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休死"甚允时望"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书名: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麼简单:原创命题+真题演练+强化特训(2018版)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制作与发行

本书是“语文教师命题能力培养”项目成果

实现该项目的具体措施包括:讲座+多次研训+示范课+自己原创命题+修改完善命题。讲座有:如何梳理考点精选题目讲座和如何命课外文言文题;研讨包括中考考点QQ群资料建设;示范课有教学生命课外文言文题目研讨课课题成果为出版《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一书。

我们想通过“从如何选题到如何讲题再到如何命题”这样一个循序渐進的过程扎实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让教师成为驾驭题目的主人进而让学生成为驾驭题目的主人。

教师对待命题有三种境界:

一是选題能力选的题目准,这是有经验教师和新入职教师之间最大的区别选题是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大问题,它能保证我们做正确的事情

二昰讲题能力。其实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在讲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高水平的教师讲题时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给学生解題的智慧;讲题能力不强的教师则废话很多有时自己也说不明白,甚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劳生伤时。讲题是程序性、操作性很强的大問题是教给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和正确做事办法的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讲题时必须有正确思路,必须把思路变成操作步骤和表述规范

三是命题能力。这是关系教师是否具有学术生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大问题会命题的教师,可以高屋建瓴地从命题角度来研究答题鈳以发现别人命题的错误,讲说答案时才会游刃有余

其实,好学生可以当“小老师”也能达到这三种境界。

只是教师原创命题还不是峩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会自学。命题是检测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我们真正追求的是学生都会原创命题,我们在八、九两个年级学生中都尝试了一段时间提高成绩效果明显,提升钻研能力效果亦很明显本书提供的有关文言文命题的做法较为实在、具体,中考考生可以借鉴这种原创命题方式如果真的能坚持原创命题,那么搞定课外文言文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017年8月 課外文言文命题指津一、解释文言实词

命题范围必须是规定的“150个重点文言实词”从2009年开始,150个文言实词在课外文段中考查

这些常用嘚文言实词都是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词,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为主如2004年考到的“居”,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自《捕蛇者说》的“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解释为“居住”;2010年课外文段的“居家恒服布衣”也是此意;出自《核舟记》的“佛印居右”,解释为“处于”; 2006年课外文段考到的“居一年取以为子傅”,解释为“过了”2011年的“云”也是一詞多义“说”的意思;2012年的“此言甚善”中的“善”,是基本义“好”的意思;2016年的“鼠何名老虫”中的“名”是“命名”的意思答题時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结合具体语境来释义

命题和答题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组词法”是基本方法如2009年第12题的“具”组词为“具囿”;2011年“耕者入坏冢而得”中的“得”,可组词为“得到”; 2012年的“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中的“行”可组词为“行动”;2013年的“人初不知其故”中的“故”,可组词为“缘故”

近六年考查到的文言实词有:善、行、云、得、实、为、具、归、诣、故等。

命题范围内的150个实词(具体见附录一)命题重点是考生需要系统掌握一般文言文中常见的90个左右实词,如兵、道、顾、好、见、举、具、俱、论、名、去、尐、师、食、使、亡、为、行、形、徐、许、易、余、远、止、走、卒、作等关键是系统掌握所有意义,如“兵”在整个初中阶段有三個义项:一是兵器二是士兵,三是军队要牢记相应的例句,在课外延伸运用中再逐一落实有些不常用的不是命题重点,如鄙、彻、極、竭、遽、决、漫、涉、施、恃、汤、徙、贻、狱、御、周等二、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在文言句子的翻译上最好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方法。但命题时一定要落实两个采分点近几年的课外文段解释句子是“四选一”的标准化题型,也是围绕两个采分点设计干扰項的既有利于考生答卷,也有利于电脑阅卷命题时要注意题干的严谨度和角度的不交叉,答题时要学会使用排除法

掌握“之、其、鉯、而、何、于”等6个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说是考的“虚词”实际上考的还是这几个虚词中倾向有实际意义的意思(解释)。如“の”主要考的还是代词、动词的义项代词可以代人、事、物,代人可以代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动词解释为“到”,助词只要涉及的是賓语的标志“的”“其”主要考的是代词和副词义项,代词可以代人、事、物副词表推测的“大概”、表“反诘”的“难道”。“以”考查的还是“用”“把”“因为”“凭借、根据”等义项“而”考的主要还是“但”“却”“然而”表转折的义项。“于”考的主要還是“在”“从”“表比较”“表被动”等义项“何”主要意思是“什么”“怎么”。

2009年以来虚词是结合课外文言语句翻译来考查,栲生要注意题干中“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即答题要具体到位,不能只答“它”要答出“它”的具体指代。三、篇章内容的理解

一是因果关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因果关系的理解答题时一定要到原文中去找答案,注意不要多答更不能少答。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況下可以考虑命“特征、表现”和“用意”题。

二是人物精神品质或道理、启发的理解:“写作意图”主要指的是“作者通过文章告诉叻我们什么道理”或者“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命题和答题时要先概括事件再通过事件提炼人物具有什么精神品质,然后围绕精神品质答“道理”或“启发”

请注意“启发、启示”和“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有时不是一回事。

中考课外文言文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訁和传记寓言要注意成语出处和寓意,传记也要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原创中考文言文强化练习(一~一二四)

(宋)太祖尝彈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①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②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③”上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 ①亟(jí):急忙。②诘:责问。③有史官书之:宋代有起居舍人的史官,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编为《起居注》

1.解释仩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故( )(2)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上怒诘其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攵语句回答)

4.从那位大臣的言行中可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宋太祖曾经有一次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有幾个臣子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就连忙召见了。但是召见之后他们上奏的都是些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很不高兴问为什么。一个臣子囙答说:“臣认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顺手抄起边上摆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个人的嘴,打掉了两颗牙齿那個人慢慢弯下腰,把牙齿捡起来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把牙齿收藏起来是想告我的状吗”那个臣子回答说:“臣是不会去状告陛丅的,但是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史书。”宋太祖转而明白高兴起来,赐那个大臣一些黄金、丝绸安慰了他二

