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一款街机游戏名字

说到“野球拳”,你最先想到的是哪一款游戏呢?

还记得在街机游戏盛行的年代,能破解的热门游戏数量非常有限,因此盗版商们动起了其他主机平台的心思。MD和SFC则是被盗版移植最多的平台,大量经典的游戏出现在游戏厅,并使用摇杆和按键操作,毫无违和感。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SS的一些经典游戏也曾经出现在游戏厅时期,其中最经典的自然就是玩家们耳熟能详的《野球拳》。

这款游戏的存在,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个异类。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分类呢?益智?动作?休闲?误导?教学?似乎都有吧!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看似简单,但真的玩下来就是心理战术了。

那时候,哪一家游戏厅有这么一台游戏,绝对会引爆全场,甚至周边的玩家都会集结过来围观,造成其他的游戏厅冷清了不少。可想而知,那时候玩家求知心理有多强烈,以及《野球拳》的人气之高有多高。

其实在那个年代,类似《野球拳》的游戏不在少数。只是大部分因为尺度的原因,都只能在主机平台才能玩到,在国内基本上没有正版的发行。那时候的玩家能够接触到纯属侥幸。当然,游戏厅也有其他游戏可以替代,类似《天蚕变》《麻雀》《柏青哥》之类的益智游戏,不过启蒙的力度并没有那么强烈。

《碧蓝之海》最火爆的野球拳场面,看过真人版的宣传之后各位还好吗?

野球拳,最初是为棒球选手呐喊助威的歌曲,从二三十年代一直保留至今。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在七十年代的日本综艺节目带动下,渐渐演变成脱衣猜拳的代名词。甚至最终渐渐演变成为某种高级武功和技能,当然其中的恶趣味只有年长一点的人才知道。在进入这些游戏之后,野球拳拥有了类似“王八拳”“流氓拳”之类的含义。

《金庸群侠传》野球拳一战成名

游戏中可以学习的技能非常之多,基本上每个人身上都可以获得秘籍。而那些书中出现过的秘籍,在客栈里面的韦小宝那里都可以购买。甚至连金轮法王的龙象般若功都可以买到。在小说中比较厉害的武功,类似《葵花宝典》《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辟邪剑法》......打出来的伤害都是比较高的。

要是在老顽童哪里学到了左右互搏,基本上就天下无敌了。但是学这一招的前提条件是:智商偏低,很符合原著嘛!

《辟邪剑法》在学习之前还会询问:自宫与否。别说,当时为了成为高手,还真有不少玩家选择自宫了。也是在很久之后,在同学那里才知道原来“野球拳”才是最厉害的。不过如果排除“野球拳”的话,《辟邪剑法》《葵花宝典》当真可以独步武林,威力甚至大于降龙十八掌。

自宫也值得,反正自己不练,让那些恶棍加入,逼他们学习,然后再遣散。

“野球拳”在金庸小说中并未出现过,《金庸群侠传》是主人公从现实中带到游戏中的技能。在游戏中的含义类似“乱拳打死老师傅”。其实最初玩家们并不知道这一招的威力如何,其他武功升一级就会提升一级的威力,但是野球拳学到第九级也没有什么威力,不少人因此放弃了。

金花婆婆是我们练拳最佳伴侣,反正打不死,可以无限挑战。野球拳挥动近70下才能升一级,想要获得十层功力,得打将近一千次啊!只要学会十级野球拳,除了辅助技能,其他功夫基本上都不需要学习了。

即使是游戏中的顶级战力张三丰,也无法抵挡野球拳的威力。

第一次见面,张三丰:“小伙子,过来让我指点你一下!”

“你已经这么吊了,我没什么好教给你的,个人爬!”然后三本顶级武功秘籍也别想得到手。

不过说实话,游戏早期练成了野球拳+左右互搏的话,就变得一点挑战性都没有了,再强的敌人,类似金轮法王、欧阳锋、东方不败都是一套拳直接带走。跟班也完全是跟着混经验而已。其他的什么武功秘籍,在野球拳面前都没有什么价值。

反而是最初玩的时候,什么武功都学,什么人都招纳,最后勉强打败敌人获取经验的时候最开心。

《武林群侠传》野球拳延续经典

在《金庸群侠传》精神续作《武林群侠传》中,野球拳再次被启用,剧情中说是昔日英雄小虾米的成名绝技,其实就是《金庸群侠传》中的主角。而在路边玩杂耍的齐丽,则是野球拳的传人。

在这款游戏中,野球拳的作用改变了,是“探测敌意,先发制人”的“招意”,野球拳再次被封神。

想要学会这一招的话,就需要引发剧情了。首先在集市上认识齐丽,并帮她打退黑风寨的人。第二年4月上旬到第三年12月底期间去森林跟她猜拳,第三年会在森林中遇到齐丽的父亲,此时如果玩家的医术达到七十以上,加上采集药材:羚羊角、鳖甲、麝香,就可以成功救治。好感度增加之后就能学会这一招了。游戏中的神技啊!

