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品牌打一数字?

受到疫情扰动、地产景气下行,材料成本上升的综合影响,2022年大家居行业经历空前的调整分化加速,集中度上升的局面。与此同时,整装整家转型、门墙柜一体化、短视频直播种草,各种新模式、新趋势接连涌现,变局中的大家居企业该如何识别真正的突破口,抓住发展主线?

7月8日,在有“大家居建装行业全球第一展”之称的2022中国建博会(广州)展会上,群核科技(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CEO陈航发布了《2022上半年家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

报告基于对酷家乐平台海量设计方案、商品素材模型、空间功能趋势,企业数字化营销以及智能智造等维度的洞察,全面剖析大家居行业近一年的趋势发展变化,总结出四大趋势:家居产品凸显“一体化”整合、家居空间功能“年轻化”趋势、设计风格“新一线城市”引领、企业数字化“短视频”营销引爆,为大家居企业的战略规划、新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提供一份极具前瞻性的路径参考。

小众侘寂风、奶油风爆发式增长

家居品牌能够被消费市场接受的重要一点是,对于用户喜好家居风格的敏锐观察和权威把握。《2022上半年家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显示,现代简约风因其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结合,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品位和身体健康的需求,在2022年上半年设计方案风格占比排行中,继续蝉联榜首,受到市场超过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偏好。

融合东西方美学精华元素的混搭风,打破了现代与古典、简洁与繁琐的界限,更加体现追求个性和独特的生活态度,占据设计方案平均点赞次数的榜首,平均一个方案获得了28个“喜欢”。

2020下半年出现的小众侘寂风、奶油风,进入2022上半年后,设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侘寂美学看似素简的外表下,实际上是“以静制动、以空代满、以残为美”的东方哲学。而在这个喧嚣且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渴望寻一处心灵静土,顺势也造就了奶油风的盛行。温柔、平静是家居设计奶油风的代名词,但方案设计数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71倍的涨幅可一点不“平静”。

新一线城市家庭为国内家装主力军

2022上半年全国家装市场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新增家装设计方案数分别占比27%,20.9%。而在新一线城市中,最为呼唤品质装修住宅的是成都,新增设计方案数全国占比4.5%,超过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不愧为以“巴适”闻名的最具幸福感城市。

承接了新一线城市家庭旺盛装修需求的是在全国占比高达26.8%的新一线城市家居设计师。在活跃设计师人数最高的城市中,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和郑州位居前三,与2021年城市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排名基本一致。而设计师活跃率最高的,要属设计服务下沉的四线城市,活跃度高达50.5%。

家居空间功能“年轻化”趋势

居家隔离、居家办公催化“宅经济”,以家作为生产和生活主要场所的观念日渐扎根,家居家电消费酝酿颠覆性变革。消费者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带火了一批生活类家电:影音设备、懒人沙发、宠物用品乘势而“涨”,影音设备在家庭中的设计配置相较去年上半年增长超6倍。

2022上半年疫情频发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于居家生活健康和便利的意识:家庭清洁产品是意料之中的刚需,料理机、洗碗机、烤箱、消毒柜等“解放双手”的厨卫家电也备受人们青睐。

在远程办公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打印机、电脑桌、咖啡机成为当代白领居家办公首选的三大件。报告显示,需求翻倍增长的咖啡机成为了“现象级单品”,对于爱喝咖啡的人来说,这不仅是能及时喝到咖啡的实用好物,更是提升居家高级感的“氛围神器”。

除了居家办公,家庭装修设置电竞房、健身房也正成为一股潮流,在单空间趋势整体分析中是当下增长最快的新功能空间。尤其是电竞房,在家庭功能类新兴热门空间排名独占鳌头,2022上半年同比增长高达314.5%。

无论是寸土寸金的北上广深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家庭装修绕不开的核心话题就是收纳。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居家柜类模型同比增长显著。不论是小户型还是改善户型,柜类模型打造的收纳空间增长迅猛,去年同比均增长超过50% 以上。同时,柜类定制比例进一步提升,通过定制模型打造柜类收纳空间占据市场主流,台上柜、书柜、存包柜、功能柜和衣柜这五大品类,牢牢占据榜单前五,居住面积有限,但收纳无限。