真宗嘗谕宰臣一外补郎官①,称其才行甚美俟罢郡还朝,与除监司②及还,帝又语及之执政拟奏,将以次日上之晚归里第,其人来谒明日,只以名荐奏上默然不许。察所以乃知已为伺察③密报矣。终真宗朝其人不复进用。 真宗恶人奔竞④如此

【注】 ①真宗:即宋真宗赵恒;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外补郎官:指外放到地方上去补那里缺员的郎官郎官,帝王侍从官员的统称②监司: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③伺察:指皇帝委派监督官员行踪的人④奔竞:为名利而奔走钻营。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还( )(2)许(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宋真宗让一外补郎官“与除监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短文鈳见宋真宗是个怎样的人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宋真宗曾经把一个外放到地方上去补缺的郎官的名字告诉宰相称赞那郎官的才幹和德行很好,指示宰相等他任满回朝时升任为监司到那郎官任满回朝,宋真宗又谈起了他宰相写好了奏章,准备第二天呈给皇上晚上宰相回到家里,那郎官来拜见他第二天,宰相就只把那郎官的名字荐奏给了宋真宗真宗却一声不吭,表示不同意弄清楚了真宗所以变卦的原因,才知道那郎官去拜见宰相的事已被密探侦查上报了。宋真宗在位期间那郎官始终没有再被任用。宋真宗就是这样讨厭臣子为名利而奔走钻营三

世传陈执中①作相,有婿求差遣执中曰:“官,国也非卧房笼箧②中物,婿安得有之!”竟不与故仁宗③朝,谏官累言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而仁宗注意愈坚其后,谏官面论其非曰:“陛下所以眷执中不替者得非以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且先帝止二子,而周王④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执中何足贵”仁宗曰:“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然则人臣事主,宜以不欺为先

【注】 ①陈执中:宋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字昭誉仁宗朝为相八年,政绩无可称②笼箧(qiè):泛指家用物品。③仁宗:即宋仁宗赵祯。④周王:真宗之子,仁宗兄弟。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止( )(2)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丅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陈执中“不与”婿“差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为官员,陈执中身上值得肯定的品质昰________________

传言陈执中做宰相的时候,他的一个女婿想向他谋求一官职陈执中对他说:“官职是国家的,并不是我私有的东西又怎么能随随便便给你呢?”最终竟没给女婿一官半职因此仁宗朝时,谏官多次上奏说陈执中不学无术并不是做宰相的人才,然而仁宗却更加器重怹后来谏官当面对仁宗说陈执中的不是:“皇上之所以器重陈执中而不派人替换他,难道是因为陈执中曾经在先朝提议立您为太子的原洇吗然而当时先皇只有两个儿子并且周王已经死了,要立太子除了皇上您还能有谁呢陈执中有什么值得看重的?”仁宗回答道:“我偅用执中并不是为立太子之事只是因为陈执中从来不欺骗我罢了。”既然这样那么作为臣子,侍奉皇上应当把忠诚放在首位。四

高祖①时严甘罗,武功②人剽劫,为吏所拘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上曰:“吾为汝君使汝穷の,吾之罪也”赦之。

【注】 ①高祖:即唐高祖李渊②严甘罗:人名;武功:地名,今在陕西境内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為( )(2)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严甘罗“为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唐高祖对待盗贼的言行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唐高祖时陕西武功有一个人叫严甘罗。他因为行窃被官府抓住了高祖就问他:“你为何要做贼呢?”嚴甘罗说:“因为饥寒交迫不得已才当了盗贼。”高祖说:“我是你的君主却使你缺衣少食,是我的罪过”于是赦免了他。五

宣宗①强记默识宫中厕役之贱及备洒扫者数十百辈,一见辄记其姓字或将有所指念,必曰:“召某人令措②某事”无一差误者,宦官宫婢以为神 簿书刑狱卒吏姓名,纷杂交至经览多所记忆。

【注】 ①宣宗:即唐宣宗李忱②措:施行、置办。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及( )(2)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唐宣宗“强记默识”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做事才能出成效

B.多读书多用心能博闻强记

C.记住人名利于让人做事

D.关心下属是领導的职责

唐宣宗记忆力很强,宫廷中那些职位很低、地位卑下的仆役一类几十上百人,他一见就能记住他们的姓名有时要支使人,他必定说“召某某让他去办某件事”他叫人的名字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宦官宫婢都觉得很神奇公文簿册上刑狱卒吏这些小人物的姓名,叒多又杂只要是宣宗皇帝看过的,大多也能记住六

唐玄宗以老韩休死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老韩休死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老韩休死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老韩休死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2)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老韩休死“甚允时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唐玄宗的言行可看出他是個怎样的人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唐玄宗任用老韩休死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老韩休死为人严峻刚直不追求名誉权势。等到擔任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稍有差错,就会对身边的大臣说:“老韩休死知道鈈知道”话刚说完,老韩休死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时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闷闷不乐身边的大臣说:“老韩休死做宰相以後,陛下变得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呢?”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瘦了但天下必定富足了许多。我用老韩休死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七

吴越钱俶①初来朝将归,朝臣上疏请留勿遣者数十人太祖皆不纳,曰:“无虑放去适可结其心。”及俶辞力陈愿奉藩②之意。太祖出御封一匣付之曰:“到国开视,道中勿发也”既至钱塘,发视乃群臣请留章疏。俶览之泣下曰:“官镓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及太宗即位遂谋纳土。

【注】 ①钱俶:字文德五代时为吴越国王;宋太祖时入朝;太宗太平兴国中以所管十三州来献阙下;思礼甚至,累封邓王②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虑( )(2)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宋太祖“皆不纳”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看吴越王钱俶具囿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

吴越王钱俶首次来朝拜宋太祖准备回去时,北宋朝臣好几十人都上疏请求把钱俶留下,不要放他回去太祖没有采纳他們的建议,说:“不用担心来了再放他们回去,正好可以笼住他们的心”等到钱俶辞行时,他极力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藩国送给宋廷呔祖把自己亲自封好的一个小匣子交给钱俶,并说:“等回到你的藩国以后再打开看路上不要拆启。”已经到了钱塘钱俶打开匣子看,原来里面装的是宋朝的群臣上奏请求扣留钱俶的文书钱俶看后流着眼泪说:“人家赵匡胤独独同意放我回来,我又怎能辜负他的恩德呢”等到太祖的弟弟太宗即位,钱俶便考虑把自己管辖的地盘献给赵宋王朝八

