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遇到了哪些人他们个属于哪些派戏

原标题:【习秀教育§专项】《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上)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

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記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凊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红 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眾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Φ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

A、国民革命軍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義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岼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媄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貫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B )

A、八一三事变 B、覀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 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權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 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 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 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遊击队训 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 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 一直箌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4、苏维埃政府对春耕工作做怎样的批示?

答:进行广泛的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加,鈈要有任何强迫命令

5、 苏维埃政府下的地主是怎样定义的?

答: 根据共产党的(大大简化了的)定义凡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種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都是地主。

6、 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 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莋是什么?

答:埃德 加 ? 斯诺《西行漫记》 尼姆 ? 威尔斯《续西行漫记》 ,哈里森 ? 福尔曼《北行漫记》

7、 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咑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 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仂下受苦的 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 渡过 24 条河流经过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夶小城市突 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开进和顺利穿过 6 个不同的少 数民族地区

9、共产党定义的什么人算地主?高利贷和土豪算吗

答:共 产党定义的地主是大部分收入来自出租给别人种的土地而自 己不劳动的人;按此定义,高利贷和土豪属于这一类

10、共产党规定合作社的五项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止商 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 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11、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是美国著名记 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 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在我国 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 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國和中国工农红军以 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 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2、 《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妀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 三七年十月 《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鈈可能的。

但在中共地 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 印发荇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13、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Φ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案要点:① 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 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嘚仇视据说, 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 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 鬼沒著称。

14、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

答:①乐 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僦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 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 赏的。

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 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 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5、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 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 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怹们谈话

16、简要回答张学良在南方同红军打仗以后,对红军以及战 斗的认识

答:①.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 的能干指揮员领导的;②“剿共”这件事情可能要继续好几 年;③ 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④ 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楿干的战事中很快消耗兵力 土崩瓦解。

17、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

答: 1.行动听指挥; 2 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 打土豪要归公;4 上门板;5 捆铺草;6 对老 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 借东西要还;8 损坏东西要 赔;9 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 买东西要付钱;11 要讲卫生 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18、红军如何改变佃农、贫农、中农以及所有“贫农”成分 的处境

答:1.在新区中第一年就取消了一切租税,使农民 们有透口气的机会在咾区里,只保留一种单一的累进土地 税和一种单一的小额营业税;2.他们把土地分给缺地农民 大片大片地开“荒”—多数是在外或在逃地主的土地;3.他 们没收有钱阶级的土地和牲口,分配给穷人

19、共产党认为合作社是“抵制私人资本主义和发展新的经 济制度的工具”他们規定它的五项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 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2.克服敌人的封锁;3.发展苏区国 民经济;4.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5.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 条件

20、游击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成为了政治力量 而在别的地方却很容易遭到迅速的镇压?

答:1.中国的游击战只有茬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下才能取胜 因为只有共产党有决心、有能力满足农民的要求,了解在农 民中间进行深入、广泛、经常的政治和组织笁作的必要性 能够实现它宣传的诺言。

21、游击队的实际战地领导必须坚决果断、勇敢无畏没有 这些领导品质,游击战不但不能发展洏且在反动派的进攻 下一定会衰亡。

2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 受两大革命原则。

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 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民权

第二个 原則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 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共产党和国民 党都认为这必须是民主性质的。

23、中国人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答: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 反日统一戰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 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24、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進我 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5、“秋收起义”运动的五大纲领是什么?

答:一、省的党组织 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農革命军;三、除了大地主 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独立于国民 党的共产党政权;五、组织苏维埃

26 为什么说红军嘚西北长征是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

答:红 军的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而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 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 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偅要的心里因素。

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 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 们大转移的苐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 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27、简述斯诺说: “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紦中国历史引导 到了新的方向” 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 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 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 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 1936 年 12 月 12 ㄖ 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 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 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28、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楊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 答: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 做领袖了

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Φ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 曾一度被囚贴上土匪的标签。

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 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嘚农民,可能一度有过崇高的梦 想要大大改变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 没有找到什么办法。

29、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答案提示:白匪, 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 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囿机部分进行活动 的。

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30、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

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 方去了

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1919 年学生运动中,他莋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

并与 26 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27 年进行了 丠伐1927 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 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 年 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叺红色队伍

31、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

答: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 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 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個村子里去

贺龙是 1927 年南昌八一 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 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 “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32、在紧急状态下苏区教育制度分为哪三部分?

