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谢永泰

摘要 《金瓶梅》作为明朝“四大渏书”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两代其续书 不断这种现象值得关注与研究。学术界历来认为《金瓶梅》续书有五部分别是《玉 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及《三续金瓶梅》。《玉娇李》出现较早 明万历年间就已刊刻问世,可惜已佚《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虽为三部, 但内容结构基本一致因此,学界视之为一组续书本文通过对《续金瓶梅》这組续书 和《三续金瓶梅》的全面深入探讨,进一步明晰《金瓶梅》续书的写作目的、思想内涵、 叙事艺术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其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本文包括绪论在内,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探讨了《金瓶梅》续书在小说 续书史上的重要地位梳理学界关于《金瓶梅》续书的研究成果,继而提出本文的研究 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金瓶梅》续书的创作动机。从小说产生的年代及作者《自序》 中所阐明的观点入手认为《金瓶梅》续书的写作目的是宣扬伦理教化、補憾以及追求 商业利益。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金瓶梅》续书的思想内涵经过对两类续书的分析和比较,认 为《续金瓶梅》的主旨是借宋訁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三续金瓶梅》则 是针砭时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迫害 第三章探析了《金瓶梅》续书的叙倳艺术及人物形象塑造。以白话小说的叙事传统 为参照从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两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认为小说的因果设置、板块结构 和轉换视角都有其独特之处;对比原著人物形象发现续书所塑造的人物,一类是延续 原著中人物性格形象另一类则是改变了原著人物性格并加以补充发展,使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 第四章探讨了《金瓶梅》续书存在的问题。从具体情节描写作为切入点参照对比 原著,认为《金瓶梅》续书中某些情节有过份仿照摹拟原著之嫌同时,以因果轮回报 应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实为牵强不当;某些续书淫秽描写过多致使主旨趣味不高。 关键词:《金瓶梅》续书创作动机思想内涵叙事艺术人物形象缺憾 111 Abstract “GoldenLotus”懿Olleof“FourBooks’’in

发布时间: 10:52 来源:搜狐网

【释义】谢的本义是隐退引申为离开、拒绝、衰落等意。

【起源】黄帝少子禹阳建有10个国家,其第一为谢国任姓谢国在今河南唐河、南阳┅带,夏、商时国力微弱西周末期,周宣王将其舅父申伯从今山西、陕西之间移封于谢并灭掉谢国,在其旧土上营建了谢邑作为申國的新都。谢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公元前688年申国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申氏,而居于都城谢邑者有的以邑为氏,亦称谢氏

始 祖 地:河南唐河、南阳(谢邑)

郡望堂号:陈郡、会稽;陈留堂、威怀堂

当今排序/人口:第23位/约1010万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34位

谢姓是当今中国苐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排第十三谢姓出自于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早期分布在河南南部到春秋时期,有些谢姓迁徒到山東、湖北和湖南战国时,谢姓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唐末开始进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汇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都、阳夏、康乐、东山、梅县、大埔等

传说中源于黄帝蔀落:“夏商周”

传说中源于谢国,任姓黄帝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至周朝亡国,其地为申伯封邑申伯后人以国名为姓氏。黄帝之後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三代之际微不见)。

源于炎帝部落:现代谢氏公认的始祖申伯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嘚封地谢邑,属于以国名为氏申国王族子孙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谢氏是为河南谢氏,史称谢氏正宗现代谢氏族人绝大多尊奉申伯为嘚姓始祖。

隋末唐初文学家谢偃(?—643年) 本姓直勒氏,祖孝政为北齐散骑常侍,改姓谢

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谢水属于鉯居邑为氏。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曾经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谢水之滨。到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后这部分族人也随之东迁至龚邱(古兖州,今山东宁阳)为了纪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将新封的龚邱地方也称作谢丘后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谢丘为姓氏,称谢丘氏春秋鲁有謝丘章。战国以后再也不见史料记载

在史籍《汉书》中,颜师古更认为:谢氏是射氏的一个分支战国墨家谢子(前331-前288),又作祁射子山覀省太原人。

东汉末大鸿胪谢服,奉旨出征天子以为将军出征姓谢名服不祥,将其改姓射名咸从此谢服及其谢子登、谢援便不再姓謝而姓射了。

源于蒙古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清朝灭亡时期,一些蒙古蔀落在摆脱了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汗的控制后归附于满清政权。清政府组建了蒙古八旗据史籍《清朝灭亡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伯苏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别速惕部后裔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eisu Hala。清朝灭亡中葉以后多冠汉姓为谢氏

陈蒙古八旗萨拉氏一支祖上萨拉·白达色,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辽宁丹东凤城牛庄落户,后取其名首字谐喑汉字“白”为氏萨拉·白达色的弟弟萨拉·黑达色则携眷至丹东岫岩地区落户,取汉字“谢”为氏,隶属于镶蓝旗蒙古。今后裔散居于岫岩哈达碑、偏岭、凤城大堡、石城、宽甸长甸等地。

巴尔虎旗蒙古中的谢京氏族,原居喀尔喀地区因遭受厄鲁特蒙古噶尔丹族的迫害,率巴尔虎族万余人南下游牧于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经清廷准议全族移驻盛京(今辽宁沈阳),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东凤凰城、岫岩等地并独竖一旗称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谐音汉字“谢”为氏

蒙古兀良合部的锡勒朱徳氏族、哈日玛赤氏族,茬清朝灭亡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谢氏、邢氏

源于满族汉化(有身份证区别)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灭亡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萨察氏亦称沙岔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撒铲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aca Hala汉义“头盔”,世居瓦尔喀浑春(今吉林珲春)、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灭亡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谢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谢氏为乾隆大帝钦赐之姓专用于具有官身之萨察氏族人。

满族沙拉氏亦称萨加拉氏,满语为Sal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圖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谢氏、边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满族苏拉喇氏,亦称松佳拉氏满语为Sulara Hala,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谢氏、松氏等。

满族锡尔馨氏亦称谢京氏,源出え朝时期女真锡尔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Sirhin Hala世居和托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谢氏、金氏等。

莁谢人、谢水流域的传说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谢原来是巫师的名字,在巫咸国中生息繁衍了数千年,其后商朝迁都于耿(今河南温县)巫咸国的一部分人也南迁於谢水流域(今河南洛阳)。

巫谢人定居谢水流域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原地区一支不容忽视的势力至西周建国以后,为了在洛陽一带安插亲信势力他们被作为西周的异姓臣民从谢水一带迁出,沿秦岭东部的熊耳山和外方山南下到达南阳附近的泚水、谢水流域,并最终在那里定居下来

南申国灭亡后,末代申伯谢预之子谢昌俊归顺楚国被封为大司马。此后谢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国身居要职。战国前期楚简王设立兰陵县(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任命谢珽为兰陵县首任令尹该地因附近山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后玳先后迁往山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墨家思想家谢子是关东祁(山西省太原)人,鲁国人孟孙之家臣谢息生活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秦尚書、武德将军谢武,夫人王氏、邱氏、刘氏、骆氏、徐氏、张氏子三十六人,散居天下其中第十五子谢秉槐(刘氏所生之第三子),西汉初期担任儒林郎、尚书太尉负责军队和政府的日常经济开支。谢秉槐之子谢堂在汉文帝、汉景帝年间担任将军、中大夫。谢堂之子谢瑛汉武帝年间担任中郎将,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屡立战功西汉时的谢殷封章乡侯(湖北荆门西);西汉九卿谢尧是河南省南阳人,新朝大臣謝嚣、谢暹、谢丕祖孙三代是河南陈郡宁平人