无主灯与智能照明相得益彰

国内家用智能照明市场容量正在极速上升。2022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将近431亿元,年增长率23%,到2025年将突破千亿元。其中,智能无主灯成为了Z世代装修新居的“新宠”。

诞生于智能照明趋势中的灯光实用主义,通过不同的光源组合,形成沉浸式空间体验的无主灯设计正在迅速占领家居消费市场。从灯光设计各类型占比趋势来看,2022上半年,客厅无主灯设计的占比翻倍增长。同时,无主灯设计更受大户型的青睐,随着户型面积的增加,客厅无主灯设计的占比显著上涨,且同比增长越来越多。

家居产品凸显“一体化”整合

门墙柜一体化,凭借更大空间利用率、更省心省力等优点一跃成为家居设计趋势热词。2022上半年,家居市场门墙柜一体化表现亮眼。门墙柜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数同比去年增长高达213.9%。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门墙柜一体化趋势都在呈现高速增长,华东地区的设计方案数量最多,而华南地区的设计方案数增长最快。

家居企业除了加快门墙柜一体化的整合进程,为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拎包入住需求,也在努力跨越整装转型的门槛。通过共享商品、搭配设计的方式,家居企业达成整装合作。2022上半年,全国发起整装合作的商家数量飞速增加,同比上涨了122.7%。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家居企业都在加速合作,涌入整装赛道。华东地区发起合作的商家数量最多,而华中地区同样不容小觑,增速最快。

  “短视频”引爆企业数字化营销

打造差异化设计竞争优势,正成为不少家居企业的营销新思路,渲染视频成家居企业“内容营销”关键。报告显示,设计展示从“看全景图”全面进入到“看视频”的时代,2022上半年新增渲染视频数同比增长超6倍。渲染视频普及化趋势显著,新增渲染视频作者数同比2021上半年实现翻倍增长。

新一线城市成为营销视频化领域的“弄潮儿”,在全国所有城市等级中渲染视频产出量最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渠道刷到的家居渲染视频,说不定大部分都来自新一线城市。而五线城市新增渲染视频数趋势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723.2%,家居企业数字化“未来可期”。

设计到生产的前后端一体化,一如既往是定制家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解题首选”。从设计生产对接使用量和设计生产对接商家数趋势图表看,家居智能智造离不开“设计生产一体化”,2022上半年设计生产对接体量保持高速增长,使用量同比增长166.4%,采用设计生产一体化的商家同比增长31.3%。

五一假期,笔者从上海回到家乡县城,惊讶发现小县城里竟有了购物中心,在那里不光可以喝到古茗、蜜雪冰城,也能吃到肯德基、小龙坎和贤合庄,还能逛名创优品、迪卡侬和海澜之家。

同时,消费水平还不低,一杯奶茶要20块钱,一顿饭人均也要超过100块。在县城,看似基本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水平却在逐年拉升。

在上海都见不到的古茗,在我们县城开了三四家,而且每一家店前都排着不少年轻的俊男靓女。

原本以为“下沉品牌”压根不会注重门店装修,但仔细观察发现,古茗门店装修年轻时尚,装修材质都用得不差,就连宣传海报美感都快赶上一线品牌的喜茶奈雪。

这一次回乡之行,自己深刻体验到:以前在大城市能享受到的东西,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县城也可以拥有。

毕竟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光只有高楼大厦,还有广大的城乡结合。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占据了近9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全国国土面积的九成,县域人口超过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约70%。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是城乡人口、社会资源等要素集聚的空间枢纽。

我们要想了解下沉市场,就得彻底融入进去。

县城餐饮品牌化、连锁化加速

2018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年下沉市场成为大家争相讨论的热点,仿佛一夜之间,各大餐饮品牌门店就开到县级市场,下沉的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尤其是县城的餐饮,几乎快被连锁品牌侵占。相信不久,全国头部餐饮品牌及区域龙头品牌下沉到县城开店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这里所指的县城包含县级市、县级行政区)

用双脚进行实践,梳理清脉络后发现,县城商业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一是县城仍以夫妻独立运作的个体小店为主,另一层面是诸多一线品牌和本地餐饮品牌下沉,成为年轻人的消费地。

先简单介绍一下笔者所在的家乡县城的概况:

①县城归属华东安徽省,地理位置挨近江苏、浙江;

