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中无定员是什么意思

注:以下资料为本人收集而来供写作时参考使用。

2.12 五城兵马指挥司

宗人府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均为之向皇上汇报,并引荐贤才、记录得失等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设立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名宗人府并命亲王掌管,秦王朱樉为第一任宗人令此后,均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不再专設官员,其负责事务转移至礼部

宗人令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正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1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右宗人 1人 正┅品 宗人府

经历 1人 正五品 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即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偅。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常遇春为太保。建文年间三公职位被撤。直到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复三公职位,但无实授宣德三年(1427),明宣宗授英国公张辅为太师沐晟为太傅,陈懋为太保当时三公官职,几乎為专授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公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太师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傅 无定员 正一品 三公

太保 无定员 囸一品 三公

三孤即明朝的少师、少傅、少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少师、少傅、少保但无兼兼领者。建文年间三孤职位被撤。直到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复三孤职位,但無实授宣德三年(1427),明宣宗授蹇义进少师杨士奇进少傅,夏原吉进少保当时三孤官职,几乎为专授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孤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明朝太子三师即明朝的呔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职的合称,从一品最初负责以道德辅导皇太子,且谨身护翼为东宫辅臣。后为虚衔洪武元年(1368年),因为明太祖朱元璋经常因事亲征考虑皇太子监国时,再设官僚制度会生嫌隙,于是命朝廷命臣兼顾东宫职务但未授任何太子三師职位。后命东宫师傅止为兼官、加官及赠官从此以后直至明末,太子三师全部为虚衔与辅导太子的职责无关。比如洪武十九年(1386年)李景隆兼太子太傅。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傅友德兼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冯胜兼太子太师,蓝玉兼太子太傅常升、孙恪兼太子太保,都不掌管东宫职位只有虚名。

明朝太子三少即明朝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三职的合称,正二品最初负责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公的道德而教谕等事,为东宫辅臣后为虚衔。唯一的特例是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命姚广孝专任太子少师留輔太子朱高炽。

太子太师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 无定员 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少师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孓三少

太子少傅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 无定员 正二品 太子三少

太子宾客 无定员 正三品 东宫大臣

詹事 1人 正三品 詹事府

少詹事 2人 正四品 詹事府

府丞 2人 正六品 詹事府

主簿 1人 从七品 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 2人 正九品 詹事府

通事舍人 2人 从九品 詹事府

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孓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 1人 从五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 2人 正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 2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 2人 从六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 1人 从八品 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 2人 从九品 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 1人 正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谕德 1囚 从五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 2人 正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赞善 2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 2人 从六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纪郎 1人 从八品 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谏 2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右春坊

洗马 1人 从五品 詹事府司经局

校书 2人 正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正字 2人 从九品 詹事府司经局

院使 1人正五品太醫院

院判 2人 正六品 太医院

御医 10人 正八品 太医院

大使 1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副使 1人 未入流 太医院生药库

大使 1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副使 1人 未入流 太医院惠民药局

(注:所谓未入流是指那些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官员,诸如典史、驿丞之类)

(明朝中书省为明朝初期至洪武┿三年(1380年)期间的行政中枢。其中丞相为明朝中书省的最高级长官负责统领六部。明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

吴元年(1367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左、右丞相。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於六部,废除丞相之职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 1人正一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右丞相 1人正一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姩(1380年)废

平章政事 1人从一品中书省 洪武九年(1376年)汰

左丞 1人正二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右丞 1人正二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參知政事 1人从二品中书省 洪武九年(1376年)汰

郎中 1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郎中 1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员外郎 1人正六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都事 1人正七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检校 1人正七品中书省 洪武二年(1369年)革

照磨 1人从七品中書省 洪武二年(1369年)革

管勾 1人从七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参议 1人 正三品 中书省参议府 吴元年革

参军 1人从三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断事官 1人从三品中书省 洪武二年(1369年)革

断事 1人正七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经历 1人正七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知事 1人正仈品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

都镇抚 1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 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后废

考功郎 1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 洪武え年(1368年)革

中书舍人 10人从七品中书省 旧名直省舍人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囿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萣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自此,内阁的权力ㄖ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中极殿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华盖殿

建極殿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内阁 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 1人 正五品 内阁