在《侠客风云传》中剧情也是差不多的,想学会野球拳就必须和齐丽搞好关系。

这里帮齐丽老爹疗伤的技能是“一阳指”,“一阳指”在养成模式帮助李徽私奔就可以获得,帮她爹疗伤的成功之后,第四年七夕齐丽会亲自来送你野球拳秘籍。

在《侠客风云传》中野球拳仍然是伤害最高的武功。

小编的图文主要专注于街机游戏和红白机,希望可以唤起这代人的美好回忆。

喜欢怀旧游戏的朋友别忘记关注哦!每天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内容更新。

文章都是经过长时间整理和创作,纯手工打字,绝无水贴。

  • 简介: 真结局到底在哪里rpg是一款剧情十分独特的解谜游戏,玩家可以体验到各种精彩的解谜玩法,在解谜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剧情故事,玩法也是十分的自由,不断的进行体验,还有关键的线索有机会找到哦。 [title=biaoti]真结局到底在哪里rpg特色:[/title] 1、真人版的剧情游戏,在之前的剧情上不断新的线索,开始一段丰富的冒险

  • 简介: 生存RPG3失落时空是一款像素风格的生存RPG游戏,游戏采用复古的街机画风,玩家进体验全新的游戏剧情,全新的武器道具,感受一场别样的冒险旅程,高度自由的玩法模拟,自由探索整个世界,选择隐藏的宝藏,众多玩法等你来体验。 [title=biaoti]1、生存RPG3失落时空游戏中文版亮点:[/title] 2、很需要勇气的一款小游戏

  • 简介: 寻仙证道成仙是一款全新的仙侠题材的魔兽地图游戏,玩家将在游戏中体验非凡的冒险,多种难度自由选择,找自己最合适的选择,各种人物就是应有尽有,武器装备也是非常多的,不断战斗提升自己的实力,去完成更多的冒险挑战。 [title=biaoti]寻仙证道成仙攻略版亮点:[/title] 1.可以选择多种英雄,在世界中进行冒险,完成主线任务

  • 简介: 复仇rpg1.1.9安卓版是一款异世界冒险的橘色扮演游戏,在黑暗的地牢中享受不一样的冒险闯关之旅,海量的地牢副本等着玩家们来闯,各种有趣的历险正在等着你来玩耍,玩家们可以在游戏中去选择各种职业,搭配使用多种技能,地牢中拥有各种征战等你去应对。 [title=biaoti]复仇rpg游戏特色:[/title]

  • 简介: 勇者斗恶灵rpg攻略版是一款全新风格的战斗游戏,经典的rpg风格,选择你的角色开启战斗,精彩的玩法将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刺激,你必须要断的挑战才可以完成任务,并且得到成长的机会,赶快来试一试吧。 [title=biaoti]勇者斗恶灵rpg攻略版特色:[/title] 玩家能够建造属于自己的村庄,和工会的朋友一起组队完成各种艰难的任

  • 简介: 英雄联盟RPG官方版是一款拥有宏伟场景精彩剧情的LOL角色扮演手游,百名英雄角色将会成为游戏中活生生的人,而你也将会成为符文大陆上的一员,去开启更多的历练让自己变得更强,每一名熟悉的人物角色都将会在这里与你碰撞出不同的故事,剑圣、剑豪等人都是身怀绝技的,等你来战胜他们

  • 简介: 英雄战歌RPG攻略版是一款全新风格的魔兽战斗游戏,你可以体验到全新的玩法,选择想要的角色搭配想要的阵容,一次次精彩的战斗玩法会给你带来很多激情,变换策略打败强大的对手,最后还会出现超级大BOSS,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也是极其关键的。 [title=biaoti]英雄战歌RPG攻略版特色:[/title] 英雄的选择非常重要.

  • 简介: 瘟疫rpg中文版是一让所有的人都能在里面合理养殖病毒的单游,因为整体给出来的玩法模式很特殊,它不仅会让大家伙觉得好玩和有趣,而且那个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体的趣味性,在没事或者是无聊的时候玩一下,就一定能在里面感受到乐趣,而且很自由不用受到过多的限制。 [title=biaoti]瘟疫rpg游戏特色:[/title]

  • 简介: 一千万RPG游戏是款非常复古而且玩起来很有趣的单机类型的探险手游,里面的基本玩法是沿用传统玩法,同时使用的地图风格也比较的经典,单游世界中有很多邪恶的怪兽,玩家就需要不断的冒险找到一些战士,然后一同组建成强大的小分队,与里面的恶魔对战最后消灭它们,让世界恢复原来的和平与正义。

  • 简介: 三国卡牌RPG抓宠版手游是一款全新的三国卡牌类的游戏,玩家将进入到三国的世界中,你需要去招募更多的武将人物,去组建你的战斗阵容,所有的武将都是真实的还原于历史,各大经典的战役都将在再次呈现出来,激烈热血的卡牌战斗过程,带给你无限的刺激。 [title=biaoti]三国卡牌RPG抓宠版手游特色:[/title]