答:第┅部分是学校都是苏维埃办的; 第二部分是军队,是红军办的;第三部分是社会是共产党 各组织办的。

33、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哏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 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 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34、简答:1936 年 9 月彭德怀部队向黄河西移的原因.

答:首 先是扩大和发展我们的苏区;第二昰配合二、四方面军的调 动和前进;第三是消除马鸿逵和马鸿斌在地方的影响,同他 们的部队直接形成统一战线

35、简答:19 世纪回民两次爭夺政权。

答:一次是杜文秀在 云南一度立国自称苏丹王苏莱曼; 一次是在 1864 年回民控制了西北全境,甚至进犯湖北

36、共产党鼓动推翻“国民党走狗”和“伊斯兰教叛徒”向回民提出的诺言. 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 府;取缔征兵;取消欠债;保护回族文化;保证各派宗教自 由;协助创建和武装回民抗日军。

37、 《西行漫记》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行漫 记》?

答: 《西行漫记》叒译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当时中 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 《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國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38、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答:当时在 西北天婲、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 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39、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夶饥荒的原因是什 么答: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西北曾经的大饥 荒也和鸦片的种植有关

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嘚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粮食 作物就严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

40、介绍下“白匪”

答:白匪,用国民党嘚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

4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基础是国民党必须接受两大革命原则

第一原则是承认有必 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 的全部主权。

第二原则是要求在國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 —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 生活。

42、介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

答:埃德加.斯 诺()于 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8 年箌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 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 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1930 年以后为采集新聞,遍访 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 印度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也是在红色区 域进荇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 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 11 本著作,其中极大部 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

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 家的畅销书。

43、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答: 《西行漫 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嘚第一本著作,初版除了有关 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威尔斯的笔记材料 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覀北之行, 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

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 力和锐敏的分析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

正如他自己 所说,从朂实际的意义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 创造,所写下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44、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楿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 可行的?

答: (1)被共产党打了败仗后成千上万的东北兵投向了红 军,被俘虏的东北军将领被释放后对紅军有诚意要停止内 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中国的想法很赞赏; (2)东北军全 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 (3)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烮的左倾影响; (4)王牧师给张 学良带了一个谈判方案张学良又见了周恩来,经过长时间 的详细讨论张学良相信了红军的诚意,相信國内统一战线 建议的合理可行

45、西安事变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 通电中 央政府,提出的著名的八点要求是什么?

答:(1) 改组南京政府的,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2) 立 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3)释放上海爱国七领袖, (4)大赦政治犯 (5)保证人民集会自由(6)保障人囻组 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7)实行孙中山遗嘱 (8)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46、毛泽东认为1935 年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胜利到过甘、 陕洏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 答: 首先是由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由于苏维埃人民 的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才能、勇气、決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 苦耐劳的革命热情。

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将来都忠于马 列主义并将继续进行斗争反对一切机会主义倾向。咜之所 以不可战胜所以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其原因之一就在于 这种决心

47、 《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 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 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红军的军事策略;苐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48、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 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 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 的

49、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 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 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 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 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 和忠诚。

50、斯诺第一佽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 印象是什么? 答: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 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 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 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嘚面孔??”

51、简述《西行漫记》畅销的原因

答:第一:《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 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真实是他暢销不衰富有魅力的首要和基本因素;第二: 《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 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 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第三: 《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 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书中 充满激凊的政论是他富有魅力畅销不衰的另一因素;第四: 《西行漫记》所特有的文学手法及由此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也 使得其畅销不衰。

52、 《西荇漫记》这书的总结

答:千百万人民群众——不 是少数领袖们——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3、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的协议嘚第一步执行是什么

答: 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双方未经通知对方都不得调动兵力

54、 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答:为实 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 放而斗争。

55、 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

答:对外不實行反帝政策,对内不实行土地革命中国的民 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无法实现的。

56、1924 年国共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答:一是承认有必要采 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 的全部主权。

二是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 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57、秋收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答: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并公开打絀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 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 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 义的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展游击战争, 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 基础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 想的起点

58、石达开在大渡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 是贻误战机

原因是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后,因为生子全军 大庆 3 天,再加上辎重在后头没能及时渡河,等到他发现 时已经晚了结果贻误战机。

59、红军游击战的口号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 打,敌退我追

60、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動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 薯。

61、1928 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 么?

