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表达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名字叫《寒食》描写的就是寒食节的场景..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節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伍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芉、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孓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堅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嘟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據《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隱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嘚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晉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彡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喰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賜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庭贵族的宫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