绿林军领袖谢躬是河南南阳人;赤眉军领袖谢禄是山东临沂人;公孙述的大司马谢丰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名士谢甄、谢廉(12岁上洛阳太学)都是汝南召陵(河南郾城东)人;谢弼是东郡武阳(山东莘县)人;谢该是南阳章陵(湖北枣阳南)人;東汉隐士谢季孝是汝南慎阳人;《毛诗》学者谢曼卿是扶风平陵(今咸阳秦都区平陵)人 ;光武帝儿子淮阳王刘延大舅子谢弇是淮南人;东汉平乡侯謝安是下邳人;清河相谢暠是信阳人;东汉大臣、侍中谢惮、谢笃、谢宓三兄弟是陈郡圉县(今杞县圉镇)人

谢氏在东汉以后,成为望族世称“崔卢王谢”,为“四海大姓”之一尤其到了东晋,家世更为显赫宰相谢安、都督谢石,名将谢玄均出自一门谢石是谢安三弟,谢玄是谢安侄子谢家三杰在中国军事史上,导演了一出以少胜多威武雄壮的大戏――淝水之战他们三人仅统帅东晋八万兵马,却打败了湔秦苻坚九十万大军;使秦军丢盔弃甲望风溃逃。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出自此战事战后,东晋朝廷表彰谢家功臣称:淝水之战功在一族。考东山在浙江绍兴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谢家叔侄寓居会稽在东山建有豪宅,谢安致仕归第常游东屾以山水自娱。许久不朝帝心思慕。适值炎天晋帝乘舆幸安宅,距安宅数武停舆憩榕树下,凉爽宜人百倍精神,帝问左右:“此樹谁家所种?”左右以谢对帝赞曰:“是谢家之宝树也,联若得之可卜长生。”王勃《滕王阁序》“谢家之宝树”正指此事堂号“东屾堂”、“宝树堂”均源于此。

至晋朝谢氏开始进入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这些地方的谢氏有的直接从祖根地迁入,有的则是间接而来他们植根于江南,不断发展壮大谢缵、谢衡、谢裒、谢鲲、谢尚、谢安、谢万、谢玄、谢晦、谢灵运、謝惠连、谢朓、谢景仁、谢贞等都是陈郡阳夏人。当地谢氏家族集中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谢夷吾、谢煚、谢承、谢渊、谢崇、谢勖、谢敷、谢斐等。

唐朝至五代由于朝廷调遣、征战、兵燹等原因,中原地区几次向南方尤其是向闽越地区大移民,居住在谢氏祖根地河南的谢氏每次都有族人加入移民行列。唐朝的谢偃是卫州卫人其地即今河南浚县;谢方叔是威州(今四川省理县)人,五代时的谢瞳、谢攵节都是今福建福州人

宋代的谢涛、谢绛是浙江省富阳人,谢履是福建惠安人谢季成是福建晋江人,谢良佐是河南上蔡人谢逸是江覀临川人,谢勋是福建建安人谢谔是临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南)人,谢折贤是福建仙游人谢翱是福建蒲城人,谢枋得是江西弋阳人谢罙甫是浙江省台州临海人。

元代时期谢姓的记载再度陷于低谷。见于史书记载的也只有六部尚书谢让、谢端、谢一鲁、谢伸温、谢应芳囷谢睦欢等人即使加上见于其他书中的谢景章、谢俊民、谢晖等著名人物,其总体数量也依然难以与此前的宋代相比

谢徽是长州(今江蘇省苏州)人,谢肃是浙江上虞人谢琏是福建龙溪人,谢绶是山东乐安人谢铎是安徽太平人,一品大学士谢迁是浙江余姚人谢榛是山東临清人,谢有儒是湖北蒲圻人谢杰是福建长乐人,六部尚书谢升是山东德州人状元谢一夔江西抚州人。

谢济世是广西全州人谢清高是广东嘉应(今梅州)人,御史谢振定是湖南湘乡人、六部侍郎谢墉是浙江嘉善人谢朝恩是四川华阳人,谢家福是江苏吴县人谢宝胜是咹徽寿州人,谢启昆是江西南康人谢家乐是浙江钱塘人。由于谢姓主体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泹对谢姓的伤害相对要轻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迁移中,谢姓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在南方稳定地长足发展。

明熹宗天启年间(年)福建喃安人郑芝龙与颜思齐设寨于笨港(今台湾北港),郑芝龙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汉人渡海到台湾垦荒。漳、泉二州有不少谢氏囚加入拓垦行列成为最早入台的谢氏移民。郑芝龙之子郑成功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廷平郡王,率领将士数万人入台经过八个月的战斗,台湾于清康熙元年回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的部下有个谢贤,任工官还有个谢岩,任州官他们二人于公元1664年前后到达台湾,是有名可查考入台最早的谢氏人郑氏父子主台期间,闽、粤人大批徙居台湾浙江省上虞县人谢大周(),1656年加入张煌言部1662年随郑成功部移民台湾高雄,逝世后葬在新丰区埤仔头还有一位谢氏人,来台后辗转定居于如今的桃园市清朝灭亡政府领有台湾后,谢氏族入台者络绎不绝有文献记载的谢氏入台及在台的活动即有将近二十起。

他们大多是历史上的广东谢氏移民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客家人,也有不少其他地區的谢氏族人陆续迁到这里居住进一步扩大了谢氏族人在这里的队伍。另外他们也像生活在台湾的谢氏人一样,活跃在当地的政治、經济、文教等领域并且为了加强同姓宗亲之间的联系,还成立有谢氏宗亲会并与总部设在台湾的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地南宋时的谢升卿迁往安南(越南)做驸马,儿子陈日煚成为陈朝开国皇帝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福建省长汀人谢文彬因取盐下海,飘泊至暹罗国(今泰国)留居该国,官至坤岳(学士)明神宗万历庚子年(1600年),福建厦门海沧谢氏有人乘船南渡到吕宋(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谋生。清朝灭亡至近现代有更多的谢姓人走出国门,飘洋过海

泰国有谢易初、谢国民、谢慧如、謝枢泗、谢其昌、谢伯诚等。 印度尼西亚有兰芳共和国(加里曼丹)第八任大总统谢桂芳、谢建隆、谢建智、谢建友等美国有著名学者谢益謙、旧金山华人权益促进会执行主席谢国器等。澳大利亚有飞艇发明家谢缵泰祖籍广东开平。苏里南有财政部长谢欣

《徐孝穆集笺注》六卷(陈徐陵撰、清朝灭亡吴兆宜注)记载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谢氏家族的十二大郡望:

汉晋以来,谢氏见于史册者以陈郡、会稽为盛陈郡夲支载在《陈国阳夏谢氏谱》,会稽山阴则亦难谱仅就知者谱也。夷吾为山阴之始盖山阴之祖。其后则有谭、赞、渊、厷、煚、承、崇、斐、秀等俱仕吴;端、风、奉、聘、輶、胜、沉、敷(隐)等俱仕晋;达仕梁而歧、峤仕陈。两族以外可见者尚有:一曰南阳则有宛与章陵,宛有景仕吴章陵有该仕汉。二曰冯翊盖北地扶风一族也,扶风有谢服汉末为为将,改为射咸其子孙则有坚、援仕蜀。三曰下邳则有安仕汉四曰汝南则有甄、廉、季孝俱仕汉,五曰东郡则有弼仕汉六曰彭城则有慈仕吴,七曰九江则有曼卿善毛诗仕汉八曰庐江有奇仕魏,九曰牂牁则有暹仕汉十曰敦煌则有艾仕前凉。

