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和孙燕姿声音很像的女歌手的声音模型 加载模型出现这个是怎么回事?

2023-05-15 10:10
来源:
高跟鞋的旋律
制作一个AI孙燕姿需要运用以下技术:
1、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这是一种机器学习模型,由生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生成器负责生成虚拟歌声,而判别器则评估生成的歌声与真实歌声之间的差异。
2、数据集:AI孙燕姿的训练数据集包括她的专辑和歌曲录音。这些音频样本被用来训练模型,以捕捉她的音色和演唱特点。
3、音频处理技术:在生成AI孙燕姿的歌声时,音频处理技术用于调整音色、音调和音量等方面,以使生成的歌声更加逼真和符合孙燕姿的风格。
4、语音合成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是生成AI孙燕姿歌声的核心。这种技术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结合大量的训练数据,通过学习和模拟孙燕姿的音色、咬字和唱腔等特征,生成与孙燕姿相似的歌声。
5、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训练AI模型的关键技术。通过将大量的孙燕姿音频样本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模型可以学习到孙燕姿的声音特征和唱歌风格,从而生成类似的歌声。AI歌手的训练需要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循环神经网络(RNN)或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学习孙燕姿的音色、唱腔和音乐风格。
6、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在制作AI孙燕姿时,需要对原始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和特征提取。这包括去除噪音、调整音频质量,以及提取与孙燕姿音色相关的特征,如音高、音色等。
7、模型优化和调整:制作AI孙燕姿需要对生成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生成音频的质量和真实感。这可能涉及调整模型参数、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以及使用其他技术手段来改善生成结果。
8、实时渲染和应用:为了使AI孙燕姿可以实时生成音频并应用于不同场景,还需要进行实时渲染和应用的技术开发。这可以涉及到音频合成的实时性能优化、音频流处理和实时交互等方面的技术。
在制作AI孙燕姿时,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和挑战:1、知识产权:使用孙燕姿的音频样本来训练AI模型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确保获得适当的授权和许可,以遵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2、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在使用孙燕姿的音频样本时,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确保不违反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3、道德和伦理问题:使用AI模型来生成虚拟歌手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这包括使用AI歌手的声音进行欺骗、误导听众或操纵观众情感等问题。制作AI孙燕姿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并确保符合道德和伦理准则。3、技术限制:尽管AI技术在音频生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限制。生成的歌声可能在情感表达、语调变化和连贯性方面缺乏真人歌手的灵活性和表现力。4、真实性验证:生成的AI孙燕姿的歌声需要进行真实性验证。这可以通过与真实孙燕姿的音频进行比对和评估来完成。验证的目的是确保生成的歌声质量和表现力与真实歌手相似。5、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生成的歌声在情感表达和个性化方面可能受到限制。尽管AI技术可以模仿孙燕姿的音色和唱腔,但在传达情感和个性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制作过程中需要寻找方法来增强AI歌手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力。6、用户接受度和审美差异:AI歌手的出现可能会引发不同用户之间的审美差异和接受度问题。有些人可能对AI歌手的演唱感到满意,而其他人可能认为AI歌手缺乏真人歌手的情感和独特性。在制作AI孙燕姿时,需要平衡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以满足广泛的音乐审美。7、法律和知识产权:制作AI孙燕姿涉及到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确保获得适当的授权和许可是至关重要的,以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在使用孙燕姿的音频样本时,要确保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并尊重原创艺术家的权益。