  • 简介: 前卫的粪作RPG2中文版是一款像素风搞笑的角色扮演游戏,使用了复古的RPG冒险游戏形式,玩家将会掌控着自己的勇者开始一场冒险,魔性的角色与怪物画风,一切作画都是随意为之,熟悉的回合制RPG对战,你强大的勇者将会无坚不摧! [title=biaoti]前卫的粪作RPG2中文版游戏特色:[/title] 1、RPG游戏冒险,充满着奇

一、论“友尽”的历史必然性

阿凯在小学时代前半期一直是我交际圈的中心,但小学没过一半,我便和他“友尽”了。双方的家长是首因,我一度这样认为。但时过境迁再回首,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一度又那样认为。

马云说过:不是实体店不行了,是你们家的实体店不行了,别怪互联网。这话的意思是,你们要完蛋,不是互联网的错,没有互联网,也会有其他东西来把你们搞翻。因而我和阿凯的“友尽”不是外力的错,是我们自己有根本性的错因。在这个错因引导之下,没有爹妈也会有其他的东西来让我们各奔东西。这个道理本来似极简单明确,但却经不住细细推敲。就像一个好汉揍了一个极为欠揍的人,好汉的出现固然是个偶然,但欠揍的人被揍这件事则是个必然,因为谁让你丫欠揍呢。话虽如此,然被揍的意难平、难免啐口血骂道:“我固然欠揍,却凭什么让你丫给揍了?”而揍人的亦不免据理还击:“谁让你丫这么欠揍,老子揍的就是你!” 而后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彼此互撩起来。这事儿的结果也不难想象,嗓门响并不能令手臂长出肌肉,但只有肌肉拎实的一方能把另一个揍倒在地。站着说话就是有理,躺着不服就揍到你服。怎样纷繁复杂的道理,在沙包大的拳头面前就是个屁。这件事说到底竟变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委实难以置信。不过用来解释我们的经历,却可能十分恰当而公允:我和阿凯因为没有沙包大的拳头或者代替沙包大的拳头的什么东西,因而我们的“友尽”带有了历史的必然性。

我多次回忆与阿凯一起的日子,得到的仅是一些模糊的印象。而处于印象核心位置的,是一个光线昏暗、人头攒动、嘈杂喧嚣,往来皆是七岁到十七岁不等各类“不良少年”的游戏机房。

我坚持使用“游戏机房”这一个称谓,而不是较为书面(抑或官方?正式?)的“游戏厅”甚至“游乐场”这些词,是因为一旦把游戏机房叫做游戏厅或者游乐场,那一种光线昏暗、人头攒动、嘈杂喧嚣的氛围便立马消失了,成为了大商场里青少幼三位一体的那种娱乐场所,毗邻的往往是海洋球池和沙画馆。

那种娱乐场所相对于游戏机房,有三点不同。第一,游乐场游戏币四倍贵于游戏机房(游戏机房五毛两个的游戏币在游乐场卖一元一个,依世纪之交的物价水平)。第二,游乐场虽然嘈杂,但光线充足、秩序井然,且未成年人进入需要家长陪同(开什么玩笑!)。第三,可能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游戏机房永远比游乐场离家更近。因为游乐场首先得有充足的人流浪,所以往往建在商业中心;而游戏机房则不同,体量小、成本低,一个廉租仓库足矣。

游戏机房还有一种叫法是“街机”,看似十分贴切的称呼却也失之正式化,远不是当年可以悄悄在小伙伴耳边低声悄语的类型。

举个例子,要是有人周五快放学了在我耳边来一句:“去不去街机?”我一定会觉得他脑子有病。因为第一,我们只认识游戏机房,不认识什么街机。第二,我们若打算结伴去游戏机房,绝对不会把游戏机房挂在嘴边。譬如大晚上某个僻静巷口浓妆艳抹一位妇人和你打招呼,绝不会明目张胆地问“大兄弟,200一晚干不干?”,而是伸出两根手指,充满挑逗地摇晃两下、一挑眉,风情万种!

我们策划着结伴去游戏机房的情景,便有几分这样的神韵。

在某个向晚意不适,呆坐近黄昏的周五,回头见窗外日光西斜,霞色璀璨,便不免在内心涌起一股激烈的审美冲动,想要到深沉的历史画廊里一探乾坤(比如《三国战纪》这样的街机神作),就找到一个小伙伴,拍一下他的右肩膀。当然也可以是左肩膀,这取决于你当时处于他的哪一边。而后小声说:“嗨,去不去?”一挑眉。

此时,秘诀不在于“去不去”,而在于那一挑眉。

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那人未必听见了“去不去”三个字,但凭着那风情万种、骚感无限、神秘莫测、蕴意明显的一挑眉,他已明了一切。

挑眉的深意不在告知,而在促使对方自知。正如读书最高明的教法不在机械的传授知识,而在激发学生内心求知的欲望。每个人内心都有欲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遇到能了解并激发自己欲望的知己。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知己,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发现原来自己还拥有这样的激情。

