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用过提香TV90纯手工入门吉他卡马好还是雅马哈好?感觉如何,值得推荐吗?

很简单:粤语歌已经式微了。电视节目,是对流行文化最直观的反映。8、90年代那时候,是粤语歌最风光的日子。这风光怎么来的呢?首先,是整个内地的大环境好:改革开放了,思想活泛了,大家也从八套样板戏的枯燥里走出来了,精神娱乐的需求有了,不再是“批完封资修,一人一碗粥”的乏味生活,在文化上很“饥渴”的几亿人民群众嗷嗷待哺,等待着各路娱乐文化的滋润;其次,港台文化本身足够强势。当年受5、60年代披头士等摇滚文化乃至西方娱乐文化影响的小孩子们,到了80年代长大了,他们纷纷在电视台、电台、唱片公司、电影公司任职,有了话语权,从台前到幕后都具备了缔造流行文化的能力。量变终于引起质变,单单是TVB的一个“艺员训练班”,就贡献出多少代表流行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你看现在哪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能选出类似于周润发、梁朝伟、周星驰这样的巨星?甚至,连做导演的杜琪峰、关锦鹏等都是从这个小小的“艺员训练班”走出来,成为享誉国际影坛的世界级导演;第三,政治环境。港台文化本身就具备足够娱乐性,在视听上都相当有趣,在当年“统战”思想的意识形态下,基本得以畅通无阻的遍布内地。毕竟97年香港就要回归,台湾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时候,Beyond乐队在1988年就能到北京工体开演唱会,各种录像厅里充斥着周润发的枪战片和周星驰的喜剧片,港台明星的海报也贴满大街小巷的店铺里……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粤语歌显得很时髦,大家学两首粤语歌那是必然的。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Beyond《海阔天空》,李克勤《红日》,张学友《李香兰》,黎明《我来自北京》,谭咏麟《爱在深秋》,张国荣《MONICA》,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等等等等……电视台整天播,饭馆里整天放,逛街买衣服也会听到,总有一首你会唱的吧?所以,那个时候学粤语歌、唱粤语歌是时髦的事。不仅是学粤语歌时髦,学刘德华走路的姿势,学郑伊健的长头发,学郭富城的中分,学张学友的唱腔……都很时髦。那时候港台文化,就是流行文化在内地的最佳代表。考虑到有人还爱听迟志强的《铁窗泪》,就“之一”吧。后来……后来王子和公主过着快乐的生活,有时一天两次,有时一天三次……现实比童话残酷。后来么,九七回归,金融风暴,韩流来袭,日流凶猛,香港“亚洲四小龙”的地位不保,流行文化不再强势。这个事要深究原因就复杂了,一两句说不明白。其实,从HOT那金毛发型以及不男不女的各种日韩烟熏妆“花样美男”泛滥开始,我对这片土地上的流行文化已经越来越搞不懂了。我甚至连《流星花园》都没怎么看,因为我对男人留长发的审美观停留在洪兴陈浩南身上……当年,歌神学友一张唱片可以卖50万张,一年出3、4张;如今年度销量最高的唱片撑死也就十万,即便如陈奕迅这样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新歌神,也只能保持一年一张粤语唱片的制作规模,去年的唱片销量也不到十万张。根据香港唱片协会的统计,95年香港唱片销售额是50亿,05年是6亿。于是在这个年代,粤语流行文化已经不再是“流行文化”。何为流行文化?我觉得,最简单的衡量就是——它流行吗?(这不废话)。比如说你去面馆吃个饭,搁在墙角天花板的电视机在放;去停车场,收费员眯着眼睛听的收音机里在播;逛街吃饭,大街小巷总会传来的声音……这就是流行。当年粤语歌就曾经这么全面的占领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一个贵州人,会迷恋上粤语歌乃至香港文化,就是因为八岁的时候在电视台看到播Beyond的《真的爱你》。我相信跟我一样的80后,也在祖国的天南地北每个角落里,有着大同小异的接触粤语歌的经历。至于现在,满大街的神曲,江南死呆儿,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著名的摇滚天团凤凰传奇曾经提出了一个颇具哲学性思维的问题: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什么样的歌声才是最啊最开怀?我不知道……所以在内地,稍微能有点层次的音乐,也都进入不了主流。比如民谣,被迫成为一种“独立音乐”在美国,牛一点的乡村音乐歌手,一年能有几千万的收入;可在国内,民谣歌手还得靠选秀节目苟活着——宋冬野唱了那么久的歌,连个专辑都出不了,《董小姐》烂大街,专辑马上就出了。和民谣、摇滚等等独立音乐一样,粤语歌在内地,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地下音乐”。电视台为什么播得少了?因为本身不够流行,再加上“统战”的意识形态远离,所以选秀节目也不会唱,然后知道的人更少,更地下,更不去播不去唱,恶性循环,如此反复。前段时间某个选秀节目里,一个在广州本地小有名气的歌手去唱了《浮夸》。