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四十里徐帆父亲的扮演者?

严敏求给观众的感觉跟她曾经塑造的角色完全不一样。1993年,她在电视剧《唐明皇》里演刁蛮尖酸的太平公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演的角色大多数都是类似的性格。比如《孝子》中的妈妈刘英、《金婚》里的文丽妈,还有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中的灭绝师太。

严敏求说,说来真是奇怪了,她本人的性格和这些人物完全相反,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从不计较,与人无争,在家里做贤妻良母,在单位里做无名小辈,从来都是别人主动来找她演戏。  

幸运 天上总会掉“馅饼”

67岁的严敏求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了,22岁时她从中戏表演系毕业后就进了人艺,一晃就是45年。她说,自己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没有远大的理想,她觉得这样的生活状况是最幸福的。

严敏求早年一直在人艺排演话剧,快退休时才开始涉足电视剧。最早让大家熟悉的就是《唐明皇》里的太平公主。严敏求说,当初确定太平公主是由潘虹来演,但是潘虹突然有事演不了这个角色,导演才临时给她打电话让她来救场。

“我这个人就怕别人求我,他们一求我,我就不好拒绝了。当时我接到电话后坐着地铁就去了,结果迟到了两个小时,等我到那时,剧组已经开完会了,他们告诉我马上开拍。”严敏求说,当年接演太平公主时,她用最快的速度查阅了很多关于太平公主的资料,想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

严敏求说,在全国热播的《孝子》也是天上掉下来的角色,她还曾为推掉这个角色想了很多办法。

演《孝子》之前,严敏求一直走“高贵”路线,大部分角色都是太后、皇后、知识分子等。有一天,《孝子》的导演薛晓路给她打电话,想让她在里面演一个“妈”。最初严敏求以为是演女主角咏梅的妈,因为这个角色和她本人比较接近,没想到,导演让她演的是男主角的妈刘英。刘英是一个东北老太太,没有什么文化,性格倔强,生性好强。

严敏求觉得这样的角色和自己的距离太大,表演起来难度也会很大,所以一开始她坚决拒绝。她还向导演推荐了四个人选,其中包括韩影、李明启、彭玉、宫景华,这些都是实力派的演员,并且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但是导演一直劝她,不如放下架子尝试一下这样的小市民角色。“我当时想,反正是你们非要让我演的,那我演砸了也不怕。”无奈之下,严敏求只好接下了这个角色。 

突破 “文化人”演小市民

进了《孝子》剧组后,因为担心严敏求 “跑”了,剧组要求马上和她签订合同。没有退路了,严敏求只能硬着头皮上。

剧中人物刘英的经历开始闪现在她的眼前:丈夫是军人,长期在部队,夫妻聚少离多,家中靠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四个孩子,吃喝拉撒,缝补浆洗……像这样的女人,在家里即便坐着,也不太会完全放松下来的……现在她又因脑血管病半身瘫痪……那她坐着的状态应该是……严敏求的身体慢慢地离开她靠着的椅背,向前探倾,左手手臂不自觉地蜷曲着……她从心中感觉到这个女人面对生活重负和疾病时的坚强……制片方和导演几乎同时喊了出来:“对!对!对!是这个意思!”由此,严敏求跨过了进入刘英生活的第一个门槛,开始经历整整四个半月的“刘英生活”。

这个戏让严敏求觉得很累,因为她时刻都要忘记自己,要把自己太文化的东西都隐藏起来,就连打电话的细节都要注意,要学着像一个没文化的老太太那样去接电话。演完之后大家一致赞誉这是严敏求的一大突破,但她个人觉得,以后再也不接类似的戏了,因为太累了。  

经典 “灭绝师太” 演得绝

很多电视台都在播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严敏求在里面扮演冷酷无情、出手超狠的灭绝师太,这是金庸笔下一个非常经典的人物。

严敏求扮演的灭绝师太让观众觉得非常到位,很过瘾。香港导演杨韬甚至夸赞她是史上最经典的师太。

“你们在电视上看着或许效果不错,但是我再也不要演了,太可怕了。”严敏求说,当初接这个戏是被“忽悠”去的。导演告诉她,只需要她在镜头前露个面就好,里面的武打动作都由替身来完成。但是真正进了剧组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替身,每个武打动作都得亲自上阵。

连太极拳都不会打的严敏求在剧组里一边学习武打动作,一边拍戏。最艰苦的时候一口气要拍十几条戏,一会儿是中景,一会儿是特写,每一个镜头都是武打戏,累得严敏求喘不过气来。

