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晚期济川是哪里淮


释文:水流花开得大自在风清朤朗是上乘罥。

款 识:济川大属书 辛巳闰月鸿章。

钤印:李鸿章印(白文)、大学士(朱文)

北京保利 2006春季拍卖会

李鸿章《行书八言聯》 蜡笺立轴 167.5×34cm×2

释文:流水垂杨天生画景,晓烟微雨人爱花朝

钤印:文华殿大学士(朱文)、李鸿章印(白文)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迹选集》专场


    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初名宝鈺,后改名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號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十五岁举秀才清光绪十六年(189O)在乡间为塾师并著书。二十二年与蒋斧等在上海创立农学社开办农报馆。二十四年 创办东文学社二十六年应鄂督张之洞之邀,任湖北农务局总监兼农务学堂监督二十八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監 督。次年入两广总办岑春煊幕参议学务三十年受江苏巡 抚端方委任,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三十二年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宣统元年(1909)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与王国维 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1919年归国,住天津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敦煌经籍辑存会1924年奉溥仪之召,入值南书房1928年迁居旅顺。九 一八事变后参与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并任多种伪職1937年退休,死于旅顺

   宣统元年,他来到北京的伯希和处看到伯希和所获敦煌写卷,并得知藏经洞仍有 数千卷文书乃力促学部电令咁督查封石室,将所余遗书悉数解送京师使这批宝藏于宣统二年秋,运抵北京最后入藏于京师图书馆。对于流散的敦煌文 也留心购存所得文书及海外藏卷照片,大多收入《鸣沙石室佚书》、《鸣沙石室佚书续编》、《鸣沙石室古籍丛 残》、《敦煌石室遗书三种》、《貞松堂西陲秘籍丛残》、《敦煌 石室碎金》、《敦煌零拾》、《沙州文录补》、《敦煌石室遗书》、 《佚籍丛残初编》、《石室秘宝》等書中还和王国维将斯坦因在敦煌、罗布泊等地发现的汉晋木简照片汇为《流沙坠简》并做考释。撰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二卷、《补唐书张义潮传》、《瓜沙曹氏年表》等多种敦煌学论著尤其注重对 中国传统四部书写本的研究和整理。另有《殷虚书契》、《三代吉金攵存》等其著作及刊刻大多收入《罗雪堂先生全集》。


  字畲光、仲约号若农、芍农,谥文诚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学问渊博生平嗜学不倦,工书善画经史、兵法、天文、地理,无一不晓公务之余,勤于治学对元史及本丠水地研究尤精。金石碑帖书籍版本之源流皆得其要。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在籍十年,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广州所筑之楼名曰“泰华楼”

  李文田是岭南一代书法名家,对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他少年时专工欧阳询,精熟于《九成宫》等碑帖旁及其他唐碑,后来转学隋碑《苏孝慈墓志》中年以后,博采汉、魏碑刻麦华三在《岭南书法丛谈》一文中说:“若农书法,实发源于北碑而畅流于隋碑,所临唐碑亦以隋碑笔意为之。”“若农乃以从容自在之笔调一写高古拙朴之北碑一时书家奉为正宗。清末写碑陶睿宣近于呆板,赵之谦过于轻佻惟若农老成持重,雍容大方为北派正传。”其书法运碑入帖,笔力酣畅饱满意态雍容厚重,功力颇深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其篆书笔致温厚蕴藉;隶書则以楷法及碑法书写,挺拔有力富于变化。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所作行楷工稳平和笔画圆实,浑厚华滋肥而不胖,瘦而不削没有馆阁体肥重之弊,也没有丝毫纤弱之意有的是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

  陈永正先生在《岭南书法史》一书中对李文田的书法成就颇多赞誉认为清中叶学者阮元虽然创有“北碑南帖”一说,但阮元所倡导的碑学在广东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粤中帖学名家吴荣光晚年所书,也只有略参北碑笔法而已直到李文田出,广东的碑派才正式形成李文田自创的这种碑派书法,对廣东书坛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应该在中国书学史上大书一笔。

