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四平调《万花山》故事梗概是什么

梅兰芳1894年10月生于北京前门外一个京剧世家梅兰芳的祖父是北京著名的青衣花旦演员梅巧玲,梅兰芳的父亲则是一名优秀的京剧琴师梅兰芳是个苦命的孩子,他4岁那年喪父12岁那年丧母,不得不来到伯父梅雨田家由伯父梅雨田负责抚养。

为了学一技之长梅兰芳8岁的时候,就开始拜著名青衣演员吴菱仙为师每天天刚亮,吴菱仙就领着梅兰芳去中山公园喊嗓子练习基本功,往往一练就是一个上午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梅兰芳僦掏出几粒冰糖,含在嘴里来充饥

经过5年时间的学习,梅兰芳终于达到了出徒标准开始正式登台演出了。梅兰芳是个心思细腻的人怹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随着演出经验的不断丰富梅兰芳将花旦的活泼、青衣的端庄和刀马旦的轻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了┅名出色的京剧演员。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年仅17岁的梅兰芳名列第三成为中国京剧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1913年19岁的烸兰芳赴上海,演出了《穆柯寨》一炮而响,轰动了上海滩他塑造的穆桂英,英姿飒爽形象俊美,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第二姩,梅兰芳再次来到上海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新曲目。这一演就演出了34天,观众如潮场场爆满。

這一年梅兰芳在上海遇到了著名戏剧理论家齐如山,齐如山曾到欧洲游历过接受过西方先进戏剧理论教育。在齐如山建议下梅兰芳開始在传统表演中,配合词曲韵律注入充沛的情感,使表演更加鲜活

从这以后,梅兰芳表演的人物不再是一个个动作漂亮、外表华麗、唱腔无懈可击,却死板没有感情的活道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此时他的戏剧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表演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风格27岁那年,梅兰芳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1919年,梅兰芳带着京剧国粹开始进行海外巡回演出。5朤1日梅兰芳正式在日本剧场亮相,演出《天女散花》、《御碑亭》、《千金一笑》等多出曲目

很多日本观众被梅兰芳的表演迷得如痴洳醉,认为梅兰芳一定是一位绝代佳人纷纷要求梅兰芳卸妆后见面。结果这些观众看到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居然是个男人扮演的顿时惊得目瞪口呆。而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1924年因为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梅兰芳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再次前往日本进行赈灾義演。期间由于水土不服,梅兰芳突患急性肠胃炎一度危及生命。

由于梅兰芳名气很大一个日本医生主动上门为他治疗,在这位医苼的精心治疗下梅兰芳很快病愈。这位日本医生并未收取任何费用仅要求梅兰芳给予一颗戏服上的景泰蓝袖扣,留作永久纪念

梅兰芳的两次访日演出,虽然时间不长却连续轰动了日本。当时东京汇文书店专门卖有《品梅记》一书里面全是日本学者和社会名流对梅蘭芳的评价。

1930年梅兰芳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72天的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还亲笔写信给梅兰芳祝贺他演出成功。美国波摩拿学院和南加州大学还分别授予梅兰芳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就在梅兰芳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抗日战争全媔爆发。作为一名爱国人士梅兰芳在战争期间,再也没有去访问过日本也拒绝登台为日本人和汪伪政府演出。

“九一八事变”后梅蘭芳先后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以京剧艺术形势向社会宣扬爱国主义精神。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11月底上海沦陷。梅兰芳不願意在日本人的控制区域生活他在1938年移居香港。在香港期间梅兰芳演出了《梁红玉》等曲目,激励祖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可惜香港也茬1941底沦陷,梅兰芳将两个孩子送到大后方重庆去读书夫妻两人却因为日本人的监视无法随意离开,最终被迫搬回上海居住

当时日本人為了粉饰太平,鼓吹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一再要求梅兰芳上台演出。梅兰芳每次都以年纪太大身体不好为由予以拒绝。为了断绝ㄖ伪政府的念头他干脆留起了胡须。

1942年汪伪政府为了讨好日本人,决定派梅兰芳赴日演出梅兰芳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焦急只好請私人医生,为自己连续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这种针剂毒性很大,打完后梅兰芳连日高烧不退。汪伪政府不肯死心派出医生前往查证,发现梅兰芳确实有病在身这才作罢。

日伪政府对梅兰芳的消极抗拒行为极为不满想要报复梅兰芳,但碍于梅兰芳名气太大他们没敢直接下手,却把梅兰芳在香港的所有存款全部冻结他们认为梅兰芳一家人要吃饭,存款被冻结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只能出来演戏

囹他们没想到的是,梅兰芳早年曾和画家王梦白学过画画又和徐悲鸿和齐白石等画家切磋过画艺 ,绝境之下梅兰芳决定以卖画为生,哆少赚些银子好养活一家老小。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日伪政府知道了他们找来一些地痞流氓,在梅兰芳的画作上贴上某某已订购的条子这些某某都是上海有名的汉奸头目。他们的名字一出现其他买画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哪里还敢购买都爱莫能助地摇着头离开了。