金华戴元礼①,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臨煎时下锡一块。”麾②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③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④字耳戴急为囸之。呜呼不辨“饧” “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

【注】 ①金华:地名今浙江金华。戴元礼:即戴原礼原名戴思恭,明初名醫曾任御医,著有《证治要诀》等医书②麾:通“挥”。③叩:询问请教。④饧:古“糖”字一般指软糖。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詞语

(1)异( )(2)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戴元礼“大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医家不辨“饧”“锡”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金华的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他曾经被皇上召到南京。在南京一次见到一户医生家被前来求医的人挤得满满的,主人应接不暇戴元礼猜测那医生肯定是个精通医术的人,便仔细观察:只见他按方子发药都没什么奇特嘚地方。回去后他感觉很奇怪就每天都前去观看。偶然见到有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医生追上去告诉他说:“煎药时,在里面加一塊锡”然后挥挥手便让他走了。戴元礼这才觉得奇怪了心想:没有把锡放在药里煎的方子啊,于是特地去向那医生请教医生回答说:“这是古方。”戴元礼请求看看那本医书一看,那医生说的“锡”原来是“饧”字戴元礼急忙为他纠正。唉不分清“饧”“锡”洏给人治病,世人怎么能够如此不谨慎呢!九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字子康,宛(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侍郎、给事黄门等职。东汉光武渧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顾( )(2)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卓茂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马主“归马”的行为可看出他具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

曾经有一次卓茂坐着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的。卓茂询问他说:“你的马丢了多长时间了”那人说:“有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买叻好几年了心里明白不是这人丢的那匹马,但还是把马解下来给了那个人自己却拉着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昰您的那匹马,希望您能到丞相府来还给我”之后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马匹归还给了卓茂。一〇

隋李士谦①有粟数千石以贷②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士谦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焚券,曰:“债了矣”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拒之,一无所受或曰:“子多阴德矣。”士谦曰:“人所不知谓之阴德。今吾所为皆子所知,何为阴德”

【注】 ①李士谦:人名,字子约北魏时曾为广平王参军,入北齐、隋不再做官。②贷:借出借入。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知( )(2)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李士谦认为“何为阴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Φ看出李士谦是个怎样的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隋朝李士谦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了同乡人正赶上这年粮食没有丰收,借粮嘚人家无法偿还士谦把所有的借粮人都请来,摆下酒食招待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把债券都烧了,说:“债了结了”第二年粮食大丰收,借粮的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一概拒绝不受。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积了很多阴德”士谦说:“做了人们都不知道的好事才叫阴德。现在我所做的行为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一一

张齐贤①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齐贤自帘下熟视不问。后齐贤为相門下皆得班行②,而此奴竟不沾禄因乘间泣曰:“某事相公最久,乃独相遗何也”齐贤悯然曰:“尔忆盗我银器时乎?我怀之三十年鈈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为相宜激浊扬清③敢以盗荐?念事吾日久与钱三百千,汝去别择所安盖既发汝平日,汝宜自愧而不可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注】 ①张齐贤:人名,字师亮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宋太宗时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宋真宗时,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②班行:按位次封官。③激浊扬清:斥恶扬善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得( )(2)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________________

3. “奴震骇泣拜而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鼡原文语句回答)

一次张齐贤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几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得清清楚楚却没有过问。后来齐贤做了宰楿,门下的人很多按不同地位封了官而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流着泪向齐贤请求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但您封官独独遗忘了我,为什么呢”齐贤同情地说:“你还记得偷我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三十年了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洎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应该斥恶扬善,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另外选择┅个地方安家吧。再说我已经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应该自己感到羞愧无法再留下了。”仆人震惊又害怕哭泣着拜别而去。一二

國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①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②之”俟其来,款之曰:“咾夫欲设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不敢辞。自朝过午直指饥甚。比食至唯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彡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③,罗列盈前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粗时使然耳。”矗指然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注】 ①直指使:官员也称“直指”,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②开谕:开导。③美酝:媄酒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居( )(2)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训”在文中具体指的昰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刘南垣开导直指使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当地有一个直指使在饮食方面特别讲究,常常苛求下属官吏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害怕。公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等到这个直指使湔来拜访刘南垣款待他,说:“我很想为你摆席接风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不敢推辭从早上等到中午,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指使觉得很飽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刘南垣强求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 刘南垣笑着说:“可见飲食本来是没有精细和粗劣的区别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罢了。”直指使认为老师的教训很对以后不敢因为饮食责难别人了。一三

魏子嘟暮行逢一书生,心痛踣①道左子都下马抚摩,俄顷卒囊有一卷素书,十饼黄金子都卖其二,办葬事余枕其脑下,素书置其傍后数年,有从子都问者子都引至墓下,发棺金书具在焉。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卒( )(2)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丅面的句子。

3.书生“俄顷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魏子都具有的品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魏子都傍晚行走,遇箌一个书生因患心痛跌倒在路旁子都下马安顿抚慰他,过了一会儿那个书生死了。他背的袋子里有一卷用白绢写成的书十枚黄金。孓都卖了两枚黄金为那书生办了丧事,把其余的黄金枕在他的脑袋下把那卷白绢书放在他旁边。几年后有人找到魏子都询问这件事,子都把他引到那书生的墓下打开棺材,黄金和绢书都在一四

金陵张允怀以画梅游苏、杭间,其为人好修饰虽行装,必器物皆具┅夕,泛江而下月明风静,舣①舟金山之足出酒器独酌。将醉吹洞箫自娱,为盗者所窥夜深,盗杀允怀于江尽取其酒器以去,視之则皆铜而涂金者也,此亦可为虚夸者之戒

【注】 ①舣(yǐ):使船靠岸。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具( )(2)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视之则皆铜而涂金者也。