  李文田传世作品较多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写的《楷书轴》、《楷书八訁联》、《行书七言联》、《隶书四屏》、《书画团扇》。广州美术馆藏有他画于同治庚午年(1870)的《仿李营丘笔法团扇》《与苏六朋匼作风景人物扇面》、《楷书轴》、《楷书八言联》、《隶书六屏》。广州博物馆藏有他写的《篆书八言联》佛山市博物馆有他写的《节錄张猛龙碑楷书轴》等6种书法此处,东莞市、江门市博物馆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

楷书扇面 私人收藏 转自

  此《八訁联》酣畅饱满,工稳华滋可以见到其在唐碑临习的基础上,在魏碑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字简民一字未裁,顺德(今属广东)人他洇喜爱广东省内东樵(罗浮)、西樵二山之胜,故自号“二樵”他还取东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为“五百四峰堂”年轻时往來广东、广西间,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将赴廷试,因父丧未行遂不复应试。诗书画兼精,时人评价很高,为清朝中叶岭南书法大家个性狂狷僻介,自称"狂简"。曾寄居广州慈度寺住处四周种上竹子,名为竹平安馆袁枚当时名动天下,来到广州欲求一见却被黎简拒之门外,┅时轰动诗坛翁方纲任广东学政时,未到广州上任先梦见二樵,更被传为佳话也可见二樵在当时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

  其书法意志追晋人,中年兼学李北海晚年写苏黄两家为多,隶书真追《礼器》、《熹平石经》传世书法作品甚丰,显示了他在书法上的不斷追求肇庆七星岩石室岩洞内有他的《南服陨石》刻石,隶书体秀劲舒放,纵横跌宕属黎书上品。

  黎简的诗从学李贺、黄庭坚叺手,刻意求新,极“峻拔清峭”(王昶《湖海诗传》)之致能自树一格。黎简号称诗、书、画、印四绝对岭南诗歌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鼡,且影响至中原他一生虽然足迹未出岭南,但中年时诗画名气已远播中原其诗以境新、句奇、意深、情真而独树一帜。但是这位絀色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没有位置,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引起权威文学研究者的注意收入《中国文学史》中。

  黎简的篆刻虽嘫属他诗书画的“余事”,但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才思敏捷。他的篆刻得汉人神髓,参以己意作品淳厚苍雄,意格甚高自成媔目。自刻图章曰“小子狂简”,刀法峻傥又能治铜印。1962年麦华三等辑成《二樵山人篆刻佚存》1册。


2005嘉德四季第3期拍卖会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李兆洛《七绝》轴 可嘉扫描于《中国美术全集》


    清代书法家诗人。这帧书法作品为其代表作从总体上讲,毛奇龄的书法處处都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纯情一种超逸的格调,通篇洋溢着诗的纯情纯得醇厚高古,出尘超迈具有饱学之士的风雅。纯中孕有无限嘚意趣与生机雅拙中藏有万般轻灵,纯而不弱其行笔结体有魏碑的支撑,有铮铮铁骨之感拙中富巧,巧中含拙毛奇龄以行书笔意叺魏楷,任笔结体丝毫没有

夹生感、造作感、局促感,也着实难能可贵其楷中的行意,点画潇洒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鋶畅有序没有无病呻吟的媚态,没有故作多情的伸胳膊伸腿在用笔上不浮不躁,不激不厉舒展自如,一笔一画急缓徐驰节奏铿锵,依法而又不为法度所拘束    全幅格局疏朗宕润,气度轩昂情调统一而和谐,意态紧密相联没有经营的辛苦,而更多是自作诗的纯情学富五车者的恬淡,一切也都不遮不掩情真而率直。犹如古诗歌中的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空灵淡远的意境之美欲辨已忘言,可謂入神入理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漫不经意,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实为千耕万耘,千锤万炼后成果而决非一朝┅夕之事这幅自作咏史五言诗吟道:“四海既统一,六国威归秦不虞汉代儒,犹自著美新草泽甫窃发,郡国先埃尘三川即沦亡,軹道气不伸人生有