梅蘭芳知道后气愤至极,他赶到卖画场所将所有画作全部撕碎,然后一把火烧掉他宁可自己的心血白费,也绝不会卖画给背叛祖国的囚

为了度过眼前难关,梅兰芳挥泪卖掉了北京的老宅子接着又卖出了自己多年收集起来的心爱藏品。可惜尽管这样也是杯水车薪,烸兰芳不得不举债度日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困境中的梅兰芳兴奋异常,他终于可以上台演出了他剃掉胡须,佷快在上海复出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急需各方面杰出人才,做为京剧表演艺术大師梅兰芳受邀回到北京,出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务。

1959年梅兰芳夙愿得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鲜红嘚党旗下,这位大师激动得热泪盈眶

1961年8月8日,正是桂花飘香时节梅兰芳却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67岁

天安门和新华门均降半旗致哀,根据家属的愿望政府同意将他安葬在万花山私家墓地,与夫人王明华合葬在一起

一代京剧大师,渐行渐远但他的音容笑貌,却茬历史的底片上永远鲜活生动着!

程艳秋十九岁时与同庚的果素瑛结婚了。这虽是一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式婚姻但夫妇厮抬厮敬,至爱至亲幸福美满地共同生活了35年。程艳秋一生无二色尊妻爱子,律己颇严;果素瑛全力支持丈夫的艺术事业教子匡夫,持家谨慎做出不少贡献。1986年夏天才病逝的八旬开外的程夫人以其清廉的操守,刚正的为人受到文化界、戏曲界的尊敬。程、果的婚姻有如另位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和刘兰秋这对模范夫妻一样,在戏剧界傳为佳话

  程、果的成婚,是梅兰芳夫妇一手撮合的

  还是程向梅在北芦草园问艺时,梅兰芳和夫人王明华就十分钟爱这个徒弟动了给他说亲择配的念头。

   界大多是套连环的关系或是师徒、师兄弟,或是绕弯的亲戚;往往子女间再成姻亲更是亲连亲、亲套亲。

  程艳秋不是梨园世家果素瑛(原名秀英,素瑛名为婚后罗瘿公所改)却是梨园之后她父亲果湘林工旦角,是大马神庙王家嘚徒弟在王瑶卿指点下学艺;母亲余素霞是晚清“同光十三绝”之一余紫云的女儿、余叔岩的大姐。余紫云是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的弟孓算起来,梅兰芳与余叔岩平辈梅称余“三哥”。从梅、余两家论果素瑛叫梅兰芳夫妇“舅舅、舅妈”。

  梅夫人王明华也是梨園之女是唱武生的王毓楼的姐姐,余派老生王少楼的姑姑她与果家很熟稔,又见程艳秋“小人儿不错”两家又同住一条胡同,知根知底一心要做冰人,便亲自到果家求亲

  本来说的是果家大姑娘。还借梅家老太太过生日在梅家举行过一次“相亲”。果夫人对奻婿的印象是:“个头儿顶高小眼睛,模样还不错”;但“光看相貌不行还要看看台上怎么样”。程艳秋在华乐园唱《宇宙锋》果镓在楼上包厢中相台上的姑爷,果湘林的印象是:“嗓子还没全变过来唱念做派还不差。”这门亲事按说就差不多了谁知做大媒的梅夫人又生想法,说果家二姑娘果素瑛漂亮转而又求二姑娘的亲。果夫人不大高兴说什么也不让再相看了。罗瘿公主意多从照相馆找箌果家的全家福照片,把果素瑛指给程家母子看都很愿意。果夫人余素霞拗不过大媒梅夫人王明华的执意和热情只好点头答应,这门親事就算说成了

  果家的亲戚却出来拦阻:“程家是什么人家?他们原来住天桥吃了上顿没下顿,有姑娘也不给这种人家跟着受窮!”果夫人很不以为然:“会给的给儿郎,不会给的给家当小人儿忠厚老成,又用功有什么给不得!”说得这位进言者无话答对。

  果夫人确有眼力见识不差。之所以如此原来她的婚姻也有过一段辛酸经历。果湘林出身寒微余素霞却是梨园名门。老岳母看不仩穷女婿要退婚。余素霞怪母亲嫌贫爱富没有信义就像王宝钏那样,就是要饭也要嫁给果湘林母女闹翻,她结婚时什么也没有,連喜房被褥都是向跟包的借的婚后,夫妻和美她很帮了果湘林的忙。倒是余紫云疼爱女儿女婿瞒着老伴不时来探望坐坐,看看外孙所以,果夫人力排众意不重衣冠只重人。

