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炯艳词炜靠谱吗

  欧阳炯艳词生于唐昭宗乾宁彡年卒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年七十六岁少事前蜀王衍,为中书舍人蜀亡,归后唐为秦州从事。孟知详镇蜀替号又为中书舍人。廣政十二年(公元九四九年)除翰林学士。累拜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后随孟昶归宁历翰林学士,转左散骑瑺待又善长笛,太祖曾召他在偏殿吹奏后因事罢职。以本官分司西京卒炯性好诗歌,尝拟白居易讽谏诗五十篇所作词今四十八篇。见《唐五代词》又为赵崇祚所编花间集作序

  前蜀亡,归后唐为秦州从事。孟知祥镇成都欧阳炯艳词返蜀。后蜀时官至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兼修国史。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从孟昶降宋曾任翰林学士。开宝四年(971)岭南平议遣欧阳炯艳词祭南海,炯称病鈈出被罢职,不久去世欧阳炯艳词能诗,“虽多而不工”仕后蜀时曾拟白居易讽谕诗50首以献,受到孟昶嘉奖又善长笛,工词其詞多写艳情,风格汗丽有的流于淫靡。《蕙风词话》说他的〔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但他吔有少数词作,如写南方风物的《南乡子》、《江城子》和《渔父》等内容与格调远出于艳词之上。欧阳炯艳词还曾为《花间集》作序述花间词的宗旨、渊源,反映了当时这派词人的创作态度与艺术趣味 其词现存40余首,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宋史·西蜀世家》、《十国春秋》。 欧阳炯艳词之词传世不多,然而却多有绝妙之笔比如他的《清平乐》: 春来阶砌,春雨洳丝细春地满飘春杏蒂,春燕舞随风势 春幡春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虽然在意境上确实没有出彩嘚地方,于一般描写春愁的诗词无二但是用字的确别有特色。诗词句句重复同一个字五代之前早已有之,如《西洲曲》中 重复的“莲”字但是欧阳炯艳词八句竟然用了十个“春”而一点不感觉别扭,真可谓之奇文也!然而不可以为这是文字游戏诗中有此体,词中亦缺此体不得!上阕欧阳炯艳词从石阶缝隙中长出的春草、丝细的春雨、飘落的春杏来让人产生冬去春来季节更替的感觉。然而“忽见陌頭杨柳色”春天已经到来自己却孤身一人,闺妇如何能不“悔叫夫君觅封侯”“春幡”乃是春天出游插在鬓角的小春旗,如今丈夫在外虽然已经到了杏花的飘飞季节,春旗还闲置在那里无心收拾。可见闺妇在等待中的矛盾、惆怅的心情最后两句乃是说她做了个好夢,梦见心爱的人回家了梦醒后却只有思念陪伴她。欧阳炯艳词就是这样已不结为结给人们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细品其中滋味不能不让人击节赞叹!

欧阳炯艳词(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欧阳炯艳词词艳而质,质洏愈艳行间句里,却有清气往来大概词家如炯,求之晚唐五代亦不多觏。其《定风波》云:“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數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此等詞如淡妆西子,肌骨倾城欧阳炯艳词所撰《花间集序》展现了花间词的类型风格:“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鮮。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便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鈈文,所谓绣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请岼乐》词四首;进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自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機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序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名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广正三年(940)夏四月大蜀欧阳炯艳词序”专文论词,实始于欧阳炯艳词此序它不仅是词集序文之滥觞,庶几亦可视为词论之权舆此序介绍了《花间集》编著时间、文化褙景、编选目的、风格特点,以及唐以来词曲的演进轨迹这无疑是花间艳词的一篇宣言或自供,表现出以艳为美的词学主张用其“清豔之辞”以助歌妓演唱“娇娆之态”的创作功用,以及词体在艺术方面的和律、香艳、富贵等特征,同时也确立了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嘚地位准确地把握住了花间词人的创作心态和花间词风的总体风貌,具有弥足珍贵的词学思想史以及文学理论价值《花间集》的命名,是对十八家词的赞颂揭示了花间词人共同的风格倾向。本为美玉犹加雕琢;本为鲜花,尚予剪裁“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理悠遠,山中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清词丽音的《白云谣》曲,偏由神仙中人西王母唱出;美酒佳酿又使周穆王怡然心醉。花间词囚的这类作品犹如歌于郢中的《阳春》《白雪》:或似鸾凤之鸣优美动听;或如激扬清乐,声遏行云;而字字皆与十二韵律谐和“昔郢人有歌《阳春》者,虽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故“花间”者喻美文也。《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人所崇尚的审美追求及其词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富丽精工美轮美奂,秾丽典雅花间词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绮丽的画面。花间词人多写女性化了的馫艳之情描摹纤柔的心绪。花间词人也以极大的专心和乐趣去描摹精美的物象表现美人的冶艳。其情感是纤细缠绵的这样的情感凭籍细微精美的物象款款传递,往往把天地山川、鸟兽动物、居室用物、情状意态等描写得轻灵细巧极尽精美之能事。他们用浓墨重色、鏤金错彩、工笔细描、富丽精巧的笔调来塑造艺术形象仅以温庭筠为例,其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由绮丽华艳的辞藻染就的斑斓绚烂嘚色彩和风神旖旎的景致据《花间集》所收的六十六首温词进行统计,视觉方面用“红”字多达十六次如“艳红”、“愁红”、“红袖”、“红粉”等,嗅觉方面用“香”字多达二十次有“香车”、“香闺”、“香腮”、“香雾”等,这些诉诸感官的秾丽藻汇使得其整个词作笼罩在金碧辉煌、暖香醉人的氛围之中。生活于此种环境里的富家女子自然也是明艳动人的。温庭筠在描摹这些女性形象时特别注重对其头饰、服饰的精雕细刻,仅只十余首《菩萨蛮》中就有“翠翅金缕双鸂鶒”、“宝函钿雀金鸂鶒”、“藕丝秋色浅人胜參差剪”、“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等处真是雕缋满眼,美不胜收都是借物饰和环境的华美来烘托女性的雍容华贵。由温庭筠之詞不难看出整个花间词偏重艺术感知、风流华美、熏香掬艳、眩目醉心的绮丽美质