可是,他唱的不是粤语原版,陈奕迅的《浮夸》,而是国语版的《浮夸》。纯粹从市场角度,他的选择没错。林志炫的版本在《我是歌手》上火得一塌糊涂,就连知乎都有人从宇宙高度去评价国语版为什么牛逼过粤语版;而粤语本身不够流行,陈奕迅的版本甚至在他刚开完的25场红馆演唱会上都没唱,没什么话题;所以,在收视率代表一切的选秀节目里,他的选择没错。内地各大选秀节目中,鲜有人唱粤语歌,没错。唱英文歌多有范儿!当流行文化不再流行,这是一种什么文化?我经常收到很多人的私信,说他们班上/宿舍里/同事里很少听粤语歌,出去KTV唱粤语歌总会冷场,而且也不知道该听什么好;我平时被粤语歌迷们问得最多的,也是“最近有什么好的粤语歌”?这个时候,粤语歌这种流行文化,突然变成了一种小众的、需要如秘密结社般抱团、主动去探寻的文化。每当林夕或黄伟文写出一首新歌,总有人会研究他们字里行间又写下什么内容,暗示着什么,可以从多少个角度解读……有很多粤语歌迷乐此不疲的享受这种研究文化的快感。我觉得此时此刻,粤语歌不再是过去的流行文化,而是变成一种小众的精英文化。所以,内地各大选秀节目中,鲜有人唱粤语歌,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当年的确很辉煌,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张学友那时候想做一张自己想做的专辑,不想唱那么多情歌,却被唱片公司婉拒,因为他们觉得迎合市场去唱“爱你多些再多些至满泻”,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张张几十万销量,保守得天下;万一出张晦涩点的艺术点的,卖得不好,很容易就被其他天王超过去了。所以即便是最巅峰时期的学友,出的专辑也都是这类情歌居多,直到后来他自己做《雪狼湖》大获成功,后期才开始完全不顾市场。比如2010年,他终于按照自己所想,出了一张全爵士乐风格的专辑。是的,这张专辑流行度远不如《吻别》,但我更喜欢《不只有缘》。到了如今的陈奕迅,现在这个粤语歌的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歌手——对于陈奕迅而言,即便卖得最好,也不过十万张。卖得最差,也有6、7万张。那么,我还管什么市场不市场?我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就好了!所以,他敢用《六月飞霜》作为歌曲的主打歌,控诉社会的不公;他敢用《主旋律》来暗讽时事,抨击社会现状;他敢出一张没有情歌的专辑,完全不顾痴男怨女对于苦情歌心甘情愿爱爱爱爱到要吐的需求;而在没有情歌的《3mm》专辑里,他可以鼓励人从失败中振作,讲述中港矛盾,吐槽暴发户,讲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缺失……所以,如今的粤语歌,更值得研究,更值得细细品味。所以,上不了选秀节目,有什么大不了?只要喜欢粤语歌的同学,坚持着这份研究精神,在创作者的精心制作,与听众的认真对待,两层孵化之下,把它变成一种精英文化,不是更好吗?最后,以那句听上去很浮夸的话作为结尾:有粤语歌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入门吉他当然是选择面单吉他比较好,合板吉他现在几乎要被市场抛弃了,随着吉他制造工业的发展,面单入门琴才是最佳的选择,面单吉他的音色更好、动态更好、手感更好、共振更好。但面单吉他的价格上至几千,下至几百。我个人觉得面单吉他就一千元上下是最合适的价位,我这年带过不少学生。我个人比较推荐的牌子是Veazen,在各大品牌都还在做合板的时候,Veazen的全线产品就已经都是面单了。【1】Veazen CLR300(600左右)价格比较实惠的一把面单琴,600块钱就能买到一把做工品控还不错的面单琴,这在几年前是完全不敢想的。这把琴整体的音色比较中正,独奏起来声音高频比较多,声音比较华丽,拿来弹唱也还不错,只要稍微调节一下,手感和音色都很不错,在这个价位,这把琴可以说是性价比最好的一把入门琴了。https://www.zhihu.com/video/1505962395809411073【2】Veazen VZ200(900元左右)900元可以说是各大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费森的这把琴,单板吉他木材比合板吉他共振更充分,振动传递更流畅,动态反馈更好。整体的音色比CLR300有所提升,琴颈握感舒适,弦距适中,面板木纹整齐清晰,整体做工良好,外观精致,可以看出来用料非常扎实,我个人是比较认可的。https://www.zhihu.com/video/1505962574143643648【3】Veazen VZ90(1500元左右)千元级的面单,音色和手感都很不错,音色饱满明亮,动态反馈尚可,音色方面在千元级里面是第一梯队。此外这款吉他的做工和外观用料很华丽,有贝壳式包边,抛光面板,面板整体木纹密集,整齐,共鸣箱内部骨架链接稳定,打磨的很好,没有那种粗制滥造的毛边,弦锁用的也不错,音准很好,整体是一把物超所值的琴。整体来说是一把兼具了手感、音色、外观的高性价比吉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入门吉他卡马好还是雅马哈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