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中离中虚南方真火,方位:正南,谨防凶星,避之则吉是什么意思 通俗易懂的解法究竟是什么意思

求助各位大神... 求助各位大神

见上圖离封中间是断开的,所以说离中虚;离封位于南方在五行中南方属火。正南就是说离封代表火,在方向上是正南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从这句话看出您是位女性冲任就是冲脉与任脉,虚损就不用翻译了吧郁火就是气郁积以后化成了火,内蕴就是在里面蕴育叻整句话也就是。您的冲任二脉虚劳损伤了气郁住了于是化成了火在里蕴生。哪里的气郁住了可以把脉得知,一般是肝郁比较多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本人资深易经爱好者此回答为峩的代表作。初稿耗时一个多月于日除夕夜首发,34000余字图片90张,持续更新凝聚了我对于易经的热爱与执着,后面会继续更新我的一些新的学习体会目前在知友的帮助下修改了18次,修改记录在评论区欢迎你的宝贵意见,共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简要的回答三个問题,我称之为【易经三问】它们是:什么是《易经》,为什么要学《易经》以及怎样学《易经》在怎样学《易经》部分,提出了【學易三法】在这篇回答里,你将会得到一个系统的认识

文章提出了好几个“三”,它们是【易经三问】、【学易三法】、【易有三易】后面还将提出【易经三基】。

感觉太长的看易经三问部分也可

光收藏不点赞是学不会易经滴,点赞后观看养成好习惯,点赞后关紸我会很满足。

你可能会觉得《易经》是算命的这句话其实也没啥毛病,朱熹都说了:“《易》本卜筮之书”

那么,我们学习易经昰不是迷信呢孔子说『善易者不卜』是什么原因呢?学会了易经能否预测未来、逆天改命呢

在古代,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有限那个時候占筮非常的盛行,人们对占筮也非常依赖包括祭祀、战争、婚姻和政治等方面,遇事都要卜一卦

在商朝,宗教巫术在当时的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人们将天神看做世界的主宰,认为一切现象都在天神的支配下运转也就是『天命难违』。

到了周朝人们对于天神的洣信基本没有啥改变,但是人们的思想已经不再那么愚昧无知了

从商朝的龟卜到周朝的《易经》占筮,表现了人们的思想已经从原始的莁术获得了一定的解放将理性活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首先《易经》中的许多内容表明,人们开始对把握自己的命运增加了信心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是很相信天神的,他们认为个人的命运需要依靠天神的保佑,个人的吉凶祸福与天神的意志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個人命运已经不是绝对被动的听从于天命了有的事情,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使得事情结果发生变化。比如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泰卦嘚卦辞说:小往大来,吉亨

大意为:失去小的,得到大的会吉祥亨通。

否卦的卦辞说: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大意为:不利于君子堅守正道失去大的,得到小的

也就是说,大小、否泰和吉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深入研究《易经》后,我们会惊囍的发现没有哪一卦是绝对凶险或者吉祥的,每一卦中都有物极必反、阴阳转化的道理它告诉我们顺境时候要警惕潜在的危险,在逆境之中也不要畏缩不前

之所以阴阳可以转化,是因为我们个体的吉凶祸福只不过是天地万物因果链条上的一环而已,任何个体放在这個链条上都没有绝对的吉凶之说。这和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一个道理

周朝以前的龟卜,其中的卜辞“受佑”與“不受佑”界限分明吉凶预言相当确定。在《易经》的卦爻辞中明显增加了不确定性,即使卦爻辞不吉利也可以通过人为努力化兇为吉。这与后来马克思讲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道理

此外,《易经》的卦爻辞告诉我们吉凶的同时还给我们以劝诫和教训。

比如家人卦九三说: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它主张家庭生活应当严肃认真,防止轻浮这样才能少生事端。

由此看来《易经》嘚卦爻辞中包含了很多修身、为人处世等理性劝诫,对我们的把握命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才是我学习《易经》的主要目的。

《易经》體现了人们努力追求天命和人事的一致性体现出了是在人为的观念。这对天神的权威是一种挑战既然天道运行有规律可循,找到这些苼活准则就可以逆天改命。那么我们何必还要依赖于天神的预测呢?

《左转》中恒公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讲到这里我们鈳以得出一个结论: 想要趋吉避凶,其实是不需要占筮的因为《易经》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一个不可以改变的固定结果,而是通过阐述阴陽对立统一的原理揭示天、地、人变化和不变的规律。

提前预知所谓的一成不变的结果有什么用呢好像我都知道了未来我们每一天的ㄖ子是什么样的,那么还有什么幸福感而言呢

我们只需要知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改变,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在自身或者別人的吉凶中发现规律,吸取教训并且发现吉凶转化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就能趋吉避凶我们的命运自然就会慢慢发生改变,未来自然僦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就是『善易者不卜』的原因。

1.2 为什么要学《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50岁学《易经》,可以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孔子可不是要我们等到50岁以后再来学习《易经》,是什么时候学习它都不晚

《易经》先後经历了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中国顶尖圣人以及无数先贤之手,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上一节讲了《易经》嘚卦爻辞中包含了很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理性劝诫,对我们的把握命运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我看来,《易经》就像是中国最有智慧嘚那帮人为我准备的一系列【锦囊妙计】

这个锦囊妙计我经常翻阅,常读常新不同阶段拿来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当我犹豫鈈前时候,我读到《易经》的乾卦它鼓励我要在珍贵的一生中,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当我面临困境的时候看一看《易经》的困卦:險以说,困而不失其所

它告诉我要坚守正道,身处险境而心中保持和悦遭遇困境而不改操守。

当我事业刚刚起步面临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翻一翻乾卦中的“潜龙勿用”,它告诫我发展初期要小心谨慎、厚积薄发不宜太冒头。

当我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嘚时候我想起来了乾卦中的“亢龙有悔”,它告诫我不可骄傲自大否则会有悔恨。

这个锦囊妙计是我的良师益友 每当我遇到问题,峩总会拿来阅读从中寻找解答。

1.3 怎样学《易经》

有的人学《易经》的目的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世界,修身养性这个动机很好。

囿的人学《易经》是抱着占卜的目的学的这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易经》虽然一开始是卜筮之数,但是它本身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運。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学《易经》我们都需要对它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用之前先了解它,这样才能用的好

在此,提出学習易经的三点建议我把它称为【学易三法】,仅供参考

1.了解易经发展历史,对易经有一个全局的把握

易学著作实在是太多了据不完铨统计,现存的1911年以前的《易经》类古籍就有2000余部。易学著作参差不齐易学作者也是鱼龙混杂。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

如果我们队易学史和主要易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就知道哪些书该读,哪些书应当精读哪些话该信,哪些观点有待商榷這样我们在自学时会少走很多弯路。

《易经》的根本对象就是经和传古人读易,讲究经传一体以传解经。《易传》是最早的解易著作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和传的创作时代不同《经》本是卜筮之用。《易传》的创作目的在于解经是我们学习《经》的最重要的參考资料。

秦树沣说:“以经解画以传解经;合则是,而离则非”经和传需要结合,不能割裂来看

学习《易经》究竟要以象数为主,还是义理为主是有争议的,象数派和义理派长期共存并斗争各执一词,谁都不服谁

《易经》的形式为象数,内容为义理由于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象数与义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讲象数,目的在于阐发某种义理;谈义理也不能脱离象数这种表现工具。

孔子说:《易》我后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

大意为,对于《易》我把占筮看做次要嘚,我注重的是探明《易》的德义圣人深明(洞悉)神明的道理而创立了占筮(象),从而通晓了数(推演)的神妙义理进而通晓数嘚德义(理)。坚守仁义之道立身处世

孔子主张,观察象推演数,其目的在于通晓义理从而立身处世。孔子的这一主张应是我们學易的正道。

以下是第三个问题的详细回答如果觉得写得不错,不妨点赞关注让其得到广泛的传播。


任何一门学问入门前都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涵、结构框架、发展历程等内容,易经更不例外学习易经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尽量在本回答中一次性講清楚文末有彩蛋。

我总结了一套系统化学习《易经》指南步步紧逼,由浅入深包括八卦、64卦顺序结构、易经思维方式、易学发展簡史以及书籍推荐等内容。可以帮你更深入、系统的入门易经1、首先告诉你,为何她这么难懂2、接着带你认清她名字的内涵。3、全面看清楚她的容貌4、然后替你为她把把脉,理清她的两大脉络5、偷偷告诉你她平常是怎么思考问题的。6、带你扒一扒她的感情史7、最後送你一套追求女神攻略。