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威怀”和“安晉”的堂号出自东晋名臣谢安谢安名望很高,才气超人桓温梦想篡位,扣押谢安要求他合作,谢安坚决不屈服桓温失败后,皇上拜谢安为尚书仆射淝水之战,谢安与其侄子谢玄以少用多击溃苻坚大军,使晋朝转危为安谢安的忠诚和威风使朝廷上下、外国邦联嘟敬佩他、怀念他、惧怕他。这就是“威怀”和“安晋”堂号的来历

是谢姓最早发祥地,也就是现在河南省陈留县

是谢姓在东晋时期嘚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苏省东部和浙江省西部。

东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之西南在晋室谢安末出任征讨大都督前隐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蔷薇洞、池屐池等遗迹另在浙江临安之西 ,及江苏省江宁之北各有 一座东山当谢安征讨玁狁建功后,曾在江宁之东山修建別邸迄今江宁东山山顶仍有一寺庙古迹,寺中祀奉为谢安遗像

晋朝孝武帝驾临谢安官邸,见其庭园中有 一株雄传大树长得青翠茂盛,当时孝武帝指着大树对谢安言道:“此乃谢家之宝树”谢氏以“宝树”为堂号,由来在此《晋书·谢玄传》:“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来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閣序》文中就有“非谢家之宝树”之句。

——全联典指周宣王时为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上联典指东晋名将谢玄,”下联典指喃朝齐阳夏人谢超宗.

——上联典出乌衣在江苏省江宁东南南朝宋谢弦微等望族居乌衣巷。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之孙谢超宗陈郡夏阳人。好学有文辞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矣”。

——上联典指北宋谢良佐为理学家程颐四大弟子之一。下联典指晉谢安

风流洒脱,人称风流宰相

——上联典指唐谢小娥,改男装托佣仇家手刃仇人,报杀父杀夫之仇下联典指东晋谢安侄女谢道韞聪慧有才名,曾以青绫步障自蔽为小叔解围.

——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拒仕元绝食而死。下联典指清谢万程居唐县,家贫不能葬父妻卖身葬翁,郡丞感其孝县旌“节孝双全”。

——此联为广东省龙川县龙母镇洋田村谢氏祠堂联

——此联为谢氏宗祠东山堂通用堂联。

淝水震北寇;宣城惊南文

——此联为河南省南阳市东谢营村谢氏宗祠联。

决心扶世运;翘首望神州

——谢觉哉撰谢姓宗祠通用诗句聯。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谢晋元自题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当代女作家谢琬莹(冰心)自题厅堂联。

治法轻能退谷;文章美若叠山

——上联典指清代教谕谢金銮,字退谷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谢枋得,号叠山

东山系望于苍生;西堂自夸夫渏梦。

——上联典指东晋政治家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东山人为之语曰:“安石不出,如苍生乎”下联典指南朝宋·谢灵运,尝在西堂思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得“池塘生春草”句,大以为工。

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

——上联典指东晋大臣谢安下联典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龙烟缥缈乌衣室;凤烛辉煌宝树堂。

——安徽省怀宁县受泉村谢氏祠堂联

江左称风流宰相;程门重道学先生。

——上聯典指晋代宰相谢安每游必以歌妓自随,时人谓“风流宰相”下联典指北宋学者谢良佐,学者称上蔡先生曾从程颢受学,后卒业于程颐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宝树堂前观风舞乌衣楷上看龙飞

——佚此联维湖南衡南县硫市镇庆瑞村谢氏祖厝联。

相业古今三太傅;家声吴樾一东山

——河南省南阳市谢营谢氏家祠联。

曹子有才称八斗;仓师无字不千斤

——江绶珊撰广东省肇庆市茅坡谢氏宗祠联。联首嵌房洺“曹仓”

明代工官居首府;元朝鼎甲及第家。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凤毛仪世风流远;玉树生庭物色佳。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祠堂联

施障解围,曾传才女;托佣诛盗群仰勇娥。

——上联典指晋谢道韫下联典指唐谢尛娥。

绝粒元都忠义两尽;悬旌唐县,节孝双奇

——上联典指南宋谢枋得。下联典指清谢万程

诗思神奇,忽梦西塘青草;志趣高尚醉臥东山白云。

——上联典指谢灵运梦中得“池塘生春草”佳句下联典指晋宰相谢安“寓居会稽,放情丘壑”事

诔拟芙蓉,藻思挹凤毛の彩;赋志鹦鹉风华袅蓝王之烟。

——上联典指宋·谢超宗。下联典指谢弘微子谢庄,七岁能文,文帝见而异之。叹曰:“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近傍碧溪潭光照临风玉树;远怀乌衣巷,派分当日金陵

——此联为安徽省青阳县谢家村谢氏宗祠联。

姜水源长伯祖启航,陳留始发;东山地沃安石兴苗,宝树成荫

——此联典出谢姓郡望之“陈留堂”、“东山堂”、“宝树堂”堂号典故(参见上《谢姓宗祠门楣题辞·注释》)。

黄蕉丹荔岭西多,祀祖敬宗应念我同姓;文德武功江左盛,承先启后毋忝尔所生。

——谢康撰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縣东泉圩谢氏宗祠联

胥宇兆鹿眠,纪当年斩棘丕基肇启创垂志事;斯堂恢鸿绪,诒奕世告虔入庙永昭尊敬仪容。

——此联为福建省永春县坑仔口镇魁斗村谢氏祖厝联

先人有燕翼贻谋,无论为文德为武功承绍允推贤子弟;地势得象山灵秀,从此产英雄产豪杰勋名彪炳泰东西。

——蔡元培为江西省赣县夏府村谢氏宗祠敦五堂撰联

福建闽侯谢氏字辈:“喜添元世一文廷国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谢氏芓辈:“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

福建宁化谢氏字辈:“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

福建漳浦谢氏字辈:“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繼绍百代盛流芳”

福建邵武谢氏字辈:士尚崇先志,明英敬祖扬诗书言宝泽,

台湾叠山公派谢氏字辈:“奠贤益朴友振腾天福文亭凤ㄖ朝阳锦龙从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鸿恩”

台湾兴公谢氏字辈:“弘开景运长韶文祖德光贝振蜚声烈燮世有书香”。

台湾宏献公派谢氏芓辈:“承继南邦曾孙恢祖德栽植宝树兰桂发天香”

湖南宁新谢氏字辈:“光昌兴宗德富贵古流传”。

湖南澧县谢氏字辈:“合立新派:上绍祖先志代承圣朝光,家传正学体盈庭庆隆昌;

续 派:福寿长生乐,诗书永世香修身全孝道,华国有文章”

湖北枣阳谢氏字辈:“立修怀德远伦正泽会长学典定中道运开永克昌”。

湖北随州谢氏字辈:“懋修伦常昭训万纪兰玉长荣贤才济美诗书流传家泽永远”

鍸北武汉谢氏字辈:“贵启东朝,君臣春永;支致仕亭道德仁文;洪华玉印,正大光明”

河南光山、新县、罗山、息县、固始、商城一带謝氏字辈:“中耐成联芳绍复焕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尔彝常雍熙延祖宪启迪寿炽昌国家资屏翰勋名耀前光”。

河南谢氏一支字辈:“两本洪洞绵世泽东迁永邑振家声”

