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比·鲁斯(Babe Ruth)打出了MLB有史以来最长的本垒打吗?

小利推荐:财富自由似乎是个可望不可及的状态,但是从平庸走上富足却没有那么难,本文是 的大作,如何走入财富自由?希望作为读者的你能够从文中找到到达的线索。

来源:吴小生读财报(ID:fincard)

先来算笔账,假如你的本金是10万元,今年、明年、后年你都取得了20%的投资收益,那么你3年从股市当中总共赚了7.28万元。这笔收益,完全不足以让你称得上有钱,甚至对于你改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那么对于财富积累我们如何从平庸阶段跨越到财富自由阶段呢?本文来讨论下财富积累的两个阶段。

美东时间2019年2月23日早8点(北京时间23日晚9点),被誉为当代最牛投资者之一的“股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发表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

毫无疑问,股神的巴菲特先生,及其管理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从1965年进行投资业务以来,长期年化收益率保持在20%以上,这在过去40年来,全球范围的所有投资者中,都是极度优秀的。

事实上,在10多年前,我初次认识到这个老头的时候,就对他这个传奇般的收益率数字充满好奇——那时我还无法正确地理解“年化”和“每年”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我那时候满脑子里疑惑的是,怎么可能有人能每年都取得20%的收益,并且连续持续几十年呢,即便是倾举国之力施行的计划经济都难以做到吧?

后来我特意去翻阅了大量关于巴菲特的资料,终于,在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当中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在《滚雪球》的第22章,明确提到了早期巴菲特的投资业绩。

“自从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每年他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

按照记载,1950年,巴菲特的本金是9804美元,到了1956年这笔钱增值到了17.4万美金。这是巴菲特在年轻时候通过投资积累到的第一桶金。

后来,在一次公开的讲话中,巴菲特说:

资金量小是一种天然优势,要是我手里只有100万美元,我每年差不多能赚50%,不是差不多,是肯定能,我保证!“

发现了没有,巴菲特在早起资金量还很小的时候,也是靠着超高的投资回报,迅速把资金滚大,形成他今后得以能够安心从事“职业投资”的第一桶金。

而不是像很多人想象中的,股神积小胜为大胜,从一开始就是每年取得20%左右的稳定收益,直到上亿元身价的。——那是人家资金大了以后!

知道了这一点真相,对于我们很多普通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你投资本金基数很小的时候,每年取得10-20%的收益率,这本身并不是一个足以让你起飞的事。

不如算一笔账吧,你现在的本金是10万元,假如今年、明年、后年你都取得了20%的投资收益(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那么你3年从股市当中总共赚了7.28万元。这笔收益,完全不足以让你称得上有钱,甚至对于你改善生活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今天我们来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财富积累的两个阶段。

贝比·鲁斯(Babe Ruth )是美国棒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他在自身那个领域内的地位就像是篮球场上的乔丹。

但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记录,他整个生涯被三振出局 1330 次,这个记录维持了 29 年。

你可以理解为,这家伙在2000多场考试当中,有700多场拿了满分,但是还有1300多场拿了0分。

当然不是,在某次采访中,Babe Ruth 亲口透露他放弃了那些能够在更大概率上集中球的“安打”(可以理解为一种保守策略),而不懈地去追求更低概率却有更大“振幅”的全垒打。

人类对于成功的定义和记忆有时就是非常残酷的——第一名能够名利双收,而第二名终将会被人们忘却。

于是,这种策略让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运动员,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鲁斯效应(Babe Ruth Effect)—— 追求成功的人应该冒更大的风险,获得更高的收益。

后来,又有人专门去研究了Babe Ruth 比赛的历史数据,他们发现:

1919 年,全垒打和被三振的比率突然从前一年的 19%提高到30%,在此之后的12年里,可以看到 Babe Ruth 全垒打比率在逐年上升,1931 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90%,这意味着几乎他每被三振出局一次,下一次就会打出一个全垒打。

可以说,这是一个质变。

而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下降到 66%,此后更是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

这也说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有那么至少1个黄金期,人要抓紧机遇,在正确的时候去做正确事,成功的概率会显著提升,效益也是最大化的。

这个效应也被不断地运用在投资领域。

回到投资上。可能很多人觉得,真正的投资高手是不靠运气的,讲运气的都是low逼。但其实,不管你承不承认,没有人的投资成功能够完全脱离运气的因素。

一只股票未来的股价是由什么驱动的?市盈率估值模型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未来某年的股价=未来某年的每股收益*那时的市盈率(PE)