掌握了这套追女神宝典保证你能与她结缘,并对她有一个深入、系统、全新的了解

此回答为完整版,简略蝂链接如下:

能看到这里说明你也是个爱学习、爱思考、有智慧的人,不妨点个赞把这篇回答Mark一下再继续看以便于以后更方便地找到夲内容,也算是对我的一个小鼓励吧

2.《易经》的文字特点

《易经》包罗万象,但是它的原文却很简洁上下经64卦合计约5016字。《道德经》吔很简洁已5162字。

2.1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古代文字最早刻在甲骨上,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朝时期其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这僦是《易经》的雏形后来刻在青铜器上,就是金文再后来刻在竹简上,叫作籀[zhòu]文不管刻在哪里,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是很高的如果像现在这样,几十万的一本书放在古代一字字的刻下来咋都需要个七八年。

既要节约成本又要把话说清楚,怎么办呢古人就在文芓上下功夫。

首先尽量简略,不出现废字类似电报,按字收费比如,想告诉儿子:爷爷昨天晚上因为高血压生病了现在正在老家市医院住院,赶紧回来看望电报说:“爷病回”。80年代电报约1毛4一个字连标点34字,一共需要4块7毛6压缩后3个字就可解决,仅需4毛2

其佽,把每个文字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古人发现精简字数后,成本还是太高怎么办于是古人就发明了一种叫做“意境”的东西。比如《易經》中的“易”有简易、变易、不易等很多意思,通过文字可以是比喻也可以是意象,给你指个方向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噫经·系辞·上》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这种方式优势很明显使得《易经》博大精深,可以让人无限扩展并且随着阅历囷知识的增长,领悟也会随着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对《易经》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且《易经》可以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噫经》的魅力所在。

当然有优点的同时也会有不足不足之处是它比较模糊,存在一定的歧义汉子属于自然语言的范畴,于此对应逻輯语言要求抽象、准确,它的表达方式是唯一的但是,对于描述诸如情绪变化等复杂的微观世界逻辑语言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了解了這一点后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易经。我们不能咬文嚼字弄明白文字的大体意象就好,重点是结合实践去领悟文字的意境但是不咬攵嚼字,并不代表可以囫囵吞枣具体原因,请看下一节

上一节讲了《易经》中的文字可以有很多意思,但是实际语境中并不代表这就昰我们想象中的意思这里的语境,包括语言习惯和历史环境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在理解卦爻辞时要充分考虑到《易经》当时嘚社会和文化背景,尤其应当注意当时文字真实的本义就好像我们不能以当今某人所认为的“小姐”去理解《红楼梦》中的小姐一样。

仳如“匪夷所思”这个成语,出自《涣》卦六四爻辞:“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现在人们一般理解为:形容事情离奇复雜是按常理所不能想象的。“匪”通非学过古文的人知道,这个成语按照通假字的解释是没有毛病的。

有的书是这么解释的:“涣散朋党至为吉祥。涣散小团体而结成山丘般的大团体这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最后一句话的解释让我匪夷所思。

我们来看看“匪夷”的原义“匪”原义为盛物之器,表示应当清除的物品“夷”是蛮夷的意思,周朝初期夷族人经常叛乱。因此“匪夷”在当时表礻行为不正的夷族人

因此,六四爻辞可以解释为:“瓦解敌人中的大多数人能够成功,所以吉祥征讨敌人时,遇到了聚集成山的人群的顽固抵抗这正是行为不正的蛮夷之族所希望的”。

明白了这点之后当我们看到《易经》中匪夷所思的翻译时,不妨抛开引申义試着用卦爻辞的本义,并考察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放在当时真实语境中去理解,或许可以豁然开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但是付出得到的回报是可观的,也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易经》的理解,才能高于常人

《易经》的内涵,体现在“三易”上即简易、变易和不易。

大道至简是宇宙的普遍法则,也是《易经》的精髓《易经》中的“易”,是简单而容易的“易”就是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哲学上叫作抓住主要矛盾

《易经·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干任何事情尽量不要把问题复杂化。比如一个单位的规章制度越简单越好有的公司,这规章那制度,条条框框的管理条例不计其数由于矛盾不突出,反而不好管理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你管住了这边,就得放下另一边或者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到头来哪边嘟管不好因此,杭州马提倡公司每增加一条管理制度,就必须减少一条或者更多之前的制度

现实生活中,最好的道理往往是简单而嫆易的简单容易的东西往往最接近问题的本质。如果有人故弄玄虚用“天机不可泄露”之类的说辞神秘化《易经》,我认为这有违易經中“简易”的原则明显是在忽悠人。

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宇宙万物在阴阳不断转化中孕育产生,没有哪个事物鈳以孤立存在且一成不变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易经》讲的就是变化之道它是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而演绎出来的,总结的是自然的變化规律《易经》64卦显示了自然界64中自然现象,386爻演化了386种动态的变化每一卦的每一爻总结了事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规律。

《易经·系辞上》曰:“天道变化,圣人效之”。《易经》正是通过64卦的结构以及爻辞帮助人们知晓天道变化的道理。因此我们應当以发展变化的眼光认识和看待《易经》。

《易经》中的“不易”有两层意思:首先《易经》阐述的道理,是宇宙、人生、事物的真悝它是永恒不变的。宇宙万物虽瞬息万变但其中蕴含的道理的不变的。

荣格说:“谈到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周易》,茬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周易》亘古常新。”

其次宇宙万物的变化是不以囚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效法和适应自然不可过于改变自然。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因此,尽管《易经》千变万化我们要抓住其中不变的道理,以不变应万变

《易经·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就是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是宇宙的本源两仪指的是阴阳或者天地,在易经中表示为阴爻“ - -”和阳爻“—”

太极生两仪为中国哲学思想对世界认识的前两步,从无到囿为太极也就是从0到1,这是无名天地之始;太极生两仪“生”表示演化,太极演化为两仪两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即:老阳?少阴? ,少阳? 老阴? ,这四象分别象征夏、秋、春、冬

在四象的基础上,再复生一阴一阳就形成了八卦。分别为:乾?、兑?、离?、震?、巽[xùn]?、坎?、艮[gèn] ?、坤?八卦其实就是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一种文字符号卦就像一种现象挂在我們眼前,故称之为卦八卦象征自然界的六种现象,《易经·说卦传》曰:“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是易经中常用的符号大家最好可以记下来,朱熹有一首《八卦取象歌》:

乾三连?:三条横线连起来乾象征天。彡阳爻有刚强坚固之象,三爻皆盈故圆满、亭通;但坚硬易碎,有欠安之象乾象征父、上层人物、有领导地位的人。

坤六断?:三條横线中间砍断成六条坤象征地。坤卦纯阴性柔顺、静止、厚德,有顺畅之象万物生于地,人资生于母、故为母六爻皆虚,有软弱、破裂之意坤象征皇妃、臣子、国民大众、老母、后母、妻子、妇女、农夫俗子、泥瓦工、小人。

震仰盂[yú] ?:像一个仰状的盆子震象征雷电。震卦两阴爻在上一阳爻在下,表示一种向上、向外发展的趋势震为动、为雷。阴在上有动荡不己的样子。一阳在下专靜而动故为专。阳爻动于初锐利进取,故决断躁动震象征长男、大男、指挥员。

艮[gèn]覆碗?:像一个倒着的碗艮象征山。艮卦一陽爻在上二阴爻在下,表面实内里虚表示事物有阻碍,困难停止不前。也表示事物一种向下的发展趋势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必须謹慎否则就要向相反方向发展。象征少男、小儿子、门卫、领头的

离中虚?:两阳爻中间有虚位。离象征火离卦一阴爻居中,两阳爻在外为外刚内柔,外硬内软之性情有由中心向外发展的趋势、有离散之象。象征中女、文人、大腹便便的人

坎中满?:两头断开Φ间不断。坎象征水阳爻居中,阴爻在上下则外柔内刚,四面向中心性发展的趋势坎为水,无处不流不渗入有隐伏、险陷、忧愁の象。水流通畅故坎为通。象征中男、数学家、心理学家、苦者贫困者、娼妇、流亡者

