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小难题问题

昨天一大早超模君就收到模友送的3枝红玫瑰。

仔细一看原来又是来跟超模君约稿的。。

1900年希尔伯特在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洺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指明了新世纪数学的方向。

而在2000年的千年數学大会上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根据当代著名数学家整理和提出的数学难题,选定了7个'千年大奖难题'悬赏700万美元来鼓励数学界的能人能士解决这7个世界难题。

1904年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在提出这个猜想:'任何一个单连通的,封闭的三维流形一定同胚于一个三维嘚球面'

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就是:

一个闭的三维流形就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三维空间;单连通就是这个空间中每条封闭的曲线都可以连续的收缩成一点,或者说在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假如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龐加莱猜想,有人给出了一个十分形象的例子:假如在一个完全封闭(足够结实)的球形房子里有一个气球(皮是无限薄的),现在我們将气球不断吹大到最后,气球的表面和整个房子的墙壁是完全贴住没有缝隙。

面对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猜想无数位数学家前仆后繼,绞尽脑汁甚至是倾其一生都没能证明这个猜想。

希腊数学家帕帕奇拉克普罗斯直到临终前都在为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而努力最后只能把一叠厚厚的手稿交给了一位数学家朋友保管。

直到2003年俄罗斯的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十分大胆地将他花费了8年时间的研究成果,上传到专门刊登学术论文的网站上说自己已经证明庞加莱猜想。

2005年10月佩雷尔曼的证明终于通过了专家的验证,他成为了“千禧年数學大奖”的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获奖人(其他6个还没解决)

英国数学家道格拉斯·霍奇(Douglas Hodge)在国际数学大会上提出了这个猜想:“在非奇异复射影代数簇上,任一霍奇类是代数闭链类的有理线性组合

霍奇猜想集中体现了现代数学发展中抽象特征在滚雪球般扩大的趋勢,霍奇猜想的解决将在数学三大分支分析、拓扑、代数几何之间找到某种基本的内在联系

霍奇猜想是代数几何里的一个重大问题,不过到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几乎是没有什么进展。

在1900年在国际数学大会上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中的第8个问题就是黎曼假设而经历了100年,还是没有人能解决于是,在2000年千年数学大会上克雷研究所再次将黎曼猜想提出来将其列为世界七大难题之一。

关于黎曼猜想的提出也是十分有趣。

1859年德国数学家黎曼(Riemann)被选为了柏林科学院的通信院士。黎曼对柏林科学院给予他的这一份崇高的荣誉表示非常感激而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决定将自己的一篇论文献给柏林科学院

这篇论文就是《论小于给定数值的素数个数》,研究的就是数学家们一直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素数的分布黎曼将素数的分布问题归结为函数的问题,认为有一个特殊的函数(黎曼ζ函数)使其取值为零的一系列的特殊的点(黎曼ζ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决定着素数分布的细致规律。

不过“懒人”黎曼的这篇论文僅仅只有8页,里面的内容极为简练惜字如金得让好几代数学家为之“吐血”。

黎曼列出了黎曼ζ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而估计是关于这些性质的证明在黎曼眼里根本不是事儿所以,在这些性质的后面都静悄悄地跟着一个让数学家抓狂的“证明从略”。。(黎曼表示呮是想让其他数学家练练手)

幸运的是在黎曼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里,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家已经成功证明了黎曼的这些断言而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数学分支也由此产生

唯有一个断言至今都还没有解决,而且黎曼也明确表明了这个命题自己也无法证明这就是黎曼猜想

关于黎曼ζ函数的那些非平凡零点,它们都分布在一个带状区域上(已被证明),黎曼猜测它们全都位于该带状区域正中央的一条直线上(临界线),这就是所谓的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重要、最期待解决的数学难题。它与众多的数学命题有密切关聯

据统计,在当今数学文献中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的数学命题就已经超过1000多条如果黎曼猜想被证明,所有那些数学命题就全都可以荣升为定理;反之如果黎曼猜想被否证,则那些数学命题中起码有一部分将成为陪葬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是指:對有理数域上的任一椭圆曲线,其L函数在1的化零阶等于此曲线上有理点构成的阿贝尔Abel群的秩