8、社会影响和伦理考虑:引入AI歌手对音乐产业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这包括人工智能对真人歌手就业的影响、音乐创作的创新性以及伦理和道德问题。确保AI歌手的应用在社会和伦理方面符合公众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制作AI孙燕姿需要综合考虑以上技术和风险因素,以确保遵守法律规定、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并且提供高质量和符合伦理标准的音频生成服务。AI孙燕姿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它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在制作AI孙燕姿时,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合规规定和伦理准则,以确保高质量的音频生成并保护相关利益方的权益。此外,社会和法律界也需要跟进,制定相关规范和法律来应对AI在音乐产业中的发展和应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唱片工业早已式微,但在人工智能(AI)时代,天王天后可以批量生产了。
2023年一个声音横扫歌坛,光速成为娱乐圈顶流。她就是常被调侃为“冷门歌手”的孙燕姿的分身——“AI孙燕姿”。
近几天来,不仅歌迷为这位虚拟歌手疯狂,“AI孙燕姿股”还带动资本市场,让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再度出圈。
人红是非多,走红的“AI孙燕姿”也照例引发了诸多争议。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工智能抽取、处理和生成的声音数字感十足,在“AI孙燕姿”的歌声中没有感情。
但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AI孙燕姿”,AI已经真实侵入了人类音乐生产。
AI歌手将会大批量出现
网络热传的“AI孙燕姿”,其训练数据仅有4张专辑《孙燕姿同名专辑》《克卜勒》《逆光》与《是时候》。100首不到的曲目数据量,就训练出了一组稳定、清晰且自带情感和个人标识的音色模型,成为源源不断生产各种翻唱作品的声音素材。
对音乐产业来说,这不仅意味着AI歌手将会大批量出现,制作人和词曲作者也可借助不同歌手的AI音色模型生成样带(DEMO),从而更直观地匹配到最适合的演唱者。
作为唱片公司,或许还可以发布旗下歌手,甚至是已去世歌手的音色模型,供用户有偿使用。作为用户,我们或许还可以借助已逝歌手的音色模型,再现那些已消失的声音,如用黄家驹的音色模型来生成他去世之后beyond乐队的一些作品。
AI进入人类音乐生产,更多的可能性,则是有助于激发更好的音乐创作,丰富听众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审美。
现行法律已有相关规范
当AI歌手火了之后,许多人慌了。
毕竟之前在AIGC火了之后关于谁会失业的讨论,也还仅限于讨论,但是当AI歌手出现,还翻唱了几十首歌曲,还简单到每个人能随时向AI歌手点歌,这种看上去几乎替代真人的功能,让不少人又有了“慌”的理由。网友们评价:本人未曾开口,轻而易举地“占据”华语乐坛半壁江山,“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
其实虚拟的歌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初音未来”早就风靡全球,迷倒了不少的宅男在女,但是和如今火爆的“AI孙燕姿”不同的是,“初音未来”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人物,“AI孙燕姿”则对标的是一个真真正正存在的人物,而且“AI孙燕姿”还演唱了不少并没有获得版权的歌曲,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大量的版权和维权的问题,很多可能还涉及到了法律的空白。
例如,有业界人士认为,训练AI歌手中使用的大量歌曲,类似于训练ChatGPT时使用的大量素材。在未经相关授权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歌曲是否侵犯著作权?同时,还有人提出,AI歌手诸多音频中都使用了原歌手的照片,甚至部分还加入了简单的AI眨眼、摆手等动作,这是不是对歌手肖像权的一种侵犯呢?不过,也有歌迷表示,AI歌手翻唱的老歌新曲,大家就是拿来“自己听听”,又没有进行商业性质交换,这是否算不上侵权?还有一些网友从这起事件里看到了新的问题,如果明星的声音可以用来“被训练”,那我们普通人的声音是否也会被利用?我们又该如何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此前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中就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不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这无疑是为相关行业制定了一个大的规则和方向,至于具体到在某个行业的应用等等,可能还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跟上完善,而“AI孙燕姿”的出现,无疑可以加速推动完善的进程。
律师意见:从人身权和版权法两方面进行维权
