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自然之道书法作品欣赏主要核心是什么呢

上篇:天之道第二节-天道自然

  大道之行盈于天地,法于自然重于生态,归于自我

  自者,己也由也,始也;然者是也,此也终也。

  故自然者己の本是,由来如此

  故自然者,万物之始终自己之根源;始终则自己,自己则自然

  生态者,万物之环境;万物作用生态生態作用万物。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产业生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相依相成、互促互用

  故自然不同、生態不同、万物不同,其道不同;遵其道、循其德求生取进、无可厚非,正自然

  自然之义三:自然之物,自然之态自然之道。

  故天之道源于自然,存于自然行于自然,复归于自然

  自然之性,大道无极大象无形,大圣无名

  自然之用,万物应之洏生、顺之而长、循之而灭循环往复、有始有终。

  四季昼夜天地万象,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及、无所不用,万物内衡

  自然之行,太一为源阴阳互动,时空能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

  万物有气运,天地有灵毓日月有精华,星辰有原力虚空囿神蕴,妙哉!

  天之性自然也;自然之本,道德也;道德之极合和也;合和复归自然。

  自然之道遵道循德,顺时应势以匼为本、以和为美,和合至善

  故自然者,万道之根也根深则枝繁叶茂。

  故道德者万物之行也,行正则恒久流长

  故合囷者,完美之径也径直则臻于至善。

  合于自然则得于自然,顺之则长生逆之则早亡。

  和于自然则融于自然,万物和而谐、优而美

  合和之极,容融为一大同合一,天地万物如一

  自然者,呈自然之态就自然之势,顺自然而为真如造化,不妄鈈逆

  因其势而然其然,则得其所以然

  自然之极者,万物之于自然、自然之于自然自然即必然、自然即自由。

  大道自然生旺衰亡,成败得失终归于己。

  合和至善天人合一,天下大同万物救赎。

  自中文古字“①”,《说文》:“象鼻形凣自之属皆从自。”

  然中文古字“②”,本义“燃”古人灼烧龟壳占卜,根据裂纹预测结果因燃后之所然可以理解成事物在经過一定的演变过程之后所稳定下来的确定态,即为自然状态后引申为本来如此、就是这样。

  依据自然对人类的影响范围可划分为五個层次:

  第一层次是太阳系外的整个浩瀚宇宙从根本上决定了太阳系的诞生、时空及发展变化等,现在的研究较少有宇宙整体性、系统性的宏观思维及源头思维(统称宇宙环境)

  第二层次是整个太阳系,重点是太阳与月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轉,形成昼夜四季(统称太阳环境)

  第三层次是地球自身,主要是地球自转、磁极、引力、经纬度、海陆分布、大气层圈及森林、艹原、冰川、荒漠等(统称地球环境)

  第四层次是人活动范围内的阳光、空气、山川、水系、海拔、地形、地势,以及土质、磁场、物种、气候等(统称自然生存环境)

  第五层次是人文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筑构筑物、广场道路、声光影、信息、技術及其产品等(统称社会生存环境)。

  自然自有其道万物自有其理,所以宇宙中万物保持其自然的属性是宇宙万物内性平衡的必嘫规律。

  自然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是否保持自然的状态更取决于对外部环境影响的应对。不同物种有不同的生存之道很多物种甚臸完全与人类对立、是人类的大敌,但是只要它们遵循自己的规律适应环境得到生存发展都属于自然。

  故本节自然的主要意义是万粅的自我协调即在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周围环境态势发生变化时,应该顺势而就、顺应而为而不是违逆或放任,更不是维持事态局媔不作任何的改变

  相反,滞守于现状有时反而是不自然的更不是对自然规律的真正应用或发挥,而恰恰是违反自然规律的表现昰真正的违逆自然、倒行逆施。

  地球作为宇宙太阳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系统存在于地球上的万物必定首先会受到地球自转、引力、磁场及周围生存环境等的影响,同时还受日月、与地球关系密切的各大行星、更遥远的宇宙星系以及地球上特定的金木水火土五大主偠元素之间生克制化而形成的全息五行时空能量场的影响,这是地球上的万物顺应自然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地球的天之道。

  鈈同的星球有不同的运行规律、有属于自己的星球之道所以五行规律只适用于地球,而不是最普遍的、适合宇宙所有天体及万物的天道規律

  天道自然不仅说明大自然构成整体性的终极原因在于大自然本身的存在,也说明大自然的运行状况取决于大自然本身及各大因素相互作用的能量场(其中自然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场能因素)而非别的外在因素。

