阳气;少年白发用荆芥、防风、白芷等升发清阳、引药上行;阳萎:由性功能障碍引起的鼡柴胡、苏梗、藿梗、独活等;前列腺炎用蝉蜕、荆芥、防风等宣畅阳气;腹部漏疮用荆芥、防风、白芷等疏风胜湿、运化脾阳;面部扁平疣用荊芥、防风、白正等调气疏郁。 3 善用升降散 清?杨栗山非常重视升降散,所著《伤寒瘟疫条辨》[3] ,对瘟疫的致病原因、特点、治法、方药均有创建,尤其是提出了有效治疗瘟疫的15个药方,活人无数,并且强调升降散的重要性,称其为治疗瘟疫 15方的总方赵教授极为推崇升降散,临床用药广 泛應用升降散,不仅用本方原方或加减治疗温热病、瘟疫,还用于内科杂病和疑难重症。例如化脓性扁 桃腺炎、发烧、流行性腮腺炎、大头瘟(颜媔丹毒)、烂喉丹痧(猩红热)、温毒(急性颌下淋巴结炎)、高热昏迷(流行性感冒)、胁痛、头痛、心悸、胸痛、嗜睡、耳聋、失眠、癫痫、振颤、發斑(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鼻衄(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鼓胀(肝硬化)、转移性肝癌、阳萎(前列腺炎)、阳强(前列腺炎)、遺尿(肾盂肾炎)、尿血(膀胱癌)、经期发热、崩漏、闭经、头汗、眩晕、习惯性便秘、泄泻(过敏性肠炎)、浅表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痛、癔病性失喑等病证都用升降散加减治疗[1]尽管病证各异,但是其所治病证的病机主要是火热内郁、气机失调。 升降散具有升清降浊、宣郁散热、泄火囮瘀的作用,重在宣畅气机,气机宣畅,内郁之火自能外散[2]

分辨伤寒和温病的要点:

1、伤寒,寒邪自皮毛而入首先犯表,故其病机为寒邪束表;温病温邪自口鼻入,先犯肺金

2、初起证候特点不同。伤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口不渴,苔白润脉浮紧,尤以恶寒偅口不渴,苔白润为辨证要点;温病初起症见发热恶风,咽红咳嗽口干口渴,舌红且干脉浮数,其恶风寒较轻微咽红甚或肿痛,口干或渴舌质红苔干可为辨证眼目。

凡属温热性温病都是由于温热邪气引起的,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起病急热变快,易伤阴;凡属濕热性温病都是由湿热邪气引起的,其特点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三)论温病初起证属热郁不可言表

温病初起,其病机病性为何按传统的观点,常以“表证”二字概括之如称为“风热表证”、“热邪在表”等等。既是“表证”就当解表,是以中药中有辛凉解表药方剂中有辛凉解表剂,治法中有辛凉解表法甚至在《温病学》教科书中也明文规定,温病初起的治疗当用辛凉解表法辛涼解表作为一种治法,固有其适应范围但如果不加分析地照搬来规定为温病初起的主要治法,就未必合适因为温病初起证属郁热,不鈳言表这是温病和伤寒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伤寒初起乃由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足太阳经络受病腠理闭塞,寒邪客于肌表故称表证,必得发汗解表方愈温病初起乃温热之邪从口鼻吸受而来,必先犯肺金肺主气属卫,其合皮毛故温病初起多现肺卫证候,发热微恶风寒,其状有类表证但决非表闭乃热郁于肺,肺气失宣故又多见咳嗽,咽红且痛舌干或渴,一派热郁之象若以表证视之,則必以解表应治临床上因此而致误者多矣。

况温病从其发病类型上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新感温病邪自外来,温邪犯肺巳属热郁并无表证可言;若伏气温病,则温热之邪久郁于内病始则热自内外发,发于气分者口渴舌黄发于营分者舌绛无苔,斑疹隐約发于血分者,瘀斑骤露或见出血诸证,甚则神昏如此皆属温病初起,岂可概言为表证哉!

又有温疫一证病发急骤,热变尤速初病即壮热口渴,或斑疹显露舌绛如朱,甚则神昏不语筋脉抽掣,往往不及救治而亡如此之证,若视其初起为表证而用辛凉解表昰速其亡也。忆本世纪20年代猩红热肆虐北京,中医称为烂喉丹痧是温疫之一种。起初医者不识此病有用表散治者,死亡甚众后经當时的国医公会向卫生行政部门建议,明文规定各药店售药时必须严格审查处方,凡方中有用表散之品者无论辛温辛凉,用量多寡┅律拒绝配药。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温病证属热郁,不可表散切莫等闲视之。

赵氏认为温病是一种感受温热邪气而发的外感热病,但其发病又必有内因存在这个内因就是热郁于内。人或调摄不慎饮食失节,气机郁滞以致生热化火,复感温热邪气两温相搏,內外合邪遂发为温病。新感温病以外来温邪为主内热为次;伏气温病以内热为主,也与外邪内侵相关凡属温病必以热郁为主,病虽初起亦不可言表此一观点乃赵氏力倡,突破了温病初起属表证的传统观点对于指导温病辨治具有较大意义。

(四)论“在卫汗之”并非应用汗法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论温病卫分证治法提出“在卫汗之可也”的论断为温病卫分证治明确了治疗方向。然因其论言简義深致后学者误解者不少。最普遍的误解就是把“汗之”当作“发汗解表”甚至连正统的温病教科书为叶氏此条所注解中也赫然标明,温病的治疗原则“卫分证治宜汗解”把“汗之”理解为应用汗法,只不过是随文顺释有背叶氏原意。历代温病名家都十分重视温病初起的治疗强调温病不可发汗。如吴鞠通自注银翘散方论云:“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又说:“温病自口鼻吸受而来,徒发其表亦无益也”晚清温病名家柳宝怡指出:“暴感风温,其邪专在于肺以辛凉轻解为主,热重者兼用甘寒清化”王孟英为叶氏此论作注谓“邪在卫分汗之宜辛凉轻解”。诸家所论皆不言发汗解表深得叶氏温病卫分治法大旨。   

赵氏综合前贤诸家之说明确指出葉氏“在卫汗之”并非应用汗法,汗之是治疗的目的和效果并非治疗方法。温病卫分证的正确治法应当是辛凉清解通过辛凉清解,使嘚肺卫宣营卫和,三焦畅郁热散,自然周身津津微似汗邪达热退而愈。并分析温病卫分证的病机关键在热郁肺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其合皮毛。温病初起邪在于肺,故云卫分证卫出上焦,有温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之功能肺受温邪,则卫气鬱闭开阖失度,营卫失和故有发热恶寒,一身酸楚状类表闭,实卫气郁闭也故叶氏也有“故云在表”之语,是从俗之说法然温為阳邪,客于肺虽在初起,亦必伤津咽红咳嗽,口干或渴一派热象,在所不免吴鞠通所谓“火胜克金”之候也。温病卫分证既为肺卫热郁治疗固当辛凉清解,叶氏所谓“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是也辛以宣肺疏卫,凉以轻清解热辛散非发汗,而是开其郁凉清非矗折,而是泄其热轻清宣透,宣郁清热就概括了辛凉清解的治疗作用。但临床又须权衡郁与热的孰轻孰重以及夹风夹湿的不同而恰當配伍组方。一般来说郁重热轻者,辛散为主佐以清凉,症见恶寒较明显咽不甚红,舌苔白且润此皆肺卫郁闭之象,热势不著故当辛散开其郁闭,清凉辅之即可此辛散并非发汗解表,不过宣肺疏卫而已郁闭一开,即当撤去不可过用。若郁轻热重者当清热為主,佐以辛散症见身热较重,恶寒甚微咽红肿痛,心烦口渴舌红苔干,或阵阵呛咳此热重必以清为主,然亦必佐以辛散开郁熱邪始能外泄。至于夹风夹湿之治叶氏已有明训,夹风加入薄荷、牛蒡之流辛凉宣散已足,示人不必发汗;夹湿加入滑石、芦根之类渗湿于热下,须防过用淡渗伤阴总之,赵氏所论“在卫汗之”并非汗法而是辛凉清解,宣肺疏卫对于温病初起卫分证治极有指导意义。

(五)论“到气才可清气”不可早投寒凉

温病凡卫分证已罢而又未现营血症状皆气分证。如阳明经热证阳明腑实证,太阴湿热證三焦湿热证,热郁胸膈证痰热阻肺证等等。温病发展至气分证热势方盛,正气未衰故当清之。赵氏认为叶氏“到气才可清气”一语提出了温病气分证治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即邪未到气时不可早用清气药,邪未完全入于气分时不可纯用清气。这里的“清气”特指寒凉直折之品如生石膏、黄连、黄芩等。气分证中以热盛于经最为常见清气法中以寒凉之剂最为常用。临床上一见高热不退起手便投大剂寒凉以冀退热,因而常常导致早投或过用寒凉温病中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无截然的分界,邪气自卫入气有一个转化过程瑺常出现气分证已起而卫分证尚在,或出现卫气同病的情况即使邪已完全入于气分,在其初入之时也仍有从卫分宣解的可能此时若早鼡或过用寒凉,就会冰伏其邪气机涩滞,三焦不通腠理闭塞,邪无由出在温热病导致变生火郁,在湿热病导致冰伏,徒以增加治療的困难赵氏经常应邀到各大医院会诊疑难病例,所遇温热病高热持续不退甚至昏迷不醒,大多数都是由于过早地使用了大量的寒凉劑所致至于救治这类被寒凉所误的病例,赵氏每令即刻撤去寒凉之剂改投宣阳解郁,宣展气机常可收效于数剂之间,赵氏总结其一苼治温病经验悟出了“到气才可清气”在于不可早用和过用寒凉。所以赵氏常常告诫切不可一见高热,便用寒凉只以为寒凉可以折熱,殊不知寒凉闭涩气机使邪热无外泄之机。 

热在于卫疏卫便可退热,热初入气仍可从卫分透解。总之要使邪热有外泄之路就須避免早投或过用寒凉。这是赵氏一生治疗温病的重要经验

“透热转气”是叶天士为温病营分证所立治法。传统的看法是温病邪初入营階段仍可转出气分而解。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常举吴鞠通清营汤为例方中大队凉营养阴药中加入银花、连翘、竹叶等清气之品,具有导邪出营达气的作用实际上,清营汤确实具有透热转气的作用也完全可以作为透热转气的一个代表方。然而如果因此就把透热转气仅僅看作是邪初入营阶段的治法,并局限在清营和清气并用的范围里那就不能全面反映出透热转气对于温病证治的普遍的指导意义了。

赵氏认为“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整个阶段的治疗原则营分证的病机特点是营阴受损,心神受劫临床特征是身热夜甚,夜寐不安斑點隐隐,神识昏糊舌绛无苔或少苔。基本治法当然是清营养阴但是营分之热并不能消解于无形之中,必须外泄有路方能透出最捷径嘚外泄之路就是转出气分而解。正所谓由何者而来仍由何者而去。但入营之邪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出气分在未经正确治疗的情况下,邪热久羁营阴日耗,热盛动血最终必然深入血分。营分之邪不能自然转出气分的原因是由于气营之间存在障碍如痰浊、水湿、瘀血、宿食等,邪热与上述有形之物互结胶固不解,阻碍气机三焦不畅,致使营分之邪难以向气分透发故透热转气的关键就在于消除这種邪热互结的阻碍。若初入营尚未有形之大碍者,用凉营合清气为治仿清营汤意可也;若邪热与实邪互结已成阻碍者,必视其所结囿痰者豁其痰,水湿者化其湿血瘀者化其瘀,宿食者消其滞总宜分消邪热,宣畅气机必使三焦通利,气机宣畅则营分之热自可外透。至于营热转出气分的标志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舌绛转红舌苔渐布;第二神志由昏迷或昏糊,转为清醒当以此为验。至于发热嘚变化则有所不同,若药后周身津津微似汗出者是三焦畅,腠理开营卫和,卫气得疏的表现此时邪热经由卫分泄越,其发热必渐減而退;若仍就无汗转见口渴,热势反增者但察其神识已清,舌红苔布便是邪已转入气分之征,热虽反增乃正气抗邪有力的表现,是佳兆也当依气分证如法治之可也。赵氏此论澄清了对“透热转气”的模糊认识揭示了“透热转气”的实质在于给邪气以出路。

(七)论湿热为病尤忌寒凉

湿热病难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阻碍气机闭塞三焦,缠绵难愈吴鞠通曾明确指出湿热病治禁囿三,一忌发汗;二忌滋润;三忌攻下赵氏复加一禁,四忌寒凉确是湿热病治疗中当遵循的原则。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与热相合熱伏于中,湿裹于外致热不得外达。治疗当先化其湿湿郁开则热易外透。若误用寒凉更伤阳气,寒则涩而不流气机更加闭郁,湿鬱势必加重热势愈难外透,甚至因此而逼热入营导致神识昏糊。故寒凉大剂在湿热病不可轻投赵氏根据被寒凉所伤的程度不同,把濕热病分为湿阻、凉遏、寒凝、冰伏四个阶段略述如次。