严敏求说,以前她看过《倚天屠龙记》,知道灭绝师太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所以她尽量表现得狠一些。但是导演还在不断地喊,“师太,再狠一点!”“我的眼珠子已经快要瞪出来了,真是够狠了。”严敏求说。  

收获 演戏让她更“成熟”

严敏求的女儿是她的忠实影迷,她的每一部电视剧女儿都会仔细地看。女儿最喜欢的就是《孝子》,这部戏让女儿哭得眼睛肿了好些天。

而严敏求本人演完了这部戏之后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她感悟到,老年人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快乐、健康,心态的平和是极其重要的。

严敏求说,拍每一部戏都会让她在其中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让她这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变得更加“成熟”。

严敏求的老伴顾威是人艺的老演员和老编剧,她和老伴是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两人大学毕业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么多年,一直相濡以沫。她拍完《金婚》后突然发现,她和老伴也很快到了50年金婚。

严敏求说,因为自己比较懒,所以以后要拍的戏不会太多。她结束了《家有爹娘》第二部的拍摄,下个戏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她希望不会有导演再登门找她。

钟汉良;吴孟达;刘筱筱
张国立;王志飞;黄小蕾
李万年;曹翠芳;马书良
李子雄;吴大维;邬倩倩
苏有朋;高圆圆;张国立

剧版《十月围城》热拍严敏求钟汉良祖孙情

2013年,由中国香港著名导演鞠觉亮,内地著名导演邹集城联合执导的电视剧《十月围城》结束了上海的拍摄,已转战广州取景,进行紧张的拍摄。 

据悉,剧版《十月围城》延续了电影的故事,保留了李玉堂、李重光、陈少白、阿四、方红等人物。在对电影剧情进行简单交代之后,主要讲述了李重光牺牲后,车夫阿四因长相与李重光惊人相似,以看护重病的奶奶为理由,受雇进入李家冒充李重光,勇于起义的故事。以《倚天屠龙记》中专横、霸气的灭绝师太,以及《唐明皇》中高贵的太平公主形象为广大电视观众所喜爱的严敏求老师,在戏中饰演李重光的祖母――李家老太太,李重光与车夫阿四两个角色均由香港演员钟汉良饰演。一个是嫡亲孙子,一个是冒充的孙子,严敏求与钟汉良在戏中有着深厚的祖孙情缘。

北京星乐映画旗下艺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严敏求老师,在剧中饰演的李家老太太是一个慈爱的祖母,早年留洋,具有极强的洞察力,行事作风落落大方、庄重得体。面对大是大非,她果敢睿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够糊涂在表面,聪明在内心。这样一个有着新时代女性特征的中国传统女性,同严敏求老师平时淡然、优雅、温柔的性格相得益彰。严敏求老师精湛的演技、扎实的案头工作、敬业的演艺精神,得到了剧组全体上下一致尊敬,为后辈演员们树立起了学习的好榜样。

严敏求《十月围城》 获赞中国版“铁娘子”

2014年7月10日消息,由著名导演鞠觉亮、邹集城执导,著名演员钟汉良、严敏求、吴孟达、张晓龙、刘筱筱、吴刚、刘奕丹等主演的电视剧《十月围城》正在四大卫视热播,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严敏求主演的“李老太太”执掌李家,威严大气,深明大义。许多观众看后纷纷点赞:严敏求老师饰演的李老太太意志刚强,颇有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铁娘子》风范。

严敏求夏日写真 典雅气质“时尚老太”

2014年7月14日消息,随着电视剧《十月围城》在四大卫视的热播,该剧主演“李老太太”的扮演者严敏求老师应邀参加了某杂志的拍摄,其优雅的气质,典雅的着装,摄影师夸赞其为“影视圈的时尚老太”,很有《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斯特里普的女王风范。此次应邀拍摄杂志,严老师依然挑选了她最为钟爱的黑色羊毛衫。黑色的祥和,宁静,正对应了严老师平和的处事风格,不急不躁,不争不抢,用她的话说“每一个找到我的角色都是和我有缘,我用心去为每个角色做好功课。”时尚的心态也许正是如此,平静的引领风尚,不求大起大落。

