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爱哭的毛毛虫是谁演的?

继上回那篇《为什么在湖南台首播而非央视?》之后,我又来为这部剧的刷屏添砖加瓦了。

没办法,谁叫它是最近避不开的热点呢?剧是真火,全民追剧,全民热议。

据说,在最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生活会上,党员们的个人发言还包含了对《人民的名义》的交流与研讨。领导们也都很喜欢看。

但是随着电视剧热播,这部剧也浮现出一些瑕疵与问题,有些是真问题,有些则不是。

《人民的名义》抹黑警察?

对《人民的名义》,警察群体颇有微词。热播至今,该剧中出现的公安干警形象,似乎少有正面。

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在政治势力间四处逢迎,汲汲于升官发财,连他老婆都嘲他“太会算计”。

大风厂拆迁,一个企业的拆迁队竟然出动了警车开道。拆迁队头目是光明区公安分局局长程度的表弟,张扬跋扈。

程度因为表弟被逮,为泄私愤,滥用公权力传唤羁押了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

被李达康勒令清除出警察队伍的程度,携着手里李达康的“把柄”向祁同伟投诚,调任省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

反观剧中以侯亮平为首的检察官,则多为正面、高大形象,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网上有声音认为,这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反腐电视剧,疑似存在“刻意拔高检察院、抹黑警察”的创作倾向,称“请不要打着人民的名义来诋毁警察”。

这种不利于团结的舆论观点,引起了各方重视。

编剧周梅森郑重声明,“从主观上,我以及导演李路,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刻意拔高谁、刻意贬低谁。从来没有。”

导演李路称,“反腐是一个大概念,剧中公检法各家都有贪腐分子,也都有正面典型,” 绝不会因为是最高检出品,就把公安、法院方面的人物设定为坏人,把检察官都设定成好人,“不要过度去解读,或者片面解读。”

也有观众发声,“作为一部反腐剧,必然涉及到腐败对象,如果每个行业都持一颗忌讳的玻璃心,反腐宣传将无法持续”。

我认为,所谓“《人民的名义》抹黑警察论”,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电视剧的主创方明确作了回应,不存抹黑的主观动机,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一些阴谋论的猜想。

再者,实际生活中常称“公检法系统”,三者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今反腐工作中互相配合、密不可分的重要兄弟单位。这样一部反腐大剧,难道会傻到去拔高踩低,去诋毁系统内的兄弟单位?去破坏反腐事业的团结大局?

最重要的是,持“抹黑警察论”观点的人,其实不懂文艺创作的规律。在文艺创作中,不存在哪个群体的“负面豁免权”。有好有坏、有正有反,人物才有血肉骨骼,文艺作品才立得起来。

反腐剧,都是正面人物怎么拍?公检法,各个系统中都可能存在腐败。55集的电视剧才播了一小半,各色人物还在粉墨登场中,不必操之过急。再说了,在《人民的名义》中,有多少人喜欢永远正大光明的侯亮平?我反倒觉得苦孩子出身的祁同伟更有血有肉呢。

“抹黑警察论”这种声音,希望还是能少一些,否则文艺创作人人自危,要避开要忌讳的东西太多,哪还有自由创造的生命力可言?

欲讨好年轻人却根本不懂年轻人?

《人民的名义》中,有关年轻人日常生活的戏份,是观众们最想快进跳过的。

比如郑西坡儿子郑胜利,就很讨观众的嫌。有几集,郑胜利和他老爸叨叨叨的戏份特别多,介绍他的阿尔法公司他的删帖业务他的水军事业。镜头来回剪,那边厢政治交锋正酣,这边一切到郑胜利或林华华的戏份,用薛之谦的话说,节奏就“整段垮掉”,于主线剧情丝毫无益。

其实,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原作小说中,没有这么多年轻人的生活戏,这些都是后来电视剧新加的。据导演说,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我们来看看导演心中的“年轻人的情感戏”:

再看看导演心中的时尚元素:

侯亮平花了半个月私房钱买回来的、老婆放购物车里一直不舍得买的漂亮裙子

摸着良心问,真的好看吗?导演,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爱哭的毛毛虫和他女友的非主流造型

导演,你是不是对现在年轻人的时尚品味有什么误解?