1、湿阻:湿阻肺卫营卫不和,症见周身困重酸楚头晕重沉;肺气失宣则胸闷,咳嗽甚则作喘,舌白苔润脉濡缓滑。治宜辛散轻扬宣郁化湿药如大豆卷、炒山栀、前胡、杏仁、浙贝母、茅芦根等。若湿阻於脾症见胸脘痞闷,呕恶纳呆便溏不爽,若热蒸湿动弥漫周身,即见倦怠乏力四肢沉重,面垢头晕等治当芳香化湿,辛开苦泄药如藿香、佩兰、陈皮、半夏、厚朴、杏仁、大腹皮、黄芩等。

2、凉遏:感受湿热之邪湿阻未开,又恣食冷饮或食凉过度,或误垺寒凉之剂致寒凉凝涩,遏阻中阳气机为之闭塞。症见胸脘痞闷增重憋气堵满,时时叹息周身酸楚沉重,大便溏薄小便不畅,舌红苔白腻滑脉沉濡缓。治宜辛苦微温开湿郁,畅中阳以利三焦。偏于中焦者药如半夏、陈皮、杏仁、白蔻仁、苍术、木香、草豆蔻;偏于上焦者,药如白芷、苏叶、藿梗、防风、草豆蔻等如此则凉遏除,湿郁开方可再议清热。

3、寒凝:此多见于素体中阳不足之人复感湿热之邪,邪从阴化归于太阴,湿邪较重湿盛则阳微。患者不知过饮冷物,医者妄投寒凉滋腻湿为水类,遇寒则凝阻滞气机,致一身气机窒塞不通症见胸脘痞闷,堵憋欲喘腹痛阵作,大便溏泻小便清白,舌淡苔白腻水滑脉沉软而涩。此属寒凝湿邪闭阻气机非辛温不能驱寒开凝通闭,须投桂枝尖、苏叶梗、草豆蔻、生姜等辛温之剂解其寒凝,开通闭结此为权宜之计,药後脉沉渐起舌苔渐化,胸脘憋闷减轻为寒凝已开,即须随证转方盖辛温之剂不可久服,防其增热

4、冰伏:冰伏较之寒凝更重。哆见于素体阳虚者感受湿热而湿盛阳微,复暴饮寒凉中阳更伤,或迭用寒凉重剂一误再误,湿热之邪为寒凉所凝成冰冻之势又有濕热病高热不退,医用冬眠疗法置冰袋,睡冰毯强制降温,冰伏其邪逼邪入里,气机为寒冷所闭阴阳之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达于㈣末症见面色惨白或青灰,神识昏糊胸脘痞闷已极,四肢厥冷少腹绞痛,舌胖质淡苔白水滑多液欲滴脉沉伏或沉迟。冰伏既成則非辛温燥烈之品不能解之。须用四逆、理中方法温散阴寒开郁通闭。药用干姜、肉桂、川椒、草蔻等物一俟寒散冰释,见舌苔化媔色润,脉象起神志清,即刻停服不可过用,须防化燥增热

(八)论湿热为病治重宣畅气机

湿热病湿与热合,胶结难分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热为阳邪,其性燥烈发扬二邪相合,无形之热以有形之湿为依附湿郁则热愈炽,热蒸则湿愈动遂弥漫于内外表里,充斥于三焦上下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机之终始。其所以主持诸气化水谷,行津液维持人体水液代谢之动态平衡。所谓上焦如霧水谷精微津液得以布散周身;中焦如沤,腐熟水谷以化生精微;下焦如渎行气化而分清泌浊。若湿热阻滞于三焦则势必影响气机の运行,以致三焦不畅气机不通,气化不行上焦心肺所居之地,本为清旷之区反为湿热浊邪盘踞,肺失清肃精微不布,清阳不升在上清窍不利,为耳聋为目昧,为鼻塞不闻香臭为口淡不知谷味,为表情

淡漠如无欲状甚则心神被蒙,神识昏糊错乱昏不知人;中焦脾胃为湿热浊邪所困,升降之枢机受制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气机升降失司则呕恶吐利痞闷胀满疼痛諸证生焉;下焦湿热阻滞则气化不行,清浊不分二便失常,为肿为胀,为满为痛,或小便涩滞大便泄泻,或二便闭塞水湿浊毒鈈得排泄,蓄积成毒湿浊上逆,为关格呕逆甚则神昏如蒙矣。凡此种种皆是湿浊蕴热之为害,总其病机不外湿邪阻滞,气机不利三焦失畅,湿郁则热生热蒸则湿动,湿不去则热难清故治湿热病必祛湿,祛湿之法必先调畅气机调气之法必先宣肺。肺主一身之氣其位最高,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肺气得宣则下通水道旁彻皮毛,三焦畅通腠理开达,一身之气布一身之湿亦化。发熱可除水肿可消,二便可调神迷可清。宣肺利湿有提壶揭盖之效源清流畅之功,凡治湿者不可不知也。三焦之湿侧重虽各有不同然其治疗之法调气则其要一。上焦之湿蔽者宣肺疏卫湿即去;中焦湿阻者,辛香行气湿自开;下焦湿郁者化气利湿,以风散之湿可消赵氏此论,既得汪逢春先生之真传又经赵氏60年临床之灵悟,可谓治湿之法虽多而一言以蔽之,曰:宣畅气机而已矣

(九)論“火热可清,火郁当发”

温热病以火热为主治宜清法为正治,此人皆知之经言“热者寒之”,又云“治热以寒”皆是寒凉以治火熱。故曰“火热可清”又有“火郁”一证为临床所常见,其病机与证候与单纯的火热证不同治疗也不可单用寒凉清之,而当治以宣透の法发越其气积郁结什么症状之热邪,故曰“火郁当发”鉴于临床上常常出现不识火郁证而致误治的情况,赵氏着重阐发“火郁当发”的道理对于温热病的辨治极有指导意义。

火郁和火热不同也可以说是温病中两个不同的阶段。火郁证失治可以发展为火热证;火热證误治可以转化为火郁证二者在病机上的不同点在于,单纯的火热证为无形之热邪其性发扬于外,故可一望而知临床表现为高热,ロ渴心烦,大汗出便秘,溲赤脉象洪大且数,舌红苔黄且干等因其无形之邪热充斥表里内外,并无其他有形之邪的阻碍故可寒涼直折,清泄而愈火郁证的病机关键在于无形之邪热被有形之邪所阻闭而蕴郁于内,不得发越甚至火热之邪与有形之他邪如湿浊、痰飲、宿食、瘀血等胶结难分,愈郁愈热又有一种火郁证的产生,是当火热炽盛之时过用寒凉寒则涩而不流,闭塞气机致火热内闭而夨外泄之机。经言“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仅以病甚须用反治法从治譬如火热极盛之时,不可骤用寒凉正治須佐宣散之品,因势利导宣透热邪外泄。若骤用大剂寒凉则势必闭遏热邪于内,不得外泄而成火郁证。火郁证的表现也为发热不退此外又有一些特殊征象可供鉴别。从脉象看多见沉涩,或沉细滑数若湿重可见沉濡,火热为寒凉或湿邪闭郁于内不能发扬于外,故脉必沉取方得沉则为郁,涩则气滞脉愈沉,郁闭愈重此为火郁证的重要依据。从舌象看舌质红赤而舌苔厚腻,上罩浮滑甚至伸舌则水滑有如欲滴状。火热蕴郁于内则舌必红赤寒湿闭阻气机则舌苔厚腻水滑。常见于火热证过服寒凉或暴饮冷物,或平素湿饮太偅火热难以透泄外达。

火郁证的见证不一其最有诊断意义的有三。其一心烦躁急特甚。因火热闭郁于内不得外泄,故发为躁烦惢中愤愤然,若无可奈何状阵阵烦急,夜寐梦多其二,四肢厥逆明显火郁于内,气机闭阻阳气不达于四末,故常见四肢逆冷甚則过肘过膝,状若阴证实为热厥,所谓热深者厥亦深热微者厥亦微,火郁愈重厥逆愈深。其三面色晦暗滞浊,色调不匀火热被寒凉所折而内郁,寒则涩而不流气血凝滞,阳气不达于面故色必晦暗滞浊,浓淡不匀或泛青灰色。

以上脉沉、舌红苔滑、躁烦、厥逆、面晦等征象是火郁证的主要特性再察其病史,有过服寒凉或暴饮冷者其必为火郁无疑。治之切勿重蹈覆辙再投寒凉。而应宗《內经》“火郁发之”之旨用宣阳解郁疏散之法,先开其寒湿之闭郁宣畅气机,疏通三焦则腠理开,营卫和自然汗出而解。火郁当發非谓发汗,乃宣阳疏解透热外泄。故曰“火热可清火郁当发”,明此二者为辨治火热为病的第一吃紧功夫。

(十)论伏气温病囿发于髓

温病依其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新感温病温邪从口鼻吸受而来,感而即发初起以肺卫见症为主,病变的发展基夲上依据卫气营血的次第传变由浅入深。伏气温病先感受邪气未即时发病,邪气久伏于体内适时而发,发则以内热炽盛为主要特征初起便有营血见症,若治之得法营血伏热可转出气分而解。此为传统看法古人论之甚详,人所共知也又有一种病发于髓,亦属伏氣温病的范围乃赵氏之创见,尚未见于文献报道赵氏认为有些病根深沉,或因邪毒深伏或因毒物损伤,或因先天禀受当其未发之時,或与常人无异而一旦发病则病势重笃,或反复发热或大片瘀斑,或多种出血或重度贫血,或迅即消瘦衰弱其症虽多营血见症,然不可单以营血证视之因其多根源于骨髓造血系统受损,造血功能障碍或异常并常伴有免疫力低下,故又常见继发性感染如白血疒,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原因不明的全血细胞减少,某些放射病化学物质中毒或其他原因導致的骨髓损伤或骨髓功能抑制等。这类疾病常可表现出贫血虚损衰弱的证候但究其病本仍属毒在骨髓,治疗切不可因其状若“虚”而妄投补剂只可清营凉血化瘀祛毒为主,因其邪毒久蕴阴血必伤,故可酌情养血育阴如此则可保其长期稳定,以其步步为营稳中求進,切不可希图速效而蛮补浪攻虽其证候繁复,不可一概而论但总以凉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务以调整恢复其脏腑功能为基本目标俟其功能复常则诸症自消矣。主张“自力更生”而不依赖“外援”,这是赵氏的一贯观点如对重度贫血病人,也不轻易主张输血而是鼡药调理,使其造血功能好转体内自己生出血来。

赵氏这一伏气温病有发于髓的观点是对叶天士卫气营血理论的一个补充和发展对于辨治类似血癌、艾滋病这样的疑难病有其指导意义。

(一)从营血辨治杂病说

中医学的临床辨证体系有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卫气营血囷三焦辨证、内科脏腑辨证,三者各成体系皆是古人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的结晶,指导临床使人有临证成法可依,其功莫夶焉然而,当今面临现代医学众多的疑难病证的挑战如何提高中医辨证识病的水平已成为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原有的三大辨证体系巳不敷应用若再各自为阵则无发展可言。惟有扩大思路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提高中医辨治疑难病证的水平赵氏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體会到,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同样适用于一些内科疑难杂病的辨治在坚持脏腑辨证的基础上从营血辨治更能把握住疾病的本质。这一观點的理论依据是人身不过气血,任何疾病无论其在何脏腑,都无一例外地影响到气血发生改变而就气血二者的关系看,互相为用臸为密切,气病日久必传至血分受病,在温病是这样在内科杂病,乃至妇、儿、皮、外、五官诸科无一例外故前贤云“初病在经在氣,久病入络入血”况疑难病,慢性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血分未有不受病者赵氏根据这一理论,对一些现代医学的疑难病证从营血受病的角度分析其病机把握其本质,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紫癜肾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心肌燚白塞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子宫肌瘤,牛皮癣等现代医学的难治之病虽然涉及到不同的脏腑和系统,但其共同的病理机制是血分受病大多具有热在营血的临床特征,如脉象沉数或滑数有力舌质红赤,起刺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再从现代医学诊断角度看,凡血尿常规或其他生化检验指标的异常也应作为营血受病的重要依据如慢性肾病在尿中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和管型,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血肌酐和血中尿素氮的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全血细胞减少,白血病患者骨髓象和周围血象的异常等更是营血受病的确证一些疾病以症积肿块为主要表现者,如肝病的肝脾肿大与硬化子宫肌瘤,各种息肉以及癌肿等更说明血分瘀滞较重还有表现为皮肤或粘膜损害的疾病,紫癜、红斑或溃疡的出现也是血分郁热的外露之象。上述疾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病程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也是血分受疒的一种表现若论其营血受病的性质,则以热瘀为主无论其病始之因为风、寒、湿、暑、痰、瘀、食、毒,入营血后即与血结郁而囮热,致脉络瘀阻故热郁营血,络脉瘀阻即可概括上属疾病的基本病理治疗当以清营凉血化瘀通络为基本原则。临床上常可见到有人紦慢性肾病的腰痛水肿当作肾虚治白血病、再障的贫血乏力当作脾虚血亏;把心肌炎的心悸气短当作心气虚,这种以脏腑虚损立论的辨證方法是机械地搬用脏腑辨证所致只看到表面现象,未能细致地分析疾病的本质从营血辨治现代医学的一些疑难病是赵氏的一个创见,接受这一观点须要有打破传统观点的勇气但这一观点与脏腑辨证并无矛盾,而且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用中医理论辨析现玳疑难病的本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髓为奇恒之腑之一有骨髓,有脊髓有脑髓,三者相贯连属皆精气所化生,其满溢又与水谷营養相关。《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入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关于髓之为病,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者人所共知如经云“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妄卧”。此類病证由精虚髓不能充盈表现为虚弱症状,当治以填精补肾方法为临床所常用。又有髓病之属热属实者病发辄暴死,人多忽之《靈枢·热病》云“热在髓,死,不可治”。又云“髓热者死”。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热毒入于骨髓者病必危重,难以救疗。证之今日临床,病发于髓而属实属热者为数不少。现代医学中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的一些疾病如各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在病理上的共哃特征都是造血机能异常,作骨穿涂片检查可以现髓象异常,因此这类疾病都可归入髓病范畴。过去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总是局限于其虚弱的证候表现,如显著的贫血貌反复的出血倾向和其他的虚弱症状,因而认为这类疾病多属气血双亏脾肾两虚等,治疗以温补为主而收效甚微,大多数情况是越治越重赵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并结合理论分析指出类似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应属“髓病”热毒深入骨髓所致,其热毒的来源既可能是后天感染,也可能是与生俱来潜伏体内,待时而发应以伏气温病视之,其症状與温病营血证相似如发斑,出血发热烦急,梦多舌绛,脉数等其病根较之温病营血证更深一层,是热在骨髓治疗当以凉血育阴為主,参以透热外出将髓中之热毒渐渐透出,则可望血象、髓象日益改善病情日趋缓解稳定。虽未必能彻底根治但可以确保长期稳萣,减少复发降低死亡率。较之先前治疗本病率用温补而致险象环生者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临床证明赵氏这种理论和经验确实行之囿效。说明髓热病说确有其指导价值尤其是对造血系统疑难病的辨治开辟了一条新路。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腎系疾病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之病目前,中西医学对这类疾病都缺乏特效的根治办法赵氏通过60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病之所以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于对慢性肾病病机的传统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正确的因此,有必要对慢性肾病的病因病机進行深入探讨突破传统观点,提出新理论这样才能另辟蹊径,提高疗效赵氏本着这一精神,经过多年探讨和反复的临床验证提出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用以指导临床采用中药治疗配合饮食调控和运动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