挑眉传信是需要天赋的事,我是这方面的老司机。但我深知即便我有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外事家的邦交手腕,如果对方体内本身没有那一种激情,那也是白给,愣是你挑断了眉骨神经,他还以为你神经病。

一个是精通音律的雅周瑜,一个是蓄意错弹的骚乐师。一个能打,一个能挨。才能成就一番美意。这和心意相通的恋爱颇为神似。

我以为每个年代都有那么一些不能够明讲,只能够以挑几下眉毛传达的事情。而每个人都应该有几个不必要细说,只需要看一眼便能够解意的朋友,这人生才算不虚。虽然也正是那一些朋友,要么把你害的死去活来,要么为你两肋插刀插到吐血。而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在我处的那个圈子,这件事就是去游戏机房,这些朋友,就是“机友”。

游戏机房还有一个称谓叫做“黑游戏厅”,但是我也不太喜欢这个称谓,因为只有一个游戏机房被取缔了挂在新闻上播出时,才会有新闻主播称呼它“黑游戏厅”。这和后来一度崛起的黑网吧是同一类型的东西。因而我不喜欢在地方新闻里看到这样的称呼,虽然我并不看地方新闻。另外,除了作为主播的官方声音,我们小伙伴们也从不称呼黑网吧叫黑网吧,我们叫它电脑房。因为它与游戏机房一样,就是一间小仓库里,沿墙摆满了一排排的游戏机或者电脑。有一些仓库还能兼容两种。双剑合璧,那真是我辈同仁之最爱!

那是在电脑还未家庭普及,而游戏作为洪水猛兽,其概念只在荼毒人间少年纯洁良知的世纪之交那十几年间的事情。

光阴如水,现在看来,已经恍如隔世。游戏早已不再是洪水猛兽,最新崛起的八零后、九零后父母们,与上一代们对待游戏的态度更是天差地别。更何况自从电子游戏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九艺术,与从前视为少年毒物的看法,那就更是截然相反了。

三、不良少年何以不良?

我至今仍十分疑惑,为何进出游戏机房在当年,就可以与不良少年划等号。我记得那时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你看那些不学好的小青年,整天流里流气无所事事,进出游戏机房!

虽然现在将信将疑,并且逐渐倾向于疑而非信。但在那时我对于这一些话一直坚信不疑,因为那是大人作为“教诲”告诫我的话。

少年不更事,在不能独立思考之前,总是很相信大人说的话,因为大人,尤其是老师或者家长,在七八岁及以前的孩子眼里,那简直约等于全知全能的上帝。但其实是不是呢?见仁见智。有些人知道自己不是,也不表现的自己是,我们便能和他相处得很愉快;有些人知道自己不是,但总喜欢假装自己是,我们就会非常不待见他;还有一些人,并不知道自己不是,还总以为自己是,还总忍不住想传道授业解惑播福音,我们就只能去精神病院探望他。

但家长们为什么会说那样的话呢?他们的说法是否全错呢?我如今重新审视,或许他们的重点不在游戏机房,而在“流里流气、无所事事”。在他们的话语逻辑里,进出游戏机房与“流里流气无所事事”存在因果关系,故而成为了不学好的小青年的标签。前者是定性,后者是定行。因为爱,所以唉!很好理解。但这对不对呢?

譬如有一个小朋友,认真学习、天天向上,却也喜欢在闲暇之余进出游戏机房。家长们就不会提,因为他们觉得,“你看那个小青年,每天好好学习、积极向上,进出游戏机房!”只会是一种反讽式的挖苦,而不可能是对某种事实的描述。但事实上,这有什么不可能呢?我就是那样一个典型的标杆式的少年!

但这并不能减损这一类少年存在的事实。正如即便没有去游戏机房,少年也可能走上不良道路一样,一个游戏机房并不比一所学校更容易产生不良少年。因为产生不良少年的根本原因,并不在家门以外。

不过家长,似乎永远不懂这个道理。

我与阿凯的相识并非源自游戏机房。我和他当时住在同一个小区,相隔不过两栋楼房,百多米路。我们是否读过同一个幼儿园我记不清了,应该是读过。毕竟在一个小区住着,所以极有可能都是就近读的小区幼儿园。但我对于小学前与他的往事毫无印象。我不知为何,反正脑子里记不起来有这样的东西。大概太过平平无奇,以至于记忆自动删除了。

我们友谊的巅峰时期是在小学二、三年级及其前后。那也是我们最频繁地偷溜进游戏机房里玩乐的日子。那时的我们每周都要溜进游戏机房里打游戏,用从我们微薄的早餐和零花钱里节省下来的那一点稀薄的伙食费购买一些游戏币,而后狂欢一番。但是因为技术拙劣,往往很快就会输完,因而后续的游乐资金一直是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直接导致了我作为不良少年在整个不良史上做过的一件最为恶劣的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小男孩都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小手探入毫无防备的父母口袋里的不良癖好。有的可能只是拿了房间门口搁板上家里买菜的那点零用钱,有的也可能拿的更多,径直拿到了父母的钱包里去了,拿走了一把把的血汗钱。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于今看来事情已经过去许久,当时盗钱带来的经济层面的影响早已烟消云散。但作为如此恶劣的行径,对我如今回忆往事时心灵造成的创伤远远大于当时的影响。

