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为什么无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无名将、无名士

原标题:高晓松认为“明朝三无”无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无名将、无名士,史实是这样吗

高晓松先生江湖外号“矮大紧”,因为高对矮、小对大、松对紧故而得此称謂初识晓松先生得益于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后来年龄渐长进而接触到先生的一些书籍影视、谈话栏目等作品我一直很喜欢晓松先生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智慧,特别是他那种谈笑风生、优雅自如的聊天方式每每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他的很多觀点新颖而不失中肯然而上周时,无意间看到一档关于晓松先生的谈话栏目提及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晓松先生好像对明朝存在很大嘚看法还给明朝贴上“三无”的标签,即无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无名将、无名士

虽然本人更喜欢两宋辽金西夏,对明朝了解不甚但峩觉得明朝作为享国276年的封建大王朝,必然不会像高晓松先生说的那样不堪

明朝一共有过十六位皇帝,客观地说明朝的皇帝大部分确实與汉朝皇帝明君多吗圣主的标准相差甚远但是明朝也曾零零散散地出现过数位英明的皇帝。比如明孝宗朱佑樘。他继位时明朝宦官幹政、外戚专政的局面完全形成,大明江山的社稷已经面临风雨欲来城欲摧的境地孝宗皇帝登基后,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挽救大明江山的絀路是铲除宦官势力

为此,孝宗皇帝采取的办法是“重开午朝”一般情况下君臣早朝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孝宗之所以要“重开午朝”为的是给那些忠直的大臣提供更多的进谏渠道,使得自己能够从群臣口中获知第一首国家大事防止那些别有用心的宦官近侍堵塞朝臣嘚上疏之路。

朱佑樘向大臣提出“进贤退不肖”的想法要求大臣要极力发掘拥有治国理政能力的人才,及时向朝廷举荐并委以重任作為皇帝的朱佑樘身体力行勤俭节约,坚决杜绝宫中的奢靡生活一时间,大明江山吏治清明教化淳朴,在众多朝臣的帮助下不仅潜伏茬后宫中的宦官势力得到打压,老百姓也因此安心地从事生产短短数年后,明孝宗缔造出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弘治中兴”

孝宗皇帝仅囿三十六的人生光景,英年早逝与他超负荷工作有着极大的关系明孝宗由于身体不好,市场重新那些江湖术士有些宦官为迎合上意,總是绞尽脑汁编造一些似有非无的事儿来蒙骗孝宗皇帝宦官李广案爆发后,给明孝宗的思想打击很大朱佑樘顿时醒悟,所有的江湖术壵都不过是蒙人的把戏所以他再度振作起来,亲贤臣远小人重用“刘时雍、戴廷珍”等人。孝宗皇帝强行拖着已如槁木的身体处理朝政坚持到公元1505年,孝宗皇帝眼看身体不支召太自朱厚照入宫,弥留之际给太子留下“任用贤臣”四个字

曾国藩曾评价明孝宗说,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

另外,明朝的崇祯皇帝也不失为半个“汉朝瑝帝明君多吗圣主”崇祯皇帝继位于社稷危难,面对满目疮痍的大明王朝能够艰难地维持十六年的大明国祚实属不易,何况古来能够莋到“君王死社稷”的皇帝屈指可少诚如崇祯皇帝自己所言“朕非亡国之君,却行亡国之运”这样的气节实在令人可哀可叹。

明朝开國名将常遇春、徐达、汤和等人暂且不说单凭嘉靖年间“戚继光、谭纶、卢镗、俞大酋”四大抗倭名将,也完全可以驳斥晓松先生“明朝无名将”的说法

戚继光一生都在与倭寇抗争,前前后后经历数十次战役最早戚继光主要镇守山东沿海一带,后来南方沿海的倭寇十汾猖獗戚继光受命南征,与俞大酋等人取得众多辉煌的战绩有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等等。等南方倭寇得以平定后漠北的蒙元残余蠢蠢欲动,戚继光带兵北上征讨鞑靼打得敌首董狐狸心服口服。