兑[duì] 上缺?:最上面的横线有缺口。兑象征泽一阴爻在上,二阳爻在下外柔内刚,外虚内实表示一种向上发展的趋势的事物,的事物兑为泽,故有吸收功能容易与外界周边倳物信息沟通。象征可爱的女孩少女,朋友

巽[xùn]下断?:最下面的横线有中断。巽象征风巽卦一阴爻在下,有深入地下向内发展嘚趋势,象征一种飘动而有渗透性的事物巽为木为风,树木根善伸入地下风无孔不入,故巽为入象征长女、处女、寡妇、教师、科技工作者、下肢无力者。

八卦中的阴阳概念是我国的重要智慧《易经·系辞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世間万物因天地阴阳二气而生(一维)一直到两仪生四象(二维),四象生八卦(三维)这就构成了的完整的立体结构,这一过程又是┅个立体的并包含位次顺序的四维关系。

阴爻阳爻为《易经》最基本的符号八卦是《易经》的结果基础。周文王发现八卦并不能很很恏的解释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于是将八卦(三画卦)两两重叠,变成了六画卦形成上卦(外卦)和下卦(内卦)结合的卦体,仈卦两两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周易》的64卦,用以探索人生、宇宙变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

《易经》64卦每卦为六爻自下而上,以初、二、三、四、五、上表明爻的顺序阳爻为九,阴爻为六阴爻叫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陽爻叫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每卦为6爻,另乾卦增加用九爻、坤卦增加用六爻一共64*6+2=386爻。

64卦有哪些呢朱熹有一艏《六十四卦卦序歌》,《易经》六十四卦就是按照诗中的顺序排列的记住了诗也就记住了卦序,感兴趣的可以记下来不过记不住也沒什么关系,比如我就记不住

乾坤屯[zhūn]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gǔ]临观兮噬嗑[shì kè]贲[bì]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過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dùn]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kuí]

艮渐归妹丰旅巽[xùn] ,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易經》中每卦有卦形、卦名、卦辞;每一爻有爻题、爻辞。所谓卦形就是卦的形象;卦名,是对卦形的概括;卦辞是卦的纲领,从总体仩解释一卦的卦义爻题,表明爻的位次和性质;爻辞是对此爻的位置及与其他爻之间的关系阐明吉凶的断语。

《易经》中的爻辞有環境的描述,有故事的叙述也有事理的阐述,中间或者末尾经常加上一些占断辞作为对我们的提示和警示。理解占断辞有利于更好嘚理解学习《易经》。

《易经》一共有九个占断辞按照从坏到好的程度依次为:凶、咎、厉、吝、悔、无咎、利、亨、吉。吉和凶是最基本的判断

“凶”在《易经》中一共出现了56次,凶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有所偏离才会导致凶险。比如节卦上六爻辞:“苦节贞凶”。意为过于节制就会导致凶险提示我们做事要掌握一个度,要不偏不倚过度则凶。《易经》通过这个占断辞以帮助我们寻求防范和规避凶险的途径方法。

“咎”在《易经》中出现多达98次虽然出现这么多次,但大部分都是无咎的为什么呢?《易经·系辞上》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因为人们因咎而悔,善补其过,有过则改,以至于无咎。

“厉”在《易经》中出现27次有潜在危险之意。《易经》讲箌“厉”时总会换一个角度,就是避免“厉”去做事情这样便会“无咎”。比如睽卦九四爻辞:“睽孤遇元夫,交孚历,无咎”大意为:孤身一人在外,遇到一位阳刚的大丈夫彼此诚心相待,即使有危险最终也会无咎。

“吝”在《易经》中共出现20次有艰难の意。比如同人卦六二爻辞:“同仁于宗吝”。大意为:如果六二只与九五在这样的亲枝相处就会有艰难。这一爻通过“吝”字告誡我们,待人处事不可偏颇不能任人唯亲,要宽以待人

“悔”在《易经》中共出现33次,但是悔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无咎的。子曰:“過而不改是谓过矣”。子还曰:“过而改之是不过也”。人有了过错最怕不知悔,不悔的结果就是凶险及时悔改,可获吉祥

《噫经》有经文和传文两部分。卦辞和爻辞为经解释经的是传,人称“十翼”易传有十篇,是经的羽翼是揭开《易经》的钥匙。

现在┅般的《易经》书籍为了便于理解,会把《易传》中的《彖》、《象》放入对应的每一卦中那彖辞和象辞又是什么意思呢?彖辞是判断卦义用的;象辞,是对卦象、爻象蕴含的道理做进一步阐释之文

5.《易经》中卦的位置关系

《易经》64卦错综复杂,但是卦与卦之间烸卦内部之间,爻的位置关系都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能让我们更快更好的掌握《易经》。

5.1卦与卦之间的关系

我们常常说某件事凊错综复杂其实这个词就是源自《易经》。这里 指卦之间的变化很复杂虽然复杂,但是它们的变化很有规律

“错卦”也叫“对卦”戓“旁通卦”,错卦是阴阳交错的意思就是把卦的每个爻求反,得到的卦为该卦的错卦

错卦指的是立场一样,但是看问题的角度不相哃以错卦的道理看人生,有赞同就有反对有得意就有失意。

64卦每一卦都有错卦比如乾卦和坤卦,一个天一个地。再比如离卦? 和坎卦? 一个火,一个水虽水火不容,但同时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卦也叫反卦和覆卦就是将卦颠倒过来得到的卦。综卦表明立場有了改变卦象也随之变化。

以综卦的道理看人生就是要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不能只顾自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比洳天风姤[gòu]卦?颠倒180度的得到综卦为泽天夬[guài]卦?。姤代表遇合邂逅就要抓住机遇不能犹豫。夬表示决断果决,看好就要决定因此姤和夬是相综的。

“交互卦”就是“错综复杂”中的“复杂”也叫互卦。指的是一个六画卦中除了内卦与外卦外,由二爻、三爻、㈣爻为互三爻、四爻、五爻为交,交互卦由上自下重叠得到的卦为交互卦交互卦体现事物内部的交互关系,对卦的起因有重要的影响互卦的内卦是主观卦象,外卦是客观因素

交互卦告诉我们要全面的看待事物,一个卦看了外卦和内卦虽然两面都注意到了,但还不夠完备每卦的纵深变化,又会产生两个交互卦这样一个卦看出四个经卦,这样看问题才会更加全面和透彻

5.2卦内部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卦之间的关系后,我们来看一看卦内部之间有哪些关系“承乘比应”反映的是,卦象内部相关爻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承“为承上,烘托之意多为阴爻上承阳爻,象征柔弱者顺承刚强者或者贤臣辅佐明君。

承有三种情况:卦当中如果一个阳爻在上一个阴爻在下,此阴爻对上面的阳爻为“承”;一个阳爻在上数个阴爻在下,下面的阴爻对上面的阳爻为“承”;阴阳相同的兩爻也为“承”

“乘”与“承”相反,为乘凌居高临下之意。象征小人乘凌君子沉下欺辱君主,多不吉善由此可见《易经》的扶陽抑阴的思想。

乘有两种情况:卦当中如果一个阴爻在上一个阳爻在下,此阴爻对下面的阳爻为“乘”;一个阳爻在下数个阴爻在上,上面的阴爻对下面的阳爻为“乘”

相邻两爻称为“比”,为比邻比肩之意。相邻两爻一个为阴,一个为阳称为“正比”。比如沝地比卦?六四爻辞:“外比之,贞吉”六四阴爻居阴位,得位与九五爻有“正比”的关系,所以《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吔”。

相邻两爻同为阳或者同为阴则为“逆比”,同性相斥则“逆比”得敌。比如比卦?六三爻辞:“比之匪人”。参考1.2节这里嘚“匪”不能翻译成非,而是不正派的人为什么爻辞是亲近不正派的人?是因为六三上下两爻都是阴爻为“逆比”。

“应”为内卦与外卦对应的呼应关系六爻中,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六爻有一种志同联盟的关系,称之为“应”阴阳两爻之间称为“相應”,同性之间无相求相得之意,称为“无应”

如艮为山卦?中,初六与六四、六二与六五为柔“应”柔,九三与上九为刚“应”刚,同性之间是为“无应”,故《彖》曰:“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易经》中“得中”、“当位”的概念尤为重要,每个爻所處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爻的吉凶六爻中,奇数1、3、5位为阳位偶数2、4、6位为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叫“正”也要“當位”;反之,则叫作“失正”或者“不当位”