因为如今的我成长为了一个道德感极强的人。这一种道德感或许源自我所浸润的古典传统文化,也可能是某种成长过程中见到的潜移默化的人格榜样,我并不确定。但是回忆当年盗贼生涯,其时完全没有任何道德负担,也没有偷东西是犯罪,故而很不好这样的顾虑。有的只是怕被发现而后挨揍的恐惧。这说明了一方面我从小通过学校与家教所受德育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的性格中有着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顽固。但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社会法网、道德负担,或者被父母揍扁,都没能抵消那熊熊如火的打游戏的渴望。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最终造成了非常惨痛的后果,比如我并没有被法网制裁,也没有受道德惩戒,但却结结实实地挨了许多揍。

如今看来,关于青少年家暴问题,我很淡然。因为我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点《青少年保护法》。以故每当我思索起这一部跨时代的著作,尤其是结合着社会国情与传统文化的层面去了解的时候,我都无法不被它通体充溢而出的文学气质所倾倒。

《青少年保护法》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它被颁布了之后会给每个孩子一种它能够保护你的感觉。观其行文,它似乎在你的头顶张开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一张能够阻挡一切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暴力的保护网。但离开行文,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又会发现它其实啥也保护不了。如果有谁想揍扁你,特别是这个人如果是你的长辈,那你就一定会被揍扁。毫无悬念。这就使得作为一部法律,《青少年保护法》很科学、也很迷幻。它的科学性就在于它先以监护人责任制约束了家长必须去管教孩子,继而又很迷幻地承认了家长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管教约束未成年人。而至于家长采取哪一种方式管教孩子,法律不予过问。这当然十分巧妙十分聪明,达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双重和谐的目的。历来法制社会两面,法理、人情最不易协调。《青少年保护法》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堪称伟大。

中国自古就有“严父出孝子”这样的古训,也听过“棍下出英儿”那一种教育法。既然有着这样的先例和古训,如果家庭教育由法律干预或者像某些国家那样成立儿童保护组织,那就会造成对中国式家教的极大挑战。而在中国人的眼里,清官不可去断家务事,如果去断了,那这个官极有可能被认为逾越职权,甚至于在中国式的家庭中,被干涉的当事人都未必会感激这一个官。即便同时也就是这一个多管闲事的官在暴力发生时喊了一句:“拳下留人!”救了丫崽一命。

另譬如一个人在打自己儿子,却见路边某义士高喝一声:“住手,再打就打死了!”则不管这义士是官是民,那爹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来一句:“老子管儿子,干你妈逼事?”这话说地极其聪明,聪明点就在于它也像《青少年保护法》一样既充满科学又十分迷幻。科学的是它清晰而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强硬的态度,迷幻的是它同时也浅显而含蓄地阐明了伦理依据。从这一句话里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传统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如果一个外人干预了中国人家庭内部的事宜,这一种行为就是一件既不符合法理也不符合人情,而最重要的是不符合伦理的事。因为孩子不是你妈逼里来的,所以没你妈逼事,既然没你妈逼事,自然也就没你什么事。短短一句话,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经得起推敲,受得了质疑。若由此扩大开去以窥当今国际舞台上代表中国文化的各位外交能手,当电视新闻中出现他们矫健的英姿、飒爽的风度,在国际事务上坚定地表态“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之时。身为中国人我们就可以微微一笑,表示领会了这一句话最精深的含义。因为在中国人眼里,这句话就和骂“干你妈逼事”是一样的。

虽然这一个传统和这一部法律都充满了文学性,看上去既科学又迷幻,实乃千年文化结晶所得,不过是结晶中的糟粕部分。但仍是留下了一些遗憾。那就是难保家长在家暴时怒点燃烧下手太狠,一个降龙十八掌把孩子打残了。

但若事情竟演变至了那般田地,那就是故意伤人,情节上已经超过了家庭管教的范围,就免不了上个刑法。既然需要另一部法律来解决这一个问题,那也就没了它《青少年保护法》什么事。

不过这一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几率小之又小。第一是因为家长虽然揍孩子,但下手并不总是那么重。毕竟家暴也分很多种,有极少一部分家长是变态,一发怒就往死里打。但因为并不总是有家长如此变态,所以孩子也总是打不死。第二,就算某家长一时失手剋重了。但是儿童,尤其是小男孩,他们生来自带极强的自愈能力。只要没打死,过后总能慢慢恢复过来。因为这两点,中国的家庭教育似乎总出不了什么大事儿,法理也就不好介入。《青少年保护法》和中国传统家教的双重结合也就永远牢不可破。

关于这一点,我小时候曾经隐隐地有过一个梦想。我曾暗暗地希望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有一些个家长抓住孩子打游戏或者别的什么事,盛怒之下失手把孩子打死了。这样一来,虽然会牺牲几个孩子(我们一般认为,没有不流血的革命,没有不死人的抗争。如果路易十六没有下令抓人,巴黎人民也不会一怒之下攻占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所以我们一定会将这一些为此捐躯的孩子视为童族英雄、革命先驱,祭奠供奉),国家法律机关就不好不对这一种尤其倾向于男孩子的家庭暴力现象有所关注,说不定就会因此而修改现有的《青少年保护法》,让它减少一点科幻性,多一些实质的效果。如果顺便成立个儿童保护组织什么的配套推出,那就更好了!