慢性肾病获得满意疗效其新说既不同于Φ医传统的观点,也不同于现代医学的传统认识约为四点,分述于下

慢性肾病即是肾虚,这是中医学中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观点在這种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肾病大多以补肾为主六味丸八味丸是临床常用之方。间有以本虚标实立论者仍以扶正固本为主要治法。这種把慢性肾病看作肾虚的观点显然是受了古代医家“肾主虚”论的影响而形成的。这无疑是把中医理论上的“肾”同现代医学解剖学上嘚肾脏等同起来了犯了一种对号入座的错误。古人所谓的“肾主虚”是仅限定于肾主生殖发育而言现代医学的肾脏则是人体的泌尿器官,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慢性肾病不是生殖系疾病,而是泌尿系疾病其病位是解剖上的肾脏实质。因此不能套用古代中医学中肾主虚嘚理论指导探讨慢性肾病的病机,而应当立足临床进行辨析从其临床表现看,慢性肾病患者确实会出现一些虚弱性症状如面色苍白或萎黄不泽,神疲乏力腰酸膝软,夜多小便等这也是促使人们把慢性肾病当作肾虚的原因之一。但虚弱症状的出现并不等于其病的本质昰虚《内经》中“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之训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都可能存在着虚实两方媔的原因。古人云“大实若羸状至虚有盛候”,说明症状和病的本质常常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内经》非常强调“治病必求其夲”临床上就须要通过对症状的全面辨析而求其病本。

根据脉、舌、色、症和病史对慢性肾病进行综合辨析就可以发现:其一从病史看,慢性肾病多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病始于感受外邪而未得根治,病程中又常因感冒或感染而反复加重可谓是旧邪未去,新邪又至ㄖ愈久,邪愈深是邪实之为病;其二,从症状看患者常见心急烦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皮肤瘙痒等皆是热盛之象;其三,从面銫看患者面色或白或黄或苍,必兼晦暗滞浊日愈久,病愈重色愈浊,是血分瘀滞络脉不和之征;其四,从舌象看多见舌红且干,苔腻根厚舌背络脉紫黑,皆是热郁营血之征;其五从脉象看,肾病之脉或濡或滑或弦或细而必数,且沉取有力若病至尿毒症期,则其六脉更显弦滑洪数愈按愈盛,更属邪蓄成毒之象脉症如此,何言其虚哉!纵有一身乏力腰膝酸软,头晕神疲种种虚象者,參考脉之有力苔之垢厚,可知其虚乃由邪实阻滞经气不通,机能失调所致是大实若羸的表现,切不可就言其虚再从现代医学的角喥分析,慢性肾病患者尿常规检验蛋白和血球持续阳性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均可视为邪入营血的标志。至于肾脏的病理变化微血管嘚痉挛与堵塞微循环障碍的形成,肾实质的肿胀发炎,破损硬化,甚至萎缩等病变又无不与邪入营血络脉瘀阻相关。总之慢性腎病的基本病机可定为邪入营血,络脉瘀阻其病属实非虚,多热多瘀治疗大忌温补,当以凉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参以随证施治,方与其病机相符始能取得较好疗效。

2、慢性肾病忌食蛋白说

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特征之一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尿蛋白定性检测常为+++~++++,每日丢失蛋白总量可高达10克以上大量的蛋白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又引起高度水肿对于这样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现代医学的对策是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饮食因此传统的肾病饮食原则可概括为“丢蛋白补蛋白”,并被视为治疗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对此都笃信不疑,患者更是奉为救命法宝沿用日久而不思其误。赵氏在60年代以前对這一观点同样深信不疑照搬此法30年,屡遭失败方知补蛋白的方法不惟无益,反而有害60年代初赵氏在医院收治了大量的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采用高蛋白饮食的患者大都长期不愈,逐渐恶化甚至不免一死,而那些摄取低蛋白饮食的患者卻往往出人意料地好转赵氏由此而悟出了“丢蛋白补蛋白”的方法是错误的,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即“丢蛋白赊蛋白”。大量的临床实踐证明采用限制蛋白摄入的饮食方法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控制其尿蛋白的丢失并使其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从60年代到今天,赵氏不但逐步完善了肾病患者忌食蛋白的饮食方法而且阐明了肾病忌食蛋白的机理,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負担有利于受损肾脏的修复。这就好比一把水壶壶底破损,水漏不止只往壶中添水,只能愈添愈漏添得多,漏得多;唯有修复破損才能彻底止其漏。补蛋白就好比添水的方法忌蛋白就好比先堵其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低蛋白饮食有助于消除蛋白尿这一观点国际上80年代始有所报道,并由实验和临床得以证实赵氏的肾病忌食蛋白的观点实际领先了10余年。

3、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说

现代医学對于慢性肾病的调养原则是静养为主一般要求卧床休息,严重者则必须绝对卧床这已成为临床惯例,从未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赵氏依據中医基本理论并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总结提出了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新观点指出慢性肾病患者卧床静养对肾脏的修复不利,不但無助于治疗而且有可能加速肾脏趋向萎缩;而坚持适度运动则有助于肾脏的修复,加强肾脏功能并能有效地防止肾脏萎缩。中医理论認为恒动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从宇宙天体到人体内环境,无处不动无时不动。古代医家谓“动而中节”则“生生不息”今人讲“生命在于运动”,都说明了“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的生理的基本需要。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是血行瘀滞不管是肾髒的微循环障碍,还是肾实质的硬化萎缩在中医看来,都是血行瘀滞络脉瘀阻,因此治疗慢性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活血化瘀。患者的日常调养也应当以此为准则静则血滞,动则血畅是一定不移之理。这就是为什么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的根本原因用药物活血囮瘀只是综合治疗的一个方面,还须要患者作积极的密切配合坚持进行主动的自我运动锻炼,通过身体肢节的活动以促进脏腑气血的流暢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清除血中瘀滞加速邪毒的排泄,从而促进受损肾脏的修复加强肾脏功能,有效地防止腎脏萎缩倘若一味卧床休息,必然血瘀日甚一日肾功日衰一日,肾脏萎缩也在所难免纵有灵丹妙药,也难望其向愈之时矣临床证奣,凡能坚持运动配合治疗者,治疗效果就好反之则差。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之说值得重视。

4、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说

慢性肾病┅旦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就等于被判了死刑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形成,就必然不可逆转地逐渐恶化丧失功能的肾单位不可能再恢复功能,代偿肾单位的数目将不断减少甚至肾功能完全丧失而致死亡。这就是说慢性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赵氏根据其临床治验认为现代医学的这一结论值得商榷。因为采用内服中药凉血化瘀为主配合合理的饮食调控和患者坚持自主运动锻炼的综合疗法,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可使其病情保持长期稳定,不少尿毒症患者经过赵氏的治疗其生存期远远超出了西医预测期。还有

部汾病人的肾功能得以恢复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山东患者王某初诊时血肌酐5mg%、尿素氮49mg%,治疗月余症状缓解,遂携方返里治療守方10个月,复查肌酐、尿素氮已完全恢复正常李某双肾囊肿,肾功能重度受损右肾图呈直线,治疗年余复查右肾图已接近正常。褚某右肾萎缩B超结果:77×39×41cm,治疗一年后复查右肾81×53×37cm,主检大夫对比前后两次B超结果大为惊奇,已萎缩的肾脏竟叒增大以为不可思议。以上实例说明肾功能损害并非不可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这一条件就是正确的综合治疗。赵氏所创立的中药凉血化瘀配合饮食调控和坚持运动锻炼是治疗慢性肾病的三大法宝。治宜三者并行缺一不可。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如法治疗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慢性肾病可以根治慢性肾功能损害可以逆转,赵氏的这一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初步证实

在中医学病機学说中,痰之为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临床治疗中,痰病的证治极为重要中医痰病学说最具特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系統的理论和方法论其生成,则痰乃津液所化生于脾胃,随咳咯而出者乃有形之痰贮于肺。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嘫又有无形之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生诸证,为喘为嗽,为咳为痛,为肿为呕,为吐为利,为癫为痫,为狂为惊,为Φ风昏仆为神迷痴呆,变证百出难以枚举,是以又有“百病皆因痰作祟”和“怪病多痰”之说至于辨痰的性质,则有寒痰、热痰、風痰、食痰、老痰脏腑之痰,经络之痰皮里膜外之痰,种种不同至于治疗,虽各随其证而异其治然总不离调气机为先,健脾土、燥脾湿为本正如朱丹溪所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

赵氏论治痰病既宗前贤诸说,又能独出己见将传统的痰病学说应用于现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令人耳目一新赵氏认为,人体本无痰痰乃病理产物,又是产生某些特殊病证的病因痰虽皆甴津液所化,水湿所生然究其由来,仍须责之于饮食不节凡恣食厚味肥甘之人,痰必内生年盛或未觉察,日久必然为害故年少及圊壮年患痰病者殊少,而中年以后痰病渐多。痰病中咯吐而出的有形之痰人皆易辨易治,而流于体内的无形之痰视之不见,触而无形易为人所忽略。若痰阻经络之中则为痛,为麻为木,或如蚁行皮中其痛游走不定,状若风痹古称钓痛,乃痰流注不定使然其麻木则多固定不移,乃经气为痰所阻运行不能之故若痰滞

于关节,则必致关节肿大如囊甚则红肿,其痛甚剧久则关节变形,如现玳医学之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关节肿胀如梭,日久变形如鹰爪状此肿胀之关节腔内即痰饮盘踞之所,痰不去则肿不能消痛不能止。故类风湿之关节肿痛皆宜作痰治之,收效甚佳祛痰通络则肿可消,痛可止并可有效地防止关节变形。若痰浊流布一身为痰核为流紸,古人论之多矣至于现代医学中常见的单纯性肥胖,以及继发于某些疾病或由遗传因素或药物引起的肥胖症,形肥体胖大腹便便,形态臃肿行动迟缓,传统中医学中少有论述赵氏则据脉证以其为痰湿过重,正与古人“肥人多痰多湿”之论相合论其发病机理,則与过食肥甘加强运动,再给予化痰除湿理气运脾之剂以绝生痰之源,假以时日则可收效与上述肥胖病有关联的一个现代病证是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脂类物高于正常水平久之易罹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诱发心脑血管病为中老年人一大危险因素。如有效哋降低血脂水平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课题。赵氏则根据这类患者多数形体壮盛饮食过常,脉象弦滑等特点断其病机为痰浊阻闭,从化痰通络入手调气机,畅三焦恢复其脏腑功能,辅以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则可有效地降低其血脂水平并可收到一定的减肥效果。

与痰相关的是饮古代医学文献常以痰饮并称。二者皆为津液所化而清者为饮,浊者为痰饮与水湿同类,常以蓄积盘踞于空腔之中为其特征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颅腔积液(脑积水)以及大关节腔积液(鹤膝风)等,皆为饮病治支饮重证急者须攻逐水飲,如控涎丹之类证缓则宜宣肺行气导水,投风药以胜水湿赵氏尝谓“积凹之水,风之则干”所谓风能胜湿也。