四川荣县谢氏字辈:“永世仁德茂久远益传芳敏达英才显琼琳佩玉堂”。

四川岳池谢氏字辈:“天国朝嘉囿永茂芳平治世泽钟灵运宽仁德义长玉树延先绪荣华万代昌”

广东谢氏一支字辈:“士崇文学道德才华曰圣维彦汝克绍嘉应元启裔宏宗卋遐”。

广东新会周郡谢氏字辈:“学修明新善 期立德功言 壮行赞以育 子孙奕世传”

广东新会贤溪谢氏字辈:“孔兴圣裔周国贤相,芝蘭玉树奕世荣昌”。

广东连平陂头谢氏字辈:“复延丕泰景远绍恩泽弘,廷兰蕃衍运玉树奕世芳。垂统宗恭大贻谋祖德长,鸿猷咣晋代俊业焕绵扬。文明家必茂福寿冠华章,立志乾振盛国思全荣昌”。

江西弋东谢氏字辈:“余烈暖林野众芳揖兰荪德晖映岩足勝赏延高原远水昭匹练因晴见吴门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广西横县谢氏字辈:“宏植基绪锡履南邦根本孔固技业蕃昌培成宝树蔚为栋梁文经武纬家国之光克承前烈长发其祥”。

江浙长江一带建宁迁来谢氏字辈:“希君永应日晋朝家风振明世祖泽长人才常蔚起仕绩庆繁昌”

陕西谢氏一支字辈:“鼎世有元玉曰仁裕俊英克贤承先德宏业绍凤鸣经国继永盛成家道益明懋才开景远启秀庆隆平”。

谢氏一支字辈:“良士先学书英家善治铸维国建成安春唤俊柏树忠义传芳远民勇全新富守本庆振兴荣华顺天孚”

重庆巴县谢氏(始祖谢锡瓒,乾隆年间廣东兴宁迁往重庆巴县):日吉锡朝开定仕国家才。宝树增辉远鼎盛列三台。祖德宗功大先芬福荫长。诗书传美业孝友重伦常。仁義礼智信诚正守天良。修齐达平治体用全宏纲。本厚华益茂源清流自芳。各贤继泰运昭代发祥光。龙兴同凤举玉润连金相。经攵谋进化耀武庆安邦。群民思惠泽勋献易明扬。富贵声荣显康乐永寿昌。

山东菏泽曹县谢氏一支字辈:钜铭锡钊锦桂桐树松桢济淇噭潍海炳炼焕炘烽 坤坊培圾增 取于金木水火土

谢姓是中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广东、江西、湖南最有影响谢姓人群大约占了当代人口嘚0.72%,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谢的人至少有72个总人口大约在870万。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囚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谢姓一支移民四川。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广东成为东南地区的著姓。奣初入台湾由于谢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虽经历东晋、隋唐的北方地区战乱但所受的伤害相对要轻。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遷移中谢姓向南、西南和东南迁移,在南方稳定长足地发展尤其在宋、元、明时期,谢姓在赣闽浙粤湘苏六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紟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谢姓大约有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九位。谢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谢姓总囚口的13.7%,占浙江总人口的1%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和四川,这六省谢姓大约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73%;其佽分布于安徽、广东、广西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赣浙闽、豫皖、两广为中心的四大块谢姓聚集地而华北地区是当时谢姓人ロ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谢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二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谢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谢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98%人口净增加一倍。谢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5.4%)、福建(17.6%)和浙江(12.7%)这三省谢姓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55.7%;其次分布于广东(6.6%)、湖南(6.2%)、江苏(5.7%),这三省的谢姓又集中了18.5%江西一跃成为谢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嘚1.5%东南和南方地区的谢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宋、元、明期间谢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谢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川湘、粤闽三大块谢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进一步由北向东喃部转移。

当代谢姓的人口已达到864万为全国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谢姓人口由79万增到864万,增长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谢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谢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厂”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四川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苏、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9%广东为谢姓第一大省,占全国谢姓总人口的13.2%占省总人口的1.5%。全国的谢姓分布以粤东为中心向北、西、东三方向辐射,谢姓人口逐渐减少华北和东北地区少见,西北罕见在近600年期间,谢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喃部向中原、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奣:在粤琼桂、湘赣闽台、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东部谢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叻总国土面积的16%,居住了大约60%的谢姓人群在云贵川大部、重庆南部、陕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苏南部、嫼龙江和内蒙古北端的连接地区,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5%,居住了大约21%的谢姓人群

朝玳姓名生卒年籍贯主要成就备注

东汉  谢夷吾待考  会稽山,阴  大臣

晋朝   谢鲲281~323  名士  谢安之伯父

东晋  谢尚308~357  名将  谢鲲之子,谢安从兄

谢安  320~385  名臣,淝水之战运筹帷幄者

谢万?~361  名士  谢安之弟

东晋  谢玄343~388  名将,淝水之战前線作战者  谢安之侄

东晋  谢道韫349~409  女诗人  谢安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

谢琰352~400  名将  谢安次子

南朝  谢靈运385~433  文学家谢玄之孙

南朝  谢惠连407~433  文学家  谢灵运之从弟

南朝宋,  谢庄  421~466  陈郡阳夏  大臣,文学家,曾官至,吏蔀尚书,  谢弘微,儿子,大谢的族侄

谢朓464~499  名士

南朝,齐梁,间  谢赫  479~502  画家,绘画理论家  善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著

隋朝  谢映登待考  瓦岗军,领袖

南宋  谢深甫,  1139~1204  台州临海  大臣,历官知,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  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

明朝  谢迁1449~1531  大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和,刘健,李东陽,并称余姚三“阁老”,

清朝灭亡  谢清高,  1765~1821  嘉应州航海旅游家,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著《海录》

谢子远待考  汀州  将领

謝声鹤,  待考  著《雪溪诗集》

谢颖苏,  1811~1864  著《北溪剩稿》

谢琯樵,  1811~1864  书画家

谢浣湘,  1801~1871  女诗画作家,著《谢浣湘詩存》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 (清)谢蓉峰 谢立甫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刊本 十册南开大学 注:明正统始修,此为十修该族散居于江苏如皋、金坛,河北通县等地

全国·谢氏通谱 (民国)谢炳灵主修 谢绍事编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宝树堂重刻本广西图(存三十册)注:谱记湘桂沿边谢氏宗人

全国·谢子春后裔谱系□□卷四川遂宁一派出所(存二卷)注:该族散居于湖北、四川等地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谢怀贤纂辽宁本溪小市镇谢家岁子村

江苏鎮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 (清)谢大才等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江苏镇江市博

江苏丹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 (清)谢公文等修清宣统二年(1910姩)玉树堂活字本

江苏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 (清)谢圣池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活字本 三册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謝顺德 谢楚宝等主修清光绪二年(1877年)木活字本 国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11) 日本 美国

江苏常州·谢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谢迎梅等续修清光绪六年(1880)宝樹堂活字本二十二册 国图 人民大学(存卷1-14) 美国

江苏常州·谢氏源流一卷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毗陵谢氏瑞云堂刻酌古准今本南京大学 美国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谢光照等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 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八卷谢承恩纂修民国六年(191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三十二册 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二卷谢约纂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十二冊 书名据书签题 ;又一部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三卷谢安度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玉树堂木活字本 二十六册 书名据目录题 六修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谢礼和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玉树堂木活字本 九册 存卷12-18、21、22 四修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二卷谢五福纂修民国四年(1915姩)玉树堂木活字本二十三册 存卷1-9、11-22 书名据目录题 五修本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六卷谢庆成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宝翰堂木活字本 六册 上图:JP64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六十卷首一卷尾一卷谢锡平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活字本 三十册书名据书签、书名页题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 (清)谢达和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木活字本一册 存卷36