当然,用了“家庭暴力”这一个说法可能也过于血腥。话还是要说回来,许多家长虽然揍了孩子,但是好歹没把孩子揍扁,这就说明是留了情的(当然也可能是男孩子本身生命力顽强)。据说这就是所谓的家长的“良苦用心”。就好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也说是为悟空好,要帮助悟空成佛。虽然悟空压根儿不想成佛,就想回花果山作猴王,但到底被师傅的良苦用心感动,最终皈依了佛门。这当然是一个教育界的正面例子,但也正因如此,就难免被当做被教育界的反面例子。因为从我们的角度来理解,紧箍咒扎得脑裂的时刻并不会因为想到了师傅的苦心就变得不疼一些,同样耳光扇到自己的脸上那种热辣辣的疼痛也不会因为觉悟爹妈的苦心而减轻一点。并且在出于愤怒而殴打对方这一件事上,我越是成长为只揍人不被揍的壮汉,就越是看得明白,很多时候那一些个耳光扇到对方脸上的瞬间,殴打方心里有的只是发泄愤怒的快感,而用心是否良苦什么的,大多是后来为了安抚对方时附加上去的东西。概括来讲就是,长远看来或者确有良苦用心,但是削人那会儿多的只是发泄。所以归结起来,大人以殴打的方式教育孩子,本质仍是殴打,不是教育。行为的目的、行为的方式、行为的本质三者,决不可混淆而论。

但是话再一次说回来,当你面对一个熊孩子的时候,至少在你眼中他是个熊孩子的时候。在那一刻,也不管他日后会不会成为科学家、银行家、甚至红卫兵,总之那一瞬间你丫的就是被他气得快要抽过去,你就想扇他,谁也拦不住。于是一巴掌下去,孩子未必在未来更听话,说不定还会时不时地想起来就生你的气甚至因此而积怨恨你,但是那一巴掌扇得你自己十分的爽,扇得你情绪通畅、骨骼清爽、怒点全消。这种心情我现在已经完全能体会,虽然我自己还没有孩子,但是当我在大街上看到某些不像话的熊孩子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如果丫的能上去一脚踢飞他该多好!一个被惹毛了起了揍人之心的人,其心情大致都是这样的。

我只能说,好歹有个人开心,也算不白揍!但那是揍别人家孩子,还得是没被人家父母捉住反揍你一顿的情况下。轮到自己的孩子,揍完了真的有人开心吗?

言归正传,当时打游戏机,从每日伙食费里节省下来的资金毕竟有限。故而我辈天才需要开动脑筋另辟蹊径。而那时的我开辟的蹊径就是监守自盗。

十岁左右时的我对自己的父母每月收入几何没有概念,只是单纯地觉得,他们是大人,进出就是上百上千的,我拿个一块两块小钱应该问题不大。

出于小心,我初起时只拿几块钱,继而十几、几十,等到胆子慢慢练大了,甚至几百都拿过。但那已经是后来的事了。在游戏机房时代,我拿的最多也就是十几块。因为在游戏机房里,几块钱太少不够用,几十块太多用不完,而且最主要的,几十块的数额已经到了不容易被家长简单忽略的量上。故而十几块刚好,既能尽兴,又不至于玩得昏天黑地忘了回家,也不至于动静太大被爹妈察觉。我当时的处事哲学就是这样的,能尽量低调地兴风作浪就尽量低调,人生在世要知道满足。

可惜即便如此,依然好景不长。好景这一类好东西,似乎总是与长无缘。托尔斯秦曾经说过:凡是好东西,都是短暂的,譬如清晨之朝霞、黄昏之夕色、花儿之美丽、姑娘之清纯,譬如童年的友谊、未尽的零花、和打了一半游戏被爹逮住削成了狗的自己。我不知道那一次是谁出卖了我,可能是阿凯的家长,因为虽然当时说时迟那时快,但是我依然用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个人,那好像是阿凯他妈。她正拎着阿凯的脖子往游戏机房外走。而依据这一点,我想阿凯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被抓住,但他没告诉我这件事,即他妈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个游戏机房。故而因为他的缘故,使我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处于了隐藏的不安定因素的包围当中。这就十分不好,对此我十分迁怪阿凯。而当时事情就是这样的,这一个我不知道其存在的不安定因素,阿凯他妈,即成为了结束我这一段时间好景的决定性因素。