难怪网友们在官微下呐喊:“我宁可你给我官场开会100集,也不看这样年轻人的桥段,太尴尬了。”

其实我挺理解导演,戏剧作品讲究有张有弛,在紧张的政治交锋戏中,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生活戏,有利于减轻观众的观剧疲劳。但是很明显,政治戏在水准之上,生活戏却在水准之下。

究其原因,剧组想讨好年轻受众,却根本不了解年轻人。

是直男癌眼里的女性形象,

还是现实中的女性处境?

《人民的名义》虽好,却称不上“神剧”,我认为最大的败笔,是其对女性角色的塑造。

从海报就可看出,这部剧侧重男人戏,但里面也有几个关键的女性角色。达康书记固然招人喜爱,赵徳汉、祁同伟这样的也都有血有肉。与男性角色不同,女性角色却个个单薄、扁平,令人不喜。

山水集团董事长高小琴是美女蛇的代表。

高小琴甫出场,一身红衣,在断瓦残垣的拆迁现场,置身于一干深色着装的男性干部中,格外亮眼。

关于她的背景传说很多,有传她是高育良书记的侄女,因此能空手套白狼,白手起家,建立起了一个数十亿资产的大集团,还低价拿到了大风厂的黄金宝地。

当后面高小琴出现在祁同伟身边时,我们不意外地知道,她背后的男人开始浮出冰山一角。

这就是电视剧对一位女性企业家形象的想象和塑造。她是酒桌上的交际花,是男人堆里的解语花,是其他女人眼中的美女蛇。

英语里,有一个词叫a self-made man,意即白手起家的人、自我造就的人。在我国语境里,这个词中的man似乎没法被替换成woman。一个女企业家,总得依附一些有政治资源的男人,总之,不可能“自我造就”。

京州市城市银行副行长欧阳菁是另一类女性形象。她们情感脆弱,任性妄为,是给丈夫拖后腿的老婆。

用一个词来形容欧阳菁,那就是“不懂事”。她身居高位,生活无忧,是沾了丈夫李达康市委书记的光;然而她不仅不支持丈夫工作,反而尽拖后腿,与外逃贪官丁义珍往来密切,因被举报而祸起萧墙。

粉丝们有多爱达康书记,大概就有多讨厌欧阳菁吧。

剧中几位官员的夫人,存在感都低得如背景板,即使一个个身份不凡,或官阶高或学识高,但都是全心全意为丈夫的事业服务,默默当好丈夫背后的女人。

检察院反贪局一处处长陆亦可则是“剩女”代表,身边所有人都想给她介绍对象,没有人关心她工作干得怎么样、她的个人意愿是如何。

除了呆板、让人不快的女性形象,剧里的男性角色,也很有直男癌的风采。

外甥女夸侯亮平做的饭好吃,想让他以后多做,侯亮平不屑道:“那我不成家庭煮夫了。”

为什么女的做饭就天经地义?为什么女性不耻于做“家庭煮妇”呢?

从下文来看,家里几乎都是钟小艾在做饭。她的级别比侯亮平还要高,可以想见平时工作也很忙,可做饭却是她一个人的义务?

陈海出事后,组织上要调侯亮平去汉东接替陈海的位置,妻子钟小艾十分担心侯亮平的安危,可侯亮平满不当回事,反而觉得女人就是胆小。

你以为买条购物车里的裙子给老婆就是真正爱她吗?爱她,首先是要在精神上尊重她,感激她的照顾和关怀啊!

再看侯亮平的发小陈海,给陆亦可张罗相亲对象。陆亦可在他眼里,已然成了一个严重滞销品。

王大路借教训欧阳菁之口,发了一通对当代女人的感慨。

女企业家是靠依附攀援做情妇上位的;

妻子在工作之余,还要心甘情愿地承担下所有家务;

年轻女性,在职场中常被当作花瓶,有领导来,就挑几个去作陪;

《人民的名义》对女性的认识和处理,无疑是失败的。

一方面,它固化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如家庭中的奉献者和职场花瓶形象),反映出一种极其过时的女性观。