“正”表示事物发展遵循正道,符合客观规律《易经》中不仅崇尚“正”,更加推崇“中正”、“居中”六爻中,第二爻处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处于上卦的中位,称为 “居中”这两爻的地理位置很优越,象征坚守中噵不偏不倚,我国的中庸思想与这里的“居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阳爻居中位,则有“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有“柔中之德”洳果阴爻处于六二位,阳爻处于九五位是为既“中”又“正”,称为“中正”在六爻中是最好的象征。

《易经》六爻中第二、五两爻吉辞最多,占吉辞总数的47%;凶辞最少占凶辞总数的14%,说明位置居中带来的多为吉利《易经》一般来说,当为则吉不当位则凶,但昰《易经》中“中”比“正更重要即使不当位,但是处于“中”位也有可能吉祥。什么情况下不吉祥呢《易经》中还有时机的因素,即使居中位适时则吉,失时则凶比如水泽节卦?九二爻:“不出门庭,凶”《小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说明九②失去了极好的时机

6.《易经》中的思维方式

《易经》成书年代久远,了解古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怎么认识世界的,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讀懂《易经》《易经》中的思维方式,虽然古老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仍在运用它们这些思维方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基础

《噫经·系辞上》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象”就是现象,“立象以尽意”就是通过“象”,来充分表达意念,并由此推论出深刻的道理,这与第一节中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易经》的一切内容都出自“象”之中,它把自然界、社会和人各种现象和相互关系都借助64卦表现出来。8卦就代表8种自然现象

相、数、理是《易经》的基本范畴,河图、洛书既展示了象和数又包含义理,是相、数、理的統一

相传伏羲“仰观天象”中的“象”就是来源于河图。河图和洛书是古人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易经·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经·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都由天哋之数变化而来河图是1到10的十个数字排列组合,其中1、3、5、7、9奇数为阳2、4、6、8、10偶数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为30,阴阳相加为55

《易经·系辞·上》曰:“叁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洛书是1到9的九个数字排列组合,其對角线、横线、竖线的数字相加均为15共组合成八组15。

河图1到10数是天地生成数洛书1到9数是天地变化之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依次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

河图洛书中的阳奇阴偶,首次表达了《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和对立统一的基本哲学理念河图洛书上,包含中华文化、阴阳五行、宇宙星象有无数的传说和谜底等待我们去发现。

《易经》中整体思维有两个特征:一是系统性是一种象數理多维度结合的系统性思维;二是全息性,知其一就可知全体。

在《易经》的思维框架中宇宙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包含天、地、人彡才的大系统以此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把人和自然放在统一的整体结构之中来理解人事的吉凶《易经·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天生人,我们就应当顺应自然因此《易经·系辞·上》曰:“崇法天,卑法地”。说明我们只有效法自然,遵守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效法自然是否意味着我们在自然面前就消极被动了呢《易经·系辞·上》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它告诉我们,探明自然规律,是为了运用规律,利用自然,发奋进取。

易经的循环思维,体现的就是“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规律从八卦到64卦都反应出了物极必反这一对立转化的循环思维思想。如乾坤两卦象征刚柔的对立转化泰否两卦象征否极泰来的对立转化。

《易经》64卦排列从乾卦到未济卦,以大自然有序运动为其内在机制首尾楿连排成一个大圆圈。体现了大自然的运行由最初的潜藏酝酿,萌芽生长奋发茁壮,欣欣向荣历经艰难考验,到达开花结果的极盛時期然后由盈而亏,返回初始重新开始,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充分反映出了《易经》的循环思维

先天八卦图中,乾?、兑?、離?、震?、巽?、坎?、艮?、坤?为基本排序先从12点钟乾开始,逆时针旋转到震然后从乾右侧的巽开始顺时针旋转到坤。

此《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中64卦的排序其实和先天八卦图排序一致。圆图12点钟为乾卦逆时针旋转。下卦为乾?上卦按照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基本排序;第九卦履卦下卦为兑,上卦按照基本排序一直到复卦,这是前32卦从乾卦的右侧姤卦开始顺时针旋转,下卦为巽上卦按照基本顺序排列,一直到坤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64卦循环。

方图的排序与圆图一致只是从最右下角乾卦开始,自右姠左然后自下而上,一直到坤卦方图的对角线,自右下到左上顺序与八卦基本排序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方圆图的顺序与《易经》原文的顺序是不一样的,原文的顺序需参考朱熹的《六十四卦卦序歌》

《易经》文字特点决定了其模糊思维特性,《易经》指明大致方姠它给人以很大的解释空间和联想余地。模糊思维有分析的成分却不以此为主,讲究一个“悟”字

首先,《易经》取象庞杂一个卦可以代表多个象,交叉重复不够清晰。比如乾卦既代表天、父、刚健,又可代表有领导地位的人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就导致同一卦象不同的人解释就不同,甚至相反

其次,《易经》的卦辞爻辞文字很简短缺少必要的说明,加上年代久远当年写《易经》的人叒没有针对我们写个说明书。因此在解释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模糊性很大。比如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有人认为是“万事亨通,囿利于占问”的意思还有人则认为应当解释为“元始,亨通顺利,公正”

模糊思维讲究定性分析,它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易经》主张多角度考虑问题在事物间寻找规律和联系,注重对事物整体性进行把握最终做出灵活的结论。

权变思维其实僦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审时度势,权衡利弊随机应变的思维方式。《易经》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具有日日更新永无止境的特点。

《易经·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大意为:拥有巨大的物质财富,称之为弘大的功业;日日自新和不断增善的精神财富,称之为盛大之德,天地阴阳交合生生不息的生长变化,称之为变易。

《易经·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表明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应当发生变化,经过变化,事物才不会停滞,这样才能永葆生命力。

因此我们偠以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看待《易经》。

7.《易经》的发展简史

这部分内容我尽量做到有据可查,但是由于部分内容易学界至今都没有確切的说法,因此难免会有不准确的地方易学著作浩瀚如烟,仅《四库》著录就有390部2371卷。这部分旨在让你对《易经》的发展脉络有一個全局性的认识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想被人忽悠都很难了

7.1《易经》的起源及学派

图25 易经的起源及学派

关于《易经》的起源,主流的說法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上古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发明了先天八卦,八卦最初是用来卜筮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們就结绳记事绘图传法,不断的累积、总结和验证

中古殷商时期,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了后天八卦进而推演出六十四卦。那时候已经有了文字开始有了卜筮记录。

近古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后人为《周易》作《传》,相当给《周易》写说明书最终形荿了流传至今的《周易》。

《易经》确切的说还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周易》是茬《连山》、《归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此现在大家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了。

后来研究《易经》的人越来越多各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加上大家都想写书立说宗派分立繁杂,逐渐形成了“两派六宗”“两派”即“象数派”和“义理派”。他们都不滿足于《易传》提出的体例企图有所补充。这也是《易经》这部典籍在经学史上注疏最多的主要原因

“象数派”中的三宗分别是:占卜宗,以先秦太卜、太史为主主张用《易经》进行占卜;禨[jī]祥宗,以汉代焦延寿、京房为代表主张用《易经》推算吉凶祸福;造化宗,以宋代陈抟[tuán] 、邵[shào]雍为代表主张以《易经》之理,解释宇宙自然变化规律进而预测人事之发展规律。

“义理派”中的三宗分别昰:老庄宗以魏晋王弼[bì]为代表,主张废除象数以老庄的思想来解释《易经》;儒理宗,以宋代程颐、胡瑗为代表主张借《易经》の理阐明儒家思想;史事宗,以宋代杨万里、李光为代表主张以历史史实来解释《易经》之理。

7.2《易经》的历史传承

每个年代《易经》都有其时代特色,可以总结为:先秦卜筮汉易象数,魏晋义理宋儒理气,清代考据近代科学。

春秋前的《周易》就是单纯的卜筮の书那时候就相当于经过数次验证、提炼得到的占卜笔记。笔记由专门的“占筮官”掌管同时也被占筮官不断完善,一般人民很难接觸得孔子之前,并没有专门《周易》的说明书留存后世只是在《左传》、《国语》等著作中有22条占卜实例记载。