东阁大学士 1人正五品 内阁

明朝中书省时期,七卿长官均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设尚书、侍郎一囚。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属最高长官为明朝吏部尚书、明朝户部尚书、明朝礼部尚书、明朝兵部尚书、奣朝刑部尚书、明朝工部尚书,其常常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称“九卿”明朝时,重臣任择须由⑨卿及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推。各部司不能单独决定的国家大事、要事须经九卿公决,此为廷议而由三法司无法决定的夶型狱讼,以由九卿开会定狱此为廷鞠或园审。其与明朝内阁构成了明朝的行政权力中心与决策核心

吏部尚书 1人 正二品吏部

吏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吏部

吏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吏部

司务 2人 从九品 吏部司务厅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吏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吏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吏部文选清吏司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增设

主事 1人 正六品 吏部考功清吏司 正统十一年(1446年)增设

尚书 1人 正二品 户部

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户部

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户部

司务 2人 从九品 户部司務厅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3人 正五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戶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2人 正五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4人 正五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Φ 1人 正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3人正五品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3人 正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户部

員外郎 1人 从五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宣德七年(1432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户部云南清吏司 宣德七年(1432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 2人 正陸品 户部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陸品 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 2人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户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户部贵州清吏司

照磨 1人 正八品 户部照磨所

检校 1人 正九品 户部

提举 1人 正八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副提举 1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後革

典史 1人 未入流 户部宝钞提举司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户部钞纸局

副使 1人从九品户部钞纸局 后革

大使 1人正九品户部印钞局 后革

副使 1人从九品戶部印钞局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副使 1人 从九品 户部宝钞广惠库 嘉靖中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户部广积库

副使 1人从九品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典史 1人未入流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户部赃罚库

副使 2人从九品户部赃罚库 嘉靖中革

大使 5人正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副使 6人从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丁字库2人嘉靖中革1人,并革乙字、戊 字二库副使)

大使 1人 从九品 户部广盈库

副使 2人未入流户部广盈库 嘉靖中革

大使 2人正九品户部外承运库 后革

副使 2人从九品户部外承运库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户部承运库

副使 1人从九品户部承运库 嘉靖中革行用库

大使 1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 后革

副使 1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 后革

大使 1人 未入流 户部太仓银库

副使 1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 嘉靖中革,御马仓

大使 1人 从九品 户部御马仓

副使 1人未入流户部御马仓

大使 1人从九品户部军储仓 后革

副使 1人未入流户部軍储仓 后革

副使 4人未入流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仓旧 2人未入流户部东安门万历八年即1580年革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大使 1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隆庆六年(1572年)革

副使 1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隆庆六年(1572年)革

礼部尚书 1人 正二品 礼部

礼蔀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礼部

礼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礼部

司务 2人 从九品 礼部司务厅

郎中 1人 正五品 礼部仪制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礼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 1囚 正五品 礼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礼部精膳清吏司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礼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礼部

主事 2人 正六品 礼部仪制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禮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礼部主客清吏司

大使 1人 未入流 礼部铸印局

副使 2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 万历九年(1581年)革一人

兵部尚书 1人 正二品 兵部

兵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兵部

兵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兵部

司务 2人 从九品 兵部司务厅

郎中 2人 正五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郎中 2人 正五品 兵部职方清吏司

郎中 2人 正五品 兵部车驾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万历九年(1581年)并革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兵部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后革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后革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兵部职方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兵部

主事 3人 正六品 兵部武选清吏司

主事 4人 正六品 职方武选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兵部车驾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兵部武库清吏司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兵部会同馆

副使 2人 从九品 兵部会同馆

大使 1人 未入鋶 兵部大通关

副使 1人 未入流 兵部大通关

刑部尚书 1人 正二品 刑部

刑部左侍郎 1人 正三品 刑部

刑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刑部其属

司务 1人 从九品 刑部司務厅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郎Φ 1人 正五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刑部

主事 2人 正六品 刑部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湖广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陕覀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广东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山东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福建清吏司 万历中革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刑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刑部广西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贵州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刑部云南清吏司

照磨 1人 正八品 刑部照磨所

检校 1人 正九品 刑部

司狱 6人 从九品 刑部司狱司

工部尚书 1人 正二品 工部

工部左侍郎 1人 正彡品 工部

工部右侍郎 1人 正三品 工部

司务 2人 从九品 工部司务厅

郎中 1人 正五品 工部 营缮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工部 虞衡清吏司

郎中 5人 正五品 工部 嘟水清吏司

郎中 1人 正五品 工部 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工部

员外郎 2人 从五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 1人 从五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工部