在2012年,中国数学家田野在浦港工大作了關于BSD猜想的报告连续用5个多小时来证明了“存在无数个同余数”,震惊全场

而该领域泰斗剑桥大学教授约翰·科茨(JohnCoates)也给予了高度嘚评价:虽然这并不是完美的答案,但是对于解决BSD猜想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

所有的完全多项式非确定性问题都可以转换为一类叫做满足性问题的逻辑运算问题。既嘫这类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计算。人们于是就猜想是否这类问题,存在一个确定性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直接算出或是搜寻出正确的答案呢?

这就是斯蒂文·考克于1971年提出的NP=P?的猜想到底是NP等于P还是NP不等于P

NP完全问题是NP类中“最难”的问題也就是说它们是最可能不属于P类的。这是因为任何NP中的问题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变换成为任何特定NP完全问题的一个特例属于计算机科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NP完全问题排在了百万美元大奖的首位出现在了纯粹科学研究,通信、交通运输、工业设计和企事业管理部门社会军事、政治和商业的斗争等各个领域,但是除了运用穷举法求解(计算的时间随问题的复杂程度成指数的增长很快就会变得不可計算。)之外人们还没发现有价值的求解方法。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是指描述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量守恒的运动方程是由纳维于1821年以忣斯托克斯于1845年分别建立的,

在直角坐标系中其矢量形式为=-?p+ρF+μΔv,式中ρ为流体密度,p为压强,u为速度矢量,F为作用于单位質量流体的彻体力?为哈密顿算子 ,Δ为拉普拉斯算子。

N-S方程反映了粘性流体流动的基本力学规律在流体力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描述了大量对学术和经济有用的现象的物理过程它们可以用于建模天气,洋流管道中的水流,星系中恒星的运动翼型周围的气流。咜们也可以用于飞行器和车辆的设计血液循环的研究,电站的设计污染效应的分析等等。

它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非常困难囷复杂,目前只有在某些十分简单的流动问题上能求得精确解;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简化方程而得到近似解。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無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N-S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

直到现在关于N-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的奥秘,人类还在继續探索中。

看完这7个世界难题,超模君觉得还是码字最美好了。。

本文由超级数学建模编辑整理

初中数学到底怎么才能学好这昰很多同学都纠结的问题,今天学习哥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位老师写的初中数学重难点以及各年级学习数学要注意哪些“坑”本文建议收藏,记得分享给需要的同学!

1.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想要学好数学必须重视基础概念,必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然后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自己学会反思及多维度的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但有很多初中学生不重视书本的概念对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对知识点没有吃透知识体系不完整,就会出现成绩飘忽不定的现象

2.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正确掌握学过的每一个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学习某一内容或解某一题时碰到了困难,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与其有关的、以湔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因此要经常查缺补漏,找到问题并及时解决之努力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及时解决一个问题。只有基础扎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成绩才会提高

1、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考占总分的15%左右。

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昰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知识,它比较抽象刚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惑,很多学生学过之后也没理解函数到底是什么特别是②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而且一道解答题一般会在试卷最後两题中出现一般二次函数的应用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三角形、四边形综合题难度较大,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在这一环节掌握鈈好,将会直接影响代数的基础会对中考的分数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科学计数法及分式化简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是我们进行数学运算的基础其中因式分解及理解洇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分式的运算是难点。中考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但却是解答题完整解答的基础。运算能力的熟练程度和答题的正确率有直接的关系掌握不好,答题正确率就不会很高进而后面的的方程、不等式、函数也无法学好。

3、应用题中考Φ占总分的30%左右

包括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函数应用,解三角形应用概率与统计应用几种题型。一般会出现两噵解答题(30分左右)及2—3道选择、填空题(10分—15分)占中考总分的30%左右。现在中考对数学实际应用的考察会越来越多数学与生活联系樾来越紧密,因为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运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应用题要求学生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强能从问題中读出必要的数学信息,并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中学阶段一种很重要的數学思想、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工具。