  八十多年前在北京订亲、结婚有一整套繁文缛节的“礼儿”,先要下龙凤帖交换生辰八字;然后放“小定”,面交戒指、镯子等饰物以为定礼。程、果订亲是1922年秋天程艳秋首赴上海之前由两位师娘——梅兰芳夫人和榮蝶仙夫人,代表男方去下定结婚前还要“过礼”,男方的“大礼”、女方的“陪送”不管是衣服、被褥、箱子、家具,除了鹅、酒、猪、羊都由“窝脖”(一种专应嫁娶的搬运行业,一律用背扛物件压着脖子,故有此名)运送讲究要有多少“抬”,每“抬”的東西摞得很高最上面是钟表、 ,因为走得很稳一件也不会碰坏。富家“过礼”中的“抬”上往往还有托盘,托盘中放着瓦或算盘、禾苗一片瓦表示一所房产,一个算盘代表一个铺面一绺禾苗代表多少亩土地,以此夸富“过大礼”和“送陪嫁”,也要吹吹打打穿街游巷很隆重。程家向果家“过礼”由大媒兼师父梅兰芳夫妇主持另请王蕙芳、郭仲衡、姜妙香、姚玉芙四位伴送到大外廊营果宅。

程艳秋首次上海之行非凡成功经济状况有很大改善,可以从容安排婚事他从北芦草草园迁居到前门外排子胡同23号一所不错的四合院,結婚后夫妻伴随母亲在这里住了不短的时间,他的早期名作大多酝酿构思于此

  1923年4月26日,程艳秋和果素瑛在北京前门外取灯胡同同興堂饭庄举行结婚大典这是一所四合院式的老饭庄,门不大里面几层大院子,有罩棚原来还有戏台——北京许多大饭庄中都设有戏囼,以备在喜庆宴会时传戏班唱“堂会”京剧界的红白喜事,常假座于此今日此老饭庄已佚存。

  这天宾客达四五百人。新郎是旦角 的娘家也是旦角,冰媒兼主持大礼的梅兰芳还是旦角;贺客中也以旦角居多除尚小云不在京未能出席外,陈德霖、余玉琴、田桂鳳、王瑶卿、王琴侬、朱幼芬、荀慧生、筱翠花、朱琴心、王蕙芳、阎岚秋、朱桂芳、姚玉芙、荣蝶仙等在京旦角老少名家几乎无一缺席故被报刊戏称:“自有伶人办喜事以来,真正巨观之名旦大会也”人们看重这位后起之秀,更赞赏罗瘿公王瑶卿、梅兰芳苦心扶掖の功。贺喜书画百余件其中不乏书画界名流手笔。

  十六面大鼓全套旗锣伞扇执事,迎来了花轿男方陪往迎亲的是姚玉芙、姜妙馫、王琴侬、阎岚秋、朱桂芳、荣蝶仙、诸如香、荀慧生、王蕙芳、郭仲衡、黄润卿;女方送亲的有陈德霖、吴顺林、余叔岩、时慧宝;唑绿呢大轿的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当然是梨园名流的眷属、夫妻子女双全的“全福人”。程父早亡梅兰芳和罗瘿公以师尊身份主持大礼,一切都按当年盛行的老规矩隆重得很。

  程艳秋可称是时来运转、苦尽甘来婚后得贤妻之助,无后顾之忧更能全力投入艺术。怹结婚后只休息了三天(这还包括陪新娘回娘家拜望岳父岳母、诸亲友好的“回门”一天)就上台演出了。罗瘿公也未因此而对程放松仍像过去一样,督促叮嘱程要抓紧学艺练功每天上午来程的新居排子胡同23号看看,这所 租金达月几十元此房旧迹今仍存。罗先生问程遛弯儿没有吊嗓子没有?下午照例来教程读书、写字晚上若无演出,程照常去王瑶卿家研究戏仍是深夜两三点才回,程夫人婆媳邊做针线活边给他等门

  程艳秋如此勤奋、刻苦,是因为繁重的演出和新创作等待他去完成。就在他结婚前后他在艺术上走上了┅条新路,若不加紧苦干怎么能应付得了呢?

上海首行的成功使程艳秋躇踌满志、兴奋不已;青年人的奋进、好强,使他决心自己领銜挑班、干一番事业

  在八十多年前,搭班唱戏和自己挑班挂头牌不同前者中不乏名角好手,各班争聘收入不低,且不操心亦不負经济责任但处于配演从属地位。后者一要在艺术上必须有真东西才能得到观众的承认,率领全班站住脚;二要经营得法、延揽人才形成众星捧月之势,长处是出名得利较之搭班机会要多可是要承担风险和全班的经济责任。

  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 班社多,好角也哆旦角老一辈陈德霖、田桂凤、王瑶卿等,青年一代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筱翠花、徐碧云等都活跃在舞台上,艺术竞争很激烈程艳秋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概,投入了这场艺术竞赛

  1923年初,他组建了“和声社”他是当家的头牌主演,另外老生又有王又宸、郭仲衡、刘景然花脸有郝寿臣、侯喜瑞,旦角有荣蝶仙、吴富琴小生有金仲仁、王又荃,丑角有慈瑞泉、曹二庚等都是当时各行當的好手,大家各展己长全力烘托这位十九岁的头牌主演。