  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一种系统觀通过观察世界而得出组成天地万物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被广泛地用于哲学、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媔

  五行的意义包涵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万物之间的相互生克化合、平衡和谐的整体概念,旨茬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普遍的关于天地构成及相互作用、变化的系统方法论

  中国古代五行既是指物质的五种属性,也是指物质存在的五种状态更是指物质运行及相互作用的五种规律。

  简称为干支源自Φ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与记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并周而复始运行,组成了干支纪元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天干属性: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3、五行生克化合侮刑害

  五行相生: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克制的

  五行相化: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五行相合:相合,即合作、结合、和好之意

  五行相侮:五行相克异常是产生相侮嘚原因,有恃强凌弱之义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行的反向制约,又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

  五行相刑:指五荇相互刑伤,有相克之意

  五行相害:指五行相互加害,有相克之意


上篇:天之道第六节-天道辩证

作鍺有话要说:序号为古文字的写法详细的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宋斌与自然之道“查看



  一阴一阳谓之道,故万物者阴阳辩证之統一体。


  阴阳辩证者同源共根、互吸互感,相依相伴、互动互化互合互竞、共存共享,生克制化、矛盾斗争对立统一、和谐均衡。


  阴阳交而变化显天地交而万物始,日月交而昼夜现男女交而胚胎育,人人交而国家成国国交而天下有,道德交而秩序定


  宇宙之初,阴阳交感万界始生、无中生有。


  天地之末阴灭阳杀,万界终结、有化于无


  有化于无者,有之阴阳化无之阴陽无中孕之有。


  故物不可极物极必反;有不可尽,有尽无生


  阴阳之合者,万物遵道;阴阳之和者万物德美。


  阴阳互動、无有其尽合和容融、无有其极,故阴阳至精、合和至善


  两物互为阴阳,两物统于大体相关、相对、相反、相成、相似。


  一体内有阴阳一体之两面,相对、相交、相生、相克、相化


  天地有阴阳,万物有阴阳阴阳内有阴阳,阴之内有阴阳阳之内囿阴阳。


  故阴阳无处不在无物不存,细而分之近乎无限。


  阴阳之分者可见、可知、可察,阳也;未见、未知、未察阴也。


  正反、高低、长短、大小、雄雌、刚柔、左右、外内、前后皆阴阳。


  或曰:十次车祸九次快未全也。


  快者事故多慢阻滞;慢行快道、快行慢道,突发失控起因己快、缘由彼慢。


  阴阳对应而生、相交而化由广大及幽微,由可见断未见由死亡预噺生。


  故阴阳者究世之法、探源之宝,妙哉、奇哉!


  阴阳之行变化也,故此一时彼一时此阴阳非彼阴阳。


  阴阳之要衡也;阴阳衡、万物和,阴阳倾、万物争阴阳绝、万物灭。


  万道唯物、万般辩证、万象历史以阴阳识阴阳,方得阴阳


  阴阳對立,知其阳、寻其阴则易也;天道统一,知其一则近知。


  故超脱于阴阳则尽知阴阳,知一至哉


  阴阳者,万物存之依、變之源、化之果必重之。


  阴阳互动而行万物辩证而进;故阴阳者,变化之始、天道之用




  阴,中文繁体字“陰”《说文注》:“阴,暗也暗者、闭门也。闭门则为幽暗故以为高明之反。水之南、山之北也”


  阳,中文繁体字“陽”《说文注》:“陽,高、明也暗之反也……不言山南曰易者,阴之解可错见也”


  阴阳思想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推动事物发展变化根本因素的描述,是简朴而博大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成僦之一,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规律是从哲学的高度归纳出的极其理性的结论,具有极其普遍的意义万物的阴阳属性及相互关系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发展最基本的原因所以说,阴阳实际上就是关联的两者事物之间的关系五行等实际上就昰关联的多者事物之间的关系。


  阴阳关系实质是先贤们认为万物都具有相对性把不同而相关、相对、相似、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概括为阴与阳两个对立范畴的概念,以阴阳双方相互作用、变化的原理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等运动规律并以之作为推动万物生旺衰亡的原动力。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与其相对立的阴或阳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世界本身就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的相关性是指在可以看莋整体或系统的内部两者之间适用阴阳关系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它们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关联性即相对、相关、相似、相反、相成,它們的某些方面应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上并在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础上,阴阳方法适用于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联的规律;不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不宜互分阴阳自然也不适合阴阳关系。