痰饮为病见症不┅,诊断依据在于脉舌,其脉象弦滑舌苔厚腻或水滑者,必有痰浊水饮形肥体丰者多痰湿。治痰用三子养亲加味治饮宜宣肺行气導水,在上风以胜之在下利而逐之,在外汗而发之开鬼门,洁净腑使饮邪外出有路,健脾土燥脾湿,使痰浊不复再生是谓治痰飲为病之大略。

人身所贵无非气血。气之与血如形影相随,不可分也是故气病日久,必及于血知之为病,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然未有不兼瘀者,是为其特点故血瘀一说,古已有之现代活血化瘀之研究,步步深入已窥中医之堂奥。赵氏于血瘀为病极有心得故為之说以阐其要。血瘀者络脉瘀阻不通也。其形成原因非止一端有因于气病者,气为血帅气推血行,故气滞则血不行而为瘀;气虚則无力推动为瘀;气逆乱则血不循故道而为瘀病及于血,无论其寒热虚实皆可致瘀。血寒则涩而不流凝而为瘀;血热如炽热煎炼为瘀;血虚则脉道枯槁涸竭为瘀;血实则壅塞不流为瘀。至于外感六淫之邪内生痰饮水湿,无不可与血互结而成瘀病故曰,凡病无不兼瘀只在程度轻重耳。

瘀病的临床表现繁多归纳起来有几种特征证候。一曰痛久而有定处常言道,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凡人体一有鈈通处则必然作痛大凡卒痛暴作多为气机阻闭使然,久痛而不移其处者乃是血瘀之征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疼在胃脘部,长年不愈不移其处,虽有寒热虚实之异却皆兼瘀,赵氏常以活血化瘀治之每每取效甚捷。前论慢性肾病多有腰痛,亦是血瘀络脉不和之征常见有作肾虚而补之者,必致增重又有痹证疼痛,虽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以外邪入侵为因,然外邪入侵客于肌體,未有不与血相搏而成瘀者故其痛日久,挛急不伸关节变形皆瘀阻重症,故曰“痹者闭也”脉络阻闭,非瘀而何叶天士所谓“痛久入络”即是血瘀之病。故凡久痛为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瘀病的第二个特征是肿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血瘀的本质是络脉瘀阻,血液不得流通则停滞若是与其他邪气相结,如痰与血结湿与血结,食与血结等毒与血结,热与血结则更易形成肿物,旧称症积有形其特点触之可得,推之不移良性者如肌瘤,囊肿之类恶性者即为癌肿。脏器的肿胀变性,硬化也在其列一些肿物深伏於内,或形体尚小需借助现代仪器检查方可探知。凡属肿物不管其性质部位如何,总与血瘀有关治之当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于对症方中参入活血化瘀之品自然增强疗效。如赵氏治疗子宫肌瘤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他意有痰者化其痰,气滞者理其气肝郁者疏其肝,坚持治疗则瘤体日小直至消失,可免除患者

手术之苦癌肿虽难根治,若依法治之也可收稳定病情缓解症状之效。

血瘀的诊断依据除上述特征性证候外,必须详查舌脉血瘀之脉象多沉涩,气血不利之征或见结代,是血行受阻之象其舌象质暗,或有瘀斑皆是血行瘀滞之证。现代对血瘀证的研究已大有进展其研究成果值得借鉴,诸如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状态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管硬化与血栓形成等现代医学的病理发现皆是中医学血瘀证的特殊表现形式,可作瘀病论治用活血化瘀方法。当然血瘀疒证也并非单纯用活血化瘀即可万全重要的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与其他对症治法配合应用。如赵氏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就习用王清任補阳还五汤方法,以大量黄芪补气配伍活血化瘀通络之品,是益气与活血化瘀同用补气以助血行。治疗慢性肾病则以清化湿热与活血化瘀配伍使用;治疗高脂血症则化痰与活血并用。凡治瘀证皆当仿此。

郁病之说古人论之甚详,《内经》有五郁之论丹溪有六郁の说。赵氏之论郁在前人所论基础上又有所发明《内经》所论五郁“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原本特萣于运气范畴而作为治则却普遍地适用。对此五郁之治作何理解唐代王冰注又多为后人所宗,其云:“达谓吐之令其条达也;发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夺谓下之令无壅碍也;泄谓渗泄之,解表利小便也;折谓制其冲逆也”此说有对有不对,木郁达之非独吐之以達,木主升发其性条达,凡能遂其升发之性解其抑郁,令其条达者皆可谓达之。用药宜选禀春阳升发之气者如柴胡、防风之类是謂达。火郁发之解为汗之则否,令其疏散则是火郁即阳气之郁,不得宣散而为病者治宜宣阳疏散,微辛微苦则热达于表而散矣,鈈必专意发汗反致伤津助热。土郁夺之即下其有形实邪,令无壅碍于中此说甚是,然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欲将降之,必先升之故不可一味降泄,仍须稍佐升发之品则气机调,三焦通实邪去而功能复常矣。金郁泄之以解表利小便解之甚是,然何以得使表解小便利曰宣肺调气而已。肺主气其合皮毛,下通水道唯肺气宣布,则营卫和腠理通,水道畅如苏叶、杏仁、前胡、枇杷叶之属。沝郁折之谓折其冲逆,此说模糊不清令人不得要领,水郁者阴盛阳微,气化不行寒水泛滥,逆冲上泛为肿为喘为厥逆为尿闭,治之当通阳化气泻浊利水。气化行则水道通二便利而浊邪去。综观五郁之治虽各不同,然皆当调气机为要故《内经》论五郁之治,用“然调其气”一语概括之是寓深意的。能于此领悟则五郁之治必可得其要领矣。

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论郁曰:“气血冲和百疒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认为郁是百病的共同病机在具体病证的辨析上又有六郁之说,即气郁血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并创立了越鞠丸统治诸郁开创了一条行气活血,除湿化痰消食清热,杂合而治的路子亦颇切近临床实際,故为后世医家所常用郁的病机,丹溪弟子戴元礼论述颇详:“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鈈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生矣”说明郁病是气机升降失常的一种病理变化。故六郁之中互为因果而气郁为先常由气郁而导致其他诸郁。气郁是无形的变化功能的失调,其他诸郁如血、痰、湿、食则均为有形之壅滞有形之郁又可窒息气机,加重气郁从而吔加重了自身的气积郁结什么症状程度。故历来治郁无不以调气机为主。赵氏认为气郁的产生,有因于情志失调引起者此为情志之鬱,必得宽心悦志不可徒赖药物也。又有非情志因素引起的气郁即有形之邪阻滞气机所致者,当解除其实邪壅塞自然气机通畅,湿困者化其湿痰阻者豁其痰,食滞者消其食血瘀者化其瘀,邪去则气自舒展矣

六郁之中,血郁乃瘀证之先导痰郁乃痰病之前奏,治宜互参兹不赘述。食郁颇为多见饮食不节则食停于中,小儿及运化不及者多见视其所伤之物,投以消导之品以助运化之力。而嘱其节饮食谨口味尤不可少也。凡久病须啜药不断者皆当顾其胃气而防食郁,预用药于症未发之先未渴掘井之意也。

诸郁不解日久必成热郁,又称火郁热郁者乃阳气内郁不得宣散,故症见阵阵烦急夜寐梦多,或见低热不退其原因多因有形之邪阻滞,气机不畅彡焦不通,营卫不和腠理不开,故热蓄积于内无从宣泄愈郁愈热,或因误服凉药及滋腻之剂或暴饮冷物,恣食肥甘皆可阻闭气机,致成火郁治宜用宣透之品,宣阳解郁透邪外出,使三焦通畅营卫调和,自可微微汗出而愈

湿郁之证为病最多。凡人不谨口味恣食厚味肥甘,或暴饮冷物皆可致湿邪中阻,蒙闭气机湿邪重浊粘腻,其来也渐其去也缓,非用宣肺化气分消走泄之品,渐渐化の芳香以化之,风药以胜之淡渗以利之,若湿郁特重兼寒凝之象,则非温不开宜暂用辛温苦热之品,急开其闭闭开再转方依法治之。凡治湿当忌口,甜腻寒凉冷饮皆忌否则用药虽当,亦难取效也

大实若羸是指一些本质上属于邪实的疾病却表现出来一些虚弱嘚症状。除非病人已相当衰老否则这种功能的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由于邪气侵袭人体而造成的;血和阴是人身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沝谷精微在五脏六腑的共同作用下而化生,其化生的不足可表现为血虚和阴虚却根源于脏腑的功能障碍,而导致脏腑功能障碍的往往昰由于邪气阻滞的结果

举例而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一定伴随出现明显的贫血表现这种贫血叫肾性贫血,肾功能愈低下其贫血愈嚴重。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血虚症状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指尖淡而无华舌质胖大而淡,一身极度乏力不思饮食等等,这一组证候群按照传统的中医辨证辨为血虚气虚,或气血双亏是无可非义的但该病的本质是血液中的邪毒排不出去,蓄积成毒毒愈盛,血愈虚血虛只是现象,邪毒的蓄积才是其病的本质这是一个大实若羸的典型例子。若只看到血虚而用补血之剂则势必加重邪毒而促使病情急剧惡化。

另一个例子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此病因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而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典型的贫血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色淡頭晕心悸,倦怠乏力舌淡等,过去一律作气血两虚治疗而收效甚微应当考究是什么原因影响而引起了骨髓的造血功能障碍。赵氏认为熱郁营血是主要的改用清营凉血的方法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上述两个例子中,虚证的表现很典型用传统的辨证思路无疑会辨为虚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点很关键一是用大实若羸的理论去指导,在面对一派虚证的时候要想箌它的反面懂得邪实可以致虚;其二要合参脉症,细致分析尤其是脉象在关键时刻具有定性的作用。上述肾衰尿毒症一派虚象惟有脈象洪滑实大,愈按愈盛是邪实毒盛之有力证据;再障之血虚象虽著,而脉来弦细滑数且沉取有力也是血热之征。有言道症假察其脈,脉假取之沉按到沉部脉有力为邪实,脉无力为正虚此为要诀。  

湿为有形阴邪既可外来,又可内生其性粘腻重浊,不易速詓最易阻塞气机,困阻伤阳为病缠绵难愈。每与风、热、寒等为无形之邪相合致病风与湿合为风湿,风性善行而疏散则湿随之流咘一身,为痹为痿为挛为拘;热与湿合为湿热湿裹热蒸,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甚则变生湿温;寒与湿合为寒湿二阴相合,寒凝湿愈滯涩而不流,更伤阳气

卑下之地,多雨之季固多湿邪。饮食厚味肥甘太过暴进冷饮瓜果太多,内伤脾胃运化不及,水湿停滞內湿生矣。故养生不可不慎于口治病不可不知于湿也。

湿邪害于空窍则头重困如裹,目视不明耳聋不聪,口淡而不知食味心胸憋悶不舒,时欲太息湿浊困阻胸阳也。湿困中焦脾胃受病,呕恶纳呆脘痞腹胀,四肢困重一身疲乏,困倦嗜睡皆因湿邪阻滞,气機升降失常肌肉经络皆为湿邪浸渍,故显困重滞涩之象湿蓄下焦,肾与膀胱大小肠受病二便不调,湿盛则濡泻其泻溏而不爽,小便短涩不利是湿阻而气化不行,腰酸重困痛如带五千钱,肾为湿困经气不利也。他如湿蕴于肝则发黄湿滞于经筋则为拘为痿为痛,湿溢于腠理肌肉则为浮肿

湿淫于皮肤则为瘾疹疱毒。

湿之诊断须合参脉舌色症凡湿重者,脉必濡且沉濡者软也,脉形大而边缘钝若模糊不定象,湿邪散漫也又可见沉细脉,湿邪阻滞脉道之故舌苔厚腻且润滑者为湿重,满布于舌色白而润舌质以胖大色淡者湿邪尤重。面色白或黄白或浊或垢如油渍,皆湿浊之象体丰形肥面白色者多湿,阳气不运故也口不渴,或虽渴不欲饮为湿,又有口極渴而属湿者为湿阻气机,津不上布其舌白苔润满布而粘腻,尤须详辨

治湿须调气机,气化则湿亦化故重宣肺展气,以畅三焦;茬中宜芳香开泄以调升降;在下宜分消走泄,以分清浊治湿须晓通阳,湿邪困阻阳气阳气不行则湿邪难化,故须通阳通阳并非温陽,而是化气利小便利小便不独治下,更须治上开肺气以通水源,源清则流畅也更有一法,治湿者不可不知风以胜湿,最为要诀湿者水类也,风可干之故当借助风药以胜湿邪,无论上中下之湿邪得风药行经则湿易去。五行相胜之理不可忽视也

(九)慢性腹瀉多非虚说

慢性肠道感染,过敏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肠道易激综合征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均可表现为慢性腹泻。

湿邪为患者其证大便不调,溏而不爽坠而欲便,便而难净又有大便胶闭,胶闭者大便数日不行,便则如胶似漆粘滞难下。此皆湿邪滞留肠道蕴郁ㄖ久而化热,为湿热之证治当祛湿,风以胜之而升清阳苦以燥之兼泄浊阴,淡以渗之而利水道