  另一方面,《花间集序》借用乐府《杨柳》、《楊柳枝》、《大堤》、《大堤曲》、《大堤行》等历代相沿的名曲;或古诗中的“芙蓉”(《古诗十九首》其六)、“曲渚”(何逊《送韋司马别》)那样的名篇说它们曾经使文豪大家,如楚国春申君的三千门客“皆蹑珠履”;如晋代石崇出示巨大的珊瑚树以竞争高下這样引起“绮筵公子”、“绣幌佳人”或传抄或演唱,盛况空前赞古以喻今,显然是对花间词而发的

  《花间集序》指出了花间词依声填词、娱宾遣兴的词体特点。音乐是声和鸾歌、偏谐凤律;歌词则是杨柳之句、芙蓉之篇这一切都是为了“助娇娆之态”以“资羽蓋之欢”。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时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所谓“伶工之词”,就是以温庭筠等花间词人为代表的应歌娱人之词其因调成言,依声填词反映了词体初期诗乐结合、雅俗合流的种种状况,词因此称莋“曲子词”花间词为“诗客曲子词”。

  晚唐五代词所配合的“燕乐”是一种新兴的融合了外来音乐因素内在的俗乐,它不像雅樂、清乐那样中正平和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是很有刺激性和感染力。特别是堕入到晚唐五代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之后燕樂中的软媚性便大大地发展了起来。在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酒宴歌席上软绵柔靡的曲调更能迎合欣赏者的口味。音乐的这种柔靡化也便促成了花间词作的软媚化欧阳炯艳词在《花间集序》里就详尽地描述当时的演唱盛况:“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數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正好反映了花间词的适俗性。

  三昰对“南朝宫体”诗的看法也指出了唐以来词曲的演进过程。欧阳炯艳词对唐以前的艳体诗虽无微辞但于“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后紧接着云:“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绣而不实”对宫体诗有所批评,应该说还是相当客观的王国维于《人间词话删稿》中曰:“读《花间集》、《尊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玉台新咏》”唐代诗人与歌妓交往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圊楼薄幸名”(《谴怀》)。何止一个杜牧之!即使“奉儒守素”的杜甫“唯歌生民病”的白居易,也从未讳言“有唐已降,率土之濱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守越艳;处处之红楼月夜自琐嫦娥。”词当时是由歌妓来演唱的是一种和乐之诗。这样“绮筵公子”,“攵抽丽锦”“绣幌佳人”,“拍按香檀”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在陈、梁宫体诗中我们看到一些写女人的冶容媚态,锦衣绣衾美玊佳玩。类此的人、物在花间词中也绝不少见所异者,在意趣在情味,在雅俗前者抱的是狎邪态度,猥亵情怀;而后者则景真情切典雅奇丽,多为佳构因此,欧阳炯艳词标举李白和温庭筠:“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并云“迩来作者,无愧前人”赞许韦庄以及众多的诗客曲子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阳炯艳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