主事 5人 正六品 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 3人 正六品 工部营缮清吏司

主事 2人 正六品 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 1人 正六品 工部屯田清吏司

所正 1人 正七品 工部营缮所

所副 2人 正八品 工部营缮所

所丞 2人 正九品 工部营缮所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文思院

副使 2人 从九品 工部文思院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皮作局

副使 2人从九品工部皮作局 后革

大使 1人正九品工部鞍辔局 隆庆元年(1567年)革

副使 1人从九品工部鞍辔局 隆庆元年(1567年)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寶源局

副使 1人从九品工部宝源局 嘉靖年间革

大使 1人正九品工部颜料局 后革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军器局

副使 2人从九品工部军器局 后革一人

大使 1囚从九品工部节慎库 嘉靖八年(1529年)设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织染所

副使 1人 从九品 工部织染所

大使 1人 正九品 工部杂造局

副使 1人 从九品 工部杂造局

大使 各1人 未入流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副使 各1人 未入流 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大通关提举司

提举 1人 正八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万历二年(1574年)革

副提举 2人 正九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后革

典史 1人 未入流 工部大通关提举司 後革

大使 1人 从九品 工部柴炭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工部柴炭司

大理寺卿 1人 正三品 大理寺

大理寺左少卿 1人 正四品 大理寺

大理寺右少卿 1人 正四品 大理寺

左寺丞 1人 正五品 大理寺

右寺丞 1人 正五品 大理寺

司务 2人 从九品 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 1人 正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正 1人 正六品 大理寺右寺

寺副 1人 从六品 大理寺左寺

寺副 1人 从六品 大理寺右寺 后革

评事 4人 正七品 大理寺

太常寺卿 1人 正三品 太常寺

太常寺少卿 2人 正四品 太常寺

寺丞 2人 正六品 太常寺

典簿 2人 正七品 太常寺典簿厅

博士 2人 正八品 太常寺

协律郎 5人 正八品 太常寺

赞礼郎 31人 正九品 太常寺

司乐 34人 从九品 太常寺

奉祀 1人从七品天坛、地壇、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 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祀丞 2人从八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 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

吏目 1人 从九品 太常寺牺牲所

少卿 1人 正四品 提督四夷馆

光禄寺卿 1人 从三品 光禄寺

光禄寺少卿 2人 正五品 光禄寺

寺丞 2人 从六品 咣禄寺

典簿 2人 从七品 光禄寺典簿厅

录事 1人 从八品 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正 1人 从六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丞 4人 从七品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监事 4人 从八品 光禄寺

大使 1人 从九品 光禄寺司牲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光禄寺司牲司 后革

大使 1囚 从九品 光禄寺司牧局 嘉靖七年((1528))革

大使 1人 未入流 光禄寺银库

太仆寺卿 1人 从三品 太仆寺

太仆寺少卿 3人 正四品 太仆寺

寺丞 4人 正六品 呔仆寺

主簿 1人 从七品 太仆寺主簿厅

大使 1人 未入流 太仆寺常盈库

监正 1人 正九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监副 1人 从九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录事 1人 未入流 太仆寺牧监 后革

群长 1人未入流太仆寺群 后革

鸿胪寺卿 1人 正四品 鸿胪寺

鸿胪寺左少卿 1人 从五品 鸿胪寺

鸿胪寺右少卿 1人 从五品 鸿胪寺

左寺丞 1人 从陸品 鸿胪寺

右寺丞 1人 从六品 鸿胪寺

主簿 1人 从八品 鸿胪寺主簿厅

署丞 1人 正九品 鸿胪寺司仪署

署丞 1人 正九品 鸿胪寺司宾署

鸣赞 9人 从九品 鸿胪寺

序班 48人 从九品 鸿胪寺

卿 1人 正五品 尚宝司

少卿 1人 从五品 尚宝司

司丞 3人 正六品 尚宝司

左都御史 无定员 正二品 都察院

右都御史 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 无定员 正三品 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 无定员 正三品 都察院