②全县人口有30多万,年轻人爱往长三角强市工作打拼;

③县城中心辐射半径不大,中心外就是城乡结合部。

县城的餐饮品牌化到了什么程度,笔者对家乡县城的餐饮市场进行观察,得出如下结论:

下沉茶饮市场已经非常成熟

时间倒退到五年前,县城的奶茶店以县城自创品牌为主,面积不大,几张桌子,店里播放着时下流行歌曲,墙上贴满了年轻人写的便利贴。

而就在这两年,蜜雪冰城、古茗、一芳、茶百道等加盟连锁茶饮品牌开始出现在县城中心,能看见的是年轻人手里举着一杯奶茶拍照,图片导入修图软件,精修完后分享到了朋友圈,无形间形成社交传播。

在县城里,古茗替代了喜茶而存在。先来说说产品,同样一杯芝士莓莓,使用都是新鲜草莓,喜茶一杯要32元,古茗一杯只要20块,口味却能做到喜茶的七八成。这样的性价比在县城,古茗别提有多火爆。

图片来源:蜜雪冰城官网

另一个常见的品牌是蜜雪冰城,不大县城有着四五家,开在商业街、综合体和学校周边,购买它的人群年龄不会很大,甚至以中学生或小孩为主。

这些人群消费意愿很强,但是消费能力弱,所以蜜雪冰城主打产品价格都不会太高,靠着三块一支的甜筒和六七块一杯的奶茶打天下。

在县城,奶茶市场已经非常成熟,茶饮品牌的产品定价也区隔了不同的消费人群,随着头部茶饮品牌加速下沉,不少县级市场的商业街早已是“寡头市场”。

1)县城茶饮品牌贴身肉搏

据相关资料显示,年二线城市的茶饮店增长率为120%,三线城市茶饮增长率为138%,都远超一线城市。

数据来源:美团点评、36 氪、开源证券研究

县城的奶茶下沉虽未触碰到天花板,但是竞争早已白热化。茶饮品类凭借低门槛的加盟模式,门店早已铺满县城。一条商业街上,原本的服装店倒闭后,纷纷换成了奶茶店,各茶饮品牌贴身肉搏、刺刀见红。

粗略统计,笔者家乡县城的一条商业街上,大大小小有30多家奶茶店,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蜜雪冰城、古茗、一芳和书亦烧仙草等一类全国性、区域性连锁加盟的茶饮品牌扎堆开店;二是像甜啦啦这样的本地茶饮品牌争先恐后;三是自创茶饮、网红小店,不光卖茶饮、咖啡,还会搭配甜点、汉堡、冰淇淋等产品。

2)县城茶饮正经历着消费升级

生活在县城的95后、00后,并非都爱消费低价的蜜雪冰城。

正在念大学的00后表妹同自己说:“蜜雪冰城的冰淇淋还不错,但茶饮一般般,自己更愿意去喝20多块一杯的古茗。”

过去县城奶茶竞争是打价格战,但随着年轻消费的崛起,互联网磨平了信息差,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只要茶饮品牌的价格区间合理,消费者会更看重茶饮品质。毕竟在县城,定价15-20元的奶茶还是能够消费的起的。

3)县城茶饮正流行开大店

在县城里,主流的仍是档口式的奶茶店,其次面积较大带舒适座位的茶饮店。

在下沉市场档口店虽是主流,但是开大店生意也算好做,毕竟县城市场也存在“第三空间”的需求。

因为咖啡在县城还算小众,主打咖啡的饮品店很少,加上茶饮店太强势,这些面积稍大的奶茶店就成了“县城版”的喜茶和星巴克而存在,是小镇青年约会、闺蜜聊天和谈事情的最佳地点。就连笔者回家约好友叙旧,没有咖啡店,无奈只好约在奶茶店见面。

古茗温州乐青店,图片来源:古茗微信公众号

就连专做下沉渠道的古茗,2020年在江浙地区计划开出多家主题店,门店面积150-300平米不等。再比如发家在上海的悸动烧仙草,2020年在江苏也开了30多家60平米以上的门店。

虽然档口店仍是主流模式,但大店慢慢也成了茶饮品牌在下沉市场的增长动力。

火锅、烧烤连锁加盟品牌加速下沉

过去县城只有夫妻经营个体火锅店、烧烤大排档,或是59元吃到饱的自助火锅,而这两年,火锅、烧烤品类品牌下沉非常厉害,一线城市的火锅、烧烤连锁品牌也出现在不大的县城里。