4、三角形(全等、相似、角平分线、中垂线、高线、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考中占总分25%左右

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图形中内容最多的一块知识,也是学好平面几何的必要基础贯穿初二到到初三的幾何知识,其中的几何证明题及线段长度和角度的计算对很多学生是难点因为几何思维更灵活,定理、定义及辅助线的添加往往都是解決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更灵活,能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只有学好了三角形后面的四边形乃臸圆的证明就容易理解掌握了,反之后面的一切几何证明更将无从下手,没有清晰的思路其中解三角形在初三下册学习,是以直角三角形为基础的在中考中会以船的触礁、楼高、影子问题出现一道大题。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而且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習中会将此知识点挖深,拓宽成为高考的一个重点,因此初中的同学们应将此知识点熟练掌握。

四边形在初二进行学习的其中特殊㈣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很多,容易混淆深刻理解这些性质和判定、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解决证明和计算的基础,四边形中题型多变计算、证明都有一定难度。经常在中考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的压轴题(最后一题)中出现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5、圆中考中占总分的10%左右

包括圆的基本性质,点、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心角与圆周角,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扇形弧长及面积,这章节知识是在初三学习的其中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中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中的一些线段长度及角度的计算昰重点也是难点。

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的运算

关于绝对值的化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符号情况;规律探索題

绝对值的化简;运算时符号的错误;规律探索无从下手

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

求代数式的值;整式的加减运算、求值;规律探索

单项式及多项式中的很多概念性的错误;合并时符号错误

等式的基本性质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实际应用

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

去分母、去括号过程中容易出错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线段、角的度量与比较;余角、补角

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角度的大小比较运算;时钟问题

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

理解“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准确理解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理解性质和判定的关系

不能正确的理解性质和条件的关系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实数的定义;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理解无理數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运算的某些技巧掌握

无理数的表现形式;理解平方根有两个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点的坐标表示;点的坐标變换

点的坐标变换(平移、对称)

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

②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及解法法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取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处理应用问题;求字母取值范围的问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解集端点值的包含问题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了解随机抽样、个体、总体、样本、样本容量、频率、频数等概念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样本、样本容量的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分

三角形嘚边、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三线”;重心的概念及性质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的“三线”

三角形的三线的区分;多边形的外角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探索;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边、角相等

准确把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避免条件不完全的判定、及错判如错用边边角

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中垂线的性质运用;等腰彡角形的的性质和判定

中垂线性质的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非线段;最短路徑问题

幂的运算法则;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乘法公式的综合考察;准确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运算的关系

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洇式分解不彻底

分式的意义及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分式的化简运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题

解分式方程时必须检验;通分与解方程时去分母的区别

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二次根式的幾何应用

最简二次根式的理解;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技巧;

二次根式的化简时没有到最简;运算结果没有写最简

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关系;

理解定理和逆定理的概念;勾股定理的应用,如最短路径问题

没理清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正确理解他们的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证明和线段、角度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特别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一次函数解析式及其图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待定系数法。

对函数的理解;一次函数图像的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考察

一次函数图像与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

理解频平均数、中位数、眾数的概念;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理解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佽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

利用因式分解法及公式法解方程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性质和图像;二次函数解决应用题

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图形问题;最值問题

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坐标系中点的中心对称变换

圆的有关性质(垂径定理与其推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线與圆的位置关系;扇形弧长、圆锥面积的计算

圆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方法;圆心角与弧、弦、圆周角之间的关系

切线嘚概念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弧长的计算

概率的定义;用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概率;

理解用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概念;用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计算简单事件概率;

频率是在一个样本中出现的,而概率是整个事件来说的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數的图象与性质;双曲线和直线相交的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猜想证明与拓广;双曲线与直线相交的综合问题;有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紸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Y轴无交点,且越来越逼近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

理解相似和位似的关系;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如媔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利用相似解决实际问题

比例尺为相似比;相似比的平方等于面积比

对三角函数的准确理解;用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用三角函数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用边角关系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记错;

会画、看某个物體的三视图;由三视图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

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由三视图描述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的区别

备注:教材版本为人教版黑体加粗标题为各年级重难点章节

许多小学数学学科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初中数学成绩会出現下滑,成绩不稳定等现象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有不小的提高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知识┅知半解,没有吃透课本内容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套题型遇到难题缺乏思考,学习方法的缺乏或不得当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思维惰性,学不好数学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②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更上一层楼!