知识产权法学博士林华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如今火爆的AI歌手和AIGC实际有根本不同,因为AI歌手涉及的问题不是创作是演唱,在版权法里属于表演不属于创作。“更重要的是涉及的问题是声线,这涉及个人生物特征,从版权上很难覆盖。”林华律师指出,如果被孙燕姿要向“AI孙燕姿”维权的话,比较合适的方向是从生物特征保护角度,适用民法中的人身权。“被侵权人可以主张人身权保护,民法典中的‘生物识别信息’是可以适用的。”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在民法典的第一千零三十四条中就指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此外,针对目前AI歌手翻唱不同的歌曲可能涉及到的对歌曲版权方的侵权行为,林华律师指出,这种行为则适用版权法,歌曲版权方可向AI歌手背后的AI操作人发起维权。
对于AI歌手是否侵权?两大模型这么看
文心一言认为:
“AI歌手”可能涉及多项侵权问题。首先,民法典明确参照肖像权的规定保护自然人声音,不允许以伪造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其次,原词曲作者、演唱者等声音表演者的权益也应得到保护,不应被侵犯。因此,“AI歌手”的声音表演者可能会面临肖像权和声音表演者权益受到侵犯的风险。此外,“AI歌手”的演唱可能涉及到原词曲作者的版权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原词曲作者拥有歌曲的版权,如果“AI歌手”未经许可使用了他们的歌曲,可能会构成版权侵犯。因此,“AI歌手”的使用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并确保使用方式合法合规。
通义千问认为: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AI歌手使用的歌曲是否受版权保护,以及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利益。首先,作曲家、作词家和其他音乐人创作的音乐作品通常受著作权保护。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就这些作品获得版权费用。然而,如果AI歌手使用了别人的歌曲作为他们的背景音乐,他们可能需要获得这些歌曲的版权持有人的授权许可。另外,AI歌手是否从使用歌曲中获得了利益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他们使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其中进行了演唱或演奏,那么他们可能会从这些使用中获得一些收益。然而,如果他们只是使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利益,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受到版权保护的约束。因此,要回答AI歌手是否侵权这个问题,需要考虑这首歌曲是否受版权保护,以及AI歌手是否从中获得了利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AI歌手就可能会涉及到版权问题。
【南方+记者】叶丹
【话题研究员】刘静
部分资料综合自《新京报》、北京青年报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燕姿不发歌的日子,我们有‘AI孙燕姿’陪伴。”在众多歌迷苦苦等待孙燕姿新歌的日子里,近日,“AI孙燕姿”闯入他们的耳朵,让不少歌迷大呼“过年了”。
有欣喜,也有不满。“只是音色有点像,其他方面都差很远。”在社交平台上,孙燕姿的铁杆歌迷评价,“气息、技巧、感情都没法比。”
随着“AI孙燕姿”“AI周杰伦”“AI陈奕迅”“AI林俊杰”等一众“AI歌手”相继诞生,除了关心“AI歌手”唱得像不像,更多人也对其合法性产生质疑。
AI换脸、AI绘画之后,“AI孙燕姿”走红网络
近年来,随着技术应用更新迭代,人工智能(AI)不再遥不可及。尤其是AI换脸、AI绘画等推出之后,迅速成为普通人乐于尝试的新奇应用。
今年,在歌迷对孙燕姿出新歌、发唱片的呼唤声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了“AI孙燕姿”。
在某视频平台,“AI孙燕姿”的“发歌”速度让歌迷直呼过瘾。这些歌曲中既有孙燕姿的成名曲《天黑黑》《绿光》等,也有《好汉歌》《水星记》《发如雪》等其他歌手的代表作。其中,“AI孙燕姿”翻唱的周杰伦代表作《发如雪》已经突破160万的播放量。
这些歌曲由不同的用户上传,其中多位用户注明视频使用了AI音色替换技术(Sovits4.0)。
据某软件下载平台介绍,Sovits4.0模型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唱软件。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Sovits4.0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歌手的声音,并且可以在不同音域和曲调下进行演唱。用户只需要输入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就可以让Sovits4.0模型自动生成一首唱腔完美的歌曲,从而实现对歌曲的自主创作和演唱。
Sovits4.0模型修改自So-VITS-SVC 4.0项目。记者了解到,So-VITS-SVC是一个采用音色转换算法的开源项目,可以仅凭数段音频,训练出一个具备目标音色的声学模型,并能利用该模型较为便捷地对其他语音、歌声文件进行音色转换。
IT行业从业者小鱼(化名)告诉记者,有了Sovits4.0模型,AI翻唱实现起来很简单。“安装Sovits4.0之后,准备一个说话人或演唱人的音频数据集,让AI根据这个数据集去训练声音模型。训练完模型后,准备一首歌曲,使用模型去推理,然后替换掉原歌曲中的声音。”AI声音合成技术因此成为许多网友口中的“零门槛上手”。
正是在这样的技术驱动下,伴随歌迷的呼声,“AI孙燕姿”应运而生。随即,“AI周杰伦”“AI陈奕迅”“AI林俊杰”等一众“AI歌手”相继诞生。
“AI孙燕姿”的声音和翻唱合法吗?