  他本着“闯必有饭”的信念不墨守成规,敢于破格创新传统老戏,怹演着演着就有了增删补益出现新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如《玉堂春》、《武家坡》这类大家都唱的已有定型的名剧,他演来却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玉堂春》他的唱固然精美绝伦,但不是只见唱工不见人物主要通过唱工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对爱情忠贞不贰、卻蒙冤受屈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他演的是“冤案”,不是“花案”苏三出场的西皮散板“来至在都察院……”,一般是高唱易响堂嘚“好”他却低起,因“来”字是“阳平”以字行腔,宜低唱方能字正腔圆;且苏三是押来省城大审,她决心拼死陈冤但到底没見过三堂会审的阵势,难免紧张害怕改高为低,既表达人物的忐忑也为后面节节升高的唱腔铺垫。“吓得我胆战心寒”“心”字阴岼宜高唱,吸收梆子特点翻了一个比一般唱法高两个音的大高腔哀怨凄厉,唱得人们心里发冷感受到苏三内心的感情波澜。回答审问嘚西皮导板、回龙、慢板、原板、流水板、快板、二六板紧紧把握人物的感情,步步深入如“大人哪”的回龙腔,九曲十八折有新腔,充分展现了他的“嗽音”特长腔在口中含而不放,委婉多姿不仅美听动人,而且贴切苏三初句回答就被惊堂木一拍喝断的紧张害怕

  偏偏问官审问起昔日妓院中卖笑生涯,摆出一副审“花案”的架式苏三不愿回答实在又不好回答;程没有忸怩作态、自我欣赏,而是满面凄楚显示人物内心痛苦不得不说,几个大腔的婉转瑰丽的行腔就有了依据。到“那一日梳妆来照镜……”的流水板进入冤情正题,苏三的痛苦惧怕逐渐由愤慨不平所取代充分展示了其唱工,闪转腾挪气口巧妙,字字入耳快而不乱。最后王金龙让苏三絀院待命苏三起身揉腿,从台正中起身撤步,归于上场门这边再边揉腿边向前走,身段动作幅度大吸引住观众眼神;待一回头,驀然发现上面坐的就是朝思暮想、为他吃尽苦头的王金龙时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一段快板“王公子好比采花蜂……”如水银泻地满腔感情喷射而出,自然形成高潮人们被其腔其情深深感动了。当时有剧评云:程“近且从瑶卿研究新腔故能学而日进,《玉堂春》即其Φ之一也……近又聆其演于华乐园嗓音固较前为佳,倍柔和婉转之至自始至终,无一败笔实难能可贵。”“……最佳者为‘拉拉扯扯到官厅’之‘拉扯’二字其腔之新颖,令人闻之不觉拍案叫绝……‘含悲带泪出察院’的两句摇板,倍感苍凉缠绵悱恻……全戏百餘句而艳秋唱来无一重腔可谓绝无仅有之佳作也。”这评价是公允的另外,现在有唱程派此戏者在红色罪衣外,另罩其他色的长坎肩以为标榜程派独有特色,其实这有点误会程年轻时演出此戏,一向也是红色罪衣罪裤抗战胜利后他复出,此时身体已发福唱《玊堂春》再短打扮已露拙不美,故而在上海公演此戏时顺手加上一件《四五花洞》中潘金莲的长坎肩(这也是他为藏拙特制的),以遮掩腰腹宽粗之不足实乃从权不得已之术,非故意炫新弄奇

程的《武家坡》也是脍炙人口,王宝钏应对薛平贵的几次试探调戏时脸上、水袖都很有戏,先躲闪后愤慨,步步加深“八月十五月光明”后的生旦对唱,特别是王宝钏的那段“这锭银子奴不要”的快板字清腔脆,如珠落玉盘叮当作响,及至用沙土扬迷平贵转身奔回寒窑时的“跑坡进窑”,更充分发挥了他的圆场和腰腿功夫:边唱边跑上身纹丝不动,水袖翻出各种花式双脚疾步如风,裙子边被快步踢得微卷有如一朵初绽的大白花,是那么稳、轻、帅、美而且跑圓场时,不时转身回头面呈惊恐紧张,怕平贵策马追来;进窑时(用一把椅子表示低矮的窑门)只见他一蹲身,右手水袖一扬搭于左肩蹲着身原地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身(从武生“扫堂腿”变化而来),略抬椅身水袖扬起盖住头,蹲身进了窑门其快、其巧、其美、其高难度,世所罕见让观众得到一种绝好的艺术享受。

  《贺后骂殿》原是极冷的戏仅陈德霖偶而演唱。王瑶卿将此戏教给程並为他加工唱腔。如贺后闻知太子自尽奔出场来,有两句二黄散板:“一见皇儿把命丧怎不叫娘痛断肠”,原唱法一般两句中间有┅锣,显得松散平常程把两句连在一起唱,前句不大行腔几乎数字,次句在“不”字上拖长腔极力抒发失子之痛,“痛断肠”三字鼡喷口蕴足气几如炮弹出膛喷射而出,表达出贺后失去爱子五内俱焚的情感还把原来的骂赵光义的二黄慢板到底,改为慢板转快三眼程艳秋唱得极精彩,尤其是几个“只骂得”步步收紧腔腔新奇;到第三个“只骂得”,22个字一句垛字叠韵,唱至句尾忽然喉音一壓,在小过门中一翻翻到下句接唱,令人叫绝他把一出冷戏唱热了,唱出了名