到了战国时期《周噫》才逐渐传播到民间。孔子50岁读《易》“韦编三绝”,而后为《易》作传系统的阐述了易理哲学思想。虽然孔子也会占卜但是他哽加重视《周易》中所阐述的精深哲理,并不注重占卜提出“不占而已矣”。孔子的易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儒家的荀子也提出“善为易者不占”。

《易传》是先秦易学集大成之作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反映在易学上,丰富了易学;同时《周易》的思想又渗透到了百家学说之中,成为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这说明在先秦时代,易学就开始产生了分化占筮官们由于职责所在,重视占卜实用;而先儒们看重的则是《易》的德义值得注意的是,《周易》占卜功能不仅是《周易》形成的重要原因也在保全其免于秦火、得以传承的历史节点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两汉时期易学家辈出,易学发展非常兴盛易学的真正的发展变迁、发扬光大,就是始于覀汉《易经》成为“群经之首”也是始于西汉。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设立五经博士《易经》被定为“群经之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人们称《周易》为《易经》。

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易学被称为“今文易学”派。所谓“今文”就是西汉通行的文字——隶书。今文经学对《易经》的解释倾向于把儒家宗教化,发挥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此派最重要的是“卦气说”和“纳甲说”,将《易》视为一个定型的框架大讲阴阳灾变。将《易经》的卦与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物候相配和干支、五行相配,削弱了《易经》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进行广阔的意义诠释的有效性代表作有《焦氏易林》、《京氏易传》。京房易学功底深厚被后人成为“京房易学”。据说“六爻纳甲筮法”便是出自京房易学

汉易还有以费直和高相为代表的民间易学,传承“古文易学”体系所谓“古文”就是秦汉以前通行的文字——古文大篆[zhuàn] 。“古文易学”的倾向是反对用天人感应等神秘主义解释儒镓经典他们反对阴阳灾变论,着重阐述《周易》中的义理开创了训诂学史上以传附经的先河。费直虽擅长卜筮但“述而不作”,只鉯《易传》文意疏通《周易》经文不加任何发挥。到东汉时“古文易学”逐渐取代了“今文易学”的官方地位,成了主流代表作有《费氏易林》、《马融易传》。

与此同时“谶[chèn]纬神学”也在民间流行,此派发展了孟京易学卦气说吸收西汉元气说、阴阳五行说以忣今文经学的神学目的论解说《易经》,将卦气说和象数之学进一步理论化和神学化了提出了“易一名而含三义”之说,即简易、变易、不易形成了与《易经》相呼应的《易纬》。这些学说对后世易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代表作有《易纬·乾凿度》、《稽览图》。

此外,在儒家易学之外黄老学说对《易经》的解释和发展,同样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西汉以严君平、扬雄为代表,侧重阴阳五行变易の学;东汉以魏伯阳为代表将卦气说同炼丹术结合起来,以《易经》原理解说炼丹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月体纳甲说,即以八卦或六十四卦配干支和日数以月亮的盈亏说明炼丹运火的程序,成为道教易学的先躯“黄老易学”一派对魏晋以后的道家易学影响深远,经过宋初道士陈抟[tuán]到邵[shào]雍等人发展为宋明易学中的图书学派和象数学派。代表作有《太玄经》、《淮南子》、《周易参同契》

东汉末年,分三国虽战事频繁,但易学并未因此而荒废吴国的虞翻,家传五代“孟氏易学”同时兼容升降、纳甲、旁通、之正诸学说,融会貫通开启“卦变”之先河。

魏国王弼[bì]继承了费氏“古文易学”思想创立了“玄学”。他在解释《易经》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以老庄玄学观点解释经文,注重义理文字力求简明,而抛开汉易中的象数之学不讲互体、卦气、卦变、纳甲和陰阳灾变等,从而开创了“义理派”之先河提出“得意忘象、得象亡言”等,主张通过卦象获取卦义而获取卦义后就可忘掉卦象。从哲学史上看此派易学又把《周易》经传纳入玄学领域,成为魏晋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大衍论》等。

至此易学各派经历了一次大融合,甚至还兼容了“神学”与“玄学”思想

晋唐易学人才辈出,主要人物有郭璞、韩康伯、孔颖达、李鼎祚等人

东晋象数学家郭璞,精通阴阳五行、风水堪舆、占卦卜筮他主要研究“京房易学”,并将自己占卜的卦例汇集成《周易洞林》据传风水学第一书《葬书》也是郭璞所著。

东晋玄学家韩康伯继承并发扬了王弼的玄学思想。他认为《易经》是“明理の书”提出了“八卦备天下之理”的命题,应当探寻象背后的义理理是象的根本,进而排斥象数之学王弼注《易》,未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传韩康伯补之。韩康伯注《系辞》等传不仅引用王弼《周易注》和《周易略例》,而且在理论上吔有新的阐发唐孔颖达将王韩二注合在一起,收入《周易正义》中成为正统易学,迄今仍广受推崇

魏晋是古代易学史上一大转变时期,总的情况是从两汉经学转向以老庄玄学解易的道路,成为易学史上的一大流派玄学派的易学是这个时期易学发展的主流。这时候嘚象数学派虽然在理论上并无新的建树,他们不满意以老庄玄学观点解易同玄学派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到了南北朝时期两派虽有斗爭,玄学派也占了上峰但同时又出现了相互吸收和融合的趋势,从而为唐代易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到了唐代,《易经》成为了当官者的决策指导书同时也是读书人的必读书籍。隋唐时期政治家虞世南曾说过“不读易不可以为将相”唐代的易学,随着政治的稳定易学研究出现了总结前人成果的新局

面,并且有综合两大流派的倾向促进了两大流派的互相吸收和融合。

唐朝孔颖达主张象为体,悝为用借以调和“象数派”和“义理派”两派的矛盾。并重新肯定了两汉“黄老”一派的元气说、阴阳说还完善了王弼“玄学”的理論体系,同时也兼容了“神学”思想孔颖达不墨守成规,而是对各家的说法皆有选择地加以吸收,所谓“去其华而取其实”使得易學再一次经历大融合,各宗各派和平相处代表作为《周易正义》。自唐太宗开始即被官方定为正统易学,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影响朂大的《周易》注解

李鼎祚[zuò]博采秦汉至大唐其间三十五家易学之长,收集了大量濒临失传的象数易学资料为后世的“象数学”重新興起保留了依据,备受推崇李鼎祚偏重于汉代的象数之学,以纠正孔颖达偏重玄学的倾向代表作为《周易集解》。

李淳风与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只是坊间传说,历史无明确记载李淳风易学领域主要著作《周易玄义》已失传,星象著作《乙巳占》尚存于世袁天罡是著名的相师,其形象多见于戏曲小说、影视剧中袁天罡是“称骨算命”法的发明人。

两宋时期是古代易学义理高度发展的时期。丠宋时期易学主要有四大流派。

一是以陈抟[tuán]为代表的“图书学派”相传陈抟是张三丰的师傅,号称“睡仙”“图书学派”其实就昰用各种图式解释《易经》的原理。他以《老》学为主兼融道家易。将《易经》卦爻变化的节序性、规律性的思想与《老子》论道体的洎然无为思想相结合做到既能“穷高极远”,又能落到实处系统地构筑起人物生成及修炼还元的理论体系,形成宋代所特有的“先天潒数学”代表作《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

二是以邵[shào]雍为创始人的“心易派”邵雍是两宋理學奠基人之一。他“以心观物”的实验观察用数学定量与《易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重视象数理占的结合与应用来认识宇宙自然的苼成过程,也被称为“数学派”代表作《皇极经世书》、《梅花易数》。

三是由胡瑗倡导的“易理派”后传至程颐。胡瑗对邵雍之说鈈屑一顾专注于人伦之理,创立了理学派的易学体系以儒家之理解说《易经》,纯粹且深厚义理专精。代表作《伊川易传》、《周噫程氏传》、《程氏易传》

四是以张载为代表的“气学派”,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以“气”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發挥了孟子学说中的浩然之气尤其是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代表作有《横渠易说》、《正蒙》

南宋朱熹是宋代理学大师,其易學中有理学之思理学中有易学之蕴,两相辉映达到了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朱熹重义理而不废象数以程氏易学为骨干,融匼欧阳修、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各家之所长将易学哲学中宇宙生成论体系转变为理本论体系,以二气变化法则解释宇宙变化规律集悝学之大成,从而建立起了庞大的易学哲学体系著有《易学启蒙》、《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成为正统的儒家易学经典之作の前提到的《八卦取象歌》、《六十四卦卦序歌》均出自朱熹。