1987年的春天,成了很多人的人生分水岭,何冰就是其中一个。

何冰是北京人,出生在南城光明楼附近。他的家境一般,小时候连炮仗都不是整串放,得拆开了一个个放。

到了高中他开始变得叛逆,表面上早上骑车去上学,实际上去了当时还是野生公园的龙潭湖,一个人瞎玩。那时候,他也不知道怎么来的灵感,非要将来当演员不可。

高考报志愿时,从未学过表演的何冰,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本科,而且只报了这一个志愿。他瞒着家里所有人,直到向小姨借5块钱报名费时,家里人才知道他竟然这么固执和胆大。

那一年,中戏和北京人艺联合办表演班,因此挑选起人来格外严格。中戏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要一考二考还要三考。

何冰从开始就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考不过,等通知的时候,还跟另一位北京男生通信,互相鼓励。幸运的是,不仅他考上了,那个北京男生也考上了,那个同学叫,胡军。

最终,这个班总共招收了18个学生,后来成了中戏表演系历史上最好的一届。

北京人艺办班的历史可早了去了,自1952年建院开始,他们就在开演员培训班。

上世纪70年代他们还开设了“团带班”,杨立新、宋丹丹都是“团带班”培养出来的。通常来说,在“团带班”里学习一定的表演基础后,就参加人艺的演出,在舞台实践中成长。

为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才有了1987年,北京人艺和中央戏剧学院合作办学。

当年胡军并没打算考中戏,他想上电影学院。

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考中戏。当他第一次进入中戏校园时,整个人都懵了。当时北京考区一千多人,到处是漂亮女孩、帅小伙,胡军开始觉得自己来这不大靠谱,怀疑自己压根就考不上。

所以他对中戏的一试二试都很草率,也没怎么准备。不过这样有个好处,去考的时候也不怵台,反而发挥很好。等到进入三试的时候,榜单上的人越来越少,胡军才开始紧张。

不过,当年也是第一次到北京的四川姑娘陈小艺,可展现了川妹子的泼辣劲,一路考试下来,她自己的感觉特别好。

那个年代,就没多少考生知道表演是怎么回事。有一个叫何瑜的男生,只带了一首诗朗诵就去参加考试了,甚至连舞都不会跳。

三试的时候,考形体的老师对他说,下面考形体,你准备什么?何瑜说,他只会广播体操,就做了一遍广播体操。

那时候时兴跳交谊舞,老师问何瑜交谊舞会吗?何瑜老老实实说,不太会拐弯。老师倒是很好说话,随便叫了一个女考生上来,陪他跳一曲。结果上来的是陈小艺。

十几年后何瑜与陈小艺又在节目里重现这一段回忆

没想到,就这样,这些人都录取了。

那一年的18个新生中,除了胡军、何冰、陈小艺以外,还有江珊、徐帆、王斑。

谁也不会想到,后来,他们都成了角儿。

入学以后,所有人最头疼的就是小品,他们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小品该怎么编,怎么演。

当时,每周必须交两个小品,经常把人逼得没觉睡,熬夜编小品。半夜饿了,没东西吃,就冲学校发的板蓝根喝。

来自江苏镇江的姑娘江珊,不怕演小品,最怕的就是让她编小品。每次她都去求何冰帮忙,因为他很擅长。

何冰一开始特别热情,后来就对她有点不耐烦了,因为老师常常说:江珊演得不错,何冰你用点功好不好?

当年的中戏表演87班“山口百惠”:江珊

有一次,何瑜交不出作业来,全班找不着他,以为他想不开,寻了短见。后来发现他躲在一个废旧的车里,在那儿睡着了。

他就是因为不敢见老师,憋小品憋不出来,1米8的个大个子在里面哭完,又睡了。

这样的状况整整维持了两年半,大家都快被逼疯了。最困难的时候,连道具室里的机关枪都搬出来了,他们往教室桌上一摆,对老师说:

毙了我们吧,小品是交不出来了。

老师胆子很大,都没有被吓倒,跟这些人说:小品还得按时交。

教小品的老师叫朱彤,本来是四川省川剧院老师,后考入中戏,毕业后留校。跟他老乡的陈小艺记得:

