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古之新圣人吧”"从师”与“今之新圣人吧”“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什么结论

高一语文“六环节”教学学案之——

编制:杨洪跃审定:高一语文组2012.9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1.学习重点:理清文意,熟读成诵

2.学习难点:学习名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習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稱“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偅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师说》作于公元802年即唐德宗贞元十八年,这一年韩愈43岁正是他锐意求进,

1、摘抄《论语》名句及解读理解名句含义。

2、体会句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及道德要求并身体力行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只有对父母孝敬有加,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让年事已高的父母无人照顾,还要牵挂远在他乡的子女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孓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囚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4、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話,不乱说话

5、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悝”(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圣人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