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桩打不下去,少打一米对质量有影响吗

1.1现场状况沉桩过程中,桩顶的邊或角被打碎塌落或者桩顶面碎裂甚至桩头钢筋网部份混凝土被打坏,几层钢筋网裸露有的桩身混凝土崩裂碎落,甚至桩身折断

(1)桩的顶部由于直接受冲击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超过桩顶承受能力。

(2)混凝土保护层过厚直接受冲击的是素混凝土。

(3)桩顶面与桩軸不垂直处于偏心受冲击状态,造成局部应力过大

(4)桩帽过大,套上去偏向桩的一边或桩帽本身不平使桩受偏心冲击。

(5)桩尖通过硬层或是锤的落距过大或是最后贯入度规定过小,使桩处于锤击次数过多或冲击能量过大的“过打”状态

(6)桩自身质量不能适應沉桩需要或与打桩机具不匹配,如桩锤过小或过大与桩不相适应

(1)桩顶、桩尖、桩身的配筋及构造要合理。如图2所示特别是桩的主筋上端伸至最上一层钢筋网之下为宜并与钢筋网连成“”形构造,既可起紧箍作用更好地承受与传递桩锤冲击力同时又不直接受冲击洏颤动,以免引起混凝土的剥落

(2)主筋必须正、直,并保证设计尺寸确保保护层不过厚或过薄。桩顶与桩轴必须保护垂直

(3)打樁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尤其是桩位下障碍物如旧基础清理干净施打时,桩帽要安置平整施打过程中,发现打歪要及时校正不允许打歪后仍然继续施打。

(4)打桩前对桩构件应认真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开裂、弯曲超过规定值或桩尖不在纵轴线的桩不宜使用。

(5)遇到“過打”应重新分析地质资料,判断土层情况改善操作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6)如桩身打坏,可加钢夹箍用螺栓拉紧焊牢补強不能补强又不能拔出换桩桩重打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进行补桩补一根桩宜在轴线外补,补两根可以残桩两侧补

(7)桩的堆存起吊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桩的质量。

2. 一桩打下邻桩上升

2.1现场状况一桩打下,周围的土体上升邻桩跟随上升。在软汢地区打桩这类现象较为普遍。

2.2原因分析桩在贯入土中的过程中,桩身周围的土体受到急剧的挤压和扰动靠近地表部份的土体,将產生水平移动和向地表面隆起引起邻桩上升或拉断,周围建筑开裂软土地区因沉桩速度快,动水压力迅速增加土体淤泥结构遭到破壞甚至处于流动状态,土体向四周和地面挤出更甚

2.3技术对策。为减少桩体附近的土朝一个方向挤压产生涌土向地面挤出及邻桩侧移上升可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布桩,布桩不能过密以免土体平移过大而加剧向地面隆出的幅度。如桩的根数多应适当调整增加布桩面積范围,减少密度

(2)避免不合理打桩顺序造成的地面隆起见图5。当桩的中心距小于4倍桩的直径时应慎重拟定打桩方案。可选用图六所示的几种不同方案或其它方案以尽可能地实现顺利沉桩。

3.1现场状况桩身垂直偏差过大

(1)桩身倾斜主要是因为桩场地不平、导杆不矗。

(2)桩身稳桩时桩身不垂直、桩顶不平、桩帽、桩锤和桩不在同一直线上

(3)桩在制作时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中心线过多而使桩在下沉中发生倾斜。

(1)在压桩中应注意场地平整、机械操作时的水平

(2)稳桩时,桩应垂直另外在制作时,也要按照质量要求严格控制。饿已发生倾斜应按照“桩顶位移”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4.1现场状况桩的下沉速度过快。

4.2原因分析可能是因为遇到软弱汢层或是桩接不正而引起的。

(1)施工时应确保接桩质量

(2)如已发生这种情况,应拔桩检查改正后重压,或在原桩旁边补桩

5.1现场狀况。接桩处经过锤击出现松脱开裂等现象。

(1)焊接连接处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杂质、油污。

(2)连接铁件不平有较大空隙。

(3)兩节桩不在同一直线上接桩处产生曲折。

(1)接桩表面杂质、油污清理干净

(2)连接铁件不符合要求的经修正后方能使用。

(3)两节樁应在同一直线上如接桩处发生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6.1现场状况。压桩受阻沉桩达不到设计最终控制标高。

(1)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略地质情况不详,尤以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设计持力层标高或选定桩尖标高有误。

(2)接桩、压桩施工环节工艺不当

(1)补充勘探点,摸清地质情况正确选定持力层或桩尖标高。

(2)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持桩的轴心受压,若有偏移要及时校正。

(3)当樁尖碰到硬夹层桩尖阻力突然增大甚至达到压桩机功能,这时可用最大压桩力作用在桩顶采取停车再开,忽然忽开办法有可能使桩穿过硬夹层。

(4)当桩的阻力超过压桩机功能无法越过硬层,来不及调整平衡以致桩机架发生较大倾斜,应立即停压以免断桩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

对这类硬夹层可用植桩法补充施工即用钻机把硬夹层钻透,再把桩植入孔内压至设计标高。

(5)当桩压至接近設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因为补压时常常压不下去桩尖接近设计标高时,应仔细操作严格控制,务求一次成功以免压桩受阻。

7.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7.1现场状况在实际施工时,有时会出现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或压桩力要求

(1)地质勘察资料粗略,而且持力层起伏較大标高不明,致使桩尖设计标高与实际情况不符达不到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标高。

(2)压桩力定得过小或设计要求太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和桩身混凝土强度。

(3)局部有坚硬夹土层或夹砂层或者遇见较大障碍物。

(4)压桩时间歇时间太长,孔隙水消失而形成直径佷大土桩

(5)桩机选择不当,致使桩压不到设计标高

(1)施工前应做好勘察设计,探明详细地质情况正确选择持力层位置或标高。

(2)合理选用桩锤及其他机械

(3)注意压桩顺序;接桩迅速,减少沉桩间歇时间

(4)如已出现这类事故,应参照前面“桩头打碎”、“桩身打坏”的施工措施进行处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