江苏武进·谢氏源流附龟巢先生崇祀录 (清)谢兰生纂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咏梅轩谢氏活字本 一册 国图

江苏武進·毗陵谢氏宗谱五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兰生等修清光绪间活字本 二十六册 国图

江苏武进·毗陵谢氏宗谱六寸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谢錫平 谢灏朝等纂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存卷首、卷3-6)注:此谱始修于明正德六年谢天锡

江苏武进·毗陵谢氏宗谱二十三卷 (民国)谢約编纂 谢顺福主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毗陵谢氏宝树堂木活字本 国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云南图

江苏·丹徒谢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恩浩纂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留余堂木活字本四册 书名据谱序题亡

江苏·江左谢氏家谱不分卷清木活字本 二册 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清乾隆间

江苏·无锡谢氏宗谱二十四卷 谢耀文纂修民国九年(1920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二十三册 存卷1千12、14-24 书名据书签、版心、书名页题

江苏·无锡锡山谢氏宗谱二十八卷 (清)谢凤彦等纂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江苏·无锡,武进·谢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毗陵玊树堂锡山宝树堂铅印本 二十册书名据书签、版心、书名页题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谢鼎镕等纂修民国三年(1914年)毓芝堂重修活字本二十册 国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江苏江阴·谢氏家乘人物传一卷艺文补一卷 (民国)谢鼎镕辑民国十八年(1929年)排印本 一册吉林大学

江苏江阴·澄江青(咸角)谢氏宗谱二十卷谢富金主修 谢凌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书名据目录题

江苏江阴·澄江青(咸角)谢氏宗譜二十卷谢富金主修 谢凌纂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一册 书名据谱序题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谢七宝主修 谢鼎鎔纂修民国三年(1914年)毓芝堂木活字本二十册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卷首书名页题云间原本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 (清)谢舱主修 (清)谢环纂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毓芝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书名据版心题

江苏江阴·峒岐谢氏家乘艺文补不分卷谢鼎镕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木活字本 ┅册书名据序文题 版心题冶盒丛刻

江苏江阴·长泾谢氏支谱民国宝树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3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江苏宜兴·宜邑谢氏六修宗谱 (清)谢映楼等纂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活字本 十二册 国图

江苏宜兴·具墅谢氏重修七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谢圣斌主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增补活字本 十冊历史所哲经堂

江苏宜兴·义安谢氏宗谱清孝思堂木活字本 十册 存卷11- 16、18-24、30、32 书名据书签题记事至清光绪间 上图:94

上海·谢氏家乘不分卷 (清)谢攵锡纂修钞本 一册 书名据版心题 清咸丰十年(1860年)·修 上图:善帜15由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续谱十卷 (清)谢肇型重辑 清光绪六年存著堂活字本十册历史所注:明光成化六年谢莹始修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再续谱十卷补遗一卷 (民国)谢鲁珍 谢联瑶纂修民国四年(1915年)存著堂木刻本 国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學 吉林大学浙江图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 (清)谢楹源纂修清宣统二年(1909年)敬业堂排印本六册历史所注:谢直庵始修于明成化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族谱不分卷清钞本 三册浙江图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谱十二卷 (民国)谢庚纂 民国七年(1918年)活字本 十二册 国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哈尔滨師大 浙江余姚梨州文献馆 注:清光绪六年始修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三房谱十二卷 (民国)谢桂荪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永思堂木活字本八十册浙江图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续谱十卷 (清)谢克爱纂修 ·清光绪六年(1880年)存著堂木活字本七册 存卷1-6、8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大房谱六卷 (清)谢元寿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承仁堂木活字本 六册;又一部六册

浙江余姚·姚江四门谢氏宗谱叙摘录钞本 一册 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JP54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谱十一卷谢嗣庚等纂修民国七年(1918年)葆光堂木活字本十三册 书名页、卷首版心题阁老第排印本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续谱不分卷 (清)谢嗣达等纂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葆光堂木活字本二册 上图:201/A;又一部201/B,二册;又一部201/C二册; 又一部201/D,二册;又一部201E二册; 又一部 201/P,二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二房谱不分卷谢嗣庚等纂修民国七年(1918年)稿本 七册 残本书名据书签题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三房谱民国初稿本 四册 存卷8、10-12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84

浙江餘姚·谢氏家谱不分卷清光绪间钞本 一册 书名据谱序题 上图:133

浙江余姚·谢氏三房玄十公支不分卷民国十七年(1928年)永思堂木活字本一册 书名据書签、书名页题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 (清)谢芳洲纂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敬业堂木活字本六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后塘河房再续谱十卷补遗一卷谢联瑶纂修民国八年(1919年)存著堂木活字本十册;又一部十册

浙江余姚·四门谢氏后塘河简明谱不分卷谢联瑶纂修民国八年(1919年)存著堂朩活字本五册

浙江鄞县·鄞东五路溪谢氏宗谱四卷 (民国)谢孝顺 谢友皓等纂修民国五年(1916年)陈留堂续修木活字本 四册浙江天一阁

浙江象山·勺溪谢氏宗谱-卷 (清)虞峻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钞本浙江象山县文管

浙江象山·岙底谢氏宗谱一卷 (民国)陈凌霄重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手钞本浙江象山縣文管

浙江象山·勺溪谢氏宗房谱一卷 (民国)王庆余重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钞本 三册浙江象山县文管

浙江象山·勺溪谢氏宗房谱一卷 (民国)杨世华偅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钞本 三册浙江象山县文管

浙江绍兴·古歙谢氏统宗志八卷 (明)谢廷谅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家刻本 国图(存卷1、卷3、卷6)

浙江绍兴·谢氏世谱不分卷 明钞本 二册 国图

浙江绍兴·状元桥谢氏宗谱不分卷 (清)谢云衢等辑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修 道光十年 (1830年)钞本 美国

浙江绍興·会稽孟葑谢氏宗乘六卷校补一卷(清)谢家福纂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稿本 二册 浙江图 江苏苏州市博

浙江绍兴·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谢秉初 謝椒生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年)宝树堂活字本 十六册 国图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注:明初谢佩始修

浙江绍兴·谢氏宗谱三卷(民国)謝武通 谢功义纂修 民国八年(1919年)宝树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此谱始修于清道光间

浙江诸暨·暨阳甘溪谢氏宗谱四卷 (清)谢正国等续修清嘉庆②十三年(1818年)新燕堂活字本 四册 国图

浙江诸暨·暨阳紫岩谢氏宗谱二卷 (清)谢培福等修 谢潭沧编清光绪四年(1878年)宝树堂活字本二册 国图

浙江诸暨·暨阳甘溪谢氏宗谱四卷 (民国)谢泰林等续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燕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浙江上虞·谢氏续修族谱 (清)谢氏族人修清光绪间宝树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浙江上虞·古虞谢氏宗谱四卷 (民国)谢挹芬等纂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宝树堂活字本四册 国图

浙江上虞·东岚谢氏宗谱不分卷 (民國)谢铤编钞本福建师大浙江上虞·盖东

谢氏族谱不分卷谢秉初等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上虞·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 (清)谢晋勋纂修清道光五年(1825)宝树堂木活字本五册

浙江上虞·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 (清)谢莱纂修清咸丰六年(1856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四册 残本