托尔斯秦说:如果有一个小伙伴的妈知道你常去的游戏机房,而这一个小伙伴的妈又恰好认识你的爹妈,那就绝对不要再和这个小伙伴一起去那一个已暴露了的游戏机房里玩。

理是这个理,只是我知道得太晚了。

我还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春的傍晚。那一次,我和阿凯正在玩双截龙(或者类似双截龙的我叫不出名字来的横版过关游戏)。我们从学校出来之后就直奔两个街区之外的那一个游戏机房。那一天我的手气一直不顺,直到我们开始玩这一个游戏我才渐渐找到一点感觉。而随着游戏的推进,这一种感觉竟然越来越好,我一次次地刷新了自己曾经的游戏记录。这自然让我分外振奋,且因为手底的顺风顺水而喜形于色。

而等到我连破了几个有难度的Boss关而气焰高涨、不可一世的时候,那一刻,我正一手撸着摇杆一手手指谨慎而狂热地摁着游戏机键盘。我还依稀记得那一个长柄摇杆红色塑料圆头的光滑质感,那几个红黄蓝绿颜色不同、泛着透明光泽的圆形游戏键盘碰在指尖的触感。那一瞬间,我正操纵着我的虚拟化身,那一个屏幕上的肌肉壮汉,拳打脚踢一辆蓝色的机车和机车后源源不断向我涌来的猥琐敌人。

我聚精会神地向着一个目标,一个终点,一个Boss前进,在游戏屏幕前挺直了腰板侧向一边,翘着潇洒的二郎腿身姿轻轻摇曳,没有叼烟的嘴巴斜撇着一脸不屑,用左手三个手指抓着手柄像举红酒水晶杯,拿捏提顿间配合右手兰花指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嘎嘣脆。那一刻,我真是感觉前所未有的良好,我感觉这一次就是我游戏事业的巅峰状态,而下一关就是Boss关。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脖子,活络了一下指关节,把二郎腿从这一边卸下,身子转到另一边了再把二郎腿装上,放松了一下肩膀。好了,正当我准备再战江湖之时,我的灵巧的右手手腕被捏了个正着,我正疑惑着是哪个鸡巴蛋这么大胆敢来冒犯状态大好的双截龙,回头却看见一个耳光扇到了我的脑袋上。再一定睛,妈逼!那一个鸡巴蛋怎么这么像生我的鸡巴蛋!说时迟那时快,我还没来得急谄媚地喊一声“爹”,就被连抽带拽拎出了游戏机房。

关于以上那一幕事实发生的时候全没有任何的喜剧气氛,我之所以这样描写不仅是因为“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更是因为回顾真场景往往容易动起真感情,而那时的我的真感情于今想起依然是只有疼痛与眼泪交织的恐怖而已。若要专章描写,关于那一段往事取个题目就可以叫做——愤怒的父亲和他被揍扁的孩子。看题目就知道少儿不宜,偏偏这种血肉横飞的事往往就发生在少儿身上。

我不知道在游戏机房被爹妈抓住的孩子有多少,我只是觉得数量应当不在少数。而且下场似乎也多一样,往往是被抓住之时惊诧之余被暴打一顿,到觉出痛来已经回到了家里不免又是一顿臭骂,终于过了几天带着满脸满身的淤青来到学校上学,还要扯谎说是从那一条自小走惯了的楼梯上摔了下来导致的伤痕。我为何会说数量应当不在少数,那是因为即便不包括我,我的一个班里六年中遇到的因为同类事件而带着淤痕来上学的小伙伴至少就有四个。说至少是因为这还是我亲眼见到了伤痕的与我较为亲密的,或者直接掌掴扣在脸上藏不住伤痕的几个,其余与我不算亲密不给我看伤痕的和被抓住然而是在暑寒假期间伤口在返校前愈合消除了的,还远远无法计算在内。

时至今日我对曾经在游戏机房遭遇过同样情节的男孩们只想掏心窝子地说一句话:朋友,你并不是一个人!并悼那些因结伴打游戏被发现而被迫绝交的友谊。

没错,我与阿凯的官方联系到那一天为止便告一了段落。我被责令不许再与他往来。显然,我的家长认为我之所以去游戏机房是因为受了阿凯挑唆,被他带动的结果。这是多么的荒唐不经!他们根本认识不到一个孩子之所以会背着父母去偷偷摸摸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其根源是在于作为父母他们选择的“不允许”的方式在根本上不对路。

舜下令大禹的父亲鲧自尽,是因为鲧治水失败,而鲧治水失败是因为他用错了治水的方式,导致了不但没能治理好洪水,反而使水更加泛滥。

舜是个明君,他找到了问题所在,重新选择了解决方式,而后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他没有去怪水不该泛滥,因为那是水的天性。