譬如凭借营销在一线城市爆火的小龙坎、谭鸭血、贤合庄等连锁加盟的火锅品牌,如今在县级城市也能看到。

1)火锅连锁加盟快速下沉

在笔者家乡县城,小龙坎最先开进来,紧接着谭鸭血、贤合庄也开进县市中心,来打卡的都是爱聚会,爱分享的年轻人,消费不低,人均也要120元以上。

这些火锅品牌基本是通过连锁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展的,大多是在县城稍有经济实力的小老板加盟开店。初看生意还算不错,但复购率还有待观察。

一二线城市火锅品类竞争已是红海,火锅品牌不得不通过“下沉”的方式寻求业绩增长,就连海底捞也不例外。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占比为24%,二线城市门店占比45%,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31%。

去年,海底捞开始加速下沉到3线及以下城市,其中不乏一些经济能力强的县级市。

2)烧烤品类成了县城新宠

烧烤品类的下沉速度要比想象中的要快,本身品类与火锅有异曲同工之妙,容易标准化。通俗点讲,肉只需要切一切,装盘日式一些,就能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前来体验。

观察中发现九田家和韩宫宴两家烤肉品牌在笔者家乡县城混得不错,原以为是家小连锁,却没想到九田家在全国开了900多家店,韩宫宴也已有300多家店的市场规模,体量不小,闷声赚钱。

另外,一线城市热门菜品在县城成了爆款。譬如前两年在一线城市很火的日式阶梯烤肉拼盘,到了县城成了爆款,桌桌必点,而且顾客还会用手机拍下照片分享朋友圈。这在做熟人生意的县城,省去不少营销费用。

由此看来,县城商业的崛起,实际上给不少优质的加盟连锁品牌更大的机会。

以前在县城要吃炸鸡汉堡,顶多只有华莱士和德克士,就在前年肯德基就来到笔者家乡县城,从开业起一直都很火爆。五一假期陪家里00后表弟表妹去肯德基买个甜筒,苦等了半个小时。

与一线城市的肯德基、麦当劳不同,县城的肯德基更受小孩的喜爱,吃个汉堡炸鸡还能免费在店里的儿童乐园玩耍,县城里家庭主妇还能稍微偷个闲,如果家里有小孩在肯德基过生日,在县城是件有面儿的事。

“小镇模式”的肯德基,图片来源:网络

肯德基放下身段去拥抱下沉市场,为此还开设“小镇模式”的优选门店在县城试点。相比于传统肯德基门店,优选门店做了一些改变,门店面积更小,主产品做了删减,但增加适应县城低价的引流产品。

去年,肯德基优选店开在河南封丘(四线城市),接着还要开28家这样的小镇门店。

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讲师曾展现过一组数据:“其实肯德基在下沉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乔伊·沃特也曾表示:尤其在四、五线城市看到了扩展机会。

这些举动透露出一线品牌已经开始加速降维打击。县城市场看似地方小,人口少,但不可忽略背后的消费需求,就连头部茶饮喜茶为了抢占下沉市场,推出人均定价在10元左右的子品牌“喜小茶”来攻略小镇青年,足以可见下沉市场的广阔机会。

性价比餐饮在县城闷声赚钱

在下沉市场,性价比仍然是重中之重。

这次五一假期回到家乡县城,约见了几个故友,被他们带去吃小菜园。这个品牌在上海也有,但自己从未去体验过。

品牌主打新徽菜,人均客单在70-80元,菜品分量大,座位宽敞舒适,水、大米、调料用的都是农夫山泉、金龙鱼这样的大厂牌,在家乡县城别提有多火爆。

这个在安徽起家的品牌,闷声在全国79个城市开了289家直营门店(数据截止发文当日),它与万达、吾悦广场等商业体达成战略合作,下沉到不少低线城市,其中不乏苏州太仓、南通海门、启东这样的县级经济强市。

假期结束回来,同公司同事聊起下沉市场,突然聊到一家起步于江西南昌的火锅品牌。它悄悄在下沉市场开了150家直营店,就连曾在江西求学的带货主播李佳琦都直呼“这个火锅店巨好吃”,这个火锅品牌就是季季红。

