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传奇李连杰票房排名多少

2016-08-09 17:49
来源:
砍柴网_discard
《封神传奇》上映一周有余,目前票房累计约2.8亿,豆瓣评分为3.2分。一边倒的差评、停滞的票房走势,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吐槽之后,票房之下,唯有剑走偏锋,兵行险着。
7月31日,《封神传奇》的官方微博上发起了“封神吐槽大会”的话题,呼吁网友高调吐槽。
另外,从8月5日起,一些微博大V和微信公众号,纷纷转发了一份所谓“2016年世界电影特效排行榜”。而从发布者到榜单内容,都充满了值得深究的疑团。
阵容奢华 奈何内容失利
《封神传奇》的制作阵容,其实很强大。
出品方是向华强创办的中国星和博纳,联合出品方还有阿里影业和爱奇艺。
导演许安,此前曾担任过《新龙门客栈》、《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多部经典武侠电影的副导演;后主攻电影特效,参与制作了《蜀山传》、《画皮2》等影片。
明星阵容还有李连杰、范冰冰、黄晓明、杨颖、古天乐、文章、向佐、梁家辉。
但是,喜欢读古典小说的人都知道,《封神演义》经典之处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的故事,但《封神传奇》却在剧情上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电影从一开始便忘了最有魅力和卖点的角色应该是谁。整部电影的主线也全围绕雷震子展开,导致观众觉得《封神传奇》整个故事跟原著脱离太远,“只是借了一个壳儿”。
另外还有人吐槽:人物设定、建筑风格、服装等,也和中国文化以及原著发生的历史背景格格不入。
“翼族人”、“异能”等词语过于西方化,观众看后普遍反应有种《复仇者联盟》+《星球大战》+《魔兽》的混合感。
一个所有观众都亲切熟悉的经典故事,最终被改编成了一个偏西方魔幻化的作品,最后呈现的只能是混乱的故事,失控的节奏和尴尬的观感。
营销疑造假“向太”雇水军?
8月5日,名为“沈慕白”的微博自媒体,发表题为《<封神传奇>唯一入选世界大片特效排行榜,海外被热捧》的文章。
文章中《封神传奇》与《星球大战》、《X战警》等影片一起入榜。
据自媒体“壹娱观察”的报道,这份榜单存在多处疑点,比如没有海外发布源;另外,声称是2016年的榜单,但榜单中《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荒野猎人》、《地心营救》等,都是2015年北美上映的电影。更何况,2016年才过了一大半而已啊!
说起沈慕白,新浪微博上专门有个“沈慕白滚出微博”的话题。
这个话题最早的纪录,可以追溯到2014年。显然,该话题并不是针对《封神传奇》营销疑造假一事而起。
原因在于这位名叫“沈慕白”的博主,此前在微博中就已频频贬低周星驰,促使网友们“群起而攻之”。而向华强的妻子“向太”与周星驰的恩恩怨怨,素来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另外,向太一边在微博上,痛斥“媒体黑心、观众没良心”,一边又在报纸上,豪气地买下了整版广告。
《封神传奇》的官方微博,也在上映两天后,发起“封神吐槽大会”话题,呼吁观众高调吐槽,并将提供200元奖金,似乎想抓住观众“想看看到底有多烂”的心理,促使观众走进影院。
所有的营销举动,未免都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博纳10亿保底扑街?
根据香港媒体《苹果日报》此前的报道,博纳在《封神传奇》的谈判上,作出了10亿的保底承诺,并从华谊手中,夺得内地发行权。
在今年4月的定档发布会上,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直言《封神传奇》必是暑期档冠军,并“喊话”安乐总裁江志强,对标去年暑期档冠军《捉妖记》。“我希望《封神传奇》可以勇破25亿!”