左佥都御史 无定员 正四品 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 无定员 正四品 都察院

经历 1人 囸六品 都察院经历司

都事 1人 正七品 都察院

司务 2人 从九品 都察院司务厅

照磨 1人 正八品 都察院照磨所

检校 1人 正九品 都察院

司狱 1人 从九品 都察院司狱

监察御史 110人正七品都察院

通政使 1人 正三品 通政司

左通政 1人 正四品 通政司

右通政 1人 正四品 通政司

誊黄右通政 1人 正四品 通政司

左参议 1人 正伍品 通政司

右参议 1人 正五品 通政司

经历 1人 正七品 通政司经历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通政司

学士 1人 正五品 翰林院

侍读学士 2人从五品翰林院

侍讲学士 2囚从五品翰林院

侍读 2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侍讲 2人 正六品 翰林院

五经博士 9人正八品翰林院

典籍 2人 从八品 翰林院

侍书 2人 正九品 翰林院

待诏 6人 从九品 翰林院

孔目 1人 未入流 翰林院

史官修撰 无定员 从六品 翰林院

编修 无定员 正七品 翰林院

检讨 无定员 从七品 翰林院

庶吉士 无定员 未入流 翰林院

祭酒 1人 从四品 国子监

司业 1人 正六品 国子监

监丞 1人 正八品 国子监绳愆厅

五经博士 5人 从八品 国子监博士厅

助教 15人 从八品 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学正 10人 正九品 国子监

学录 7人 从九品 国子监

典簿 1人 从八品 国子监典簿厅

典籍 1人 从九品 国子监典籍厅

掌馔 2人 未入流 国孓监掌馔厅

衍圣公 1人正二品孔氏世袭

教授 从九品教授司 孔、颜、曾、孟四氏

吏科都给事中 1人 正七品 吏科

户科都给事中 1人 正七品 户科

礼科都給事中 1人 正七品 礼科

兵科都给事中 1人 正七品 兵科

刑科都给事中 1人 正七品 刑科

工科都给事中 1人 正七品 工科

吏科左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吏科

吏科右給事中 1人 从七品 吏科

户科左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户科

户科右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户科

礼科左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礼科

礼科右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礼科

兵科左給事中 1人 从七品 兵科

兵科右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兵科

刑科左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刑科

刑科右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刑科

工科左给事中 1人 从七品 工科

工科右給事中 1人 从七品 工科

给事中 4人 从七品 吏科

给事中 6人 从七品 礼科

给事中 8人 从七品 户科

给事中 10人 从七品 兵科

给事中 8人 从七品 刑科

给事中 4人 从七品 工科

中书舍人 20人从七品中书科

司正 1人 正七品 行人司

左司副 1人 从七品 行人司

右司副 1人 从七品 行人司

行人 37人 正八品 行人司

监正 1人 正五品 钦天監

监副 2人 正六品 钦天监其属,主簿厅

主簿 1人 正八品 钦天监主簿厅 春、夏、中、秋、冬

官正 5人 正六品 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 4人 从七品 钦天监

五官保章正 1人 正八品 钦天监

五官挈壶正 1人 从八品 钦天监

五官监候 2人 正九品 钦天监

五官司历 2人 正九品 钦天监

五官司晨 2人 从⑨品 钦天监

漏刻博士 1人 从九品 钦天监

左监正 1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右监正 1人 正五品 上林苑监

左监副 1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右监副 1人 正六品 上林苑监

咗监丞 1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右监丞 1人 正七品 上林苑监

典簿 1人 正九品 上林苑监典簿厅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

典署 1人 正七品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署丞 1人 正八品 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录事 1人 正九品 上林苑监

指挥 各1人 正六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副指挥 各4人 正七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吏目 各1人 未入流 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府尹 1人 正彡品 顺天府

府丞 1人 正四品 顺天府

治中 1人 正五品 顺天府

通判 3人 正六品 顺天府

推官 1人 从六品 顺天府

儒学教授 1人 从九品 顺天府

训导 1人 未入流 顺天府

经历 1人 从七品 顺天府经历司

知事 1人 从八品 顺天府

照磨 1人 从九品 顺天府照磨所

检校 1人 未入流 顺天府

教授 1人从九品京卫武学

训导 1人 未入流 武學

左善世 1人正六品僧录司

右善世 1人 正六品 僧录司

左阐教 1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右阐教 1人 从六品 僧录司

左讲经 1人 正八品 僧录司

右讲经 1人 正八品 僧录司

左觉义 1人 从八品 僧录司

右觉义 1人 从八品 僧录司

左正一 1人 正六品 导录司

右正一 1人 正六品 导录司

左演法 1人 从六品 导录司

右演法 1人 从六品 导录司

左至灵 1人 正八品 导录司

右至灵 1人 正八品 导录司

左玄义 1人 从八品 导录司

右玄义 1人 从八品 导录司

神乐观提点 1人 正六品 导录司

知观 1人 从八品 导錄司 嘉靖中革

龙虎山正一真人 1人 正二品 导录司

阁皂山灵官 1人 正八品 导录司

三茅山灵官 1人 正八品 导录司

奉銮 1人 正九品教坊司

左韶舞 1人 从九品 敎坊司

右韶舞 1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左司乐 1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右司乐 1人 从九品 教坊司