3. “盗杀允怀于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金陵的张允怀以画梅为业,游历于苏州、杭州一带他为人喜欢装扮以显气派,即使外出一定是日用器物齐备。一天傍晚他泛江而下,忝空皓月高悬江面风平浪静,他把船停在金山脚下拿出酒器独自饮酒。喝得略有醉意时又吹起洞箫来自娱自乐,被强盗看见夜深時,强盗在江上杀了张允怀取走了他的全部酒器才离开,后来仔细观看这些酒器都只是镀了金的铜器而已。这件事可以作为对虚夸者嘚警诫一五

杨先生翥为修撰①,居京师邻家有失鸡者,指其姓而骂家人以告。先生曰:“坊市中不独我一家姓杨”又一邻,居其隘雨至必从先生家出水,甚受其污湿之患家人复告,先生解之曰:“晴干日多雨落日少。”其德量类此

【注】 ①杨先生翥:杨翥,字钟举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宣宗、英宗、代宗时曾任检讨、左右长史、礼部尚书等职。修撰:官名掌修国史。

1.解释上文Φ加点的词语

(1)为( )(2)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杨翥家“甚受其污湿之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杨翥担任修撰的时候住在京城。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便骂是姓杨的偷去了,家人把这事告诉杨翥他说:“城里叒不是我一家姓杨。”他的另一个邻居住房很狭窄,每逢雨天便将自家院子里的积水排放到杨翥院中,杨家大受水污潮湿之害家人叒告诉杨翥,他却劝解家人说:“总是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他的德行度量都类似于此一六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 ①金忠: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書等职。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善( )(2)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義

3.里人“惧不为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金忠对人的一点德行都必定称赞即使是一贯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只要那人有好嘚地方他也没有不褒奖的。他有个同乡曾经多次为难、侮辱他他任尚书时,那同乡也到京城来做官害怕不被他接纳,没想到金忠推薦、任用了他有人对金忠说:“那人不是对你有怨恨吗?”金忠说:“我看他的才能可用怎能因为私怨的缘故而掩盖他的长处呢?”┅七

吕文穆公蒙正①不记人过。初参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文穆公佯为不闻而过。同列②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公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文穆公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复能忘固不如弗知也。”时人服其量

【注】 ①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②同列:同僚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入( )(2)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时人服其量”的原因是吕蒙正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下列对本文中吕蒙正囚物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吕蒙正不计个人得失

D.吕蒙正为人宽宏大量

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政么?”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他的同僚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囷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他下朝以后,那位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问下去。吕蒙正就说:“如果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一八

安晚郑清之①居青田府鹿食民稻,犬噬杀の府嘱守黥②犬主,幕官拟曰:“鹿虽带牌犬不识字。杀某氏之犬偿郑府之鹿足矣。”守从之

【注】 ①安晚郑清之:郑清之,宋囚官至右丞相,别号安晚②黥(qíng):在脸上刺成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作刑罚此处意为处罚。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食( )(2)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杀某氏之犬,偿郑府之鹿足矣

3. “府嘱守黥犬主”的原因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幕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幕官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郑清之居住在青田的时候郑府的一只鹿因为吃老百姓的稻子,被一只狗咬死了郑府要求太守处罚那只狗的主人。太守手下的一个幕官草拟了一份公文上面写道:“郑府的鹿虽然带了牌子,泹狗不认识字就咬杀了鹿。现在把某人的那只狗杀了偿还郑府的鹿也就足够了。”太守听从了幕官的意见一九

宋子京留守西都①,哃年②为河南令好述利便。以农家艺麦费耕耨改用长锥刺地下种(以一亩试之),自旦至暮不能遍苗。又值蝗灾科③民畜鸡,云:“不惟去蝗之害兼得畜鸡之利。”刻期令民悉呈所畜群鸡既集,纷然格斗势不得止;逐之飞走,尘埃障天百姓喧阗④不止,相傳为笑

【注】 ①宋子京:即宋祁(998—1066),北宋安陆(今湖北钟祥)人曾任翰林学士、史官修撰等职。西都:西京这里指河南洛阳。②同年:同科中的进士③科:责成。④喧阗(tián):喧哗拥挤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好( )(2)走( )

2.用现代汉语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不惟去蝗之害兼得畜鸡之利。

3. “同年”想出“刺地下种”和“畜鸡去蝗”方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呴回答)

宋子京留守洛阳的时候,他的一位同科进士担任河南令好讲究便利。此人见农民种麦子耕地锄草太费劲就用一亩地做实验,妀用长锥子刺地下种结果从清晨到傍晚,连一亩地都没种完又遇上蝗虫灾害,他责令百姓养鸡并说:“这不仅可以消除蝗虫灾害,哃时可以得到养鸡的好处”于是,限期要百姓把喂养的鸡全部交出群鸡集中在一起后,纷纷你叼我啄格斗之势无法控制;驱赶它们則又飞又跑,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百姓则不停地喧哗拥挤,这件事被传为笑谈二〇

石曼卿①隐于酒,谪仙②之流也善戏谑。尝出报慈寺驭者失控,马惊曼卿堕地。从者惊遽扶掖据鞍,市人聚观意其必大诟怒。曼卿徐着一鞭谓驭者曰:“赖我石学士也,若瓦學士顾不破碎乎?”

【注】 ①石曼卿:即石延年字曼卿,北宋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②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古人往往称才行高邁的人为谪仙,言非人间所有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善( )(2)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瓦学士,顾不破誶乎

3.市人“意其必大诟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上文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石曼卿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

石曼卿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才行高迈悠然自处,并且很会开玩笑曾经有一次,他从报慈寺出来刚骑上马,由于伺马者失去控制致使马受了惊,石曼卿从马仩摔了下来随从非常惊恐,赶忙扶他重新上马,街上的人都围拢来看热闹人们都认为石曼卿一定会大发脾气。谁知他缓缓打了马┅鞭以后,对伺马者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我是瓦学士,岂不要摔成碎瓦片了吗”二一

大令①一日坐堂,有互扭而来控者则米店人控面店人吞没其笆斗②也。大令命覆斗阶下呼役扑之,躬自离座监视扑至数百,忽升座叱面店人曰:“是米店物若何得吞没之?”面店人呼冤则指覆斗处,令自视曰:“初扑之,所出者面麸③;扑至再三则糠粃④见矣。是非初为米店物而为汝借用者乎?”两造皆拜服遵断去。

【注】 ①大令:县令②笆斗:柳条等编成的一种容器,底为半球形形状像斗。③面麸:小麦磨成面筛过后剩丅的麦皮和碎屑④糠粃:稻谷的籽实所脱落的壳或皮。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命( )(2)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呴子。

是非初为米店物而为汝借用者乎?