  程艳秋的“闯”主要还不在这里,而在于贯彻罗癭公的“新戏必不可无”而以“旧剧支配之”的艺术见解上全力排演新剧。1923年从早春到初秋半年多的时间,他竟有七出新戏问世是怹一生中排新戏最多的一年。除《琵琶缘》(又名《刺红蟒》)是出自王瑶卿藏本《混元盒》中的一本外其他六出都是罗瘿公的手笔。這些新剧反映出程艳秋早期的艺术追求

  早春三月,程结婚前夕推出了程派早期著名代表作《红拂传》,首演于京中前门外华乐园出演首日,大雪纷飞道路泥泞,照京师戏园惯例大多回戏停演,怕影响卖座程一反常规,照演不误结果因戏好,上座甚佳一創北京恶劣天气照常唱戏之风。

  此剧取材《唐人小说》述隋末唐初风尘三侠义薄云天、红拂女扮男妆追奔李靖得配英雄的故事。程演红拂女张凌华郝寿臣(后为侯喜瑞)演虬髯客,郭仲衡演李靖

  红拂本为杨素府中歌姬,是个“性好书卷爱习兵书”,慧眼独具的女中豪杰她不甘于侍宴陪舞的无聊生涯,渴望挣脱樊笼所以手执红拂尘首次出场的一段“二黄慢板”,新颖别致抑扬抗墜,唱腔极清致闻系王瑶卿特别研究的,腔中抒发内心苦闷却贯穿一个“烦”字。当听得传令陪宴侍舞不由皱锁双眉,满腹愁烦缓步下场及至宴前见李靖,睿目识英材二人目光相接,红拂女含羞低头一笑仍是缓缓下场,但与前次下场大不同:前者沉重几乎迈不开步;后者轻盈,飘然而去从步伐节奏体现出感情变化。之后闯出相府夜会李靖,遇虬髯客一扫歌姬神态,俨然豪情义胆而又扶夫助友嘚侠女

  此戏载歌载舞,前有侍宴时的云帚舞即红拂尘舞中有与李靖纵马飞奔的“马趟子”多种优美的舞蹈造型;后有送别虬髯客嘚双剑舞。 旦角的云帚一般做道具用如道姑、仙女等,程却精心设计了成套的云帚舞配以西皮二六唱腔,举手投足优美飘逸,表明紅拂技在诸姬之上却又不是兴高采烈地尽情歌舞,而是强打精神奉命应景而已后得识英雄,夙愿得偿眉宇开朗,在“马趟子”以及朂后的舞剑中英姿勃发,与前迥异各种身段、招式,在优美高难中更赋有乐观向上的生命力给人以极大的欣赏美感。此剧一问世即轰动九城。

上世纪20年代初京剧旦角戏从单纯重唱,向唱做念舞全面表演发展梅兰芳编演了许多歌舞并重的新戏,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西施》、《廉锦枫》等尤其是1921年问世的《霸王别姬》,其剑舞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尚小云、荀慧生、徐碧云、朱琴心等也有这类新戏创作《红拂传》的编演,除了适应当时观众的喜爱风尚和剧坛上艺术竞争外还同罗、程的个人性格有关。罗瘿公性豪爽有见地,不以名位、财帛为念;程艳秋性刚强有主见,肯于艰苦奋斗使他们喜爱并选用风尘三侠的题材。在艺术处理上由迋瑶卿指导,新意频出另外以罗瘿公为首,包括许多熟谙戏曲很有文学修养人士在程周围形成一个出谋划策的智囊圈。这在梅、荀、尚周围也同样存在这些人既有捧角家的味道,又不同于视伶人为玩物以捧角为乐的达官贵人;他们深通曲律热爱艺术,想方设法帮助程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红拂传》的选材和排演中标新立异的艺术处理,同他们的期望建议也分不开像红拂的双剑舞,其〔夜深沉〕伴奏音乐和南梆子唱腔都与梅的《霸王别姬》相同,但在招式、腔调上却迥然有异程不仅武功基础好,后来还从名武师高紫云、醉鬼張三练武术、剑法、太极拳很有造诣。他把一些武术的剑术套路融入化成旦角剑舞的动作,先是边唱南梆子边舞剑走出“凤凰展翅”、“白蛇吐信”、“进步刺”、“大蟒翻身”、“蜻蜓点水”等招式,南梆子后圆场起势,采用太极剑的起势动作“三环套月”变化洏成非常矫健挺拔。再在〔夜深沉〕伴奏下运用了“怀中抱月”、“顺风摆柳”、“枯树盘根”等招式化成红拂剑舞的英姿,最后以┅个英武俊美的双背剑收势真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同中有异,别具风采后来随着他武术功力日深,把涂银粉的道具剑改成真宝剑舞起来沉重有力、寒光闪闪,为他人所不及

  《红拂传》出台后,备受各界是揄扬诗人樊樊山观后,有《雪中观程郎舞剑歌》长詩:

  任教泥满靴来听程郎歌;

  从他雪后履,来看程郎舞

  曲终一呈神锋 ,蛮腰鬓髻凝妆睹;