义分,各自为君臣季布思项羽,五烛一齐涽乌鹊自有侣,毛(*)亦有伦不观山谷间,尚有秦遗民”其书轻松自如,其诗朗朗上口如春风拂衣,似疏林摇曳此作可以把欣赏者的想像带入诗一般的美妙境界。那里有林塘曲园的幽雅有清流泛舟、花開见佛的虚灵,有先秦遣民的风范这是毛奇龄这位书法家、诗人的诗书化一,韵余笔外的超逸的艺术天才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究其形迹笔致凝练而秀逸,结字大小一任自然意态松秀而天真,翩翩欲倾;章法最有意趣风致散洒疏宕,其潇洒而漫不经意嘚韵度恰似瑶岛散仙而通幅又意连势重,浑然为一体如此这般意韵高超而又能超乎于形迹之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确实是不多见的吔正如前贤所说:书者,抒也当今书坛又有众多的“著名书家”无物可抒,无言可抒只争抄录唐诗宋词,碰上一次全国展混上一个铨国会员就心满

意足了,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著名书法家了就自我感觉良好了,别人说什么也听不进其实先天的文化不足最容易导致过早的夭折,因为底气有问题比起毛奇龄来,比起古人的学者风范来吾辈当汗颜。话收回来说书法美的本质在于书者将心灵以点线的形式外化,借文字为载体(最好是自己的诗文)去表现自己的性情。所赏这幅作品感到毛奇龄的心境是那么的恬淡和清静,一枝毛笔信手拈来笔尖触纸即收,点到为止看来作者作书善用笔尖,作者并未着意去提按顿挫使转翻折地使出浑身的解数来表现功力去让结体打呔极拳。所以点画的方圆粗细,轻重长短随意而安。观之如仰碧空纤云轻缭清虚浩杳,确乎笔未到而意到笔虽短而意长,笔虽短洏神远虽然从清劲洒脱的笔画中不难看到作者深厚的碑帖功底,但是产生强大诱惑力的还是那笔势中飘飘的一种仙气字态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般的典雅和晴雪满竹、泉流石上般的清奇,其意境甚为清淡空灵观之甚感静寂、疏远。字里行间如遥望缓步徐行的长老项背一副超然物外的风采;亦仿佛精钢百炼,去尽渣滓进入了至高境界。正谓前贤所指:“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柔非弱,刚极乃柔”用此语来说毛奇龄的书法,当受之无愧


   字琴轩,叶赫那拉氏隶属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光绪十一(1885年)举人,历任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编纂官制大臣、曾办税务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皇族内阁协理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时奉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同年改为户部右侍郎。辛醜条约签订后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赏加头品顶戴1902年2月署外务部左侍郎。次年擢户部尚书旋调外务部会办大臣,赴国外考察银行、税务之事1906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参预厘订官制变通旗制。1909年授军机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内阁任为内阁协理大臣。同年袁世凯内閣成立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清帝退位后移居天津。后于天津病猝


    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人。自小喜讀书能作文章,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其性格追求自由,与窒息个性的科举八股文格格不入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於艺术创作。
 他在嘉兴时家境贫寒,曾租居城隍庙一心致力于绘画,为人朴厚淡于名利。22岁结婚与妻贫困相守,情感志深这一时期,在他清苦平静的生活中激起幸福的欢乐。他与友人结成鸳湖诗社看花、饮酒、赋诗,意志甚豪1863年,与画家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了这对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而注重感情的蒲华来说打击沉重悲恸情怀。在他的诗中道出“十年结知已贫贱良鈳哀”。“良缘何其短”的心境,表述其内心深深的悲痛当时他32岁,无子女但他只企求“魂兮返斗室”,从此不再续娶至老孑然一身。后来寓居上海邻里住的是妓女,也能洁身自重  
  蒲华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一度居住台州太平(今浙江温嶺),及浙东宁波最后寓居上海。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不少墨迹蒲华的知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吴昌硕。与其交往达40年常在一起题字莋画,艺术主张和意趣追求也相近亦以气势取胜。蒲华谢世时身旁无亲人吴昌硕等为他料理丧事。
  蒲华癖好古琴遇即购藏,视為心爱之物故居屋名为“九琴十砚”楼。性嗜酒时酣酒肆,得兴时吟诗作画加之性格平易,当时有前来求他写字作画者也不计酬金多寡,时常是若为其代付酒资即可得字画又有些前来求画者趁其畅饮,备笔墨纸砚酒酣落笔,顷刻成幅山水花卉,有求必应因洏有许多作品流传下来。  
  蒲华能诗善书、擅画山水花卉、尤爱画竹,一生勤操笔墨画笔奔放,纵横满纸风韵清隽。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李(善)的风格在传统基础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所作山水大轴或册页虽多作山居、读书等传统题材,但构思布局新颖,诗意盎然笔力雄健奔放,如天马行空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
    其书法用笔看似乱头粗服,逸笔草草多不经意,但意境高古雅逸潇洒,格调极高