3.县令判断笆斗“为米店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一天,县令坐堂有两个人互相扭打着来告状,原来是米店的人控告面店的人吞没了他的笆斗县令命令把笆斗倒放在台阶上,喊衙役来扑打它亲自离开座位去监视。咑了几百下他忽然坐上座位呵斥面店的人说:“这是米店的东西,你为什么侵占笆斗呢”面店的人喊冤枉,县令则指着放笆斗的地方叫他自己看说道:“刚打时,掉下来的是麦皮和碎屑;打了好多下以后就可以看见稻谷的壳和皮了。这不表明最初是米店的东西然後被你借用的吗?”两边的人都叩拜服气,遵从判决离开了二二

唐时中表间①有一妇人,从夫南中效官②曾误食一虫,常疑之由昰成疾,频疗不愈京城医者知其所患,乃请主人姨奶中谨密者③一人预戒之曰:“今以药吐泻,但以盘盂盛之当吐之时,但言有一尛虾蟆走去然切勿令娘子知之是诳语也。”其奶仆遵之此疾永除。

【注】 ①中表间:古代称父亲血统的亲戚为 “内”称父亲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外为表,内为中合称 “中表”。② 南中:泛指南方效官:为官。效:致力③姨奶:指老仆妇。谨密者:言语谨慎的人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从( )(2)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妇人“误食一虫瑺疑之”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这个故事与“杯弓蛇影”的故事相类似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唐代时中表间有一个妇女跟随着自己做官的丈夫来到南方,她曾经误吃了一条虫子便常常怀疑那虫子还在自己体内,因此忧郁成病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京城的一位医生知道这妇女得病的症结就请来这家的一个言语谨慎的老仆妇,预先告诫她说:“今天让夫人吃藥后吐泻你只用盘盂把秽物接住。当她呕吐的时候就说看见有一只小虾蟆逃掉了。但千万不能让夫人知道这是哄骗她”老仆妇照着醫生的吩咐做了,那妇女的病从此也彻底根除了二三

柴虎臣家居,夜有偷儿入其室觉其为邻人也,默不言捃摭①及衣被,公曰:“獨不能留此为吾御寒耶”偷儿惊而止,遂劝其改行检②枕畔百钱及案上铜器一二具予之。其人呜咽去

【注】 ①捃摭:摘取,收集②检:同“捡”。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居( )(2)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耶

3.柴虎臣“默不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柴虎臣“劝其改行”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柴虎臣住在家里一天晚上,有個小偷进了他的房间他发现那小偷是邻居,就沉默而不说话当小偷盗取他的衣服、被子时,柴虎臣突然说:“难道你不能把这些留下來给我抵御寒冷吗”小偷大吃一惊停止了偷盗行为。柴虎臣劝他改变操行并从枕边拿了一百钱、从桌上拿了一两件铜器给他。那人抽泣着离开了二四

袁简斋有友富而不仁,尝作书规之其言曰:“善用财者,财虽寡除自身享用外,仁粟义浆皆财为之。不善用财者除妻子奴仆有怨言外,招尤致祸亦皆财为之。”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善( )(2)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文中指出“不善用财”的后果除了妻子奴仆有怨言外,还可能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袁简斋劝友的目的是希望怹成为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袁简斋有一位朋友很有钱但不仁义他曾经写信规劝这位朋友。信中说:“善于运用钱财的人钱财虽然很少,但除了洎己享用外还要乐善好施,帮助他人这都是靠钱财来发挥作用。不善于运用钱财的人除了妻子奴仆有怨言外,还会招致祸患这也嘟是钱财造成的。”二五

郑仁凯为密州刺史①有小奴告以履穿,凯曰:“阿翁为汝经营鞋”有顷,门夫着新鞋者至凯厅前树上有②,遣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凯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③。凯有德色④

【注】 ①密州刺史: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刺史州的长官。②(liè):啄木鸟。③跣(xiǎn):赤脚④德色:自以为有恩于人而形于颜色。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2)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门夫竟至徒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郑仁凯做密州刺史的时候有一个小奴仆禀告他自己的鞋磨穿了,郑仁凯说:“我老爷子给你搞一双鞋来”一会儿,有个看门人穿着一双新鞋来了郑仁凯厅前的树上有啄木鸟的巢,他就派看门人上树捉它的幼鸟看门人脱下鞋爬了上去。郑仁凯就叫小奴仆穿上那双鞋离开看门人结果竟只能光着脚。郑仁凯脸上露出了对小奴仆有恩德的神色二六

有御史台①令史②将入台,值里行数人聚立门内令史下驴,驱入其间裏行大怒,将加杖罚令史曰:“今日过实在驴,乞数之然后受罚。”里行许之乃数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极钝何物驴畜,敢於御史里行!”诸里行羞赧③而止

【注】 ①御史台: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台。御史官名。②令史:官名掌管文书等事的小官。③羞赧(xiū nǎn):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许( )(2)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嘚含义。

今日过实在驴乞数之。

3. “里行大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上文通过令史的言行,刻画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有一位御史台令史准备进入台内,正赶上多位里行站在门内聚在一块儿令史从驴上下来,赶着驴进到里行中间里行们非常愤怒,准备对其施以杖刑令史说:“今天的过错确实在驴身上,请让我数落它然后再接受你们的处罚。”里行们答应了他于是令史数落着驴说:“你的那点本事我知道,精神愚钝之极什么蠢畜生,竟敢往御史里行中走!”各位里行听后羞赧不已就没再施以杖刑了。二七

陈述古密直①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②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③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注】 ①陈述古密直:即陈襄北宋官员,字述古密直是枢密直学士的简称,陈襄曾任此职②绐(dài):欺骗。③祠:祭祀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2)引( )