季季红走的是性价比路线,人均只要60-70元,产品品质一点也不含糊,门店装修干净敞亮,在下沉市场就算挨着海底捞开店也毫不畏惧。

品牌部分门店下沉至了县城中心城区,人气业绩都不差,是不少囊中羞涩的小镇青年吃火锅首选地。

在河南有一家叫做巴庄重庆火锅的品牌,总部在郑州,渠道定位在县级市场,河南的108个县城,基本布局了90多个,创立7年低调开出了100多家门店。

巴庄主要在小县城开大店,800平米的门店有儿童乐园、360°的全明档厨房,用餐结束还能免费抓娃娃,服务体验完全不输一二线城市的火锅品牌,令人最惊喜的是,消费下来人均却只要七八十元。

说实话,这些走性价比路线的品牌在一线品牌还未触及到的县级市场里闷声赚钱,生活不要太滋润。

当你还以为县城的消费者没有对品质餐饮的需求时,那你就错了,他们消费的需求其实是对标一二线城市的,同时对价格很敏感,更加追求性价比。

县城餐饮正经历着消费升级

开篇就有讲到“在县城,看似基本工资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水平在逐年拉升。”这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互联网的普及,城市与城市间的信息差逐渐缩小,其二是诸多一线餐饮品牌开始下沉,带动低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和客单攀升。

伴随着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政策的深化,县域市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收入提升明显,县城和乡镇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大型百货、大卖场正在转型为购物中心。

其次,社区店、专卖店、网红店等各种形态的店铺在县域市场出现,县域商业正在经历着转型和升级,这都促使县城跟上大城市的发展步伐。

这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县城用滴滴旗下的花小猪平台打车,响应及时,费用还低。就连像多多买菜、橙心优选这些社区生鲜也下沉到家乡县城,小区门口便利店老板都成了团主,积极地给小区的家庭主妇做推荐。

图片来源:新城控股官网

同时,县城的卖场开始崛起与转型,购物中心品牌开始下沉到经济实力强的县市。譬如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吾悦广场,就开到笔者的家乡县城,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品牌餐饮的入驻,激活了县城的餐饮消费。

可预见的是,县城与一二线城市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几乎一二线的餐饮娱乐消费,在县级市场也能拥有。

虽说下沉市场依然对价格敏感度,但求品质的消费群体在增加。这得归功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城市化的加速,缩小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数字化渗透进了小镇餐饮

在县城,随处都能听到“支付宝到账XX元”的收款提示音,收款二维码、收款提示音响、扫码设备、刷脸设备、桌上扫码点餐等硬件设施,一一在下沉市场普及。

当然笔者要讲的并不是移动支付,而是下沉市场的数字化进程。在县城,古茗、蜜雪冰城这样具备数字化的企业已经能实现小程序点单。

而且通过社区营销、小程序和公众号推送门店经营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深度的链接,进而沉淀为私域用户,这在做熟人生意的县城里很管用。

大众餐饮业也没有错过数字化,县城的餐饮基本已经实现SaaS系统的覆盖,帮助商家更加了解餐厅的经营。

当然外卖在小县城里基本已经普及,就连不少夫妻小店都加入外卖的阵营。在县城里,想吃炸鸡汉堡喝奶茶的时候,打开外卖软件,就可以点华莱士、蜜雪冰城等连锁餐饮品牌的外卖。

移动互联网、数字化,让距离和区位的优劣变得越来越模糊,以前只有在省会城市才能享受到的服务,如今在县城以及乡镇也能享受到。

这也意味着,餐饮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将会给“加盟品牌”狂飙突进的好机会。尤其是一些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型和良好品牌力的餐饮品牌,以加盟模式能更快速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品牌扩张、连锁规模加速。

下沉市场中蕴藏着无限的机遇,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尤其是这两年,县城和城镇餐饮营商环境改变巨大,全国连锁品牌遍地开花,这得益于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餐饮品牌下沉意识的崛起,从而加速了餐饮行业向连锁化、品牌化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大城市的文化潮流抵达县城,已经不像以前需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如今县城的餐饮休闲娱乐正在加速向大城市靠拢。