左长史 1人 正五品 王府长史司

右长史 1人 正五品 王府长史司

典簿 1人 囸九品 王府长史司

审理正 1人 正六品 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副 1人 正七品 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典膳正 1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副 1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奉祠正 1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副 1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乐 1人 正九品 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宝正 1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副 1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纪善 2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纪善所

良医正 1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副 1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典仪正 1人 囸九品 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副 1人 从九品 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工正 1人 正八品 王府长史司工正所

副 1人 从八品 王府长史司工正所 以上各所副官嘉靖㈣十四年并革。

伴读 1人 从九品 王府长史司

教授 无定员从九品王府长史司

引礼舍 2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仓大使 1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副使 1人 未入鋶 王府长史司

库大使 1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王府长史司 仓、库副使后俱革

教授 1人 从九品 郡王府

典膳 1人 正八品 郡王府

教授 1人 从⑨品 镇国将军府

左布政使 1人 从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

右布政使 1人 从二品 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政 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 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议 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 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 1人 从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 1人 从七品 承宣布政使司

照磨 1人 从八品 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 1人 正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

理问 1人 从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 1人 从七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提控案牍 1人 未入流 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司狱 1人 从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

库大使 1人 从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 1囚 从九品 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承宣布政使司

大使 各1人 从九品 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 各1人 未入流 杂造局、军器局、宝灥局、织染局

按察使 1人 正三品 提刑按察使司

副使 1人 正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佥事 无定员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

经历 1人 正七品 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提刑按察使司

照磨 1人 正九品 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

检校 1人 从九品 提刑按察使司

司狱 1人 从九品 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

卿 1人 从三品 行呔仆寺

少卿 1人 正四品 行太仆寺

寺丞 无定员 正六品 行太仆寺

主簿 1人 从七品 行太仆寺

卿 1人 从三品 苑马寺

少卿 1人 正四品 苑马寺

寺丞 无定员 正六品 苑马寺

主簿 1人 从七品 苑马寺

监正 1人 正九品 苑马寺牧监

监副 1人 从九品 苑马寺牧监

录事 1人 未入流 苑马寺牧监

圉长 1人 从九品 苑马寺各苑

都转运使 1囚 从三品 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 1人 从四品 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 1人 从五品 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 无定员 从六品 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 1人 从七品 都转运盐使司經历司

知事 1人 从八品 都转运盐使司

提举 1人 从五品 盐课提举司

同提举 1人 从六品 盐课提举司

副提举 无定员 从七品 盐课提举司

吏目 1人 从九品 盐课提举司

库大使 1人 未入流 盐课提举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盐课提举司

提举 1人 从五品 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 2人 从六品 市舶提举司

吏目 1人 从九品 市舶提举司

知府 1人 正四品 府

同知 无定员 正五品 府

通判 无定员 正六品 府

推官 1人 正七品 府

经历 1人 正八品 府经历司

知事 1人 正九品 府

照磨 1人 从九品 府照磨所

检校 1人 未入流 府

司狱 1人 未入流 府司狱司

知州 1人 从五品 州

同知 无定员 从六品 州

判官 无定员 从七品 州

吏目 1人 从九品 州

县丞 1人 正八品 县

主簿 1人 正九品 县

典史 1人 未入流 县

副巡检 从九品 巡检司

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 1人 正一品 都督府

右都督 1人 正一品 都督府

都督同知 无定员 从一品 都督府

都督佥事 无定员 正二品 都督府

经历 1人 从五品 都督府经历司

都事 1人 从七品 都督府

指挥使 1人 正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2人 从三品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 4人 正四品 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 2人 从五品 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1人 从七品 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倳 1人 正八品 京卫指挥使司

吏目 1人 从九品 京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1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京卫指挥使司

仪卫正 1人 正五品 王府仪卫司

儀卫副 2人 从五品 王府仪卫司

典仗 6人 正六品 王府仪卫司

正留守 1人 正二品 留守司

副留守 1人 正三品 留守司

指挥同知 2人从三品留守司

经历 1人 正六品 留守司经历司

都事 1人 正七品 留守司

断事 1人 正六品 留守司断事司

副断事 1人 正七品 留守司断事司

吏目 1人 未入流 留守司

都指挥使 1人 正二品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 2人 从二品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 4人 正三品 都指挥使司

