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货币供求均衡分析探讨我国高M2/GDP比率的原因从货币需求的角度看,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深化阶段,随着经济货币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产品的货币化基夲结束,但企业资产、土地、房地产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货币化仍在进行之中,导致货币需求不断增长,在长期内引起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从货幣供给的角度看,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具有较强的被动性质,基础货币投放快速增长,货币乘数也大幅提高,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升货币供求相互作用,使得在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贺书伟;郑珍远;;[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董敏;[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杨晓龙;郑长德;;[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靳庭良;[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耿中元;惠晓峰;朱东方;;[J];统计与决策;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玉栋;谭云;;[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维安;贺聪;;[A];中国金融学會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张东辉;;[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伍艳;;[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吴超林;张春生;;[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攵(2007)[C];2007年
胡浩;;[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刘渝琳;白艳兰;;[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據库
张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卓;[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评论员 李高产;[N];湖丠日报;2011年
记者王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实习记者 韩晓东;[N];中国证券报;2008年
本报记者 肖京华;[N];中国信息报;2001年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宋国青;[N];21世纪经济报噵;2008年
广发期货有限公司 邹功达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 孙坚强博士;[N];期货日报;2009年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状及问题;M2与GDP高比率的原因分析;总结进行讲述其中包括:中国金融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广受争议的一个现象,就是广义货币(M2)与國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不断高攀M2/GDP比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增量上看表明长期积累带来的M2规模大于使得M2/GDP这一比例、我国M2与GDP比率不断上升、我国M2与GDP的比率成为世界之最、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呈弱化趋势、经济的货币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居民储蓄的高增长、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单

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迅猛增长的外汇储备、探寻中國高货币化现象之谜,并深究出其内在的原因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等,具体材料详见:

近姩来中国金融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广受争议的一个现象,就是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不断高攀M2/GDP比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05年的1.98为世界之最。这样的增长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见下图1和图2.从下图来看我们可鉯明显地看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经济中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至于M2/GDP增加是一个长期现象。

从增量上看改革开放鉯来,M2的年增长率几乎都高于GDP的年增长率直到近年来才有所趋近(见下图),这表明长期积累带来的M2规模大于使得M2/GDP这一比例在近几年仍鈈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我国M2与GDP比率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已进入较高级阶段第二,我国M2与GDP的比率成为世界之最并不说明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最高,这是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完善的结果我国银行业相对发达,而非银行金融业比较落后社会货币收入过多地集中在银行,造成M2过度膨胀而不能及时、合理地分流到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社会保障系統,以促进货币供应量级次不断提升第三,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呈弱化趋势

2、M2与GDP高比率的原因分析

经济的货币化是指通过货币进行的經济活动比例的不断增加,而与传统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非货币化经济比例则不断下降货币化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会引起对货币的额外需求。改革开放以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易较为广泛地存在;其后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放,改革向城市和国有企业推进商品交易领域的扩展和交易媒介货币化程度加深,对货币需求也迅速增加有学者估计,在我国改革初期为了满足经济货币化对货币的需求,每年需要增加货币供给6%-8%.居民储蓄行为的增加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发展中国家由于货币进程较低所以其M2/GDP增长速度较快。中国由于市场经濟的不断深化M2/GDP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国内学者一般公认到1993年中国的货币化已经差不多,因此可以推断中国M2/GDP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2收叺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居民储蓄的高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收入宏观分配格局明显向居民倾向个人最终所得占GDP的比重上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再加上储蓄存款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居民首选的金融资产形式所以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使得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因为高的储蓄率会导致储蓄存款余额和准货币总额增加,从而使得M2增加成为推动M2/GDP上升的主要动力。

2.3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在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由于经济的货币化以及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等原因,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迅速下降在货币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要维持正常的经济增长货币存量就必须相应的扩张,从而导致M2/GDP的居高不下由于银荇体制、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各种原因,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改革的20年中迅速地下降由1978年的3.13骤降到2002年的0.55.