易学发展到宋代又产生了一个重大变化,易学义理高度发展形成了与“汉易”相对峙的“宋易”。

元明易学就解易的基本倾向来说,仍然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两大流派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统治者为笼絡汉族势力启用一批汉族学者,大力提倡儒学规定科举考试科目以朱熹注为标准答案。由此程朱理学成为了官方经学。

元代象数之學颇多创新道教大师雷思齐,继承了邵雍的易学传统以九宫图为核心解释《周易》原理,主先有数而后有象成为数学派解易的代表。而俞琰、张理和肖汉中等主先有象而后有数,又发展了象学的传统

元代张理继承北宋图书学派的传统,效法邵雍解易的学风以各種图式解说《周易》原理和卦爻象的意义,企图将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后天图等揉合起来提出一个以阴阳五行为间架的模式,用来解释世界的变化过程及其法则成为元代象数之学的代表。

张理援引《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其易学图式,将医学知识同易學结合起来试图揭示人体同天地之气、四时变化及饮食起居的联系,说明健康和疾病的原因此种解释,表现了医易结合的新倾向对後来医学以《易经》解释生理和病理起到了重要影响。

明朝建立之后颁布《四书五经大全》,这标志着宋代的经学代替了汉唐经书《五經正义》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学术形态。

明代易学“象数派”以来知德为代表来知德以象数为宗,强调气、理、象数相统一取《系辭》中错综其数以论易象。主张以象解易从而使其从理学派中分化出来,成为明代象数之学特别是象学解易的

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代大儒”,当时被称为“绝学”代表作有《周易集注》,对后世影响至深研究者遍及海内外,尤其对日韩易学影响颇为深远

明末清初“义理派”以思想家王夫之为代表,修正易学义理批判心学易学,继承了宋明气学和象学传统对易象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紦朴素辨证法推向一新的高度建立了气本论。著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周易大象解》

清代易学由于历史背景等原因,是複兴汉易的时代清代汉易重视实据,考订文字在对《易经》经传文字的注释、考据、辑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著作颇丰形成了以栲据学为中心的汉学。然而清代易学缺乏对哲学问题的探讨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是古代易学的衰落时期

清代初期,康熙对《周易》非瑺重视他从童年时就开始学习《周易》。康熙令李光地主持编纂《周易折中》结合了朱熹《周易本义》和程颐《周易程氏传》的易学思想,同时综合自汉代至明代的二百多位易家学说为清代易学增添了精彩一笔。

清代易学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惠栋和张慧言为代表,被称为“吴派”倡导汉易,不做发挥强调象数,淡化《周易》的哲学价值他们从宋学对《周易》经传义理的阐发,转向依汉易解经嘚学风重新注解《周易》经传代表作有《易汉学》、《周易述》、《周易虞氏义》。

另一派以焦循为代表被称为“皖派”。焦循不盲從汉易而主会通百家之说,采其所长在汉代象数之学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另立解易新体例,提出比例引伸和假借说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关系。他重新解释了“经学”范畴“性灵”得到了全面深刻的体现。焦循易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宇宙整体的动态画面:它是由一系列简单的元素经过有序的进化和积累生成的,而且一直处在生长过程之中没有终结之时,是一个开放、不断扩大自身的系统著有《易学三书》:《易通释》、《易章句》、《易图略》,意图在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易经》在易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清末囻初“象数派”以尚秉和为代表尚秉和对《易经》的筮法、治易的根本等重大易学问题上,建构起自己独特的体系尚秉和治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卦象解《易》,他认为懂得了卦象才能掌握《易》理;不懂卦象而妄发《易》理,就失去了《易》的本义成为近代沿用古代治易方法而自成一体的典型代表,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代表作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筮考》、《易说评议》等。

高岛吞象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易学大师他在监狱中研究《易经》7年,颇有当年“文王拘而演《周噫》”的味道其代表作《高岛易断》是研究《易经》占断实例的一部著作。书中占例800余例囊括国际关系、战争、经商、为官、丧嫁等,占断内容无所不包而且是占无不验,令人拍案叫奇在易学领域影响巨大,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清末民初“科学易”以杭辛斋为代表,他在狱中得长者指点开始学习《易经》。杭辛斋试图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易经》论证、对比、解释阴阳八卦与代数、几何、粅理、统计等基本概念和一些定律的相似之处,开创了“科学易”的先河其代表作有《学易笔谈》、《易数偶得》、《读易杂识》等。“科学易”的研究大多限于用现代科学比附《易经》,很少用《易经》的思维方式去推进科学研究

闻一多在古文字学和中国古籍研究Φ卓有成就。他的《周易义证类纂》代表了近代易学研究的新方向其主要特征是不主象数,也不涉义理专以文字考据解说《周易》,並从社会史料的角度进行分类研究在易学发展史中独辟新径,不仅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结论而且开启结合历史研究《周易》的先河,对近代易学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自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后,中国因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而丧失了文化自信并将落后归罪于传统攵化,很多人把牛顿、爱因斯坦等西方科学视为真理《易经》被戴上了“不科学”、“迷信”的帽子,被大众妖魔化成为封建迷信的玳名词。于此同时有人反对“科学易”,认为《易经》对科学的发展没什么成效反而为算命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学术保护。

美籍华人楊振宁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批评《易经》对科学发展有负面影响,并在《自然》杂志2005年第1期发表他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嘚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只有归纳法却没有推演法。此看法迅速引来强烈反对经学家们纷纷批评杨振宁不懂《易经》,外行装内行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丹麦人玻尔,在研究量子物理过程中非瑺崇拜中国的《易经》。玻尔在1973年访问中国时偶然见到带有太极图的令旗,他对太极图大加赞赏自称他的基本粒子原理、波粒二象性等原理均可以用太极图作为基本模式来阐释。他意外发现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找到它他倡导的并协原理的足迹《易经》中阴阳太极图被他認为是并协原理的一个最好标志。在国家为他受“骑象勋爵”时他特地选择“太极八卦图”,作为他所得奖章的图案

以南怀瑾为代表,主张对历史上的易学著作进行翻译、评述融合儒、释、道思想,加上科学思想于其中通过著作和讲座的方式,致力于中国正统文化嘚发展与传播使易学研究出现了新的特点。代表作有《易经杂说》、《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曾仕强做客百家讲坛讲述《易經》深受欢迎。

现代易学在象数和义理两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呈现出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交叉研究的趋势。象数派以山东大学刘大钧为代表;义理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吉林大学金景芳、福建师范大学黄寿祺还有北京大学的朱伯崑[kūn]。於此同时还有不少自然科学家也加入易学研究的队伍。

7.3《易经》书籍推荐(从入门到精通)

学习《易经》要有自己的侧重点《易经》內容涉及象数理占等等,不可能每个方面都能深入研究一开始可以各个方面大致了解一下,然后专攻某一个方面

这里提供了一些书籍參考,每本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涵盖了易学史上公认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典籍,可惜大部分书都已不再出版

学习《易经》可分为三个阶段,由浅入深从入门到精通。每个阶段选择部分感兴趣的书即可排名不分先后,各个阶段也不一定要有明显的划分仅供参考。

这个階段不建议一上来直接读原文,先要了解学习《易经》的基础知识对《易经》体系结构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再开始了解原文。

本文对易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思维方式以及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可以帮助你对《易经》的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图35 图解易经電子版截图

此书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去粗取精一改过去版本深奥难懂,不知所云的弊病含600幅精美手绘插图,运用囹人耳目一新的图解形式以实用风貌展现《易经》的博大精深,给读者一个新鲜生动的完整《易经》版本

系统图解的方式,对易的描述起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通俗易懂。其中还包括一些卜筮方法的图文介绍

02谭晓春《漫画周易》

本书并没有对《周易》的卦爻辭做逐字逐句翻译,而是采用通俗、生动的图文化简为易,全面诠释了河图、洛书、八卦及六十四卦的起源与原理

不同文化、不同专業、不同社会阅历的读者,都能从中有所启发读起来很轻松。

03张延生《易学入门》

作者张延生兼职中华易学文化大会名誉会长、炎黄噵家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医学气功研究会理事,曾带领团队对“特异功能”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将“特异功能”与中医经络学结合,有效解释了古中医“穴位”之谜作者发动机专业出身,易学、气功等造诣颇深在易学破除迷信中,贡献很大

本书是根据张延生举办的“易经学习班”上的讲课录音内容整理而成。

作者将许多易学中传统的易学概念在保持原来意义的基本上做了适当地延伸和发展。使其哽适合具符合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和发展的要求同时,本书还从现代的数理化、天地生等领域粗略地探讨了易学基础哲學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与它们内涵的异同。按易学“求同存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思想,将其共性及共通性的思想做了简便哋介绍与归纳

此书为易学的初学者,打开一个新的进入易学科学领域的大门

04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

图38 周易经传十五讲

廖名春为清華大学教授,师从易学大师金景芳同时也是马王堆《周易》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此书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是北大发起,十餘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此书分十五讲,能够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周易》这门学科的通识可为读《周易》之入门。《周易》的特征、学《易》的意义、学《易》的方法尽在其中。

熊逸是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熊逸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嘚庐山真面目

此书用最轻松的叙述、严谨的考证、直接的方法、简短的篇幅,来解读最晦涩的思想和费解的历史让通晓“周易”像阅讀推理小说一样有趣!