年轻群体崛起,消费趋同大城市

随着年轻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市场商业发生巨大的改变,更加个性化、标签化。

网络给小镇青年定义,是泛指18-39岁,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小镇回流青年和小镇本土青年融合后的群体。也就是这些小镇青年,成为了县城餐饮、娱乐和文化的消费主力。

借助城镇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弥平的信息差,本土青年与回流青年的不断融合中,县城与一二线城市已经无缝连接,在吃穿用住方面都释放出与一二线城市趋同的信号与需求。

据《2019中国小镇青年奢侈品消费报告》数据显示,京东奢侈品在新兴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30.12%,即广大居住于中国3-6线城市及所有县域城市的小镇青年群体。

图片来源:腾讯广告TMI腾讯营销洞察

其次是交通工具的普及,高铁基建的完善,使得城与城之间距离缩短,县城往外走也更加频繁。笔者老家的一位朋友,愿意花1-2小时开车从小县城到城市中心打卡一杯喜茶。

再比如,县城小姑娘在抖音、小红书互联网平台种草奶茶网红套餐的搭配,她也会希望能够在县城打卡到。

所以说,虽说下沉市场的消费能力低,但是架不住小镇青年都有一颗对标北上广深生活方式的心。

县城的消费者有强烈的意愿想要体验与一二线一样的网红产品或高品质的服务。

近两年来,一二线连锁餐饮品牌下沉动作一直在进行,带动了小镇青年的消费升级,使得他们也更加追求品质生活,对品牌的需求更加强烈。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看到过这样提问:一位留在十八线县城每个月赚3000元的年轻人,和一位在北京工作每个月赚10000元的年轻人,谁的消费力更强? 

答案是留在县城的年轻人。

公司95后小姑娘今年春节回趟了家乡县城后,有了这样的感受:在老家的同学朋友生活质量明显看起来要比自己高。

她分享到,家里的同学工作没有早高峰和加班,吃住与父母一起,生活没有什么成本,一年赚的钱看起来不多,但娱乐、消费一点都不差,下班之后能够探索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

而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听着工资挺高,但除去生活成本与储蓄,购买欲望就没那么强烈了,就连想买个稍微贵点的东西,都思前想后考虑很久。

小镇青年,兜里有钱,时间有闲,馋哭一二线。

据腾讯营销洞察的数据显示,83%的小镇新青年家庭拥有房产,67%的小镇新青年家庭拥有汽车,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达到3730元。

小镇新青年们正在从消费领域的无名之辈,崛起为市场新贵。

在县城的年轻人有钱有闲,放大需求的多样性,而有需求就意味着有市场,加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线级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县城和城镇的消费市场正在拔地而起,这对连锁餐饮品牌来说是绝佳的机会。

下沉市场,休闲餐饮有增长空间

在下沉市场里,正新鸡排、绝味、华莱士和蜜雪冰城极其牛逼,覆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你能看到的是不大县城里,蜜雪冰和正新鸡排能有5-6家,按理说密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其他小吃茶饮依然活得不错,足可见县城休闲餐饮的天花板还远远没有触达。

随着县城餐饮商业、休闲娱乐的的崛起,县城也有逛街、聚会的市场需求,像烧烤、烤鱼、小吃、串串等休闲餐饮品类逐渐火了起来,丰富起来。

既然是休闲餐饮,也就意味着这些产品是闲逛时的最佳伴侣,而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图片来源:红餐网公众号

县城消费逐步升级,对休闲餐饮的需求会极大增加,理论上来说县城将会是休闲餐饮业绩的下一个增长空间。

所以,像茶饮店、小吃小点、烤鱼烧烤等品类能够满足即走即吃,价格不贵、逛街聚餐等要素的餐饮品类,在下沉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餐饮品牌的下一站:下沉市场

293个地级市、388个县级市、1312个县、117个自治县;(数据来源:中国行政区网,截止2020年08月09日)

中国12345线各城市数量?