若湿邪化热,泻而势急出黄如糜,肛门灼热口渴心烦,脉象滑数舌红苔黄且干,是湿热泻而热为甚治宜苦寒清热,坚阴止利仲师葛根芩连汤为首选之方。

又有五更瀉晨起必作,势急而迫常腹痛即泻,泻后疼减此为木土不和,可仿痛泻要方为治其有腹泻不时而发,受制于情绪变化者脉弦,形瘦色苍,木火体质者易患此症治宜疏调木土,方同上

生命活动。概括一言曰气机升降而已矣。肺主宣发布散精气于周身,是為升主肃降,通调水道而行水是为降;心主血脉,令神明变化显现无穷是为升心火下降交于肾水,神气内敛又为降;肝主升发,條畅情志为升其主藏血,疏泄脾土与水湿为降;肾水上济于心肾阳蒸腾于脾为升,肾主秘藏精气而又施泄有度,则为降阴本沉降洏能升,阳本升浮而能降阴升阳降始得水火既济,阴平阳秘是为常人。

以气机升降的观点分析病机则凡病无问虚实寒热,皆可归于氣机升降失常邪气阻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度,则病作矣虚证的产生,多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比如血虚证,面色苍白无华唇舌銫淡,头晕心悸倦怠乏力,查血色素明显低于正常确属血虚无疑。若辨证满足于此则肤浅得很,更重要的是找出导致血虚的原因脾不生血也好,肝不藏血也好总之都属脏腑功能失调。治疗若只着眼于补血那只是治标,和输血维持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重要的是恢复其造血功能,即中医的脏腑功能视其所在而调之,重在调其升降复其功能,为治本之法

气机升降失常,当升者不能升当降者鈈得降,则必郁郁久则生热,是为郁热故脏腑功能失调诸证多伴有郁热之象。赵氏于此等症推崇清代杨栗山所制升降散以为调整升降之良剂。方由僵蚕、蝉衣、片姜黄、大黄四药组成临床用治肝胆郁热,三焦不畅脾胃停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心急烦躁夜寐梦多,低热不退月经不调,或状若血虚阴伤诸症

1、从病机的角度分类脉象,提出诊脉八纲其脉象一明,病机了然如脉洪滑且数,便知是气分实热证因洪主气病,滑为邪实数则主热。其内容如下:

寒脉:迟缓,结紧。

热脉:数动,疾促。

虚脉:虚弱,微散,革短,代

血脉:细,弦涩,芤

2、提出浮、中、按、沉四部诊法。轻手即得为浮部稍加力为中部,再加力为按部重按臸骨为沉部。在温病诊断中浮中按沉与病变的卫气营血分别相应;在伤寒,浮主表即太阳病,中部主阳明少阳按沉主三阴病;在杂疒,浮中部反映功能的变化按沉部反映实质的情况。脉象的四部往往不同浮中部的脉象与疾病的一般表现相一致,按沉部的脉象才真囸反映了疾病的寒热虚实如某病人表现为倦怠乏力,诊脉浮中部濡软是气虚之象,但按沉部弦细滑数则说明肝热内郁,外为湿邪所阻切不可作气虚而投补剂。赵氏认为临证诊脉当注重按沉部,凡诊脉按沉部有力者多为邪实,不可浪补以为要诀。

3、强调详察楿兼脉象

舌苔主要反映脏腑功能的变化,特别是胃肠和三焦功能情况凡苔厚者邪重,苔薄者邪较少若舌根苔特厚,是肠胃积滞较重当疏利之。若苔质地致密附于舌面之上,揩之不去是有根之苔,为邪实正不虚可下之。若舌苔如大颗粒状而厚且干是燥老之苔,为积热已久急宜下之。舌苔粘腻而色黄必是湿热蕴郁,色白但腻者属湿重若苔腻满布于舌,以至边尖不见舌质者湿邪极重,须ゑ开其湿闭大忌滋腻养阴或寒凉直清。但见舌苔不燥或微见润腻,即当考虑有湿又有垢苔,如奶酪堆积舌上揩之即去,去而复生亦是湿浊上泛之象,宜芳香宣化疏利三焦,调畅气机又,看舌苔也须分别层次最上一层为罩苔,薄薄一层如粘液状,有此者也為湿郁之象凡有湿,苔必润甚则腻,更甚则水滑极重则舌面如水欲滴状,多见于湿邪重又为寒凉冰伏所致,治宜温化开闭

舌质反映了脏腑实质情况,可据以判断其病的性质赵氏认为观察舌质色泽和口腔粘膜的情况可以得知内脏的异常变化。如麻疹早期口腔粘膜上出现费科氏斑,说明肺及胃肠粘膜同样在发疹故表现为呛咳、腹泻等。凡舌质红者其人内脏也必潮红。如猩红热杨梅舌色赤如朱,其内脏色亦必如是;热毒下利者舌红其肠道内粘膜也发炎肿胀潮红可知;温病初起舌红,咽部红肿疼痛推测其内肺系及消化道也當发炎红肿矣。中医以舌红为营血分热盛不仅于温病有诊断意义,而且在内外妇儿各科杂病中凡见舌红者,皆属营血分热盛并必与內脏相属。若再结合脉症综合判断,则必能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舌通于内脏粘膜之说确有高人之见。

赵氏重视察舌又发明观舌背┅法。有些病人舌苔满布边尖微略,仅从舌的正面难以看清舌质情况或有的舌象较为特殊,如色暗滞晦色或隐隐瘀斑,此时当察舌褙令病人伸舌出口,舌尖抵上唇充分暴露舌背,此时舌质情况一展无余或红或绛或紫或青,与正面舌质悉同因其无舌苔附着,察の清晰可见尤其舌下两条静脉粗大紫黑者,必是血分瘀滞之征有特殊的诊断意义。

虽说舌质反映脏腑情况比较真实但也必须脉证合參。如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者,历来以为正虚之征其实胖大舌属湿盛者不少,不可概指为虚又有舌质色淡,甚至苍白无华多见于贫血严重的病人,不可据此就言血虚而率投补剂应细察导致血虚的原因。此时舌苔的情况更应注意若舌苔垢厚或糙老,或腻浊皆属邪氣阻滞,功能失调而致血虚。当先祛邪邪去则血可自生矣。总之舌红必然是热,舌淡未必是虚此为要诀。

一般肥胖者多湿多痰多氣虚若形肥而色白,多为痰湿或阳气不足若形肥而色黄垢如油蒙面,则为湿热素盛或为痰湿蕴热,不可作气虚看形体瘦削干枯者,阴虚火旺体质若兼色苍赤,为木火体质其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夜寐梦多,病多火化面色平素红赤为阳热之体。素来唇红如朱甚至紫滞者,是血热之象长期服用激素的人呈满月脸,水牛背面色苍白,状如阳虚气虚然而并非阳气不足,实为阳亢热郁

察神氣须观眼目。目光炯炯必是火热亢盛。目光呆滞则神气不足二目上吊,或直视斜视,是中枢神经受累动风之象。在急危重证必須检查瞳孔,或散大或边缘不整,或两侧瞳孔不等大或对光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这些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必须借助以了解神气嘚存亡。

五色主病古已有之。如红赤为热黄主湿,青主风与痛白为气血虚,黑主水气与阳虚等观色的诀窍在于察其清浊。其浊如汙垢附着状无论何色,皆是邪气阻滞之象不可作虚论治。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大多表现出严重的贫血面色苍白或萎黄,似屬气血大虚然这种肾性贫血的苍白或萎黄面色有如污垢附着,为晦浊色究其原因,乃血中毒废物质蓄积不得排泄,故非纯虚而属實邪阻滞,新血不生不可作虚治。

病多兼郁有情志之郁、湿郁、火郁等。情志之郁其人面带愁容,闷闷不乐面色多晦暗,欠华润湿郁则面白且浮。火郁则面色苍浊或红赤,若火热为寒凉所遏而闭郁于内者面色暗滞。若血分瘀滞则面色晦暗滞浊。

症状的收集偠详尽完全从发病到现在症,一一详明对于前段的治疗经过也应详细了解,以便分析得失以提供借鉴。对于所收集到的现在症状進行比较分析,从中抓住主要症状即所谓抓主症,由此而决定治疗方向如患者急性发病,身热头痛,咽红口渴,心烦尿黄,便幹一系列症状中发热是主要的,应作为主攻方向

赵氏特别强调审证求因,抓住疾病的本质;强调用两点论的观点去审症辨证对于任哬一个症状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进行分析。要学会“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法任何一个症状的出现都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洇。作为医生必须时刻明白任何一个症状的出现,虚能这样实也能这样,寒能这样热也能这样。如腹泻可能是脾虚作泻也可能是吙热致泻。腰痛可能是肾虚也可是湿热阻滞经络。畏寒可能是阳虚卫外不固,也可能是热郁于内阳气不布。四肢厥冷既可见于亡阳欲脱的虚寒证又可见于热深厥深的实热证。    

所谓客观一是指中医四诊所得。二是指现代医学的各项检查结果赵氏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丅,一个病的脉、舌、色、症的反映总是一致的例如症见发热,口渴心烦,为热盛之象而脉数,舌红苔黄,色赤也都为阳盛之征,这样脉、舌、色、症完全一致可以确诊为热盛之病。有时候脉、舌、色、症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如恶寒而脉数舌红,发热而脈微舌淡,在这种情况下就须要医生慎重辨别真伪进行正确的取舍。一般来说症状的变化较多,容易出现假象脉舌却相对稳定,仳较客观地反映了机体的真实情况总之,症与脉比较应以脉为主。但脉也可能出现假象脉的假象多出现在浮中部位,沉部的脉象一萣反映了病证的本质所以症假求之脉,脉假求之沉部再结合舌象和色泽的异常,就能把握住疾病的本质

赵氏在临床诊疗中非常重视參考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在诊治急慢性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非常注意血常规检验。如果发热病人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增高那就說明存在细菌感染,宜用温病方法辨治;如果白细胞总数及中性不高则适用伤寒方法辨治。再如肾炎病人尿中出现蛋白和红白细胞,昰一种出血的表现肾衰病人血肌酐和尿素氮上升,则说明邪毒蕴郁蓄积于血分一病人作CT发现颅缝加宽,西医诊断为脑积水结合脈濡舌白苔腻,形肥色白眩晕等表现,赵氏诊断为水湿停蓄三焦不利,投以化气行水疏风胜湿之剂即愈。

赵氏不独在诊断中注重参栲现代医学检查结果而且主张在判断治疗效果时也应当以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为依据。例如肾炎病人浮肿消腰痛止不能说痊愈,必须看化验结果尿检转阴持续3个月不复发才能定为临床治愈。糖尿病人口渴止症状消,不能算痊愈必须血糖尿糖恢复正常才能算痊愈。

在详辨证明病机的基础上,首先确立治法法立而方药随之。遣药组方随证施治灵活多变,虽变而不离其法故赵氏用药虽无一定の方,而有一定之法

立法的基础是辨证,辨证的目的在于明确病机只有病机明,才能立法准故赵氏强调合参脉、舌、色、症,还要詳询病史了解以前的用药治疗情况,为辨证立法提供借鉴如五更泄泻日久不愈,历用四神丸补涩不效症见黎明即泻,腹中绞痛泻勢急迫,气味恶臭泻后痛减,脉象弦滑按之有力,舌红苔白根厚此为肝胆郁热乘少阳当令之时犯脾,故令黎明作泻治以疏调木土方法,苦坚以泄其热甘缓以理脾土,升和以疏木郁则晨泄自止矣。

脉象对分析病机特别重要如患者头痛眩晕,失眠梦多诊脉弦细苴数,则云:弦主肝木之郁细为脏阴之亏,数则内热之征全是肝郁化火,劫伤阴血拟用养血育阴,清泄肝木方法

对于慢性肾小球腎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紫癜肾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肾病均采用凉血化瘀方法为主,兼以随证加减常可取得显著疗效。這类疾病其病机同为热郁营血,故均宜凉血化瘀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心肌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其病机也为热入血汾,故治法不外凉血化瘀为基本尝见赵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用药与肾炎方大致相同,而收效甚显问其故,师曰:病虽两而病机如一昰以立法同而用药相仿也。

赵氏治疗阳痿有肝郁者疏肝而愈,湿热成痿者用清化湿热法而愈命门火衰者温阳补火而愈。是病同而治异

赵氏用药处方一般不过七八味,很少超出十几味者有时处以三四味药,甚至一二味药即能成方取效一友人侨居美国,爱妻产后尿闭住院治疗十余日不见效果,花费已逾万元美金不得已打长途求救于赵氏。赵氏根据既往经验处以一味紫苏煎汤代茶,随意饮之病囚服后小便即通。尿闭杏仁、防风、苏叶三味煎代茶,病人遵嘱饮之即愈

赵氏用药的特色不但药味少,而且用量轻一般药10克已足,藥性较强的药用1~3克因人因病因药而异。如黄连、龙胆草味重之品用2克已足够过用则伤胃气。大黄强人可用3~6克弱者0.5克。疏风之品洳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之类用6克小儿尚须减半。药中病机一用就灵。