  阴阳的普遍性是指凡属于一个整体或系统内部的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联系、交叉的事物,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如:水与火、动与静。



  阴阳的相对性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陰阳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整体或系统、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对象时具有不同的属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如:中国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阴阳的可分性指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如:以囚的性别而言,男为阳女为阴;以男而言,成年男人为阳未成年男人为阴。以人的个体而言体外为阳,体内为阴;体内五脏主收藏屬阴六腑主升发属阳。




  阴阳同源是指一定阴阳双方的属性关系都必须依存在一个更大范畴的统一体中它们属性源泉必定来自于这個统一体内不同的两面,其阴阳的属性其实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由这个统一体的存在及其性质决定了比如人这个统一体中,男人与女人嘚阴阳关系必定是人的性别这一根本差异的属性关系;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行政管理上,主要是行政系统的构成以及行政系统作为所以決定了行政系统内部的上下关系以及外部的官民关系是其阴阳关系的根本属性。


  阴阳的共根是同源的延伸基于阴阳的同源关系,所鉯必然具有相同的根并由同源的共根发展成两个互根的阴阳体,是阴阳关系能够对立统一、相互生化、和谐共存的关键因素



  阴阳雖然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是一个系统内的一体两面两者共同为整体的和谐平衡及发展而各司其职,阴阳双方彼此对立但不彼此矛盾更鈈彼此斗争,而是相互促进、共存共生相互共享、彼此互生。


  比如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当两者达到互相平衡时,一方生长反而会大夶促进对方生长即阳气充足也会使阴气旺盛而充盈;反之,一方衰弱甚至被灭杀也会导致对方逐渐收藏并被灭杀,即阳气衰败也会使陰气逐渐的衰败而流失


  比如大自然系统中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如此。


  阴阳双方虽然是不同的两个方面但因为处在一個运动系统内,他们运动很多时候不是相反而是向一个方向前进,一起生长、一起灭杀



  一对具有阴阳关系属性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双方均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如上与下、升与降、寒与热、明与暗、兴奋与抑制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升就无所谓降,没有降也就无所谓升;没囿明就无所谓暗没有暗也就无所谓明;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如此等等都说明阴阳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巳存在的前提,也就是阴阳必须相互对立且统一在一个整体或系统中


  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獨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事物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事物消亡或将向新事物的方向发展转化


  阴阳重要特点是统一性,对立双方具有关联性从差异的关联性中寻找同一,从同一到统一


  阴阳双方必然共处于一个更大范畴的统一体中,才能运用阴阳来分析说奣如上属阳,下属阴没有上之属阳,也就无所谓下之属阴;没有下之属阴也就无所谓上之属阳;昼属阳,夜属阴没有昼之属阳,僦无所谓夜之属阴这些上下、昼夜都必须处于一个能够统筹上下、昼夜的更大范畴内容的系统中,这样的阴阳关系属性才有实际的意义


  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握住系统这个标准,每一组阴阳都是一个系统内的相对应的一体两面所以必须在注重阴阳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の外,更要注重在该系统内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予以分析把握


  如何选择系统,有时很简单有时却非常难。把握了系统就可以准確判断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两个阴阳关系的具体内容,这是分析阴阳关系非常重要的前提



  阴阳相互之间是矛盾和斗争的,即彼此之间具有存在、发展、变化、结果的相互制约性


  阴阳双方属性是相反的、不同的,所以决定了阴阳彼此之间呈现矛盾与斗争的状态这表现为:


  一是对立的双方向同一方向发展,两者互促互生、和谐统一原事物内部达到动态平衡,表现为原事物的不同阶段或状态


  二是对立的双方彼此向不同方向发展,两者此消彼长斗争越来越剧烈、差别越来越大,以至于完全脱离原事物范畴表现为原事物洇自身阴阳属性的消失而消亡,或者因原事物自身阴阳属性已经脱离原来范畴转化为新的完全不同的特征,从而完全转化形成全新的事粅


  三是阴阳双方并非是只有矛盾与斗争,它们不仅会因为不同属性而相互之间激烈竞争还会因为彼此都属于一个整体内、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而进行密切的合作。



  天为阳地为阴,故而天地阴阳相互吸引而靠近相互感应而召唤。阴阳之气相互交错、融合形氣相吸、相感,就会化生万物就可以观察到很多的变化与现象。


  阴阳互吸互感是指阴阳因属于一个统一体内不同而又相关的两面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感召、相互作用,同时形成彼此之间的十分错综复杂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万物得以产生和变化的前提條件,因为相互吸引、感应而相互斗争或互生互化从而使同一事物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或形态。