“与其他AI技术一样,AI翻唱火热的背后,也有一系列法律问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表示。
翻唱作品大概率构成对于原作品的改编。一个翻唱行为要合法化,需要取得权利人的许可。肖飒指出,一首歌曲的产生,往往涉及诸多权利人,其著作权体系较为复杂。具体而言,可能包含该歌曲词曲作者的著作权、该歌曲演唱者作为表演者的权利以及相关公司作为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
“理想情况下需要取得前述所有权利人的许可,否则其翻唱行为极有可能侵犯前述主体的相应权利,从而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即便是AI翻唱,也受到此种规则的限制。”肖飒说。
除了对原作品的侵权,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AI孙燕姿’在翻唱时如未经授权使用孙燕姿的肖像,则涉嫌侵害孙燕姿的肖像权。”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泽东表示。
民法典已经正式认可“声音”与肖像一样,属于对一个自然人身份识别的特征,享有人格权的保护。第1023条规定:对姓名等的许可使用,参照适用肖像许可使用的有关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对“AI孙燕姿”的声音合成,需要使用孙燕姿本人的讲话、演唱声音进行训练。“根据民法典规定可知,未经声音所有人同意,其他人也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声音所有人的声音。据此,使用某一自然人声音翻唱歌曲需要本人授权。”肖飒指出。
但国际知识产权专家、暨南大学特聘教授孙远钊表示,一些问题尚处于灰色地带,需要透过未来的立法政策与司法实践予以厘清。
“如果在实际操作上的确如媒体所报道,先从歌手本人曾公开发表的演讲、访谈或表演中撷取零星片段,然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或工具分析,再合成转化成为网络上见到的各个翻唱版本,那么至少在筛选、合成的部分就没有发生侵害歌手本人的声音识别权利。”孙远钊说,由于这些翻唱的歌曲都是该歌手过去没有公开表演过的,所以也没有侵害其著作权或邻接权(表演者权)的问题。反而是翻唱他人的歌曲有可能对他人的作品构成侵权,但还是需要依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分别研判。
“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似提及相关内容,但实际上仍是灰色地带。同时,该规定作为行政规定,对于歌手本人的民事求偿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孙远钊表示。
据媒体报道,日前孙燕姿前往长沙参加音乐节,被粉丝问到“AI孙燕姿”时,她表示“有听过这件事”。孙燕姿所在经纪公司则称,目前没有委请律师处理。
免责声明真能免责吗?
对孙燕姿可能造成的侵权不仅是这些。
Sovits4.0整合包的使用说明特别指出,禁止使用该整合包对公众人物、政治人物或其他容易引起争议的人物进行模型训练。使用本整合包产出和传输的信息需符合中国法律、国际公约的规定、符合公序良俗。
记者注意到,在某视频平台的“AI孙燕姿”翻唱歌曲页面中,不少上传者声明,仅用于娱乐、非商业用途等,以期免除自身责任。我国著作权法也有规定,如果改编作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可以不经相关权利人的许可而使用。
不过,某视频平台会根据上传视频的播放量、评论量等给予上传者创作奖励。两位律师均指出,这已经不属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的情形。“这种情况已经突破合理使用的限制,具有明显的引流目的和盈利属性,不能落入合理使用的保护范围。”孟泽东提出。
而“AI周杰伦”“AI陈奕迅”“AI林俊杰”等,同样可能涉嫌上述侵权。
记者查询发现,类似问题不时发生,多地法院审理了相关案件。杭州互联网法院去年审理了一起“AI换脸”APP利用深度合成算法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案件,判定APP开发者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在这起案件中,原告楼某某是一名古风汉服模特,经常在社交平台发布古风汉服照片和视频。楼某某发现被告公司运营的“AI换脸”APP中使用的是其拍摄的古风造型视频模板。用户可上传个人照片,替换掉视频模板中的人脸。换脸后的视频,用户可以将其保存并分享到其他平台。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公司未经楼某某同意,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使用其肖像制作了伪造视频,构成对楼某某肖像权的侵害,判决被告向楼某某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5000元。
除了侵犯著作权、肖像权、声音权,西南政法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研究员郑志峰提醒,人工智能是通用型技术,可以广泛赋能各个领域。各种人工智能应用都可能涉及侵权风险。例如自动驾驶汽车、诊疗人工智能等应用,因为产品缺陷造成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侵害物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人脸识别、深度伪造等技术,可能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
AI应用可能引发更广泛、更严重的违法犯罪
著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者汉斯·莫拉维克早在1988年就曾写道:“机器人最终将战胜我们,人类显然将面临灭绝。”