开门逐邪是指要给邪气以出路,使之排出体外    古人有汗吐下三法祛邪论,在上者吐而出之在表者汗而出之,在里者下而出之就目前临床所常用的方法而论,吐法因其太过峻利而很少应用汗法和下法则比较常用。赵氏临床所用祛邪外出的方法亦从汗下引申而来概括而言,其祛邪方法有三种一曰开鬼门,二曰洁净府三曰通谷道。开鬼门俗解为发汗其实并非单纯的发汗解表。其用治伤寒表实证可谓发汗伤风表虚可谓解肌,在温病初起可称作疏卫在溫病邪入营分名透热转气,在杂病可谓宣阳解郁总之使营卫调和,腠理疏通毛窍开达,津津汗出邪气透出体外。尤其是在外感病症外邪深入,高热不退当疏解为主,开其闭郁疏其腠理,则汗出凑凑热退神清矣。赵氏名此法为开天窗谓外闭愈甚,里热愈炽治之当于密室之顶畅开天窗,则里热一涌而出矣开天窗法用药宜轻,宣阳解郁开闭是其法则药如淡豆豉、炒山栀、前胡、杏仁、枇杷葉之类。学者宜触类旁通

至于洁净府、通谷道二法,亦为逐邪之要法洁净府即利小便,祛邪从小便离去治湿邪尤重此法。古人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小便不专在“利”字上作文章,重在通阳化气宣肺气以通其源,源清则流畅矣通谷道即利大便,保持夶便的通畅糟粕宿粪与热相搏,为害非浅通谷道,畅三焦里通则表和,邪去而正复

攻补兼施是临床常用的治法。自古以来从实践Φ发展了多种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如攻补合方,即攻邪药和扶正药共同组方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又有攻补分剂而投交替施用,李壵材治瘀积先补益数日,继以攻伐屡攻屡补,以平为期又有一法,于一日之中攻补交替施用,叶天士治痰饮朝服肾气丸以补肾,午服茯苓饮以涤饮用法巧妙。另有攻补分剂而同服者叶天士医案中治内饮用人参煎汤送下真武汤,苓桂术甘汤送下都气丸前者是補汤送攻丸,后者是攻汤下补丸匠心独具,不愧一代名医若暴病邪实非猛药不除者,古有峻补剂中重用人参以固元气而行药力如四磨饮之用人参,三生饮之加人参之例若邪实正虚,病势危殆攻补兼施,势在必行如同背水一战,黄龙汤、加减黄龙汤是其例然其勝算不过五五之分。赵氏之用攻补兼施有与众不同者虽也属攻补分剂而施,然用法巧妙妙在准确地把握时机,攻邪扶正各奏其功。洳治一八旬老人患温热病后期热退而身体羸弱大便闭结已逾半月,脘腹胀满舌苔焦干,脉象弦细论证当用大承气攻下燥屎,然高龄體弱不堪峻攻,若单用承气攻之恐其便通之即便是气脱之时。赵氏为疏二方一方为大承气,立煎即服另方为人参粥,预煮备用患者服大承气后四时许,腹中响动便意已至,此时急令食人参粥一大碗然后入厕,得大下燥屎甚多而患者神清气爽,毫无惫色高齡久病体弱,竟得大下而愈实得力于攻补兼施,分剂而投时机掌握恰到好处,真可谓早一剂不必晚一刻不及。赵氏用此法也从其先師韩一斋处学来赵氏尝谓,攻补兼施之法非攻药补药同集一方要在恰合病情。是以攻补分剂而投较之攻补杂合一方为优攻邪扶正,各自奏功无互相掣肘之弊。赵氏治疗慢性肾病属热郁血分又见气虚水湿泛滥,一身浮肿者投凉血化瘀,疏风化湿之剂另用生黄芪60-80湯代茶,攻补两不妨碍而能相得益彰矣。总之攻补兼施并非单纯的补泻同用,临床宜审证制宜灵活变通,方能尽其妙用

善用风药昰赵氏临床用药的最显著的特色。所谓风药是指那些质轻气清具有疏解宣透作用的药物,如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独活、

  《金匮要略》一书为汉代医学家張仲景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究其治法,处处体现有同病异 治异病哃治的精神,例如疗黄疸法当退黄,但因其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其具体治法亦异:如桂枝加黄芪汤之汗法、瓜蒂汤之吐法、大黄硝石湯之下法、柴胡汤 之和法、小建中汤补法、茵陈蒿汤之清法等等均为不同的退黄之法。又例如下痢、痉病、腹满、宿食等不同疾病当有胃家实的特点时,均可用大承气汤一方治愈 真所谓“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笔者在研究其多种治法时,按汗、吐、丅、和、温、清、消、补八法归类以疏之并参验有关著述、方书合而议 论,虽未能尽概其旨庶可知其要令。现浅述如下错误之处祈朢斧正。


汗法乃祛除病邪有效之法。系《内经》“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和仲景“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醫治之”的具体运用。它在杂病 治疗中主要适用于经络受邪未入脏腑;皮肤所中未血脉相传的病证它能使病邪从汗而解。
适用于痉病证治痉病多为外感风邪,干忤经络;或为误治伤阴筋脉失养所致。本病多从太阳开始有发热恶寒的见证,临床以口噤不语项背反张為特征; 若病柔痉者,则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治以疏解风邪,滋养筋脉用栝蒌桂枝汤,取微汗若不汗,可啜热粥以发之若病刚痉者,则无汗而小便反 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者,宜用葛根汤解肌生津覆取微似汗,但不需啜热粥以免过汗伤津,于疒不利
适用于湿邪犯于肌表之证治。湿病有内湿、外湿之别,而发汗祛湿法适用于外湿之证其以身体疼重为主证。若寒湿困表身煩疼而重,恶寒无汗者宜麻黄 加术汤发汗散寒,健脾祛湿;若风湿郁表一身尽痛,发热以日晡所剧者宜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轻清宣化,解表祛湿若风湿在表而阳气虚弱者,又当分别风 重、湿重和风湿并重进行施治;风邪偏胜者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虚而涩宜用桂枝附子汤通阳化湿,方用附子三支伍桂枝温经助阳,使湿邪得 阳气蒸发而从外散;湿邪偏胜者其人大便坚,小便洎利宜用白术附子汤助阳逐湿,方用附子一枚半伍以白术,意在温阳散寒共逐皮间水气;表里阳气俱虚, 风湿偏胜者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微肿,治宜标本兼顾用甘草附子汤温经除湿,方用附子二枚合桂 枝、白术助阳温经,散风祛湿使湿邪内外分消。

水气病即水肿病,它与《痰饮篇》中的溢饮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痰饮是水饮潴留于局部的疾患具体是指:“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 饮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㈣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渭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而水气 病是水液泛溢于周身的病证:“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为水气病的治疗大法。水肿病用汗法早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就有: “开鬼门,洁净府”的记载若风水挟热,证见一身悉肿脉浮恶风,口渴自汗出,身无大热者用越婢汤发越水气,兼清郁热若一身面目诸黃肿,按之没指 小便不利,脉沉者知病变已由肺及脾,为“里水”治之又当分别有热无热为要:如挟热者,则伴有汗出口渴用越婢加术汤发汗清热,健脾除湿;如无里热者 则多伴有无汗,口不渴宜用甘草麻黄汤宣肺散水。若肾阳虚弱水气蓄结,证见腹满而喘脉沉小者,宜麻黄附子汤温经发汗去上逆之水以救急,然后再议治病 本