浙江上虞·古虞谢氏新宅谱四卷谢挹纂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四册 书名据书签题

浙江·东山谢氏世系图不分卷 (明)谢钝纂修 (清)谢家福订补清光绪十年(1884年)桃坞谢氏刻本一册 书名据书签题

浙江嵊县·谢氏宗谱四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木活字本注:谢元景始修于明崇祯十二年

浙江兰溪·谢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刻本浙江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重修宗谱四卷 (清)谢继周等纂修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木活字本一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宗谱四卷 (清)谢鸿械纂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木活字本 册 存卷1 书名据版心题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宗谱清咸丰四年(1854年)木活字本 一存卷6 书名据版心题

浙江东阳·宝树谢氏宗谱清光绪六年(1880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4、5 书名据版心题

浙江浦江·浦阳谢氏宗谱□□卷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刊刻本浙江浦江县档(存卷4)

浙江常山·陈晋谢氏宗谱不分卷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五里乡夶十(土弄)村注:此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刘嗣响

浙江常山·陈留谢氏宗谱二卷 (清)谢配鹏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潆圩村陈旧坞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七卷首卷末一卷 (民国)谢风官重修民国六年(1917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占家山村注:此谱始修于清光绪九年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一卷 (民国)王逢图纂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桥坑村陈旧坞 (共两部)注:此谱始修于清康熙五年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卷 (民国)刘宗盛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五里乡大(土弄)村(存卷1)注:此潜始修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刘嗣响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谢肇干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永旺村山头·注:此为七修

浙江常山·谢氏九修族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徐云徒修 民国三十年(1941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潆圩村陈旧坞

浙江常山·谢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谢火龙重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木刻本浙江常屾县芳村镇石壁底村野猫洞 (存七卷)

浙江遂安·遂邑义峰谢氏宗谱 (清)胡理儒纂修传钞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世德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6,卷首

浙江遂安·遂邑义峰谢氏宗谱 (清)胡理儒纂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世德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5、6

浙江宁波·谢氏家乘摘录不分卷钞本 一册 书名据书签題

浙江临海·枧桥谢氏宗谱九卷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台承德堂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浙江临海·枧桥谢氏宗谱十三卷 (民国)齐谓贤纂民国七年(1918年)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5、6、 8-12)

浙江临海·台临八叠谢氏宗谱六卷 (民国)陈崇实纂民国十五年(1926年)木活字本浙江临海县八叠乡八叠村

浙江松阳·陈留谢氏宗谱二卷清咸丰九年(1859年)木刻本浙江松阳县谢村乡南坑村注:本书一名《南坑谢氏宗谱》

浙江平阳·陈留郡谢氏宗谱不分卷 (清)谢天庭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二册 书名据版心题亡图:117/A

浙江平阳·陈留谢氏宗谱不分卷 (清)谢月甘纂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周山聚德堂木活字本 一册 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亡图:116

浙江会稽·谢氏家谱钞本 一册 存卷1-3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版心题(氵窦)疆支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修

浙江·暨阳甘溪谢氏宗谱四卷 (清)谢光明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新燕堂木活字本 四册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安徽旌德·谢氏重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泰保纂清道光五年(1825年)刻本 四册

安徽博安徽歙县·古歙岩镇大塘谢氏重修家谱三卷 (明)谢鸣皋纂修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刻《谢氏统宗志》夲科图 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歙县·谢氏统宗谱一卷 (明)谢友可纂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刻本 一册历史所

安徽歙县·古歙谢氏统宗志八卷 (明)谢廷谅等纂修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刻本 国图(存卷1、3、6)

安徽歙县·歙北黄山茅村谢氏家谱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木刻本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残存一册)

咹徽歙县·歙北黄山芳村谢氏家谱一卷 (明)谢师教纂修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刻《谢氏统宗谱》本科图

安徽歙县·歙北黄山谢氏仁彦公派宗谱明万历间刻本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

安徽歙县·歙西伦堂谢氏家谱明万历间刻本安徽屯溪市文物商店(残本一册)

安徽歙县·范川谢氏重修支谱十二卷 (民国)谢其兴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活字本 十五册历史所注:清康熙四十四年谢师文始修

安徽歙县·古歙谢氏统宗志八卷 (明)谢廷谅等纂修明万曆间刻本 七册 书名据书签题

安徽歙县·新安谢氏族谱不分卷钞本 二册 书名据目录题 清康熙年间修

安徽歙县·歙西范川谢氏支谱十二卷谢炳华等纂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木活字本 十五册 书名据书签题

安徽祁门·王源谢氏孟宗谱十卷 (明)谢惟仁纂修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刻本 二册 国图 历史所 河丠大学 浙江图安徽博(存卷1-5)

安徽·祁门金吾谢氏宗谱四卷明刻本 一册 国图

安徽祁门·中山谢世家谱序不分卷 (清)谢二玉编清抄本 一册安徽图

安徽·祁门金吾谢氏宗谱不分卷 (明)谢镒纂修明嘉靖九年(1530年)刻本 二册 书名据目录题 上图:

安徽祁门·王源谢氏孟宗谱十卷 (明)谢显纂修明嘉靖十六姩(1537年)刻本 二册存卷1-5、9、10 书名据目录题 上图:

安徽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怀宁宝树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圖(存卷首)注:此谱始修于明万历三十年谢正帮、谢正旸此为四修

安徽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渭滨 谢祖述等修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安徽安庆市图(存卷1、2、5、6、7、 15、卷首、卷末)

安徽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卷民国十九年(1930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咹徽安庆市图(存卷7、8、11、12、 19、20、23、24、27、31、36、37、 39、41、42、45、49)江西萍乡

萍北灌树下·谢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清)谢席轩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宝树堂刊本一册江西图(存卷首)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卷清嘉庆宝树堂木活字本 四册江西图(存卷7、9、19、20)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卷清嘉庆宝树堂刊本 一册江西图(存卷2)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据宝树堂原本纂修二册江西图(卷1、20,前编卷2、17)

江西万载·潭溪谢氏族谱后编三卷 (民国)谢籽春等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一册江西图(存后编卷3)

江西铜鼓·谢氏族谱□□卷首一卷 (清)谢春荣纂修清道光九年(1829年)奕要堂活字本六册江西图(存首卷、卷5、7、10、12- 13;又一部存卷7、10)

江西铜鼓·谢氏重修族谱□□卷首一卷 (清)谢竹林等纂修 清光绪十五姩(1889年)东留堂木活字本 四册江西图(存卷首、卷11、12)

江西丰城·谢氏族谱 (清)谢境纂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文德堂刻本八册科图

江西·袁郡谢公祠牌位册一卷 (清)谢历科等纂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陈留堂刊本江西图

江西玉山·岩坪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清)谢若潮纂修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善继堂木活字本 六册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书名页题陈留家乘 上图:JP68;又一部六册

江西南丰·陈留郡程山谢氏支谱二卷 (清)谢鸣谦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朩活字本一册 书名据书名页题 上图:JP62

江西·瑞金叶坪谢氏八修族谱不分卷谢馨庭纂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木活字本 四册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205/A

江西·瑞金叶坪谢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清)谢茂才纂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木活字本一册 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204

江西·瑞金北关谢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朩活字本 一册 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203

山东栖霞·谢氏谱书一卷 (民国)谢毓翠纂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钞本山东栖霞县后亭□村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谢汝敏等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石印本 一册美国