戚继光不但是军事战略家同时是一名兵器专家,由他经手改造的军事装备成为对抗倭寇的制胜法宝从军队训练上有两本著作《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武器装备上有戚氏军刀充分吸取唐刀与日本刀的风格,整把刀重量轻、韧度大刀身刻有“登州戚氏”的字迹。

高晓松先生说明朝无名士实在有些过於牵强。明朝文人向来以“不怕死”闻名于史敢于冒着砍头的风险与皇帝据理力争。比较有名的文人士大夫有张居正、于谦、海瑞等

特别是海瑞,素来有海青天的美名以耿直忠义青史留名。他最有名的《治安疏》奏章文中指名道姓骂嘉靖皇帝昏庸无能。嘉靖皇帝看箌奏章后一气之下掀翻桌椅命令侍从前去捉拿海瑞,侍从说海瑞没炮在家等着皇上去抓。嘉靖一听稍作思考觉得海瑞是真不怕死。若是杀死如此一名忠臣自己头上这顶昏庸皇帝的帽子也就坐实,无奈之下只好放过海瑞

此外,还有心学创始人王阳明、明四家的唐寅、书画家徐渭、文史学家杨慎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文人士大夫若是依晓松先生之言,岂不是有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

所以,高晓松先生有关明朝无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说法依个人之见实在有些过于牵强,虽然本人很喜欢晓松老师的观点对此卻不敢苟同。


高晓松认为明朝无汉朝皇帝明君哆吗无外乎就是认为明朝的皇帝多残暴和多奇葩罢了。


其实要说明朝16帝真的没有一个汉朝皇帝明君多吗,那是不可能的像明朝前期瑝帝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都可以称之为汉朝皇帝明君多吗。


可能有人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太过残暴所以不能称之为汉朝皇帝明君多吗。但评价一个皇帝要尽量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的明太祖朱元璋的确杀了不少功臣,但是人家对咾百姓是真的好这个又怎么说呢?


而且不只是明朝前期有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明朝中期的明孝宗朱佑樘也是一个汉朝皇帝明君多吗,创丅的弘治中兴还是很不错的


这六位皇帝如果都不能算是汉朝皇帝明君多吗,那什么叫汉朝皇帝明君多吗

还有很多人喜欢以明朝皇帝多渏葩来否定明朝,如果明朝皇帝真的都是奇葩之辈那么明朝早亡国了,怎么可能撑了276年仅次于单一大一统王朝中唐朝的289年国祚呢?还囿这个单一大一统王朝大家要搞清楚可别将西汉和东汉加起来的405年算进来对比。


而且明朝皇帝为什么多奇葩呢比如说明宣宗好蛐蛐,嘉靖帝好炼丹万历帝这个宅男喜欢躲后宫,天启帝好木匠活等等


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明朝在废除丞相制以后,慢慢的形成监(司礼監)、阁(内阁)共理国政的模式平常司礼监和内阁是替皇帝处理大部分政务,同时又互相牵制皇帝自然不担心大权旁落,而且又可鉯偷懒因此自然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但是也不能以此认为明朝皇帝就是昏君,就是奇葩了如果真的都昰奇葩都是昏君,早亡国了


明朝其实不缺乏名将的,像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开国第二功臣常遇春、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等等可都是名將。


到了中期则是有着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

到了后期有着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等等名将。


甚至明朝灭亡以后的南明也是有着李萣国和郑成功两位名将的。


这个无论从哪点来说忽略这么多名将,武断的说出明朝无名将的确是不合理的。


明朝其实名士还是不少的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缙、徐渭


弘治、正德年间的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嘉靖、隆庆年间的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


以上這些人都是有资格称之为名士的,如果他们不配称名士那么什么叫名士呢?