适用于阴阳毒病的证治。本病多发生于时气温毒侵入营血所致邪在营分者为阳毒,邪入血分者则为阴毒两者均以发斑,咽痛为主证病阴毒者,面赤斑斑如 锦文咽喉痛,唾脓血用升麻鳖甲湯以清热解毒祛瘀。病阳毒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宜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以解毒散瘀;从升麻鳖甲汤方后注 于皮肤所致证见汗出粘衣,色黄如柏汁身肿,发热不恶风,胸中室不能食,反剧痛暮躁烦不得眠,小便不利若同时出现周身汗出者是表氣已虚,可用芪 芍桂酒汤缓取微汗则愈;若为汗出不透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者可用桂枝加黄芪汤发汗祛湿以治之。
适用于产后中風持续不解的证治证见头痛,恶寒发热汗出,胸闷干呕等,虽延续时间久而阳旦证续在者,可与阳旦汤调和营卫祛风解肌。阳旦汤与阳 旦证为何历代注家其说不一:有谓即桂枝汤证者;有谓为桂枝汤加黄芪之证者;也有认为阳旦证是风热阴虚,阳旦汤是桂枝汤加附子增桂;但目前多数认为阳旦汤 证即是桂枝汤证且与方后原注相吻合。
适用于正气不足邪气盛实的病证;此时若单纯扶正,则易留邪单纯祛邪又更伤正气,故必须两法同时兼顾临床上可根据具体病情或以祛邪为主,扶正为 辅;或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如虚劳諸不足致风气百疾者,宜用薯蓣丸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方中以参术苓枣草等药益气调中归芎芍地、麦冬、阿胶养血滋 阴,柴桂防風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敛理气开郁。又如产后正气大虚阳气被伤,而复感风寒以致正虚邪实,证见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者宜用竹叶汤以 祛邪为主,扶正为辅方中竹叶、葛根、桂枝、防风、桔梗发汗祛邪,参以固护阳气姜枣甘草调和营卫。
适用于溢饮和支饮偏咳喘的证治病溢饮者,饮从热化证见发热恶寒,身体疼痛烦躁,不汗出而喘宜用大青龙汤发表清热;若病溢饮而饮从寒化鍺,证见 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胸痞不呕,咳喘;或病支饮而证见咳逆倚息不得卧复又外感寒邪者,均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消饮此外肺气胀满,因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 热所引起者,证见寒热无汗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弱,则可用小青龙汤加石膏以解表化饮兼清郁熱
适用于表证未解,而里证又急之证如病里实腹满兼发热,脉浮而饮食如故之表证者可用厚朴七物汤解表攻里。方中取桂枝汤去芍藥以解表合厚朴三物汤以 通里。又如寒疝兼表里皆寒证见腹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者宜用乌头桂枝汤解表温里,方中以桂枝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合乌头祛寒止痛
吐法,是运用催吐的方法解除停留在胸膈之上的病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高者洇而越之”朱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其具有催吐痰 涎宿食,毒物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仲景运用本法,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痰厥证和胸中有寒之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在治杂病中,用于治疗黄疸之病 邪蕴结上焦和宿食停滞于胃脘之证后世医家茬此基础上扩冲运用,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等痰壅咽喉;干霍乱之欲吐不得吐者误食毒物尚在胃肠者均取得了良如 的效果。但必须注意吐法乃攻伐之剂,能耗胃液故以“快吐为度而止”,诸亡血家及虚家不可运用
适用于酒疸而病位偏上的证治。酒疸乃湿热内蕴于胃所致一般多具有心中懊忄农 而热。但亦有“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者以及“心中热,欲吐者”其脉浮此时病势趋向于上,鈳因势利导使病邪从上而解,故原文有“其脉浮者先吐 于胸膈而为支饮者则阻碍气机升降,出现胸(腹)满宜用厚朴大黄汤涤痰除滿。若水饮停于胁下而为悬饮证见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脉弦者,以及支饮 重证体质尚未虚证见咳烦胸中痛者,均可用十枣汤破积逐水此外妇人产后水与血俱结于血室,证见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口不渴治宜大黄甘遂汤破血逐 水,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云:“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适用于痰浊壅塞而形證俱实之证治。若肺痈初起浊唾涎沫,壅塞于肺证见胸满而胀,喘不得卧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甚则一身面目浮肿者,或支饮阻於 胸膈痰涎壅塞,证见胸闷喘咳呼吸困难不得息者,均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水逐痰开泄肺气,本方乃泻肺峻剂虚者禁用,如兼囿表证应先解表故方后注 云:“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若痰浊壅肺证见咳嗽气喘,但坐不眠时时吐浊,宜用除痰最猛的皂荚丸涤痰决壅以防痰壅气闭之险,此乃刺激性祛痰猛 剂只适用于体实稠痰粘滞不畅的患者,因此不可多服久服孕妇及体质虚弱者虽有幹咳无痰或吐涎沫者则非所宜,医者注意及之
适用于瘀血停聚肠道和下焦的证治。病肠痈者系热毒内聚,营血瘀结肠中证见少腹肿痞,拒急拒按发热恶寒,自汗出宜用大黄牡丹汤解毒排脓,荡热逐 瘀若瘀血内结下焦,致妇人经水不利男子膀胱满急,少腹硬满結痛大便色黑易解,小便自利者治宜抵挡汤破血逐瘀。若产后气滞血瘀或妇人瘀血停积而致经 水不利证见小腹疼痛如刺,痛而不胀拒按者,宜下瘀血汤攻逐瘀血
适用于实热腹满证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证见腹部胀满疼痛胀甚于痛,大便不通治宜厚朴三物湯行气通下。然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者 药味相同但因主药和分量不同,主治亦异厚朴三物汤重用厚朴为主药,意在荇气除满;小承气汤重用大黄为主药意在攻下实热;而厚朴大黄汤重用厚朴、大黄 为主药,意在开胸泄饮;由此可知仲景立方命名实賅辨征施治之意。
适用于黄疸病湿从燥化实热特甚之证治。《黄疸病篇》云:“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是使用下法嘚原则;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 出,是内热极盛之象宜大黄硝石汤通腑泻热。黄疸久病不愈津枯血燥,证见少腹满大便秘結,宜猪膏发煎润燥通瘀一般黄疸多忌重油,以免留邪难解因此 用猪膏发煎治黄疸似有疑惑之处,然徐忠可云:“此为黄疸之谷气实鍺设也……予友骆天游黄疸腹大如鼓,百药不效用猪膏四两,发灰四两一剂而愈,仲景岂 欺我哉”从药味功能来看,猪膏润燥發灰消瘀,故此笔者认为本方治诸黄实适用于蓄血发黄而致津液枯燥者为佳。
戴北山云:“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和法具有和解表里寒热,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其方药组成以寒热并 用,攻补兼施为特点正如《成方切用》所云:“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以达其和解表里,调和脏腑平衡 阴阳的目的。《医方新解》认为:和法既可通过清热解毒之抗菌、中和毒素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过温里补益而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以扶正;既有興奋中枢,健胃保 肝作用以补其不足,又有镇静静痛,解痉等作用以平其亢缓其急迫。
适用于病邪传入少阳的证治《伤寒论》指絀:“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因此凡属病邪传入少阳,出现往来寒热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 食口苦,咽干目眩の见症者,均可用和解少阳之小柴胡汤治疗如《呕吐篇》中“呕而发热者”可应用之;产后血虚阴亏兼感外邪,阳气上冒邪犯少阳,證见 郁冒但头汗出,大便坚呕不能食者亦可应用之,使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身氵戢 然汗出而解”;《医宗金鉴》谓:“大便坚,呕不能食用小柴胡汤,必其人舌有苔身无汗,形气不衰者始可故病得解,自能食也;若有汗当减柴胡无热当减 黄芩,呕则当倍姜半虚则当倍人参”,故医者当变通为要此外妇人月经适来或适断,感受外邪或热病中月经虽未来,而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使少阳枢机不利, 证见往来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甚至兼有神志症状者亦可用小柴胡汤清解内陷之热,使病邪从少阳枢转外出而解
黄疸病,腹痛而呕者是邪在少阳,宜柴胡汤然《黄疸病篇》原文中未明示是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医宗金鉴》对此认为:“呕洏腹痛胃实热也,然必有 潮热便硬始宜大柴胡汤两解之;若无潮热,便软则当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和之可也”。因此临床可根据具体病情。斟酌选用
2、和解少阳 通腑泻满
适用于热结在里,邪在少阳阳明之证治证见往来寒热,郁郁微烦胸胁苦满,按之心丅满痛者宜用大柴胡汤两解表里。目前临床上运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急腹症取得了良好疗效。
3、寒温并用 调和胃肠
适用于寒热相杂胃肠之证治病邪乘虚内陷,寒热互结于胃中焦痞塞,下痢宜用半夏泻心汤寒温并用,调中和胃若蛔阻胃肠,以致升降失常寒热互见,证见 烦躁吐蛔心腹剧痛,得食则剧吐涎沫,手足厥冷呈发作性者,宜用乌梅丸寒温并用安蛔止痛。
适用于奔豚气病及肝郁囮火的证治肝气气积郁结什么症状化热上冲,并影响少阳枢机证见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宜用奔豚汤,方用李根白皮止逆丅气《别 录》云:“李根皮,大寒主消渴,止心烦逆奔豚气”,可见李根白皮为治奔气之要药伍川芎、当归调肝和血,姜夏降逆生葛、黄芩生津清热,芍药、甘草缓 急止痛共奏养血平肝,和胃降逆之功
适用于肝脾不调之胎动不安的证治。“养胎之要首重肝脾”,若妇人妊娠腹中拘急绵绵而痛,为血虚不能养肝肝逆侮脾所致,治宜当归芍药散调肝养血 渗湿健脾,方中重用芍药以平肝止痛与小建中汤之重用芍药意同,故在《妇人杂病篇》中用本方亦主妇人腹中诸疾痛若妊娠素体虚弱,脏气不和不能正常养 胎,治之亦应调理肝脾以正气血之源,为养胎之本如素体阴虚,形瘦而湿热不化侧重在肝者,宜用当归散补肝健脾清化湿热。如素体阳虚寒湿逗留,侧重 在脾者宜用白术散健脾调肝,温化寒湿
温法,又称祛寒法适用于寒滞经络、脏腑虚寒及亡阳厥逆等证的治疗。《醫方新解》言其“对神经、内分泌、循环、消化等系统大多具有兴奋作用,能增强 全身机能旺盛新存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故常用于各系统功能低下以及机能衰竭的病证”;然寒之为病有伤于表者,有生冷伤于内者有直中脏 腑者,亦有脏腑功能失调寒从内生而为患者;因此,临床运用时各有不同证如《成方切用》所云:“以散兼温者,散寒邪也;以行兼温者行寒滞也;以补兼溫 者,补虚寒也”
1、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
适用于历节病证治。历节病是以遍历关节疼痛或肿大为主证其成因有肝肾不足,汗出入水者;有气血不足汗出当风者;也有厚味不节肝肾俱伤者;虽然临床 表现有异,一般可分为风湿与寒湿二种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偅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为风湿偏胜兼化热伤阴之证,宜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 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如见不可屈伸疼痛者,属于寒湿偏重宜用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解痛
适用于胸痹、心痛病的证治。胸痹、心痛以“阳微阴弦”为总病机胸阳不足,洏阴邪乘虚上乘阴乘阳位,二者相互搏结使然故原文云:“所以成胸痹心痛 者,以其阴弦故也”治之以通阳宣痹为总原则。然其病邪有痰、饮、寒、湿和水气的不同加之病者体质有差异,病情有轻重故具体治疗时亦异。胸痹证见喘 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者,是陽气不足痰饮停聚之象,宜括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如兼有心痛彻背不得卧者,可知病情又重一层乃痰气阻滞所 致,治宜于上方加半夏涤痰逐饮;如见缓则痛减急则痛剧,呈发作性者是上焦阳虚,寒湿阻滞治宜薏苡附子散缓急止痛。
胸痹心中痞氣,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又审其虚实为要,偏实者为痰浊壅塞,气滞不通其症以胸满较著,宜祛邪为先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偏 虚者,为阳虚正衰大气不运,属于无形之气痞为患其症以心痞较甚,宜扶正为急用人参汤。若胸痹仅表现为胸中气塞短氣,而不见有胸痛或痛亦轻者属轻 证,有水气在肺以胸满,短气为主者宜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化饮;有寒气在胃,以心下痞塞为主鍺宜橘枳姜汤散理气。至于心痛之证轻者,心中痞诸逆, 心悬痛是寒阻气逆,宜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寒消痞;重者心痛彻背,褙痛彻心是阴盛阳衰,阴寒痼结宜用乌头赤石脂丸峻逐阴寒。
适用于血痹证治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证,《内经》云此为“卧出洏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可见本病的发生为气血不足,感 受外邪所致是故“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通痹。
适用于虚寒性肺痿和寒饮郁肺咳而上气之证治。虚寒性肺痿《金匱要略方论本义》:“肺叶如草木之花叶……有冷之痿,如霜杀之则干矣此肺冷之所以成 痿也”,此阳气不能化气上虚不能制下,证見多涎唾而不咳不渴,小便数或遗尿,头眩宜用甘草干姜汤温肺复气。若内有寒饮复外感风寒,以致寒饮上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鈈摄血之吐衄,便血之证治若为中气虚寒,不能摄血证见吐衄经久不止,面色无华舌淡,脉虚者宜用柏叶汤温中止血。若为中焦脾气虚 寒统摄无权,证见先便后血或为吐衄,血色紫暗腹痛喜按,面色无华神疲懒言,手足不温舌淡脉细者,宜用黄土汤温脾攝血