朱彤当年教我们表演课,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苦、累、饿一应俱全。

为啥说饿呢?因为那时候吃饭没啥油水,而且男生都很能吃,吃到月中生活费就快没了。

男生们纷纷使出抗饿绝招。胡军最擅长以睡觉来抵抗饥饿,每月15日以后他就是又旷课又不吃饭,老睡觉。胡军曾经睡觉饿得说梦话,还坐起来朝自己的上铺打了一拳。

在众多学生中,朱彤非常欣赏徐帆。

跟其他人不一样,徐帆是后来补招进去的,随时都可能被退回去,所以徐帆在中戏学习时特别用功,也很少跟外人说话。按照徐帆的话说:以前内向,不多说话,现在成了话唠子。

除了中戏的两位老师,来自北京人艺的三位老师,也是以严苛出名,尤其是濮存昕的父亲,苏民。他也是这个班的教学组负责人。

苏民是江苏人,原名濮思洵,因参加革命才改名叫苏民。他表演的历史非常早,1942年上高二时他就开始进行业余话剧表演。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苏民成了第一批职业话剧演员。北京人艺的许多名剧都少不了他。他演过《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近,以及《胆剑篇》中的范蠡等等。

苏民曾在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饰演司马徽

后来他改做导演,最知名的要算是由他儿子濮存昕主演的《李白》了。这部剧由郭启宏创作,被于是之先生改过剧本,揽获了5 项文华大奖,是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

在人艺,苏民不仅是台柱子,而且是很多台柱子的师傅,像梁冠华、冯远征、宋丹丹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这一次,他被中戏院长欧阳予倩看中,专门主持中央戏剧学院人艺班。

实际上,苏民最重要的讲台不在教室,而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与严格要求。

苏民曾经画过三个圆,分别是“生活”、“艺术”和“修养”,他觉得,中间交叉的部分是最高级的。

有了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能差吗?

大学毕业之后,总共18人中的11个都到了北京人艺工作。这些人包括徐帆、何冰、胡军、王斑、陈小艺等。

可即便进了人艺,也不意味着就能挑大梁。何冰就开始了一段长达好几年的跑龙套生涯,在话剧《李白》里面,他甚至只有一个字的台词,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报”。

后来,他终于在《鸟人》这个话剧中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角色,一共上场7分钟。但就是这样的七分钟,让人艺的老前辈发现了他,这个何冰,还挺会演戏的嘛。

这一年是1993年,从此之后,何冰不光演话剧,也开始参与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他尤其擅长饰演北京油腔滑调的小混混,比如《甲方乙方》和《我爱我家》中的客串,看过的人都觉得非常传神。

后来一直到《大宋提刑官》、《白鹿原》等电视剧,以及和陈道明合演的话剧《戏剧的忧伤》,他的表演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何冰一直非常感念于人艺对于他表演上的锻造。何冰说过:

北京人艺就像家一样,父亲是焦菊隐,母亲是老舍,这里是离表演真理最近的地方。

跟何冰这样一边在人艺当顶梁柱一边拍影视剧不同,胡军是在人艺干了十年,最后是因为生活所迫,实在干不下去了,才辞职去拍影视。

专心从事影视剧拍摄的胡军,果然找到了自己合适的舞台,包括电视剧《天龙八部》、电影《蓝宇》等,让胡军彻底火了。

陈小艺其实是这批人中出名最早的一个,刚毕业她就拍了部全中国人围观的《外来妹》,并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而表演天分颇高的江珊,跟其他人并不一样,她在毕业的时候放弃进入人艺,想去唱歌。当时有一家新加坡的唱片公司要跟她签约,当时有同学难以理解,急得直骂她:

你这个人怎么想的,去人艺多好啊!

虽然没进人艺,但丝毫不妨碍江珊成名。没过几年,她和王志文主演的电视剧《过把瘾》火遍全国,这部戏被认为,只用8集就演了现在80集的事,没一个废镜头。

而江珊也成了很多人的“梦中情人”,甚至北京许多发廊的墙上,贴的都是她的海报,客人来了就说,给我剪一个杜梅头。

至于徐帆,虽然她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冯小刚的太太,但她在戏剧舞台上的功力,丝毫不输于她的同学们。

她在冯小刚拍摄的《甲方乙方》、《唐山大地震》等片子里,都做主角,还获了好几个大奖。如今她仍然是人艺当之无愧的台柱子。

当年班上还有一个男生叫王斑,他长得比较秀气,有点书生气。毕业后,王斑在演艺圈的人气一般,演过一些军旅题材的电视剧,相比较来说,他的老婆跟出名——曾经的主持人曹颖。