  龙气丰城两道分珠喉绛樹双声应。

  初起周回八百锋中间步伐连环阵;

  鹘落到地忽鸷击,蛇惊倒退更猱进

  奔云驰电疾于风,滚雪飞花圆若镜;

  攸然收影身手间晶盘一颗明珠定。

  君不见少陵一篇剑器舞,

  两郎舞剑将无同少陵得雌我得雄。

  程艳秋以是年三月上演《红拂传》为开端接着五月上演《花舫缘》,六月上演《玉镜台》七月上演《鸳鸯冢》,八月上演《风流棒》九月上演《孔雀屏》,半年中连续推出罗瘿公编写的六出新剧新婚不久的程艳秋,不畏苦不怕劳,从清晨到深夜无片刻之闲,他的艺术创造的速度、能力和成果十分惊人

  《花舫缘》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他演婢女申飞云穿裙子袄,闺门旦应工高洁端庄中又呈妩媚秀丽。《玊镜台》据明传奇改编他扮演丫环碧玉,表演玲珑活泼念白京韵参半,显示多方面才能《风流棒》中他演李小姐,唱腔新颖动听《孔雀屏》是李渊招亲的故事。

  从《梨花记》到《孔雀屏》一年时间罗瘿公为程编写上演了八个新剧,多是从明清传奇改编描写奻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真挚,不为环境所屈服努力冲破封建樊笼,争取自身的婚姻自主对封建士大夫欺骗妇女和“多妻制”有所针砭,但大多跳不出才子佳人的圈子一方面程艳秋还年轻,对很多社会问题认识不清;罗瘿公也是出身于封建士大夫虽有些高尚的思想,毕竟也有局限另一方面,为了营业、上座不得不迁就社会上的欣赏习惯口味,恐也有不得已而为之苦这是历史的制约。但这些戏畢竟在艺术上、人物塑造上尤其是唱腔上,做了各种探索努力对程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罗瘿公终于不顾一切为他写出了警卋喻人的爱情悲剧《鸳鸯冢》述王五姐同谢招郎相爱,私订终身谢母阻扰,王五姐恹恹病亡谢招郎也殉情而死,二人合葬称“鸳鸯塚”

  很明显,戏的矛头直指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谴责封建家长专制,扼杀了渴望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在80多年前,封建势力还十汾强大、这类人间悲剧不断发生的时刻它的积极进步意义应充分评估。

  《鸳鸯冢》首演于1923年7月4日由程饰王五姐,王又荃饰谢招郎荣蝶仙(后为吴富琴)饰王嫂,文亮臣饰谢母程此剧的唱工、表情都有上佳的表现。私订终身的四平调“女儿家婚姻事羞人答答……”唱得俏丽、洒脱,腔调十分新颖动听王五姐临终前的哀痛,念白、表情都很凄切;大段反二黄唱腔百转千回,高亢凄厉悲痛欲絕;最后哭唱“嫂嫂啊”,呜咽不尽催人泪下,充分展示了程艳秋在悲剧上出色的表演才华

  程艳秋自称《鸳鸯冢》为“伟大的性愛悲剧”。美好的事物被毁灭使人们更加诅咒、痛恨扼杀美好事物的黑暗制度和势力。《鸳鸯冢》以其光辉的民主思想向当时还强大嘚封建势力发起了攻击。它较好地反映了程艳秋和罗瘿公的审美理想同时也使程意识到一个正直的艺术家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开始了“藝术为人生”的追求

震撼人心的戏和罗瘿公之死

1924年初,罗瘿公病势稍轻不顾医嘱又握起了笔。他在去年写的《鸳鸯冢》本是针砭封建家长包办婚姻而陈意甚高的剧本,不想在北京演出的反应反不如那些才子佳人戏未免感慨系之。程艳秋要有新戏演剧团要生活,罗先生沉痛地对程说:“为了你的生活危机只有牺牲我。”于是他又写了《赚文娟》和《玉狮坠》交程排演,在1924年初春推出

  两出戲卖座很好,但其思想境界不高八年后的1931年,程艳秋在《检阅我自己》一文中沉重地说:“士人主张多妻太太难免吃醋。因此士人除在‘七出’之条里规定‘妒者出’之外,还极力鼓吹太太不喝醋的美德《赚文娟》和《玉狮坠》就是为迎合士人心理的违心之作,在峩当时满意的几乎发狂我是何等幼稚呀!何等盲昧呀!现在我觉悟了,然而为顾虑我的生活而不惜以他的思想去迁就环境的罗先生却早巳弃我而逝了”尽管程在两戏中都有新创造,如《玉狮坠》中有开打他展示了武功,连扮山大王的武二花杨春龙也赞扬说:“哎呀掱底下真够快的!”可是这两出戏,连同上一年排演的《玉镜台》等都不是程派戏的上品,所以后来他也就很少演了。

  罗瘿公在《赚文娟》两戏后力疾写出了《青霜剑》和《金锁记》,程艳秋分别首演于1924年6月和7月形成继《鸳鸯冢》后的第二个创作高峰,从此奠萣了程派艺术悲剧为主的艺术风格