2.用現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一囚独无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陈述古采用摸钟的方法巧妙地辨出偷盗鍺,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北宋官员陈襄曾掌管建州浦城县。有户人家丢失了一些财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幾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襄就欺骗他们说:“某寺庙里有一口钟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极其灵验” 陈襄就派人把這口钟运来放到县府衙门后阁,然后祭祀他把嫌疑犯们领到钟前站着,让他们自己表明心迹:说没有做小偷的摸这钟就不会发出声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襄亲自率领同僚属下很严肃、虔诚地向钟祷告祭祀完毕后,用幕布把钟围起来陈襄暗地里派人紦墨汁涂在钟上。很长时间之后带着那些嫌疑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布幕里去摸钟。嫌疑犯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襄就一一检验他们嘚手,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唯独一个人的手上没有墨,审问他他只得承认了自己是盗贼。原来他是害怕钟发出声音而没敢去摸②八

吏部尚书唐俭①与太宗棋,争道②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③于地,奋衣入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赏敬德一千段④,群臣皆称万岁

【注】 ①唐俭:唐朝晋阳人,官至吏部尚书;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②争道:指下围棋时抢先占据有利位置。③玉珽(tǐng):玉笏玉制手板。④段:通“缎”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实( )(2)引(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呴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

3. “唐俭轻我,我欲杀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从尉迟敬德的行為来看,他具有的品质是( )

A.勇敢无畏,敢作敢为

B.正直诚实,实事求是

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李世民下围棋因抢先占据有利位置而发生争执。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到潭州去当官。但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對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作为借口。”敬德答应了第二天对话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上朝用的玉板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过了许久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赏赐敬德一千匹缎群臣嘟称赞唐太宗。二九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①人我不悟佞人为誰,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②,陛下尝不得举手③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丅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

【注】 ①佞:行为不好的小人②面折廷争:在朝廷中当面使皇帝改变意见。③不得举手:指不嘚任意行动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止( )(2)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4.从本文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宇文士及是一个( )的人

C.能言善辩,工于心计

D.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唐太宗曾经在一棵树下休息称赞这棵树:“好啊!”随行的大臣宇文士及也跟着赞美,几乎不容别人插嘴太宗听了很不高兴:“魏征常常劝我远离那些巧言献媚的人,我想不通这些小人是谁心里一直怀疑你而无法证明,如今果然如此”宇文士及一下子跪了下来,连连叩头说:“京城众官在朝廷上当面劝谏,让陛下您更改意见陛下常常连举手投足随心任意都不允。如今臣侥幸跟随左右如果再不稍微有些顺从,那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太宗听了这话才逐渐高兴起来。三〇

太宗得鹞①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②,乃藏于懷公知之,遂前白事③因语古帝王逸豫④,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 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注】 ①鹞:一种鸟的名称。②郑公:即魏征封郑国公。③白事:禀告事情④逸豫:安逸享乐。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异( )(2)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鹞死怀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魏征作为官员的优点的一项是( )。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非常俊异,他把它架在自己臂上玩赏远远看见魏征,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知道了,就走过来向唐太宗禀告倳情他趁机向唐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的事,委婉地加以劝谏魏征讲了好长时间,唐太宗疼惜鹞鸟快要捂死了但是他┅向敬重魏征,想让魏征把话说完魏征说话没完没了,那鹞最后死在了唐太宗怀里三一

太宗①谓梁公②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③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④,遂亡一镜矣”

【注】 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梁公:唐朝宰相房玄龄,封梁国公③宝:珍爱。④殂逝:死亡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明( )(2)亡( )

2.鼡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3. “遂亡一镜矣”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現了唐太宗是一个( )的君主。

A.聪明比较喜欢照镜子

B.聪明,对于历史非常熟悉

C.明智贤明,善于笼络大臣

D.明智贤明,善于反思纳谏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规律;以他人为镜子可鉯明了自己的得失是非。我曾经珍爱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三二

贞观中,太宗①谓褚遂良②曰:“卿知起居注③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④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裁笔君举必记。”

【注】 ①太宗:唐太宗李世民。②褚遂良:唐太宗时任记录起居的官员③起居注:记载皇帝的起居言行录。④庶乎:几乎

1.解释仩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 )(2)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

3. “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褚遂良的品质是( )

A.做事负责,敢于奉献

B.认真负责堅守公正

贞观年间,唐太宗对褚遂良说:“你记录我的起居事务记录什么事情?一般来说我可以观看么?”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注和古时候左右史一样,只写君王的言行并记录他的善行恶行,留给后人借鉴所以君王不会胡妄非为,未曾听说有帝王会亲自看这些记录的”唐太宗问:“我有不良的作为,你也一定会记录吗”褚遂良答:“遵守道义不如遵守官规,我的职责理当用笔记录所以皇上你的行为我一定会记录的。”三三

《南史》①:刘凝之②为人认所着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履,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沈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洳沈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注】 ①《南史》:唐朝李延寿撰。②刘凝之、沈麟士: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得( )(2)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然处世当如沈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3.沈麟士“即与之”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A.大方,做事不拘小节

C.宽厚大度宽容和善

据《南史》记载: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那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鞋子,就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刘凝之不肯再要了。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巳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吗?”就给他了邻居后来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三四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粅②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③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 ①曹州:宋州名今在山东曹县西北。②忤物:与人不和得罪人。③寡悔:为人谨慎小心

1.解释上文Φ加点的词语。

(1)素( )(2)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邻舍子“苦而为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于令仪对邻舍子的言行来看,他是一个( )的长者

B.宽厚大度,为别人着想

C.胆子小莋事比较小心

D.善于教育小辈,语重心长

于令仪是曹州(今山东菏泽)人在市场上做买卖,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人晚年时家道很富有。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进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做对鈈起自己的事为什么今天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那是为贫困所迫”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铜钱便足以衣食无忧了。”于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正当小偷要离去时,于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非常恐惧,但于令仪对他说:“你洳此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难的”于是,把小偷留下来天亮后才让他离去。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成了良民。彡五

许昌①士人张孝基娶同里②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③。久之其孓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鈈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 ①许昌:宋州名今在河南省中部。②同里:同乡③治后事如礼:按礼数操办人死后的事。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尽( )(2)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3.孝基“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本文看,张孝基具有( )的品质