2006年,中戏87届表演班的同学在《艺术人生》上再次聚首。除了徐帆、江珊、陈小艺、胡军、何冰等16个同学外,他们把当年的老师苏民也请去了。

节目中苏民出了道题,要求何冰、胡军等3位男同学比赛,看谁能不碰椅子最快从椅子下面钻出去。

何冰的反应最机智。只见他微蹲下身,抬起椅子举过头顶,他的任务完成了。 

令人感慨的是,别的表演班,很多人都改行下海,他们这一届每一个同学,都在从事表演这个职业。

这其中,只有一个人很不幸,朱洁。

1996年初,朱洁在电影《长大成人》中扮演了一个有吸毒经历的女主角。为了体会角色,她尝试了吸毒,从此染上了毒瘾。

一年后,当电影正式公映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1987届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中戏再也没和北京人艺一起联合培养表演系学生。

人艺当然也在不断引进新人。由于他们的牌子硬、名头响,他们招人总是可以从中戏、上戏、北京电影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等等,这些国内一流的学校中,招收最顶尖的学生。

但慢慢人艺发现,这么招人也有问题,因为他们招的一般都是班里的班长和党员,这些人身上的气质都比较相似,不能完全匹配人艺的要求。

2004年,中戏和人艺终于决定再次办表演班。这一下,立刻吸引来4000多人报名,但录取率非常低,连百分之一都不到,最终只录取了25个人。

还是老规矩,这些人毕业时,将优先被人艺吸纳。为此,北京人艺将向中央戏剧学院支付最低几十万元的“培养费”。

中戏其实根本不在乎这点儿钱。当时的校长徐翔都公开发话了:即使北京人艺不向中戏付费,中戏仍然十分乐意和人艺合作。

他还说,迄今为止87届表演班是中戏历史上最好的一个表演班,他们的毕业照片仍旧悬挂在中戏的办公室里。

这十多个人,确实至今都很念旧,时不时在一起聚会。毕业20年时,他们为了纪念同窗情,一同出演了电视剧《青春四十》。这部26集的电视剧充分体现了,“重在参与”这四个字。

因为它的评分实在不高,豆瓣只有6.5。一位网友道出了实情:

剧情太脑残,打分完全看在那个个好演员身上,我真想骂导演和编剧,能更脑残点吗?

但片子口碑不好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

2018年3月,他们搞了个毕业30年大聚会,不仅该去的都去了,不该去的也去了,比如濮存昕、冯小刚。

濮存昕是代表父亲苏民参加的,老先生已经在2016年去世。在现场,濮存昕十分动情地朗诵了父亲当年给同学们的寄语。

作为家属陪同徐帆参加聚会的冯小刚,则直言自己没上过学,没有同学,对于这样的活动,他表示羡慕。

这次聚会,据说每人都交了会费,60元。但胡军、何冰出了大头,因为这俩人在表演成就上,是当年这帮同学中最高的。

中戏表演87班毕业30年聚会

换句话说,也就是现在最走红的。

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老戏骨何冰由于在B站参与向年轻人致敬的《后浪》视频,让他成功出圈。在后浪最扎堆的社交媒体,何冰彻底火了。

本周一早盘,B站逆势大涨6%。

何冰的这个视频演讲,争议很大,甚至引发了朋友圈的撕裂。何冰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的社交平台成为很多年轻人宣泄愤怒的舞台,认为他没有看到年轻人生活艰辛的一面。

不过,我注意到在这个视频中,何冰对现在的年轻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

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其实,抛开这个视频引发的正反两种声音,单论表演功力,现在的后浪还真比不上何冰这些前浪。那些后浪也真应该好好看看当年这批演员是怎么学表演,怎么拍戏的。

B站之所以能在这么多优秀演员中,选中何冰担此大任,充分说明了对他表演的认可。

现在回想当年,何冰高中时逃课去龙潭湖公园玩时,他在那里常常幻想以后做了演员,“天天晚上可能都是酒会吧,要不是酒会,最起码是在跳舞吧。”

现实跟他想象的当然不一样。

何冰也不会想到,今天他得到的一切,正是源于33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帮充满理想的年轻人,走进中央戏剧学院的大门,后来一个一个,都成了为千家万户带去欢声笑语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这批前浪,跟现在影视剧界的流量担当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一位网友说得特别中肯:

当年培养的叫演员,现在培养的是明星。

本文来自公众号:比耶男孩(biyeahboy),作者:林比利

这里是毒舌又有梗的比耶男孩,耐撕又迷人,喜欢请三连:转发 关注 投币~

比耶男孩第1期视频《我们可能再也拍不出<围城>这样的电视剧了》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群星云集,名导力作,中国名著改编剧、文人剧神作……从文学经典到荧屏经典,只需十集。

欢迎关注比耶男孩,喜欢 请三连:转发 关注 投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天里冯友琳的扮演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