  《青霜剑》写豪绅方世一觊觎董昌之妻申雪贞,诬陷董入狱身亡计谋雪贞嫁己;申识破阴谋,攜家藏青霜剑上轿洞房中刺杀仇人,又去董坟前哭祭后自刎塑造了有智有勇、坚毅沉着、具有鱼死网破的反抗精神的烈妇典型。

  《金锁记》述窦娥被冤斩六月飞雪的故事。京剧原有传统老戏《六月雪》只“探监”、“法场”两折,主要亮唱工“探监”中的二黃慢板,“法场”中的反二黄慢板为旦行名唱。程艳秋很喜欢这两折崇敬同情这个不幸而又坚强的女性,请王瑶卿帮助加工修改唱腔又经陈德霖点拨数处,他唱得很精彩唱出了含冤受屈的窦娥的痛苦无告的心情,成为程派的代表性名唱1922年他初赴上海时,曾将此两折公演于亦舞台戏园老板担心戏冷不上座,程却坚定地说:“就是一个人听我也要唱。”初卖座只五成然而唱腔幽咽婉转,表情凄楚动人声名不胫而走,再演必满被誉为程的“旧剧诸戏中占第一位”。罗瘿公参考明传奇《金锁记》为这两折增益了首尾,写成大戲刻画了窦娥的温厚善良、舍己为人的品格,比元代关汉卿笔下的《感天动地窦娥冤》中那个倔强、大胆、质天问地的窦娥虽少了几汾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却增添了人物淑婉温顺、柔中有刚的另一侧面这样一个善良妇女,却被恶人诬陷身受酷刑,难免一死自身嘚遭际终于使她唱出了“没来由遭刑宪受此磨难,看起来老天爷不辨愚贤良善家为何遭此天谴?做恶的为什么反增永年”的诅骂和质問,其对封建黑暗昏聩的憎恨、咒怨和反抗的精神是一致的;只是一个更倔强外化些另一个则深沉内在些。结尾改为海瑞雪冤是照顾觀众希望奸人得惩、受难者最终有个良好结局的欣赏习惯,境界反不如关汉卿杂剧中六月飞雪、血上白练、亢旱三年的天怒人怨的大悲剧強烈

  《青霜剑》和《金锁记》正是程、罗所向往的振聋发聩、警世喻人的“贞烈义敬可歌可泣之剧”。申雪贞和窦娥的反抗性格仳《鸳鸯冢》中王五姐强烈。王五姐渴望、追求自主的婚姻但行动软弱无力,最后只能哀病而死人们同情、哀怜她,却不太敬爱申膤贞和窦娥都有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可贵的牺牲精神,一个看透了恶霸劣绅害夫谋妻的嘴脸以坚强的斗争意志和可贵的牺牲精神,手刃仇敵;另一个为救年迈婆母宁肯挺身受刑也不肯屈从恶人,两者都是宁死不屈而且控诉了封建官吏的昏庸和法制的黑暗、助纣为虐,这囿如两把利剑直刺从土豪劣绅到贪官污吏的更深更广的社会面,摆脱了儿女风情和婚姻问题的狭小范围1924年,二十岁的程艳秋能编演这類有进步倾向和社会意义的戏表达出他憎恨邪恶,同情善良对黑暗迫害有种不妥协的反抗意识,难能可贵

程艳秋对这两出戏在艺术仩也着意经营,唱腔、表演都很精美《青霜剑》“说亲”一场,只有四句唱主要是念白。申雪贞本不知底细通过对媒婆的察言观色,发现方世一杀夫谋妻的阴谋媒婆是仇人派来的代表,她镇静地周旋每句话后面都有思考判断,台上很静却显露出申雪贞激烈的内惢活动。最后送客嘴里温和地说:“妈妈慢些走呀”,满脸含笑;一扭过头立时现出说不尽的忿恨,无言的“背躬”使戏很饱满“祭坟”时,幕内导板申雪贞手提仇人头颅,上场唱“回龙”走三个大圆场,一个比一个快接着走S形,边走边唱三眼既快又稳,唱腔配合得当水袖变化多端。《青霜剑》中“灵堂”的成套唱腔《金锁记》中“探监”、“法场”中的大段二黄、反二黄慢板,都是程派名唱隽永美听。表演亦十分精美细腻像《金锁记》中张驴儿借尸图诈,把蔡婆扭送公衙窦娥追下,唱“辞别了众高邻……”随唱起舞,先推左手上步,再伸右臂一拧使一个曼妙的转身直线扔出水袖又曲线收回,顺势左臂水袖抡起一个旋转花正好唱完,匆匆洏下唱做浑然一体,表达了窦娥的急迫心情和与奸徒拼争的决心;而这美好的做工是他从太极拳的“白蛇吐信”和武生“大刀花”的招式变化而来。窦娥受禁婆责打时凝视高举的竹板,战兢兢地慢慢跪在地上的眼神和身段;“法场”起唱前的“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門。慢说我心碎行人也断魂”的四句吟诵式的念白,表演丰富勾魄与夺魂,一个人占满了舞台空间叩击着观众心弦,使人不禁潸然淚下再接唱大段反二黄,更显得情感真挚、哀切动人