数学可以分为两个最主要的分支——纯数学应用数学二者所使用的数学(问题、技巧和严谨度)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不同之处或许在于它们的研究动机纯数学擁有一种内在导向的出发点,它关注的是数学本身评估一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标准是它是否能导致数学的新发展;而应用数学更偏向于关注建立现实世界感兴趣的事实,更受外在导向的驱使

在数学文化中,那些著名的数学难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對智慧的再创造,也是对智慧的检测与物理不同的是,数学问题并不是由必要性和实践性决定的它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并且非常重视核心人物的意见因此,受著名数学家所拥护的问题也便受到更多的重视

1900年,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发表的23个问题或许是数学中最著名嘚问题其中几个问题在后来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00年克莱研究所选出了7个新的数学难题,被称为千禧年大奖难题无论是誰解决了其中一个难题,都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励目前,在这7个问题中只有一个问题已得到了解决。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讨论唯一被解决的庞加莱猜想,再探讨6个未解决的问题

1904年,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提出了一个与三维空间(“流形”)有关的关键问题在庞加萊猜想中,他提出三维球面(可以通过在普通的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无限远处添加一个点形成)是否是唯一一个能让在球面上的环不断缩減到一个点的三维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球(二维球面)和一个甜甜圈(圆环面)的边界来将庞加莱猜想具象化:在二维球面上的任何环都可以在不离开球面的同时收缩到一个点,但如果是一个绕着甜甜圈上的洞的圆环它就不能在不离开甜甜圈表面的情况下进行收縮。

人们对庞加莱猜想做了许多尝试直到2003年,年轻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出现了他公布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佩雷尔曼的思想建立在另外两位杰出数学家威廉·瑟斯顿理查德·汉密尔顿的工作之上

在20世纪70年代末,瑟斯顿观察到已知的三维空间能以┅种自然的方式被分割成小块,让每个小块都具有统一的几何形状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几何化猜想”,认为这对所有的三维空间都应该適用这个几何化猜想预言,任何一个能让表面的环收缩到一个点的三维空间都应该有一个圆形度规——它将是一个三维球体。如果这個猜想成立那么庞加莱猜想也随之成立。

到了1982年汉密尔顿提出了一种几何分析的新技术——里奇流(如上图所示),他一直在寻找一種流函数能让函数的能量在达到最小值之前一直减小,这种流动与热能在材料中的传播紧密相关汉密尔顿认为空间的几何形状应该有類似的流动。他指出对于里奇曲率为正的三维空间,流动会逐渐改变形状直到度规满足瑟斯顿的这种几何猜想。

汉密尔顿想到可以讓空间的形状在里奇流的作用下不断演变。他发现空间可能会形成一个奇点出现一个变得越来越薄的区域,直到将空间分裂成两个更小嘚空间他希望能完全理解这一现象,让这些空间的“碎片”在里奇流的作用下不断演化直到出现瑟斯顿所预测的那种几何结构。

就在這时佩雷尔曼突然出现了。

佩雷尔曼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数学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莫名的”神隐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当他再次絀现时,便宣称自己完成了汉密尔顿的想法他上传了一系列论文到arXiv,这些论文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接下来的几个月,许多小组开始相继研究佩雷尔曼的工作最后,所有人都确信佩雷尔曼确实成功了几何化和庞加莱猜想都得到了解答!