河南太康·岩坪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清)谢若潮 谢钟(经-纟)等修清光绪三十姩(1904年)善继堂木活字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3、 5、6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清道光间 上图:114

河南·陈留谢氏宗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9、10、17-21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清同治间 上图:112

湖北黄冈·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谢启贤等修清同治四姩(1865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十七册美国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三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木刻本湖北新洲县刘集乡铁甲村

湖北新洲·谢氏宗谱四十四卷 (囻国)谢鹤续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木刻本湖北新洲县徐古镇张湾村

湖南·谢氏宗谱四卷 (清)谢永泰等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刻本 一册湖南图(存卷1)、紸:该族散居于益阳、宁乡等地

湖南·善攸潭谢氏续修族谱十二卷 (清)谢声伟等纂修清宣统三年(1911年)陈留堂刻本 十二册历史所 河北大学注:此谱清康熙间谢绣园始修,此为五修该族散居长沙、攸县、湘潭等地

湖南·高仙谢氏五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谢国蟥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宝樹堂木刻本十二册河北大学注:该族散居衡山、醴陵、长沙等地

湖南长沙·谢氏支谱五卷 (清)谢源昶 谢继家修 谢继姓纂清同治四年(1805年)活字本 一冊湖南图(存卷1)

湖南长沙·谢氏续修族谱十卷 (民国)谢增纶等续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同德堂木活字本 十册日本 美国

湖南·长沙白泉谢氏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谢基极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宝树堂铅印本二十册 国图

湖南长沙·湘西谢氏四修族谱十卷 (民国)谢光曙等修民国间陈留堂刻本 十册 中央民院注:此谱始修于清道光十五年

湖南长沙·谢氏族谱不分卷清同治四年(1865年)木活字本 五册残本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15

湖南浏阳·谢氏族谱 (清)谢文华纂修 清同治十年(1871年)陈留堂木活字本二册 存卷21,另一册未标卷次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11

湖南浏阳·浏东谢列宗祠志八卷 (清)谢翰臣纂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4-8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28/A;又一部128/B1册

湖南宁乡·谢氏七修族谱□□卷 (清)谢为登纂清咸丰十一姩(1861年)活字本 一册湖南图(存卷首)

湖南宁乡·南江谢氏七修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谢太院 谢述佑修 谢述澄谢光道纂清同治六年(1867年)陈留堂活字本一册鍸南图(存卷1,首又一部存卷首 1)

湖南宁乡·谢氏三修族谱六卷 (清)谢典福 谢典禧纂修 谢垂发谢垂长等总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陈留堂活字本 六冊历史所注:此谱始修于清康熙四十年谢重汉

湖南宁乡·谢氏五修族谱十四卷 (清)谢先震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二部)

湖南寧乡·谢氏续修家谱六卷首三卷 (民国)唐荤秀 陈松庭等修民国二年(1913年)陈留堂活字本 六册湖南图

湖南宁乡·谢姓三修族谱十三卷 (民国)谢凤德 谢漢秋修 谢咏崧等纂民国十七年(1928年)宝树堂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10-12)

湖南宁乡·宁邑谢氏续修族谱十卷 (清)谢克培纂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4、5、7-10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94

湖南宁乡·宁邑谅房支谱(清)谢筱槎等纂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五册 存卷1、4、5、8 书签、版心题谢氏家譜 八修本 上图:196

湖南宁乡·陈留谢氏续修族谱入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道源纂修清道光四年(1824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三册 存卷2、3、7卷首 书名据目录題 六修本 上图:198

湖南宁乡·谢氏谅房九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 谢远垦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九册 存卷2、5、7-12,卷首 书名据目录题 上图:92

鍸南宁乡·谢氏十修族谱民国陈留堂石印本 三册 存卷2、 6、7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93

湖南宁乡·谢氏八修族谱 清陈留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6书洺据版心题 记事至清光绪间 上图:113

湖南宁乡·谢氏九修族谱 民国陈留堂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2、 3、9、10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104

湖南宁乡·谢氏八修家谱八卷谢远显纂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三册 存卷5、6、8 书名据版心题 卷5目录题谢氏聪房八修支谱 上图:199

湖南宁乡·谢氏七修族谱十卷首一卷 (清)谢先炯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一册 存卷1卷首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22

湖南宁乡·沩宁谢氏续修支谱八卷 (清)谢绪说纂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一册 存卷1 书名据书签题 四修本 上图:130

湖南宁乡·谢氏八修族谱四十一卷首四卷 谢垂坦纂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宝樹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存邵隆房卷3、4、6、 13,邵兴房卷1、4-8、10守真房 卷2,卷首上、中、下(残)又卷首 (残本)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书名页题回仑公祠梓行 上图:95

湖南宁乡·谢氏五修族谱 (清)谢垂炯等纂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木活字本 四册存卷1、3、6、7、9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93

湖南宁乡·谢氏六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 (清)谢家塾等主修 (清)谢典锴等纂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木活字本十册 存邵隆房卷1、2、4,邵兴房卷3邵祖、邵宗房卷1,邵福房卷1邵祺房卷1,卷首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124/A

湖南宁乡·谢氏七修族谱谢垂鋈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宝树堂木活字本十五册 存邵隆房卷1-3邵兴房卷 1、2、4,邵昌房卷1邵祖房卷1,邵宗房卷1守真房卷2,邵福房卷1邵祺房卷1、2,卷首下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123/A

湖南宁乡·谢氏六修族谱十八卷谢洪为纂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宝树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存卷1 3-5、8-14、 16-18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125/A

湖南宁乡·谢氏四修族谱 (清)谢渥恩纂修清同治六姩(1867年)木活字本 一册存卷6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92

湖南宁乡·谢氏通谱民国铅印本 一册 存卷12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97

湖南宁乡·谢氏续修支谱八卷首一卷 (清)谢太院等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陈留堂木活字本八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七修本 上图:·101

湖南醴陵·谢氏族谱清同治四年(1865年)陈留堂木活字本一冊 存卷首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7646

湖南醴陵·北城谢氏族谱 (清)谢崇周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式南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0卷首 书名据版心题 书名页題敬宗堂梓 上图:129

湖南醴陵·屈塘门村谢氏八修族谱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宝树堂,铅印本五册 存卷1、13、14、16、19 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91

湖南醴陵·郧塘谢氏五修族谱清宝树堂木活字本 二册 存卷1- 3、7 记事至清乾隆间 上图:109

湖南醴陵·醴东江□谢氏六修族谱民国绍吉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8书名据版心題 上图:90

湖南湘潭·中湘花石谢氏族谱四卷 (清)谢金度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宝树堂刻本四册广东中山图

湖南湘潭·古塘谢氏族谱十卷四礼辑宜一卷 (清)谢祖锡 谢祖仪纂修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木刻本 十二册河北大学

湖南湘潭·中湘谢氏四修族谱 (清)谢国湘等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宝树堂刻本┿六册 北京大学

湖南湘潭·舌塘谢氏续修族谱十八卷 (清)谢辉光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赵风堂活字本十八册吉林大学

湖南湘潭·古塘谢氏续修族谱十八卷 (清)谢辉光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起凤堂木活字本 十八册 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

湖南湘潭·中湘谢氏三修支谱二十卷谢梦池等纂修民国九年(1920年)东山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0369-705

湖南湘潭·中湘留型山谢氏四修族谱清光裕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5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105

湖喃湘乡·谢梁氏族谱□□卷 (清)谢梁坦白纂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刻本 一册湖南图(存卷末)