  正在这两出戏给北京的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兴奋时,久病的罗瘿公于1924年9月23日以肝疾不治逝世,终年仅五十二岁罗瘿公全力扶植程艳秋举凡7年,为程费尽心机鞠躬尽瘁,留下12个剧本和为人处世的诸种美德撒掱而去了。

  罗瘿公病逝前倚枕自草了一个遗嘱,更显示其为人性格:“讣告式云显考罗公瘿公悼于中华民国某年月日疾终某处不囍科名官职,前清已取消述之无谓也;民国未入仕,未受过荣典但为民而已。为公府秘书、国务院参议上行走及顾问咨议之类但为拿钱机关,提之汗颜……碑文式:诗人罗瘿公之墓最好请陈伯颜先生(按:陈宝箴之子,又名陈三立字伯严,光绪十二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湖南巡抚,励行新政同光体主要作家,光绪三十年(1904)赦戊戌党复原官不肯复出。辛亥后避居于苏浙以诗书文名世,与羅瘿公知己世交1934年八十五岁卒。)书之不得称清诗人,盖久已为民国之民矣平生文词不足以示人,唯诗略有一日之长……程君艳秋義心至性胆掩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将来震、艮两子善为报答……”

  罗瘿公一生洁白,两袖清风晚年无私无顾地把全部惢血用在程艳秋身上,培养出一个艺足以闻世、德足以照人的大艺术家罗瘿公的名字将永远同中国 艺术大师程砚秋联系在一起。罗临终湔对程的极高的赞语,其中有很大的自慰;又把程拜托给老友金仲荪先生请金代自己继续辅佐,才含笑而逝留下了未完成的剧本《聶隐娘》。

  罗瘿公从上海归来后生病住进了北京当时最好的德国 ,长达半年之久昂贵的医药费全部由程艳秋承担。只要能挽救抢囙罗之生命程不惜一切,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罗瘿公逝世后,程艳秋抚尸痛哭停演数月,素服一年志哀他为罗举行叻隆重的丧礼,亲笔写下道出他们师生深情厚意的挽联:

  当年孤子飘零畴实生成,岂惟末艺微名胥公所赐;

  从此 失恃,自伤孺弱每念篝灯制曲,无泪可挥

  真是发自内心的哀痛,朴实动人的描真!

  罗终前流露出身后最好安葬于京西香山、西山一带嘚意思。程艳秋遵罗嘱在京西万花山四平台购建墓地,厚葬罗瘿公每逢春秋祭日、外出行前和归来,程必祭扫罗墓重温罗公教诲,鉯激励检点自己多年不辍。

之后趁南去演出之际他专程去西子湖畔访谒散原老人陈三立先生,乞得老人书:“诗人罗瘿公之墓”七字碑文酬笔润五百元。老人不受感其风义,另赋诗两章相赠

  程艳秋不断向家属子女讲述罗瘿公对自己的教诲相助深恩:“我程某囚能有今日,罗师当推首功”;“这样品格高尚又极有才能的好人在中国太难得了,不能忘记他的巨大贡献”

  即使如此,程艳秋仍难以表达失去良师之痛这只有借助文字诗词,一抒胸臆他在《〈掞东师手书梨花记剧本提纲〉跋》中,沉痛地写道:“瘿师为秋制曲数十种而梨花记居首,稿成于辛酉(1921年)……其时瘿师初属稿辄就商于瑶卿夫子。此提纲当系彼有商定而为瘿师所手书者睹兹遗墨,回忆当年辛勤提挈所以为秋计者至殷且渥。细如提纲亦且亲自握管不肯假手他人。鸣呼厚矣!”在安葬了罗瘿公后,程艳秋留叻这样动人的诗句:

  明月似诗魂见月不见人;

  回想伤心语,时时泪沾襟

  西山虽在望,独坐叹良辰;

  供影亲奠酒聊鉯尽我心。

  恩义实难忘对月倍伤神。

  程艳秋这些义举和诗文传出之后四海赞扬,称之为“义伶”康有为更有诗赞曰:

  落井至交甘下石,反颜同室倒操戈;

  近人翻覆闻犹畏为汝怀恩见岂多。

  惊梦前程思玉茗抚琴感泪听云和,

  万金报德持丧垺将相如惭菊部何!

  此诗借题发挥,指责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相互倾轧,以怨报德;贵如将相者反不如一个梨园中唱戏的伶人奣事理有道德。

  罗之于程程之于罗,七年中的师生亲密关系确为世间罕有、梨园佳话。“没有罗瘿公也不会有程艳秋!”诚然!

  罗瘿公在思想、文化、艺术、做人、道德上,对程艳秋的一生影响巨大二人名为师生,情胜父子罗瘿公的病逝,对程是巨大的咑击简直像塌了半个天,用吴富琴的话说:“那阵子我们都像没有主心骨一样。”

  也有对程艳秋崛起嫉妒心较重的人见罗瘿公┅死,幸灾乐祸地说:“这下子程艳秋可完了”等着瞧他的笑话。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