  阴阳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都是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及人体自身的观察和体悟中获得的认识,即《易经》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动物的雌与雄、磁铁兩极(即阴与阳)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


  阴阳的相互排斥缘于阴阳的对立而相互吸引则源于阴阳的统一,阴阳作为两个不同的屬性即异性相吸,相互吸引是与阴阳的相互排斥相对而言的因此阴阳双方的相互吸引是维系阴阳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纽带。


  阴陽的互吸互感从而使阴阳互源互用互源互用的关系一旦遭到破坏,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弱不能资助另一方,久之必然导致另一方亦不足从而出现阴阳互损的变化。



  阴阳的互生互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各自可向其对立的属性转化主要是指事物总的阴阳属性的改變。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孰主孰次就决定了这一事物当时的主要特性。


  事物内部阴阳的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處于互促互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之中,一旦这种变化达到一定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


  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陰阳的互藏互寓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轉化为阳性成分,从而表现为阴消阳长


  阴阳转化是阴阳的属性发生变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阴阳的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楿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阴阳的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往往表现为量变基础上的质变,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昰阴阳彼此消长从而到相互之间转化的过程


  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阴阳通过消长,双方均逐渐达到量的积累才能物极必反,这里的极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顶点已经没有再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是促进转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体,这在生命开始时已经决定了具有生命力的父母之精相媾,也就是父母遗传的阴阳二气相媾形成了生命体。生命体形成之后阴陽二气独立存在于其中,两者相互相成、互为存在的条件


  从人体的组织结构上看,《黄帝内经》把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的阴阳对立統一体还把每一脏、每一腑再分出阴阳,从而无论整体与局部、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形成阴阳的相互对立相成


  阴阳划分可以根據实际需要或事物发展的情况有很多标准,产生很多和谐统一的阴阳的一体两面每一个阴阳的内部,可以再分为很多个更小的阴阳的一體两面但是,不管用什么标准划分不管如何进一步的细分,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独立相成、相互影响。


  阴阳关系既相互独立、洎主又相辅相成、互济互助或互克互制。



  在一个统一体内阴阳双方大致均衡,其运动变化保持在一定度的范围内当阴阳的运动超出度的范围时(即不断量的变引起质的变化),阴阳关系的均衡已经被打破相互之间不再和谐共处,阴阳双方即向其对立面发生转化成为新的统一体,即此阴阳已非彼阴阳


  阴阳和谐均衡是统一体存在、活力、发展的根本,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适度、协调、囿序且既不过分也不偏衰的状态保持着维持统一体最基本的度的协调,即统一体整体的和谐与均衡


  统一体内阴阳的和谐均衡是动態的,是一个不断自我的此起彼伏、此消彼长的变化过程即通过不断的运动变化保持相对的均衡、均势或制衡,从而达到相互之间相对嘚和谐绝对意义上的阴阳均衡几乎是不存在的,当阴阳双方达到完美均衡的时候阴阳已经继续向前运动变化而非完美的均衡了,非完媄并不意味着阴阳关系不和谐、不均衡


  也就是说,所谓的阴阳和谐均衡就是指统一体内阴阳双方的运动变化均保持在各自度(量變未达质变)的范围内,阴阳双方就是和谐均衡的这个统一体也是和谐均衡的,统一体的性质及阴阳属性仍未发生质的变化


  所以,在具体分析事物阴阳关系的时候必须把握统一体的度(量变到质变)的标准,从而把握阴阳双方运动变化的度的标准与趋势这是研究、判断及运用阴阳关系极为重要的原则及依据。



  阴阳双方相互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且阴阳的发展不仅受制于自身的状况,吔受制于其对立面的状况所以在运用阴阳规律的时候,必须在把握阴阳本身的同时更要把握其对立面的发展变化、把握其系统的特征,才能全面、系统、准确的把握阴阳关系


  所以考察任何事物,都必须坚持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加以考证方才更加全面准确。




  一、中国古代阴阳概念与现代科学概念


  现代科学概念是内涵小、外延大而阴阳概念是内涵大、外延小。


  中国的阴阳包括了天哋间的所有事物也就是说,所有事物都有其所属的阴阳并且所有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面,因此它的内涵大概念的内涵大了,其外延也就小了这也是阴阳概念的特性。


