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邦的母亲和一条大蛇与蛇有什么关系?

"蛇"的古代一种图腾,代表一种很神秘、很尊贵的事物,蛇象征着生命力、巫蛊、智慧,欲望诱惑,王权守护神等,含义很丰富;古埃及人认为蛇是君主的保护神。法老用黄金和宝石塑造了眼镜蛇的形象,并饰进皇冠,作为皇权的徽记。"蛇"也代表着一种诡异的力量,可以超越生死的存在,十分神秘,《山海经》的"人首蛇神"、《山海经》离的轩辕之图,还有伏羲为华青与大蛇感孕而生等故事,都与蛇息息相关。一开始蛇是吉祥物,跟人关系是极好的,那么什么时候蛇跟人的关系开始紧张的?我们首先从甲骨文说起,甲骨文的"它",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蛇",上古时期人容易被蛇咬伤,蛇是极其危险的事物,所以甲骨文中有"有无它"的占卜辞,开始是问"有没有蛇"?后来是问"有没有危险"?
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当泗水县亭长时,押送几百名民夫到骊山去给秦始皇修造皇陵,一路上逃散了不少民夫。赶到芒砀山,一算日子,无论如何赶时间也误了期。刘邦深知秦法苛刻,民夫逃了不少,又误了日期,一到咸阳,必死无疑。刘邦喝得醉醺醺的,趁着夜晚,他把剩下的民夫全放了,对他们说:“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也要远走他乡。”这些人不愿各自逃命去,说他们心甘情愿跟随刘邦闯天下。在一帮众兄弟的撺掇下,刘邦就决定“扯旗反了”。树起造反大旗,没逃的那几十人都愿意追随刘邦。人报前面有白蛇拦路,刘邦说:“壮士行何畏”,他不假思索,就拔出宝剑,将白蛇挥为两段。由于司马迁不经意之间在《高祖本纪》的这一段中多写了一句:“蛇遂分为两,径开。”由此诞生出了一个神话故事:即“高祖斩蛇,平帝还命”。据说刘邦斩蛇前,白蛇忽出人言,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刘邦一剑将白蛇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时,白蛇(蟒蛇)投胎王莽,毒杀了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平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刘姓汉室,建立了东汉王朝。刘邦也不是凡夫俗子一个。相传一天刘邦母亲正在地里劳作,突然电闪雷鸣,天降大雨,刘邦的母亲突然摔倒地里,刘邦的父亲远远只见一只巨龙伏于妻子身上,吓得也瘫坐在地上。可再揉眼细看,除妻子外一无所有。刘邦的父亲上前搀扶妻子,询问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刘邦母亲一无所知,只是说突然感觉一阵昏迷,就倒在地上,迷糊间好像有神人与之交。不久刘邦母亲怀孕,十个月之后生下了刘邦。这传说故事也无外乎是说刘邦乃天生龙种,真龙转世。他后来开创的大汉基业,就是君权天授。却说刘邦斩蛇后,早已醉得不省人事,就倒地昏睡过去。刘邦的追随者在刘邦斩蛇的地方,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路边化钱烧纸,抽搐哭泣,遂上前问其所哀之事。老妇说她的儿子是白帝,幻化成白蛇横在路上,如今被炎帝的儿子杀了,她伤心至极,所以哀嚎。说着就化成一阵风不见了。当天夜里,刘邦又做了一梦,梦见白蛇来索命,口叫“还我命来”,刘邦在梦中虚于应付白蛇,说:“等到平地上再还吧。”心想,这白蛇看来也不是等闲之辈,在深山里恐怕不是它的对手。到了平地上,打不赢还不能跑哪。说来奇怪,等到刘邦的后代平帝登基,白蛇果然来索命了,白蛇就是王莽(亡蟒)。开始时,王莽对皇上谦恭忠诚,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上,后来翻脸了,就把皇上平帝给毒死了,应验了“平帝(地)还命”的说法。宇宙洪荒,玄机暗布。汉朝共400年历史,分西汉和东汉,巧合的是,王莽的篡位成功,正好将400年的汉朝从中间分为两段,也正好印证了白蛇的那句话。王莽,谐音亡蟒,据说王莽就是这条白蛇的轮回转世,当年被刘邦斩成两段,现在白蛇来报仇来了。“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早年折节恭俭,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老百姓爱戴。在未当皇帝前,王莽是全国公认的优秀青年的楷模,他当上皇帝,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人们常说王莽是“现代穿越者”,他搞的改革,在当时非常超前先进,胡适也评价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把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没有土地的佃农,由政府分给土地;冻结奴隶制,禁止所有奴隶婢女的买卖,救民于水火;一切天然资源,为国家所有,只能由政府开采;实行酒、盐、铁专卖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货币。人民婚丧嫁娶,可向政府贷款,不收利息。从事农商事业贷款,政府只收取纯利十分之一的本息,这一制度可以说比现在的银行还人道;由政府控制物价,防止商人操纵市场,以消除贫富不均;食粮布帛之类日用品,在供过于求时,由政府照成本收买,求过于供时,政府即行卖出,以阻止物价上涨;等等。