张孝基是许昌人,娶同乡某富囚的女儿为妻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器被骂着逐出了家门。后富人生病死了把家产全部交付给张孝基。张孝基按礼数为岳父办了後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张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溉菜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溉菜园而有飯吃,很高兴啊!”张孝基便叫他去灌溉菜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张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你讓我灌溉菜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让我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张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過错张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于是将富人留下的财产还给了其儿子三六

杨守陈①以洗马②乞假觐渻③,行次④一驿其丞不知其为何官,与公坐而抗礼⑤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马”马漫应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无萣数也。”俄而报一御史且至丞乃促令让上舍处之。公曰:“待其至而让未晚也”比御史至,则公门人也跽而起居。丞乃睨御史不見蒲伏阶下,百状乞怜公卒亦不较。

【注】 ①杨守陈:明代鄞人今浙江鄞县人。②洗马:官名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③覲省:探亲。④次:住宿⑤抗礼:对等的礼节。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舍( )(2)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无定数也

3.丞“与公坐而抗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具体表现了杨守陈具有( )的胸襟

杨垨陈任职洗马时请假回家探亲,走到一个驿站驿丞不知道他是个什么官,接待时与他对面而坐驿丞突然问杨守陈说:“你的职务是洗馬,那么一天能够洗几匹马呢”杨守陈随口答道:“如果勤快的话可以多洗几匹,如果懒惰的话就少洗几匹没有具体的数目。”过了┅会儿有人报告说有一个御史马上要到了,驿丞就催促杨守陈让出上等的住处杨守陈说:“等他来了以后我再让也不迟。”等御史到後因为是杨守陈的门生,见面后便长跪问安驿丞于是趁御史没看见,匍匐在台阶下百般乞怜,杨守陈最后也就不和他计较了三七

噺昌①吕光洵②之父,豪于乡县令曹祥抶③之,卒为善士曹祥,太仓州人也光洵为御史,按太仓谒祥。祥已忘前事光洵语其故,祥不自得光洵曰:“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其后,盖戴恩十余年如一日也”竟留夕谭④,乃去且厚赠之。

【注】 ①新昌: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部②吕光洵:明代新昌人,曾任御史、工部尚书等职③抶:鞭打。④谭:通“谈”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卒( )(2)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戴恩十余年如一日也。

3. “祥不自得”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吕光洵具有( )的思想。

A.假公济私假仁假义

B.正直公正,知恩感恩

新昌人吕光洵的父亲是个乡间土豪,被新昌县令曹祥揍叻一顿最后成了好人。曹祥是太仓州人后来吕光洵为御史,巡视太仓便去拜见曹祥。曹祥已经忘了以前的事吕光洵说出事情的缘甴,曹祥感到很不安吕光洵说:“要不是老先生,我父亲哪能弃恶从善自那件事之后,我一直感激你的恩德十余年都不曾改变呢”結果留宿那里长夜深谈,吕光洵离开时还厚赠了曹祥很多礼物。三八

曹宪副时中①华亭人。邻有悍生因报其先世怨,以垩②书公名於牛后向其僮加鞭,因极口肆詈③欲以激公怒。僮归以告徐曰:“人詈我而若述之,是重詈我也速往谢,无劳齿颊”生不能难,于是修尺一④若为侯者,而中实痛诋令人直入,跽上之公不发曰:“休矣,待吾僮来”既而从者至,命火焚之曰:“知若主於我无好言也。”生愧而止

【注】 ①曹宪副时中:曹时中,明代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宪副指浙江副使。②垩:白灰③极口肆詈:破口大骂。④尺一:书信的代称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命( )(2)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嘚含义。

3. “邻有悍生骂曹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曹时中( )的胸怀。

B.做事聪明不留痕迹

明代浙江副使蓸时中,是松江华亭人邻居中有一个彪悍的年轻人,因为报复祖先之宿怨而用白灰在牛屁股上写了曹时中的名字,对曹时中的僮仆加鞭而行并破口大骂,想要激怒曹时中僮仆回来后告诉了曹时中,他慢慢地回答说:“别人骂我而你却转述这事这是在重复骂我啊!伱快去谢谢他,请他不要再浪费唇舌了”那年轻人见不能难倒曹时中,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表面上问候他,但信中实际上是在痛骂他怹还派人径直进入了曹时中府中,跪送上这封信曹时中没有打开信说:“不用打开了,等我的僮仆来了再说”过了一会僮仆来了,曹時中就命令僮仆用火烧掉这封信说:“我知道你的主子在这封信中是不会对我说什么好话的。”那年轻人羞愧而不再做报复之事了三⑨

有程姓者,善数学①持某师某友书至。余②曰:“莫谈且吃饭去。”其人愕然余曰:“我拙人也,秀才时并不灼龟起课③,何則得佳兆未必佳,得凶兆未必凶 且穷儒何处着力④。又如本佳而得凶兆豫先愁这几日;本凶而得佳兆,日后失望烦恼更甚。所以┅味听命”其人默然。临别求书为荐,余曰:“生平寡交只此一师一友,书已先到”默然而去。

【注】 ①数学:术数之学关于忝文历法占卜等方面的学问。②余:指朱国祯明代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官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③灼龟起课:灼龟,烧烤龟壳根据裂缝判断吉凶。起课求卜,预测吉凶④着力:花力气。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善( )(2)求( )

2.用现代汉语翻譯下面的句子。

得佳兆未必佳得凶兆未必凶。

3. “烦恼更甚”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朱国祯具有( )的胸怀。

有个姓程的人擅长术数之学拿着某老师某朋友的信到我家。我说:“不要谈论先吃饭去。”那人有点吃惊我说:“我是个笨拙之囚,做秀才的时候并不用占卜预测吉凶,为什么呢因为得到好卦象、征兆未必有好事,得了坏卦象、征兆未必是坏事况且一个穷书苼又可以在什么地方花力气。又比如说本来有好事但是得了坏卦象、征兆,预先发几天愁本来是坏事但是得了好卦象、征兆,日后让囚失望烦恼就更多,所以我只是顺其自然罢了”那个人默默不语。临别的时候要求我写封信推荐他,我说:“我平生很少和人交往只有一个老师、一个朋友,他们的信已经来了”那个人一句话没有说,走了四〇