但是以《封神传奇》目前的票房看来,博纳的10亿保底承诺,注定不可能完成。
向华强此前曾经坦言,自2009年起,中国星就没有制作过电影,《封神传奇》可以说是复出之作。
“我拍了几十年电影,不可能每一部都亏,我拍电影的命运,三部我总会赚一部,你拿我的三部来发行,总有一部会让你赚。”
对于发行权为何从华谊“易主”博纳,向太此前回应称,《封神传奇》的档期已经定了,全球档期也都定了,并签了发行合约。
“当时华谊刚好换人,新任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CEO叶宁跟我们讲改期,我们接受不了,不能因为我国内地市场比较大,全世界的档期都要跟着你变,这会影响我的信用”。
那么《封神传奇》合作方是否亏钱呢?向太陈岚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是:会用其他来补偿吧,下一部好戏给他们。
这么看来,或许于冬老板这一次的保底,可能只是“恭迎”中国星复出的诚意金,其志在未来和“向生”、“向太”,包括他们背后拥有的香港电影资源,达成更多实实在在带来收益的合作。
来源:娱乐独角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据新华社上海10月16日电(记者王旺旺)国庆档电影票房令人大跌眼镜,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今年国庆档票房为15.86亿元,与去年18.62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4.82%,观影人次为5106万,同比下降10.17%。这是近十几年来,国庆档票房同比首次出现下跌。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庆档票房失利也只不过是今年整个市场“骤冷”的一个表现而已。经历了过往几年的奔腾和喧嚣,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快速放慢脚步,一方面票房增速快速下滑,影视资本投资接连失利,另一方面观众日趋理性,大量影视作品仍欠诚意。
既然泡沫已破,国产电影更应聚焦在内容、制作质量的提升上,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2016年票房或现零增长
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电影票房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5%,票房也上升到440亿元的大关,可谓是发展奇迹。然而这一超高速在2016年出现转变。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电影票房约354.38亿元,增长仅为7.3%,而去年同期实现了50.39%的增长。
今年市场明显“前高后低”。一季度全国票房144.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51%,不过市场“骤冷”始自4月份,迄今为止仍“一蹶不振”,年底3个月恐“凛冬将至”。今年的4月、5月、7月和9月,全国票房都出现了罕见性的负增长。今年国庆档票房15.86亿元,与去年18.62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4.82%。
民生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陶冶分析,年底3个月还将有《圆梦巨人》《但丁密码》等好莱坞大片上映,国产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大闹天竺》《长城》等也具有较高关注度,不过考虑到今年市场的“颓势”,仍料今年电影票房将会维持在去年440亿元的水平,或现零增长。
业内分析指出,今年电影市场的快速放缓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互联网票补红利消失,造成观影成本的大幅上升,导致大量影院观众流失;其次是优质影片极度匮乏,少有“爆品”来引爆市场;最后是市场参与各方在去“泡沫化”过程中渐趋理性。
泡沫正在破裂,市场更加理性
通过统计某电影的评分数据,记者发现在今年前8个月上映的影片中,评分在7分以上的电影数量占比为25.96%,这一占比为近三年以来的最低,对应的票房收入为114.88亿元,相较于去年的146.25亿元明显下降。显然,优质影片的缺失是导致今年市场尴尬局面的原因之一。
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在泡沫加速破裂的过程中,市场显得更为理性。
理性一:好片才能大卖,差片难有市场。今年国庆档的“大黑马”《湄公河行动》首映当日票房“不温不火”,但随着口碑持续发酵(豆瓣评分8.2),票房不降反升、一路飘红,目前已逼近9亿元。而同期的《爵迹》在大IP、CG特效、大堆偶像明星的护航下,票房却高开低走,口碑惨淡(豆瓣评分3.7),难过4亿大关,并未复制当年郭敬明《小时代》的奇迹。
今年的市场充分证明了,内容和质量过硬是票房的保障。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往那些IP炒作、偶像“套路”已不是票房灵药。
理性二:互联网票补“退潮”,市场现“裸泳”。不可否认,国内电影票房这几年的“井喷”跟几大互联网平台间的票补大战关系密切。去年在支付宝、微信、猫眼等平台购买电影票,8.8元、18.88元的票到处可见,而今年这些平台优惠基本消失。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说:“票补扭曲了价格,掩盖了观众的真实消费能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电影消费能力,造成了票房虚高和市场泡沫。一旦票补减少,真实的票房水平就会显露原形。”
理性三:资本“保底发行”却连遭“滑铁卢”。随着票房的高速飞涨,大量资本也涌进来“捞金”,客观上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投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资本难免会给这个市场带来浮躁和泡沫。今年暑期档参与保底发行的5部影片除《盗墓笔记》突破10亿元保底大关外,其他保底的影片大多票房惨淡,其中博纳影业10亿元票房保底《封神传奇》最终还不到3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过热,快钱涌进,资本过度参与到影视制作中,前期可能会导致疯抢IP、跟风创作、粗制滥造的局面,后期还可能会出现补贴票房、偷票房和票房造假等扭曲现象。
“去虚火”后国产电影任重道远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品质的高低决定了观众们对它的消费意愿。而在当下,提高国产电影的质量成为观众们由始至终的呐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表示,当前国产电影的质量已不能满足中国电影在高位运行上观众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今年市场的变化要求国产电影在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平上有迅速、显著的提升,要能体现出国产电影的“工匠精神”。
“资本不是万能的,过度追求票房和泛娱乐化,反倒是行业自我毁灭。”周斌说,国产电影不应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和高票房,而更应注重影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质,注重剧本打造和演员演技,而不是什么粉丝经济。
专家表示,国产电影只有摒弃浮躁心、功利性的羁绊,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讲好故事,重视剧本创作,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传承、演员演技和原创力提升,国产电影才能既有票房又有口碑,才能有更强的软实力真正“走出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连杰票房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