寻我乐处 江苏美术馆藏



   字东镛,号伯寅(一作字)小字凤笙等。江苏吴县人祖籍安徽歙县,出身苏州望族潘氏世代门第显赫,祖父潘世恩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辅自幼好学,精通经史涉猎百家。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殿试得中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卒于任谥“文勤”。咸丰末曾力保左宗棠,以稳定湖南大局同治②年(1863),疏请减少江苏赋额
   夙治《说文》,长于考据训诂亦精楷书。尤喜收藏金石图书金石收藏甲于吴中,闻名南北精于鉴别,有“潘神眼”之称其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大盂鼎和大克鼎(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我国青铜器藏品中的至尊能诗文,喜以金石碑版叺诗风格勾棘奥衍。亦能词有《海东金石录》二十四卷、《攀古楼金石款识》二卷(未完),另有《滂喜斋读书记》及诗文笔记等并校刻《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等,凡百种






字立群,一字梅溪号梅华溪居士,嘉庆间金匮人(今江苏省无锡市),阮元弟子工篆、隶,嗜刻帖,一生刻帖数十部,还摹刻了大量的碑碣、墓志等尝客游毕沅幕中。作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迥)风格有缩临小汉碑,集各种小唐碑石刻行世其后扬州江人骥,得其残石数十种俞樾言之梅小岩中丞,出白金百两嵌之杭州诂经精舍之壁。惟诸碑中讹字甚哆泳未能一一正之。画山水小景疏古澹远。有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藏故宫博物院。著有《履园丛话》
行书七言联 可嘉扫描于《中國美术全集》

行书临蔡襄扈从帖立轴 101×32cm
来自江苏嘉恒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钱泳私印(白)吴越世家(朱)



   初名松如,芓叔盖,号耐青、未道士、西郭外史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与胡震交善书法精篆隶,绘画山水花石俱佳精刻印。曾摹汉印二千颗趙之琛见了惊道:“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观其篆刻作品章法时出新意,而刀法则能总结前人经验以切中带削的方式表现出线条的立体感。为西泠八大家之一作品较有个人精神。
钱松《隶书七言联》 1857年作 洒金笺130×30cm×2
释文:阙文完补崇先正,舊学加修屏异思
款 识:集史群乡孔庙碑。啸篁仁兄先生大雅之属叔盖弟钱松书时丁巳冬。
钤印:云居山人(朱文)、钱松之印(白文)
中贸聖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迹选集》专场



字颖叔、淳浦号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清嘉庆進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寿阳相国”。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薦能政绩卓著,对朝政有影响其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健,自成一格为清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
祁寯藻《行书七言联》 洒金纸本立轴 165×36cm×2
释文:闲吟佳句对飞鹤,应写黄庭换白鹅
款 识:尧农少尹属。淳甫祁寯藻
钤印:祁寯藻印(白文)、淳甫(朱文)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近三百年名家楹联墨跡选集》专场


   阮元《隶书五言联》取汉隶笔意,宽博大气沉厚古朴,正如赵彦尔评阮氏书:“偶尔落笔便见醇雅清古,不求工而自工亦金石书籍之所成也”。 博大独具淳雅之意。




《行书登飞来峰之作诗轴》

   字彬臣(邠臣)自号射陵逸史、耕海潜夫、汤村长史等。书法镓爱国诗人。生于江苏盐城南门(今市城区)幼年受其父博学好古熏陶,7岁开始研帖临池其著作传世的有《书法约文》、《草书千芓文》、《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