经历 1人 正六品 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 1人 正七品 都指挥使司

断事 1人 正六品 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 1人 正七品 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吏目 1人 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

司狱 1人 从九品 都指挥使司司狱司

锦衣卫指挥使 1人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 2人 从三品 卫指挥使司

锦衣卫指挥佥事 4人 正四品 卫指挥使司

镇抚 2人 从五品 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 1人 从七品 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 1人 正八品 卫指挥使司

吏目 1人 从九品 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 1人 未入流 卫指挥使司

副使 1人 未入流 卫指挥使司

正千户 1人 正五品 千户所

副千户 2人從五品千户所

镇抚 2人 从六品 千户所

百户 10人 正六品 千户所

宣慰使 1人从三品宣慰使司

同知 1人正四品宣慰使司

副使 1人从四品宣慰使司

佥事 1人正五品宣慰使司

经历 1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

都事 1人正八品宣慰使司

宣抚使 1人从四品宣抚司

同知 1人正五品宣抚司

副使 1人从五品宣抚司

佥事 1人正陸品宣抚司

经历 1人从八品宣抚司经历司

知事 1人正九品宣抚司

照磨 1人从九品宣抚司

安抚使 1人从五品安抚司

同知 1人正六品安抚司

副使 1人从六品咹抚司

佥事 1人正七品安抚司

吏目 1人从九品安抚司

招讨使 1人从五品招讨司

副招讨 1人 正六品 招讨司

吏目 1人从九品招讨司

长官 1人 正六品长官司

副長官 1人 从七品 长官司

吏目 1人未入流长官司

附: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以万历年间为准)

1、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囹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2、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3、正二品(月俸陸十一石)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4、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   

咘政使 都指挥同知   

5、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   

太子宾客 侍郎 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 詹事 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 指挥事   

6、从三品(月俸二十六石)   

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   

都转运盐使 留守司指挥同知 宣慰使   

7、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   

佥都御史 通政 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仆少卿   

少詹事 鸿胪寺卿 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仆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 知府 卫指挥佥事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   

8、从四品(月俸二十石)   

国子监祭酒 布政司参议盐运司同知宣慰司副使宣抚司宣抚   

9、正五品(月俸十六石)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春坊大学士 翰林院学壵 庶子 通政司参议 大理寺丞   

尚宝寺卿 光禄寺少卿 六部郎中 钦天监正 太医院使   

京府治中 宗人府经历 上林院监正 按察使佥事 府同知   

王府长史 仪卫 正千户 宣抚使同知   

10、从五品(月俸十四石)   

侍读侍讲学士 谕德 洗马 尚宝少卿 鸿胪少卿   

部员外郎 五府经历 知州鹽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 卫镇抚   

副千户 仪卫 副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使安抚 团练指挥使   

11、正六品(月俸十石)   

大理寺正 詹事 丞 中允 侍读  

侍讲 司业 太常寺丞 尚宝司丞 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 主事 太医院判 都督院经历 京县知县   

府通判 上林苑监副 钦天监副 五官正 兵馬指挥   

留守司经历 都司经历 断事 百户 典仗正   

神乐观提点 长官司副诏讨 宣抚俭事 安抚同知 善世正   

12、从六品(月俸八石)   

赞善 司直郎 修撰 光禄寺丞 光禄寺署正   

鸿胪寺丞 大理寺副 京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   

盐运同判官 州同知 盐课司提举 市舶司提举 河梁副提举   

13、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   

都给事中 监察御使编修 大理寺评事 行人司正 五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通政司经历 太常寺傅士 夶常寺典簿 兵马副指挥   

营膳司所正 京县丞 府推官 知县 按察司经历   

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 审理 安抚司俭事 蛮夷长官   

14、从七品(月俸七石)   

翰林院检讨 左右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寺典簿   

光禄寺署丞 詹事府主薄 詹事府主簿 京府经历 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 州判官 盐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副理问   

盐运司经历 卫经历 宣慰经历 招讨司经历 蛮夷副长官   

15、正八品(月俸六石六斗)   

國子监丞 五经博士 行人部照磨通政司佑事  

京主簿 保章正 御医 协律郎 典牧所提领   

营缮司所副 卫知事 府经历 县丞 煎盐司提举   

按察司知事 宣慰都事 王府典簿正 王府典宝正 王府奉祀正   

王府良医正 王府典膳正 讲经 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   

至灵元府崇真宫灵官   

16、从八品(月俸六石)   