另一方面,它内在同意并实际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男性官员(或有话语权的男性)对待女性的一些理所当然的态度和做法,作为一部影响较大的电视剧,这种正当化显然是极不合适的。

影视作品要光照现实,在光照女性方面,《人民的名义》做得很差。

 流传了千年的佛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凝聚了佛家思想的精华。今天的中国早已进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年代,被禁锢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动,使人眼花缭乱、猝不及防。“色”的实在与“空”的虚妄在这个五彩斑斓的社会交相辉映。多少人在“色”的利诱下,或身败名裂或成荒丘一堆。又有多少人因为领悟了“空”的虚妄而光宗耀祖、福泽乡邻。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其深刻的内涵诠释了深邃的佛家思想。人性的贪婪和逐利在片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对“色”的欲望(即对具体的、有形的物质和金钱无度的攫取)让人触目惊心,而公权力却让这样的攫取如虎添翼、如虎得伥,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从那一批批倒下的背影里,俺们看到的不正是“空”的诅咒么?不能忘记的,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即使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老百姓也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篇我们说了《人民的名义》里领导的名字,这篇来说说人民群众的名字,也是很有意思。


陈岩石退休老检察长,生如岩石,老而弥硬。岩石是根基,虽然被草木芳华覆盖不显眼,却依然默默挺立支撑苍穹。老检察长作为老革命战士和强国老干部,当得起岩石这个名字。


郑胜利(郑乾)黄毛哥承担了整部戏所有的尿意和茶水时间。作为一介庶民,他叫胜利,却在商场上屡战屡败;改名郑乾,却总也挣不到钱。精神胜利法,新时代的阿Q,这不是我等屁民的悲催写照吗?乾者,天也。一个平头老百姓,以天为名,所以少不得总被雷哥们照顾,不过他的网名点名了真相:爱哭的毛毛虫。胜利也好,乾也罢,终究不过是一条毛毛虫,而已。所以不要再在黄毛哥出现的时候快进或者上厕所了,黄毛哥就是屏幕前吃着西瓜看着神仙打架想着明天车贷房贷孩子教育股票走势公司奖金的你我。


郑西坡东施效颦,反用就有了郑西坡。诗歌写的好坏姑且不论,其在工人和资本家、工人和政府之间的尴尬地位,恰好彰显了强国工会主席的真实状况。

王文革按年龄,王文革应该生于那个动乱年代,所以人如其名,行事狂热偏激。电视剧里,他不慎点着了汽油(注意一点,我只说一次:汽油是蔡成功建议用来对付拆迁队的,最终烧伤的却大多数是工人,少数拆迁队员)被烧伤,留下一身伤痕。此后又试图绑架蔡成功的儿子。参考旧事,此人宛如当年的某个群体。一声唏嘘。


蔡成功蔡成功这个名字颇有意思。你可以把他理解为民营企业家费劲心机甚至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才能成功,也可以理解为才成功就完蛋了。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家的实际生存状况,一声呵呵。

高小琴/高小凤很有趣的事,她俩都姓高,却不是高育良那个高,然而一笔又写不出俩高。有些绕是不是?看看她俩和高育良的关系。小琴,非正常之琴,因为有梁璐;小凤,非正常之凤,因为有吴老师。两个本来资质不凡的渔家姑娘,结果如此令人唏嘘。和祁同伟、赵德汉、蔡成功、郑胜利、王文革一样,她们要成功必须要犯法或者游走在法律边缘。


大风厂一个服装厂为何叫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整部戏大风厂的股权改革是引子,一一六事件是导火索,风一起而四方云动。

然而我们如果仔细读读《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说的是什么?是衣锦还乡对父老的高兴吗?还是死去将士的悲痛遗憾?或者对未来的隐约担忧?显然后者居多。那么我们再看大风厂这个国营老厂,代表强国工人阶级的大风员工,迎接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小说原著里,官司赢了,可工人们的股权一文不值了,于是他们又去市政府讨个说法。大风厂的工人们被蔡成功欺骗,被政府拆迁,被高小琴们欺骗,经过法律的手后却丧失了自己的股权,只得到郊区一块地继续……生产。


你觉得还有哪些人的名字值得玩味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哭的毛毛虫的女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