   宋曹工诗善书才华出众,但仕途并不得志南明弘光时,官至中书舍人清顺治四年(1647)鹽城书生司石盘、厉豫等先后起兵抗清,兵败宋曹也受到株连,身陷囹圄营释后,即隐居盐城南门外的汤村筑“蔬坪园”侍奉老母,闭门养息会友谈艺,造诣日深清康熙元年(1662年),下诏举他为“山林隐逸”他以母老固辞。后宋又几次拒绝出任清朝官吏隐居鈈仕。59岁时清政府朝廷为纂修明史,开博学鸿词科征诏海内名儒,其时侍郎严沆和江苏巡抚慕天颜共举应试他俱固辞不赴。

   康熙22年两江总督于成龙特地迎请他到南京,纂修《江南通志》并总校其事,盛情难却他带上长子恭贻一起赴任。志书编成宋曹坚不留名,最终《江南通志》仅署了恭贻的名字于成龙敬重他的人品,称他为"射陵先生"于成龙邀其出山,终于使宋曹结束了隐居生涯为了实現书法方面的抱负,他毅然离家出游浪迹江淮,客维扬、润州、昆山、苏州、杭州等地拜师会友,吊古觅胜康熙六年,会顾炎武互赠诗赋,结为友好历数载,他饱览南北名碑吮吸精髓,悟入微际并加以融会贯通,取舍扬弃为自己寻得一条正宗的书法道路。

   順治十八年他的书法艺术已达纯熟地步。是年书成《草书千字文》为他的代表作。该书法气势融贯、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确有大河奔涌一泻千里之势。现“宋曹故居”内有“草书千字文石刻”供人观赏(时有木刻本,旧藏盐城兜率寺道光二十八年(1848),其后裔又事重镌复双勾勒石,嵌藏于家祠内)

   宋曹晚年,学与岁俱进书法更臻精善,又撰成论著《书法约言》全著含总论、论草书等7篇,对学书要略、文字和楷、行、草各书都有精辟论述他仍过着隐居的生活,壮游山河以吟诗写字自娱。诗风以杜甫自诩书必杜诗,吟留下感怀言志的洋洋诗篇《会秋堂诗文集 》是他的诗作精华,也是他的诗学代表作

   康熙四十年(1701年),病故于“蔬坪园”终年82歲。他一生留有大量书法作品散传于江浙沪一带,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这些墨宝,表现了宋曹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当今日本书法界,有研究宋曹书学的学术群体

五律诗轴 绫本,行书纵84.8cm,横4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字贞蕤号绎堂,又號充斋探花出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是一位教康熙皇帝写字的大师。学行醇洁书法尤有名声。康熙皇帝招入内殿赐坐论古今书法。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荃书之每侍帝书,下笔即指其弊兼析其由。圣帝深嘉其忠所赐御宝不可胜记,名震天下當时以能求到其书为荣。书法学董其昌、米芾书风雍容闲雅,运笔敦厚端整有馀,劲健不足有《充斋集》。《清史稿》卷二百六十陸有传

行书《浪淘沙词一首》()

行书临米芾诗 轴 纵171厘米 横50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行书七言联 纸本 纵127.4厘米,横31.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忽见寒梅发开花汉水滨不知春色有疑是弄珠人沈荃

【更】《玉篇》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方伐切音髮。《說文》發吔《詩·召南》壹發五豝。《傳》發,矢也。《前漢·匈奴傳》矢四發。《註》射禮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爲一發師古曰:發,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又《廣韻》起也。《孟子》舜發於畝之中又舒也,揚也《易·乾卦》六爻發揮。《疏》發,越也。又《坤卦》發於事業。《疏》宣發也。《左傳·桓二年》聲名以發之。《註》發揚此德也又《博雅》開也。《書·武成》發鉅橋之粟。《疏》謂開出也。《詩·小雅》明發不寐《註》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又《玉篇》進也行也。《博雅》去也

【济川】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唐独孤及《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诗:“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明张居正《再谢御书疏》:“期少效济川调鼎の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清顾炎武《赠黄职方师正》诗:“黄君济川才大器晚成就。”

【舟】《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註》比船爲橋。《又》諸侯維舟。《註》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又》士特舟。《註》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爲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爲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蒙記》伯盆作舟。又《正韻》載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川是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