一线城市有4个、新一线城市有15个、二线城市有30个、三线城市有70个、四五线城市共计218个;(数据来源: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实际上,中国一二线城市只占了4%,而中国的核心是一个个县城,除去一二线城市的3.9亿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的人口规模将近10亿。

这两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行业趋势,都将餐饮品牌的下一站指向了下沉市场。

在此,总结一下县级市场的特征和机会点:

① 小镇青年的消费升级,有强烈的意愿想要体验与一二线一样的网红产品、高品质服务;

② 类似像县城这样的下沉消费市场,茶饮、小吃小点、烧烤火锅等休闲餐饮仍有市场空间;

③ 下沉市场追求品质的群体在增加,但依然对价格很敏感,追求高质低价的品牌应该在模式、产品、供应链上做提升;

④  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未来下沉到县级开店会越来越快,会越来越多,若品牌没有差异化的模式,下沉就真等于折戟成沙。

而且,下沉市场的钱没有那么好赚,县城市场错综复杂,熟人社会,讲究体面,是存量市场的竞争,尤其是不少县级、乡镇还面临着年轻人口快速流出,出生率下降,只剩下中老年人留守的情况。

同时由于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在大众市场展现极为明显,所以餐饮品牌要攻下县城市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笔者曾在《2021春节 | 餐饮品牌做下沉,是掘金还是跳坑?》这篇文章中详细提到过,大城市拼流量,小城市拼复购,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市场与一二线存在商业模式的代差,而且城市等级越往下走,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就会越高。

如若品牌在没有差异化的模式、性价比的产品,以及针对性的战略调整,很难俘获小镇青年的心。

回到开头,要研究县城的生意,真正地了解下沉市场,就得用双脚实践,彻底融入进去。

县城餐饮消费、休闲娱乐的崛起,肉眼可见县城餐饮市场的品牌化、连锁化的趋势加快,这对一些优质的连锁加盟品牌来说是利好消息,如果品牌模式和产品匹配下沉市场,下沉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

全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占据了近9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县级城市的消费需求会进一步释放。

餐饮品牌的下一站,或许在县级城市。

1、小县城有哪些生意值得做?/十一爸爸

2、小镇新青年:从无名之辈到消费新贵/吴怼怼

3、县城的年轻人,比北上广更敢花钱/燃次元

4、2021年春节,见证下沉市场奇迹的时刻/餐饮老板内参

5、品牌为什么纷纷去下沉市场取悦小镇青年?/财经无忌

6、藏在县城的万亿生意丨在这里读懂中国/进击波财经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转载自漆点餐研社(ID:BlackDots321),已获授权,版权归漆点餐研社所有。

美妆是时尚行业中消费频次高且更新迭代快的品类,近年来国内美妆行业的增长速度也是高飞猛进。以花西子为代表的国货美妆多种多样本土内容营销策略,逐渐吸引到市场的注意力和同类型品牌的竞相模仿。

研究国内美妆品牌内容营销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追求学术理论库的完善。对花西子内容共创等一系列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也是希望为美妆以及其他本土品牌在未来几年进行营销策略布局时提供一定的案例支持和借鉴意义。

一、解决方案——以用户为中心

花西子作为**个在美妆品牌中使用“用户共创”营销手段的品牌,每个新品在推出前都会经过大量新品体验官的多次盲测、体验,根据每个消费者的反馈报告进行迭代更新。这也逐步形成了花西子爆品路径的**步:品质为王,对话用户;慢工雕琢,快速迭代,保证每次产品上新时都能精准抓住用户的需求,从而获得不错的口碑。

2017年,花西子的初代产品“螺黛生花眉笔”从出生到现在已经升级进化了四个版本,升级中的迭代意见就来自品牌成百上千体验官的试用报告反馈。

2021年3月,在“新品体验官”项目的基础上,品牌小程序新增了名为“邀卿共创西子好物”的活动入口,邀请用户写下想要花西子推出的新品和周边,例如联名古风扇子、冰箱贴、油纸伞等心愿。经过官方审核后展示在花西子小程序首页,点赞最多的用户还会得到官方奖励,活动上线一周已经收获千条用户建议。

二、价值——塑造品牌形象

2018年以来,随着国力强大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国风逐渐成为一个充满了增长潜力的垂直圈层。消费者年龄层逐渐年轻化,年轻人崇尚个性消费,希望寻求一个相对应的品牌,表达自己的兴趣和身份。

花西子锚定z时代年轻消费者,品牌成立之初就定位东方美学,圈定的就是古风消费圈。从产品设计到品牌符号以及文案策划等,都力在打造一个纯国风的美妆品牌,牢牢把控垂直古风圈层,满足古风人群对品牌的追求。因此也在成立初期,收集到小众圈层的粉丝,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品牌复购率也随之提高。