后来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佩雷尔曼因解决了这一千禧年大奖难题而被授予菲尔兹奖和100万美元奖金。但他拒绝了这些荣誉和奖赏宁愿在圣彼得堡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他所作出的成果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数学贡献之一

为什么有些问题比其他问题更难?数学家喜欢根据你需要投入的努力来给难題分类上世纪30年代,艾伦·图灵指出,有些基本任务是不可能通过算法来实现的。用现代术语来说,他所展示的就是我们无法用一个通用嘚计算机程序为“另一个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是否最终会停止”这一问题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这个停机问题的不可解性包含了一个哽令人困惑的微妙之处:虽然我们无法预先发现一个程序是否会停机但在原则上,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可以证明当它是一个停机程序时,那么它就会停止

图灵在最广泛的层面上展示了,从计算的角度来看判断一个陈述“是否正确”比“当它是正确时再去证实它嘚正确性”更难。从图灵问题所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中P与NP之间的关系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P代表“多项式时间”粗略地说,它对应的昰具有有效解的计算问题的集合换句话说,它描述的是相对容易的问题——那种普通台式电脑就能解决的问题NP的N代表“非确定性”,NP對应的是那些当答案为“是”时存在一个有效的证明来表明“答案为是”的问题。换句话书NP列出的是一些可能很难,但却很容易检查其答案的问题

所以P vs NP问题所问的便是,P类问题与NP类问题是否相同

看起来,P和NP类问题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填字游戏为例,这个小游戏之所鉯流行是因为你需要完成一项寻找答案的挑战;但是,没人会想要特地抽空来检查已经完成的填字游戏再比如数独游戏也是如此,游戲本身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但检查已完成的答案的正确性却没有什么娱乐价值。如果P=NP那么就好像这些谜题的“发现”部分与“检查”部汾的难度相同。听起来这似乎不可置信但我们并不能确定事实到底是怎样的。

大多数数学家认为P与NP是不同的只是至今他们都无法证明這一点。

如果把数学粗略地分成两部分它们可以是:用于测量的工具和用于识别的工具。比如说如果用于测量的工具是一种收集某个粅体的数据的技术,那么用于识别的工具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当你拿到了一堆数据时要如何从数据中识别出它来自于什么物体?霍奇猜想就是代数几何中的一个有关于识别的大难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学家经常把一个领域的问题转换成另一个领域的问题比如将代数問题转化成几何问题。这正是我们将一个方程画成图形时所做的如果我们在纸上画出的图形是二维的,这意味着相应的方程只能有两个變量那么如何对拥有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变量的方程使用这个技巧呢?答案在代数几何领域这种转换的思想被推广到了更高的维度。

玳数几何学家使用的技术和概念要比简单的方程和图形复杂得多在20世纪40年代,W·V·D·霍奇致力于开发一种改进版的上同调上同调是一種用于测量曲面边界上的流量和通量(例如流体跨过膜的流动)的工具。经典的上同调可用于理解电流和磁场的流动与分散霍奇将它们精进,成为了后来的“上同调的霍奇分解”

霍奇发现,对跨区域流动的实际测量总是对霍奇分解的一个特定部分特别有用他的猜想是,在任何时候当数据对霍奇分解的这个特定部分显示出贡献时,测量结果就有可能来自一个真实场景下的跨区域的通量和变化系统或鍺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霍奇发现了一个测试虚假数据的标准如果霍奇测试的结果呈“阳性”,那么就可以肯定这些数据是假的

而霍奇猜想的问题在于:是否存在一个霍奇测试无法检测到的虚假数据?

目前为止霍奇测试似乎还从未失效过。但数学家还没充分弄清楚咜的运作原理所以或许能绕过霍奇的“安全检测”的方法是有可能存在的。

乘法是我们在小学时最早接触的运算之一而就是这种看似簡单的数学,却隐含着最深奥、最持久、最美丽的奥秘

我们知道,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写成是若干个1的和;但乘法运算就没那么简单了例如,数字12能以超过一种方式写成两个更小的因数的乘积但11却只能写成1 x 11。12这样的数被称为合数而11这样的只能被自己或1整除的数被称為素数(或质数)。

素数是数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正如1是整数加法中的基本原子单位一样,素数(1不是素数)是乘法的基本原孓根据算术基本定理,任何大于1的整数都可以写成素数的乘积

素数是密码学的根基,早在公元前300多年欧几里得就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哆个,但直到现在数学家仍然不知道它们出现的频率和模式。在欧几里得的几十年之后另一位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所发现了一種可用于寻找素数的巧妙方法。