因此,我们把能够从股市上赚的钱分为两类:

(1)赚公司业绩增长的钱。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在未来股价的涨幅理论上等于盈利的增幅。通常,在专业的投资者眼里,将这种收益称为阿尔法(Alpha)

(2)赚估值提升的钱。在业绩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在未来卖出时估值高于你买入时的估值。同样地,在专业的投资者眼里,将这种收益称为贝塔(Beta)

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对一只股票的股价波动起到作用。

不管是业绩提升还是估值提升,你就永远无法有 100% 的概率来预测其中的某一项结果。市场上不同投资者做能做的,只是通过一些数据、逻辑和资料结合认知水平,来提高自己实现某种结果的概率,仅此而已。

我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Beta才是你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

例如,在大家眼里,巴菲特的投资收益,显然是符合长期来自长期的公司成长带来的Alpha,这一点毫无疑问。

但事实上,如果你把巴菲特式的成功放进更长限度的经济周期里,你会发现恰好对应了美国过去几十年从一个生产型国家,转向消费型国家的过程,因此消费类股票、服务类股票整体持续了多年的牛市。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某种Beta因素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资神话。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去学巴菲特,很难再复制股神投资业绩过去的成长。

更何况,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别说能持有一只股票5-10年,可能拿上半年、1年都很困难。

再举个更通俗的例子,尼古拉斯·金涛曾说过:

十年前你在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但十年前你在旁边买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为在北京朝阳门。

如果你有幸在10年前买了房,不管是买了北上广的房子还是八大新一线城市的房子,还是其他二线城市,即使你什么脑子都不用动,在整个房产市场的上涨的过程中,你都能自然受益。这同样是Beta对你财富的巨大贡献。

再比如,一个人的确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自我奋斗又或者比别人敢于冒险来发点小财,这通常都是可以期待也是可以实现的。

但要发大财,跻身富豪圈中,那么就需要靠一点点运气,需要踩准时代浪潮的节奏。所以,与其说是马云改变了时代,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马云。

但是这种财富是由命运所决定的,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能够暴富的人无比稀少。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当时代的机遇撞过来的时候,别人不敢去接,而你要怀着心动和坐立不安的心情,紧紧地把它拽在手里。

因此我们如何才能够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呢?

第一步,永远不离开牌桌。

无论什么人做投资,千万不要离开牌桌。你永远要stay in the game,这样,当时代大机会来临时,你才有机会能撞上去。

第二步,紧紧抓住一次时代机会。

在投资初期,正视你的收益绝大部分都得来自Beta这件事实(比如一场轰轰烈烈的超级大牛市),然后通过在一场牛市当中下重注完成初始资金的积累。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敢于用自己的钱去重仓某些个股,并且,这一定是你自己通过基本面分析后认定能涨10倍的股。

第三步,投资风格的切换,从Beat到Alpha。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里面一直在强调我们要进入那个“快车道”,踩过那个不用劳动创造财富的门槛,你就可以变得越来越有钱。而想要进入这个快车道一定需要运气,没有运气根本不可能。

但我们不能一直依赖运气。所以当你抓住一次机会手中的财富迅速增长后(如早期的巴菲特,1950年至1956年间资金增长了20倍),再转到第二阶段,降低收益预期,努力寻找Alpha收益,通过时间和复利把资金越滚越大,最终获得自由。

这就是在投资中财富积累的两个阶段。

很多人说阶级跃升的路径已经锁死了,我不这样认为。

相比、创业以及XXX(某个你懂的职业)这些,股市从来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门槛低到不能再低的人生机会。一轮牛熊循环大概5-10年,可以说每个人至少都拥有3次机会经历一轮超级大牛市,抓住了,几年时间完成跃升。

而保底思维,降低风险,追求确定性,盯着可怜的股息率死守低估值股,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希望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回报,这些思维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

在牛市里的保守思维=接近于无穷大的机会成本

怎么理解无穷大的机会成本?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几次特别闪光的时候,如果接连错过了,大多泯然众人矣,又重新回到平淡的人生。

我们正处于一个崭新时代的拐点,每次牛市的启动必然会创造出大量的财富,这是实现财务自由最快的途径。

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翻过了那座最高的山,所有人都愿意听你的故事,只是不幸的是,大多数人连普通的高山登顶都两腿发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鲁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