虽然我们目前对于“机器人战胜人类”还不必过于担忧,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广泛应用,问题正在显现。从民事侵权到刑事犯罪,这显然更值得引起重视。
2020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布报告,列举了未来15年人工智能可能潜在协助犯罪分子的不同方式,如非法控制自动驾驶汽车作为武器、破坏信息系统、AI辅助跟踪、自主攻击无人机、深度合成技术以及大规模网络勒索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刘仁文在其文章中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刑事风险除人工智能系统成为犯罪对象被不法攻击或操纵外,还有人工智能体被滥用于实施犯罪的工具性风险,如人工智能体被用于非法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犯罪、侵害社会信用等风险,也有人工智能体脱离人类控制而严重侵害人类的风险。
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9月,浙江绍兴警方便破获了全国首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根据通报,警方截获了超10亿组公民个人信息。
被警方查封的平台叫“快啊”,提供图片验证码识别服务。该平台在破解、窃取、贩卖和盗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中有完整的链条,其中AI技术被运用在识别验证码这个环节。警方指出,该团伙所使用和训练的AI,已经能够识别出98%以上的验证码。
早在2014年,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提出“AI可能比核武器还要危险”。去年初,马斯克的话在自己身上应验,他成了AI应用的受害者。
“马斯克换脸诈骗案”在半年内骗取资金达数千万美元。诈骗分子通过换脸技术,伪造了一系列以假乱真的马斯克谈话视频,谎称其创办了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每天可以带来30%的基础收益。在去年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援引马斯克的例子指出,AI安全能力建设已刻不容缓。
近日,杭州萧山检察院以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对虞某提起公诉。案件并不特殊,让人担忧的是他制作淫秽物品的手段——AI换脸。虞某通过互联网下载淫秽视频,根据买家需要,使用不同女明星的形象,通过AI换脸技术进行“私人定制”。
类似违法犯罪不仅盯着公众人物,普通人同样无法抽离。此前,广州一女子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照片,被不法分子通过AI技术“一键脱衣”,生成造谣图在网络上传播。相关话题一度被热议,不少网友称,是时候认真思考AI可能带来的风险了。
在上述伦敦大学学院发布的报告中,31位专家根据综合因素为协助犯罪的AI手段作了排名,深度合成技术被认为具有最现实、最紧迫和最大规模的危险。而上述诈骗案、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以及引发讨论的“一键脱衣”事件,均由深度合成技术引发。
基于国内外AI应用已经引发的案例,肖飒总结,主要有诈骗、敲诈勒索、不正当竞争、损害司法公正等类型。“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可以炮制各类证据特别是视听证据,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往往难以察觉。试想,如果诉讼参与人通过深度合成技术向法庭提交欺诈性书面或视听证据,将对司法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肖飒对此提出担忧。
记者就深度合成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随机采访多位市民。他们的担忧也多在诈骗、敲诈勒索等方面。“如果有一天手机里传来‘孩子’的哭喊声,我肯定一下就慌神了。”一位妈妈告诉记者,这样的场景“太可怕了”。
AI应用已经产生或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逐渐被更多人关注。如何在狂热的浪潮之下规范AI发展,让技术这把“双刃剑”更多发挥其有利的一面,需要认真思考。对于AI涉及的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等规定散见于我国的不同法律之中。
基于实务中遇到的案例,肖飒认为,我国现有的法律基本能够处理AI引发的法律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可能有一些极端的情况难以处理,法律法规有必要对这些特殊情况制定规则,以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对于AI应用可能带来的新风险,多位受访人士建议,我国应尽早完善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的规范管理,强化伦理安全规范和顶层立法设计,适时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专门立法。
郑志峰提出,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之所以“神奇”,关键在于数据、算法及算力三要素,需要重视对这三种要素的监管。其次,人工智能是一种可以依托具体场景百般变化的技术,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各有特点,有必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分别进行监管。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孙燕姿声音很像的女歌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