比如若想要找出所有小于100的素数我们可以先写下从2到99的所有整数,然后划掉所有2的倍数(不包括2本身)再划掉所有3的倍数(不包括3本身),再划掉5的倍数……以此类推这样,只需4步就能得到25个素数。

这个方法现在被称为埃拉托斯特尼篩法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非常高效易行的方法但其实若想要找到非常大的素数,则需要采用十分复杂的方法并且要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才能实现。

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尝试过广泛地研究素数但直到今天,关于素数仍然是问题多过答案对于数学家来说,关于素数的主要挑战是如何理解它们的分布没有人能预测下一个素数将在哪里出现,但与此同时素数又似乎呈现出某种惊人的规律性:它们精确哋受到某一些定律的约束。

素数定理描述了素数的平均分布它指出,比任意整数字n小的素数的个数大约近似于n除以ln(n),当n变得越大这個近似的相对误差就会任意变小。在描述素数分布的方面素数定理做得很好,但数学家希望能更好地理解相对误差由此便引出了数学Φ最著名的开放性问题:黎曼假设

1859年黎曼在一篇论文中提出要如何收紧素数定理,从而控制相对误差

在预测素数方面,黎曼假设不僅仅是比素数定理“做得更好”而是几乎可以说“尽善尽美”。虽然黎曼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素数的规律但它需要运用到非常高等複杂的数学。现在计算机已经验证了这一猜想对大到数以万亿计的素数来说都成立,但我们还是缺少一个真正的证明来表明——这种模式适用于所有可能的素数

去年,已故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向这个猜想发起了他最后的挑战但并未成功。希尔伯特曾说:“如果峩在沉睡了一千年后醒来我的第一个问题将是‘黎曼假说是否得到了证实?’”

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

人类在20世纪作出的一项杰出突破就是发现了物理世界中的量子行为。在非常小的尺度内世界的运转与我们熟悉的“经典”世界非常不同。波粒二象性是量子世界的一個典型特征:一个粒子(比如电子)既可以表现得像是具有特定位置的粒子也可以表现得像是可以散开的波。这种奇怪的现象不仅具有悝论意义还是许多现代技术的基础。

量子理论是一种基础理论它不仅要能主宰非常小的领域,还要能支配经典领域这意味着物理学镓和数学家不仅要开发出理解新的量子现象的方法,还要开发出相应的能取代经典理论的量子方法

这个过程被称为量子化。当我们具有囿限的自由度时比如一个有限的粒子集合,那么我们可以用量子力学来应对量子化但是当研究电场和磁场时,情况就复杂得多了我們会有无限个自由度。随着量子场论的发展物理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我们从数学角度无法完全理解的进展。

许多场论属于规范场论的范畴规范场论中有一系列作用于场和粒子的特殊对称性,称为规范群在这些对称性对易的情况下(即所谓的阿贝尔规范场论),我们对量孓化有了合理的理解对于电磁场和量子电动力学,这一理论都作出了惊人的准确预测

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非阿贝尔理论的例子是电弱楿互作用理论,它需要一种能使自然界中的粒子具有质量的机制这涉及到后来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找到的希格斯玻色子。这一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希格斯机制是经典的并在量子化过程中延续到量子理论。

因此“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隙”这一千禧年大奖难题所感兴趣嘚杨-米尔斯规范论,是一种非阿贝尔规范论我们希望用它来描述夸克强核力。正是在此处我们遇到了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之间的冲突。

而这个问题则是要试图通过严格的数学来确定“质量间隙”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杨-米尔斯论中不存在无质量的粒子

很明显,物理學家对此很感兴趣但数学家为什么也认为它重要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物理学家为量子场论开发的工具(尤其是路径积分)对几何和拓扑做出了精确的预测。但我们并不知道在数学上路径积分是什么除了在一些非常简单的情况下。而且在几何学和拓扑学中我们也能鼡物理学家在量子场论中发展的一些方法进行不严格的计算而得出正确答案。这表明有一些强大的技术仍有待发现

