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收藏了陈奕迅的歌,然后女孩也去听了陈奕迅的歌。这是暗恋对方吗,还是什么?

“为何喝过那咖啡杯无故失终了/家里却仿佛增添了数本新书/为何你那床头玩具熊再找不到/花樽的花偏偏天天转色...”

昨天听《防不胜防》,又一次单曲循环了Eason的歌,联想起最近某青年公号对“粤语歌”的惋惜,有点感慨。

我现在已经不常听陈奕迅了,准确地说,听Eason的频率不会明显高于其他歌手。但每一次听,都要听很多首。

第一次听Eason是在初中,某堂课下课后,几个女生突然拉上窗帘,打开教室多媒体放歌,第一首是周柏豪的《够钟》,第二首就是Eason的《浮夸》。“神经兮兮。”那时候,我暗暗对那几位女生表示“无语”,却又被这两首歌打动到。《浮夸》,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又隐隐有迫切渴望被人理解的期许。

当时Eason虽然没在全国大火,但在粤语区也算一线歌手了,以至于我问同学“那个打扮怪模怪样的歌手是谁?”他们就会笑我孤陋寡闻。

几天以后,也许是好多天以后,我记不清了,曾经的一位好友借他的ipod给我,推荐我几首歌,他先给我听,然后问我“知唔知系边个唱”,我孤陋寡闻,自然“话我唔知啦”,只是第二首歌的声音蛮耳熟。他公布答案:第一首是周传雄的《黄昏》,第二首就是Eason的《夕阳无限好》。后来,我和那位好友真的“夕阳无限好”了。

不过,至少那个学期两人还是“最佳损友”,他喜欢Eason,我对Eason的歌又颇有感觉,于是他推荐的歌我就照单全收了。《沙龙》、《红玫瑰》、《心经》、《一切还好》、《打回原形》、《富士山下》、《六月飞霜》、《最后今晚》...不过最喜欢单曲循环的,其实还是那首《夕阳无限好》:

“好风景多的是/夕阳平常事/然而每天眼见的/永远不相似。”

听到Eason的歌,感觉像探到块宝一样,有一段时间不知道有多迷恋,想要推荐给周遭朋友,又生怕太多人知道,最后发现原来身边人一个二个都知道他,害怕都无用,于是大家一起听、一起谈论。最迷恋的时候,微博头像、背景图都是Eason的,歌单里专门创建一个全是Eason的,回家没事就点开。连人家的“屋企事”都关心,不理解为什么找了一个烧钱老婆,后来渐渐觉得,其实徐濠萦和他还是挺合适的,自己也不必多挂怀,听歌就好。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无知又无畏,不单只有一个“足球梦”,还有一个“歌星梦”,心觉一个人在台上唱歌蛮有意思,就有事没事幻想自己拿个麦克风侧脸扮忧郁,冷冷地唱完一首苦情歌,然后若无其事道“多谢大家。”为了实现自己这个“歌星梦”,有一次学校有一个为某某晚会准备的“唱歌面试”,我一个零基础的人,就屁颠屁颠逃课去了,结果唱到一半老师就勉为其难地说“不用唱了,你是不是太紧张了。”其实看她表情,我就知道自己唱的多糟糕了,回到教室同学问我结果怎样,我也就遮遮掩掩。“歌手梦”从此也就夭折了。

不过多年以后,如果有人唱Eason的歌,自己都会轻轻地哼上两句,如今在天津读大学,Eason也早已红遍大江南北了,所以漫步大街、与友共聚,Eason的歌仍会时不时响起。有意思的是,自己在大学比较要好的朋友,好像都觉得他的歌有感觉,有一位好友上一次在天津看的演唱会,就是Eason的,也算是有缘。

私心觉得Eason的粤语歌比国语歌好一点,主要由于歌词上的差距,不少国语歌其实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粤语歌的“翻版”,歌词有赶制之嫌,像林夕、黄伟文等人的粤语歌词到底要胜出一筹。比如《富士山下》的开头“拦路雨偏似雪花/饮泣的你冻吗/这风褛我给你磨到有襟花...”国语版就成了“徘徊过多少橱窗/住过多少旅馆/才会觉得分离也并不冤枉...”后者口水苦情歌味儿浓,也欠内涵。又如《明年今日》的名句“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在国语版(《十年》)变为“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泪。”到底还是前者更为惊艳。

不过,国语版的精品也是有的,比如《白玫瑰》的国语姊妹版《红玫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以及“红是朱砂痣烙印心口/红是蚊子血般平庸”等歌词都彰显了作词者的深厚功底,时至今日仍可以被很多听众细细品味。

迷恋期到底会过的,或者说,现在其实多少仍会迷恋,只是不喜欢逢人就说罢了,听到别人谈论Eason,也只是会心一笑。微博头像换了、封面图片换了,国语和粤语的歌曲循环也不再只是Eason,还有李健、许茹芸、朴树、周杰伦、张学友、杨千嬅、谢安琪、王菲、泳儿等等...但不能说是不喜欢,只是对一种疯狂的“追星”状态的抵触,感觉深夜一个人听听就挺好了。

就像《好久不见》歌词中流露的那种感觉:

“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落花流水,去也匆匆。想来,美妙不过偶然记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0后喜欢陈奕迅正常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