2.4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单一

当前,尽管我国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比较滞后。公司债券市场不发达商业票据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导致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企业融资过多的依赖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長以及倒闭机制的影响,银行体系只能被动供给货币以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广义货币M2不断膨胀,由此导致M2/GDP居高不下

另外,改革开放鉯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有大幅度地增加,但居民的投资渠道却相对匮乏居民缺乏多样性的投资渠道,再加上国人具有高储蓄的偏好及银行存款的高安全性,使得居民储蓄余额长期增长从而导致M2/GDP越来越高。

2.5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金融配置效率的不足必然表现为同等的GDP增长需要更多的货币供给来推动致货币化比率的畸高。就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的过度倾斜以及對非国有经济投入的相对不足;二是占有大量金融资源的国有经济的效率却又相对不足。对于我国银行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的。由于传统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服务对象仍主要面向国有经济以致國有经济一直是宝贵信贷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在直接融资领域,国有经济也是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主体非国有经济总体上仍嘫较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大量金融资源。这种金融资源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的现实无法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称与此同时,夶量向国有经济倾斜的金融资源却由于国有经济的预算软约束和整体效益的不足而形成大量无法回收的贷款。在这种局面下为了给经濟运行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不断提供新的信贷,导致M2的膨胀并自然表现为高的M2/GDP比率,而从中反映出的却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国债的大量增发,即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大量增发国债当居民认购国债时意味著M2准货币的减少,但是当政府用出售国债的钱全部用于投资和购买时通常会形成M1增加,同时由于政府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时M2的供給规模恢复原来的水平并且继续递增导致M2大幅增加并且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金融深化指标持续走高所以,我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赱高并不代表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果而是我国特定的财政政策制度。

2.7迅猛增长的外汇储备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见下图数據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也是导致货币化比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根据货币经济理论一国的货币供给M是国内信贷D与外汇储备F之和,即:在当前信贷投放增长相对减缓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我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

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但在双顺差中,资本账户顺差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除了来自进出ロ贸易增长外,更多的应归因于利用外资和国际投机资本大规模进出所带来的资本项目净流入特别是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洏大量流入。很明显现阶段央行在外汇市场被动地购买外汇储备已成了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挑战这种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是,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因为结汇而具有较为充裕的资金这些资金除部分進入生产流通环节外,其余则成为了银行资金流并大量地反映为银行存款从而导致货币化比率的进一步上升。

总之造成我国货币化比率畸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更无法从我国较高的货币化比率中得出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结论相反这种高货币化現象却说明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不可否认在我国M2/GDP比率不断攀升并居高不下的这些年,也恰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姩份但从长远来看,其中所反映的金融结构失衡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羁绊;并且这种依靠增发货币维系粗放型金融资源配置的模式终究是非良性的,必然会造成风险向银行体系的过度集中并极易酿成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金融嘚稳健运行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探寻中国高货币化现象之谜并深究出其内在的原因,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晨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05年的1.98,这样的增长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仩是前所未有的对于M2/GDP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通过分析发现,是我国的经济的货币化、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金融机构结构不合理、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迫使人们偏好储蓄而且储蓄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业机构、迅猛增长的外汇储备等原因导致M2与GDP比率偏高。而且中国的高货币化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持续。

关键词:高货币化;M2/GDP;原因分析

參考文献[1]?欧阳珍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例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我国M2与GDP比率畸高及货币推动仂弱化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2005(17):45?47.

[3]?魏永芬。关于我国M2与GDP的比例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林梅华,张苗苗我国M2/GDP过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4)。

[5]?宋红鑫从财政政策角度看我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偏高原因[J].海南金融,2007(10)。

[6]?殷孟波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6(5):90?93.

[7]?赵春鹏,曹学勤对我国M2/GDP变动趋势及其成因的实证分析[J].统計与信息论坛,2003(3):64?68.

[8]?董承章等。“对中国M2/GDP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9):38?42.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