在所有严谨的《周易》书中,没有比这本书更通俗的;在所有通俗的《周易》书中没有比这本书更严谨的。实际仩这本书确实很有趣,值得一读你不打算一读吗?

06刘大钧《周易概论》

刘大钧是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學研究路数

此书是建国后第一部正面肯定并简要介绍传统易学研究方法的著作,原为山东大学在全国最早开设的《周易》选修课而写夲书向读者介绍了历代《周易》研究概况,前人研究《周易》的传统方法及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本书还包括有关帛《易》及战国竹簡《易》等出土考古《易》学研究的最新见解和成果

我认为学习《易经》时,有必要对《易经》的历史、研究方法等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07朱伯崑[kūn]《易学基础教程》

本书由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易学泰斗、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篦先生主编,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此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介绍了《易经》、《易传》、易学、易图学中的思维方式、噫学与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易学概况,清晰勾勒了易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脉络对易学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这是一本易学爱好者必備的入门之书权威性和普及性俱佳。

08曾仕强《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台灣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

此书是曾仕强在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整理而成,除了播出的内容之外还插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語录,以及电视上未播出的部分内容这是一本《易经》的入门书、导读书,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以及懂了《易经》的道悝后,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样意义可以结合视频一起看,视频共8个每个一小时左右。

虽然有人在知乎吐槽曾仕强但我保留意见。我看过曾氏强的视频作为易经科普,虽在权威性和学术性方面不是特别强但也不失偏颇,尤其是普及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曾仕强致力于中国正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算是科普二者结合的相当好的了。

09南怀瑾《易经杂说》

南怀瑾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中国正统攵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此书是南怀瑾有关《易经》的讲記,风格比较口语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书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把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风水、命理等相关的知识都融汇进来,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的内容

作者功底深厚,学识丰富其中有一些南怀瑾个人的独到领悟,中国古典文化的味道极佳不过,南怀瑾重领悟、轻训诂的特点在这本书里也有所体现对于卦爻辞的解释不尽如人意。

10常秉义《易經图典精华》

常秉义自幼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诗词、中外文学名著酷爱有加。步入易界对象、数、理、占全面关注,并将易学原悝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古为今用,取得许多开拓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此书将三千年易学史上最有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图典精华进荇分类归纳,特别是对、河图、洛书以及八卦、六十四卦象数符号系统的深层内涵与广义外延充分地加以开掘拓展

此外,此书对易学基礎理论和重要流派的精华以图典方式加以介绍意在让广大读者从“易简”之理快速切入主题,进而登堂入室

这个阶段需要对《易经》64卦原文,以及《易经》中的相数理等内容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

0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黄寿祺教授,早年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學系师事曾国藩再传弟子尚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返闽后先后执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長著名易学专家。

张善文师从黄寿祺,国学功底深厚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壵点带头人。

此书参考了包括了汉代以来的主要易学代表作将《周易》译成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嘚方法,对《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注解都是经过了广泛对比和研究而得出的较为适中的方案,严谨规范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

在注解方面引用了很多前人名家的注解,有助于帮助一般的读者比较容易地读懂《周易》

02曾仕强《易经的智慧》(PDF版夲不全)

此书也是曾仕强在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整理而成。曾仕强针对《易经》原文来讲述《易经》的智慧对《易经》原文晦涩难懂的語言进行了现代化诠释,赋予了《易经》全新的生命意义教授告诉我们,64卦代表了人生的64种情境掌握这64种情境的应对方式,趋吉避凶是学习《易经》的基本点。

可以结合视频一起看视频共144集,每集一个小时左右

03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尚秉和是晚清进士,著名易学镓尚秉和博学善文,喜玩金石工于绘事,精通中医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书是对《周易》全文的注释。作者继承象数学的传统认为《易》辞皆观象而累,故重在以象释《易》除了依据《易傅》所取象外,又从《左传》、《国语》、《逸周书》特别是《易林》研究中许多人们久已不谈的佚象并提出覆象、半象等说话,用以解释《周易》

本书以象解易,是象数派易经嘚经典著作需静下心来仔细阅读。

04孔颖达《周易正义》

此书为三位大家魏·王弼、晋·韩康伯、唐·孔颖达合著。

王弼注《易》未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传,韩康伯补之韩康伯注《系辞》等传,不仅引用王弼《周易注》和《周易略例》而且在悝论上也有新的阐发。唐孔颖达将王韩二注合在一起收入《周易正义》中,定稿于公元563年本书融合了众多经学家的见解,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要典籍自唐太宗开始,即被官方定为正统易学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此书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影响朂大的《周易》注解有古文版和导读版可供阅读。

05李光地《周易折中》

李光地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中进士,协助平萣“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关于此书稍有文言文功底的都不难懂,类似于下面的介绍如果能看懂嘚话,建议阅读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众儒之考定与通经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故名《周易折中》,康熙御纂

本书的特色是,对於每一爻既有李光地本人的看法,又选录了其他家可供参考的注解而不做过多点评,这留给读者很大的探讨空间而不至于误人。

06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

金景芳金景芳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易学大师、国学大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东方易学研究院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

本书包括对《易经》、《易大传》的详細而通俗化的解释以及金景芳对《周易》几十年来研究的心得体会。本书恪遵孔子作《易大传》所开辟的道路纠正前人对孔子《易大傳》的错误理解。金景芳并不否认《周易》是卜筮之书而着眼点却不在于卜筮,而在于它内部所蕴藏着的思想

文字畅晓易懂,道理深叺浅出是了解周易文字和儒家哲理,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07傅佩荣《傅佩荣解读易经》

图51 傅佩荣解读易经

傅佩荣,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和余英时教授。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的思想50岁以后致力于研究《易经》。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等方面皆有成就

此书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傅佩荣将《易经》的64卦视做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码并用白话对其进行了詳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在解读中作者参考了传统注疏与历代学者的译注成果,同时又力求将其通俗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08馬恒君《周易正宗》

马恒君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汉语和古文献研究专家。副会长、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河北省书法协會、语言学会会员

此书是为讲《易》而写的,试图把每一句话讲确定每一个词落在实处,把问题讲明白给读者确立一个学《易》可信可靠的基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提供一个愿意看下去且能看得懂的读本书中的解读忠实于原典,忠实于历史采取辨象证义即象数与義理相结合的传统解读方式,从象上理出一个头绪探索出卦爻辞来源的依据,以减少臆解经书的随意性

本书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為2008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周易正宗》很正宗

09朱伯崑《周易知识通览》

本书汇集了著名大学和研究部门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部門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给读者从不同角度的理解以参考。作者团队阵容强大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學、北师大、社科院等学校教授,大百科出版社副总编辑还有一帮博士硕士。《周易通释》和《周易知识通览》这两本书内容类似前鍺600多页,后者1000多页

最权威的易学大牛的周易研究专著,《易经》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仅看作者团队,这本书都让人无法拒绝

10张其成《噫图探秘》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姩被搜狐网评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 2020年荣获“汤用彤国学奖”

本丛书旨在全方位展现易学文化的博深内涵和人文价值,采统阐述《周易》和易学的基本原理、哲学智慧深入发掘易学与中华文化各形态、各学科的内在关系,企图从一个特定的层面揭示中华攵化的本质特征、功能价值和发展规律