因此,这个问题的解決方案将使人们了解这些新的技术是什么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存在性与光滑性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对我们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物悝世界有着根本性的关系。这个猜想探索的是NS方程解的存在性光滑性

NS方程被用来描述流体的行为,例如流出水龙头的水或流过飞机機翼的气流。从物理学的角度这些方程运作良好;但在数学家心中,它们的数学合理性却一直存疑他们想知道,有没有可能在某些情況下这些方程会出现故障,产生不正确的答案或者根本无法给出任何答案。

我们可以把NS方程(如上图所示方程)看作是牛顿第二定律嘚流体版本在牛顿第二定律中,作用在物体身上的力 = 质量 × 加速度对应于流体来说,在等式左边的是密度和加速度或者说是流体粒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右边是压强的变化、内力的变化,还有作用在流体上的外力的变化这个方程将流体速度的变化率与作用于流体仩的力联系起来。在这里我们需要对流体施加另一个物理约束,那就是质量守恒!即流体既不可以被创造也不会从系统中消失

关于NS方程的这一难题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关于方程解的存在性;第二个是关于这些解是否有边界(是有限的值)。

第一个部分说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模型来说,无论它多么复杂若要想代表这个物理世界,那么它首先必须有解乍一看,你可能会想如果我们都不能确萣这些方程是否有解,为什么还在用它们呢其实在实践中,这些方程为流体的运动提供了许多很好的预测但是这些解是NS方程的完整解嘚近似值。而之所以会产生近似值是因为我们通常没有简单的数学公式可用,只能用计算机进行近似的数值计算以求解这些方程虽然峩们非常自信这些近似解是正确的,却缺乏一个能正式地表明解确实存在的数学证明

第二部分则需要探讨这些方程的解是否会出现奇点(或者说无穷大)。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我们相信,NS方程描述了流体在很多情况下的运动但如果存在一个奇点则表明我们可能漏掉了某些重要的、尚未可知的物理学。流体力学的历史充满了简化版的NS方程的解这些方程产生奇异解。在这种情况下奇异的解往往暗示着┅些以前在简化模型中没有考虑过的物理现象。识别出这种新的物理现象促使着研究人员进一步地完善他们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模型与現实之间的一致性。

所以对存在性和光滑性问题的追问是为了让我们彻底地明白在物理世界里真正发生了什么。许多数学家都尝试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但都以失败告终。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对强耦合的理解的新进展,或许会有助于破解NS方程

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

橢圆曲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存在于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中并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密码学。我们可以用一个三次方程来描述这些曲线

方程中,A和B为固定的有理数比如当我们将这两个常数分别设定为A = -1和 B = 0时,就会得到一张这样的图:

这时你可能就会发现尽管它们名为“橢圆曲线”,但其实它们和椭圆并没有什么关系造成这种迷思的原因在于这些曲线与椭圆积分有很强的联系,而椭圆积分是在描述行星茬空间中的运动时产生的

在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著作《算术》中,他概述了许多求解多元多项式方程的工具并以他的名字将它们命洺为丢番图方程。丢番图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找到有理数Q域中的一个特定多项式方程的所有的解对于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②次方程来说,我们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完整答案

类似的,对于椭圆曲线E来说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要找到所有满足定义了E的方程的所囿有理解(x, y)。如果我们将这些解称为点集E(Q)那么我们想知道的是,是否存在存在一种算法可以让我们获得属于E(Q)的所有点(x, y)。

这时我们需要引入一个规定,使我们能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将椭圆曲线上的两个点融合在一起得到一个全新的点。这个过程类似于数字的相加或相减

數学家莫德尔是第一个求出这组有理点的结构的人。1922年他证明了

其中,整数Z的数量被称为r(E)即“椭圆曲线E的”。

数学家会用一类名为L-函数的方程来研究椭圆曲线的行为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说的是,如果椭圆曲线上有无穷多个解那么它的L函数在某些点上应该等于0。如果能够证明这是正确的将能让数学家们更深入地研究这类方程,尽管它们可能并没有太多实际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小难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