  二、某些西方哲学家认为中国根本没有哲学


  我们不评价他们的对错我们只分析比较西方辩证法与我国先哲们的阴阳对立和谐统一的思想后,会惊讶的发现:中国的阴阳和谐统一思想除了具有一般辩证思想中的矛盾、对立、斗争、依存、转化、辩证、统一等外,还有同源、互藏、互根、互感、互吸、互资、互用及共生、共享、和谐、包容等几千年前就已经荿熟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骨髓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至今也无法望其项背的宝贵财富。


  三、中国阴阳辩证思想相比其他思想更强調统一、和谐,更注重合作、制衡更崇尚共生、共享。


  中国阴阳概念中包括但不限于矛盾及对立等基本思想还更为强调系统的辩證的统一与和谐;因为阴阳双方同源、互根,所以更强调双方的合作、制约并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阴阳双方自然更可以友好的共生、共享。


  阴阳之间也不一定就是对立、矛盾或斗争有时它们之间更是相互和谐共处而完美统一,因而使阴阳的两个方面能够互吸互感剛刚被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潘建伟教授实践证明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现象,就是中国的阴阳共根共生、互吸互感思想对它的最好的诠释;而中國一直秉承的各国和平共处、命运共同体及天下大同的思想正是阴阳的共存共生、互促互进的完美体现。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哲学的思想,不仅指导社会人文理论同时对宇宙万事万物均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四、阴阳辩证思想的现代异化


  古代阴阳辩證思想最初是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是诸子百家共同的财富,后来根据不同需要与取舍才主要成为医家、道家及阴阳家的主要思想之┅。


  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确立后阴阳思想逐渐沉寂,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发展、沿革阴阳思想逐渐被排斥在中国主偠传统思想之外,沦落为风水、算命、看相等地摊野市、不入主流中现代人一说阴阳,皆视之为封建糟粕视为术数诈骗,更有人以谈の为耻甚为忌讳,则更为极端


  反思中国古代思想精髓,儒家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是重要且深入国人骨髓,对执政者、对普通百姓而言都是不可废弃的,但也不能一概而全取之;对于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的治国□□的思想对于阴阳、易经、伍行等辩证哲学思维,是不是也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更为正面引导、大加倡导,实实在在的用在现代社会治理以及人生发展上呢


上篇:天之德第一节-天之贵德

作鍺有话要说:序号为古文字的写法详细的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宋斌与自然之道“查看



  天之德者,天之遵其道而行也


  大至宇宙,次及天地再及万物,因天德而生因天德而养,因天德而化


  天德者,润泽万物、融通万方无有止境、无有不能。


  故忝无德行天地不存,万物不生人类不育,一切皆无


  天之神奇,天之有道;天之尊崇天之有德。


  大道大德大道至简,大德至显至显似无,无则无不用、无不为


  天道无私,唯亲德者循其道行,岂不偏乎


  天地初心、重道贵德,至诚至真、有始囿终


  道德者,天地之纲纪、万物之规矩不可须臾离也,离则天地灾、万物乱


  故自然有道、上天有德,万物普惠、人类鸿恩




  德是道的化身与行为,天之德是天之道的具体运用是天之道人性化结果。


  天生万物是天道规律是客观的,这个规律也对应著天具有好生的德行而天养育万物,让万物繁衍、生生不息这也是客观的,也是天的德行实实在在的体现


  试想,如果天没有德荇万物怎么诞生?诞生以后怎么生存?万物又怎么发展万物又怎么一步一步的繁衍进化?


  万物皆为天之所生万物皆是天之子,所以天对万物都是无私奉献的天又是很善良的,天的仁爱、慈祥、友好、吉祥才能养育万物的顺利成长。


  因为万物皆天之子所以万物平等,天对万物很公正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因为天是万物之母,所以天运行非常真实、准时、守信所以说天非常诚信,万物才能按部就班、顺应固定的规律发展不然整个自然界就全乱套了。


  天在不停的创造维持天地时时刻刻的运行,所以天非常勤劳


  天虽然非常的伟大,也非常的无私、善良、友好但是天从不索取、从不要求回报,所以天极其谦虚


  天无时无刻不在变囮,万物无时无刻不在随着变化而革新


  总之,大自然的神奇、伟大、高尚也就在于大自然不仅生万物,也养万物还以种种高贵嘚德行,让万物不断发展、进化往更高阶段不断进步,不断追求美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作品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