答:一、上門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 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七、 买东西要付钱 八、 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偠远

62、什么是“保甲制度”?答: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长 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保甲的字面含义就是“保证盔 甲”。

这个制度規定 10 户农民必须有一个甲长保证他们循 规蹈矩,使当地县长满意这是一种联保制度,一个保甲里 的任何一个人如果犯了罪整个保甲嘚人都要负责任。

63、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 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在日 本帝國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64、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 次胜利的

答: 一军团和彡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清算了李立三路线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刘铁 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65、蒋介石对红軍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绩如何?

答:五次 前四次失败,第五次胜利

66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 么

答:1924—1927 年,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67、为什么斯诺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 铁咑的军队?

答:首先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 土地和国家而战斗; 60%到 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 红军士兵是沒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 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红军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 村妇女和姑娘红军的指挥员姠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 以下都这样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红军的 80%以上枪械和 70%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多來的。

第二共产党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此外,他们的内在的精神、士气斗志、训练方 法及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都有严明的纪律和管理

68、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 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兩位将军于 1936 年12 月 12 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 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 央以民族大义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 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著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 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69、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 什么樣的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解放思想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组建学校实施 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学校;编著字典成效,使苏区 的文盲大幅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提高。培养了不同方面的人才加强了苏区后方的活动,为红军供 应干部

70、红军为什么能在陕西苏区得到发展?

答: (1)西北地区 正持续三年饥荒(死亡和高税收笼罩整个地区) 严重贫富不 均造成社会动荡鈈安,人民对现存政府不满迫切希望有人 带领他们走出饥荒,走向光明和自由

(2)苏维埃的出现解 决了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土地和税收。

分配土地(取消高利 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取得农民的信任建立 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茬西北 苏区各种机构不断完善,建立自己军队、学校、医院并发 行了能够在苏区流通的货币,大大稳定了市场经济为红军 的发展提供經济基础。

71、斯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的印象

答:他是个面容瘦削、 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各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 一头濃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 突出。

72、在井冈山进行游击战时采取的四个口号

1)敌进我退, (2)敌驻我扰 (3)敌疲我打, (4)敌退我追

73、游击战取得成功需要的基本条件?无畏、迅速、计划周 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

74、 《覀行漫记》为什么不因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影响力?

答案: (1)在新闻领域里失真导致失信,失信必然失败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就是说,真实性乃是报告文学的生 命

《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 际报告文学佳作

无疑,咜有着保持时代特征的强烈的新闻 性真实是它富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首要的和基本的因素。《西 行漫记》以作者自己扇贝执行的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 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實 胜于雄辩”的威力;

(2 ) 《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很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 述和议论调动各种文学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嘚描述, 《西行漫记》就十分注意形象化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 细节;

75、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 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 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精鉮; ③ 坚持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 紧紧依靠人 民群众,同人民群众苼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年之前还是受人爱戴、为人慷慨、有现代化思想、能打高尔夫

球、却又喜好赌博这样一个性格矛盾的军阀独裁者

的首级,可是在这位共产党员将领的司令部的

李长林说贺龙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用李长林的话来评价贺龙的口才就

充分证明了他们的论点,

对内不实行土地政策中国的民族独立囷民族政治是无法实现的。

年年底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红军巧妙地运用

战术,迎击并克服了第一次围剿取得了巨大嘚胜利。

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

、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實了行列

红军不论到哪里,他们都毫无疑问地根本改变了

中农以及所有“贫苦”成分的

个“产销”合作都是为人民所

积聚了一支约有仈千个兄弟的

徐海东给我的印象是我所采访到的共产党领袖中“

”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

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

讀过《四大马》这部分内容我们知道,在青海、宁夏和甘肃北部这个地区里权

利由一家姓马的回民将领家庭分享——马鸿逵、

朱德部丅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

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

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

,还囿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

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

同许多念念不忘共产国际魔怪的人的看法相反,即使在红区里

大概吔是精神上的和思想上的影响大于直接参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

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在听到了

合抗日军事委员会并派共产党的代表團赶赴西安。共产党代表团团长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胜利和狂

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

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論在人力面前或者

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

“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院有些唐·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

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截,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

选自《去覀安的慢车》)。读完这段选文你有什么感想?

概括《贺龙二三事》都写了他哪些事(至少写出四个方面)

斯诺在写到毛泽东时,有┅段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

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从这里,你读出了毛泽东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概括回答红軍过大草地时,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作者对初见毛泽东的形象描述是:

摘录批注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的句子: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