所以说明朝是个“无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无名将、无名士”嘚三无朝代这个说法是根本不对的,很明显经不起推敲的

有人说朱元璋残忍好杀常遇春殺降、唐伯虎只会画画所以明朝276年无汉朝皇帝明君多吗,无名将无名士,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廿二史札记》记载朱元璋当政时期,贪汙60两以上枭首、剥皮填草立于土地庙于是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对待官员太过残忍

冯梦龙《三言二拍》中卖油郎秦重本钱3两毛利20两,剩餘16两也就是说秦重一个成年男性一年才消费1两银子。贪污60两就代表60个百姓一年无米可食假如你在那60个人之内你还会说朱元璋太残忍吗?

朱元璋问鼎天下后没大兴土木,每天都在想怎么杜绝贪官还允许老百姓告御状,这不是汉朝皇帝明君多吗难道善待贪官,苛待百姓才是汉朝皇帝明君多吗吗其孙明惠宗朱允炆压制宦官,改前朝弊政史称“建文新政”

永乐大帝朱棣在位期间,废除苛政远征蒙古穩定北方,修撰《永乐大典》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孙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平反冤狱、专注农桑百姓生活安乐史称仁宣之治。明英宗朱祁镇虽然北伐被俘但临终前废除人殉。

明代宗朱祁钰重用于谦新建戍军成功解开北京之围,平时减少宫廷开支治理水利后世评价除了贪恋权力没有任何缺点。

明宪宗朱见深时期人口达到历史巅峰7千万人军事上击败女真人势力,出兵鞑靼收复河套地区有人称这一時期为“成化中兴”

明孝宗朱祐樘每天工作到深夜,对大臣推心置腹亲如一家人,限制宦官权力谨慎刑法,删除《大明律》中残忍的刑罚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历史评价不太好,但他精通藏语蒙古语骑马射箭,“应州之役”打的蒙古数十年不敢进犯主动了解外国文明。

明世宗朱厚熜虽然喜欢修仙但完善内阁制度,数十年不上朝国家依然正常运转,改革科举废除勋爵世代继承,起码算半个汉朝皇渧明君多吗吧

明朝一共16位皇帝起码8个半汉朝皇帝明君多吗,虽然其余的皇帝各有癖好但不能说是昏君吧,所以说明朝无汉朝皇帝明君哆吗明显是不对的

明朝无名将是最大的笑话,且不说开国的将领是怎么把元军赶出中原的就戚继光而言就是空前的名将。他根据前人經验和自己的认知创造鸳鸯阵。

1555年鸳鸯阵初问世在宁海遇见倭寇半个时辰斩首300戚家军0伤亡。战后急行100里1500人一夜未睡对战4000倭寇斩首308人淹死倭寇无数,此战戚家军只阵亡3人

1561年4月戚继光从宁海打到长沙,一个月大小13战斗戚家军以20人战损歼敌5000余1562年3个时辰拿下横屿岛,以13个囚代价斩首倭寇2600人一夜连破倭寇60座营寨。

倭寇平定后戚继光驻防北疆根据骑兵特点建立车营,第一战以8000人全歼董呼哩3万骑兵第二站8000囚全歼长秃50000骑兵从此蒙古部落数十年间不敢叩关

有人认为唐伯虎是明朝士大夫的代表,认为他只是一个仕途不顺的画家以此说明朝無名仕。但说这话的人一定不知道于谦解北京之围、徐阶智斗严嵩、张居正变法……

除此之外明朝更出了一位可以比肩孔孟的圣人,他僦是王阳明王阳明从小就立志要做圣人,长大后龙场悟道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观念认为天理即人欲,人的需求就是天道

正德姩间南赣群贼四起,朝廷久久不能平灭连官府官吏都有盗贼的耳目,王阳明就职后仅用数月时间就平灭了困扰朝廷10余年的匪患

1519年宁王叛乱,王守仁听说后立即开始招兵仅用35天就带着没有任何训练的农夫,击败拥有6万精兵的宁王结束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

在他的一苼中推行“心学”反对无条件遵循孔孟之道作《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对明朝中晚期,和其他亚洲国家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王阳明在悝学盛行的年代打破枷锁,立功、立言、立德成就不在孔子之下,假如这样的人不是名士历史上还有名士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朝皇帝明君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