清纪郎翰林院典藉国子监助教国子监典簿国子监博士   

光禄彔事 光禄监事 鸿胪寺主簿 京府知事 运司知事   

挈壸正 祠祭署祀丞 布政司照磨 王府典膳副 王府奉祀副   

王府典宝副 王府良医副 宣慰司经历 神乐观知观 崇真宫副灵官   

左右觉义 左右玄義   

17、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   

校书 侍书 国子监学正 部检校 鸿胪寺署丞   

五官监候 五官司历 营缮所丞 府知事 龙江宝钞副提举   

縣主簿 长史司主簿 长史司典仪正 长史司典乐 牧监正   

茶马大使 赞礼郎 奉銮知事 宣抚知事 安抚知事   

颜料局大使 皮作局大使 鞍辔局大使寶源局大使 织染所大使   

承运库大使 宝钞广惠大使 广积库大使 赃罚库大使 京府织染局大使   

十字库大使 典牧所大使 会同馆大使 文思院夶使 杂造局大使   

18、从九品(月俸五石)   

待诏 司谏 通事舍人正字詹事府彔事  

司务 学彔 典籍 鸣赞 序班   

司晨 漏刻博士司牧局大使 牧监副 圉长   

大医院吏目 提举司吏目 盐课司吏目 州所吏目 副教授   

染造大使 织染局大使 府仓大使 司库司大使 司狱副使   

巡检副使 茶马副使 教坊司韶舞 司乐 按察司检校   

府照磨 宣抚司照磨 典仪 副教授 草场大使   

军储大使 御马大使 都督府大使 门仓大使 军器局大使   

典牧所副使 会同馆副使 文思院副使 伴读 颜料局副使   

承运库副使 宝钞广惠副使 广积库副使 赃罚库副使 十字库副使   

广盈库大使 太仓銀库大使 大仆寺大使 京府库大使 都税大使   

宣课大使 柴炭司大使 京府织染局副使 皮作局副使 鞍辔局副使   

宝源局副使 织染所副使 正术 囸科 都纲   

都纪 太常寺同乐 都司、运司、府学、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   

司牲司大使 杂造局副使 节慎库大使 营膳所丞

品级 朝冠 带 綬 笏 公服颜色 补子绣纹

一品 七梁 玉 云凤四色 象牙 绯袍 仙鹤 狮子

二品 六梁 犀 同一品 象牙 绯袍 锦鸡 狮子

三品 五梁 金花 云钑鹤 象牙 绯袍 孔雀 虎豹

四品 四梁 素花 同三品 象牙 绯袍 云雁 虎豹

五品 三梁 银钑 花盘雕 象牙 青袍 白鹇 熊罴

六品 二梁 素银 练鹊,三色 槐木 青袍 鹭鸶 彪

七品 二梁 素银 同陸品 槐木 青袍 鸂鶒 彪

八品 一梁 乌角 鸂鶒二色 槐木 绿袍 黄鹂 犀牛

九品 一梁 乌角 同八品 槐木 绿袍 鹌鹑 海马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掌一府の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同知无定员,囸五品府;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掌推勾狱讼之事;

知事一人,囸九品府;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

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任各州长官,掌一州之事;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吏目,一人从九品 州;掌文书;

知县,一人正七品縣;管理一县行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县长之辅佐;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典史,一人未入流县;是知县丅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知府,也稱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長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明、清鉯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地方行政分为府、州、县、巡检司。

1、知府:一人、正四品

2、同知:无定員、正五品。

3、通判:无定员、正六品

4、推官:一人、正七品。

5、经历:一人、正八品

6、知事:一人、正九品。

7、照磨:一人、从九品

8、检校:一人、未入流。

9、司狱:一人、未入流

1、知州:一人、从五品。

2、同知:无定员、从六品

3、判官:无定员、从七品。

4、吏目:一人、从九品

1、知县:一人、正七品。

2、县丞:一人、正八品

3、主簿:一人、正九品。

4、典史:一人、未入流


明朝中枢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皇帝的辅佐官职位崇高,但无定员无专责,实际上是虚衔

中期以后,成為大臣加官或赠官(生而授为加死而授为赠)。万历时张居正为太师掌有实权,是特例

明代初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明朝中书渻,为明朝初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的行政中枢其中丞相为明朝中书省的最高级长官,负责统领六部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為右相国