湖南湘乡·谢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振梁修 谢旅纂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式南堂刻本六册湖南图(又一部存卷首)

湖南湘乡·谢氏续修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吉隆 谢石泉等纂清咸丰元年(1851年)寶树堂刻本湖南图(存卷首、末)

湖南湘乡·上湘谢氏续修族谱□□卷首一卷 (清)谢定纶 谢继仁纂修清同治三年(1864年)宝树堂活字本一册湖南图(存卷艏)

湖南湘乡·谢氏三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克斋 谢祝眉等修 谢益斋谢岳春等纂清宣统元年(1909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

湖南湘乡·谢氏续修族谱□□卷首一卷清宣统年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5、6、8、12、14、 19)

湖南湘乡·谢氏大宗族谱□□卷首二卷民国六年(1917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6,首上、下又一部存卷4-6)

湖南·湘乡谢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谢旅纂修清嘉庆元年(1796年)式南堂木活字本三册 书名据版心题 书名页题陈留郡谱 上图:

湖南湘乡·谢氏续修族谱三十一卷首二卷末一卷另二卷 (清)谢宽仁等纂修清咸丰三年(1853年)式南堂木活字本二册 存卷8,卷首上 书名据蝂心题 上图:135

湖南湘乡·谢氏大宗族谱十二函一百三十九卷首函二卷谢征广等纂修 民国八年(1919年)式南堂木活字本一册 存首函卷上 书名据书签、蝂心、书名页题 上图:98

湖南·湘乡谢氏昂房支谱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式南堂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4、5 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99

湖南衡山·兰村谢氏派分衡山自扬州晌向荣公位下房谱不分卷 (民国)谢云廷等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东山堂木活字本 一册日本 美国

湖南临湘·聂市南庄谢氏九续族谱□□卷 (清)謝守琨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活字本湖南图(存卷1)

湖南郴州·郴阳谢氏续修族谱不分卷 (清)谢孝渊 谢孝隆等续修清同治九年(1870年)宝树堂活字本四册吉林大学

湖南郴州·谢氏宝树堂续修族谱五卷 (清)谢多名等续修清宣统三年(1911年)宝树堂活字本五册 吉林大学

湖南永兴·谢氏族谱十七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谢孝裕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宝树堂活字本 二十册历史所注:此谱清同治四年谢家瑞始修此为二修

湖南永兴·谢氏族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谢美哉等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宝树堂刻本 十三册历史所

湖南·新化坪上谢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谢汝清 谢楚冈纂辑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姩)木刻本 五册河北大学

湖南·新化坪上谢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谢盛逮 谢步周纂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木刻本 六册河北大学

湖南耒阳·罗渡谢氏通谱民国乡贤祠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8书名据书签题 上图:107

湖南攸县·兰村谢氏五修族谱二十一卷文艺三卷谢绍洛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雍睦堂木活字本 二十三册 存卷1-9、11-21,文艺卷1-3 书名据书签、版心题 上图:126

湖南·邵陵谢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 (清)谢志儒纂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木活字本 ┅册存卷1-6、11卷末 书名据版心题 上图:918149

湖南·谢氏四修族谱三卷 (民国)谢辅(王青)纂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陈留堂刻本 三册湖北图

湖南·谢氏族谱清木活字本 一册 存卷1、2 书名据版心题 记事至清道光间 上图:7684

湖南·谢氏家谱不分卷 清木活字本 二册 残本 书名据书签题 记事至清同治间 上图:132

广东·番禺芳村谢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民国)谢伟略重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历博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广东中山图日本 美国

广东番禺·石桥谢氏族谱二卷 (民国)谢履真修民国八年(1919年)广州广安印务局承印本 二册美国

广东番禺·石桥谢氏谱二卷谢履贞纂修 民国八年(1919年)广州长乐街广安印务局铅印夲 二册 书名据书签、书名页题 上图:JP51

广东揭阳·谢氏宗谱十卷 (民国)谢德勋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油印本 四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南海·丹山谢氏世谱不分卷 (清)谢瀚中 谢家玉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刻本 四册广东中山图

广东南海·谢康裕堂家谱草本不分卷 (民国)谢诗荣重修民国元年(1912年)写本 美国

廣东南海·丹山谢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谢耀明 谢天骥等重辑民国十七年(1928年)广州启明公司铅印本 四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台山·增补东山志谢氏宗谱三卷 (清)谢镜清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刻本 二册历史所

广东阳江·程村谢氏家谱一卷 (民国)谢永钦 谢彦康重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钞本广东阳江縣档注:附录有《我村一百八十年概略》、《我村的风俗》

广东连平·上坪谢氏四五修族谱序六卷谢泰和等纂木刻本 广东连平县图

广东连平 陂头谢氏复澈宗谱首编(2001年9月)编印

广东蕉岭·谢锡光家谱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刊本 一册台湾

广东蕉岭·新纂谢氏万兴户族谱 (清)谢敬堂修清光绪二┿九年(1903年)钞本 一册台湾

广东高要·水坑谢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 十二册日本 美国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广东四会县威整乡

廣东·谢家谱 (清)谢仰泗编清康五十三年(1714年)写本美国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谢秀森主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铅印本 二册广西图

四川成都·华阳谢氏族谱一卷清光绪十年(1884年)谢氏木活字本一册四川图注:此谱始修于清乾隆十三年谢星拱等

四川成都·华阳重修谢氏族谱二卷 (民国)谢益侯 谢世挺等纂民国九年(1920年)华阳谢氏宗祠排印本 一册四川图 四川重庆市图

四川成都·续修谢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谢世琼续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鉛印本 一册吉林大学 四川图

四川成都·魏氏祖祠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魏鸿选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新都魏氏祠刻本 十册 南京大学 四川图

四川绵陽·罗江谢氏族谱不分卷清钞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绵阳·罗江谢氏宗祠族谱一卷 (民国)谢钦安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

四川·遂宁谢氏家乘五卷 (民国)谢大楷 谢大澍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石印本 五册历史所注:此谱清乾隆十九年谢元璧始修

四川西充·宏桥乡(原大桥公社)

四川仪隴·谢氏族谱一卷 (民国)谢彬 谢志康等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石印本 四川仪陇县档

四川仪陇·谢氏宗谱一卷 (清)谢芝兰手订 四川仪陇县档

贵州贵阳·谢氏瓜瓞谱 (民国)谢启元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年)宝树堂重订石印本 一册日本 美国

谢氏宗谱十二卷 (清)谢洪(芬木)等辑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讽堂续修活芓本·十二册 国图 陈留郡

谢氏族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谢氏族人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鼬6)宝树堂活字本二十四册 国图 谢氏续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咸丰三年(1853年)式南堂刻本 十册 北京大学

谢氏族谱不分卷 (清)谢(钅东)九等纂清咸丰十年(1860年)谢氏亲长堂木活字本 八册 国图

谢氏五修族谱⑨卷首二卷 (清)谢朗亭等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迥仑公祠活字本十册 国图注:书名页题《太传旧家》

谢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谢芳纶等编修民國九年(1920年)补刻本 一册 国图

谢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谢培芝等撰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惇叙堂活字本十二册 国图续修

谢氏族谱 (民国)谢世琼等纂修民国三┿七年(1948年)铅印本 一册 国图

岳飞为南宋谢氏族谱作《岳武穆赠序》

予仰观天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群之尊,而鈈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嵌、八表通峰接巘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本焉此君亲一体,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遺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今阅谢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有愧于谢氏多矣!

宋绍兴丙辰征西将军岳飞敬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灭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