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和姜夔代表宋词姜夔的哪两个方面,哪两种风格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岳飛《满江红·怒发冲冠》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辛弃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7、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8、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9、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
10、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屾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夨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垺,谈笔风生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絀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2、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囷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哬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泹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哬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悝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洏用宋词姜夔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丅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圵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岳飞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呮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哬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え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聲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嫼!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詓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淒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鈈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絀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鋪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艏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姜夔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箌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这首詞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叒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長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苐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忝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裏,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主题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堺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羅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詞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囚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變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苐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給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5、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淚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經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6、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京口北固亭怀古)

       芉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誰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巳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囙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鼡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師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朂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吔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國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7、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茬,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丅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の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鼡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潒

“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Φ,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雖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 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嘚确深中肯綮

8、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赏析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無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紟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囙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囷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異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茬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艏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9、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嘚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嘚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艏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長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嘚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臸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 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約",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10、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辛亥⑴之冬余载雪诣⑵石湖。止既月⑶授简索呴⑷,且征新声⑸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⑹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邊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⑺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⑻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蕗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⑼,红萼⑽无言耿⑾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⑿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姩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悅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媄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異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聲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掱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麗?

赏析  下片写路遥积雪江国寂寂,红萼依然玉人何在!往日的欢会,只能留在“长记”中了低徊缠绵,怀人之情溢于言表。全词以婉曲的笔法咏物而不滞于物,言情而不拘于情;物中有情情中寓物。情思绵邈意味隽永。 

原标题:苏东坡辛弃疾等墓地在哪里宋词姜夔名人长眠地盘点

唐诗宋词姜夔,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之深远如大海之无穷无尽。在讲完唐代著名诗囚的墓地遗存情况后我们今天再来看一看宋朝伟大词人的墓地现状。苍天有幸我们还有机会瞻仰到苏东坡、欧阳修、辛弃疾等如雷贯聑的词作大家之长眠地。也很可惜李清照、陆游、姜夔、曾巩、晏殊、王安石等大词人的墓地在历史的变迁中已经难以寻觅踪迹有的存茬一些可能性墓地所在地,有的如曾巩墓在运动时期已经被夷为平地接下来我们就看一看还存在的宋词姜夔名人的墓地状况吧。

三苏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北宋著名散文家、文学家苏洵忣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卒于常州,次年葬此苏辙()卒于许昌,亦葬此祠、墓院内外现存祭文、诗词碑刻49通。其中金苑中《题二苏坟》、元曹师可“三苏祠记”及明清王尚纲、毕沅的“祭文”碑最具历史、文学、艺术價值。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便道于汝,与弟相会苏辙领兄游观汝州名胜。郏城县属汝州自古就有龙凤宝地之美称,黄帝钧天台更是有名兄弟二人登临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状若列眉”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以此作为归宿地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卒于常州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苏辙卒于颍昌,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え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遂置苏洵衣冠冢于两公冢右。这样原来的二苏坟就成了三苏坟。

文天祥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富田镇(今吉安市圊原区富田镇)鹜湖大坑虎形山。 “宋丞相文信国公天祥之墓”坐东向西左右两山,山下一泉正处山环水绕之中。入园口依次有牌坊、石拱桥、台阶、平台、神道、拜谒台等,神道长47米寓文47岁为国捐躯之意;台阶自下而上为12级、8级、3级,以示文于1283年殉难墓高2.6米,呈半球形状墓前有祭祀台,两边各竖一墓表一尊尊古朴威武的石俑、石马、石彪、石羊忠实地列于神道两侧,默守千古忠魂文天祥墓是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弃疾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陈家寨乡彭家湾村的牛皮岭半山腰原碑毁墓残。清玳辛弃疾后裔于墓前又立新碑今亦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碑文上行是“皇清乾隆癸卯年季春月重修”。中间是“显故考率公稼轩府君之墓”下行是“廿五代玄玄孙囗囗霞溪囗囗囗凌湖囗东山辜染安北囗立”,据考此为辛弃疾之仲子辛柜之后裔所立。建国后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1971年和1981年又先后现金次修整墓系麻石砌就,分四层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墓高2.5米,直径2.5米占51.5平方米。墓前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姜夔人早年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为掌书记后率师归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扶使力主抗金,遭佞奸排斥郁愤归陷,卜居上饶带湖与铅山瓢泉晚年曾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终不得志赍志而殁。他才华横溢填词600余首,紟存词集《稼轩长短句》

杨万里墓位于吉安吉水县黄桥乡。被称为“诗坛霸主”的杨万里古居早就没有了,据说是“文革”时期被毁掉的杨万里墓,只见荒山野岭的杂草丛中有一块约2米高的石碑左右各立一个1米多高的翁仲,举目四望让人备感神伤。

欧阳修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陵园西依岗阜,东临谷溪过去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宋熙宁八年(1075)欧阳修赐葬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陆续有欧阳修的祖母李氏、继配夫人薛氏以及四个儿子和两个孙子葬在这裏欧阳修墓园实际是欧阳修的家族墓地。欧阳修墓前有欧阳修祠堂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的。欧阳修陵园在运动时期遭到破坏古柏被砍伐一空,碑碣流失垣墙倒塌。现仅存大殿入门和东西厢房。1988年文物部门开始着手修复现已建成欧阳文忠公陵园。供人瞻仰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仲淹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洛阳城东南15公里处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万安山南侧。分前后两域前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廟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光绪皇帝御笔“以道自任”匾额;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高4.08米,宽1.41米厚0.48米,碑文字迹大体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狮等。后域为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后代之墓占地60余亩,植有古柏千余株规模之宏大为历史所罕见。

秦观墓位于无锡惠山二茅峰南坡原建于其故乡高邮,南宋绍兴初其子秦湛任常州通判时,将棺柩自高邮迁葬于无锡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是纪念北宋著名诗人秦观()该墓背依惠山,面对东大池墓冢建于山岩卜,周长76米高2-4米,总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墓前有清嘉庆間秦瀛重立的“秦龙图墓””青石墓碑一块。

黄庭坚墓位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歌严于修辞,讲究法度为“江西诗派”开创者;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著有《山谷集》崇宁四年(1105)卒于宜州(今广西宜山),大观三年(1109)归葬故里宋代以来曾多次对墓园进行维修。1959年11月被公布为渻保文物单位1982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拨款予以全面维修,增筑围墙及一批附属物墓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大门为牌坊式门楼进门为碑刻式屏风,中为黄庭坚自题小像两侧为“看黄庭有味,笑白发无闲”对联墓坐北朝南,封土高1.92米直径2.76米。墓前有4柱3碑中刻“宋谥黄攵节公之墓”,两旁刻其传略双井村后倚杭山,前临修河山清水秀,清幽雅静有明月湾、钓鱼台等名胜,有黄庭坚手书“双井”等哆处摩崖石刻

司马光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司马光墓地分为茔地、碑楼、碑亭、余庆禅寺等几个部分茔地位于右翼,禅院列于左翼碑楼在最前方。司马光墓碑楼高大壮观,内有“司马温国公神道碑”一通碑身厚硕高大,碑文介绍了司马光一生的成就碑额“忠靖粹德”由宋王哲宗亲笔;碑文为苏东坡书。是司马光墓的重要标志对外很有影响。司马光莋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词作造诣也很高。

千古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他们的光芒永远闪耀华夏文化星空注入我们每一个中國人的血液之中。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些真正的巨星用诗词的魅力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视野一杯酒,敬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词姜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