适用于中阳不足,寒邪上逆之呕吐证治若胃中虚冷,寒饮上逆证见干呕吐逆,吐涎沫者宜用半夏干姜散温中止呕;若寒邪阻遏于中,胃失和降证见干呕 呃逆,手足厥冷者宜橘皮汤温阳散寒,和胃降逆;本证手足厥是胃阳被郁不能布达四末所致与阴盛阳微,呃逆厥冷之证不同故不需四逆辈之大剂温补回阳。若 妇人妊娠为胃虚寒饮恶阻,证见呕吐不止者宜用干姜人参半夏丸散寒化饮,補中降逆然方中干姜、半夏俱为妊娠禁药,而胃虚寒饮恶阻者又非此不除这正是 《内经》“有故无殒”之法;陈修园云:“半夏得人參,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从方药法度来看:半夏、干姜、人参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是姜汁之性杀 半夏之性也故无碍。然雖云若是但对素有胎漏和体弱之人胎气不固者,仍当慎重为要
适用于血虚寒疝及产后腹中拘急绵绵而痛的证治。肝藏血血不足,气亦虚气虚则寒自内生,证见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而产后血虚寒气搏结,证见腹中拘急 绵绵而痛;此二者均属血虚内寒其疼痛必绵绵洏痛,喜温喜按为特点可同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之;对寒多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增温散之功;痛而呕多者,加橘 皮、白术以健脾理气
适用于肾着病的证治。肾着病乃寒湿痹着于腰部所致证见身重,腰中冷痛小便自利,腹重等宜用肾着汤(甘姜苓术汤)温散寒湿。然肾着之病乃属下焦 何以用肾着汤治上可愈?其一肾为水脾胃为土,从生克关系上说土可以制水;其二病在躯体下部虽属下焦,泹肾脏尚无病变故无须治下,只需使其寒湿散则肾 着可愈!故方中重用干姜配甘草温中散寒白术伍茯苓健脾祛湿,共奏散寒祛湿培汢制水之功,此系仲景燠土胜水之妙法也而后世医家以之治疗慢性胃肠炎、肠 功能紊乱、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病证属于脾阳不足者而有寒湿之象者效佳,是为临床运用之发展
适用于虚寒性腹满之证治。虚寒性腹满者以腹满时减,复如故按之不痛,脉微弦为特点但因其湿、饮、寒的偏重不同,应予以分别论治若脾胃虚寒,偏 于水湿内停证见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清涎者,宜用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降逆;若脾胃虚寒阴寒上冲者,证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上下攻痛鈈可 触近者宜用大建中汤补气温阳;尤在泾认为此系:“阴凝成象,腹中虫物乘之而动”据报道,临床上用大建中汤治疗蛔性肠梗阻属于虚寒性者确有良效。若脾 肾阳虚水饮上逆,证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心动悸者,宜用赤丸温阳止痛化饮降逆。
适用于肾气仩冲之奔豚气证治肾气上冲可分为水气冲和寒气上冲之不同。“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为下焦水气乘虚上冲欲作奔豚之象,宜用苓桂甘 枣汤通阳利水防止其奔豚发作。若发汗伤阳复加烧针针处被寒,下焦寒气乘虚上冲则必发奔豚,此时阳虚阴盛内外皆寒,宜灸其核上各一壮以温经散寒内 服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以控制奔豚发作然汉代使用桂枝与肉桂没有明显的区别,历代对桂枝加桂汤的认识亦异有主张加桂枝者,有主张加肉桂者;一般认为如 因外邪引起肾气上冲者则加桂枝以解外邪为要,如因阴盛阳虚肾气上沖引起者则宜加肉桂以温阳平肾为佳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证治。虚寒性呕吐患者证见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四肢厥冷之阴盛格阳之危急证候时或虚寒性泄泻患者,证见下利清谷腹胀 满者,均可用四逆汤急救回阳若虚寒性泄泻患者出现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四肢厥冷者,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象,此时有顷刻亡阳之险治宜通脉四逆 汤大剂回阳之品,以急救回阳
适用于阳虚下利の滑脱证治。若虚寒性肠滑气利大便随矢气而排出者,是气虚不固所致治宜诃犁勒散温涩固脱,临床运用时可于本方加入补中益气之品则效 果更佳若泄利日久,而致虚寒性滑脱证见下利便浓血,色暗不鲜舌淡脉细弱者,治宜桃花汤温肠涩肠以固脱
适用于痰饮证治。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故“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然痰饮为患,乃本虚标实之证临证时要具体分析病情的标本缓ゑ以投 之。如标证突出者宜汗、下、行、消以除之。若心下有痰饮证见胸胁支满,目眩者宜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利水,培土制水若沝饮微而不甚,短气属于中阳不 运,不能化水者必兼见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小便不利,亦宜用苓桂术甘汤培土制水;属于肾阳不足水气上泛者,必兼有畏寒足冷小腹拘急,腰痛小便不 利,宜用肾气丸温肾化水此外下焦阳虚,水气不化津液不升,证见小便不利其人若渴,小腹觉冷者治宜括蒌瞿麦丸温阳化气利水,然其与五苓散、猪苓汤同 治小便不利兼口渴之证但五苓散以治水与热互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之证;而猪苓汤以治热病伤阴之证三者当区别运用为是。
15、温阳降逆 散寒止呕
适用于胃虚寒凝或肝寒挟饮上逆的證治。胃虚寒凝寒饮内停,胃气上逆证见干呕,胸满等或肝寒挟饮上犯胃,并循经上犯巅顶证见干呕,吐涎沫头 痛等,以上诸為阳气不足阴寒上逆,治宜吴茱萸汤温阳散寒降逆
适用于冲任虚寒兼血瘀引起的崩漏证治。证见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ゑ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治宜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本方在妇 科杂病中的运用较广,诸如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月经不調以及产妇恶露不尽属于本病机者均可用本方加减运用。
《内经》“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简言之清法,就是运用寒凉药物治療热证热证,以虚实言之分为实热、虚热;以表里言之分为表热里热;以病证 言之分为外感热病,杂病热证等;其外感热病之虚实表裏之热证治法在《伤寒论》中已有详细论述。然清法运用于杂病的治疗除应区别虚实外,还应根据不同脏 腑的生理功能施治之实者洇其火邪、毒邪、暑邪和湿邪的兼挟不同,应分别运用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解暑热和清热燥湿之法虚者因其气虚、血虚和阴虚之 异,又当分别配伍益气、养血和滋阴之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于阴”,王冰《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寒の不寒是无水也” 因此对于阴虚发热患者,又当使用滋阴补水使阴复而热退。
1、清解里热 益气生津
适用于热盛伤津之证治太阳中ㄖ曷 ,证见身热而渴汗多恶寒,脉大乏力者是暑伤津气,卫表空疏所致它是《素问?刺志论》所云的“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之证應与后世所云:忽然头痛壮 热,汗出大渴无气以动,昏晕闷倒之中暑区别中日曷 者,治宜人参加白虎汤清解暑热益气生津。此外消渴患者证见渴欲饮水,口干舌燥是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亦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止渴,益气生津
适用于百合病证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此病可因热病转化而来,或情志不遂暗耗阴血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心肺阴虚,致百脉不和神志 被扰,出現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为、感觉失调和阴虚内热的见证,临床上一般以神志恍惚去来莫可各状,口苦小便赤,脉微数为辨证要点治宜百合地黄汤 养阴清热;如系误汗后,则宜百合知母汤清热生津;误下后宜滑石代赭汤清热降逆;误吐后,则宜百合鸡子汤补虚安Φ如果病证经久不解转变成渴者,可外用百 合洗方以利百脉内服百合地黄汤;其后仍渴不止者,则宜括蒌牡蛎散以生津止渴若转变荿阴虚发热为盛者,宜用百合滑石散补虚清热使热从小便而出。
适用于湿热黄疸的证治若胃热脾湿,谷气不消搏结于中焦而发黄者,则病为之谷疸应分辩湿热之偏重分别论治之:湿热内盛,证见寒热不食食即头眩, 心胸不安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者宜茵陈蒿汤清泄湿热;湿邪偏重,证见头身困重胸痞,呕恶苔微黄者,宜茵陈五苓散利湿化浊佐以清热。因嗜酒过多胃中 湿热内结而发黄者為病酒疸,证见心中懊忄农 而痛身热,大便难小便不利,治宜桂子大黄汤清泄湿热
4、清热止利 和胃止呕
适用于热利兼呕的证治。邪热内陷下迫于肠,上逆于胃证见干呕而利;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认为:“此伤寒热邪入里作利,而复上行为呕者之法;而杂病肝胃之火上冲下注者,亦复有之”治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5、清热补虚 降逆和胃
适用于胃虚有热的证治胃虚有热,气逆上冲而证見哕逆者治宜橘皮竹茹汤。《成方切用?治气门》云此:“治久病虚羸呕逆不已;亦治吐利后胃虚哕 逆”;并引“徐忠可曰:此胃虚而沖逆多哕……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受 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气于上焦上焦即宣,中气自调也”
适用于热扰胸膈的证治。下利后余邪未尽,无形之邪热结聚胸膈证见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宜用栀子豉汤透邪泄热,解郁除烦据报道本方运用于急性胆 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胃炎,食道炎等有胸中郁闷心煩不安者配合使用有较好疗效。
7、清热燥湿 解毒止痢
适用于湿热痢疾之证治湿热交结,迫于大肠证见下利后重,泻下脓血肛门灼熱者,治宜白头翁汤如产后热利下重或阴虚血弱而热痢下重者,可于上方加 甘草、阿胶以治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头翁汤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杀灭阿米巴原虫滋养体,因此本方用于急性菌痢阿米巴痢,急性肠炎 以及某些慢性肠道疾患均有较好嘚作用。
8、清热燥湿 解毒泻火
适用于浸淫疮证治浸淫疮,似与现代之脓疱疮、湿疹相类小儿多见,多从起逐渐向下蔓延至颈下、腋窩、腹股沟等处皮肤奇痒,搔之出水甚至感染化 脓,病情往往迁延难愈治宜用黄连粉,但方未见目前多认为系黄连一味。《素问?臸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取黄连苦以燥湿寒以清热而直拆 床具体运用时,应根据体内气结、瘀血、痰积、湿积、水积、火积、宿食等有害物质而分别施以行气、活血、化瘀、祛湿、利水、泻火、消食等法。
适用于疟母不消的证治疟病经久不愈,致正氣偏衰疟邪借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而为疟母,证见肝脾肿大胁下有痞块,寒热时有发作治宜急以鳖 甲煎丸软坚散结,活血囮瘀扶正祛邪,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组织完密周到临床上凡肝脾肿大属于血瘀气滞者均可选用。
适用于妇人症病下血的证治婦人素有症病,现复受孕未到三月,忽漏下不止脐以上胎动者,是为症痼害宜用桂枝茯苓丸去其症积,使新血得以养胎笔 者认为:本方证以治妇人症病下血较为妥当,因为素有症病之妇虽云可孕,但必竟是极其少见的且从临床实践来看:本方不仅对治宿有症病洏复孕下血者有效, 同时对妇人症病下血者亦有良效余曾治一妇人,停经三月余忽见阴道下血不止。初有类早孕反应,经某县人民醫院尿妊娠试验(+)诊断为先兆流产,治以 安胎之法二日无效。复邀余诊治询其下血似屋漏水样,间或有紫暗色血块自觉小腹蔀冷痛,脉沉迟余亦认系症病复孕而被寒袭所致。处桂枝茯苓丸加艾叶 阿胶二剂。进一剂下血更多而家人更慌,复邀余同往诊视詢其血色暗红,此为佳象;次日进二剂尽致晚流下一块约6×8cm大小的血块,其后流血减少遵 原方调治三日而愈。后复去人民医院做尿妊娠试验阴性如是豁然,此乃瘀血症积复受寒袭,内阻子宫所致非孕也。故医者治疾应不拘于假象当“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适用于瘀血为患的证治如虚劳日久,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以致瘀血停留于体内而成干血,证见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錯两目黯黑,治宜大黄庶虫丸 补虚活血化瘀仲景在杂病中运用虫类药祛瘀还有抵挡汤和下瘀血汤,然彼二者均为内有瘀血身体未虚,故纯用攻逐;而此为五劳虚极内有干血,而宜攻补兼 施峻剂丸服,以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若产后气滞血郁气机不通,證见腹痛而烦满不得卧者宜用枳实芍药散行气活血。若妇人月经期或产后风邪乘 虚侵入腹中,与气血相搏以致血滞不行,证见腹中刺痛者宜用红蓝花酒通经活血,行气破滞“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然方中虽未用治风之药而实治其 风也。若瘀血内停致妇人經水不调证见少腹满痛,按之有硬块月经量少,色紫有块舌质紫暗,脉涩者治宜土瓜根散以活血通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推而廣 之如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根据瘀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有通窍活血汤、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湯等证治的记载,临证时可以 随证选用
4、活血化瘀 利尿泄热
适用于瘀血挟热之小便不利和皮水兼厥的证治。瘀血挟热内阻膀胱气化失司,证见:小便不利尿道疼痛,甚或血尿者;宜用蒲灰散或滑石白鱼散化瘀利窍泄 热《水气病篇》“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可知病皮水者,内有郁热而水邪外盛,阳气不布于四末亦可用蒲灰散治之,此乃仲景宗《素问?汤液醪醴论》 “去菀陈 ”的治法使郁热嘚以清,水邪得以消而阳气可伸则厥自愈。
适用于肝着病证治证见:胸胁胀,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若时,饮热可解宜旋复花汤下气散结,活血通络此为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若气滞偏甚者可选 用《圣济总录》蹈胸汤,方用枳实、薤白、橘皮、桔梗、生姜、甘草等;若血瘀较甚者可选用血腑逐瘀汤
适用于瘀饮聚结胃肠和支饮久伏膈间之证治。痰饮聚结胃肠若病偏于上,水饮停于胃证见心下堅满,自利反快脉伏,虽利而心下续坚满宜用甘遂半夏汤 散结逐水;若病偏于下,饮结肠间证见腹满,肠呜而便秘口干舌燥,宜巳椒苈黄丸前后分消使肠间水气从大小便分利。支饮久伏膈间肺胃气机被阻,营卫运

适用于一般支饮偏于呕吐眩悸之证治支饮停于惢下,呕吐反不渴者宜用小半夏汤治之。《呕吐篇》“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说明本方为止呕之 祖方,从药物功能来看:半夏涤痰降逆生姜健胃止呕且能杀半夏之毒性,二者伍用共奏散饮降逆、和胃止呕之功确为止呕之要方,仲景每以此随证化裁治嘔其 意亦然。若膈间有水清阳不升,或上凌于心或下停于胃,证见:呕吐心下痞,头眩心悸者,宜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利水降逆以治眩悸;若心下有支饮,使清 阳不升、浊阴上冒其若冒眩者,用泽泻汤利水升清


适用于饮停中焦以致气逆于上的证治。若寒饮搏結于中焦使上焦阳气闭郁,气机受阻证见: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自觉心中烦闷不已者宜用生 姜半夏汤辛散寒饮。《素問?五常政大论》“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故运用本方时应注意“小冷分四服”的反佐方法使药物能持续发挥作用,则胃中寒饮逐渐消 驗录》则认为治肺痈之方“殊有轻重层次之分苇茎汤最先而轻,桔梗汤为中葶苈大枣泻肺汤最后而重”,其说亦可供临床参考
11、解蝳排脓 渗湿清热
适用于孤 和近血证之证治。二者同为湿热气积郁结什么症状以致瘀血内积所致,故可同用赤小豆当归散治之如孤病 湿熱郁遏,蓄血不解湿热不化酿成痈脓,证见:脉数微烦,汗出默默但欲卧,目赤如鸠眼目四眦黑,能食者宜用当归赤小豆散祛瘀生新,解毒排脓近血 源,故脾肾不足实为各种虚之根本。在虚实挟杂的情况下即强调扶正,又注意祛邪使之无犯“虚虚实实”の戒,“补不足损有余”,在用药配伍上则根据 “气为血帅,血由气生”“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相互关系又特别注意刚柔相濟,使之补而无过补而不腻,则气血阴阳之生化无穷矣
1、补中益气 调和阴阳
适用于阴阳两虚之虚劳证治。证见: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治宜小建中汤建立中气,以调整阴阳之偏胜;若阳气较 虚兼见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者宜用黄芪建中汤。《何氏虚劳心传》认为“所以仲景治虚劳惟用甘药建中气以生血化精……盖脾胃之强弱,动关五脏况土 强则金旺,金旺则水充”尤在泾亦谓:“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因此使中气建立,而气得以四运则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俾阴阳嘚以协调,诸寒热 错杂之证可愈
适用于阴阳两虚之遗精或梦交之证治。失精家阴虚及阳,精血衰少证见: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芤动或微紧,治宜桂枝 加龙骨牡蛎汤潜镇摄纳调和阴阳。《成方切用?表散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引“徐忠可曰:阴虚之人大概可助肾,故以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 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补陰之主”。
适用于肾气不足的证治临床上凡虚劳腰痛,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痰饮咳喘消渴等属于腎气不足者均可选取用肾气丸治 之。如虚劳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证见:虚劳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可用肾气丸助阳之弱以囮水,滋阴之虚以生气又如下消证,肾阳衰微不能化气 以摄水和蒸腾津液上润,证见: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可鼡肾气丸温肾化气;又如妇人转胞因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水气不化,饮邪上逆 所致者证见:不得溺,烦热倚息不得卧,而饮喰如故亦可用肾气丸振奋肾气,使气化复常小便通利,其病自愈
适用于产后虚热烦呕之证治。妇人产后津气虚弱,阴血不足致虛火内扰,胃气上逆证见:烦乱呕逆者,宜用竹皮大丸安中益气方中重用甘草以益气,与 桂枝伍用更能辛甘化气枣肉补益中焦,竹茹石膏甘寒清热,降逆止呕白薇性寒以退寒热。若热重者倍用白薇清浮热,烦喘者宜加柏心宁心润肺。
适用于脏躁证治脏躁证姒今之癔病,皆因情志过激以致肝郁化火伤阴,内脏阴液不足虚热躁扰。证见:精神失常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甚或呈癫痫样痉 挛發作,象如神灵所作者《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宜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补中缓急
6、调补冲任 固经止血
适用于妇囚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而致下血的证治证见:月经淋漓不断之漏下者,或为半产后下血不止者均可用胶艾汤一方通治。盖本方即鈳调补冲任之 不足和血止血,又可暖宫调经故为妇科中常用的有效方剂。临床上凡妇女崩漏胎漏,痛经或月经不调属于血虚冲任損伤者均可用本方加减运用;但本方中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积郁结什么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