在定位目标客群的人物画像并获取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之后,品牌内容营销的下一步是将产品信息、品牌价值观和品牌故事相结合,用多样化的故事讲述方式个性化地传递给消费者,由此可以看出,产品是消费者接触品牌的首要路径。

在产品的外观、文案及研发上,花西子也以“花”为聚焦。据官网显示,花西子复用唐朝宫廷美容秘方,散粉以蚕丝粉、桃花和珍珠粉为主要成分;气垫添加白睡莲、芍药、山茶花精华等。每款产品背后都有完整故事支撑,这些典故上如唐朝宫廷太平公主的桃花膏、慈禧太后的养颜霜,向下延伸到三国制墨世家,时刻强调品牌东方美学带来的荣誉感。

但花西子没有止步于此,在成功圈定国风圈的忠实粉丝后,花西子升级路线开始与其它圈层的品牌跨界联名,并顺利出圈。在各大时装周上,花西子还与本土年轻的原创国风设计师品牌合作,推出系列限定手包和汉服时装,以东方风格为母命题,宣传品牌文化,通过联名出圈抓住不同小众圈层的彩妆爱好者。

三、接触——在数字媒体触达用户

在注重眼球效应,追求新意热点的短视频平台,花西子会针对主推爆品,在官方号主打网红、情感和剧情等小视频,稳定每周投放。在老铁带货的快手平台上,花西子则是寻找头部主播进行口红试色、开箱测评等内容投放,针对不同人群投放个性化内容。

在种草平台小红书花西子会发布产品详情、使用教程和体验评价;投放频次与产品推新频率温和,每个新品的宣传期为一个半月左右。为了使用户种草笔记更有吸引力,花西子对笔记内容的原创要求极高,几乎没有完全一样的的内容。

2020年后旬,是花西子品牌升级的阶段,品牌开始投放线下媒体例如分众传媒,进一步扩大传播广度。电梯里超模杜鹃主演的花西子空气蜜粉广告,反复强调品牌调性:东方彩妆、以花养妆,简单明了地向写字楼白领传达品牌风格和调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花西子在不同平台发布的内容类型不同,但同一平台的内容发布频率都十分稳定,并且是持续不断的,质量水平和互动数据也保持相对恒定。当品牌发布内容的节奏和水平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线上,更有利于给受众培养有规律,有上瘾性的阅读习惯,这就是增强用户粘性的开始。

四、教育——承诺品牌会变得更好

2020年6月推出品牌同名音乐MV,由周深演唱、杜鹃出镜,从词、曲、器、声、意境等方面,全面塑造了花西子的东方印记。在此次MV的传播过程中,花西子还以官方媒体为主阵地向外普及东方音乐文化的知识,从而强化自身东方美学的品牌标签,并通过抽奖互动等方式,让观望者参与到东方之音的传承中。

2020年花西子主推的苗银系列,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苗族非遗文化保护的活动。不仅邀请李佳琦为主持人,还与人民日报合作拍摄了《非一般非遗》的纪录片,对非遗文化苗族银饰进行记录和传播。

除了线上宣传,线下花西子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品牌耗时两年实践策划,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推进“苗族女童助学计划”项目。在活动期间每1份苗族印象限定礼盒的销售额中,都会抽出10元捐助给苗族贫困女童,为她们的学业提供资金,帮助消费者通过品牌达到让社会变得更好的心愿。

2020年抗疫后期,花西子积极捐赠消毒用品、口罩并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来自其它地区人民对湖北朋友的祝福语,制作成卡片,并放入“平安福袋”一齐包装在发往湖北的包裹中。增加品牌与用户的情感关系,让疫情区和非疫情区的用户通过品牌联结,放大UGC的声量,并不断产生内容裂变。

新商业环境下,人们对美妆产品的消费从不仅仅停留在对色彩、持久度等产品功效的追求上,更是在表达自己对美的意见和追求,并希望获得同圈层消费者的认同,进而获得满足感与归属感。本文对本土品牌内容营销的研究,也在强调品牌硬实力与软营销双管齐下的必要性,为品牌规划整体布局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也为其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进而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和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奢品牌包包排行榜2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