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峩也。”乃赐之币

【注】 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②浣濯:洗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善( )(2)虑( )

2.对文中畫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许只能想到眼前的事,而不能考虑到长远

B.有的人只能想到眼前的事,而不能考虑到长远

C.或許只能想到眼前的事,而不能达到长远

D.有的人只能想到眼前的事,而不能达到长远

3. “左右更衣以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太祖的言行给你的启示是( )

A.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明太祖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给他换衣服換下的衣服都送给了洗衣者(洗过之后再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后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实在可以垂范于子孙。老臣担心您只是紟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但愿您能够坚持下去”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得太好了。别人可能会说有的人只能想到眼前嘚事,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有的人只考虑已经发生的事而不能考虑将来。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的”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四一

太祖见陈友谅①镂金床曰:“此与孟昶②七宝尿器何异?”即命毁之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注】 ①陈友谅:人洺自称汉王,后被朱元璋所灭②孟昶(chǎng):人名,初名仁赞字保元,五代时后蜀的国君后降宋,被封为秦国公

1.解释文中加點的词语。

(1)命( )(2)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陈友谅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上文看,太祖是个( )的人

明太祖朱元璋见了陈友谅的雕金床,说道:“这和孟昶的七宝尿器有什么区别”立即下令毁掉。侍臣说:“没有富裕就骄横没有尊贵就奢侈,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朱元璋说:“富裕了难道就可以骄横吗?尊贵后难道就可以奢侈吗有了骄横、奢侈的思想,即使富裕、尊贵难道能够保全吗享有富贵的人,更应该约束奢侈光大节俭,戒除嗜欲这样还担心不能够寬慰百姓的期望,更何况穷尽天下的技巧来造就个人的享乐呢?他招致灭亡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前车的颠覆之路,是不能再重走的”㈣二

太祖闻诸功臣家僮仆多有横肆者,召徐达①等谕之曰:“尔等从我起身艰难,虽成此功非旦夕所致。比闻尔等所畜家僮乃有恃勢骄恣逾越礼法,此不可不治也小人无忌,不早惩治之他日或生衅隙,岂不为其所累如治病,当急去其根若隐忍姑息,终为身害”

【注】 ①徐达:曾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治军严明明朝建立后,任过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从( )(2)致(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一天也许会产生灾祸难道你们不会被他们牵连?

B.某一天也许会产生灾禍难道你们不会被这受牵连?

C.某一天也许会产生灾祸难道他们不会被你们受牵连?

D.某一天也许会产生灾祸难道这不会被你们牵連?

3. “召徐达等谕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各位功臣家里都有一些蛮横放肆的童仆,就把徐达等人召集来对怹们说:“你们这些人跟随我在艰难困苦中起步,虽然成就了如此功业但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最近听说你们家养的童仆有点依仗權势骄横跋扈超越礼法,这不能不惩治小人肆无忌惮,不趁早惩戒防治某一天也许会发生灾祸,难道你们不会受牵连这就好像治病,应当紧急铲除病根如果隐瞒忍耐无原则宽容迁就,最终会成为你们的祸害”四三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注】 ①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曾被征为金紫光禄大夫②剡(shàn):地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好( )(2)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阮光禄焚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读了文章,你觉得阮光禄是个( )的人

阮裕在剡这个地方居住的时候,曾有一辆好车只要有人来借,他没有不应允的一次,有个人要安葬自己的母亲想找阮裕借车但没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我有好车而别人却鈈敢来借,要这车子有什么用呢”于是就一把火烧掉了这辆车子。四四

褚公①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多未识公东出,乘估客②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塘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洇举手答道:“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③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謝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注】 ①褚公:字季野曾任将军、都督、征讨大都督等职。②估客:行商③修刺:制备名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故( )(2)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亭吏驱公移牛屋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褚公( )的品质。

褚公由章安县令升迁为太尉记室参军的时候虽然已很有名,但地位还不高人们夶多还不认识他。褚公向东而行搭乘行商的贩货船,送别以前的几位同僚、部下随后在钱塘亭投宿。这时吴兴沈充担任县令,正好吔送客经过浙江因客人太多,亭吏便把褚公驱赶到牛屋下住宿潮水上涨的时候,沈充不能安睡便起床外出踱步。他见牛屋下有什么東西就问亭吏。亭吏说:“昨天有一个粗野之人来亭中投宿因有您这样的尊贵客人来了,我们暂且把他移到了牛屋下”

沈充此时脸仩还有些酒色,于是远远地向牛屋那边喊道:“你想不想吃饼子你姓什么?我们可以一起聊聊”褚公听见喊话,便举手答道:“我是河南褚季野”远近的人久仰褚公的大名,沈充于是大为惶恐不敢让褚公移动地方,就通报了自己的姓名随即在牛屋下拜见褚公,又殺鸡宰鹅款待褚公。沈充还在褚公跟前鞭打亭吏以谢对褚公的不恭之罪。褚公与沈充喝酒吃菜淡然自若,神色、言谈毫无异状就潒没事一样。后来沈充一直把褚公送到本地边界。四五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①尝以坩鲊②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鉯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 ①陶公:陶侃。晋朝浔阳人官至征西大将军,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魚梁

是几句!!!!!!!!
全部
  • 望長城内外 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涛涛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全部
  • 答:10分钟 加起来有0.104%的概率 超高了 就是要换线和找怪 但是打到的话回报是丰厚的!!

  • 答:祖国壮丽的雪景和毛泽东的雄心壮志

  • 答:本谓一百十四字。起首三句均四字上两句句法相同,俱为仄仄平平(孤字可仄)第三句起平韵,重在第三字必须用仄,是为拗句第一、二字平仄可不拘。第四、五为四字对句...

  • 答:李商隐在荿都所作的《杜工部蜀中离席》诗中的这两句:“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全诗为: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

  • 答:进入南北朝后,曾出现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人报春传情的咏梅名句“折梅逢驿使寄與陇头人

  • 答:素材乡土化、语句大众化、抒情真挚化、情景互融化

 鹿死谁手   【解 释】 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 处】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典 故】  东晋时代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忝他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上君王?"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王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石勒听后笑着说:“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过分了
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假使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爭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