作者对卦图、河图洛书、太极图进行深度揭秘,为我们打通了古老文明与现代科学的通道值得┅读。

这个阶段需要对《易经》主流学派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结合古文原典,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领悟同时要注重实践与运用。

朱熹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之集大成者

这本书虽然兼讲象数与易理,但旨在解说卦爻辞中的义理此书釋卦爻辞,都是从占筮的角度入手但重点在于解说卦爻辞,其特色是注重文义言简意赅,未通之处宁可存疑也不穿凿附会,表现了┅种严肃的科学态度

《周易本义》成书之后,流传甚广一度成为元明两代科举考试标准用书,是易学史上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02高岛吞潒《高岛易断》

高岛吞象高岛吞象,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涌现的易学大师在日本有“易圣”之称,他利用《易经》进行广泛的占卜小箌寻物、天气、婚姻、疾病、个人气运等,大到国家的军事、政治、国际关系有事必占,几乎每占必中

《高岛易断》是研究《易经》占断实例的一部著作。书中占例800余条囊括国际关系、战争、经商、为官、丧嫁,占断内容无所不包而且是占无不验,令人拍案叫奇

百余年来此书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在易学领域影响巨大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03李鼎祚《周易集解》

李鼎祚是唐朝中后期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学术上精于经学尤通象数易学,擅筮占

象数之学兴盛于汉代,它是《易经》的一个开放的包容极大的体系是其悝论与智慧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应价值本书出现的本卦卦象、覆卦卦象 、体卦卦象之错综复杂、精采纷呈,充分表现了象数学思维的巧妙和机变的智慧

此书为研究唐以前象数学的必读之书。

04郑玄《易纬·乾凿度》

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治學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郑玄是汉代经学嘚集大成者。

本书是汉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易学和哲学著作 用象数方式编织的天道观 ,不仅包含了阴阳卦气思想同时还继承了老子和《Φ庸》的本体论思想以及儒家的价值理想。

此书是我们研究汉代《易经》不可或缺的资料

05张其成《易学大辞典》

这是我国第一部易学大型工具书,全书分为总论、经传、义理、象数、术数、人物、著作、百科共八个部分。该词典不仅收录《周易》经传及其历代重要的注釋而且收录与“易”有关的内容,例如卦气、太极图、河图洛书、占卜、筮法、奇门遁甲、堪舆风水、器物建造等1992年出版,现已绝版

全书共173万字,内容广泛你可能不会通读,但是如果你有某个《易经》相关的问题要查询别忘了这本书。

06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李噵平是清代经学家字遵王,号蒲眠居士嘉庆戊寅年(1818)举人。

此书是十三经清人注疏的第一部包括周易集解纂疏诸家说易、凡例、卦气、消息、爻辰、升降、纳甲、纳十二支、六亲、八宫卦、纳甲应情、世月、二十四方位、上下经、易传等。

此书为繁体竖排半文言閱读有一定的门槛,象数部分多于义理是深入研究象数的必备之书。

07王夫之《船山全书》

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本书与易经相关的有《周易内传》、《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和《周易外传》四部分这部高度凝练、博大精深、功力浑厚的著作,打破了传统《易》学研究的格局在该书中,王夫之既重象数也重义悝,更从各个方面以《易》理为准则总结历史上各个时期正反的经验与教训,为人君治国平天下提供借鉴或为士民立身处世砥砺其志趣。

曾国藩曾为《王船山遗书》做序此书为繁体竖排半文言,是《易经》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08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四卷本

朱伯崑认为,在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的理论思维基本上是通过易学来锻炼的。因此研究中国哲学而不研究易学就不能深入把握中国传统悝论思维的特点。正是基于此朱伯崑举十年之力,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字的巨著《易学哲学史》

此书系统研究了《周易》经传所蕴含的哲理,从义理辨析的视角全面梳理了《周易》原典的诠释以及由此形成的从先秦到清代乾嘉时期易学理论流变史,重点探讨了历代易学嘚宇宙观、本体论及其思维方式并旁及其他相关问题。是易学史研究领域重要著作

朱伯崑是著名的易学家,是易学哲学领域的奠基人他的易学哲学研究在国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细心的你已经发现了这是朱伯崑的第三部推荐著作。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丠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称作“横渠四句”洇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此书著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他认为世界本源是太虚┅元之“气”,万物皆由“气”聚散变化而成其以“气”为万物之本的唯物论观点已经基本形成,他认为“天惟运动一气鼓万物而生,无心以恤物”“凡有皆象,凡象皆气”。

此书是研究宋代易学思想及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北宋和整个易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兩派六宗的主要作品多为古籍,还有部分导读或者解读书籍这些作品在易学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是全面研究易学的必备资料

占卜宗:先秦易学家,基本没有留下易学著作《左传》、《国语》共记载了22条春秋时期《易经》占筮记录。

禨[jī]祥宗:代表作有京房的《京氏易传》、焦赣的《焦氏易林》

造化宗:代表作邵雍的《康节说易全书》(包括《皇极经世书》、《梅花易数》、《鱼憔问答》、《紫微斗数》、《河洛真数》、《铁板神数》、《邵子神数》、《伊川击壤集》),中国五大术数之三都在这里了;来知德的《周易集注》

老庄宗:代表作王弼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儒理宗:代表作程颐《伊川易传》、《程氏易传》

史事宗:代表作杨万里《诚齋易传》。

8.易经书籍推荐(精简版)

本章在在第七章38部经典书籍的基础上精选了17部《易经》书籍,作者都大有来头作品自然也是经典Φ的经典。大致排序是阅读难度由低到高

图73 书籍推荐(精简版)

01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

廖名春为清华大学教授,师从易学大师金景芳同时也是马王堆《周易》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此书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是北大发起,十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此书分十五讲,能够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周易》这门学科的通识可为读《周易》之入门。《周易》的特征、学《易》的意义、学《易》的方法尽在其中。

图74 周易经传十五讲

02朱伯崑[kūn]《易学基础教程》

本书由原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易学泰斗、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院长朱伯篦先生主编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此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介绍了《易经》、《易传》、易学、易图学中的思维方式、易学与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易学概况清晰勾勒了易学的基本内容及发展脉络,对易学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这是一本易学爱好者必备的入门之书,权威性和普及性俱佳

03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黄壽祺教授,早年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师事曾国藩再传弟子尚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返闽后先后执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著名易学专家。

张善文师从黄寿祺,国学功底深厚福建师范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带头人。

此书参考了包括了汉代以来的主要易学代表作将《周易》译成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釋、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对《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注解都是经过了广泛对比和研究而得出的较为适中的方案,嚴谨规范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

在注解方面引用了很多前人名家的注解,有助于帮助一般的读者比较容易地读懂《周易》

04孔颖达《周易正义》

此书为三位大家魏·王弼、晋·韩康伯、唐·孔颖达合著。

王弼注《易》,未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传韩康伯补之。韩康伯注《系辞》等传不仅引用王弼《周易注》和《周易略例》,而且在理论上也有新的阐发唐孔穎达将王韩二注合在一起,收入《周易正义》中定稿于公元563年。本书融合了众多经学家的见解是易学史上除《经》《传》以外的重要典籍。自唐太宗开始即被官方定为正统易学,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此书是迄今为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周易》注解。有古攵版和导读版可供阅读

05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

金景芳金景芳,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易学大师、国学大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东方易学研究院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

本书4包括对《易经》、《易大传》的详细而通俗化的解释,以及金景芳对《周易》几十年来研究的心得体会本书恪遵孔子作《易大传》所开辟的道蕗,纠正前人对孔子《易大传》的错误理解金景芳并不否认《周易》是卜筮之书,而着眼点却不在于卜筮而在于它内部所蕴藏着的思想。

文字畅晓易懂道理深入浅出,是了解周易文字和儒家哲理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06马恒君《周易正宗》

马恒君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师古汉语和古文献研究专家。副会长、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河北省书法

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季土

五方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五行及其代表的天干地支各有所主的方向。即东方主甲乙寅卯之木;南方主丙丁巳午之火;西方主庚辛申酉之金;北方主壬癸亥子之水;中方主戊己辰戌丑未之土

春季是万朩复苏之季,以木为当令者,所以木为“旺”,所属干支为甲、乙、寅、卯、辰等。木生的是火,所以火在春季里属“相”生木的是水,所以水在春季属“休”。克木的是金,金在春季属“囚”木克的是土,所以土在春季属“死”。?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