于今看来,在那个时代没有去过游戏机房的男孩子实在不多,上到家居豪宅的少年,下到居家困难的狗剩儿,都曾经兴冲冲地出没于各家附近的游戏机房或者游戏厅。这从如今各路的狐朋狗友聚在一起还时不时会起劲地聊起《三国战记》《拳皇》《铁拳》《合金弹头》《街霸》等等等等耳熟能详的街机经典里可以看出。而若这时候有个兄弟听了之后呆头木脑不知众人所云,就会被人诧异地视为怪物,仿佛他的童年是生活在了另一个次元。

关于男孩子怎样沉迷游戏这一点,有人说是欲壑难填,但我觉得其实不是这样的。欲壑原本是一个随填随满的东西。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而且人都会对不停重复同一件事感到厌倦。任何事都是这样。所以我有时疑心难填的压根儿不是欲壑,难填的是男孩子天生喜欢冒险的那点好奇心和不顾一切的冲劲。而诱导了男孩子在打游戏这一件事上如此前仆后继、执着执迷的,则是当时以家长为核心、以严厉禁止为重点的教育方式。

我时常回忆当年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游戏,发现其实并不是因为游戏真的那么好玩,至少没有好玩到可以为了它接二连三被打得鼻青脸肿。而是因为家长老师都说那是个危险的东西,是个会上瘾的东西,坚决不让人碰。他们无法辨别药物性的毒瘾和人天生就有的游戏瘾的区别,这导致了他们在禁游戏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禁什么。更侈谈禁到什么程度,在怎样的界限里禁,这些更细分、更深入的问题。

但作为孩子而言,既然有一个东西明明挺好玩的,而且我也没看出来它的危害在哪里,却竟然不让我玩。那么,作为我这样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男孩,我就一定要去玩一下。

父母不是揍孩子么?揍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伤痕是会随时间消退的,欲望却只会在压抑中增强。可惜父母并不真的了解这一点。

揍人并不能解决问题,生硬地禁止没有效果,却觉得是自己的孩子屡教不改?明明是自己不会教,却觉得是孩子不听话。

因而我极度怀疑,虽然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身为父母的人们,是否真的都有能力去教育好一个孩子。于是乎,当我看到2017年两会上有人提议,在每对夫妻生育前,要先令其完成教育子女能力的考核时,我简直不能更赞同!

因为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这一点,就不会有什么整天流里流气无所事事进出游戏机房的不良少年,因为压根儿就不会有游戏机房,因为压根儿就不会有受到一味拥堵后无可排遣暗自流溢只能到街角隐没的黑游戏厅去宣泄的欲望,也就更不会发生如下的这些事。

从小学四年级之后围绕游戏,我与自己的家长玩起了围剿与反围剿的家庭暗战。虽屡战屡败,依然屡败屡战。本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总结经验,调整策略。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以持久战作为战争胜利的战略目标,以游击战作为战争展开的战术方针。直到后来我的年龄和智力已经超越了家长能够控制的范围,而我的游戏生涯从未中断,那即是标志着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役,乃是由顽强地坚持了正确的战术战略的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如今游戏对我而言已经完全解禁,我想玩就能玩,反而没有了当年那种狂热的心性,真正地成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我如今再来看待游戏,我只觉得这根本就称不上是一个能令人上瘾至病态的东西。它与譬如好看的电视剧、电影、小说书、漫画杂志、旅游、出行等等等等这世上存在的其他娱乐产业一样,都只是个人爱好的一个选择罢了。只是当年的老师、家长,不停地为我发布禁令,帮我开掘,使我反而增加了对它的好奇和需要,使我每次偷打游戏都有一种偷情般的快感,虽然我没偷过情。

这就好像工作日与工作日之间的双休日,大家就觉得太少,不够玩。但是读大学时每天都是休息日,就又觉得太多,反而无聊了起来。那年头打游戏机的很多小伙伴所谓的沉迷游戏,实质也只是那样的心态。

但是,这一件事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固然有出错失误以及失效的时候,但其影响当中也未尝没有一些激动人心的内容。

譬如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或许反是成就了每一个Game Boys个性成长的重要契机。因为对每一个男孩来说,瞒着老师家长去打游戏这一件事,可能是生平第一次真正为了追求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去战斗(虽然往往是暗中的),去构划良策对抗,自己头顶上、自己生活中的管制机制。这是一个男人开始自主、自立地去尝试满足、尝试向世界夺取自己所需的一种启蒙练习。这甚而是一次绝佳的社会演练。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法改变笼罩在我们四周的社会机制,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无奈地接受某一些社会安排。但当某一个周五黄昏,天陲栖霞漫天、金彩四溢,而我们的内心忽然涌起了某种高昂的“审美激情”的时候,我们检视内心,觉得这一种激情是正常的、健康的,甚而是带有某种美好的,而社会却畸形地不允许它存在,我们该怎么办?

安守本分等着有好事发生?

如果我有一天成为了一个父亲,我相信这一天迟早会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坚持做他(她)认为对的事,而不是我认为对的事,或者任何社会认为他(她)应该做的对的事。而如果他(她)以我无法接受的方式做了令我反感的事情,我的第一反应应当是自己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不乖有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街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