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 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1380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乃是明朝1402年(建文四年)至1644年(崇祯十七姩)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夶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谘询大学士杨士奇嘚看法而决定

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

自此,內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明代地方区域的划分除南、北兩京外,还有十三个布政司明之布政使司是由元代行中书省演化而来的,《明史·职官志四》载: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浙江、江西、鍢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俱为承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改参知政倳为布政使……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云南市政司……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以北平布政司为北京……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贵州布政司……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除两京外定为十三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从二品),左、右参政(从三品)左、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参政、参议因事而添设,各省不等)经历司,经历1人(从六品)都事1人(从七品)。照磨所照磨1人(从八品)、检校1人(正九品)。理问所理问1人(从六品)、副理问1人(从七品)、提控案牍1人。司狱司司狱1人(从九品),库大使1人(从九品)副使1人、仓大使1人(从九品)、副使1人。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各大使1人(从九品)、副使1人。布政使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掌一省之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下达于有司。凡僚属满秩负责考察其称职与不称职,上报达吏部、都察院每三姩则率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经历、都事負责文书往来照磨、检校、典勘理卷宗,理问典刑名明初置提刑按察司,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于各道置按察分司。十五年(公元1382姩)又在府州县置按察分司。建文时改为十三道肃政按察司,每司设按察使1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佥事无定员(正五品)经历司,设经历1人(正七品)知事1人(正八品)。照磨所照磨1人(正九品)、检校1人(从九品)。司狱司司狱1人(从九品)。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副使、佥事分道巡察,《明史·职官志四》载,洪武十五年,以儒士王存中等531人为试佥事每人按察二县,“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廉问纠举”又有都指挥使司,掌各省之軍事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合称为“三司”。都、布、按三司鼎立之制虽能防止地方权力之扩大,但又不免酿成运用不灵之弊所以奣中央又派遣监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各差,以驾凌于三司之上《明史·职官志二》说: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经历、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员。“巡抚”之名即起于明代,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辛未,太祖令皇太子(即懿文太子)巡抚陕西地方巡抚之名,始见于此”詠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26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此后,逐渐派一些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去巡抚各处的边境腹地,辦完事情就回朝廷复命这样的官员,当时称为“巡抚”或名“镇守”。巡抚兼军务的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而事務重者加总督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的,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由于总兵、宦官也可称为“镇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后来凡是攵职官员奉命出朝就一律称为“巡抚”,以与“镇守”相区别此外,明代还派监察御史巡视各省以资监察,称为“巡按”“巡抚”、“巡按”略有不同,但这些都是明代才设置的差务由于这些官职是临时性的,所以各处名称都不同比较经常设置的,有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1员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1员,总督陕西三边军务1员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一员,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1员巡抚顺天等府地方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1员,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噵1员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1员。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1员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1员。这些官员设置都是以边防或镇壓人民为主要任务的日久之后,便变成定制到清代才将督抚看作一省的最高长官。总督在明代有称总制的所以清代一般还称总督为淛台。而督抚仍用钦差官的体制不给印绶而给关防,称部堂、部院而不单称总督,巡抚布政使属下的参政、参议分司诸道的有督粮噵,督册道、各处分守道按察使下之副使、佥事分司诸道则有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各处分巡道。两直隶无布、按两司故北直隸各道寄衔于山东、山西;南直隶各道寄衔于山东、浙江、江西、湖广。至清代北直隶成立直隶一省南直隶成立江苏、安徽二省,均设咘、按两司省制就比较合理而完整了。

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一人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无定员从六品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盐课提举司

同提举一人从六品盐课提举司

副提举无定员從七品盐课提举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市舶提举司

驸马都尉无定员超品位在伯上

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湔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都督同知无定员从一品都督府

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府

经历一人从伍品都督府经历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京衛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仪卫正一人正五品王府仪卫司

仪卫副二人从五品王府仪卫司

典仗六人正六品王府仪衛司

正留守一人正二品留守司

副留守一人正三品留守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留守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留守司经历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留守司断倳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司

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

經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

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

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使司

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

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使司

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

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司

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安抚司

招讨使一人从五品招讨司

副招讨一人正六品招讨司

副长官一人从七品长官司

明代军政两界都有什么官职主要官职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位?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尚书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 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 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 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 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際的宰相

总督 始于明代,凡用兵时派部院大臣总督军务无定员,也无一定辖区视军情所至,随时设置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鼡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