王莽经过自己的仔细研究,最终发明出了一种测量工具,它就是“青铜卡尺”即现在的游标卡尺。王莽曾主持研究过飞行器,连设计图都是他亲手设计的,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王莽改革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赤眉及绿林起义反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首级悬于宛市之中,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后人将西、东汉之分,归咎于刘邦的斩蛇之举。太史公著《史记》时在汉武帝朝,肯定不知汉有西东之分,斩蛇之说或有夸大之词,但不完全是虚构之事。过去也一直觉得斩蛇与分汉,纯属巧合,天命之说,多半是后人附会闲谈。笔者近来再度引发好奇之心,上网搜检,聪明能干的“度娘”明明白白地告诉我,王莽篡汉改新之年,是公元9年。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公元9年,己巳年,蛇年!天呐,真的是穿越轮回,因果报应!(原创/司马千文)
漫笔古今
2021-01-17 22:20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意义非凡。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曾记载:高祖为沛县亭长之时,曾挥剑斩却一白蛇,从而就此起义,并最终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高祖,指的正是汉朝开国皇帝,那位“流氓皇帝”——刘邦(当然,这样的称呼,值得商榷);然而那条被斩断的蛇,却鲜有人问津。
那条蛇,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在它被斩杀之后,刘邦一举灭秦、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并终得天下了呢?
此事来得蹊跷,结局也太过传奇。
对此,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下这“斩蛇起义”的前因后果,而后再来做具体分析。
相传,刘邦在秦末之际,曾被任命为泗水亭长。
所谓亭长,其实只是个仅仅能管理十里范围之内的芝麻小官。
一天,刘邦奉朝廷之命押送犯人,可不知道刘邦是管理不力、还是有意为之,中途上犯人逃跑了一大批。
我们知道,秦朝的法律是很严苛的,作为长官,丢掉了这么一大批犯人,是要被治重罪、甚至是死罪的。
想到这里,刘邦毅然决定逃亡,而逃亡之前的第一件事儿,则是把其他的犯人全都放掉。
现在看来,这一举动实在魄力过人。
因为,逃跑,那么你便只是怯懦的逃将;逃跑又放人,那么你便是仗义的英雄。
这的确深得人心。
即便,那得到的人心,只是那囚犯的心,却也不得不令人敬佩。
而刘邦手下的犯人,也果真不是不仁不义之徒。
看到眼前这位芝麻亭长竟有如此魄力,有人竟愿意追随刘邦亡命天涯。
然而大家共同逃亡之际,路中央却突然腾出一条大蛇,挡住去路。
只见那刘邦二话没说,一剑便将这白蛇挥作两段。
这真的是激动人心。
刘邦过人的胆魄也在一时间展露无遗。
然而就在大家继续逃亡之时,令人惊异的事却发生了。
刘邦身后跑得慢的随从们,路遇一个又哭又喊的老妇人,随从们感到奇怪,便问其缘由。
老妇人答道,“我儿子,乃是白帝的儿子,化身为蛇在前面挡路,却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才痛哭不已啊。”(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说完了这些话,老妇人突然不见了。
随从们十分惊讶,立即赶上前去,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
刘邦听罢,兴奋不已,因为自己,就是那老妇人口中的“赤帝之子”,而这“赤帝”,便是我们如今都熟知的“炎帝”。
这简直是莫大的天赐恩宠。
因为应运而生给人带来的力量,永远要大于天道酬勤。
至此,这条蛇的真面目似乎已经被揭开。
看来,这条蛇是另外一位神仙——白帝的儿子。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流传“五方上帝”说,指的是东、南、西、北、中各归一帝守护。
这白帝,便是这管理西边的上帝,名曰“少昊”。(当然,我国有关上古五帝的神话传说众说纷纭,已无法具体考究)
那么,少昊的儿子,为什么跑到了刘邦这里,前来送死呢?
这件事儿,其实归功于《史记》作者——司马迁。
众所周知,“斩蛇起义”具有鲜明的魔幻主义色彩和传奇主义色彩。
虽然《史记》本身被认定为最接近史实的正史,然而,书中仍然具备许多鲜明的“情感倾向性”。
刘邦到底斩断那条蛇了没有?
没人知道。
然而,那条被斩断的大青蛇,却代表着大汉人的“荣”。
没人会在乎,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大家只会记住,这兴汉的激动人心的一幕。
这便是这条蛇的意义——传奇性大于真实性的意义。
因为,有些时候,人们喜欢沉迷于谎言当中,只因为那谎言,会带给我们信念、与力量。
这又,有何不可呢?
感谢您阅读本文,也欢迎您加入对“这条蛇”的讨论之中。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邦的母亲和一条大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